文章吧手机版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2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是一本由高桥政史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一):笔记只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但凡工具书,或者说是畅销的工具书都会阐述非常简洁明了观点,好似化繁为简就是工具的价值所在。这本书就是在于介绍简单实用的记笔记的方式。因为看上去很简单,因为效果说起来很惊人,所以好像很好用,好像这本书也挺畅销。

  其实所谓记笔记无论是书中提及的哪种,学习笔记、工作笔记、博弈笔记乃至提案笔记,都是在记录或者是描述一个思考的过程。就像本书的精要观点“三分法”(事实解释行动)所描述的那样,整个在笔记本上呈现的是你思考的过程。为什么不用电脑而用原始的纸和笔,也是因为这才能还原最原始的思考。毕竟人什么都能偷懒,思考本身是绝迹不能偷懒的。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书里也讽刺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进而花哨的笔记。真是针尖对麦芒,颇有势不两立的态势。

  暂且保留对于思维导图的评判,那是一种思考全面性和深度锻炼,与方格笔记侧重点完全不同。“事实、解释、行动”更是一种思维逻辑的锻炼。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性的会跳过“解释”,或者说跳过思考的过程,从看到的事实直接得出了结论。一来这样很难去得到更多的信服,更有可能出现认知偏颇。所以方格笔记的方式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整理我们思考的轨迹,无论是概括、扩展还是引申,对于既有的表面事实都会记录下整个思考过程。这样对于展示给别人,或者日后的再思考都是有很好的帮助。

  当然任何方法或工具都是需要实践去检验的。而且就像书中提及的10000页法则特别是思维的锻炼更是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这个方法要用起来才知道适不适自己,要用的久了才能体会到它的好处。只可惜毕业的时候没资格去麦肯锡,也没入咨询行业,这种工作方法如果10年前开始尝试的话也许对我现在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刚开始工作正在摸索自己的工作方法的朋友们不妨来尝试下,也许会有惊喜

  2016-9-15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二):你>13岁了么?快丢掉照抄板书的笔记法吧!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写笔记,但你真的会记笔记吗?

  不同笔记之间差距到底会有多大?刚刚结束的大热网剧《最好的我们》里面,学霸余淮小爷为了物理竞赛也是要去膜拜学神盛淮南的笔记啊。

  高桥政史这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看完序言我就在想,希望女儿将来也看到这本书。因为我想让她明白“记笔记是有学问的”,“记笔记是有方法的”,“记笔记是要去学习的”,“记笔记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

  豆瓣上有人揶揄这本书是推销“方格笔记本”的,如果你恰巧相信了这句话,或者也抱有同样的想法,我觉得你可能忽略了这本书的精华其实是体现在副标题上——“最有效大脑思维整理术”。作者高桥政史,除运营自己的公司外,主要身份是咨询顾问、笔记培训专家。留心看他的简介,会发现他还著有“思维导图”、“整理术”方面的著作。所以准确得说,他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人类思维”,“方格笔记本”、“思维导图”、“整理术”其实都只是一种工具,根本目的是整合我们的思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现在关注思维训练,思维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思维课程”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有很多中小学生为了改进学习方法,也开始接触此类课程。

  这本书就是从“如何记笔记”的角度出发,来整理我们的大脑思维的。我总结了书中关于“记笔记”的七条技巧,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应用给出了实用指数预期效果的评价

  1 标出题目

  每一页笔记,都需要有一个题目来总领全局。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加快对笔记的理解速度。也非常有利于复习和检索。

  实用指数 四星

  预期效果 四星半

  2 三分法记录

  事实—解释—行动

  空—雨—伞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三):让笔记改变我们的生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01.笔记不是复制内容

  记得大学时期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图书馆,拿着笔奋笔疾”抄“。我将书中的重点语句,一字不落地摘录到笔记本上,生怕遗漏重点,这也抄、那也抄。

  密密麻麻的文字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一本又一本,无数次感动了自己,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书看了不知道讲了什么,笔记记了,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

  从来没人告诉我如果做笔记,在我的认知中,笔记就是拿笔复制记录知识

  现在我们就来讲讲《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看看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如何做笔记的。

02.作者及书本简介

  作者高桥政史,是创新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还担任过某香港营销公司COO(首席运营官)以及某战略咨询公司经营咨询顾问。

  他开了一家通过”笔记技巧指导“的培训学校,让数万人受益。他的笔记记录法被超过200家的各行各业公司所引进。他所写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在日本各个书店网站名列前茅

