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4-27 20: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存在父亲》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道布斯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一):《不存在的父亲》--无可否认的爱

  可能少有个人喜欢面对危机感觉,然而,正是在那些瞬间,我们才开始突然明白责任意义所在。即使是多年后,面对情人的一句“我这样做,只是因为我跟不上你”,那样的心痛,丝毫不逊于多年怨怼父亲无来由的荒唐行为、无可释怀于家庭温暖缺失引发的失落迷茫。由此,主人公哈里在爱人杰玛的鼓励下,决心顺着多年前父亲看似荒唐的死亡原因,开始了一系列的追查行动

  煎熬来自于过程--尤其是当一系列意外,毫无预兆的出现在你原本可以继续保持颇为美满状态生活中。在每一个身不由己陷进去的事件里,如果在开头,还能轻松地将好奇心害死猫作为玩笑,然而,当自己和所爱之人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日常生活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又有多少人能将一份探寻坚持到最后,又有多少概率可以赌对方会就此收手?而那份初始的好奇,也会就此在同种种无形威胁的对抗中,将身处事件之类的人,变得口不择言,思维偏执,让恋人再难以回想起她所爱过的那个人的影子--但没什么能让哈里放弃,放弃寻找父亲的秘密,放弃由于追寻那些秘密的真相而被搅得一团糟的生活本身,放弃那个在生活中虽然处处受制却无比真实的自我--主人公哈里之前的人生经历偏偏让他能够有这样的资本。他一贯坚定身手不凡、在在乎的人面前性格表现得更为敏感而自省、想要寻找最终答案里关于父亲的那份责任本来应该存在的根源,而这样的一个真正的汉子,亲身经历过无数的黑暗和背弃之后,最无法承受的,自然莫过于放弃会带来的内心折磨。于是,他试图在父亲的各位老朋友们言语和行动铸就的迷幻围墙前,奋力突围、追踪,放弃了诸多诱惑性的选项,背负朋友们的怀疑甚至不幸死亡带来的愧疚,在似乎忘了因何而开始、更不知道将要走到哪一步才算到了能安抚自己停止的阶段,他被人警告不要去爱以免收获失望,他被种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突发状况指引到一个个谋杀现场,同时也是更加靠近真相的方向·····一群高智商年轻人,一个优秀而封闭的小团体,一同追逐梦想分享一切的约定--错误不是不可以改正,甚至被忘记,但是,当这个小团体的欲望过界之时,注定了他们的内心不会再有自如地获得安宁之日。哈利选择以找到真相作为自我救赎方式,并在人到中年之际学会了如何再次梳理爱情友情情感关系,而父亲的“不存在”状态也常常在其他场合有力推翻并得到证明:也许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有形的相守。就像封面上,始终默默以身后背负十字的姿态全然伸展怀抱双手的耶稣,永远欢迎和爱着那些能够抬头发现他的人们

  愿每一个孩子需要进一步感受到父亲的爱的孩子,不会过得像故事那样跌宕,却终能收获圆满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二):上帝有时会睡着,并不代表爱你

  六十年代的英国,越南战争、披头士、普罗富莫、避孕丸。世界动荡不安,一切似乎都非常容易得手,每一条规则都受到了质疑。它是一个曾经让人暂时失去自己信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群人,五个年轻男人和三个女人,就读牛津大学,他们都有各自的追求和梦想,有希望给世界带来和平的,有希望获得普利策奖的,有想坐在上帝右手边的,有想成为耀眼政治要员的,他们都非常的自负形成了一个在他们有生之年将一直存在的共谋小团体。

  可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们做得太过了。他们所有人,分享一切,一起享乐,一起挣钱,很多很多,等到他们明白自己都做了什么的时候,回头已经太晚了。他们的脚是湿的,手是脏的。

  “墓碑上刻着简单的铭文:

  约翰逊·埃里克·马尔特拉瓦斯-琼斯,1941-2002

  下面一行比较短:

  没有哦借口没有遗憾。”

  墓碑上的约翰尼,曾经牛津大学的学生,共谋小团体成员之一。流言说,当时的他六十岁,正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发生关系,力不从心,死于心脏病发作。

  与他关系破裂的儿子哈里,在过去的多年间,因为这则关于他的死亡流言,从来不曾在意这个被称作父亲的人,安葬于何地。

  他之于他,是不存在的父亲。

  直到爱情来临,“因为,哈里,我们的孩子会想知道”,于是他走上了一条寻找父亲死亡真相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他发现自己对父亲太过于陌生,一张当年牛津共谋小团体的照片,他追根溯源,去寻找父亲死亡的真相,才发现,层层迷雾波澜起伏。那个共谋小团体的人,一个是飞机失事,一个是遭遇刺杀,一个是突发心脏病,而在揭开谜底的过程中,展开调查的警员,也残杀毒害。

  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那么到底谁主导了这一切?

