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孺子帝》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12 20: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孺子帝》经典读后感10篇

  《孺子帝》是一本由冰临神下著作起点中文出版的57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孺子帝》读后感(一):记一本关于生存的小说

  好的小说,越到末尾越让人不舍,读完了又是怅然若失

  写好小说,观察不够,还得多琢磨。人性幽微年轻作者如何想象,只怕也是一厢情愿。书中的不少警句耐人寻味,并不易得:“皇权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以内”、“人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强者因强而弱,弱者因弱而强。皇帝至强,一怒千里,江山动荡;皇帝至弱,或死或生,与世无干。”

  完本感言中,作者说本书是关于生存的书,即使是皇帝,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挣扎改变。说的真好。我虽然没能提炼到这一点,但还是觉得它不是一般的历史文。宫斗、夺位、平乱、异族,看上去框架或许还是那些,其实不落俗套,书中人也非脸谱。

  宫斗,皇帝身为傀儡,借助宫中奴仆扭转局面拨乱反正之后被废;夺位,朝廷准备用百官选帝,皇位争夺其实只是太后的一场复仇游戏;平乱,不仅是地方叛乱,母后用孝道大臣、小吏挟朝廷惯例与皇帝抗争,最终还是后者让步;异族,匈奴逃避更远处的异族,欲入关占地,借长城御敌,皇帝巡狩途中被困晋城,热衷权势官员阵前殉国。

  意料之外的剧情,给了我很强的阅读快感。有次夜读,读到凌晨三点,甚至考虑过通宵读的可能性,因为第二天还得劳作才作罢。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主角好几次陷入困境,看他如何沉着应对,之后的胜利很有爽点,倒几乎是理所当然的。

  韩孺子沉稳、果断,他的成长有目共睹。从傀儡到千古一帝,期间不乏失意退让。所谓“人有两次成熟,第一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二次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东海王也算人杰,自幼就有小聪明,后来也似有点大智慧了,如果不是主角,他应该也是个合格的皇帝。杨奉像是辅佐者,主角成长与成功与其关系甚大。谁知他最初却是认为皇帝把天下视作玩物,他才要玩弄、操纵皇帝,以为惩罚本意是复仇者,他或许已经成功了。崔宏毕生追求权力,几乎无所不为,其实也是为崔世家许多人担着责任。崔腾是只有忠诚的憨人,但其手腕连执行者都难以胜任。主角说觉得对他有亏欠,但也无法重用他。初看我觉得他挺逗的,后来却觉得蛮可悲。最后,西方单于将其父头颅送回,他渴望为父报仇,将那头颅放入木匣,挂在脖子上上阵,由于双手捧匣,未能杀敌,反而瘸了一腿。

  还有柴韵与邓艾,前者为浪荡侯门子,前去采花,恰好去了一准备逃亡的人家里,被人一箭射死;邓粹用兵如神,每每绝处逢生,却一朝被杀,身边是俘虏来的持刀女人,军士将女人砍死,却再也无法确定他的死因。还有崔暖、孟娥、萧声、柴悦、三单于、林坤山,每个名字联系着许多故事,我好像认识他们一样

  书很大,看到的东西很多,能够提炼出的道理太多。人说读一本小说就像过一次人生,我当过许多次皇帝了,这次感觉眼界思维生命广度都有所拓宽,很好很好。

  《孺子帝》读后感(二):从波澜涟漪,从藩篱到爬犁

  首先,我想评价这部小说的好坏

  我对于小说/电影/电视剧的评价标准是一样的,那就是是否在观看过程中,主动的去进行快进。如果作品被观看者主动的去快进,那么这部作品一定存在着相当冗余的内容的,即使作品内核有着不错方向,但是由于节凑的失调,会让这部作品大打折扣。

  而《孺子帝》这部小说,是没有让我进行任何快进的,这部小说真的不错~

  这部小说读后给我的感受有二,一是对于面对波澜时候的不惊以至于慢慢波澜成为涟漪,另一个是面对藩篱时候的不屈知道藩篱成为手中的爬犁。

  书中,韩孺子所经理的起落当真是算得上大起大落的,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是沉着冷静的。就像是一艘在大风大浪里行进的船,即使渺小却无比坚固,没有在风浪中散架,直到行驶至风平浪静的海域或者说直到变成一艘大到面对波澜依然视之为涟漪的大船。我们的生活也是大体如此,小时候天大错误到现在我们一笑置之,现在我们的患得患失,在经历过后我们也会一笑而过。这就是在不断的前行,或者是船在变得更加强大,或者海域变得更加平和。同样的,也有的船会一辈子航行不出去这片风浪。而这一切要看自身的修行了。虽然我们没有韩孺子那样的天赋异禀,天生冷静,但是我们也不必面对他那样的失败就等于死亡的恶劣环境。只要愿意,我们总是可以继续航行。航行到波澜变成涟漪的地方,那个时候,或许是海域平静,或许是船坚炮利。