  我花了30分钟快速阅读全书,然后又花了差不多小时记读书笔记。这本书的实质内容并不多,内容略显冗余,适合快速阅读。

  这本书用一句话就是:利用方格笔记本这个框架,在横向A4大小的方格笔记本上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三分法来记笔记,能让你理清思路,增强逻辑性。

  方格笔记本能让你思路清晰,变得富有逻辑性。所做的笔记图表结合一目了然,一看就能看出重点,还有相应的总结概括,另外还会有自己的思考,解决方法等。

  对比方格笔记本,想想以前自己的那些笔记,真的是不堪入目。

03.方格笔记本的优势

  本书宣称,麦肯锡及BCG等外资咨询公司的顾问、东大录取生…… 这些聪明人都在使用方格笔记本。那么方格笔记本究竟哪里好呢?

  方格笔记本与普通笔记本的最大不同,也就是优势在于,它是带格子的。

  a.纵横线显得美观整齐

  方格本子上的横线和竖线能让你轻松地排列整齐,那么笔记本就会变得干净利落、一目了然。脑中凌乱如麻的思绪也可以梳理得特别清晰。

  也正因为本身带有的分格线,方格笔记本可以又轻松又准确地绘制图表。比如文本框、条形图和饼状图等都可以很轻松地画好。

  .框架决定工作、学习的质量

  从表象来说,方格笔记本的优势就是易对齐、易绘图。然而,方格笔记本真正让你聪明的关键是——框架。

  我们的书籍没有书架,就无法整理归纳,同样的,我们所获取的大量的知识、信息没有归入明确划分好的“框架”的话,就无法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提取所需信息。因为没有框架,我们记录的内容会杂乱无章,使我们的大脑一团乱麻。

  你所掌握的框架,决定了你的思考和行动。当你有意识地按照框架来思考问题时,你就能轻松将知识、信息、想法进行有序整理,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

  这本书真正有价值地方——提供了框架。在动笔前,自己脑子里都要有一个思考结构

04.“黄金三分法”

  不管是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还是外资管理咨询公司使用的“Point Sheet”,又或是全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使用的笔记本,它们都有一个通用的“框架”,那就是“黄金三分法”。

  ☆东大笔记本

  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将左右两页并作一页使用。左侧一页用来记录老师的板书,右侧一页的左半部分用来记录老师的评语和自己的疑问、发现,右半部分则用来写解决问题该采用的行动和概括总结。

  ☆康奈尔笔记本

  将笔记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记录板书,左侧记录思考的内容,下方则书写归纳总结。

  这个笔记本的构造能让使用者养成按“板书”→“发现”→“总结”的顺序记笔记的习惯

  以上两种笔记方法更偏向于学习某种知识,也就是说,东京大学和康纳尔的笔记本框架适合学习笔记的记录方式,侧重于将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heet

  表格部分由上面的“题目”、左侧的“重点”、右侧的“行动”三部分组成。

  左侧部分用来记重点,右侧部分写出你的行动:“谁、在什么时间之前、需要做完什么事”。按照“重点→行动”的顺序一目了然,马上就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

  何为“空.雨.伞”?

  所谓空.雨.伞,其实就是判断何为“空=现在的情况”,何为“雨=对此情况的解释”,何为“伞=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达芬奇说过,“简单就是终极复杂。”“空.雨.伞”这个框架的本质就是至简至极的思考方式。

  埃森哲和麦肯锡这种资讯公司的笔记则更适合工作笔记。大多遵循这么一个框架:事实(问题)→推断(原因)→解决方案。这种框架更适用于商务咨询,偏向于解决问题。

  05.方格笔记本的制作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制作方格笔记本?

06.注意事项

  a.使用A4大小的方格笔记本,并横向使用。

  笔记本的尺寸决定思考范围的尺寸,小号的笔记本会限制你思考的广度。在商务领域,A4是国际标准,能便于梳理。而横向使用方格笔记本,视野会比纵向更开阔,能够让我们既把握整体,又把握重点的方法思考。

