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昭词》是一本由时久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50元,页数:5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透过历史的烟尘,那些或忠或奸的权臣无论当时是多么的灿烂,也早已失了颜色,杨昭,这个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奸相作为主角登场,感谢作者没有对他的阴险狡诈、飞扬跋扈、专权一时加以美化,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当然,只是我们从后世文献中看的的所谓“原貌”。可是,谁规定奸臣不能情深?
再大的恶人也有过青涩的年少,再是权谋算尽也会有柔软的情动。本书在”安史之乱“的大幕中,给了一代权臣一往情深的形象,亦真亦幻,却是动人。杨昭从未掩饰他在政治上图谋,除了对女主的回护,也没有因为红颜而放弃政治立场,从开始到最后,在政治上他们始终不是一路人,在朝为官,他们应是对手而非同盟,可是,谁规定不能爱上敌人?
这世间,情爱最是难言,让自己一往情深、宁愿身死也不要放弃的,常常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一个,以为厌恶到极点,绝不会与那样的人有一丝丝关系,到最后,却总是为那人牵肠挂肚,不能自己。莲静早知杨昭的结局,却让一颗心终是陷落。就算他是世人眼中骄奢淫逸、持宠而骄、大奸大恶之人,可是,谁规定白马王子一定都要英俊善良,普渡众生!
就是那一句:”小时候读《射雕》,人人都爱大侠郭靖,可是,我却爱上了杨过,不能自拨。”
万丈红尘,锋火乱世,我只看到你的苦,我只想拥你在怀中,只有我们两个,人间、地狱、离魂、恶鬼、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什么,我都要一眼找到你,因为,我的眼睛就只能看向你,再也容不下旁的人。
本书正史部分写的很是不错,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功夫的,将离乱情爱放在真实的历史中,别有一番乱世情真的动人。我主要评了爱情部分,虽然这是主线,但作者对二人的情谊其实着墨并不多,他二人真正情深意浓也只是短短一瞬,但就因了这俗世中十几年的相识、相守、缘起缘散,才有最后作鬼也要百年相守的结局,挺好。
还是值得一读的书。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前有李林甫残害打压贤臣,后有杨国忠任用奸佞,安史之乱爆发,马嵬病变,杨国忠身死马嵬驿,杨贵妃殒逝。史料中寥寥数语便叙述完家国天下,更吝啬于风花雪月。世人如今对唐玄宗年间最津津乐道的只是杨贵妃于李隆基的爱情,算爱情么?无从得知,姑且算吧,毕竟世事残酷,唯爱动人。
作为一个爱看史料的强迫症患者,我是不大爱看与正史沾边的小说。与史料记载的吻合,那必定是爱情的牺牲品,与史料不吻合,让强迫症患者怎么活?幸好,这本书第一遍还是我高中时强迫症没有病入膏肓时看的,幸好没有错过。
第一遍看的时候,还名为《镇魂调》,听起来很玄幻,没想到写的却是唐朝。大部分中国人对唐代都是有一定情结的,那是我心中神往已久的风流盛世。女主是虚构的人物,这样才有利于撒狗血爱情,有利于脑洞大开,万万没想到男主居然是杨国忠,不过作者用的是杨国忠原名,并且改了字,名杨昭,依据杨国忠的历史原型,他作为杨贵妃的族兄,张易之的外甥颜值应该是不错的,作者中间插入历史,改的并不离谱,只是在历史间隙中穿插男女主的故事情结。
