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能脑波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0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能脑波读后感10篇

  《超能脑波》是一本由何大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能脑波》读后感(一):窥人心,见人性

  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2016年11月,当我正沉浸在成都作家何大江刚出版的科幻小说《超能脑波》惊心动魄的脑电波对决中时,一则与脑科学有关消息恰好正刷爆朋友圈:中国互联网最早的风云人物、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突然宣布投入10亿美元支持脑科学研究研发用人意念(脑波)控制机器人。一时之间,我竟有些恍惚,分不清自己是身处科幻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不得不承认,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大脑仍然是人类认知的“黑洞”。而看透人心,则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相伴随的愿望。《超能脑波》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景象:一个人的意念,如何借助仪器进入别人的大脑里并控制他的意念。故事从一场千万赌局开始,一开场便悬念重重。这场赌局,让催眠大师精神分析家司空炬陷入了身败名裂困境中。为挽回败局,也为了探明自闭症儿童的致病原因,司空炬潜入深山,埋头研发脑电波读心术,最终将不可能技术变成了现实,也由此解开了一个尘封的秘密……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笔墨重点放在了脑波仪器的研发过程中,既有过硬的科幻内核,又兼具软科幻的人文精神。从小说的浅层面看,作者从催眠术开始讲述,到读心机的研发,再到超脑芯片横空出世,似乎在不紧不慢、循序渐进地为大家讲述一个艰深的科学原理,而暗地里,却是让书中的人物因为不同命运机缘纠缠在一起,展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善良——我想,这或许,才更接近作家的本意

  世界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这也许是为什么颜安格看到桑中平的内心世界后,最终会选择自杀。或许有不少读者会羡慕安装了超脑芯片的司空炬,因为他凭借脑电波探测就能知悉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他人的心灵在他面前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一览无余。但我想更多的读者也许会担心:这样的读心仪器,将来真的会出现吗?自己的心事会不会被他人偷窥到,尤其是被心怀不轨的人控制了自己的意念?想起来,的确有种不寒而栗之感。

  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克隆羊多莉的横空出世,让人们对克隆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担忧;《侏罗纪公园》里复活的恐龙,带给人们的却是一场浩劫;而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人文明终结者?

  很显然,作者已经意识到,能直接阅读人类心灵的读心术,带来的不一定是福音,而是一场巨大灾难:当人脑与人脑连通,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必将给世界带来混乱,人类社会持续了数千年的伦理价值,或许会因此而解体。正如书中的“读心第二定律”所言:“无障碍的读心,是灾难性的。就像互联网上的电脑,若无防护程序,将很快因病毒入侵而瘫痪。故人心不可窥测,人性不可考验。”对此,作者借书中的人物提出了“读心第三定律”:“读心平台必须有防护机制,读心术只能用于造福世界。”这跟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想,或许有一天,《超能脑波》中的“读心三大定律”,会成为未来脑科学研究的安全准则

  作家何大江对我而言,亦兄亦友。多年前我们在成都的一家报社任职时,就已认识;后又一起在一家科幻杂志共过事。由于工作上的便利,我们接触了不少科幻小说,但那时我们所写的,更多的是传统的纯文学。对大江兄写科幻小说,我虽不感到惊讶,但没想到,他的第一部转型之作《超能脑波》,就能走得如此之远。

  不得不说,大江兄渊博学识,在《超能脑波》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抛开书中的硬科幻外壳,即便当作纯文学来阅读,也会感受到作家扎实的文学功底及渊博的学识,在让人享受阅读快感同时还可领略到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哲学等诸多方面知识

  回到《超能脑波》故事本身,尽管故事的结局,司空炬意识到读心术可能带来的危害,将仪器尘封起来,故事看似结束了,但我知道故事远还没有结束。我更愿意看到另一种结果,或者说另一种人性:如果人人都能用上读心术,人心都是透明的,或许世上就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了。像《阿凡达》里的纳威人,彼此心意相连心思相通;又像科幻电影《降临》里“七肢桶”外星人象形文字,所想的都和盘托出,毫无保留,不用让人费心去猜忌、去揣摩,多好。