  哈里最初只是希望揭开有关父亲的真相来解决自己灵魂深处对父亲的情感诉求,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在父亲身上能发现一些值得敬佩的东西,一些能够让他重温的爱的火花,但随着追寻的步伐,他不可避免的卷入了一系列的连环谋杀案。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描述父子温情小说,但是看到最后,却发现这是一部跌宕起伏悬疑推理小说,情节扑朔迷离,处处充满伏笔,抽丝剥茧之后,哈里发现,那个深埋于地下的人,居然还建在人间,回到了他生命中幸福最初开始的地方等待着他的儿子,通过揭露的真相,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

  “你害怕上帝吗,哈里?”

  “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从未在我身边出现”

  也许,我们的一生,心里总要有所依靠和信赖,才觉得圆满,通常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爱和被爱。尤其是童年。所以,我们需要父母存在我们的生活里,需要他们成为我们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如同成年后的很多人会选择上帝作为自己情感的依托,可是,那个童年里如同上帝般的父亲,一次又一次的缺席在生命里,等同不存在。

  但是不存在,不代表不爱。

  我没有用你认为的方式来爱你,并不代表我不在爱你。也许,真的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懂得父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也许,真的只有懂得了父爱的存在,那一刻,才能说开始成长

  上帝可能会睡着,但是如同上帝般的父亲,也永远不会睡着,他们的爱,绵延,宽广厚重,不经一番寒彻骨,不足以懂了那份爱的厚重。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三):以爱之名的追寻

  “跟我说说你的父亲吧”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对父亲需求了解的越少,也就会过得越安详,但妻子杰玛的话却让我想到了那个在别人口中在遮阳甲板上与年轻女人做爱而死的父亲,哦,对了我还没去过墓地,一次也没有。

  “我如同悬崖边上迷雾中的麋鹿。”

  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我们好像除了我丢弃的他曾寄给我的明信片从未有过联系,我就如同在他走过的一片沙漠里寻找他曾喝过的那个泉眼的泉水,隐藏之深。

  “他们有个秘密组织。”

  百慕大的老房子,牛津的基督教会学院皇家艺术学院,还有那胖恩费的伪装自杀,飞机失事,毒液的麻醉。我在这形形色色的人穿插,失去朋友,死里逃生,只为了解父亲的背后不可见人的秘密。

  我是哈里,我的大半辈子都在军队官场上迷茫,除了这次以爱之名的追寻。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四):父亲消失,父爱从未缺席

  第一次看这类悬疑,推理,又有亲情的小说,很震撼,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写作能力和构思技巧带领着我们去破解一个又一个谜题,每每要发现真相却又意犹未尽,很过瘾。 第一眼看见书的名字,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存在的父亲》是一个关于父子关系、父爱的话题。哈里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很成功人士拥有令人羡慕身份财富地位。还有一个懂他的女朋友杰玛。可或许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我想,对于爱的渴求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也因为哈里从小的经历,对父母亲的种种记忆,还有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对父亲的怨恨和爱的渴求,才会更让他在得知了父亲的死讯时决定追查到底。 踏上了巡查真相的过程之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巨大阴谋和各种生死险境。从去百慕大寻找苏珊娜开始,到发生那场离奇大火,他冒死从苏珊娜家抢出一张有他父亲和六个老友合照的照片,之后又被人追杀,侥幸逃过一劫。可回到伦敦之后就失去了苏珊娜的消息,像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一样。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追查,越来越多的人死去。这场杀人游戏似乎越来越有意思。 其实刚开始看第一章的时候,我并没有看懂,直到看到第七章,才明白故事一开始描述的就是苏珊娜被害死的场景。然后又看了一遍第一章,才有些明白。可还是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被杀?因为杀她的人他们有过那样的关系,他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幸福,一起挣钱。当哈里开始追查的时候,显然他父亲的律师是知道这一切的,我那时猜测他就是幕后的那个人,他的目的就是设计让哈里死去,然后拿到哈里父亲的遗产,看来想的还是太简单。后来麦考勒斯的出现,似乎他是唯一一个在哈里做这件事时来主动示好表示能给予帮助的。我对他并没有什么怀疑,但仿佛害死你的都是你最信任或者说最没有怀疑过的那个人,这是很多电视剧电影里的经典桥段。根据哈里最后找到父亲之后父亲说的话,显然麦考勒斯知道哈里父亲导演的这一切,但他为什么没有选择把哈里父亲揭发而是在哈里追查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杀掉他父亲的朋友们呢?后来我认为或许他应该有不得不听从哈里父亲指挥的原因吧。最后他想杀掉杰玛已经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自私自利是为了想自己活命而可以付出一切他人生命代价的人。 我相信在所有的父母心中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从未缺席过的,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父母心中的唯一。因为我们有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基因,血浓于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有各种各样感情,我们拥有智慧,我们懂得感恩回报。哈里最后对父亲说:“回来吧,和我们一起住”,心里真的很感动,他放下了对父亲的误解和怨恨,从心底里想要好好的爱父亲。真的,趁我们还年轻,还拥有着美好的生命,还可以自由呼吸认真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怀着感恩的心去做每一件事,趁父母还在,趁年华正好。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五):一直存在的父亲