对于言情小说中这样的男主设定,我是毫无免疫力的,对女主一往情深,对他人就像历史上的杨国忠一样的奸佞妄臣,历史功过自有分晓,而感情对错,谁能分辨?书中男女主的互动基本上前面三分之二全靠男主用尽心思来爱女主,没有大虐,但是一想到一代奸臣对爱人如此小心翼翼,就很戳我的萌点,而且从知道男主是谁开始就知道,杨国忠不得善终,那么这样的结局可以算作悲剧了,但往往悲剧更能触动人心。
由于与历史基本走向相吻合,所以全文的笔调显的稍稍压抑,感情也在历史的洪荒中压抑着慢慢发展,但爱情,总归会抑制不住的,所以感情戏爆发了。只是这样的爆发让人唏嘘,在马嵬病变的前一天,女主和男主当众相拥,本是很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女主,男主,读者纷纷都知晓,明天可能就是男主身死之时。矛盾爆发前的爱情总是最让人心动但又让人心痛的,男女主这一晚的宁静爱情成为了最后的美好回忆。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杨昭身死马嵬驿,那穿胸的致命一箭竟然是为了替女主而挡的,实际上女主却不畏刀剑,不死不灭。于是男主最后一句话:“我又忘了,你不惧刀剑的。”一代权臣,众人眼中自私自利的奸佞妄臣,倾覆天下,破碎河山也无所谓的男主,最后终于有了意义。女主眼睁睁的看着男主中箭,被乱刀分尸,那样的心境应该是怎样的荒凉,从此草木枯萎世间凋零。昨夜才敞开心扉,许我一辈子,你说,好,给你,都给你,一辈子都给你。而一辈子却这样短,这一瞬间,却又这样长。
读这本书时,是个夏夜。雷雨过后我听到窗外蛙鸣,正巧读到杨昭和菡玉走在夜晚的荷塘边,菡玉说小时有青蛙为伴,杨昭笑道,扰了你的故友了……
这个男人说话总是这样带着调笑,不经意就让你又爱又恨。爱他乖觉深情,为了爱把天下颠覆;恨他不是好人,狡猾诡诈,心狠手辣,总是离不开他。
故事开始于晚唐,贵妃和明皇七七长生殿,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华清池外外戚杨昭遇上了居士菡玉。彼时岁月静好,人物温婉。开始我以为是耽美,捏了把汗。后来读到一半,又觉得是不是耽美已经不重要。只有曾有这样两个人,爱过,那一切都很美好。当然还是伪的,女主又女扮男装了一次。可是却有点不同。
文分为上中下三篇,窃以为中篇的结局是最好。然而那是个悲剧。我当时忍不住还是读了下篇,结局绝对是大团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好像生生死死的爱情,总要是悲剧才对了味道,如果王子公主最后在一起了,似乎接下来就是柴米油盐再无浪漫。
读完后意犹未尽,又从头找到好字句细品。作者文字功底了得,人物塑造也活灵活现。后期菡玉的性格我觉得有点别扭,不过也是白璧微瑕。再多的词语,似乎也不如作者写得好,推荐一下,适合读的一本貌似穿越、貌似架空、貌似神怪、貌似传奇的言情小说。
转自(TXT论坛zwmiracle )
《玉昭词》读后感(四):乱世仍能许真情?(前半)
镇魂调看到第二卷了,还没看完,实在忍不住想啰嗦两句。
不知道结局,不能妄下评论。但不否认是本吸引我看下去的好看的书。
用安史之乱做背景,男主又是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奸臣。(其实原本那段我也不大明白,还趁机补了补历史知识。)连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大大的配角~写不好还真是有点危险。
说实话打开书之前没看过文案简介什么的,光看书名真没想到是历史代入。
