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 著 / [日] 安西水丸 绘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茸茸》读后感(一):《毛茸茸》关于村上春树、安西水丸和自家猫咪的回忆
慵懒的午后,阳光随意洒下来,一个调皮的男孩,一只毛茸茸的猫咪,还有球形的也许是线团之类的玩具,一切都那么美好。
这是村上春树《毛茸茸》里的片段。让人感到十足的温暖和有趣。《毛茸茸》是村上春树和安西水丸共同创作的随笔集。
村上追忆儿时最喜爱的那只上了年纪的大母猫。毛茸茸的猫咪聪明又善良,它有毛茸茸的毛,肥嘟嘟的后脖颈、凉凉的耳朵。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像夏末的海浪声……和猫儿待在一起,人便会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安西水丸的插画可爱有趣,描绘出猫咪不可思议的日常生活,让人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温暖幸福。
看过村上关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知道他很爱跑步,但是看过这本书才知道他对猫也有着如此的热爱。从对猫晒太阳睡着的画面描写(猫咪的毛充分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它教会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将耳朵紧紧贴着猫咪的身体,那声音变得像夏末的海浪声,轰隆隆轰隆隆。猫咪柔软的肚子随着呼吸缓缓起来,又落下去,缓缓起来,又落下去,就像刚刚诞生的地球。)就仿佛可以看得,一个少年头近近的挨在猫咪旁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观察着心爱的猫咪的样子,这难道就不是猫奴了吗?童年的时候是童真,年长的时候是暖叔,年老的时候是位老顽童。
看书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养的那只黑猫警长。它是一只很普通的家猫,印象中是一只有趣而又任性的朋友。比如他会睡觉的时候钻到我的被窝里一起,比如他半夜起床拉屎尿尿会自觉的出去又干净的回来,比如他有时候野出去几天不知道那里鬼混去,又不知道哪天突然又冒出来。他会每顿必吃北方的腌肉,至于配什么主食倒在其次。他会把沙发抓的稀巴烂,却从不会抓我挠我。动物其实也是最好的陪伴,不是吗?
很多回忆就是看书的过程中才会慢慢的发现其中的有趣和故事。人们总说回忆是本书,那是因为翻阅才会感受到。这是一本特别可爱的书,把它放在手边,在你觉得疲惫的时候拿起来翻一翻就好
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书以及书评 日更一篇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毛茸茸》读后感(二):温暖而柔软的幸福
O.1 治愈时间:
村上大叔爱猫,众人皆知。《毛茸茸》里写了一只名叫“缎通”的老母猫,她茸毛茂密,花纹漂亮,性情温和,既聪明又懂规矩,给童年村上带来了很多精神慰藉。所以,村上才反复强调,“不论谁说什么,活在这世间的猫儿当中,我最喜欢上了年纪的大母猫”。
小孩子对宠物的喜爱是天性使然,然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好像唯有有猫儿狗儿的陪伴才能令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所以,小学的时候,我的家里也养过猫,好朋友的家里也养猫,现在女儿也很喜欢小猫小狗。刚拿到书时,她兴奋地要求我把《毛茸茸》讲给她听,不过,只是一会儿会儿,就兴趣索然。看来,至少要像村上那样六七岁的孩子才能理解书中所讲的感情。
村上大叔最喜欢上了年纪的大母猫,大概也是出于对母性温柔的向往。童年的孩子,总会觉得母亲陪在自己身边的时间尤其少,独处的时间里,猫儿就像是一位好玩伴和老师,能给人神奇的抚慰,教会孩童看世界的方法。于是,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毛茸茸》是单纯、温暖、明亮的回忆,是关于自我、关于时间、关于生命的最简单触摸,是自由自在的作家对自由自在的猫咪的致敬。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一如既往喜欢和支持村上的每一本书。就像书中所说:“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这一点不管到哪里都一样”。
O.2 八卦时间:
村上春树和安西水丸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想来只要认真去找,一定能得到答案。不过对我来说,只要能在村上大叔的随笔集里看到安西大叔的画,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村上朝日堂》里,安西大叔画的是黑白简笔画,《漩涡猫的找法》里,又变成了孩童涂鸦式的蜡笔画。每次的集子里,还总少不了两人的对谈录。什么《和安西水丸谈寿司店》啦,《千仓的早餐》啦,《千仓的晚餐》啦,《冲浪风情画》啦,甚至还有《早婚对男人是好是糟》的讨论(这里面可有不少村上大叔的恋爱内幕哟)!
