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荒野猎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09 21: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荒野猎人读后感精选10篇

  《荒野猎人》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庞克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野猎人》读后感(一):荒野与生存,迷失人格

  《荒野猎人》原著点评

  寂静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黑夜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由IP改编电影电视剧话剧甚至是传统戏剧铺天盖地,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因衍生影视剧而悄然走红或者焕发二次生命的原著,比如曾经的《蝴蝶梦》,如今的《荒野猎人》(迈克尔庞克,贾令仪,贾文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作者Michael Punke,时任美国驻WTO代表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原著英文The Revenant,即为A person who has returned, especially supposed from the dead,因此初初揣测是现实主义题材西部荒野求生版“基督山伯爵”故事

  可能由于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先入为主,一个人,四十二天,三百二十公里,野性的旷野,棕熊的袭击,重伤的躯体队友的遗弃,子嗣的被杀,叵测的印第安人,枪支财物一无所有岌岌可危杀机四伏,孤独真实而非想象威胁,休格拉斯(莱奥纳多饰演)唯一剩下的就是复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决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最后“复仇之刃不在其手,付诸于上帝之手”,仇敌菲茨吉拉德为当地族裔所杀,故事片一气呵成情节安排仿佛也是理所应当。但是翻阅原著小说,自观扉页所言,“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12章19节),由此可见,小说与电影主题价值观及情节铺陈可能有些不同之处。

  法学院出身的作者,小说较之电影中恢弘震撼荒芜长镜,部落妻子图腾护符,与熊搏击的凄厉画面,新设人物子嗣谋杀,对白冲突艺术加工,原著文字多了些心理叙述以及细节白描,尤其是契约精神主旨在文中若隐若现,尤其在第4章“1823年8月28日”段落有了小说中最为明显的表述,“他心里清楚上司要求他为全队人的利益必要时做出艰难决定。他也清楚,在西部边疆地区,自主和自给自足不但受到尊敬,而且也是一项要求。到了圣路易斯西边,就没有什么权利可言了。然而,边疆地区中粗暴的个人仍然受到强烈集体责任感约束。没有成文的法律,却有天然的法则人们遵守超越自私利益的不成文公约,其本质是《圣经》中的规则,每向荒野走一步,其重要性便加深一层。出现需要时,一个人会伸出援助之手:向朋友、向同伴,向陌生人。给予援助的人知道,将来有一天,他自己的生存也将依赖别人伸出援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结尾格拉斯湖畔复仇刺敌的情节虽符合电影发展,却不符小说精神,原著不同于亲手报仇而是以菲茨吉拉德法庭审判结局,后者较之前者,符合主旨法律精神却少了些许男儿血性,想来无论出于票房考虑还是观众心情,电影也是不会据此拍摄的。

  《荒野猎人》读后感(二):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读《荒野猎人》

  作者:苏术

  小说诠释了比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更残酷真相——杀戮。

  在西北冰原上,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为了生存,除了以杀止杀,别无他法。

  小说主人公休·格拉斯是一位皮草猎人。顾名思义就是去狩猎那些珍稀的生物买卖它们的皮毛。那些动物的皮毛经过加工它们有一个很好听名字叫:皮草。休·格拉斯原本只是一名很普通的皮草猎人,跟着队伍狩猎,然后买卖。可惜天不如人愿,在狩猎途中休·格拉斯被一头熊撕咬成重伤。然后属于休·格拉斯不平凡人生就此展开。

  休·格拉斯经历了死亡和抛弃,持着对那些抛弃他以及杀害他儿子的人的仇恨,休·格拉斯从死神的手上逃脱。历经千山万水,只为找到你。在这里讲得不是爱情,是一个人的执念。当仇恨溢满你整个胸膛时候理智也随之消失。幸好,休·格拉斯是一位善良的人。

  在白茫茫的西北冰原,为了生存,皮草猎人剥下的动物皮毛不计其数,动物头颅堆积成山。同样为了生存,原住民印第安人袭击商队,割下敌人头皮,无尽尸骨在茫茫的雪山里埋藏。

  一场场为了生存无止境的斗争,在休·格拉斯救下印第安人少女的那一刻,这看似无意之举却悄然地打破了那原本贪图钱财的猎人和原住民印第安人相互间的厮杀

  小说一开头,就是《圣经》中的一段话:

  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

  因为经上记着:“主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罗马书》12章19节

  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这句话我也曾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扉页上看见。圣经上所说,报应不是由某个人来决定的。人若有冤屈,都应该交给神面前,听凭至高神的审判。唯有他有权柄审判惩罚一切的罪恶。而不是自己去为了报复就犯罪,那样的自己犯了罪,也当受惩罚。