从序章开始看,以为是仙魔鬼怪文;往下继续,原来是庙堂文;再看到莲静刀枪不伤体质异人,原来还是仙魔鬼怪文;但继续往下仍然是沿着历史脚步的庙堂文...一直到我看到现在,出来了俩师兄,难道又偏了江湖文...就这么翻来覆去的,风格确实很怪异,但竟然也没什么违和感。
有历史的主线背景在,作者写的让我们读起来也很顺畅。
作者是个叙述故事的好手,但是让我越来越觉得别扭的是人物的塑造。
先说女主,这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没有历史人物可依托
莲静居士--吉镇安--吉菡玉 (目前为止)
先不说一个方士出身她的官职变了多少,一开始塑造的莲静居士形象是清高傲物,颇有点素洁风骨远离庙堂的仙人气息。
然后什么成了什么少卿太仆的,见到安禄山就冒冒失失刺杀,见到皇帝就莽莽撞撞的直谏。明白作者是想写她不谐官场世事、并身负某些沉重秘密等等,但~也稍微长点脑子对得起让男主惊艳的出场形象吧。
跟男主的感情纠结过程不提,中期大部分都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也挑不出毛病。一直到,我看到现在的这部分,她的两个师兄出场,她开始转成了小女儿情态,,实在是跟前面太跳跃,不知道后面女主还会怎样。
然后是男主。作者没有刻意要洗白这个历史人物,我觉得这点很真实,挺好的。还有他再官场上杀人不用到的阴谋手段百转千回,写的也很到位。
淡似!!男主出场三十二男主写到现在已经三十九了啊!!三十九的男人在为了个女人吃飞醋耍脾气迁怒别人,三十九的男人带着三十四的女人逛庙会买花灯哄她高兴啊,三十九的男人谈起恋爱来重返十七岁啊!放别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杨国忠临死的时候位极人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足智多谋城府极深的老滑头老油条了啊。
所以在看那些他们的小温馨小飞醋小幸福的时候我不停的自己脑补…就当他20多就当他20多就当他20多……
对此我真心的颇为遗憾,这些情节明明写的那么好,如果他们是一对还可以不顾一切的年龄的小儿女,一定是风华无双让人羡慕至极。
一顿写下来貌似光发牢骚了~
再重复,起码到目前为止我真心喜欢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让人想继续看下去。还有作者应该是历史知识既丰富的吧?很多内容描写都很真实。
继续看~期待下面的内容
明知道男主的结局就是死~期待不一样的死法,或者狠狠虐我一把,死去活来那种。
《玉昭词》读后感(五):洗白很难
男主原型杨国忠,名副其实的奸相,这要怎么洗呢~其实作者也没有刻意去洗,但女主,本该心怀天下,却因为不受重用失了信心,既然回到十六年前是挽救苍生的,就该步步为营,深明大义呀,不知道算不算道德绑架,但明明有能力去搏一搏,不死不伤之身不是谁都能有的,但为什么结局还是那样呢?女主没有能力啊,一心刺杀安禄山,有什么用!不说成功几率,死了他,还会有无数个安禄山因昏庸的皇帝冒出来。尽管作者很想表现女主的正直无私,但这个形象还是刻画失败了←_←其实确实很难,毕竟男主是奸相,历史不能改,所以女主的三观不自觉就跑偏,心眼也只能装下一人了,结局很难尽人意。
对于奸相加正直女主的文,很难写好,目前还没看到过,毕竟价值观不同啊,所以适合架空吧,这样受的限制就少了
《玉昭词》读后感(六):可惜了设定
这文是在橘园里看了推荐贴后特意寻来的,着实好评不少,主角又是史上有名的奸佞之臣,这样一个题材实在是大有所为,所以十分期待。
待看到莲静说”既出污秽,必有所染;茎叶娇弱,其傲有限。莲高洁输与菊,风骨不比梅,惟心素淡,虽苦犹清“,可谓曲调高瞻,不与俗同。
但我没想到越往下看越是郁闷,看到十几章,那波涛汹涌的吐糟已经堵到喉咙口再不说点什么真的要憋死!
