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32: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读后感10篇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本由[英]菲利斯•比托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一):历史的定格

  菲利斯·比托作为最早的战地摄影师之一,用相机记录下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社会情貌,留下了大量照片资料。这些照片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原了一段我们不愿直面却决不能忘的历史。书中呈现的影像不仅局限于战争,也包含很多建筑物,宏大的皇家建筑或者是微小的民间一隅,都通过比托的精湛技术得以留存。许多建筑,已经在战争和岁月变迁中损毁,如果没有比托的照片,我们将无法领略其风采和精妙之处,甚至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于这世上。

  比托沿着中国的纵干线,将大连、天津、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区的景象拍摄下来。其中有血与火之战结束后的遍地横尸,有被洗劫后一片残败的“万园之园”,有志得意满、衣冠楚楚的既得利益者肖像,有在世界范围内也不落下风的古代建筑。在中国自身摄影技术还未发展起来的背景下,镜头下的一切都很珍贵而难得。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二):150多年前硝烟中的丑陋与美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帕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帕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吉利。

  ————雨果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三):眼见为实的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一条缝儿,西方列强不断地涌入,但“五口通商”这条缝儿已不能满足列强们的需求,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国内人民对清政府的无能日益不满,洪秀全用宗教的外衣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中学时候,学这段耻辱的历史时,书本上满是文字和数字,年幼的我对这场战争没有直观感受,无法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次有幸看到菲利斯·比托的摄影作品后,才对这场侵略战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菲利斯·比托是现在战争摄影的先驱,先后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1856)、印度叛乱(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日本下关战争(1864)、苏丹起义(1885)等战争场景,他也是第一个拍摄北京的摄影师。1860年3月,比托来到香港,因与英军总司令格兰特私交甚好,得以跟随军队拍摄他看到的战争及中国。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比托此行的影像记录。囿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比托没办法拍到激烈的战斗场景,但即使是战斗结束的照片,也能唤起人们对惨烈战斗场面的想象,另值得赞叹的是比托多是全景拍摄,在当时只能拍单张后期进行拼接,可见比托的拍摄功力。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四):硝烟过后的狼藉影像,弥足珍贵

  1856年,西方列强为了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牟取更大的利益,英、法趁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由,在俄、美的支持下再一次向清朝政府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中英战争”,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于1860年底,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束。《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里面收录的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所拍到的照片。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系列的第七辑,收录了英国战地摄影师菲利斯·比利在1860年3月-11月期间,随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时所拍下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照片。从他的镜头能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前后的各个场面,联军由香港开始从南到北进攻,进京途经的广州城、大连湾、天津各炮台和北京城是看到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关的照片记录,还有恭亲王奕䜣签署条约时的照片,更有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被抢劫焚毁前后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无不痛心疾首一番。

  天津 北炮台内部一角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五):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近代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付出了不能挽回的代价,好好的中国被割裂成一块块地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段屈辱的历史,大部分人只能从书本上了解,苦涩的文字又怎么能很好的叙述了那个惨痛的时代,庆幸的是,有了这本《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幅幅老照片见证了旧中国的衰败,我们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那段无法言说的历史。

  作者菲利斯•比托作为随军摄影师,跟随英法联军,途经香港、广州、大连、天津、北京等地,拍摄下了中国最早一批战争题材的照片和长卷。不仅有最早的六联张北京全景图,还有焚毁前的圆明园、清漪园的唯一一组照片。这些用相机记录下的黑白影像,成了后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宝贵资料,也重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与清政府签署了不少条约,从而获取了大量的赔款、割地、特权和经济利益。在《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之际,西方列强试图全面修改条约,以换取更多的主权和经济利益,遭到清政府拒绝,恰逢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在俄美的帮助下,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随后中国又签订了更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西方列强的完美胜利而告终。

  作者从英法联军出征开始记录,数不清的船只预示着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野心,以及战后大丰收的喜悦。沿着英法侵入的足迹,作者将途径过的地区全都拍摄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战火过后的尸横遍野,原本热闹的街道空无一人,烧毁前金碧辉煌的圆明园,以及被肆虐一空后烧毁的圆明园,实在教人触目惊心。还有各地的建筑物,包括寺庙、桥、墓地等,都被作者一一记录着。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恭亲王奕䜣的照片,他代表了清政府与列强们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照片上的他神情阴郁,眉头紧锁,面上带有丝丝惶恐,看来即便贵为王爷,在列强的面前也无能无力,只能任人宰割。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时期,但我们不能因为屈辱而遗忘,而是要勇敢面对,只有回顾历史,铭记过往的教训,才能重新出发,建设伟大富强的祖国,才不会再次沦为被欺凌的对象!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六):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读过历史课本的人都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在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在经济上,列强开始把手伸向中国内地,倾销商品和资本侵略更加肆无忌惮。但,也不全是坏事,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而且,虽然清政府一再屈服于侵略者,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却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看完这一辑《西洋镜》,我们可以看到百年前中国所受的屈辱,这更加使我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祖国的繁荣强盛,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七):第二次鸦片战争下的中国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珍贵影像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九):用镜像触摸那个时代