有了之前对安西大叔的了解,《毛茸茸》里的钢笔线条和平涂色块,自然也不会让我太过惊愕(看样子应该是用电脑绘画完成的吧),只是没有了两人风趣幽默的对谈,还是有点遗憾。希望安西大叔在那一边还能画他喜欢的画,像小孩子一样快乐的画,祈祷……
O.3 疑问时间:
《毛茸茸》究竟是什么时候完成的?又究竟是写给谁看的呢?
这两位大叔可真不愧是一对儿童心未泯的老活宝!
未来,还会有藏在时光胶囊里的礼物送给我们吗?
好期待……
《毛茸茸》读后感(三):村上和猫《毛茸茸》
村上春树按照互联网的说法已经成为了一个IP,村上春树和挪威森林已经成为了小资的代名词。不过我至今也没读过《挪威森林》,我想和我一样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其实很多很多,单这并不影响我们都知道村上,或许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IP。
村上的书读过几本,长篇只读过《1Q84》,感觉挺另类的,读的时候就想到西方的各种流,各种流的意思就是你读完肯定感觉有点没读懂。这就对了,如果感觉读懂了,那就是古典了。当然如果完全读不懂,那就是卡夫卡,普鲁斯特这样的纯文学大师而不是青年的偶像,网络中的IP了。
村上春树的作品非常多,前一阵看过一本《图书馆奇谈》,很精致也很怪异,感觉有点类似绘本。没想到这本《毛茸茸》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完全就是一本绘本了,从方形开本,到每页的图画,就是一部标准的绘本。呵呵,村上也出绘本,挺有趣的。
这书讲的是村上的大母猫的故事,猫都懒洋洋的,大母猫从名字上就知道在猫中肯定更加懒洋洋。在洒满阳光的午后村上和猫一起午觉,感觉自己也变成了猫的一部分。
其实这只大母猫是村上小时候的猫,村上还是六七岁的时候这只大母猫就来到了他的家中,可以想象这个年级的小孩会多么多么的喜欢一只猫,何况村上还是独生子,肯定会把这只猫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直到现在村上笔下的猫还是这只大母猫。这猫是村上的父亲取的名字,名字叫“缎通”是中国高档地毯的意思,应该是她的毛生得非常茂密,毛茸茸的,非常漂亮,才得到了这个名字吧。也是通过这只猫,村上才知道有“缎通”这个词的。
这猫来的时候年纪就很大了,就是一只大母猫了。是被装在盒子里,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运到村上家的,但是第二天她越过两条电车线,穿过一条小河,巨人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原来的家中。于是第二次被放在盒子里,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送来了,而这一次缎通也明白了命运无法改变,这里就是她的新家了,于是就再也没有跑回去过。于是就成了村上童年最好的伙伴。
很多年以后村上仍然喜欢大母猫,尽管这只毛茸茸的缎通早已不在了,但是这只大母猫却让童年的村上懂得了很多很多,必然,幸福就是问你又柔软的东西,就好像躺在他身边的大母猫。
《毛茸茸》读后感(四):毛茸茸很萌,这样的村上春树也很萌
虽然读过村上春树不少的作品,可是要说是他的粉丝也算不上。从十几岁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开始,觉得他一直都在颠覆自己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不信,看看《毛茸茸》。
你都不知道作为作家的村上春树,除了严肃的写作、持之以恒的跑步、投入的欣赏交响乐外,居然还是个猫控。
真是诺贝尔万年陪跑作家的素质,连写一只猫,都那么有质感。让人想深出手享受一下这只成年母猫的温存,想要沉浸在猫形状的世界里。话说,当年只有六七岁的村上,能通过一只猫感受一个莫可名状毛茸茸的世界,这是不是就是当作家的素质呢?