  这也许,是大江兄故意留下的悬念?《超能脑波2》会带来更美好一面吗?我期待

  《超能脑波》读后感(二):让书评飞一会儿

  初识大江兄是在晨星奖的跨界晚宴上。作为刚踏入科幻圈的新人感觉有些局促,因此很少开口。别人谈笑风生,你却默默不语,难免尴尬,好在我很快就发现邻座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那就是大江兄。

  也许是性格相近的原因,我们两个聊得非常投机。在得知大江兄获得晨星长篇小说提名奖的作品是《读心》后(原名),我暗中有些吃惊,因为我正在构思的一篇小说也是类似题材

  拿到这本书之后,心里喜忧参半,喜的当然是终于可以一睹全文了,忧的就是还要写书评。书评这玩意,可不是读后感,你不能剧透,还要言之有物言之凿凿,在保持神秘感的同时勾起大家的阅读欲望。对于从未写过书评的我来说,那就是一个字:难!

  原本想花三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结果一天就读完了。本书由一场涉及到上千万金额的赌局开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不忍释卷。也许和大江兄喜欢下围棋有关,故事结构严谨,行文细腻,正如高手布局,看似率意,实则慎密,每一处似乎漫不经意的落子(落笔),都是大江兄有意为之,而你要到很久之后才能体味到这一子的妙处何在。

  解读思维,解译脑电波,由催眠术起始,到读心机,再到超脑芯片横空出世,艰深的科学原理在大江兄笔下化为了简洁易懂的文字,不得不令人叹服。安装了超脑芯片的司空炬,凭借脑电波探测就能知悉他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正如书中的读心第一定律,人类的心灵对他来说就是一本打开的书,而且是附带插图的书。这样的机器会出现吗?思来真有种不寒而栗之感。

  读完之后,回头再看看我码了几百字的作品大纲,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选择把文档拖进了回收站,然后清空。珠玉在前,瓦砾再拿出来卖弄就显得太可笑了。

  不得不说,大江兄渊博的学识在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既有过硬的科幻内核,又兼具软科幻的人文精神。读一本好书,有如品茗,无疑,大江兄这一杯名为《超能脑波》的香茗是意境幽远的,让人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如果硬要说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太短了,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不是满足,而是意犹未尽,似乎全书高潮部分尚未来临就已经到了结局。再回头一想,这原本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一本,留一些悬念,挖几个坑是很正常的,于是我也就释然了。且合上书本,默默期待着第二部的问世。

  《超能脑波》读后感(三):金石向左,瓦釜往右——简评科幻小说《超能脑波》

  金石向左,瓦釜往右

  ——简评科幻小说《超能脑波》

  □程文敏

  上个星期会议多,我用开会间隙读完《超能脑波》。这本科幻小说写得热闹,作为消遣品算是极好的,她就像一截红袖,一个魅影,帮我摆脱那些没完没了无聊乏味文山会海。在写作上我虽然比较业余,但在阅读上我可是很挑剔的,除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能让我耐着性子读完的小说可不多。开卷必须有益,即便是打发时光,阅读也要有点逼格,决不能自降门槛

  《超能脑波》作为一部科幻类作品,作者何大江还是相当有野心的,不仅想把硬科幻的脑洞搞得很大,而且还想把软科幻的人文精神玩得很深刻。往下说开了有点剧透,尽量点到为止吧。

  小说的核心设置——读心机,就是司空炬博士穷尽半生心血发明出来的人工智能读心术,以这个科幻猜想或说科技进步来推动情节发展,悬念设置步步为营矛盾冲突也由此升级。甭管科幻因素是什么,这条线只要自圆其说,读者就应该会买账,忍不住信以为真。“读心术”的来龙去脉写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土鳖文科生竟然读通了,理解起来没压力,而不是采取跳跃法晃一眼。这小说的魂儿,即所谓硬科幻,讲究硬桥硬马,从催眠术到读心术,从读心机到超能芯片等,这些科幻因素都是渐进式的,描述和形容都十分新鲜。看得我想扒开作者脑子看看,要长成什么样的脑仁,才想得出那些科幻桥段。另外,我还希望有理背景高人去踢馆。

