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的秘密》是一本由郑保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武侠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恒定不变的元素,比如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等等,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要创新,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与之前写作的毫无关联,绝对的创新,很少有人能做到,包括金庸也是。这些因素在文本之中反复出现,通过置换、缩减、扩展、颠倒、变形、替代、同化等方式,重构出新的武侠文本,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一部部经典的作品,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要点就在这里。 作品阵容的共性与个性 一、作品阵容的共性与个性 1.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 阵容共性: 神雕侠侣其实是射雕英雄传的续集,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金庸天马行空创作出来的,到了神雕,年代背景和人物阵容都可以拿来用,射雕里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等,都是现成的,所以在写神雕的时候,根本就可以直接用。 阵容个性: 在相同的阵容的基础上,金庸进行了再创作。 首先主角,先说女主小龙女。 这种女主性格属于武侠剧女主的标配,在旧武侠里,也是层出不穷,外加小龙女还是金庸梦中情人夏梦的原型,现实原型与文学作品一融合,一个鲜活的人物就这么诞生了。 再说男主杨过。 这里最大的创新就是杨过了,杨过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侠之大者,更像是一个独善其身、不羁于世、坚守自我的道侠。 不得不佩服金庸老爷子,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当今玄幻修真乱象的社会,依然能够经久不衰,靠的绝对不是那些武功招式,一个作家,能够每部作品都成为经典,靠的是什么? 就是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你下一部的作品,一定要跟上一部不同,要不怎么说,创新才能求发展,这不仅适用于国家,对于文学作品同样是适用的,再比如,一个演员,靠什么站稳脚跟,只靠一部,或者一个类型能行吗?当然不行,想要成为影帝影后,必须要不断突破自己,饰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你下一部角色,绝对不能跟上一部相同,不然观众看到你就会想起上一部,那你还演什么戏?一个好的演员,是能够让观众忘记你,融入角色。一个好的作家,是能够让观众透过这一部作品,忘记上一部。当然,我也绝对不是否定那些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人,这些人,也是非常可贵的。 金庸就是这样,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创新点,射雕讲述的是国家大义,宗旨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塑造了郭靖这样一个儒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郭靖身上融汇了太多的儒家思想:忠君爱国、重信守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而神雕讲述的就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随”,而杨过本身也是一个情圣的化身。 2.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与倚天屠龙记 阵容共性: 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民族领袖起义反抗暴政的故事。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大侠的开山之作,承旧武侠之志,开新武侠之先河,属于继往开来的作品,书剑恩仇录之前,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数作品都属于旧武侠,讲述的多半是门派争斗、除暴安良,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后,新派武侠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格局,让逐渐式微的武侠风气又攀上另一个巅峰。其实新派与旧派之间并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时,新派武侠也承袭了大量的旧派武侠元素,不过新派武侠突破了旧藩篱,使之更具现代感、多样化,且在剧情铺陈或写法上也与旧派迥异。但是,由于是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里面难免会遗留很多旧武侠元素,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讲述了红花会首领陈家洛反清复明的故事。 从碧血剑到倚天屠龙记,金庸的笔锋越发成熟,到了倚天屠龙记,金庸已经将农民起义的类型推上了一个高峰,作品很类似,都是民族领袖带兵反抗旧统治,最后功成身退的故事。 阵容个性: 从书剑恩仇录到碧血剑,再到倚天屠龙记,作品阵容愈发强大,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书剑恩仇录中,主要是红花会等江湖帮派反清复明,结果失败了,这也充分证明了,农民阶级是无法代替先进生产力的,外加陈家洛的政治远见和领导能力也是个问题,而到了碧血剑,除了袁承志领导的三帮四寨,还有闯王的军队,这次顺利推翻了明朝的暴力统治,只可惜,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你如果只是贪图个人的享受,那么你的道路也不长远,果然,没多久,清兵入关,李自成创立的大顺王朝就此瓦解。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融合了碧血剑的阵容,再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里也是主角领导江湖帮派和军队反抗暴政,但是不同的是,这里的江湖帮派,比之碧血剑,更加丰满、立体,其中,武当、峨眉、明教内部的人物特征和教中矛盾,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二、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忠厚型人物 共性: 金庸小说中,有一个非常主流的人物特点,那就是忠厚老实、为国为民,代表人物:郭靖、陈家洛、张无忌、袁承志,这几个人的性格大同小异,这几个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待感情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做大事的人嘛,得顾全大局,不能太多地考虑个人情感,爱江山,就无法兼顾爱美人,通达的另一个名词,说的好听点叫舍己为人,说得难听点,叫做背叛。 