日本人爱猫,这好像出了名了。在哪一部日式治愈剧里,要是没有一只猫,总让人感觉不对劲(起码我看过的这种类型日剧全是有猫的),文学上,为猫专门出书立传的也不少。作为这样一个爱猫亲近猫的民族,安西水丸绘制这只毛茸茸的猫咪,也一定是用了热心和真爱的。
这是一个小温暖的世界,没有逻辑不讲大道理,只是想用文字和绘画让你感受毛茸茸的“萌”,安抚你焦躁、寂寞的心而已,就像寒冷时刻给一个大hug,没有道理也不需要那么艰深的思想,仅仅是,温暖和柔软的感觉而已。
猫咪有治愈作用,猫咪遗世而独立。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一只猫是怎么想的,却总是感觉它看穿了你的所有。大概灵魂深处寂寞的人,都想怀抱一只毛茸茸借以对抗这个世界的孤寂。有段日子魔怔了一样要养猫,现在却难以描绘那种心情。那种需求就像抱着《毛茸茸》,却像真的怀抱一只“毛茸茸”一样。
这样萌哒哒的“毛茸茸”,小孩子也一定很喜欢吧。
《毛茸茸》读后感(五):因为懂得,所以拥着幸福
因为懂得,所以拥着幸福——读村上春树《毛茸茸》
文/凡悦颜
“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这一点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这是村上君在猫儿身上学到的。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位十足的爱猫党,在他的很多作品中,猫的地位都举足轻重。《毛茸茸》是他与安西水丸创作的绘本,作者围绕幼年生活里的那只大母猫,将记忆地闸门缓缓拉开,引领读者去感受那超越时空的静谧与温馨。
猫咪是被装在盒子里,然后被绑在自行车上带来的,但它没有迷路,第二天便穿越河流回到了原主人家。人们常说狗是认人不认家,猫却认家不认人,连续两次被送回,猫咪终于意识到自己有新家了,便安安心心留下了。
猫作为玩伴出现的那年,作者大概六七岁,正是善于学习、模仿的年纪,通过猫咪认家一事,少年村上了解了对万物生灵都同样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这一点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此处心安是吾乡吧。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村上春树读懂了猫,真正融进了这只生着茂密的毛,还带着复杂花纹的大母猫的世界。“当那只猫咪躺在洒满阳光的廊子里午觉时,我喜欢在她身边咕咚翻身一躺,然后闭上眼睛,将所有思绪从脑袋里赶出去,嗅着猫毛的气味,感觉自己也变成了猫的一部分”;“我伸手抚摸那毛茸茸的柔软的毛,又以同样的方式轻轻抚摸她肥嘟嘟的后脖颈、凉凉的耳朵”;“将耳朵紧紧贴着猫咪的身体,那声音马上变得像夏末的海浪声,轰隆隆轰隆隆,听上去可响了”;“猫咪柔软的肚子随着呼吸缓缓起来,又落下去,缓缓起来,又落下去,就像刚刚诞生的地球”。就是这般,作者用贴切形象的文字,通过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多项感官描写,使读者仿佛真切感受到了那只猫儿的存在。
寥寥数字,将所有对猫咪的爱与依恋抒发地恰到好处,不禁令人唏嘘,也着实为这位陪跑王感到遗憾。村上春树的作品,总是擅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引发读者无限遐想,这或许也是他畅销的原因吧。
因为懂得,所以作者能感知到一股特别的时间穿过猫咪的身体,在那里,作者寻得片刻的心安;也是因为懂得,作者学会了猫咪那简单的处世哲学,这对他的写作与人生都产生了影响;还是因为懂得,作者拥有了宁静温馨的回忆,那段时光的每个场景,都有猫咪的存在。
简单流畅的线条、大色块的涂鸦,勾勒出一幅幅立体的场景,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那只回忆中的猫咪,对视的、俯卧的,晃动的尾巴、站立的背影。。。。。。安西水丸是懂村上君的,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早在1883年,村上推出《象工厂的快乐结局》时,就是由安西大叔绘的插画,到后来《村上朝日堂》系列、《日出国的工厂》,一直到现在的《毛茸茸》,这对快乐的老顽童,尽情地让彼此的思维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关于他们的关系,外界一直在猜测,据悉村上经营酒吧时就和安西大叔结识了,人一生中,能有几位朋友可以参与、分享你成名前后的生活呢?他们能够彼此欣赏、彼此懂得,相信他们一起创作的时光肯定是快乐的,至少在这本《毛茸茸》里,我们感受到猫的陪伴、友情的珍贵,还有那回忆起来总会有甜的少年。
