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是一本由松本清张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与线》读后感(一):第一次看松本清张
这是我第一次看松本清张的作品。不知道把松本清张归类于推理小说家是否准确,如果是的话,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看推理小说。说“大概”,是因为可能小时候看过一些福尔摩斯探案集,印象不确切。
虽说没怎么看过推理小说,影视作品却没少看。以推理探案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最大的共通点在于把重点放在作案手法上。一个精巧、复杂、超常的作案手法,是这类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建设于这一基础上的,是核心人物。智能超出常人的人物,让观众产生崇拜和爱慕。以前这位讨人喜欢的核心人物往往是侦探,近年来罪犯也能很好的扮演这个角色,让观众在崇拜的同时还会生出同情和怜悯。
这本小说不一样。
作案手法不算超常,由此向上,不论是侦探还是罪犯,也就没有什么超人之处。整本读下来,就是以案件为线索,一群普通人的故事。
照此说来,这似乎不是一部好看的推理小说。对我而言,又恰恰是一本好看的小说。
首先是作者的写作十分简洁明快,合我的胃口。人物的对话,场景的转换,情节的发展,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全篇看下来找不出一句漂亮话,但读起来特别舒服。
还有就是真实感。简洁明快的行文风格也许只是符合了我个人的偏好,真实感一定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不是说案件的真实感,是书中各色人物的真实感。餐馆女招待,小镇老警察,高官助理,风度翩翩的生意人,长期卧床的病人,每个人用到的笔墨都很有限,但总能让人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
《点与线》读后感(二):点与线
1957
【目击者】
● 安田辰郎的安田商会经营机械工具,近几年发展不错,传言是因为官方的订单多。眼下,去年秋天爆出的X省贪污案尚未了结,调查仍局限在省内的小人物。
● 安田约三十五岁,似乎对哪个女招待都没有动过邪念。阿时二十六岁,人长得漂亮,皮肤也白皙。
● 1月14号下午3点,安田请富子和八重子到餐厅吃饭。后又去金鸡餐厅,期间不断看手表。
● 安田:傍晚要坐电车去镰仓看老婆,你们送我到东京站吧。
● 13号站台,横须贺线,到车站时尚未到6点。能望见15号线开往九州博多的列车,看到了阿时和一男子亲密说话走进列车内。
● 富子和八重子都不了解阿时的私生活。
● 老板娘:阿时请假说要回家五六天。
【殉情自杀】
● 博多站 - 香椎站。(福冈市博多区,南北向)
● 1月21日早,一工人在海边发现两具尸体,衣服整齐,没有搏斗的痕迹,拥抱姿态。尸体旁有果汁瓶,鉴定为氰化钾自杀。男子口袋的名片写着佐山宪一,三十一岁,X省的课长助理。没有遗书,有张餐车收据,日期为1月14号,人数是一人。
● 死亡时间推断为20号晚9点到11点间。
● 在福冈市的丹波屋旅馆发现男子的旅行箱,据介绍是一个人从15号晚入住,直住到20号晚才结账离开,说旅行箱暂存,稍后来取。箱子里都是旅行用品。
● 旅店老板:他一直在旅馆焦急的等女人的电话,20号终于有女子打电话来。
【两个香椎站】
● 兄长:他妻子三年前去世,似乎不想再婚,为女人的事吃了不少苦头。
● 富子:大家都不知道佐山这个人,在车站看到的就是佐山。
● 鸟饲重太郎:博多站 - 箱崎站 - 西铁香椎站。(在国铁香椎站西边,两线平行,南北向)
● 从西铁香椎站下车,步行十分钟可到达案发现场。两个香椎站间隔约五百米。
● 从博多的上行列车晚上9点25从国香站发车。
【东京来人】
● 国香站的水果店老板:9点24出站的人群,的确有一对穿西服男子和穿和服的女子,他们向着西香站走了。没看清长相。
● 鸟饲:他们应该是9点10左右在博多上的车。
● 路人:9点27从箱崎发的车,9点35分抵达西香站,车里没见到,下车后看到一对男女从后面赶上。男的穿大衣,女的穿和服披大衣,女的说了一句很荒凉的地方啊。
● 鸟饲:两站步行只需要六到八分钟而已,是否为同一对男女?
● 电报:佐山有时会到博多出差,阿时没去过博多。
● 乘客甲:在车上见到两个穿大衣的女子,长相不是阿时,没见到穿大衣的男子。
● 乘客乙:在后车厢,有个穿大衣的年轻女子,和身边的男子说话,男的大概四十多岁,女的长得和阿时不同。
【第一个疑问】
● 警视厅搜查二科,负责智能犯罪,三原纪一,负责X省的贪污调查。
● 博多 - 大阪 - 名古屋 - 静冈 - 热海 - 东京。
● 鸟饲:可能阿时在中途下了车,热海或者静冈,佐山并不清楚对方什么时候到博多。
● 三原:佐山是重要的证人。查遍了东京,并没有发现佐山和阿时关系的线索。两人都有情人,但都不清楚是谁。
● 三原:从13号站台看的到15号站台,不会被列车挡住?