  小说一开头就给我们预示了这是一个关于报仇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宽恕才是最终寻求的方法

  正如书中休·格拉斯最终没有亲手杀死那些让他走向深渊贪婪的人。在法庭上,当休·格拉斯对约翰·菲茨杰拉德的无耻辩解忍无可忍的时候,他掏出了手枪,却只打中了约翰·菲茨杰拉德的肩膀。休·格拉斯最终拿到了那只属于他的却带着“JF”(约翰·菲茨杰拉德首字母缩写)字样的枪。

  故事讲到结尾,基奥瓦问休·格拉斯:“只为追捕一个普通窃贼?只为追求报复的一时痛快?我觉得你本该有更高的抱负才对。”休·格拉斯没有开口。那天夜里,他在高高的围栏墙上站了很久,最后他从栅栏墙上爬下来,回到室内,很快进入了梦乡。而在围墙另一头,几步外,约翰·菲茨杰拉德正躺在那地方睡觉。

  经历了数百英里的跋涉,在经历各种死亡都心存信念。只为报仇的休·格拉斯最终还是选择了宽恕。书中结尾并没有明确的写约翰·菲茨杰拉德最终的结局。但正如书中开头说的,申冤在我,我必报应。也许上天早已给每个人注定的结局。如我上诉所说,休·格拉斯是一位善良的人。休·格拉斯最终在人性的深渊里觉醒,以暴制暴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

  最后我想把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献给所有在生命中经历磨难的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

  书评刊登于:苏州广电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

  《荒野猎人》读后感(三):一些电影、图书对比感想

  最近看了奥斯卡热门电影《荒野猎人》,整部影片质量让人再次认识了奥斯卡的水准镜头延绵在美国西部的荒野,河流山峦积雪丛林气势磅礴

  总体来看,影片弥漫着浓浓的压抑反抗、求生的气息,小李子的表演充分体现了一个落入生命最谷底的困兽如何挣扎过程。和许多人感受到的类似,小李子似乎用力太过了,从一开始就是,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或许是冰冷的河水让影片整体显得很凌厉,人物一个个也散发着人世悲苦命运,仿佛从地狱而来。

  亲情,是这部影片最柔情的地方。但越是柔情,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越是无力。

  灵魂是否真的会变成一只鸟飞走呢?

  小说《荒野猎人》有幸阅读,个人感觉和电影有很大差异,这或许是镜头语言与文字的差异造成的。作者功力从一页文字就能感觉到,每句话都经过了打磨雕琢,这或许是本书文字并不多的原因之一。文字上的克制也能明显感受到,但又透出紧张的情节,这是作者的文字张力能很好达到的。

  《荒野猎人》读后感(四):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昨天这条消息霸屏了“恭喜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凭借《荒野猎人》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从1994年第一次入围奥斯卡至今,终于在第五次提名修成正果。扑天盖地的消息,就连空气中都飘着《荒野猎人》的字样,好奇于这本书到底是有何种魅力。不过,看什么也没有比看原著更为精彩的了。

  电影是根据迈克尔庞克的长篇小说《茺野猎人》改编而成。原著小说的作者竟然还是美国贸易副代表,也是美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其代表作品:《火与硫磺》、《背水一战》。《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便是《THE REVENANT》/《荒野猎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贾令仪,贾文渊翻译

  真是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能靠自己。故事发生在19世纪前期美国西部,一名皮草猎人被熊致伤,其他人抢走他的财物,抛弃他。故事围绕为了生存为了复仇而展开的求生以及追杀。这名受重伤的猎人休格拉斯,正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所以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处于各种对他不利境地,他却没有放弃,野地生存,受伤自求,同野兽搏斗,同人斗,苏格拉底曾说过,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没错,休格拉斯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他漂亮的回来了,他知道自己想要做的。

  作者将自己对于美国历史西部地区的迷恋,终于搬到故事内。休格拉斯的丰富野外生存技能,也得源于作者的本身,他从五岁就会飞钓,12岁就能制作来福枪。其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成员又经常组织打猎,徒步旅行等这些野外活动,扩大了他的实践。由于这些技能,让他的故事内容更加立体,且丰富多彩

  人类创造了适于生存的世界,若是没有这些条件,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本来就有错误。休格拉斯就用其强大的生存意识支撑着自己,在无法生存的世界里生存了下来。

  死亡并不困难,生存则是非常艰难的。故事里的皮草贸易火爆时代残暴的猎杀动物,猎人的求生与动物的求生是一样的,是本能的,没有一种有生命的物种可以轻易让别人夺走生命。

  在故事里,文字堆出来的情节,肆意地冲刷着我们的感观,无不让人为生存而感叹。动物h频临灭绝,日益稀少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也是我们的责任,作者将其环保主义融入到故事中,努力唤醒人类拯救动物的想法,也深深地移植到我们心中。