只要有心,终会懂得,幸福不在别处。
《毛茸茸》读后感(六):幸福就是摸摸你的毛
插画家安西水丸的名字常与村上春树一齐出现在书籍封面上,他是村上的密友,村上在成名前就认识他了,两人时不时的相互自嘲调侃,更为广大村上书迷津津乐道。在安西水丸离世后,我们还能看到这本《毛茸茸》——两人一起合作的绘本,也算是对他们深厚友情的纪念。
在《毛茸茸》中,村上春树忆起童年时代与家里一只名为“缎通”的大母猫相依相伴的时光。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她就是村上唯一的玩伴。多年前一个秋日的午后,躺在懒洋洋的猫咪身旁,她喉咙里发出的咕噜咕噜声仿佛渐行渐近的乐队,令人无比安心。温柔地摩挲吸收了太阳光芒的浓密绒毛,产生一种悄然而至的奇妙触感,小男孩感受到了她的心跳,进入了她的隐秘时空,在大母猫沉静、慵懒、无争的气场中,他觉得自己与猫咪的生命相通了,此刻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即便村上之后还养过多只猫,可那只毛皮花纹犹如地图的缎通一直都是他记忆深处最柔软的所在,所以回忆她的文字才会如此温暖可人。
还记得自己前一阵被楼道里突然闯入的一只小猫困扰,那小猫的叫声不同于平常的猫,尖利异常,持续不间断,隔着一条长长的走廊也能听到,每晚都来扰人清梦,着实烦心。也许是离开了妈妈孤苦无依,我在它的声音中听到了惊恐与不安,一直没有忍心出去将它赶走。有一天下楼,终于见到了猫咪本尊——一只蓝眼睛的小白猫,看起来只有一两个月大小,蜷缩在楼梯口,用它那无辜的大眼睛望着我,此刻,我竟忘了要赶走它那回事,还跑回屋去拿了点儿吃的丢给它,毛茸茸的力量果然不容小觑呢,而我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村上独独喜欢那只上了年纪的缎通,爱叫的小猫可是与优雅从容不沾边的,也很难与人建立起一种温婉的关系吧。
在一个村上特别强调的“空寂无声的午后”翻开这本小册子,本身不是爱猫的女生,却也深切地被村上春树独有的细腻所感染。看着安西水丸的插画,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大大的猫头、胖胖的身体,她憨憨地眨着眼,不知不觉我也冲她微微一笑。很多时候,我们都疲倦得不想与人沟通,人心复杂难测,所以人们宁愿将心思放在单纯的宠物身上。静静歪在那里就好,感受它们辐射出的暖洋洋的气息,让毛茸茸们给我们的心灵输送一些缺失的生命力。在家里也好,在阳光么没那么刺眼的户外也行,只需要一个闲适的下午,就会顿觉生命如此美好。就如村上自己说的:幸福就是温暖又柔软的东西,这一点不管到哪里都一样。
有限的书评主要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原创,请不要未经许可就转载,谢谢尊重。
《毛茸茸》读后感(七):超级保镖
《毛茸茸》读后感(八):猫的世界只有少年能懂
我想起了我与猫的交集。
我养过一只猫。被拿来时,瘦瘦弱弱的,那时我也是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它只比我手掌大一点儿,我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醒来去看它,放学回家去看它,睡觉前还要向它道晚安。每次它都是睁开眼睛看我一下,接着就投入到它的睡梦里,好像总也睡不醒。我把这一切归结为它太瘦了。
小朋友说猫喜欢吃猪肝,我就拿了零用钱买了猪肝喂它,开始它还有些兴奋,吃了没几口,就不再看我手里的猪肝,我有些遗憾,这么好吃的东西就白白浪费了。有那么几天,它终于走出了那个小盒子,在屋里来回地走动,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它的脑袋还不如我的拳头大,两只大眼睛额外醒目。
外面的世界仿佛对它没有吸引力,它重又走回那只盒子,就再也没有走出来。一天放学,爸爸说,猫咪死了。我不相信,跑到盒子前,它侧躺在那里,就像平常睡觉一样,只不过这次它的肚皮再也不一鼓一鼓的了。
