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友》是一本由[日] 永江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书为友》读后感(一):从读小库起,愈发不可小觑的读库
在2015年老六巡回演讲的南京站,现场库娃问了读小库和文库本的事情,不只是南京库娃这么关心,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全国库娃们疑惑的事情。
现在这些疑问化为了这本《以书为友》,摆在了大家的案头。
为了去切实感受“移动着阅读”的便利,我在上班的地铁上看完了它。
盈盈一握一词成为了为此书而生的存在,32开本的书国内不是没做过,做得舒适贴手的,上一次有这种可心印象的还是小学看的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嗯,一个很老的版本了。
知乎上有人在谈文库本在日本的风靡和在中国的萎靡,无非还是习惯因素价格因素质量因素诸如此类。其实《以书为友》从价格来说也不算真正意义的文库本,但中国整体书价的低廉也使出版不可能在一本小书上压榨更多,除却这些,我找不到不喜欢此书的理由。
清明简单的文字,谐趣得当的插图,校注明晰的细节,每多翻一页都教我嫉妒:假如此时此刻是十四岁的我在读,必定加倍贴心,加倍同意,因为其中的许多书话,就是我如今自己喜欢讲给朋友,讲给孩童,甚至讲给家长听的衷心建议。
读小库里,除了这一本,还有好些也是不拘年龄都值得一看的作品。无数教育会议图书会议说得唾沫横飞的“中国儿童阅读产品不给力”问题,读库始终只是闷着头在做。这样子倒有点儿“灯下黑”,多得是痛心疾首的大声高呼,在那暗影角落里,有人不言不语地呈现出了理想事物。
《以书为友》也是一本一定程度上溢出“读小库”范畴的作品,封底写了,这个系列叫作“14岁懂社会”,这是第一本。
我不知道多少人留意这个部分,14岁,可能在读库与读小库之间的少年青春,确实也被这个团队的人紧密关注。忽然很暖心,其实这个阶段的人类最受忽视,既不是孩子,家人觉得可以不太操心,也不是成人,社会离他们还远,他们只好抱紧朋友,或者,还有书。
也会多心地想,读库苦心十年,不过几万用户,叹兮?悲兮?努力网红兮?
我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地相信读库的理念:把书做好,自然有人来找。
一手养读者,一手开新路,这两手抓两手都算硬的读库,愿你的回报绵长,福泽深厚。
《以书为友》读后感(二):以书为友读后感
以书为友是一本日本人创作的一本书,作者名为永江朗。1958 年5 月9 日出生于北海道旭川市,在北海道旭川东高等学校、法政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毕业。以书为友这本书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他十四岁时关于读书的困惑与豁然开朗的瞬间。当我们一个人时,书总能带来帮助,书能让我们暂时去往另一个世界,让我们逃脱现实。当自己不开心时,有困扰时,书能帮助我们。在这本书里作者详尽介绍了书籍的装帧、书店的种类、书本存在的意义、阅读的好处与坏处,从正反两面论述了与书有关的一切,其间不乏真知灼见与幽默趣味。
我自身实话说,对读书没有特别大的好感,有可能是因为时代的问题,现在的小孩儿都会玩儿电脑,玩手机,忘记读书这件事。当然找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也是非常难的,有可能大家都把“读书”这个概念当成学校那种硬读,学习方面上的读和背书。我承认我没有作者那样热情地读书,像书里说刷牙的时候也读书,要珍惜书而我没有做到,有些书被我遗忘在那个柜子的角楼中,书里的一页被撕烂。在这本书里有几句话我非常喜欢和赞同,一个就是“不要小瞧不读书的人”作者说,“读书比不读书强,但读书的人也不见得就有多了不起,读书人不一定都是好人。有些人明明懂得很多,却还有做坏事”,然后说“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都有好人品。” 另外书里有一章叫“只读一点点”,我能联系到这一章,而且也赞同,在这一章里,作者就说了书不一定要从最开始一直读到最后。可以从中间开始读,也可以在中间停止阅读。我有时候看书就会这样,我不知道前后情节但我觉得只要读的地方有意思就行了。
我能感觉到作者对读书的感情和观点,很多读书的窍门,概念都写在这里面。其实我读的时候,对读书的概念微微地变了,作者对读书的热情打动了我,或许以后我会更加激情的读书,而不只是为了别人而读书,也是为了自己。我会给这本书一个9/10。
上周带朋友逛书店,朋友推荐了一本读小库系列的小书《以书为友》,作者是日本作家、评论家永江朗。
这本书开本很小,也很轻量级,书封是淡黄色。从封底的标注可以看出,这本书被归为14岁左右推荐阅读的图书系列中的。
我14岁那一年,已经上高中一年级了。这一年开始,我的阅读量开始快速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有对我来说超级大的图书馆和方便的24小时通宵自习室(对比当下火热的24小时书店,我的母校太N了;另一个原因是我上学的城市有跟新华书店差不多大,但是允许在书店里随便看书的新知图书城。
特别是高三那一年,我每周末都要去一次新知图书城,从上午10点看到晚上10点左右。中午就在门口吃一碗米线,晚上回到宿舍吃泡面。
回到宿舍的时候还顺便去宿管阿姨那里领回一周的《中国青年报》,把冰点周刊读完。
以前读了很多书,都是在书架上随便翻到的。偶尔也有主题性的阅读,比如大学时代读杜拉斯,是十几本一起抱回宿舍看。考研的那段时间,把学校图书馆比较文学中我喜欢的书都看差不多了。
如果,在14岁的年纪遇到永江朗,或许我的阅读方式可以更有调理一点,读书的收获,也会更大一点。
现在很多成年人其实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如果你想要好好读书几本有用的书,而不是去书店拍几张照片,装装样子,那我要推荐每个人都读一读《以书为友》这本小书。这本书里介绍的读书方法也基本上是我平常会用的方法,在书店和如何对待自己的书两个章节里,还是给了我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