  《荒野猎人》读后感(五):史诗般的荒野求生记----评《荒野猎人》

  人与自然原本浑然一体。人来自于自然,亦是自然的一份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地走出了原始生存环境,步入了所谓的文明时代。但是重温从原始走向文明的人群足迹,我们或许除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感怀外,更有着诸多不可名状的思量。那种人类源自于本能的求生能力,那种人类源自于自然的生存驾驭力,所有的这些自然而然地牵引着我们去寻觅那些震撼人心的真实荒野求生记载

  正如近日由演员莱昂纳多用生命诠释的《荒野猎人》影片并荣获了诸多奥斯卡奖项时,更多的视线投入到这部影片改变的《荒野猎人》原著小说中。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更青睐于原著小说作品的阅读。尽管影片的视觉效应和时时感引人震撼,但是原著小说作品的文字表现力和作品对故事整体的展现力远远是影片无法诠释的地方。这也正是原著作品优于影片的精彩所在

  既然《荒野猎人》影片收获了如此众多的奖项,我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原著小说的阅读旅程。而我手头阅读的这部原著正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今年2月刚推出的《荒野猎人》书册。全书目录以有如日记形式展开着故事的内容。尽管以时间顺序,但是作品很巧妙地将其中的时间点“1823年9月1日”提前至了所有章节“1823年8月21日”之前。通过将故事主人公被抛弃在荒野的,男主人公拼死开始求生路为篇首的起始,我最初除了纳闷外更有着很多的好奇心。这里究竟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意外呢?带着强烈探究的心理,我开始逐页地寻觅事实的真相。透过这部作品,我全身感官被无限制地放大。作者那费思量的遣词造句,那恶劣环境下的文字勾勒,那主人公格拉斯身上发生的触目惊心遭遇-----着实让书外的我时时地捏着一把汗。在与大熊斗争的场面中,有着猎人身份本能反应的格拉斯为我们上演了一出震撼人心动作大片此时此刻,人的心理,动作,潜意识,环境等等元素被强烈地得以调动和表现。所有的一切皆为了将处于劣势的人如何为了求生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凸显地分步骤,慢镜头地展现于读者的面前。事实上,我们可以在随后的章节中看多众多类此的精彩场景出现。类似于格拉斯为了裹腹杀死响尾蛇,饥饿极限时啃食野牛尸骨,为了生存从狼嘴下抢肉-----面对着今时我们根本难以想象的困境,书中的男主人公就这样在生存和死亡间搏击。尽管处处险险环生,尽管时时危机重重,“生存和复仇”的念想让这位猎人终于得以顽强地赢得了生的机会-----用这样动人心魄的故事串联起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存和复仇的猎人命运搏击-----

  尤其是借助着这部原著小说的阅读,我更深入了解到这个传奇故事其实更是根据一桩美国内陆皮毛贸易时代真实发生的故事进行的创作。如此的真实感和生动感更激发起我强烈的阅读欲望。书中最后的史料集注更是充实着我对全书故事内容的进一步认知。借由着荒野猎人的传奇求生记,我除了看到了人在逆境的自然环境下的强大生存力,我同样也读到了美国那个年代的贸易往来历史中遭遇的诸多问题,着实让我过了一把美国瘾。不得不说的是这部《荒野猎人》的原著小说的确有着太多的看点,让人感触颇深。

  《荒野猎人》读后感(六):荒野求生记

  《荒野猎人》取材自19世纪前期美国内陆毛皮贸易时代一桩真实发生的传奇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受雇于落基山毛皮公司的皮草猎人休•格拉斯在一次捕猎远征时,被大熊袭击深受重伤、奄奄一息,却被同伴抛弃,想尽办法努力存活以待复仇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评论《荒野猎人》是一本“赋予同名电影灵魂,有远比影片内容丰富和精彩的狂野西部传奇”,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可以了解到休•格拉斯传奇的一生,也让我们通过格拉斯一个人了解到这一群体在西部的生存状态。

  本书采用类似日记的方法来讲述整个故事,读者可以通过日期来了解书中人物每天或者几天之内做的事情。尤其是第一篇,个人觉得也可以说是前言,直接描述格拉斯受伤、被抛弃的情景,没有告知抛弃伤者的是谁,还有为何而抛弃一个濒死之人,文字描绘的非常逼真,读者甚至可以在脑海里想象这个情景,小李的粉丝们更是可以脑洞大开,想象主人公遍体鳞伤的样子。“休•格拉斯开始爬行”,他怎么受伤的,他会死吗,他要去哪?……存有那么多疑问,读者必须要通过下面的阅读来了解发生这一切的原因。

