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金之王刘銮雄》是一本由李国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猎金之王刘銮雄》读后感(一):不愧是猎金之王,股坛狙击手
这个周末,把刘銮雄这本书看完了。不愧是股坛狙击手、猎金之王。 厉害之处:
1、 将华人置业收入囊中,非常好的商业模式,运营成本很低,年租金收入是稳定的现金流。通过做大资产进行抵押,获取贷款(长期、固定息率),加上本身累积的现金,成为刘的资金平台;
2、 对交易时点的把所握源自对商业价值的评估,比如2007年基本清仓了所持证券(从140多亿证券清仓至不足1亿),以及早期对爱美高的清仓卖出,到后来重新低价购回。
3、 复杂的财技,将爱美高反复私有化和IPO,抢夺华人置业的控股权,以及复杂的关联交易,太厉害了。
4、 债券上获利很多,大量投资年息10%以上的债券,以及在金融危机中,价格超跌的银行债券。
不解之处:
1、1993年,子公司反向私有化母公司,这个法律关系上是如何?
爱美高是华人置业的大股东,华人置业发行新股置换爱美高的股份,那原爱美高手头持有的华人置业股份,如何处理?
2、恒大在2014年购入美国万通大厦,交易成本是125亿,年租金是1.7亿。恒大或许不缺钱,或许要整栋大楼,标的不好找。但是否买得太贵了?对香港而言,租金收益率才1.35%?相当于74倍PE啊。
3、书中提到,遇大量回购,意味着价格低估或未来的慷慨派息。2008年,回购22亿港元的股票,“相当于给股东派了个22亿的现金红包”(P220),这怎么理解?我的理解,回购是稳定股价、增厚每股权益的措施,前者才是目的吧?那么刘所控制的华人置业回购,有什么好处?(猜想,1是保持市值,利于融资或借贷,2是提高股价,不让别人收购).
对于这个企业及大股东,商业品格如何评判?会投资它吗?(定性来看这个问题,不考虑投资时机和估值)。对刘而言,借助市场的错误定价,从而获取投资收益,这是非常正当的、合法的,小股东可以借此东风,跟在刘后面享受收益吗?
1、 为规避派息,通过物业重估来调整利润,特别是做成亏损,业绩波动巨大。也为刘扩大控股权提供了时机。
(1)2000年,亏损,主要来自:为联营公司发展项目拨备作准备金,以及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摊薄也视为亏损。(2)营业额也大幅调整,1995年至2000年,营业额为21、107、30、8、6亿港元?怎么这么大的变化?
2、 关联交易很多。以刘的财技和能力,这个关联交易,刘自己肯定是划算的,因为关联交易不需要表决(数额大的是否要公告,不计较),而私有化是需要表决的,大小股东在利益是需要博弈的。那么,华人置业将资金转移给自己是很容易的。而且很多关联交易是物业的交易,刘的物业卖给华人置业,或者反过来,肯定有一方吃亏了,刘不会吃亏吧?也不排除双赢?
3、 企业的业绩非常不错,但派息不多,若不是澳门事件,且刘是占比70%多的大股东,华人置业并没有大规模派息。而且好公司也经常被刘私有化。
他
30多岁时,驰骋资本市场,将做实业积累的资本迅速放大,通过资本运作,购买奠定其基业的黄金地段大厦物业。
40多岁时,凭借物业收租贡献的稳定现金流,大量投资股票、债券,狩猎被低估的资产。
50多岁时,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各项资产尤其是债券、股票非理性下跌的机遇,一举将个人财富再翻3倍。
这本书揭秘了刘蛮雄的投资成功秘密,也像人们清晰的的展示了一个直率、任性富豪 。
《猎金之王刘銮雄》读后感(三):金融市场的残酷在于没有真正的双赢!
不得不说,这本书非常有料,值得我在多年未再评论之后再发一次评论,因为的确有感
关于刘,多半是传闻大于真实,路人更多的话题是什么关之琳半夜被送进医院检查出来下体被XX塞了个XX球之类的恶心花边,实质上,从一个靠制造业起家的老板发展成香港前10大富豪之列若说没有惊人本领那只有鬼才信,但因为实际数据和事实的缺乏,加上香港与内地多年的间隔使得其成功的事实被蒙上一层面纱直到本书面世
一开始看完本书还有个困惑,就是本书后半部分基本是作者对于刘的投资经历的总结,章节之间废话“稍多”,很多对于同个问题的评述都反复出现,原来还以为是作者有凑字数之嫌,结果刚才看到另一个评论里说:他(作者)告诉我说“书中有一把剑,有缘人会看见并得到这把剑。”以我对他(作者)的了解,他(作者)是认真的。 看完这个评论我才明白,作者煞费苦心,废话连篇,原来是故意的,哎,又一个深深的套路!难为作者了!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刘的个人经历,主要集中在华人置业和半岛酒店的收购战,期间纵横开阖,左右逢源之法暂且不表,书的内核其实是在后半部分,也就是作者对于刘投资经历的连篇累牍的总结性陈述与观点,期间涉及的话题可谓丰富之级:商业模式构建、企业战略定位、股权回购与减持、公司间重组并购、上市公司私有化历程、公司融资模式、做高利润与做低利润、分红派息真相等等,可以说,研究透了刘的玩法,基本上也就是对上市公司那套东西了然于心了,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实质上并没有完全指出刘的一些操作手法的细节,但这些细节都被作者有意安排在了各个章节之中,需要你自己去串起来,如果真想直接告诉读者,那么按照年份来编排刘的一些操作手法,其实更容易看清楚真相,但是作者没有,而是在各个章节中把年份打乱,需要你自己去拾起这个年份之间的关联,为啥这样?很简单,因为本书后半部分的内容实在是少儿不宜,换个财经作者来写,只要更换5%的文字内容,把评论稍微改一下,就完全可以把各章节更名为:《刘是如何暗算广大散户的》《广大股民的利益在哪里?——论刘的金融财技》《去年盈利百亿,今年亏损百亿,财报凭君粉饰,谁为中小股民喊冤?》等等
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做,反而以一种赞赏的态度来评价刘的操作方法,对不对?当然对,你要是弱者,就尽管去那些为股民叫冤的文章中找鸡汤解渴,但,你要是强者,就可以大胆的从资本的角度来评价刘,模仿刘,甚至超越刘,因为资本无国界,资本也无同情,作者以一种反讽的态度写书,不仅避免了麻烦,同时也是有识之士从中找到真正的“屠龙刀”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金融市场的残酷并不在于涨跌的不可预测,而在于永远无法实现双赢。
若是你置身其中,你有必胜的信念与本领吗? 谨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