  在书中,韩孺子二次称帝后,和大臣们的战争让我印象深刻,犹记得《明朝那些事儿》中皇帝和大臣们的矛盾,犹记得当中对于中书舍人重要性描述(话说中书舍人就是现在的搜索竞价排名呀~~)。朝廷仗着人多势众经验丰富,处处把韩孺子当一个小孩子哄着,换做谁谁都会不爽。自己一心奋斗事业怎么成了你们张手即来的游戏了呢?像是实验中的乌鸦千辛万苦打开人类机关得到食物后的欣喜不过是人类严重的一次实验结果。乌鸦如果是一个人类的思想的话,那么他大概会很愤怒吧!我们如果身处这种藩篱之中的话,也会很愤怒吧!韩孺子是愤怒的,他想着各种办法去冲破这个藩篱,最后的结果是,这个藩篱破了,也没破。

  说破了是因为朝廷不在拿皇帝当做是一个小孩子了,皇帝的追求不再是儿戏。说没破,是韩孺子也认识到有些藩篱不在是藩篱了,而是手中的爬犁,帮助自己做事工具。改变这个局面的是事实。事实不在前辈的口中,不在我辈的幻想之中,事实随着时间而来,勇敢的行者,会把藩篱变成爬犁。

  《孺子帝》读后感(三):有趣的作者,有趣的作品

  冰临神下这个作者放起点可惜了,从《死人经》到《拔魔》到《孺子帝》,他笔力的成长有目共睹,与此同时还保持住了自己的独特文风,这样的作者值得珍惜。以前我总觉得他应该去写侦探小说,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发现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喜欢的地方:

  完全架空的设定下,朝堂与江湖的描述翔实自洽。

  封建制度里的故事,其中的冲突与矛盾对现代人来说也毫不陌生

  以及各种名言警句:P

  回味无穷的结尾。

  觉得有些不喜欢的地方:

  作者笔下的各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弱智的反派,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与坏。但是多看了几本之后你会发现他的角色设定总是能让人看到前作的影子,例如栾凯之于韩芬,金垂朵之于杨清音,杨奉之于左流英,东海王之于辛幼陶,崔腾之于秃子,更不必说他几部作品里的主角,顾慎为、慕行秋、韩孺子,给我的感觉都是一个人格的三个马甲。我倒没有讨厌,应该说其实这些人设都很讨喜。但是看多了总有种日漫量产人设的感觉,我想作者的个性太强也不一定是件好事,至少这方面不是。希望今后能看到他能够跳出窠臼,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人物

  孺子帝是一本有趣,并且看完后会有一些收获的作品,推荐大家尝试一下。

  《孺子帝》读后感(四):老编辑就是老编辑

  挑灯夜读完此书,仿佛一个梦醒了,梦中身为孺子帝,斗太后,战匈奴,争帝位;一本好的书真的可以让人代入其中。惊叹于作者的功力(据说作者原是报社编辑),大到情节布局,小到人物动作细节描述,在我看来都无可挑剔,更为赞叹的是一些贯穿全文的思想,“皇权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望气者的“顺势而为”;想必作者也是个睿智深邃的中年大叔(偷笑),不然写不出这么深刻的话。另一点让我拜服作者的是他对人物的描写,读过作者两本书:《死人经》和《孺子帝》,死人经中的木老头和上官飞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跃然纸上,孺子帝中的东海王有时候觉得挺诡计多端,有时候又觉得还挺可爱。我也仔细思考过,为什么能把人物描写的这么生动,最后只能归结到作者深厚文字功底上了。看此书,心情紧张的、是轻松的也是感慨的。但是,此书对感情的描述过少,即使有,也很隐晦,也许这是中年大叔的“感情不宣诸于口”吧。

  作为十年的老书虫,看过的网文也有成百了,本来在挑书时已很挑剔:非口碑好者不看,看十几章觉过于装逼放弃文笔太差者看不下去;然而本书在我看过的网文中排前列,极力推荐。

  《孺子帝》读后感(五):《孺子帝》读后随笔

  寒假偶然间在知乎发现一个问题:2016年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网络小说?不少答主都推荐了冰临神下的《孺子帝》。作为女生我一直很少看这类权谋小说,但是对于主角从一个普通人(其实在很多程度上并不普通)如何经历重重磨难成长为一个卓绝之人的“种田文”我又有着莫名的兴趣,因此还是找了小说来看。