  再说软科幻,作者也没有避重就轻,仍是以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品寓意取胜。在这里,我就不复述了。有一点不能不提,通过人物之口说出的,各种宗教、历史、哲学等观点,在小说中信手拈来,不仅驳杂、精辟,而且融为一炉,毫无违和感。譬如,大反派桑中平以佛门弟子自居,谈起宗教与科学及其之间的关系,那等慧根和见识绝对学术前沿呀。也就是说,即便当作纯文学来读,这本书也不比很多获奖作品逊色。再往大里说,她让我想起毛姆的《刀锋》。她告诉你,这个世界和人生荒谬和虚无,不会因为科技进步和生活荣辱而消失。

  夸赞到此为止,下面也该喷一喷。并不能因为她是美人胚子,就有免受批评的豁免权。别告诉我,这只是类型小说,说这话就已是妄自菲薄了。《红楼梦》是言情的,《三国演义》是职场的,《水浒传》是侠义的,《西游记》是神魔的,类型小说不仅可以通俗流行,也可以达到历史的高度、哲学的高度和人性的高度。所以嘛,科幻小说也应有经典的硬度和质地。即便是刘慈欣的《三体》,作为科幻届标杆,在我看来也有不少该骂的地方,在此不赘。

  那么,问题来了。《超能脑波》离经典之作还有多远?是的,还有那么一丢丢,是以光年计的一丢丢远。

  首先,关于这本书的时代价值还差点火候,它的时代批判性并没有充分展现。好小说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对现实生活世界有强烈关怀,并对特定的时代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那才是打开小说审美价值的正确姿势。所以呢,知识面宽广小说家的基本功,各种知识点炫酷,自然是好,但仅是炫技还不够,哪怕见解专业论文高明,也应该为时代性服务。另外,小说在叙述中最好不要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巨大冰山,要为低段位的读者制造阅读障碍,要为高段位的读者带来博弈快感。很多比较牛逼闪闪的小说,都是把内涵藏在叙述中,作者本人撸出来的部分不会太多。

  其实,这本书还是有相当的批判性,也着力反映了某些当代问题。对文革时代的插播再现,对微博这个万花筒的描摹,对房地产业黑幕的揭露等等,可这种单向度的写法远远不够。当下社会现实的魔幻和复杂,不是写一两个生活或行业侧面能够展现的。如果提高写作的难度系数,这个作品的寓意将是另一重境界。作家需要往时代深处写,谋篇纵横捭阖,拾取历史之碎,最好是复调式叙述,多声部的融合,未必就是全知全能,不一定要冷静克制,可以有惊涛骇浪,也可以有火焰迸发。小说中但蒙、蛋蛋妹,军方人物、公司职员保安等,这些配角就不会沦为符号,也可以很有戏、很出彩。又比如,女秘书冰冰的处理过于扁平化了,女主角颜安格应该与之有对手戏,那么她给男主角司空炬挖坑就更加合理,她就是个爱恨交加的可怜人,而不仅是一个棋子工具

  最后吐槽一点,这部小说写男女之事,毋宁说是有点传统,不如说是有些老套。写起人间烟火不够大胆,这是绝大多数作家的病灶。伟大作品几乎都是很会写情欲的,说句话就得举例子真讨厌。《金瓶梅》《西厢记》不用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霍乱时期爱情》也不说了吧,向《白鹿原》《废都》看齐总可以吧?性爱作为永恒的文学主题,写出来就是看点,无非两个路子,要么写实,要么写意,想推陈出新都不容易,正因为挑战性的存在,才让写作更具魅力,也让阅读更有满足感。

