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7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一):是高贵孤独,更是身心富足

  高中时代很喜欢周国平的文字,曾抄录句句作为经典语录,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周国平的文字没有华丽,更多的是质朴,是深刻,是真实的切身领悟,没有哗众取宠,没有跌宕情怀,有的只是对人生的参悟,是厚重智慧

  读他的书,我们需要放下浮躁,放下光环,放下那份俗,静静地思考生命本身的东西,任何其貌不扬的字句,几乎都渗透着点点的大智慧。如同一个守在佛身边的智慧老人,话不多,也不美,但句句刻进每个人的生活,让懂的人更懂,让不懂的人更不懂。不必迎合,不必装饰,就这样安静娓娓道来,即便没有观众也是自悟的佳机,这也许就是作者出世的超然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本书的主题。茫茫宇宙,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独特存在自导自演的人生,无所谓好坏,这本身就是了神奇的存在。

  心怀感恩善良的心,保有高贵不染的灵魂。谁都可以永远美在十八岁,身心富足,有梦有信仰,会沉默懂孤独,清醒地过最真实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园地。

  在周老师眼中,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何尝不是别样的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是落在尘世精灵,跳跃在生活这幅巨画之中,又亲手涂抹各种色彩。人与画混为一体,这本就是一幅了不起杰作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二):行走在路上

  林亦霖

  这本书看了好几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触。在他的笔下,人生被放大了,大到可以和宇宙一样,浩瀚无穷——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因为他是学哲学的,不知不觉,文章里透露出哲学家睿智——看问题总能化繁为简,三言两语惊醒梦中人。书中让人深思的语句数不胜数,趁着那色调明媚图片,不知不觉中,总能收获一二。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三):领悟和坚守

  周国平老师的文字总是有一种特殊力量,让人忘记眼前的烦恼追逐生命本质

  读过老师的很多文章,平时的语言中透漏出细腻坚定。文字的力量很小,可变成一片文章一段语言时,却能发挥无穷的力量。

  这本《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和其他老师的书一样,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感悟尊严梦想,灵魂,这些听着那么高深那么哲学的词汇在老师的笔下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深刻。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的灵魂深处,梦想驻扎地方,到底是怎样的。

  同很多喜欢做梦的女孩一样,我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常会有各种幻想。幻想这高等学府,幻想高富帅男朋友,幻想当个翻译家,幻想周游世界,长大后才发现,这些梦想都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自己也渐渐失去了朝着这些梦前进的力量。

  就像周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可以确定的是,不做梦的人必定平庸。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梦是虚幻的,但虚幻的梦所发生作用完全真实的。美、艺术爱情自由理想真理,都是人生的大梦。如果没有这一切梦,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啊!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当然,梦想如果不去实现,终将会是梦想。而梦想的实现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决心的,人生的意义也不就在于此吗?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一生心血,活出自己灿烂的人生。即使会遇到一些挫折,也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努力坚持着,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吧。

  为了自己若干年后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现在就坚守住自己心中的信念吧。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四):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最近我常常在想,我们每一个人,就像由不同的点发出的一条条射线,孤独而又义无反顾的的奔向远方。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不会有两条完全重合的射线,即便是伴侣家人朋友其实也都是各自独立着的。这样想着,虽然感觉活得更孤单了,但其实这样也活得更清醒。

  在上学的时候,我不自觉的就喜欢独处,常常一个人去操场散步,一个人去图书馆啃书,甚至一个人吃饭逛街。原因简单,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喜欢一个人的自由自在。一个人,便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必因为顾忌别人的喜好委屈自己,也不必平添许多累人的应酬,总之一个人时,便拥有任性绝对权力。但这点也会常常被人误解个性另类,对此,偶尔我也会觉得百口莫辩。

  今天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文章,就上述的那个小问题,突然就找到了答案,心里涌起满满的感激。周国平先生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灵魂只能独行。文章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个集体在一起。即便两个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呼唤和应答。分析独到精辟,引起了我强烈共鸣。一瞬间我就被《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这本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深深吸引。这是一部有深度、高质量的散文集,每一篇都是周先生智慧的结晶,引发我们对自己的反思和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其中一篇文章,题目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我反复读了多遍,感触颇深。周国平先生在文章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物质利益诱惑,大家都把眼光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事情了。

  没错,正是如此。我们都曾满怀理想,也都曾憧憬美好未来,然而当现实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世俗的眼光,父母期待,朋友的不理解社会的压力,物质的诱惑,太多太多的因素让我们眼花缭乱,让我们忙于奔命。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像一个陀螺一样,被一条叫生活的无情的长鞭抽打着不停旋转。确实可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该有反抗,或许,我们真的该思想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随波逐流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这本书收录了周国平先生五十余篇优秀散文,又分门别类的把这些文章分为九大类,归纳为九大章节。难得的是,每一章节都配有一些插图,明亮的色彩、优美笔触让人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本启迪思想、值得我们经常拜读的好书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宇宙。 我们没必要过得多么多么精彩,也没必要活的多么多么成功,但我们得活出自己的特色,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只需要,关心自己的灵魂,倾听内心的声音,不盲目,不随从,认真努力,踏实前行,就可以生活的淡定优雅从容知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五):在茫茫宇宙中安顿好自己

