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喜欢东京》是一本由穆知 / 赵斌玮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一):个人评分:75.从这本书里面加深了解了东京的细致。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书评: 从这本书里面加深了解了东京的细致。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国人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水平有关,外地中学的教育环境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
为残疾人和婴儿,幼儿提供的设施细节但极致,连临时放置孩子,让成人能上厕所的设施也想到了。
卫生间的细节也很多。
交通方面的细节。
跪式服务。
医院设施旧而不破。
精致考究的料理。
读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 穆知 / 赵斌玮
书中的感兴趣点: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5
相关书籍: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二):日本把细节发挥到了极致
对日本的细节之美早有耳闻。
在这本全彩图的书里,看到了实景。
对一个城市的素养,主要是看它的给老弱病残孕的公共设施,
当然肯定不是大陆的“花瓶摆设”,是设计者真真站在使用者角度考虑的。
这些虽细节,不是硬件。
但,日本更优秀的是自己在欧美的标准上,增加了符合国情的细节。
这也是非常符合日本喜食生鲜的要求。
爱这个国,是国美、人美,你被关爱和有存在感,你发在内心的爱你的国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三):这是一本关于细节之城的细节之书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本书,那“细节”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全书都在说东京的细节之处,以及充满人文的关怀。前面是大量图片,后面就是几位旅日华人的随笔小文章。没什么深度,不难读懂。通篇读下来,结合自己在东京的旅游经验,越发喜欢这个城市了。东京,不,应该说整个日本,都充满了细节和人文的关怀,这个国家的人简直都是处女座加强迫症!一尘不染的街道和耐心微笑的服务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这本书更多地关注了一些公共设施的细节,例如,细致的垃圾分类,对残疾人和母婴的关怀,厕所医院图书馆的小细节等等。日本人在公共设施方面,比我们想多了一步,他们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的,费尽心思让你“用得爽”;同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有点接近死脑筋一根筋了,但是却让我很佩服。
这本书文字不多,图片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几个小时应该就可以看完,同时也没什么深度和需要思考的地方,建议在等人或者临睡前阅读,放松心情。
去年从东京旅行归来,朋友问起感受,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安静”、“干净”这两个循环往复着的词汇。
据说这也是之前她从另外的朋友那得到的回答,哈哈。
想想如果之前看到这本书,大概会按图索骥地注意到更多细节吧,是本不错的“发现之旅”漫游指南呢。
而我当时最深的印象之一,是出发回机场前,在地铁站退掉之前买的两张充值卡,工作人员好意地问道找零是不是要分成两份单独给。不能更细微的事情,却让我惊叹了许久。
日本精致、严谨和人性化的评价早就扬名四海了。但书里的很多细节,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细节”,更隐藏着值得深究的话题。
比如医疗场所的布置,无论是从提供便利减少矛盾冲突的角度,还是建筑的人性关怀角度,都是一个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领域。再比如养老院和保育院共处的模式。
同时作为一名猎奇青年,我当然也很好奇书里序言提到的能喷出米老鼠形状的洗手泡沫和可以绑在肩上的雨伞啊!要不再来本暖心好物购买指南吧哈哈~~
最后说一句,日本超市竟然向客人提供免费的纸板箱,想想我每次搬家前的辛酸史,放下节操去卖萌要纸箱,收银大叔不但拒绝,还带着满脸微妙的充满戒备的神情,真是泪流满面。
《我还是喜欢东京》这本书,很好读,读过很多旅行笔记,总觉得主观而要造作,这本书则撇去了华丽的辞藻,扔掉了让人生腻的文艺范儿,平和温暖的文字,简单清爽,正如我所感知到的东京。
东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地下铁的发达和立体构造让人惊叹,新宿银座的繁华教女性朋友们肾上腺素激增,秋叶原则是男同胞们的天堂,从老少皆宜的迪士尼到很萌很有意思的泡面博物馆,很少有 一个城市可以满足如此之多元的需求。正因为东京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大家似乎都会为东京之行排满计划,而扑扑满的计划占据了时间,也同时占据了发现东京生活秘密的空间。
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东京的印象无外乎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哪里货最全,这是我通过完美的前期攻略和暴走的日程所收获的最佳战绩。而这本书,则分分钟提供了我的眼所没有看到的东京,标着不同甜度以供顾客挑选的苹果、车站上为插伞准备的半圆小孔、ATM机旁的计算器、救护车前方特意反写以方便前方车辆让行的“急救”二字。。。。。。《我还是喜欢东京》这本书,更多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的角度,其中所涉及的都是生活中最细小的事,但恰恰又是这些细节的累积造就了东京,造就了日本这个民族。
三月末去的日本,赶上樱花季,于是整个东京之行就成了赏樱踩点。因为坐拥日本赏樱最佳的几大去处:上野、新宿御苑、千鸟之渊,樱花季的东京格外热闹,从日本各地和全球赶来的游客纷纷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绚烂,成片的粉色、随风扬起的花雨,还有那百年树下,欢声笑语聚餐着的人们。和上海公园里一到周末就能看到的帐篷和围着帐篷野餐的人们似乎有些不同,樱花树下的聚餐更像是仪式:一块块厚实的野餐垫整齐地铺设在路边或草地上的樱花树下,不知是公园里租的或是带来的小长桌置于野餐垫的中央,各种饮品、小食衬着大家的笑脸,尽管不远处便是略带些熙熙攘攘的赏樱拍照大军,聚餐者们的兴致并不因此被搅扰。后来看了一个NHK纪录片,其中就谈及日本樱花树下的这种带着时令性的仪式,再后来,读到了这本《我还是喜欢东京》,就更明白了日本人生活中对仪式的重视。