  作者没有刻意地对主要人物进行介绍,而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带入这些人物的过去,通过经历的描述来衬出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尤其是菲茨杰拉德及布里杰这两个人物,前者心狠手辣,为了钱什么事儿都干的出来;后者年轻,但不够勇敢,遇到事情时有点无所适从,尽管他抛弃了格拉斯,但心里终究还是不忍的,只是他不该拿走格拉斯的刀,作为读者我们不能去责怪布里杰,如果换成自己的话,也许我连去冒险的想法都不敢有呢!但他勇于向格拉斯道歉,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菲茨杰拉德却恰恰相反,将格拉斯的物品占为己有,还谎话连篇地告诉大家自己尽力照顾了格拉斯,真是让人无语了。而其他人物,也都有各有各的不行,每个人都描绘的生动、形象,我们能够完全想象出每个人的特色,在脑海中就能勾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形象。

  书中还描绘了大量的危险情况。当地各种种族的情况,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历史,有些印第安种族对待白族手段残忍,但也有热爱和平的,例如给格拉斯疗伤的种族苏族人。除了危险的当地土著,野生动物也充满了危险,熊、狼、野牛,还有糟糕的天气,那些大风、大雪,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恶劣,处处都是危险四伏,稍不谨慎就有可能命丧黄泉。

  我想,休•格拉斯应该还是听从了基奥瓦的建议,不在进行复仇计划了吧,他应该是放下了心中的仇恨,这次求生复仇之旅,让他明白了更多生存的意义和大自然的博大。

  《荒野猎人》读后感(七):《荒野猎人》电影与书的对比

  我是看了小说,去看电影的,看了电影很气愤,找遍书和电影的长短评论,却发现没有和我一样角度的吐槽者,气没有地方可出。实在有点忍不住,就在下班后,加班写了这篇不能算影评的影评。

  既然电影改编自小说,我认为要传承到小说最精髓之处。如果没有做到,这是一部失败的电影,或者,就不要取和小说同样的名字。

  小说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讲生存,第二部分讲复仇。第一部分非常紧凑、酣畅,我买书当天一口气读完第一部分。

  格拉斯被队友背叛点燃了他的复仇怒火,复仇的怒火支持了他的生存欲望。在残缺的身体的支撑下,在失去任何文明装备的帮助下,他在荒野靠它的意志、经验和智慧活下来,身体逐步恢复,最后达成了他的“复仇”(复仇是引号,原因后面会说)。

  小说中人物很多精妙的细节,电影中几乎没有体现。电影更像是一部国家地理片,把很多笔墨用在雪山、草地、溪涧、动物、印第安部落等当时的复杂社会关系,而忽略了格拉斯的疼痛、饥饿、下咽的困难、绝望、意志。也就是说,导演用宏伟代替了细节,这在我看来是一种偷懒和不用心。

  所以说绝望、求生、复仇是小说的精髓。但电影没有传递到位。

  小说的情节只被传承了主干,枝叶分崩离析。电影画面充满了雪山和被雪覆盖的荒野,尽管和壮丽,配上提琴,很能烘托氛围,但事实上小说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夏末初秋。小说是以日记体的格式来记录,可以从记录的时间上来把握,这绝对不是一个下雪非常频繁的冬天(即使是在山区)。此外从格拉斯存活下来吃的东西也可以看出(后文会说到)。

  以电影的四个主要人物为线来描述不同吧:格拉斯,费兹杰拉德,布里杰,亨利上校

  费兹杰拉德:电影中的费兹杰拉德是一个扑克脸,事实上,所有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扑克脸,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小李子,拿的是最苦男主角,而非最佳男主角奖的原因。

  费兹杰拉德在小说中,是彻头彻底的坏,满口的脏话,而且富有心机,会看三色,欺软怕硬,两面三刀。在电影中,这个形象塑造太单薄了。小说还交代了FJ的成长史,他是一个到处犯法、流窜的惯犯,杀死妓女,借高利贷,赌场上输红了眼刺伤人等,最后远走高飞,参加了亨利上校的队伍。

  在船上主动跟格拉斯搭话的是他,当格拉斯受伤被发现后,说结束他生命埋了的,也是他。他主动留下来照顾格拉斯,是为了75美金(不是电影中说的100美金),更是为了格拉斯身上的纳管漂亮精致的安格斯火枪。书中,他没有挖坑把格拉斯半埋,而是抢走了格拉斯的火枪、短刀、引火燧石,没有留下任何求生的装备,把他抛在了荒野之中。