  1990年,“旅行者”即将飞出太阳系,它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太阳系边缘最后一次回眸了地球,也在遥远的地方为地球拍了两张照片

  在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眼中,这个0.12个像素大小的圆点在硕大的宇宙夜幕中倍显孤独。

  其实,我们身处地球上茫茫人海之中拍张照片,也好似0.12个像素大小,内心也会倍感孤独。

  所以读周国平先生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却感觉每一个字都在说“你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周国平先生在《朝圣的心路》中写到:“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原来,如周先生一般的“大家”尚如此对生命有如此不确定的态度,何况在忙忙碌碌中挣命的人。可是这本书就是要让挣命的人,能够找到自我,虽然孤独,但是并没有失去方向

  拥有前行的方向,首先要立足自我的起点。正如人生中常被拿出来做文章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你是谁?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的第一章就给出了答案。你要做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在《做人做事》的最后,周国平先生写道:“人活在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能够做得到一个无愧于天地的人,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可以去做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可以有一点儿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上更丰满的人,走出“平庸”的黑洞

  对于一个成年来说,梦,已经是一种奢侈品。从梦中找寻前行的方向、汲取前行的力量都好似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是,《不做梦的人必然平庸》中有一句话,“人们做的事往往相似,做的梦却千差万别,也许在梦中藏着每一个人的更独特也更丰富的自我。”

  以梦为马并不是不靠谱折腾,真正靠着梦想而奋斗的人,至少会享受过程,为每一份小小的成果感到欣喜。《生命书上的果子》中说:“在人类精神的伊甸园里,必有一棵生命树,树上必有一个属于你的果子。”

  既然完成了“你是谁”的自我认同,人生的宇宙就可以开始慢慢地探索,思考“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时刻带着一颗朝圣的心,从零走向无限。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内心最深切隐秘渴求

  每个人都是如此期待自己的独一无二。若非沟通的需要,早就准备规划出一个另名另行的世界。

  所以,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有人说,你自己就是一个宇宙。

  即使听到的第一刻头脑即成为一片空白,但是,这其中,必然有一丝希望一样的光在迤逦悦动,经久不灭。这一刻,如此期待自己的灵魂就此抽离出去,作为一个旁观者体会那种与灵魂中的自我对话的感觉,守护它去渡一条最长百余年的河。

  一句看似与前文毫无来由却包含因果的话,我习惯称之为语丝。很多时候,每个人会在不同的状态下续写它,直至成幅,成篇,成章。它们映照着每个人心中的世界,但不圆满。那些未诉诸笔端的留白加起来,才是宇宙。

  看到这书名会被径直吸引的,是那些从心底打算把自己的宇宙构建的更为完美的。但是更了解作者的人,却知道,他最擅长的是从最平淡里告诉别人那些未被发掘的诚挚感情更喜欢的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创造力,提倡人们过成自己。多少哲人智者因为自己偶然经历突出感受体验而欣喜,遂大方的想要普及惠人,抽离出其种种普遍特点试图指引出一条获取捷径可惜,待到他人再去,却只余残迹和哲人智者们有意无意留下的遗踪了。同时,更不可在这追寻的过程中,被前人描述美妙迷了眼,泥足深陷到失去自我--否则这便不再是你要构建的宇宙,而是无人可解的黑洞了。

  ······

  就算阅尽千帆,烂嚼这书中每段文字也难改结局,故而,追寻的路上依然孤独。

  --但是,一本名字就点出要为你开启自我宇宙的书,将会带你前去寻找到内心最渴求获取智慧秘密的那颗苹果树。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七):散文的哲学味儿 ——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文/岸晓风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是周国平先生亲选的散文集,也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个系列中的一本。对于他的散文,我一直是一种积极审慎的态度去看、去读、去品位的。对于周先生的散文,严格的说,我的接受过程,是如同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

  具体来说,就是上中学的时候,是有一种崇拜心理的,那个时候,喜欢哲学,喜欢哲学家,当然更加喜欢具有哲学背景作家,读着周国平先生带有浓郁哲学思辨色彩的文章,感觉每一句每一章都可以作为名言警句摘抄,连读书笔记都可以免了,那种崇拜简直就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了”。然后就是上大学,随着阅读的加深,突然感觉他的散文不是那么好玩了,至多只是一种高级的“心灵鸡汤”,就如同“青春期的叛逆”一样,对周氏散文有点敬而远之了。事物发展总是伴随着转折的,工作之后,再看周先生的散文,又突然感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他的眼睛的确是“火眼金睛”,他的洞察力的确非同凡响。这当然是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周国平先生散文的确是值得一品、一思的。