  题外话:首先非常感谢白马时光评论赠书活动,大概上周三的样子收到的书,很开心。和这本书也是非常有缘分,前不久在当当新书榜上看到了这本书,刚想说买来看看的,结果就无意间获得了这个评论赠书的机会,再次安利一下白马时光。

  ---------------------------------分割线------------------------------------

  取这个名字绝对不是为了哗众以取宠,也不止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是因为看到后面,你会发现,约翰尼,即文中探寻的父亲的是真正活着的。

  看到这本书最容易让人联想到喀布尔(《追风筝的人》其中的一个地方),虽然书中也有提到一小部分阿拉伯的事情,但总感觉看到书封面就有这么一种感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并不是讲的另一个喀布尔的故事。

  这本书一开始以一个非常具有悬念的场景开始,引入男女主人公,哈里和杰玛,杰玛圣母心般地问起哈里父亲的事,哈里于是陷入了一种对他“已逝”父亲的一步一步探寻之中。哈里的父亲约翰尼是一个很有抱负并且很有能力的人,但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差,尤其是当哈里的母亲去世之后。在哈里的眼中,约翰尼是一个只有钱和欲望的男人,很恨他,但也迫切地想要了解他,与他一步一步毕竟真相相伴的是一个个掌握信息关键人物也都纷纷出了意外,后来,他发现约翰尼原来陷入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散布出已经死亡的消息。他们最后和解,大团圆的解决。

  1,场景感强,很有带入感。正如,《每日快报》评论提到的一样,这本书有《达·芬奇密码》的层层解码,的确是这样,不过我开始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部侦探小说的预期,以至于当时有点看不进去,不过的确有够刺激。作者非常善于场景描写,很多地方都丰满得像是好莱坞电影的感觉,这也不难怪在书前勒口的位置写下了影视版权的相关事宜

  2,另一个《大鱼》。如果你喜欢蒂姆·伯顿的《大鱼》的话,你很有可能会喜欢这,部作品。儿子从一开始的崇拜父亲,到怀疑、讨厌父亲,再到最后的重新敬佩、理解父亲,这是每个儿子都会经历的一段成长,也是每一个父亲都必将会面对的问题。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怀疑和确定中成长和坚信。

  3,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适合静下心来阅读。如果你急于阅读这本书,这种心态可能让你适得其反,这本书在叙事上常会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现象,并且这本书的主题也更深刻一些。

  4,故事剧情发展更像是一个RPG。从哈里和杰玛面对的一次次机遇和挑战,就像是一个关卡,而他们总是通过关卡,获得下一个关卡的信息,最后打倒boss,和父亲和解。在每一次关卡中,总是会有许多考验,比如,大火、毒药等,惊险刺激,一步步靠近真相的过程,感觉很不错。如果你平时看多了东野圭吾那种侦探小说的,这一部小说则像是另一种方向的侦探小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约翰尼。写下这篇评论,为想读这本书的朋友做一个参考,如果有观点上相悖的,还请不要太过介怀。https://site.douban.com/232290/widget/notes/17989142/note/582378167/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六):不存在的父亲

  第一次看这种悬疑推理小说,像看所有同类型的电影电视剧一样,对其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地名,场景都格外当心,就不想有在层层抽丝剥茧,慢慢捋清,水落石出的宣告接结篇处,被石破惊天地撒一脸狗血的愕然。这点上来说该夸下自己干得漂亮,不仅猜对了嫌疑人,甚至连故事的结尾,死而复生的美好情节都设想过,算是猜中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局!这算是与作者不谋而合,还是本就是期望所有故事有happy ending 的吃瓜群众的潜意识?