个性: 刨去共性,这些人物还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郭靖、袁承志:都信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上有很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肩负着国家兴亡的使命,对于感情始终如一,不管是否最后选择的最爱,从感情角度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张无忌和陈家洛:这两个人更加接地气,既没有那么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对待感情,有着普通男人那样的通病,没有那么坚定执着,幻想着三妻四妾的美梦,他们更想要的不是名垂青史,也不是为国为民,只是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偏执型人物 共性 偏执型人物代表:杨过,金蛇郎君,黄药师,如果说上述的人物属于为国为民的儒侠,那么下列的人物,就属于独善其身的道侠,儒家讲究中庸,要兼济天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怀,我们也没必要都拥有这样的情怀,做人有时候只要坚守本心,做好自己就好。 看人,要看你从哪方面看了,以及你更注重哪点,如果你注重国家大义,一定会非常喜欢他们,但如果你注重此情不渝,一定会非常讨厌他们。这对于我们做人也是一种很大的启发,不要想着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因为你再怎么改变,都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是反过来看,有多少人讨厌你,就有多少人喜欢你,所以,你只需要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就好,别人的观点,无关紧要。 个性 主要就是经历不同,杨过和金蛇郎君都是因为年少的时候,受尽了欺凌和迫害,变得有些自私刻薄,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而黄药师是金庸专门创造出来,为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产物,他可以说是金庸笔下最神秘的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出身、来历,他所有的武功,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人生性孤傲,行事剑走偏锋,不同凡响,反世人之所喜,喜世人之所反,这一点,倒是跟金庸笔下另一个人物出奇地相似,那就是金毛狮王谢逊。 爱情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三、爱情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金庸笔下的爱情,有几段最为经典的。 1.侠骨柔情类型 代表:《射雕英雄传》、《碧血剑》。 这两部作品的爱情结构都非常简单,不过是侠骨柔情、英雄美人。 《碧血剑》里,只有两个女主,一个青青,一个阿九,袁承志的感情也比较简单,自始至终爱的都是青青,只不过跟阿九有一些小暧昧,不过好多影视作品,都表示阿九是真爱,这个我们另当别论。 《射雕英雄传》里的爱情也很简单,这里面也有两个女主,一个是江南小美女黄蓉,一个是从小青梅竹马的华筝公主,郭靖对待感情也是始终如一,不会三心二意,能让他放弃爱情的,绝对不会是与另外一个女子的暧昧,只会是责任、道义与国家大义。比如,当丘处机向他提出为国为民出家为道的时候,他会义不容辞;当他答应娶华筝的时候,只要他确定蓉儿没事,就会履行诺言,回来完婚;但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也会舍小义全大义,为了保家卫国,他不惜与亲如父亲的成吉思汗决裂,更不惜“背信弃义”地悔婚,可见,儿女情长在他心目中始终不是最重要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侠。 2.辗转纠结类型 代表:《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 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非常类似,男主的感情不像《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那么干脆利落,而是非常纠结,男主根本分不清自己喜欢的是谁。 首先说陈家洛,他是一个相当优柔寡断的人,不管是对国家大事,还是个人感情。一开始对精明能干、才貌双全的霍青桐有好感,后来看到女扮男装的李阮芷与她举止亲密,就与她疏远开来,继而爱上了明艳绝伦的香香公主,后来真相大白之后,辗转反侧、纠结万分,也没有得出个答案,只能用国家大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倚天屠龙记》的男主张无忌在感情上也是十分纠结,先后与四个女子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缠,金庸笔下的其他男主,最后选择谁,咱们暂且不说,可是情感上的皈依,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可到了张无忌这样,最是纠缠不清,他对每个女子都很好,所以显得跟谁都比较暧昧,就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喜欢的是谁。在其他的作品中,男主选老婆,一般都是在爱情和道义上做抉择,这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就是说,撇清了道义和责任,如果你对几个女子都有同情、爱怜和共同语言之时,你该怎么选择,到底什么样才能称之为爱情,到底爱情和友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比道义和责任更加难选,更加纠结。不好张无忌还能比陈家洛好一些,到最后,终于是弄清楚了自己的情感归属。 3.生死相许类型 代表:《神雕侠侣》 与金庸其他的作品不同,《神雕侠侣》讲的不是国家大义,而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许”,杨过也和其他男主不同,既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也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只要我认准的人和事,即使千万人反对,他也会争取到底,对待爱情,他也是转一执着,甚至拼尽了十六年的等待,这样的深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爱情,一向都是许多男性作家的死穴,他们可以把握好文章宗旨,可以把握好情节架构,但是一写到情,就难免一带而过,不深入、不具体,可是金庸每部小说都写了一种爱情,而每段爱情又截然不同,这就是他超越其他作家的地方,尤其是《神雕侠侣》这里,他把情寄托在情花身上,想爱的两个人往往很甜蜜,但是中了情花之毒就会痛不欲生,世上只有绝情丹可以解,再就是忘记对方,可是他们宁愿毒发身亡,也不愿意相忘于江湖,这种比喻,何其恰当,想爱的两个人,不就是这样吗?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情深,什么都不求,就是深爱彼此,即使经历再大的痛苦,都不愿意忘记彼此,这不就是爱情的真谛吗?金庸这个情花的比喻,不可谓不形象生动。 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之所以都那么经典,就在于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代难以替代的元素。雪山飞狐里程灵素的痴情和自卑,连城诀里人性的险恶,天龙八部里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射雕英雄传里的侠之大义,鹿鼎记里的治世安民,笑傲江湖里的潇洒于世,神雕侠侣里的生死相许,倚天屠龙记里的爱恨纠缠,这些与众不容的因素,使这些相互之间有共性的著作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一本本传世的经典。 其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写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启发,市面上的书籍那么多,追风的也那么多,你凭什么遗世独立、经久不衰?靠的不就是那份共性中的个性吗?这是一份创新精神。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二):这算老顽童逆练《九阴真经》!