  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不静下心来是不行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读他的文字才是真正的阅读。试想,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们看过30本《知音》,50本《读者》,我们就会认为他/她是一个阅读达人吗?看书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舒适区域”内,那样就不会有长进。所以说,周国平的散文风格大概不会大红大紫的,不适合太消闲的阅读,那种浮嚣粗糙的“重口味”在周这里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我理解的周国平并不那么热闹,或者说在当今的问题他是有些孤独,有些寂寞的,因为他写的是一种哲学性的散文。他大概不适合炒作,或者不忍心去炒作。

  如果一味的认为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都是“温文尔雅”的话,那就错了。有时候,面对一些娱乐化的不好的倾向,周先生也会毫不留情的加以批判。比如在《忘记玄奘是可耻的》一文中,作者写道,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又说,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一个名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读后感(八):我有一宇宙,我的渴望和我的家

  在电视上看到周先生,非常温和,谦谦君子的气质,一脸书与诗的微笑,非常喜欢。透着知性,也透着智慧。《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这本书读来很不一般的体会,作者讲着人和灵魂,讲着做人和做事,讲着理想和梦想,讲着救世与自救,语句很简练,说来却是深刻,许多句子,细细思考,用心体会的话,会有很多的感动,也会悟出很多的情怀。

  人这一辈子,明白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走许多路。

  周先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也走了许多路,识过无数人。他的许多话语,值得我们珍惜。我喜欢周先生,喜欢他的温和,喜欢他的为人,也喜欢他的思考。

  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宇宙。

  是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我也有一个小宇宙。

  其实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只关注两个字:辞职。只所有迟迟未没有辞职,是因为我还在浮燥之中。我不够清醒,也没有把前途明朗化,所以这个决定还需领悟。

  我还没有找到我的宇宙。或者说我曾经找到过,后来又丢失了,现在又得重头做起,重新寻找。

  然而,我发现了一个人,他轻易的找到了他的宇宙。

  他是公司的合作方,一个我眼中的拼命三郎。我有幸跟他聊了一会,然后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努力着的年轻人的整个宇宙,正在爆发的宇宙。他说他是13年接触广告圈的,差点成了广告圈的奇迹。他是个农民,走到哪里,都是靠他的热情打天下,靠他的热情混熟一个又一个圈子。2013年的时候,他接手了一个小脸儿,不足十平米的小店,做复印及各种二手广告制作(也就是靠门店接活,转给当地的大型制作公司制作,相当于中间的二道畈子,也就是个倒爷),他更新了全套的设备,很快熟悉了这个行业,并且抓住机遇,从二道畈子做到一手制作公司。他说13年的时候他还不会打字,但是15年的时候他的一手制作公司已经稳住脚跟,营业额直线上升。他的思路很清楚,知道自己往哪里使力气,并且认定的事,会立马行动,快狠准。敢想敢拼,就是他的现状。说起从接活转二手的小门脸到成立一手制作公司,他表现的就是一个宇宙的爆发。当时他手里只有2万元钱,而老丈人要盖房子来借钱,他把2万元钱全交给老婆送到了老丈人手上。借钱还是要做一手制作公司,因为他知道那是他要崛起的地方。

  现在他浑身都是力量,很拼命,很快乐,很自信。

  活生生的一个人的宇宙,就在我眼前。那个宇宙其实很像一个家。

  但是那是别人的宇宙,不属于我。

  周先生有一句很动人。他说: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我一整天,都在想这句话。似乎想明白了,又似乎没有想明白。只是这种思索,很有趣,也一点也不累,完全不像高中的时候解一道数学题,那种无穷尽的思考和演算之后,得到的困苦。这不同,完全不同。这就是读周先生的书,一种说不出的乐趣儿。

  还是上面的那个人,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新方案。

  也许这个方案,并不是我的宇宙所在,并且他也并不知晓,我所将要期待的生活。但是他的方案,其实也间接的给我指向了一个宇宙。

  原来,我也有宇宙。而且,有可能还不止一个。我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暂时不做选择,继续等更合适的新的机会。

  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我们有各自的宇宙,也有着各自的家。他的精神在某个瞬间照亮了我。

  而这一切,是读周先生的书,所得到的启发。

  其实最近浮燥的读不进去书。我平常是很喜欢读书的,读各种书,各种类型的小说。我浮燥的连小说都读不进去了,说明我的人生正在危机之中,而且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意外的,读不进去小说的我,却可以平静地去读周先生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这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的朴素温和的字句,就这样融入我的脉搏了,令我欢喜。只是我也有意见的,我也乐于给一本好书提点儿意见呢,当然我不一定是正确的。就是读周先生的书,如沐春风的感觉,许多地方令人思索,文字之中透着深刻。只是书中的配图,完全不是这样的节奏,非常浅显直白,那些图有点儿浮夸,像之前我的心态。图片的轻浮与文字的精练,有点儿失调的错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