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第一集)》是一本由徐俊 主编 / 严晓星 执行主编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书12页:顷奉三日手笔(按:似为毕),拜诵惭惶。
这个“按:似为毕”十分多余。手笔就是书信。
《汉语大词典》【手筆】1.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书信。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近本州 徐使君 至,奉手筆一函,稱謂不移,問訊加劇。”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比承手筆,尤劇欣慰。
【手畢】犹手简。手书。《尔雅·释器》:“簡,謂之畢。”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一·书札》:“ 宋子京 以手簡爲手畢。”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得三月二日手畢,發讀忻尉。”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手畢自 杭州 來,始知北行,令僕益寂。”参见“ 手簡 ”。
【手簡】书牍;手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予 淳熙 末還朝,則朝士乃以小紙高四五寸、闊尺餘相往來,謂之手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 宋 李之儀 端叔 《姑溪文集》五十卷……手簡十七卷,序一卷。”
《掌故(第一集)》读后感(二):为什么读《掌故》?
为什么读《掌故》?知道张爱玲不?她的“小男友”陈子善是这本书的顾问之一,陈子善和这本书的执行主编严晓星是多年好友。我有个朋友为了支持自己的朋友严晓星,把这本书送给我。
钢蓝覆底,白色抬头,精装32K,中华书局,布面烫金,清清白白,装帧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清气。谢天谢地,《掌故》没有腰封坐镇,横平竖直一句话,“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这就是《掌故》的关键词,也是它的追求。《掌故》邀请的是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19位名家,亲耳听闻加上索隐的本领,古文白话交织,真材实料的喂养掌故。
对于我这种通过段子了解民国史的读者而言,也发现《掌故》寻章摘句,认证考订的功夫,自然比那些三言两语的段子历史更能够海纳百川。写掌故就有有种率性而谈的气质,在一鳞半爪中照亮历史和人文幽暗的角落,寻找另一番别有洞天,这才是好的掌故。通过考据寻根民国史实、梳理旧史的来龙去脉,是《掌故》的特色,在我们这个盛行浅阅读的当下,《掌故》分明是傲娇又求真的学者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掌故》收文一十九篇,首先找感兴趣的文章,人见人爱的钱钟书也是个记笔记的狂人,《钱钟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从钱钟书的笔记中窥探钱钟书的诗歌口味和他的创作方向。《围城》里面的是大诗人董斜川创作的诗句如“数子提携寻旧迹,哀芦苦竹照凄悲”,和陈散原的《过黄州忆旧游》云:“提携数子经行处,绝好溪山对雪堂”何其相似。钱钟书戏赠黄裳的“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说的就是黄裳和电影明星黄宗英的陈年往事。黄裳和黄宗英那段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在《江南遗梦似风烟》一文被娓娓道来,简直可以拍成电影。这种含蓄婉约开花不结果的爱情故事,对于羞涩的黄裳而言,都可以唱刘若英的《后来》了。上面两篇未必是《掌故》中的最佳,我最喜欢的的文章当然是《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考据功底深厚,值得一观。《掌故》考证第一次出国的陈寅恪,由《兰亭》论辩酿成政治事件的高二适与章士钊的惺惺相惜之情,让人动容;金克木与沈忠章之间的故事由沈忠章的女儿沈亚明娓娓而谈,前辈风流,心向往之等等。万人丛中一挥手,也就认识两三人。这是门外汉读者的硬伤。
《掌故》选取的掌故并非人人皆知的学术明星,历史名人,这是《掌故》的高冷,似乎不太能成为人手一本的畅销书。“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这是钱钟书的喟叹,我却乐意将《掌故》推荐给对民国史实感兴趣的朋友。它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浅薄,让我从民国段子史中清醒过来,打破了我见多识广的幻梦,井底之蛙,仍需努力。而这才是《掌故》的第一辑,期待第二辑早日出版。
《掌故(第一集)》读后感(三):为什么说这个是集杜联?
本书2页:在《章士钊师友翰墨》中有一副写给高二适的集杜联:“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落款为:癸酉春治律海上,二适仁棣频以书来问讯,惠索盈帖,为书杜句寄之,以见鄙意。
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这两句同属一首诗,怎么集?