  父亲与儿子,两个男人之间的误会,芥蒂,怨恨,再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悬疑重重,终究循海风像浪花一样最终平复,得以化解。

  一场追逐真相的惊险之旅,也是一场父子情感的救赎,而这种冒险和救赎的最初原动力来自于“他是我的父亲啊!”

  主旨还是温情系列!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七):与往事和解,与爱和解

  一

  书一直在手边放着,几次坐下来又无从下手。这位父亲的复杂角色,加上贯穿始终的悬疑色彩的氛围,让一点不习惯悬疑小说的我看得心惊胆战却又欲罢不能。读起来很畅快,没有在一天内看完让很多情节在夜里睡觉时发酵,更增加了对结局的期待。

  从女友杰玛的问题中,哈里陷入对父亲约翰尼遥远的追忆中。是的,他已经很久没有理会过这个人、这个角色和与之相关的回忆。是的,他是主动选择远离这一切,切断了与他看不上的父亲的联系。但这些封存的记忆也借由这个问题得以展开,同时展开的,还有关于父亲和旧友的层层秘密和生死谜题。历经层层抽丝剥茧般探明真相,过往一一被解开。

  二

  “一个人在走自己父亲的老路时,心中清楚地知道他会在某个时候超越父亲,将父亲甩在后面,这是自然规律。”然而,即使约翰尼已经死了,哈里也没从来没有赶上他。

  虽然哈里怀着对父亲的种种不满,但他心里还是承认对父亲的敬畏、和他不曾到达的父亲的高度。母亲的过世将所有的埋怨推到顶点,他赌气般的切断了与父亲的沟通,满怀怨恨的自我疏远了。作为父亲的约翰尼对妻子的死去痛心不已,对哈里和父子关系的处理不当更加剧了两人的疏离。

  在相隔多年的重逢里,这一直以来的紧绷的弦最终松缓下来,在时间和亲情面前,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呢?爱,这多年得不到释怀的父爱,最终战胜了一切。

  三

  Like father, like son. 就如小说最后杰玛说的,“你们琼斯家的男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儿子——不管怎么说,哈里,你们两个太相像了。”

  因父亲死亡的种种疑点开始的找寻之路,伴随着谜一般的涉及人员的离奇死亡,根植在其中的主线从未改变:寻找父亲的一路也是找回自己和过去的历程。“过去就是我们的身份,塑造了现在的我们,未来却不确定。”通过一路艰难和痛苦的追寻,最后意料之外见到父亲,并最终与父亲达成和解,这条路,哈里走得并不容易。但伴随这历程的展开,哈里也在不断地修正对父亲的偏见,心中固有的审视不断瓦解,疑问不断生成并一层层深入,直到父亲旧友的全部死亡。疑点解开,却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结局。“消失的父亲”回来了,如此相似的父子终得和解,哈里对父亲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这场以父之名的追寻和审判画上了团圆的句点。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八):推荐,不错的好书

  感觉好像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一个一直在寻找自以为已经去世的父亲,最终却发现父亲还活着,一个一直在寻找自己以为已经去世的外祖母,最后才发现外祖母竟然也活着。前几章有好几条线索在前面的部分一点暗示和提示都没有,显得特别突兀。除了这些就没什么了。 整部小说悬念丛生,很吊人胃口。还不错。可我一直想问哈里你真善变啊,刚开始说不找的是你,后来一直要找的也是你,你够了。到能把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谢了两百多页我还没感到一丝的无聊乏味的作者好牛逼啊!

  但思前想后,并没有发现约翰尼为哈里做的一切啊!还有麦克勒尔究竟为什么杀人啊?为了不让哈里发现最后约翰尼告诉哈里的事情吗?但是约翰尼不是说除了他自己和阿里其他人没事吗?还有这本书的前期铺垫好长,让我一度觉得后期推理会更精彩,但是后期推理太薄弱了呢。失望。但也抵不住前期设置的悬念丛生的精彩!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九):存在与不存在 都视其为最好的安排

  著 安康小确幸

  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高三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其实,父亲比母亲身体要好,比母亲更加包容她的无理任性,像一个好脾气的大白。那么一天,父亲就突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连最后的告别都不曾留下。