  闲话少叙,直奔本书的尿点。它有另一条主线——爱情,换而言之,就是三角恋关系,司空炬和颜安格的越轨之恋,颜安格和桑忠平的老夫少妻。三者的直面冲突很少,而重在利益博弈,这不是世情小说,这么处理问题不大,然而,在写他们肌肤之亲的时候语言描述有点老套了。窃以为,写两性关系,上来就是心理独白、旁白,或者叙述者对人物性心理的分析和评判,这样的上帝之手让他们搞就得搞,要么是懒汉做法,要么是笔力不济。不过,要把情欲写得空灵,写得狂放,写得百转千回,写得酣畅淋漓,还真不是一般的找虐。

  子曾经曰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马的辩证法。《超能脑波》该怎么看?当然是辩证地看。诗曾经云过,天堂向左,地狱往右。往正向看,她发出金石之声;朝反面看,它也有瓦釜的暗哑。

  2016/10/20

  《超能脑波》读后感(四):让人脑洞大开的《超能脑波》

  让人脑洞大开的《超能脑波》

  成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所以时常有闲思逸想出现,有的成为玄龙门阵,有的则成为小说的题材。成都作家何大江的《超能脑波》就属于后一种,充满了奇思妙想,且由此演绎出的故事另类,包含了科幻、推理、侦探等元素,读来让人陷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

  精神分析师司空炬偶然的功成名就,引发了一场赌局:分析一位自闭症的孩子。然而就是这样的赌局,让其生命发生了逆转。他由此结识了地产商桑中平的妻子格格,为了治疗自闭症的孩子,司空炬关闭了精神分析所,开展了脑电波的研究,几经艰辛,终于这一试验有了重大进步。通过测量脑波,可以预先知道一个人的所思所想。而正是由于这个,发现了桑中平的隐秘生活,在看似儒商、睿智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别样的故事。

  这里不能不说桑中平的身份背景,其从农村出来,四处打拼,终于成为了一代叱咤风云的地产商,尽管如此也是危机四伏。最后他投资了司空矩的脑波测试开发项目,由此才揭示出其另一面。这与现在流行的科幻小说不大相同,作者更关注人性的演变。读人术到底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仅仅是了解他人的思想,还是用于其他目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或许其价值就不相同,然而也正因如此,未来充满了玄机。

  在这部科幻小说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玄虚的场景,而是扎根于大地的风物,脑电波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却也使人际关系变得紊乱。尤其是在人性方面,多数人还是愿意从利益的角度考量,而不是遏制恶的源头。司空炬之所以愿意去探索,皆因对格格有心灵感应。而患上自闭症的“弟弟”是因为目睹了一场谋杀才有的结果,世间的因果报应似乎难以阐释小说里的复杂性。这恰如桑中平的复杂性格,一面是成功的商人,一面是佛教徒,而这背后所隐藏的却是人心不可测量。

  当这样的超能不是因为神异而存在,这不过是,现实生活因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的棱光也有差异而已。当揭开这一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人性。任谁都摆脱不了,现实环境告诉我们,弱肉强食,或者唯有成功才拥有的幸福更多。但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幸福永远在追寻的路上。

  大概只有成都人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由此演绎出让人脑洞大开的小说里。这不是现实的投影,而是人性在现实环境中不断面临的考验,其中的对与错、是与非,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是的,当我们为了利益而斤斤计较时,可能我们的初心就被蒙蔽,而这带来的是一出悲剧。明白这个道理,或许我们才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人的标准吧。

  这无疑也是《超能脑波》所关注的现象之一。当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每个人所面临的机遇和危机是相等的,只是看如何去避免或迎战。不管怎样,这部小说都在提醒我们,不管未来道路如何曲折,充满荆棘,但不可忘却初心。而这将带领我们走出迷雾,走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时代)。

  司空炬最终看似是一个失败者,但他没有丢弃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打破旧有的自我,完成精神的更新,司空炬迎来了的是自我的更新。脑电波就像一个梦远去。世界应该回归其应有的样子,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像《超能脑波》的结局。结局也即意味着新生。