3页章士钊《改岁》:改岁居然六十翁,浮生梦里亦从容。旧家人物今余几,老派文章谁与同。丁令归来乘独鹤,陶潜隐去抚孤松。尽多哀乐中年外,浅见应需笑谢公。
丁令归来乘独鹤,陶潜隐去抚孤松。这句直让人想起《存人书屋拊掌漫记》的“对火盆以叹息,抚孤松而盘桓”。
《掌故(第一集)》读后感(四):读《掌故》,知趣闻。
《掌故》第一辑终于在2018年初阅读完毕。对于我来说,读这样的图书难度较大。翻看购书发票的时间是2016年7月,到手后曾经读了一半无奈地放弃了,因对它所描述的人和叙事、旧史的背景不是很清楚,有的名人也不是很了解,甚至于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所以读起来费劲,费脑。但是不读又不甘心,在2017年10月以后,又重新拾起此书,借助于工具书,搜索引擎等点点滴滴读进去。《掌故》第一辑共有十九篇著述,很有趣味,象温源宁与胡适的交恶,典型就是文人相轻;黄裳暗恋黄宗英,因他的木讷,最终没有走在一起;梁鸿志的刺蒋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也应有几人吧;更可笑的是在文革期间白卷先生张铁生、反潮流英雄黄帅盛行时,竟演一出出题考教授的闹剧;木犀轩藏书售卖,当时江西省图书馆、北平国立图书馆曾出价购买,但最后却花落北大图书馆得以毫发未伤。这些掌故轶闻读起来津津有味。借用书中的文字来诠释一下"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断,世相掠影。本书定位: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这后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掌故》第二辑已购,待静下心来慢慢咀嚼。
《掌故(第一集)》读后感(五):读《掌故》
《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引诗过多,章号孤桐。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自娱自乐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黄裳有文采吗?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行文做作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翁一鹤的几种纪事诗》平
《<石语>中的曾履川》“很多人自以为把唐晓芙娶回家,却发现不过是孙柔嘉”,作者在感慨曾履川“没有娶到一位与自己学力、爱好相当的妻子”时,内心想必是自豪的。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零散
《我的爷爷严春阳》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穆彰阿写真(一)》存史
《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小考证
《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更想知道周作人是如何收得
《“掌故”漫话》敷衍成文
《编后语》读《掌故》就三个希望,有趣、有料、有种。
附
页59行12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
案:“周道”应为“周到”。
页59行13 同上
“再一次,公向我谈到彼留学美国,正是他的家严留美的城市”
页111首句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
案:“诗题的梁鸿志”实为“文题”,或就称“题目”。
页192末行5 《无处可寻的<铁窗百日记>》
页249 钱锺书擅手札 《艺林烟火录》
案:小标题起做“钱锺书擅手札”,夸赞其能将“常无实质内容,只表示谦抑、感谢之意,凭空传语,颇多礼节性客套”的应酬手札写得“文采斐然,每令读者有坐沐春风之感,且措辞俏皮谦雅”。然后举了个黄君璧致徐俊贤的书札为例:“俊贤院长吾兄钧鉴:贱辰辱承惠赐墨宝,复蒙枉驾寒斋,握手相贺,盛意隆情,尤篆心版。今由邮奉呈拙作一帧,敬希检收,请为指正为幸。专此,顺颂秋安!弟黄君璧顿首。”这是拿来给钱锺书做反例的吧。
《掌故(第一集)》读后感(六):读《掌故》,知趣闻。
《掌故》第一辑终于在2018年初阅读完毕。对于我来说,读这样的图书难度较大。翻看购书发票的时间是2016年7月,到手后曾经读了一半无奈地放弃了,因对它所描述的人和叙事、旧史的背景不是很清楚,有的名人也不是很了解,甚至于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所以读起来费劲,费脑。但是不读又不甘心,在2017年10月以后,又重新拾起此书,借助于工具书,搜索引擎等点点滴滴读进去。《掌故》第一辑共有十九篇著述,很有趣味,象温源宁与胡适的交恶,典型就是文人相轻;黄裳暗恋黄宗英,因他的木讷,最终没有走在一起;梁鸿志的刺蒋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也应有几人吧;更可笑的是在文革期间白卷先生张铁生、反潮流英雄黄帅盛行时,竟演一出出题考教授的闹剧;木犀轩藏书售卖,当时江西省图书馆、北平国立图书馆曾出价购买,但最后却花落北大图书馆得以毫发未伤。这些掌故轶闻读起来津津有味。借用书中的文字来诠释一下"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断,世相掠影。本书定位: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这后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掌故》第二辑已购,待静下心来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