首先一点,我一直十分疑惑,女主的仇恨点一直只放在安禄山身上,欲除之而后快。其手段基本就是直谏、死谏,且不说理由牵强与否,只是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祸首没错,唐朝也确是自此乱后繁盛不在,但是相对李林甫、杨钊等等奸佞之臣,谁才是真正的国之蠹虫还不好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女主这种做法说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也不为过吧。
其次,古人十分相信天象、运道一类异数,唐以来崇道重佛之风尤盛,女主任官于太常寺,又是重生之人,既有职位之便、更有料事于先之能,若能善加利用说是逆天改命不是不可能的,再看如今,我真觉得可惜了上天让她重活一遭。
最后就是,虽然这是一篇言情,但男主对女主的感情产生的未免太迅速了,当然也可以解释为,男主本身太过机心重重,而女主性格行为思维方式足够简单直接,且其身兼具异香,容易令人产生高洁不群的联想,另据文中描述也实在美得很,凡此种种,就牵走了当时甚至是同性的千古佞臣的一颗心。我承认这一点也许算是苛责,因为爱情么,说白了其实不需要太多道理。
说到底,之所以现在就来吐糟也是因为我不确定这文能不能坚持看到最后,趁着还有话可说赶紧的。
以上是看到第十四章后的糟点
刚刚看到王鉷二子谋逆的那段,女主居然因为“寿数”这种原因选择不作为,太吐血了,既然重生都可以了,就应该知道很多事有改变啊,按文中描述杨昭就是因为女主才和王鉷的儿子对上的,这么明显bug女主是要多白痴才会坚持己见啊。OMG我真的快要撑不下去了,为毛我会强迫症到开了一个文不看完觉都睡不着啊啊啊!!!
以上。。。
以下是弃文前最后一篇,大概看到二十章左右吧
我实在很喜欢此文的设定,好坏兼而有之的成熟男绝对是言情MM的死穴,爱情应该是比较独立的一件事,国仇家恨、身份地位甚至是性别性取向都不是问题,心和脑离得有点远,两相对峙都觉得自己是老大总让作为主人的我们也很无奈,但总要一个动心的理由。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饭卡的《他来自火星》,那篇我看完了,喜欢饭卡逻辑严密的考据派风格,但是啊但是,我真的从头到尾没有心动的感觉。不可否认那仍是一篇好文,何况饭卡有说过当时写文的初衷也就是探讨爱情的本源,只是探讨已经很好了。我想说的是我真的不能接受爱情的开始只是一次多巴胺or荷尔蒙神马神马偶然分泌的结果,不能接受所有的浪漫只是一个预设程序的准确启动。
始终觉得,真正的言情,是一点一滴发掘对方的好,情人的眼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迹,能看到所有别人忽略的美妙细节,正是这些东西需要作者为我们一一展示铺陈,在这篇文里我没有看到,所以,单就言情来说,这篇文在我这里真的也是……
至于其他,就像之前说的,女主如此憎恨安禄山,即使有些可能会在后面交代的个人因素,但从楔子来看,应该是受过离乱之苦的。再加上她一直表现出的那种清高自持的气度做派,对杨昭、李林甫之流即便不是恨之入骨,也绝不应该放任,且她第一次见面对杨昭说的那些话也证明了这一点,原本发展下去神马相爱相杀、神马心不由己都是很好很好很有可看之处的啊(原谅我的恶趣味。。。),但实际上这条线已经迅速的淡化掉了,是有多可惜!
另外我是个无可救药的死心眼,对于这样一个设定和开篇都颇为惊艳的文,难免吹毛求疵了些,铁杆粉们可以直接无视我了,吐糟粉欢迎骚扰~
《玉昭词》读后感(七):柳条折尽花飞尽。。。
作者是亲妈,给了本故事一个哈皮结局~~
她是吉菡玉,他叫杨昭!