  《超能脑波》 何大江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出版 定价:38元

  《超能脑波》读后感(五):科学看待人工智能读心术

  关于读心术的这个话题一直很火爆,无论是科技前沿还是生活百态,读心术能够满足人们对自身心灵世界隐秘未知的好奇,无疑这是市场上一本绝无仅有的用科技来解释读心术的小说,它站在读心术科技研发的前沿,关注人的心灵、人的本身,讲述的人工智能读心术背后的故事,看似科幻实则在不远的将来定会 成为现实。书中的故事引人入胜,作者在不断的为读者讲述曲折故事的同时,却抛开一个个谜团:这世界上真的有读心术吗?读心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还是瞎编乱造?一个人真的能看懂他人心中所想吗?人工智能读心术和人的脑电波又有什么关系?人的梦境真的能通过脑波的研究来破解吗?霍金不用说话,他的思维有一天真的能被解读吗……,强烈推荐这本书~~

  《超能脑波》读后感(六):从天空掉入泥淖

  (编者按:这本不是一篇书评。是《超能脑波》作者何大江的大学同学冯晓艳,在读后给老同学的一点意见。作为《超能脑波》作者,读过这样的评论之后,我深感震撼,受益良多。经得同学同意之后,刊发于此。)

  从昨天开始启读,今天中午读完。这本书很有吸引力,我几乎没有先例把一部长篇小说在一两天内读完。这本书开篇巧妙,立意不凡,然后布局展开,环环相扣,逻辑缜密,逐渐引人入胜。读到一半的时候,或者第二十章左右,也就到了最精彩最不舍放下的时候。

  如果读书如读心的话,从开篇就可以读出作者的不俗,从文字、段落、内容、思想表达,可以看到作者的知识积淀、生活艺术以及哲思。而且看到一多半,仍然感觉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仿佛是现实的,是我们眼目下通过研究创新可以实现的,是随时可以发生在身边的;它也绝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小说,因为从文中我读出了金融、经济、科学、哲学、宗教、艺术、人性等各方面的揉和。

  意境太深远,根基太深厚,让我心底沉甸甸的,有种多年以来终于遇到顶级大作的感觉,很想从故事的结局中看到更睿智的思想,或者得到启迪和提升。

  恕我直言,这么一篇深厚得让我觉得差点接不住的作品,从后半部开始,特别是从后三分之一处,开始走入俗套,而且画风变化很大。如果说这种落入窠臼的结尾是常见的符合科幻作品定义的——即新技术被邪恶势力利用,最后正邪较量,孰胜孰负先不论——那么作者前半部分花那么大力气奠定的基础,那么浓重高妙的科学味、哲学味、佛学味,最后没有插入云端,给人落入泥淖的感觉,让人觉得可惜。

  写这本书一定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在当今文化快餐时代太难得了。如此一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脱俗之作,美中不足的是,首尾衔接性差了点。而且,下卷部分情节发展较快,比较平铺直叙,很多情节直接用对话简单表达了,神秘感缺失,与上卷反差较大。如果静下心来慢慢磨剑,这应当是一本更加恢弘的巨著。

  《超能脑波》读后感(七):超能脑波怎么理解

  大火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来自外星球的男主角拥有超能力,能用意念操控身边的物品来回移动。

  “解放双手,脑控万物”,由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的几位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Brain Co,发明了一个叫Focus1的脑波控制头环,被称作是“全球第一款医疗级别的可穿戴脑效率提升设备”,让地球人也能变身韩剧里的“都教授”。

  那么这本《超能脑波》或许是我们的又一个开始,可以设想一下:未来有一天,早上醒来想一下,咖啡机就服从命令开始煮咖啡;晚上回到家想一下,浴缸就自动放上热水;睡觉前想一下房间就自动关灯……患“懒人癌”的朋友这回可是有救了!

  超能,或是一种能力,或是一种行为,但绝对与众不同;脑波,是人类独有的,未来或者超时空这都是一种驾驭的能力。

  期待这类作品!!!