《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强行突破,反而别开天地,华山论剑连胜四绝,差点天下第一。
那时候在想,如果只是至诚至信,让老顽童来练逆练《九阴真经》,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本《射雕的秘密》,其实隐隐然,有这个意思。
郑保纯这个人好玩极了。
说话慢吞吞的,但是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手持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有一段时间,他言必称“内丹”。
以内丹视天地,则万物不过是炉鼎。
则侠客是丹,侠女是鼎;作者是丹,天地是鼎;武侠是丹,科幻、奇幻、玄幻、恐怖、盗墓、校园……其他一切小说,都是鼎。
他在说一个“大武侠”的概念。
随着炼丹火候的不同,一次跟我们说的一次不一样。
不过总而言之,是个不局限于“金古”、“今古”的武侠创作思路。
……但到底是什么?
我这种有强迫症的伪处女座很在意啊!
于是发狠下来,去读他这本《射雕的秘密》,希望能找到答案。
结果,我擦,我又一次(为什么说‘又’)迷失在他文字的火花和闪电里了。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老顽童逆练《九阴真经》?
首先是有爱。作为一直以来的武侠爱好者和从业者,这部本该很理论化,很枯燥的“论文”,实际上却能在深度的同时,读出各种萌点和笑点,就像是周伯通一样的赤子之心。
其实是匪夷所思,各种一本正经,然而跳脱出正常人类思维范畴的切入角度。
读的时候,就像是在一座迷宫中横冲直撞,时时有惊喜。
有时候,忽然一个点,你被他说服了,你打通了一重境界,竟然也会和他一样兴高采烈。
对于我们这种武侠小说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一部十分珍贵的作品。
那些火花和闪电,每一个都可以成为灵感,引爆更大的江湖和宇宙。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三):旁征博引,充满想象力
收到前《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木剑客(郑保纯)兄寄来的新著《射雕的秘密》(三联书店2017年第一版),读之令人一快。世间谈金庸武侠者不可胜数,就算愚钝如我,亦曾经写过多篇论金庸武侠的游戏之作。保纯兄的《射雕的秘密》立足于道家文化,从道家、道教、丹道学三个系统解释金庸武侠的内核元素,同时引入西方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选取了厨会、五行、内丹、仙女下凡四种角度解析“射雕三部曲”,揭示“射雕的秘密”,把金庸武侠的研究构建在一个文化高度之上。其思路是好的,不乏创见,有些论断亦是令人惊喜,为金庸武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譬如以“五行之说”论述射雕三部曲里的天下高人之五绝,暗喻江湖侠士在“身”与“国”之间的挣扎,发现金庸武侠的叙事模式,便是极为精彩的书写。不过保纯兄可能拘于博士论文的限制,于道家之理论书写过多,反而涉及金庸小说的部分显得贫乏单薄,不免与写作的主题有所分离。名为“射雕的秘密”,但其引用,颇多《西游》《说岳》《水浒》等明清通俗小说与近代传统武侠诸作,外延扩展,自有价值,然不见金庸武侠,多少令人诧异。其有些概念,譬如把科幻亦放在大武侠背景下论述,怕是亦有不妥。余以为科幻与武侠并非一类,虽同属类型作品,但两者差异之大远多于相似之处。保纯兄之书写立意极大,然《射雕的秘密》一书成于此(从道家文化的高度俯视金庸武侠)亦败于此(只见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见金庸武侠本身)。如果抛开金庸武侠,单论《射雕的秘密》,不失为一部比较文学的精彩之作。旁征博引,充满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