身边去过日本的人对日本的城市最大的印象就是干净有秩序,对日本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服务业人员态度非常好、居民们则热情而守序。撇去历史上的过结,撇去军国思想这类政治历史的宏大主题,日本文化中以“一期一会”为代表的精益求精确实发人深思。正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导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重视、对于生活仪式的精心安排和实现。无论是樱花树下的时令性仪式,亦或是摆盘搭配精致到不舍得下筷的怀石料理,其中都包含着日本文化中对于每一个小处的重视,这些个小心思加在一起便形成了精致的生活风貌。我们喜欢将日本方方面面所呈现出的精致称为“人性化”,并将之与国内的种种作比,然后就开始了对于管理者的不满和抱怨,其实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否人性化,有时可能并不单单取决于制度,正如“想到”永远是“做到”的前提,当我们谈论是否做到时,或许探索如何想到才是更应该考虑的。因而,我们当下的问题似乎并非改革所能解决,切实的第一步,便是将自己活成精致的模样。
之前看到有读者认为这本书里有着对于日本的跪舔,而我则将其理解为是一种学习。日本的文化中确实有鬼畜的部分,这一部分使我对于这个民族爱不起来,但并不影响对其中精华的吸收。
《我还是喜欢东京》的好在于主观表达之外所提供的直观展现东京生活细节的图片,这些丰富的图片资源提供了观察的视角,打开了我对于东京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而我要做的便是将它放入我的背包,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再次踏上东京的土地。
《草丛里倏地跳出一只蛤蟆》,这篇绪言非常写得非常美,看完整本书,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它。它是整本书的精华,也可以说这本书看完它就够了。
抱着奇怪的民族主义,我至今还没有去过日本。不过每一个去过东京的朋友都说东京非常值得再去,除开房价太贵,那是一个让人非常舒适而难忘的城市。每家店的服务都很好,任意一家餐馆东西都很好吃,目所能及的地方都非常干净,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小细节。再挑剔的人也没法挑。当然,鞠躬幅度太大也有可能会让你有所不适。当然,也有可能回忆总是太过美好。
不管怎么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对外界的学习能力都让人惊叹。插花、香道、茶道。。。我们的文化去哪里了呢?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得到重视,所有的行业都能蓬勃发展。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七):中规中矩
丛书的立意是很好的,书籍也很精致,看的时候比较愉快。部分对东京细节的描述确实给人新鲜感,将东京的部分魅力表现出来。
但是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本书立意是让读者深入细致的感知东京的都市文化,却显得很浅显,一些照片再加几篇文章,多现象描述,少分析思考,也就无法提供给读者启示,深入程度也就比旅游宣传册深些,超不过看日剧。另一个缺点就是过多赞美,缺少辩证。日本文明程度虽远高于中国,但不是天堂,东京的优秀和不足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东京,只介绍一面显得虚假。最后就是东京是日本最发达的地方,东京的文明程度高不代表整个日本都达到了东京的程度,如果作者没有就某些现象在全日本调查的话,不要轻易用东京代表日本。
虽然有缺点,还是希望这套丛书今后遵循自己的立意不断进步,不断改进,更有趣,更亲切,更深入,把感动和启发带给中国的读者。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八):谈谈看
谈谈《我还是喜欢东京》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纯粹是不想让我看的书白看了,我是个记忆力不好的人。我要把我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再复述一遍。之后才有可能做为自己的谈资,而且我决定以后每看一本书,就写点东西,我不想让自己看的书都白看了。仅此而已。
关于东京,很多美好都体现在细节里,1,垃圾分类,可以做到细致入微。垃圾车可以无比赶紧,准时准点打包带走每户人家已经装好的垃圾。2,你所吃的蔬菜水果,可以追溯到是哪个农民种的。3,卫生间可以干净到一尘不染。考虑到带孩子的母亲,还有婴儿捆绑的装置。4,料理橱窗里的模型是最为逼真的。
5,逛街有专门的吸烟区,不会影响到别人。6,大家都井然有序的生活,遵守这个国家城市的规则,没有人打破这个规则。7,水和一次性纸杯以及糖及奶都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但是没有人会为此多拿。
《我还是喜欢东京》读后感(九):希望下一本能进步…
最初听说这本书,是从沪语播客《上海闲话》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找来了他们的赵同学,来聊东京聊日本顺便推荐了这本书。(啊,其实是推荐了这本书顺便聊东京聊日本的吧。)
当时播客节目里,三位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说这本书里像完成游戏成就一样,可以对照着这本书在自己实际旅游过程中发现细节。
之后也又经别人推荐,因此买了这本书。然而……实际买来看了之后,发现大部分页面只是图片的堆积。所配的文字也不太恰当,过于诗一般地理想化,有一种“颂咏、讴歌”而不是平实地诉说的语气。
听播客里说,这只是一系列世界知名城市中的第一部,那么,我给一下我的个人建议吧:
一方面,或许可以以小见大,即既用实际照片来表示日本的细节,也用更为宏观的图表、统计等资料,来反映出是有怎样的社会风气变化,或是怎样的理念流变,才致使表达出了种种细节。
另一方面,可以干脆就像播客里说的,按照游戏攻略来设计,来解锁成就……这样恐怕在排版上就需要更为醒目、明确、游戏化的符号标记来引导了。(日本很多参考书这类引导指示符号的页面排版都不错呀。)
于是,还好我买的是Kindle版。如果该系列之后也能做日本其他城市的话,期待能看到明显的进步和改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