  《超能脑波》读后感(八):人脑中最纤细入微的秘密,以及罪与罚

  没仔细读过一本书,肯定是没有评论的权利的。老实说,读完《超能脑波》这本书之后,我不太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呢?因为这部小说对看惯动辄七八卷大部头的我来说,太短了。小说写得是一波三折,精彩绝伦。读来让人击节叫好,掩卷只觉意犹未尽。我很想告诉作者,你应该继续写下去,哪怕一口气写他个上百万字呢。以这样的主题,这样的情节。我一定当你的忠实脑残粉。可就这样结束,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好在听说作者接下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的写作计划。虽然得等,但毕竟也算是一个安慰。好的美剧一等一年。好书也是一样,就比如这本《超能脑波》。

  《超能脑波》讲述的其实是你、我、他都曾经思考过,或者说幻想过的事——读懂他人之心是否可能?以及如果真的可能,读心术又会在生活中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这本书虽然集悬疑、罪案等诸多元素为一体,但基本上还是定位为科幻小说的。这两年,国内的科幻热潮基本上是被《三体》所带起。但跟《三体》那动辄数光年几世纪的宏大叙事所不同的是,本书讲述的是有关人脑中那些最纤细入微的秘密,以及这些秘密所带来的罪与罚的故事。

  你可以想象一下,三体世界所带来那毁天灭地的波澜是源于三颗恒星无规律的扰动。而决定我们喜怒哀乐的脑细胞又何止三颗?那是百亿个更加捉摸不定的太阳。《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让我们望而生畏,然而每个人心中的黑暗森林又何其广袤无边?

  当读懂他人之心成为可能,这无边秘密在外来之光的照射下,是彻底灰飞烟灭,还是带来可怕的连锁巨变,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颤?

  秋意渐浓,一天的奔波忙碌之后,唯微黄的床头灯,柔软的床榻和一杯热饮可以抚慰人心。如果这个时候再入手一本精彩如斯的小说,那就是这一天中最难得的奢侈享受了。翻开这本《超能脑波》,去探索人脑中那隐密的黑暗森林,又该是一次怎样的阅读体验?

  《超能脑波》读后感(九):不做那狗日的书评人

  (作者刘少言:天涯舞文弄墨版主。《原谅我荒唐过往》获网易云阅读首届原创大赛二等奖,《平安扣》获凤凰网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三等奖。短篇散发于《青年作家》等各大文学刊物。)

  第一次阅读科幻小说,是在十几年前。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在兼售报刊的小卖部里,买过几期《科幻世界》。隔这么多年再读科幻小说,却是朋友让我为他的《超能脑波》写一篇书评。

  写作这么多年,我几乎没写过啥书评,因为我真不会写。而我,还是写了。

  2009年,担任《青年文学》执行主编的何大江,编发了一组我的短篇,同时我被拉入一个作者QQ群。在后来闲聊、切磋的日子里,我们成了好朋友。

  2012年,我在成都转机,他特意来机场接我。我说,不用,因为我自己做不到。

  何大江开着他的别克把我接上。他不善言辞,只有温暖而略带羞涩的微笑,是我想象中被美化的知识分子的儒雅形象。

  是的,何大江于我是亦师亦友。

  然而,我是自私的。

  我不想做个施暴者,不管《超能脑波》文本如何,便极尽吹捧之辞;不想因为要完成对朋友的承诺,而实施对读者的“强奸”。

  因为,我知晓被强奸后毫无快感的痛苦。

  多少次,我被PS得性感、风骚的封面迷惑,最终却大失所望,只能无奈地骂一句:“操,狗日的书商,狗日的书评人。”

  我不想做那个狗日的书评人。

  然而《超能脑波》,是一本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文字扎实,结构紧凑,情节设置扣人心弦。

  人的思维能不能够破译,看透人心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如果你对人类的内心世界感兴趣,那么这本书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为了避免剧透,其他的我就不详说了。你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章,如果还觉得好看,便可以考虑买本读一读。

  因为这本书的节奏、速度和叙述水准,非常稳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能脑波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