  作者冰临神下迄今为止已写成了四本书,据说《死人经》之后便已经声明鹊起,只可以我很久不读网文,未能按照顺序一一将作者的作品读完,《孺子帝》是我所读到的冰大的第一本小说。因此,我对于此书的所有评价与印象都如同陌生人初见,毫无背景了解也无意将这本书与作者其他的作品进行比较与联系。倘若有什么与事实不符的言辞,也希望大家能够体谅。

  《孺子帝》整本书读完,我的第一反应是松一口气,毕竟主角实在是活得太过于辛苦不同于很多男频文里的男主角要么智商超群,要么天赋异禀,要么背景强大,韩孺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苦命人。若说出身——他的生母王美人只是一个偶受宠幸的宫女,于是自己虽是皇子,却早早就远离了权力中心,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锻炼;若说能力——韩孺子几乎未受过正规教育,仅有启蒙之识,所以他不可能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只能一直学习不曾懈怠;若说待遇——没有人从头到尾的追随者他,连亲手被他发掘的人才背叛了他,更不用说很多江湖能人从未想过臣服于他。

  韩孺子能做的,就是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强风,一小步一小步的向某个方向移动。尽管在一开始,那个方向就意味着没有方向。

  韩孺子的成长有目共睹,可喜的还有他的成长在前面的章节中皆有迹可循。无论是一开始母亲教导“不要相信任何人”,还是在经过了一段傀儡皇帝生活后的痛恨“被控制的感觉”,他的性格终归是没有脱离故事的轨道,因而比起很多小说为了让主角与众不同而刻意安排的性格来说,韩孺子的与众不同则来源于他本就与众不同的经历。

  与他相似的还有东海王。在读到一半时我曾经无比的困惑:东海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似乎很聪明,又似乎很愚蠢;他似乎有九转回肠,又似乎毫无保留;他似乎不想再争,又似乎永不甘心。直到整本书看完,我仿佛才逐渐摸清了门道。东海王就是这样一个活在屏风后面的人物呀——官场皇家,是他的主场,可是从零开始却不是他施展的基础。越是八面玲珑,越是执着一念,越是有所求,越是不敢求。

  书中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是一样的真实——无论他采取什么行动都不是来源于作者的一时兴起,而是有无数的细节在铺垫风流纨绔如柴韵,也死于他的风流纨绔;出奇冒险如邓粹,也败于他的出奇冒险;看懂官场如卓如鹤,也毁于他的看懂官场。

  《孺子帝》里面的角色大多有个特点:从无定性。张养浩——当你以为他是个略有出息权贵子弟时,他偏偏做出了最小人的行径;邓芸——当你以为她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带刺玫瑰时,她偏偏困于家族孩子;赵若素——当你以为他是一位洞悉世事智者时,他偏偏是大臣与皇帝对峙的先锋军。似乎这本书里所有的角色都是反套路的,因此在阅读时来分析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也是一种乐趣

  很多读者认为此书的结尾是个败笔,很多人物与事件都还没有给出个交代,竟然就此完结,可我却对这个结局无比满意——很多事情过于完满反而不够深刻。一方面,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本书终究不是一个主角做成所有了大事的那样子的小说,他只是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韩孺子已经知道如何挣扎才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也懂得何时去挣扎何时去妥协,这就够了。

  另一方面则是我自己的一点猜想——网络文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读者的互动性很强,作者周周爬格子更新,读者几乎能在第一时间给出读后感和自己的看法。互动性固然好,可是也会产生一个问题——作者自己构建的世界观和故事能否按照作者本身的预想去发展。我不止一次见过读者因为书中某个人物的发展与自己的预期不符而和作者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换言之,冰大能够选择这样的结尾不是因为他写不下去了,而是他清楚明白自己要写一个什么的作品。毕竟《死人经》和《拔魔》都是300多万字的超长篇,而《孺子帝》大概只有上述两部作品的一半,作者如果真的想将这个故事一直写下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正如这本书的字数,这本书的气氛也是在一直抑制的,很多高潮点就差最后一点火星就能燃爆,可是偏偏被作者的笔锋压制了下来。更何况本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铺直叙,大量的对话,一言一语中便将那一件件或小或大的事情倾倒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时不时出现的“警句”实在是一大亮点,甚至是值得摘抄出来细细分析评读的,只可惜第一遍看的时候实在是受累于记住各个角色的名字与职位,反而对于文字本身忽略了太多,有机会的话再整理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孺子帝》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