这是我养的第一只动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只。爸爸找了一块空地,把它埋在了那里。那个夏天和许许多多的夏天一样过去,但是因为那只猫咪在那个夏天离去,连同那只猫咪,那个夏天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次与猫近距离地接触,是结婚后。家离公园近,一次Z先生晚归,带回了一只流浪猫,那是冬天,猫跟着他亦步亦趋地走到楼梯口,紧跟着上了楼。这个突然到来的不速之客,只得临时给它搭了一间客房,找了一只纸箱,把它安置在阳台。家里没有吃的了,冰箱里有中秋节剩下的月饼,掰碎了放在纸箱里。
朋友说,流浪猫可能带有病菌,第二天一早,把它移师到楼梯间里,准备白天买一些药物给它消消毒。
晚上回家,纸箱空空如也,那只猫早就不知所踪。纸箱里的碎月饼已经所剩不多。看来它已经习惯了流浪的生活,不愿意再在一个纸箱里困住自己的下半生。
后来流浪猫多起来,每天都能看到几只。一有剩饭,我就包在一个袋里放在楼下的垃圾筒旁,流浪猫们看到就会饱餐一顿。一次,当面看一只猫把那些剩饭吃完。第二天,我下楼,一只猫一下子窜到我脚前,跟着我,时不时地还向我示好,就是昨天吃剩饭的那只猫啊。
看到《毛茸茸》的绘本,和村上春树那充满童真和柔软的文字,竟然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与猫们的故事。像是一场场电影片断,时空不断转换,唯一不变的场景和主角就是猫儿们。
村上说,他喜欢上了年纪的大母猫,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像夏末的海浪声。我听过猫的咕噜声,我以为那是猫们在与世界交流,猫的语言,人类怎么能懂呢?所以,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总在猜测猫们又说了什么,却没有想到那夏末的海浪声。
绘本的文字与配图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画面空旷,寥寥几笔,让读者看到猫的可爱却又不那么真切;而文字更是如此,让人一度忘了这是村上的文字,浅浅几笔,总让人想起与猫咪密切接触的少年,把文字写得深奥是一种功力,但又把文字回复到浅显也是一种功力。那些浅显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的村上。
盛夏的午后,窗外的阳光闪着刺眼的光芒。此时,绘本上那只若隐若现的猫咪,和村上具有画面感的文字,一同抵挡了夏的溽热。忍不住想去摸一只猫,看看它柔软的外表与内心,再听一听像夏末海浪声的咕噜声。
《毛茸茸》读后感(九):一千个猫奴眼中有一千只哈姆雷特
作为一个把村上春树当杂志买的不咸不淡的粉丝,《毛茸茸》是第一时间就在豆瓣标了“想读”的,是习惯,也是好奇。很凑巧,最近连续看了好几本关于猫的书,有漫画,有随笔,有影集,还真缺个绘本呢,于是很自恋地想,村上君是专程来为我填补空白的吧【醒醒!】 其实这本粉嘟嘟的绘本五六分钟就能翻完,翻完再楞个五六分钟,回回味儿……整个儿过程,完全是春风拂面,和煦极了的。村上真是个神奇的作家啊,简直是写天写地写一切的类型……尤其是刚读完《地下》,尚未从那肃杀的气氛和冷静的笔触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猛然读到这本暖萌暖萌的和风小绘本,简直有点吃不消了。怎么说呢,瞬间感到受伤的手不那么疼了,连窗外的雾都散了呢……这位大叔!你这么可爱真的大丈夫吗?! 猫这种生物,八成真有点法术或者魔力吧,它们一会儿是儿女,一会儿是情人,一会儿是土匪,一会儿是豪侠,一会儿是万物主宰,一会儿是外星来客……在每个靠近它们的人眼中都不太一样,总能把人搅得五迷三道的,就跟中了邪似的,只是各有各的邪法罢了。我有好多例子可以举…… 《观复猫》。印象里马未都就是个玩儿收藏的古板老大爷,倍儿有文化倍儿严肃倍儿难接近那种,结果遇上猫,馆长先生的清新值立刻爆表,不光为每一只捡来的小猫起了花肥肥黑包包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这种肉麻而不失别致的名字,还硬要抱着人家拍杂志封面! 《猎人们》。朱天心笔下的每一只流浪猫都不是宠物,而是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怀春少女,是黑帮大佬,是乡村歌手,是城市猎人……朱家对猫呢,不是狎昵,只是亲近,也不是饲养,只是相处。