【四分钟的假设】
● 东京站:当天的确有四分钟可以看到对面,13和14号站台分别有三趟列车进站。
● 三原:安田不停的看手表是不是为了赶那四分钟?为了制造目击证人。
● 安田:认识佐山,和X省有生意往来。没请过佐山去小雪料亭。每周去见一次老婆。
● 三原:这四分钟有明显的人为痕。
【北海道和九州】
● 据调查,安田和X省石田芳男部长关系不浅,石田正被调查。
● 对于出发去殉情的阿时和佐山,安田为何需要自己以外的目击证人。让别人觉得自然?
● 从东京到博多,特快也要十七个小时。
● 安田:20号下午一个人出差去北海道了,25号回到东京,双叶商会。
● 三原:可能是安田预料到自己会被调查,才安排的目击证人。
● 三原去到镰仓,当地的确有安田卧病在床的妻子。
● 女佣:经常请长谷川医生看的病。
● 医生:太太患的是肺结核,已经得了三年了。她对文学挺感兴趣的。
● 太太写的短篇:有天丈夫回家,走时忘了拿列车时刻表。他出差繁忙所以经常买时刻表。
● 札幌警局电报:证实双叶商会21号在车站接到了安田。
【北海道的目击者】
● 三原傍晚坐火车,经换乘,第二天晚上到达札幌。
● 旅馆:安田21号晚上9点入住,22和23号。
● 商会经理:火车晚上8点34到站,但安田却晚了十分钟才出来。发来的电报说有要紧事要谈,让经理来接他,但来了后却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 青森到函馆的客船乘客名单上有安田,同时也有石田部长。
【障碍难除】
● 石田部长的确去了北海道出差,在函馆到札幌的火车上还碰到了安田。
● 笠井:据调查,常有一个自称青山的女子打电话找阿时,阿时一接电话就换成男的了。接到电话后阿时就会外出,但一次也没带男人来过。这样有半年了。
● 笠井:已经有高层过问此事了。
● 笠井:部长和安田坐的一辆火车去北海道,安田不时过来寒暄。而从函馆发车五小时过了小樽站后安田才来见部长,与部长同行的还有当地的官员稻村。部长和稻村是在函馆相遇的。
● 查航空时刻表,福冈早上8点的航班,东京换乘,下午4点就能到札幌。安田可比部长早到达小樽站。
● 东京飞福冈的航班,最晚下午3点,7点到福冈。
● 安田为何不让经理到站台迎接他?
● 三份乘客名单中,没有安田,也没有重复的名字。共计143个人。经调查,乘客都是真实存在的。
【鸟饲来信】
● 航班延误
● 经理是21号11点收到电报的,电报传达时间要2小时。安田在那个时段不可能拍电报。
● 经调查,东京和福冈内的电报局都没有发过类似的电报。
● 经调查,21号8点50从青森发出的电报。
● 据列车乘务员证实,拍电报的是石田部长。和部长同行的是佐佐木事物官,但船的乘客名单上却没有佐佐木的名字。
《点与线》读后感(三):短评太长了
一直很爱看日系推理小说,这次是第一次看松本清张的书。全书围绕“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点,却因错综复杂的线而串在了一起”。这本书里最精彩的推理应该就是那站台四分钟了吧,弄得我都有冲动回日本去东京站看一天的列车了。里面对于殉情的说法到让我耳目一新,“因男女相拥而死,便立即认定是殉情…因为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殉情尸体都是如此,没人怀疑。因为不是他杀,而是殉情,尸体就不会像他杀那样彻底调查,警方也不会有侦查行动。”这就是凶手所希望制造的盲点不是吗。“人的先入之见常在无意中发挥作用,使人容易对约定俗成之事熟视无睹,这是很可怕的。司空见惯的常识会产生盲点,是常有之事。” 不过这本小说比较适合用来打发时间,通俗易懂,不能让我像其他小说一般引起对事物的思考,所以三星。接下来还打算看两本松本清张的书,多看几本才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作者的风格啦。
《点与线》读后感(四):不怕它真理無窮,進一吋有一吋的歡喜
最近兩天連續讀了兩部經典的推理小說:阿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鬆本清張的《點與線》。兩部小說都是這兩位世界級推理大師的早期作品。比較而言,阿婆在《東》中的推理技巧還是略顯稚嫩,帶有明顯的邏輯硬傷。鬆本清張的《點與線》則是邏輯縝密,幾乎沒有什麼漏洞。這也許是得益於作者的大器晚成下豐富的社會閱歷。
小說從技術的角度看幾乎無懈可擊,不愧為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一。但是從社會派的角度,這部開創先河之作對社會現實的關懷和批判顯得樸素和直白。小人物卑微如螻蟻般的命運和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大人物的命運之間巨大的鴻溝和一觸即潰的結局是幾乎讓人不用思考就不得不承認的現實。這個現實同樣會逼迫你承認任何反思和吶喊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這是每個社會都不會更改的遊戲規則。
當2018年的人們去閱讀1957年的大師的社會情懷和悲憫之心時,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一代人的道德底線在降低,而忍耐度在提高。不知道這是個人的悲哀還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即使世界殘忍無比,人也總要帶點情懷去面對生活。“不怕它真理無窮,進一吋有一吋的歡喜”,追求真理如是,追求生活也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