  最后,他也没有偷亨利队长的钱,更没有枪杀他的情节,电影这样做毫无意义。这本是格拉斯的复仇,却加进来一个人,削弱了影片的感染力。

  格拉斯:小说中,格拉斯是一个人参加了亨利队长的队伍,根本没有一个印第安的儿子(这演员真的是多余的存在)。他的老婆也不是印第安人,他的老婆留在自己的家乡,书中似乎也没有交代他有孩子。格拉斯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水手,在船上从水手做到大副、船长,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甚至被迫跟随过海盗。后来在印第安部落(波尼族)生活过一段时间,这些,都解释了为什么亨利最器重的人是格拉斯,为什么格拉斯能在荒野生存。

  书中,格拉斯在毛皮远征队伍中的角色,不是猎食者,而是先行者和侦查向导的角色。他被大熊击倒前,用火枪朝母熊开了枪,最后母熊失血过多而死。除了电影中的伤,他的头皮,事实上像面具一样耷拉在他的颅骨上,他的脸被毁了容。

  格拉斯被FJ和布里杰背叛,留在他身边的只有一把剃须刀刀片,那个母熊的熊爪,一块毛毯和一点颜料,刀、枪都被偷走了。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他吃生蛇肉、田鼠、河狸、水生植物的根茎,饥饿让他和两头狼搏斗,吃了残余的野牛犊肉,活了下来,也因为吃死野牛骨髓、臭鼬遭罪。

  在一个被烧光的印第安部族里,他遇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印第安老妇人,宰杀了一条狗,一起吃,并用火葬将她送葬。

  他被苏族人俘虏,依靠智慧,用红色的颜料涂在身上装神弄鬼,苏族了看到他的熊爪项链和他背部长满了蛆的撕裂伤口,被苏族人敬畏,并被苏族用原始方法治疗,逐渐康复。

  他恢复健康后,参加了另外一只探险队务,进行了他的复仇之旅。他找到了亨利的队伍,亲手痛揍了布里杰,那是多么的酣畅淋漓。那种历经苦难,手刃仇人的快感。

  但是最后他没有亲手杀了最坏的坏人FJ,书中,格拉斯指控FJ,在军事法庭上听闻FJ的满嘴谎言,忍无可忍,拔枪伤了FJ的肩膀。最后故事戛然而止,FJ继续参加陆军,格拉斯被保释后,到底最后有没有伺机报酬,或者仇恨随着时间化解,不常可知。

  亨利上尉:电影中的亨利上尉是一个死于FJ的倒霉蛋,没有主意,没有心计,人物性格一点不鲜明。书中则更加饱满。他受雇与皮毛公司,他要权衡团队利益,也要尊重生命。他是队长,同时也受雇于公司,他是一个矛盾体,充满内心的挣扎。他运气一直不好,不断失去队员,不断碰到困难,同时他也是富有能力的人,他是队伍的领导者,而且他的队员都是三教九流。

  他的怜悯和良知使他,带着受伤的格拉斯和队伍一起走,然后,周边危机四伏,不仅来自印第安人,也来自同行竞争者,因此,他最后用75美元,把对格拉斯的愧疚转嫁到队员的身上。他知道留下FJ不可靠,但是他拒绝了更加可靠的哈里斯(另一个亨利倚重的队员),因为他的队伍更需要哈里斯。亨利上尉做出了决定,利益的衡量高过了道德的衡量。但这不能说明他不善良,只能说,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领导者。

  影片中,当得知格拉斯还活着的消息,亨利代替了格拉斯狠狠揍了布里杰的片段,简直是败笔。这完全应该交给格拉斯来。电影没有把小说中这几个人物的心理把握到位。

  布里杰:布里杰是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子。他留下来照顾格拉斯可不是仅仅为了钱,尽管原因有很多,包括那75美金,但是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队友的忠诚,格拉斯是他的朋友。

  他也的确希望格拉斯快点好起来,他的母亲是医生(电影中,却交代亨利上尉的母亲是医生,也许是想给亨利上尉给格拉斯缝合伤口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作为一个上尉,会缝合伤口,技能真的很基础),他也试着给格拉斯缓解他的痛苦,他给格拉斯的伤口上涂上树胶,这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疼痛,隔离了蚊虫,消除炎症。这些格拉斯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也有两难的境地。FJ说,多留下一天,意味着离开大部队远40英里。而且他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威胁。

  如果布里杰在被FJ哄骗逃走前,没有偷走格拉斯的短刀,甚至给他留下一点防身的武器的话,格拉斯不会怪罪这个孩子。布里杰为自己的年轻和懦弱付出了代价,做了错误的决定,这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里,愧疚折磨着他,是啊,他才20岁,谁都做过这样错误、违背自己内心的决定。

  布里杰后来被格拉斯找到,狠揍了一顿,当几天后,他们分别时,布里杰仍然向格拉斯请求原谅,这似乎是他内心的赎罪。(因此影片中亨利代替格拉斯揍布里杰,简直是垃圾剧情)。

  电影中还有很多硬伤,让我吐槽下:

  小李子的身体是绿巨人吗,在没有蛋白质摄入的情况下恢复这么快?