  翻开这本不算很厚很厚的《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心里却涌起深深的忧伤,那种感觉,很沉重。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印象还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的表述,记得初中、高中一次次的背诵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果,但是对于这次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给当时的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200多年之后的我们不曾知道,也没有办法身体力行、感同身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历史书籍里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那些历史图片里找到触摸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那个时代的悲哀。

  这本《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里的照片都是19世纪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现代战争摄影先驱”、最早拍摄北京的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拍摄的,1860年3月—11月,菲利斯•比托跟随英法联军,途经香港、广州、大连、天津、北京等地,拍摄下了中国最早一批战争题材的照片和长卷。虽然说菲利斯•比托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上,拍摄下这些照片,但不得不说这些照片给我们追溯那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音像资料。这本书里收录了110余张照片,其中就有最早的六联张北京全景图,还有焚毁前的圆明园、清漪园的唯一一组照片。

  我们现在去北京也会去看一看圆明园的遗址,看一看那些断壁残垣,追忆一下当初这里的美好。在看了这本书里圆明园的照片之后,我才更加感慨那么美好的一座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侵略者的一把大火之下,变成了现在这样,只剩废墟。

  记得小时候上历史课,老师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中国史。那个时候觉得很不以为然,觉得只是老师让我们引起重视说的话而已。就像每一年在班主任的口中都是无比的重要。而繁琐的年代、事件、历史人物每每让我们背诵的痛不欲生,以至于我们往往都不记得读读中国历史的乐趣,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搞懂一点中国历史是多么有必要的一件事。

  看完这本《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些黑白照片和如今的对比,当初的老北京和现在的帝都,两个世纪的轮转,我们才更应该发奋图强,毕竟,落后就要挨打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不让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更加富强。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十):外国人相机下的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洋镜 一个英国战地记者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本由英国著名战地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拍摄的中国几个大城市在鸦片战争时期的相片组成,由中国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现在主要收藏和出版中国历史影像的赵省伟编译,并由台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优秀书籍。这本书是西洋镜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的制作工艺非常优良,纸质非常厚实坚固耐用,每一幅照片都清晰逼真,选取的拍摄角度非常精准到位,看的出摄影师的深厚功力,是一本物超所值的读品和收藏品。

  本书的照片的拍摄师菲利斯,比托是一个英国籍的意大利人,十九世纪著名的战地记者,最早开始拍摄中国北京和其他城市的摄影师,日本摄影的开拓者先驱,最早使用湿版拍摄的摄影师,并且是最优秀的接片大师。从十九世纪中期就开始了随军拍摄,拍摄了很多有名的战争,战役,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菲利斯,比托因此非常出名,而他的作品也非常出名,因为他拍摄角度独特,画面清晰开阔,照片质量极高,所以成为当时极负盛名的战地摄影师。

  本书主要是大连,天津,北京,广州和香港的照片以及一些代表人物的照片汇锦。其中主要部分是天津,北京,和广州的图片。可能是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哪个时代摄影技术和相机的功能太简单,所以本书中基本上照片都是黑白色调的,也正是这种色调更能体现出哪个时代的背景和出版本书的心情,多么伤感的回忆啊,看到那一幅幅满目苍痍的图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啊,这是怎样的国家啊,一个清朝号称天朝泱泱大国,曾经的辉煌无比荣耀,可是却被外国人打的落花流水,一片片废墟,尸横遍野真的让人痛心疾首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在俄国,美国支持下,发动的联合侵华战争,他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打开中国的广大市场,趁着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利用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政府。不但在各个地方疯狂掠杀,而且烧掉了北京的圆明园,大火几天不灭啊,烧掉了无数的古迹和历史文化,抢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大量的领土。所有的一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是我中华民族近代的一大灾难..

  相片中那一幅幅古迹,也许今天还存在,有的已经早已不复存在,通过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们可以追忆过去,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是多么繁荣富强,当时的科技是很落后的,可是却有那么多的能工巧匠可以设计出那么雄伟壮丽的宫殿,楼阁,宝塔,和高大的城墙,这是多少劳动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完成的,可是却被侵略者烧光了,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但是也要感谢本书的摄影师,还是给我们留下珍贵的图片资料,可以让我们在为巨大的损失惋惜的同时,还是感到些许的欣慰..

  《西洋镜 一个英国战地记者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本几乎没有什么文字的图片集锦,外国的摄影师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可以看到几百年前中国的历史文化,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优秀的读物,更是中国清朝历史的见证,值得收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