  .笔的颜色

  书中建议我们使用的颜色”控制在三种以内“。

  在使用各个颜色的笔时,要给每个颜色制定使用规则,以便对信息进行优先排序。这样记笔记能进一步提升信息整理和输出的效率。

  齐藤孝则用红、蓝、绿这3个颜色,红色代表“最重要待办事项”,蓝色代表“一般待办事项”,绿色代表“个人私事”。

  而《神奇手账》里规定了,蓝色代表工作,绿色代表私事,红色代表健康等重要事项,黑色代表杂事。

  每个人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定义建立个人的用色规则,日后每当浏览笔记本时,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寻找的信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但要注意,我们尽量不要用四种以上的颜色记录,超过四种以上的话,会让笔记本五颜六色分散注意力,无法突出重点。

07.写在最后

  笔记本因人生所面临的情况和所处的阶段而改变。根据不同情况区分使用笔记本或适时进化笔记本,这也是笔记本技巧中的重中之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翻开《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根据不同的功能去好好修炼自己的方格笔记术。

  笔记能够辅助我们大脑整理逻辑,而在笔记的背后,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只有掌握能再现学习内容的基本技法,才是记笔记的最终目的。用笔记术管理并整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笔记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丰富自己的生活

  不要问方格笔记本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真的能让我变聪明吗?我们总是喜欢问这个方法有效吗?好像别人给出肯定回答,就真的能够在自己身上有效似的。你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是不是对你有用呢?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四):如何使用笔记本为自己增值

  作者系麦肯锡咨询顾问,基于职业需要和行业特性,做好笔记尤为重要,咨询需要为客户寻求解决问题之道,重在分析。其中,作者鼎力推崇方格笔记本,外资咨询顾问职业优越感十足,这些暂且不论。

  全书有凑数之嫌,我只提取可以借鉴干货

  麦肯锡咨询顾问记笔记的方法是三分法:

  事实——解释——结论

  对于职场中人,归纳为

  标题

  (简短附述重点)

  摆事实 解释 行动和结论

  尊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就事实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基于事实和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注意事项:1、善于三分钟提问,确认对方的想法是什么,想表达/达到的论点和重点是什么,有一个大致轮廓

  2、需要逻辑严密,可以提升商业活动中很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环环相扣。如:"这件事的重点是...结论是...这是因为...重点为以下三点...基于这样的事实...可以解释为...需要采取这样的做法..."

  3、坚持基于事实思考问题。这也是进行商业思考的大前提

  4、懂得舍弃无用的东西,P.S. 个人觉得可以用两个笔记本,一个专门做笔记分析问题 另一个做涂鸦。写下想到的东西也是抓住灵感的好方法。

  无论是否记笔记,怎么记笔记,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不要骑驴找马。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五):一个观点死撑一本书系列,就这些了

  一个观点死撑一本书系列,就这些了:

  1. 像报纸那样标题目

  2. 用A4以上的方格本,每页一个主题,底下分三栏:事实、要点/分析(Five-whys)、总结/行动,或事实-> 解释->行动,黄金三分法;

  3. 每页写总结,这页笔记讲了什么

  其他:

  “空白的一秒”,不照抄,给一秒大脑印象,再记笔记;

  不理解的地方,立即采取行动提问

  空余要够,善用箭头、符号,发散和推导,图、表等视觉效果(各种数据图、台阶、金字塔等等)

  做提案笔记围绕一个结论去证实,可以用前后效果对比、阶段趋势图、高低对比图等等

  颜色少,蓝色笔更能激发创造力,红色提高准确度,笔记颜色不要超过三种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六):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初见方格笔记本是在初中的时候,一个俄罗斯交换生住到我家,临回国前送我的礼物中有一本方格笔记本。当时只觉得有趣,又碍于语言上的障碍,对这本笔记本空有许多疑惑,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依旧珍藏着这本没有写过字的方格笔记本。

  我对如何高效使用方格笔记本一直是很好奇的。笔记做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只有数量上的叠加,但对思维的整理几乎起不到什么帮助。清晰的记得自己字迹干净的笔记,一字不落的抄写板书,那奋笔疾书的画面或许还曾经感动自己。现在回想起来,这大脑放空的练字之旅,实际上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如果真正掌握了技巧,记笔记完全是一门事半功倍的艺术,但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对于记忆一点都没有帮助。

  那么如何正确的做笔记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书中所提到的,在阅读板书与记笔记之间,需要多一个思考的步骤。因此,你所记下的笔记并非是板书的照搬而是记录你思考的结果。用眼睛先阅读板书,然后咋脑海中过1秒,再将脑中的记忆留在笔下。我相信这个技能是需要花时间去练习的,要慢慢培养出这个习惯,才是做笔记的正道。