  他能在冰川水里面泅泳,小李子的身体是超人吗,不怕冷,多次在水里浸泡,伤口不会感染吗?

  在马的尸体里面过雪夜,剧情虽然富有想象力,但这绝对是不科学的。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放着一批死马的肉不吃,你可真潇洒啊!

  上尉的队伍在一次偷袭中,死了23人,这对一个33人的队伍来说是致命的,不可能会有这么人数众多的狩猎团队,人员过于庞大,小说中队伍为10人。

  电影过多交代了当时美洲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果2个半小时的电影,硬是交代不清,还分散了主题。

  总之,相比较小说,这是一部不忠实原著的空洞的电影,我看不到导演用心,看不到小李子用力。唯一可取之处,也许真的只有摄影了吧。

  《荒野猎人》读后感(八):为电影而生

  小李子陪跑二十二年,终于凭借《荒野猎人》征服奥斯卡奖评委,夺得小金人。也算不枉费了自己荒野中辛苦拍摄九个月,忍受严寒,生吃牛肝,还露宿动物尸骨堆。

  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让本剧的原著小说《荒野猎人》(The Renvenant)登上了各大畅销榜。其实本书的初版在2002年,上市后却不温不火,没有什么的反响。然而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凭借电影的引介,今天我们得以再次观赏这颗小说遗珠。

  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出,19世纪初的美国荒野是一片极其严苛之地。几乎所有的危险:恶劣的天气、凶猛的野兽、土著部落,都竭尽所能的想要劫掠并杀死你。而你只有凭借你的智慧和求生意志力来存活下来。

  在当时枪支的使用并不频繁,甚至算不得主要的猎杀手段。因为在19世纪初的美国,最常见的枪是滑膛枪。这种枪需要从枪的前端填充火药,压实后再塞入铅弹。发射一次后还要再重新装填。整个过程耗时长,所以在面对猎物的时候,使用这种枪无异于自杀。所以当时美国西部的拓荒者们,大多是精通各种陷阱的猎人。他们结队进入未知的荒无人烟之地,然而数月远征捕猎之后,大家能否活着回来却是个未知数。

  休•格拉斯就是这样的远征军中的一员。他受雇于落基山皮毛公司,负责侦察任务。然而在一次外出侦察时,受到了灰熊的袭击,身受重伤。远征队安排了两个人留下来照顾他,但这两个人却抢走了他的装备,将无助的、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格拉斯抛弃在了荒野。

  天不绝人,格拉斯凭借强大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坚定的复仇之心活了下来。之后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被一种强烈的欲望所吞噬,心中的怒火要将一切烧为灰烬。剩下的故事是就是经典的美国式英雄主义风格。

  本书的取材于19世纪初的一桩真实发生的传奇故事。乍看之下,《荒野猎人》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复仇小说。这类小说初次接触会产生强烈的震撼,肾上腺素的激增,带给读者极致的体验。然而,读得多了,难免有腻的时候。尤其是现在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大片泛滥。英雄们经常上演历经挫折后,王者归来的故事。

  但是本书与一般性的复仇故事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作者迈克尔•庞克为了带给读者新鲜感,在叙述复仇过程中,着重描写了格拉斯的野外生存技能的运用,以及西部荒野的独特自然环境。如此采用的大量细节既有利于节奏的舒张,渲染故事气氛,也使故事更吸引读者。

  对于那些喜欢电影《荒野猎人》的影迷来说,先看小说不仅可以一睹为快,也能加深对电影的理解,不失为一举两得之措。

  《荒野猎人》读后感(九):命运扼我以喉,我报之以狂歌

  一

  苦苦陪跑22年,小李子硬生生把一个俊朗少年熬成了发福大叔,也亲手把奥斯卡梗送进坟墓。凭借《荒野猎人》中的硬汉猎人形象,他终于站上最高领奖台,手握小金人,享受全世界的顶礼膜拜。

  图片加载中...

  他,正如自己所演的角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荒野猎人》这本书,脱胎于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发生在19世纪,正是美国内陆毛皮贸易繁盛的时代。

  1823年秋,休·格拉斯接受落基山皮毛公司的雇佣,跟随一个捕猎者团队深入蛮荒西部,意图捕获大量毛皮。

  图片加载中...