作者基本没有歪曲历史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他写成一朵白莲花,看完此书,他也许还是他,却再也不是历史书里那个“杨国忠”。
不知道怎么回事,全书看完记得最最深的不是作者文案里的话,不是那句“就算你是猛兽厉鬼,我也要你”,而是那时她借给李光弼传圣旨留在战场时他托人带来的书信,只一句“柳条折尽花飞尽”。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他们一个两袖清风,一个祸国奸臣;一个脾气执拗,一个骄横跋扈;一个善良正义,一个心狠手辣。
也是由于这样,一开始女主超不喜欢男主,前半部分都是男主在拼命的追女主,每次都是男主一个动作,女主恶狠狠地质问,然后各种怀着正义上奏救人,结果人没救惹了祸端又得男主拼力去保~两个人吵了架,男主每次都是满脸怒气离开,气消了又巴巴儿滴贴回去~女主从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不知不觉的依赖,到即使知道他再坏也不想他死,到最后陪着他被乱刀砍……
可能正因为男主是这样一个不同于所有男主们没有翻身余地的祸害,所以更令人难忘!!他的目无一切,他的泼皮无赖,他的胡搅蛮缠,要爱就非要得到据为己有的样子……
明知他是一个十足的坏人,可仍爱他,愿意陪他去死!
哎,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许心地刻薄、手段毒辣、奸诈狡猾、人命草芥,可是他对你好……
《玉昭词》读后感(八):男女主角的爱情是我所向往的。
此文男主正是以某臭名昭著的唐朝外戚大奸臣为原型,正因为这点,本文前30%女主是相当相当不待见男主的。但是,这种对别人绝对的心狠,唯独对女主绝对痴情男主,俺怎么可能不呢?
男主对女主的痴恋,可谓之为“神魂颠倒、魂牵梦绕”。
然而,女主不但在他面前装男人,20出头的她更骗他说自己年逾30、是有夫之妇、已为人母。女主的“伪前夫”曾让男主大吃狂醋,但是不论女主的过往如何,他都可以不介意。前期的女主我真的不喜欢,固执、冲动、不听劝、若不是有男主在朝廷中死命护她,她小命不知丢了多少次了。前面70%都是体现男主深情部分,幸而后来女主终于承认心中所爱,对男主说出“就算你是猛兽厉鬼,我也要你”、甚至为他“殉情”…后面30%都体现了女主深情的部分,也不枉男主的心被她无数次狠虐了…
这绝对是一篇大叔控们会喜欢的文。看男主即使一次次被女主拒绝依然巴巴的讨好她等待她小心呵护着她,这是怎么一种炙烈却隐忍的爱…他渴望拥有她,不惜强取豪夺不择手段,却终是百般千般的对她好,只要女主稍稍透出关心,他大概就已经狂喜得无以附加了吧。
此文既为历史言情,就少不了感情戏之外的历史背景和朝堂争斗。而我又是个只看感情戏的大俗人…所以只要不是感情戏,我全部快进掉了啊!!我看这文就是为了看男主的深情和专宠啊~作者文笔大气,文史详实,在我看来乃绝佳上品一篇,实乃虐男主控和深情男控们不容错过的经典好文!
最后不好意思对这位评书作者
因为写的太好 摘取其中大部分 想转个大家看!