  18岁成人的日子还差些时日,却不得不面对父亲不存在的事实。至今,也没敢和这位女同学聊她在那个补习的高四是怎么面对睡不着觉的夜晚,有没有努力忍着不哭泣。这么多年,当“父亲”“爸爸”“老爸”这些称呼无人回应的时候,心会不会还是那样痛。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十):有关父与子,以及生命的联想 ——读《不存在的父亲》有感

  从翻阅这本书,在网上浏览各种书评,到我着手写下这篇,我带着更多的情绪是怅然若失,失落于几乎所有书评都统一了论调,无非是大赞大叹手法之悬疑精妙、情感之父爱深厚,此外再无他言。坦白说,这本书我读到三分之一就已经猜中了大概;尽管是一场以父之名的追寻和审判,也是奔着向血浓于水的生命本质和解而去,因此所有情节的铺陈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写它?因为褪去悬疑包裹的外衣,它其实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讲述父子故事,探索父子关系的话题。

  多年读书的经验,我发现外国畅销文学有一个很典型的共性——精美包装下的简单叙事,它们一贯是节制的,适可而止的,把一个很贴近我们生活的现象客观呈现给读者,至于现象背后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完全交付给读者,结合个体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从而展开丰富的生命联想。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刨去小说中夸大的时代背景、情节,约翰尼父子的情感线索非常真实和生活化,约翰尼代表了天下父亲,哈里则是天下子女的缩影。因此由这本小说,引发了我对天下父与子以及生命的联想。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为人父的不得已。他把孩子带来人世间,生而养,多么自然的事情,他本能地宠爱、呵护、包容子女,如果有一个可能性,他宁肯永远这般顺从内心、不管不顾地把他的宝贝宠到天上去,摘星捧月无所不能。矛盾处彰显伟大,父亲清晰的知道,子女在长大,他在变老。总有一天,他羸弱的病躯无法再替子女抵御生活的任何一个重击,他嘶哑的呐喊也无法打动生活去例外善待他可怜的孩子。他不得不狠心逼退自己到幕后去,远远地看着子女独自一人披荆斩棘;他甚至亲手把自己的宝贝推上战场,就像老鹰把小鹰叼到陡峭的悬崖边松开嘴任其坠落就只为让它学会飞翔。而书中的老约翰尼为了磨练哈里的意志、激发哈里的斗志,他伪装成漠不关心、不负责任的父亲形象,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哈里的一举一动,哈里的每一个小成就都是他眼中了不起的壮举,是他引以为傲在朋友们面前乐此不疲夸耀不完的话题。我不禁又想起我父亲先前和我吐露的心声:“有时候真希望你快点懂事,快点成长,能够独当一面。可说心里话我更希望你一直这样天真、快乐,在我和你妈的呵护下,永远不要受到伤害,也不需要长大。”其实每每回想这番话,都给我很深的触动。我们在没有生养过孩子之前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父亲每一个为我们好的举动之下,究竟背负隐忍了多少我们的不予理解、我们的阴阳怪调、我们的横眉冷对。

  可子女需要的又是什么呢?哈里给了我想要的答案。一个强壮勇猛、坚强不摧的男子汉形象,在他内心深处不愿碰触的伤疤是对父亲深深的渴望。尽管他一度厌弃他的父亲,却还是忍不住去探寻与父亲最后的联系,而在故事的结尾,他意外得知父亲还活着,最终两人冰释前嫌。哈里最后那句:爸爸,回家和我们一起住,好不好?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心酸。天下有太多父亲缺席子女的成长过程,理由各不相同,合理也好荒谬也罢,子女最终都会本能地谅解,向生命的本质妥协。因为我们无法拒绝来自父亲的疼爱,哪怕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就算曾经的伤痛让我们的心冻成坚冰,也终究会被血浓于水的至亲之情融化。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最真实也最能与读者产生共情的描写,它将父子关系的微小细节和微妙地带,抽丝剥茧、迂回曲折地散落在各个章节展现给读者,精心程度我无法不为之动容。

  我直觉地相信哈里依旧会为约翰尼缺席他的成长感到遗憾。有些遗憾只能一辈子埋在心里,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还会含泪而笑唏嘘自己不曾拥有太多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毕竟那些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节点错过了就再没机会重头来过。但是在生命的课题面前,我们人类的遗憾和苦恼实在太渺小了。生命的长河,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止,我们是一朵朵翻腾的细浪,没有时间回头追究过往,只好奋力拍岸而去,在此生仅有的一段里程中,向死而生,珍视已有,不再贪求更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存在的父亲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