  这个所谓的捕猎者团队,根本就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带队的亨利上尉是个倒霉透顶的失败商人;菲茨杰拉德嗜赌成性,为了躲避债主追杀而加入团队;猪猡满身臭味,好吃怕事,追求安逸;布里杰虽然吃苦,但毫无经验,性格懦弱……

  在这群人中,具有多年航海经验、勇敢沉稳的格拉斯,理所当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只是,在一次侦察途中,格拉斯惨遭大灰熊袭击,虽然他在危急中将大灰熊一枪干掉,可自己也差点毙了命。

  图片加载中...

  头皮被抓掉了,歪歪斜斜地挂着;浑身都是大灰熊的抓痕,血肉模糊;喉咙也被撕烂了,偶尔冒出的血泡,证明他还有呼吸。

  这样的格拉斯,从顶梁柱变成了大累赘。

  为了团队利益,亨利上尉决定抛下格拉斯。但出于道德,他出钱招募两位队员留下陪伴格拉斯最后一程,并体面地安葬他。贪钱的菲茨杰拉德和善良懦弱的布里杰留了下来。

  但是,这两人很快就抛弃了奄奄一息的格拉斯。他们抢走了他的枪支和其他随身物资,开始追赶大部队。

  格拉斯眼睁睁看着他们消失,但自己不能动不能说,无能为力。

  图片加载中...

  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格拉斯微弱的生命体征,活下来的欲望因为被背叛的愤怒而空前强烈。他拼尽全身力气,爬向能维系生命的东西,水源、响尾蛇、香蒲草……

  随着体力的恢复,格拉斯也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行动。

  图片加载中...

  阅读过程中,我为他们的背叛而气愤填庸,但我更为格拉斯的硬汉精神所倾慕,血液因西部蛮荒而蠢蠢欲动。

  二

  图片加载中...

  这片广阔无垠、人迹罕至的西部地域,像极了武侠小说的江湖。

  它们都离生活很遥远,却离心最近。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只身前往回疆时,看到天地朗朗、无际无涯,顿时感到个人的渺小,大自然的辽远宏阔。

  图片加载中...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也擅长写荒原,他有本书叫《野性的呼唤》,讲述一条狗从人类的文明社会返回狼群原始生活的故事。荒野残酷却热烈,原始而简单。对我这颗未被驯化的心,有着无穷魅力。

  只有置身自然,人类才会肃然起敬。

  这大概就是武侠的江湖、美国的西部,之所以令人向往的原因。

  而这片残酷与未知中,最具魅力的,就是充斥着血性、为了生存无所不能的人。

  格拉斯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被同伴抛下时,他浑身是伤,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身处危机四伏的荒野却没有任何防卫工具。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都只有听天由命了。但他却咬紧牙根,“假如运气不来找他,他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找运气。”他吃力地爬行,向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前进。

  对格拉斯来说,等待就是等死。

  不会再有食物像响尾蛇一样自己送上门来,他果断采取主动。

  身体稍微恢复些,他动手制作捕猎陷阱,虽然没抓到兔子,还被臭鼬熏了一脸。随身的火石被菲茨杰拉德抢走了,他依靠过去的观察经验,尝试钻木取火。在双峰山,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狼群口底抢到新鲜的野牛肉。

  图片加载中...

  他知道,只有主动出击,他才有生存的机会。

  有人说,这是比贝爷历险记还要刺激的荒原生存战。其实,他挑战的何止荒原,更是他自己。

  漫无人烟,他不知道原来的队伍到了哪里,他甚至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来。

  经过一个被洗劫的贸易站时,看到之前还生机勃勃的村庄,转瞬变成四壁狼藉的墓碑;他还看到一头强壮的牛变成一堆枯骨,腐肉被乌鸦分割,哑白的骨头在荒野中无限凄凉。

  图片加载中...

  一无所有的格拉斯,在见到这些之后,心中的恐惧可想而知。

  也许今晚闭上眼睛,就成了他生命的终点;也许下一刻,他就会面临死亡的危机。

  这些翻涌而上的绝望,并没有占据格拉斯太多的时间。生存的渴望击退了所有杂念,而这之后的他更加坚毅,面对野蛮的阿什利人、淹没膝盖的暴风雪、寒冬之夜浑身湿透,他只是拼尽全力生存。

  反观现在,生活环境太温暖,人的受压能力已经微弱到可怕。失恋、考试成绩不理想、工作压力大……似乎任何理由都能放弃生命。

  我们忽略了自己未被开发的生命潜力。

  江湖上有句老掉牙的俗语,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话老理不老。

  十年前,生活在小康家庭的格拉斯,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跟大灰熊抢命,跟狼群抢食物。

  所有的传奇,都是逼出来的。

  格拉斯战胜了荒原,战胜了自己,剩下的还有仇恨。

  图片加载中...