她自称“猫天使”,还把每一段猫生都写成了一个传说。 《爱猫奇洛》。在著名色老头儿荒木经惟的这本影集中,尖下巴的奇洛一派天真,被当成个孩子无限宠溺,整本儿作品也洋溢着朋友圈儿疯狂晒娃般丧失理智的气质:吃饭真好看,拉屎好有趣,睡觉超帅气,打滚儿不要太有创意!这跃然纸上的奴气简直有点动人了…… 《伊藤润二的猫日记》。伊藤润二真是个变态(非贬义),彻头彻尾的变态(褒义)。尽管这是一本很放感情地描绘猫咪日常的蠢(无恶意)漫画,可他依然没有改变失心疯一般不断营造恐怖气氛的坏(善意)习惯,这使得他对猫们的迷恋也不断被放大、扭曲,却莫名其妙地笼罩着谜之美感。或许猫对他来说是一种太神秘的生物了,跟鬼差不多【喂】 那么《毛茸茸》呢?同样来自隔壁岛国,村上平静恬美的叙述中完全没有荒木式的毫无底线的盲目崇拜或伊藤式的多半有夸张成分的慌张忙乱,而是充满了回忆的香气,和一种抒情式的甜蜜。这是一本很难写出梗概的书,总之它是关于六七岁的村上与那只上了年纪的大母猫,关于洒满阳光的午睡,关于那年夏末的海浪,关于刚刚诞生的地球,关于没有写在时刻表上的幽灵列车,关于院子角落里的大波斯菊,关于微弱而遥远的钢琴声,关于依偎,关于陪伴……说不清啦,反正对于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的六七岁的小孩儿来说,一只上了年纪的大母猫可以是全世界。 总觉得光面覆膜这种装帧太锐利了些,可是当那只粉红色的大猫出现在封面上的时候,是自带柔光的。
《毛茸茸》读后感(十):和猫咪的时间
这本书一下子就翻完了。根本用不着停下来过后接着再看。
有人会说买这种书没意思,又没几个字,不值得那个价钱。可是它给我讲述了很多。
像一个未做完就醒来的梦,又遗忘了一些那么短。可是留在印象里那一点感觉是美妙的。
薄薄的几页纸,几张大大的图画,一只年老的母猫,一个老男人对于童年的记忆。
第一天有事打扰暂停,后来也没再看。第二天接着翻完后面几页,做完了那个短暂的梦。
两天连在一起就像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对于模糊梦境的回味。
感觉渐渐清晰,有梦境本身,还有自己的想象。
这是村上春树写字,安西水丸画图的有关猫咪的书《毛茸茸》。
不一会儿,猫咪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很喜欢听这咕噜咕噜声,像极了从远处走来的乐队,一点点,一点点地靠近。
将耳朵紧紧贴着茂密的身体,那声音马上变得像夏末的海浪声,轰隆隆轰隆隆,听上去可响了。猫咪柔软的肚子随着呼吸缓缓起来,又落下去,就像刚刚诞生的地球。
在这样的午后,有另一股特别的时间悄然穿过猫咪的身体。那和使我们的世界运转的时间不同。还是孩子的我,用细小的手指,在猫毛之间感知到了这段时间的流逝。猫咪的时间像怀揣着重大秘密的细长的银色鱼群,又像没有写在时刻表上的幽灵列车,悄无声息地穿过猫咪身体深处那团猫咪形状的温暖的黑暗区域。
院子的角落里盛开着一大丛白色和粉色的大波斯菊,所以季节一定是秋天。不知从哪儿,远远地传来微弱的乐声。遥远的钢琴声。天空中拖得长长的云。
不知谁在呼唤谁的声音。大波斯菊、微弱的乐声,还有好几个世界的回声,与猫咪的时间同在。通过无人知晓的隐秘的猫咪时间,我和猫咪合而为一。我喜欢这样的猫,上了年纪的大母猫。
那只猫咪有一身毛茸茸的非常漂亮的毛。猫毛吸收了很久很久以前(现在依然一如既往挂在空中)的太阳温暖的气息,亮闪闪的,光芒耀眼。
我用指尖循着猫毛那繁复的花纹地图,回溯刚成形的记忆之河,穿越一望无际的生命原野。
我知道,村上春树描述的那些感觉,差不多是现在的自己感到的东西。
小孩子没有丰富的体验,也不懂那么多。大概不会感到刚刚诞生的地球和时光的流逝。
我也有这样梦境一样的回忆,除了当初一点点印象之外,加进去现在很多的感觉和想象。
可是也不能说都不属于往昔的记忆,或许那时真的有那么多丰富的感受,只是不太懂。
当时不明确不知道如何表达,封存在记忆中,在多年之后开启,一点点呈现在眼前。
这种记忆和它触发的感知和想象,真是非常美妙的一种体验。
看完之后,我就想把它寄给一个朋友。
就用手机拍下了那些话,过后把它们敲击出来放在这篇博客里。
当朋友收到书的时候,觉得我们之间就像书上说的猫咪的时间像有着重大的秘密。
阅读时,像从远处走来的乐队,一点点,一点点地靠近,是那么美妙地在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