  这也必须提到书中所说的“黄金三分法”。我们常用的横线笔记本的最上方,通常有一块空白的区域,你是否想过将它利用起来呢?在我记笔记的那些年里,这块区域不是留白就是涂鸦。其实这块区域,用来写标题真是再好不过了。一页笔记,从顶端的标题开始,就能辨别出这是不是一本有思路的笔记。就像思维导图一样,笔记应该是一个可以开启你思维的导航,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记住或者熟悉笔记的内容,而不是随身携带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笔记。

  方格笔记本的一大优势是,可以肆意的画简图不用满世界找尺子。平时在工作中就发现,向老板汇报情况的时候,通常使用图表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思想,在做笔记时也是同理。一目了然的思维表达,省去了再阅读再思考的时间,将笔记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之前阅读其他书籍时,也见到推荐使用A4开本的笔记,当时觉得非常莫名其妙,对我来说A4开本毕竟携带不方便,且做笔记时可能留白太多会觉得有些浪费。而这次,我突然领悟到,多大的纸张意味着多大的思考空间,因为笔记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记录的载体,而是引导思考的工具。

  尝试使用方格笔记本是一种突破,而训练记笔记的方法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都能在学生时代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应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体验。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七):方格笔记本—书评

  ##缘起

  在银行等候办理业务的时候看完。下面就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简要介绍

  书的内容比较简单,写的有点啰嗦,也许作者深怕读者误解或者不懂。书的通篇有三个点:

  * 推广方格笔记本

  * 笔记类型:学习笔记、工作笔记、博弈笔记

  * 黄金三分法:板书(事实)->发现或者疑问->总结

  ## 个人感悟

  没有必要去购买什么方格笔记本以及作者推荐的笔。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提出的笔记的框架:标题、重点、黄金三分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点。而且不管哪种笔记类型都是如此的框架,只是侧重点不同。

  书没有必要再买了看,建议在豆瓣看看一些读者给的笔记就可以学习到这些方法。关键就是用了,最近也在实践,确实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如果购买书的话,建议阅读关于连接词和三种箭头的章节,以及黄金三分法的版面。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八):方格笔记本工作法

  这本书看过两遍,上一次看是去年,看的有些昏昏然,懵懵然,觉得就是一个记笔记的方法论吧,但作者在每一章都以地方台插播广告的气势向大家宣讲一番方格笔记本就是好就是好,搞的小白如我,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水平太LOW,不能领悟书中奥义呢。

  去年年底时再次迷上手账,对于手账各种周边,比如胶带,比如水彩,还有与手账相类的东西,比如笔记本,也发生了很大兴趣,于是对此书的兴趣也一并重拾,去图书馆借书时特意找来再看一遍。

  再看之后,咳,感觉还是日本人写方法类指导书那种常见的调调,通常书不是很厚,全本围绕着一个问题各种说来说去,讲来讲去,前面说的是当初没用这个方法如何如何,后面讲的是用了这个方法怎样怎样,然后便是将作家这个独门秘技分成数点写成数章的一项一项列出来,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为了印证自家所想,还特特到万能的互联网上找明白人来指点迷津。必须得说,这本书在国内出版后,对于这种来自国外的工作方法论图书,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很欢迎的,知乎上还有一个问题:方格本真的有《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么实用有效吗?下面答题者不少,基本都是看过这本书的,大家都有些心得要说,虽然有褒有贬,但大部分阅读群众和个人的理解都差不多,于是个人也就再次因为自己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了一致性而放心了。

  为什么要用方格笔记本?作者在书中提出这个问题后,给出的答案是:因为麦肯锡、BCG(波士顿咨询公司)、东京大学录取生,聪明的人都在用方格笔记本。

  当然我们可以说,先把是否所有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的问题放在一边,就算是,也不能证明用了方格笔记本就能变聪明,因为聪明人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共同的行为方式,比如说他们都有每天吃饭、喝水、上厕所的习惯,甚至他们都爱吃汉堡,不爱喝豆汁,但是你不能说他们是靠着吃汉堡的共同习惯取得成功的不是嘛。

  当然个人的上述解读也有强词夺理的嫌疑,对于方格笔记本与成功间的正确关系,作者自己早在书中就认真总结过了。所谓方格笔记本带我走上成功之路的正确抵达方式是:改变笔记本就可以改变思路,思路改变了,结果也会不同。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方格笔记本如何改变思路,到底与普通笔记本有何不同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关于本书的书评里,不少读者都认真表示,明明几句话一篇文章就能说明的问题,不明白作者偏偏要反反复复,说来说去,绕来绕去,硬是说出一本书来,其实不就那点事嘛。对此个人表示认同,并积极尝试概括之。