  复仇,是最初把他从死神身边拉回来的原始动力。即使后来他偶然遇到印第安人,有了更好的机会,复仇的信念像一根刺,时刻提醒他,呼唤他。

  他要找到菲茨杰拉德和布里杰,他要把被背叛的慌乱无助,孤身无缘的绝望全部发泄在那两个家伙身上。他要让他们得到报应。

  在文学作品中,复仇是个很独特的主题。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想要报复他爱的那个女孩,李碧华《潘金莲的前世今生》的潘金莲转世后想要报复前世的仇人……这些复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格拉斯也是。不是他没有能力报仇,而是不忍和不值。

  终于在风雪之夜找到布里杰,他红了眼,满腔的怒火刺激他痛揍了布里杰一顿。可当他最后要痛下杀手时,布里杰眼中的歉疚让他停了下来。格拉斯突然意识到,布里杰曾用树胶帮自己敷伤口,为自己煮肉汤。

  过去的温暖,唤醒他的宽恕。

  而当她终于有机会报复菲茨杰拉德时,他又必须在自由与复仇之间取舍。格拉斯毅然选择复仇时,同伴问了一句:复仇是你生活的全部吗?你已经忘记曾经的梦想了吗?

  他如梦方醒,那颗苦苦挣扎的心和那些虽远离却死死纠缠的经历突然释怀。

  图片加载中...

  “天空和星星让他感到惊讶,与自己在世界上的渺小位置相比,天空和星星如此广袤博大。”

  这和陈家洛前往回疆的那个夜晚,遥相呼应。作家的心,常常是相通的。

  至此,格拉斯终于是完整的格拉斯。

  历经生活的蹂躏而愈加坚强,放下内心的执念而愈加宽厚。

  三

  作者简介

  图片加载中...

  本书作者迈克尔·庞克,除了作家之外,还有两个特殊身份,即美国贸易副代表、美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他对于毛皮贸易的那段历史了如指掌,所以书写起来,收放自如。如在历史之中,又不被现实拘束。

  其他代表作品:《火与硫磺》、《背水一战》。

  .《荒野猎人》英语名 The Revenant, revenant 意为 亡灵,归来者,中文名意译为荒野猎人,其实看英文名可以看出故事内核是个复仇故事。

  《荒野猎人》读后感(十):放下执念,所以自由

  《荒野猎人》 /书评

  《荒野猎人》是美国作家,迈克尔·庞克 改编自一个美国建国初期,19世纪内陆毛皮贸易时代关于皮草生意的一桩真实发生的传奇故事。

  一个有过各种历险的风浪的船长, 因为各种奇遇最后成为一位受雇于落基山毛皮公司的皮草猎人休·格拉斯。在新的一次商业拓展途中,

  被熊袭击濒死,最后队伍不堪重负,出于道义留下两个人照顾休·格拉斯。然同伴却是出于贪图他的财物武器,拿走他所有求生武器并把他抛弃于荒野自生自灭,最后他以顽强是意志展开了一场复仇行动。

  书最后没把背叛他的同伴杀掉。这和电影里的畅快淋漓的报仇血恨,有很大的区别。却显得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妥协和接受。

  虽然他生存下来是为了杀死背叛他的两个同伴的布里杰和休·格拉斯的执念。可他不杀他们却是出自不同的感受。

  不杀布里杰或许我们都理解那位少年,还保留着对人的关怀,有不忍,不舍,最后他拿走刀时候是犹豫的但他或许更害怕印第安人的追杀。只能说菲茨杰拉德政治思想工作做的好。后面他一路上的内心挣扎也表现出了,那种良心的挣扎。被休·格拉斯暴揍一顿后,他在送别时,可以看出他已经不再是个毛孩子了,他已经是个男人了,所有格拉斯叫他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在书后页也可以看到最后布里杰真的实现他的梦想,一位冒险者。

  菲茨杰拉德最后没杀掉,看的好心塞,这个精于计算,善于花言巧语的大坏蛋,最后因为成为美国陆军的一员,所以逃脱了各种罪恶,这让人感觉一点都不畅快,太憋屈了。那小说一开头中的《圣经》的一段话: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上帝说好的现世报呢?怎么都没看到反倒有种坏人逍遥法外,坏人长命百岁的感觉,这不和主题啊!

  其实我觉得最后把菲茨杰拉德放了,其实会不会报,答案是;会的。但谁来报,不是休·格拉斯,是上帝。虽然书里没说怎么报,但他也逃脱不了自己内心种下的亏欠,这将会在他剩余的人生当中慢慢的还。而休·格拉斯他因为放下了执念,所以他也重新获得了自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荒野猎人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