转派派里面的一位顾小欧同学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4802730_u17331735/
《玉昭词》读后感(九):剑外忽传收蓟北
因为书是时久写的,所以虽然最初没怎么看进去,但还是坚持看完了,好歹我也是混romance版的,必须支持这位前前任版大。
与其说《镇魂调》是一个拥有鬼神和部分穿越元素的古代言情,倒不如抛开这部分,将之视作一个严肃意味不浓的完整的历史小说,毕竟,与传统的古言相比,这部书中对历史事件,战争,文官武将和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描写之篇幅远远超过了一般小说的比例。这一部分完全不是鸡肋,于我而言,反而是更令人动容的部分,我想这也是作者内心表达的某一部分愿望所在。
安史之乱是一个被说滥了的故事,昏聩的君主,狼子野心的臣子,摇摇欲倾的帝国政治,在内容上并不具备多少创新的潜质。时久也没有选择创新或者为某些人事翻案,相反,即使在对主人公一代奸相杨昭的着墨上,作者也没有留情,纵然一往情深的奸相形象会软化无数女读者的同理心,但卓兄的优点也只是对女主一往情深而已。
而抛开男女主人公别扭苦情纠结的主线(虽然很动人但在这里完全不想提),读者借着吉镇安的眼睛,看到的是安史之乱前后十几年的烽烟长卷。从天子的圣听一步步被蒙蔽,到李林甫,杨昭,安禄山朝堂内外的权臣角力,烽烟四起,霓裳曲碎,玄宗幸蜀,马嵬兵变,乃至后面长达八年的兵戈交战,民不聊生。这并不是一个展示权谋如何险辣,内在逻辑如何诡谲的故事,这只是关于一场灾难的故事。关于皇帝,皇子王孙的灾难,关于文武百官知识分子的灾难,关于千万平民百姓的灾难。一座城,叛军攻占后,屠城,官军收复后,劫城,历史似乎总是这样,忠臣被放逐,奸佞常当道。纵然有时恶有恶报,但想起垂老的李林甫望着天子行宫的样子,读者也还是会生出另一番感触。大概人们总是习惯感慨自身于历史的沧海一粟,强调接受苦难的宿命感,但当这种命运真的来临时,却还是止不住仓皇逃窜。
书里的人物形象中我最爱的是唐玄宗。我一厢情愿地觉得这是一个最接近历史上玄宗真实形象的人物塑造。这个老人,在是非曲直上绝非昏君,但在用人识人上常常犯普通人会犯的错误;和贵妃老夫少妻,却的确是真心相爱,美人香消玉殒多年仍垂泪不止;战乱中让位于子,幸蜀归来,长安百姓夹道欢迎,叩首跪拜,全然忘了带给他们这场灾难的就是这个曾经励精图治的君主;上皇看及满目疮痍,归来在殿前与臣子抱头痛哭,看书看到这里抑制不住鼻子一酸啊。我想令人动容的不是文笔,而是真实吧。
想想其实好笑,为什么人会因为一件已经过去很久远,久远到在现实中无法找到一点痕迹的事情,为那个时候的精英和普通人的命运而感到悲伤?为什么只是登了幽州台就会怆然而涕下?为什么会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叹息?这种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到底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哪一部分?
故事的最后,男女主人公还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人间沧海桑田,百年已过,吉镇安在山中遇见了一个宋朝参加解试的书生。她偶然翻开书生行囊中的唐史,满目所及,仍是万千思绪,百感交集。就和一千多年后看到老杜的诗的我们一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玉昭词》读后感(十):乱世仍能许真情(后半)
终于看完了。
我自己读书的毛病不好,这种历史文就喜欢把正史代入,所以基本不看这类书,因为读起来有压力。
后卷还是那个调调,虽然战争冗长的描写让我一直在快翻,还好仙魔元素稍稍多了一点。
读着最有感觉的竟然是唐玄宗禅让之后,以太皇身份从蜀还京的那一路描写。
玄宗思及贵妃时的伤怀,对荒唐数年的自省自嘲,驿站改名等等。
作者把唐玄宗刻画的非常立体,前后变化也很自然完整。
比男主女主是好多了。
反正历史上杨国忠的结局就是死,这书里到底会以怎么个形式让他“永恒”才是我期待看的事情。
杨昭,不管后世如何评价他奸佞祸事乱臣贼子,他只要是菡玉那里独一无二的人,就足够了。
最近看的好多书都是傻姑娘们在男主死了之后才发觉自己多爱他爱他,就留给我们这样的读者干着急完之后一句话,“早干嘛呢”
镇魂调也是,后半卷看的我非常无语,菡玉你早干嘛呢,杨昭在的时候从来没给过好脸,后悔吧!
还好还好,还有挽回的机会。还好最后在一起了。
不苦,不苦。
红颜白骨,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