  全书总体而言就是一个中心,既作者反复强调的,“使头脑变聪明的方格笔记本三法则”,既:使用方格笔记本,标出题目,用三分法记录。

  以上这三个基本点,便是全书的梗概了。用方格笔记本者,是要用A4大小那种方格笔记本,而不是我们常用的A5本。标出题目,指要擅加利用笔记本上方的空白区域。作者在书中特别指出:笔记本上方的空白区域是最重要的部分,应该用来概括本页的主题,书写题目和备注。将梳理后得出的结论写在这里,写出全页的核心内容。

  再来,就是三分法记录,既麦肯锡“空.雨.伞”三分法,在做笔记过程中的实地应用。具体操作方式既是从左向右将笔记本分做三部分,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顺序记笔记。

  说到麦肯锡大名鼎鼎的空雨伞理论,具体说就是天空阴暗,像要下雨,带伞出门。如果切换成工作方法论,空既正确认识现在的情况,雨既对情况做出解释,伞是采取的行动方案。简单讲就是一个了解情况、分析情况、制定方案的过程。

  方格笔记本的三分法记录,就是按照了解情况、分析情况、制定方案这三项从左向右进行记录,而一定要用A4大小的笔记本进行记录的原因在于,一者,A4是国际标准。二来,需要输入的信息量非常庞大。用A4大小的笔记本就可以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找出重点,便于梳理。

  提过上面这几个大点后,下面就是一些小细节了。

  比如,应该按照“一页一主题”的方式记笔记。不能写那种“无法再现学习内容,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

  记笔记时,将使用的颜色控制在三种以内。作者推荐的方法是用蓝色或黑色做笔记,用红色做判断或标示修订处。

  作者表示,只要你每天按照这简单的三法则记笔记,保证大脑反应速度及工作、学习效率会发生巨大变化。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书中作者还列出一些名人来为“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件事进行了背书。比如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BCG用的都是方格笔记本。比如大前研一,再比如鼎鼎大名的康奈尔笔记本也是分为板书、发现点、总结三部分,贯彻的也是所谓“黄金三分法”。

  再次看完全书,个人得出的所谓结论是,所谓“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确切说只是一种做工作笔记的方法,大抵总不过了解现状、分析情况、制定方案这三点,对于咨询公司的工作而言,或者十分适用,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小职员,写工作笔记也罢,记工作日志也好,无非是记录工作,总结经验,归纳梳理而已。用方格笔记本也好,用A5空白本也罢,差别着实不大,只要殊途同归,起到归纳整理的效果就好了。

  方格笔记本或许能让你走向成功,但并不能保证你肯定成功。良好的分析力、较强的执行力、有效的沟通力、出色的协调力,才更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事情办成。最后,个人推荐延伸阅读另一篇关于此书的书评:怎么写好软文,出书还收智商税,相信对此书及对话题营销领域感兴趣者,读后一定大有收获。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九):得到空雨伞,就能得到世界了

  整本书作者盲目崇拜麦肯锡的工作模式

  刚开始读时有些反感,重复的话语,重复的内容

  不过这些成功的案例和经典的工作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整本书是围绕“空雨伞”的核心概念,展开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都可以使用此概念,来得到较好的思维锻炼

  书中提到要用至少B5的笔记本来整理,但我还是推荐各位用普通的A5笔记本就可以了,摊开后两页当一页用,由上往下书写。

  我们不是书本的搬运工,作者虽然说的是一种笔记方式,但同时也教给我们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好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结合思维导图运用这个不错的主意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十):读后感与实践

  认识方格笔记是通过简书上的文章,当时就觉得很厉害的样子,于是抽空看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好坏笔记的差别,发现自己的笔记也有一些坏笔记的影子,这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书中的观点:笔记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

  于是,继续往后看,作者举了很多著名公司的例子,论述了规范笔记的重要性,不得不说,这些例子对我今后对笔记本的使用给了不少启发。

  总体来说,书里的一些建议很实用,的确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贴心地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学习重点,但不足之处在于语言不够简洁,很多东西都是重复性或者不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有的地方我读得很快,直接扫一眼就过了。

  读完此书后,我用书中学的方法试着写了个读书笔记,也算是对内容的巩固和分享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