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4-08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精选10篇

  《十六夜膳房》是一本由毛無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7-4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一):这一生辛苦了。

  民间都是这样说的,人死后,要被黑白无常勾去生魄,然后去阎王那里断定你这一生的善恶,最后在孟婆那里喝碗孟婆汤,消了前世的记忆,忘了那些纠葛,重新上路。《十六夜膳房》把最后一个过程具像化了,在忘川河边有一家料理店,孟婆可以“还原每一道离世之人想要吃的食物,让他们无憾上路”。

  在毛老师笔下地狱也是极美的。地狱里漆黑一片,全由升腾起的孔明灯照亮,“每一盏孔明灯,都代表着人一生的遗憾”。幽红色的奈何桥边是一片密林,奈何桥下是静静流淌的忘川水,岸边就是地狱膳房。白无常化身为一只猫,和留着莫西干头的阎王拉起整本书里最强的cp大旗。打杂的是带有编号的黑无常,如果还有想见到的人,就留在膳房里打杂,带着逝者的灵魂来到膳房,直到见到你想见的那位,代价就是每勾一次魂就要和那个人一起死一次。

  书里写了十六夜的故事,十六道主菜对应着十六个主人公的一生。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眼睛一睁什么都不知道,孤零零地离开人世,眼睛一闭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在地狱膳房,吃着以前吃过的菜,看着墙上不停旋转着的走马灯,发发呆定定神,对自己说:这一生,辛苦了。

  人活着的时候对食物的欲望是没有休止的,难过伤心的时候总想着大吃一顿,似乎胃填满了就能把那些悲伤委屈身体其他的角落里挤出来。死了之后也是一样道理,人哪能没有点遗憾呢,不过没关系,吃完这顿饭,就把这些回忆都放下,安心上路。

  孟婆很少有感情上的起伏,或许是看过太多客人的走马灯了,那些程式化的动作干净利落,和地狱的背景融为一体。可是她做饭的时候,是用心的,对食物的真诚也是对每个客人的真诚。每次孟婆送完客人,都会朝着客人离开的方向鞠躬,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桥的那头,然后低语:今天的客人啊,也活过了很好的一生。

  毛老师总是用很平实的语言来写每一道菜,每一个故事,可是每一道菜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每一个故事读完也想一个人静静地呆会儿。故事都没有太圆满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那些细微情感波动,就忘川的水一样,终究归于平静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二):不想带走的回忆是什么呢? 恐怕没有

  文:薇薇爱阅读

  起初看这个名字的时候, 我一直以为是一本关于晚餐的书。 之前看过的食谱书一般都有着很唯美的名字。同时还有着比较精美图片。 真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 我才发现, 原来内容要比单纯的一个菜式要丰富的多。

  16个夜晚,十六道菜, 有的是家常的菜式, 有的是要慢工细活出的菜。 而来到这里的人们, 吃到的是登上奈何桥,走到忘川前的最后一顿饭。

  毛无, 一个医学硕士,但非常热衷于写关于鬼怪、妖怪的故事, 现在在日本专门研究关于鬼怪妖怪的内容、美学

  这本书里面的16个故事, 就是16个人生, 走马灯转起来的时候, 就是这个人一声回忆开始播放的时候, 每个客人来到这里,都会选自己想吃的菜, 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菜, 然后看着自己一生的回忆在走马灯下播放。 悠的故事令人感伤,有的令人唏嘘不已。 一餐完毕,走马灯播放结束,来吃饭的客人也安然的踏上桥去,化作一盏孔明灯升起,开始他们新的旅程了。

  讲到最后一个故事的时候, 孟婆迎来了自己在人世时候的熟人, 是啊,早晚会遇到熟人的。 遇到熟人的时候是不能开启走马灯播放回忆的了。 从来人的口中得知了后来的事情。 有感慨,也有一些别的情绪吧。 很多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 将朋友推着送上桥的时候, 夜膳房的工作告一段落了。

  孟婆总是在送走每一位客人之后,感慨这个人也过了很好的一生。 在一生结束的时候,回看一生发生的事情, 值得留下回忆, 然后欣然的离去

  一个人在人始终最宝贵的是什么呢? 就是回忆了, 它什么也替代不了, 没有办法补充,即使遗忘,也没有办法凭空消失。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三):在最后一道料理中,释怀自己的一生

  《深夜食堂》6月12日开播后,虽然曾被观众们批得豆瓣评分只剩下2点几。但随着热播,越来越多温情的故事,在这个深夜才营业的食堂,通过老板的一道道料理讲述了出来。这些故事是感人的,有的充满了泪点,寄托着观众的情感,温暖着观众的心。

  毛無的这本《十六夜膳房》和《深夜食堂》一样,用一道道料理浓缩着一个人的人生故事。只是不同的是,《深夜食堂》中的每一道料理,是为了帮助活人“渡”过某一道坎坷;而《十六夜膳房》则承担起了死与生的人生之“渡”。

  如果说,《深夜食堂》的故事让你觉得温情的话,那么《十六夜膳房》定不会让你失望。毕竟《十六夜膳房》里面没有广告的植入,十六道料理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一生恋其味,一夜了其憾。

  “地狱膳房”是一家开在忘川河边的料理店。奈何桥架在忘川河上,桥的这头,是此生的了结,或遗憾或满足;桥的那头是下一生的开始,是新生是希望。

  人死之后,沿河而来,这一次,不只能喝到孟婆汤,还能尝到孟婆做的此生你最想吃的料理。而这道料理,承载着我们人生最浓烈的情感,承载着人一生中与最重要之人的羁绊挥之不去,是症结的所在。既然已经来到了忘川,又怎能带着牵挂,继续前进?既然已经决定走过奈何桥,自然需要对前一世释怀。在走马灯的叙述中,了解这一生的完全真相,留下这一生的遗憾、不舍、满足、执念;当走上奈何桥,象征着希望的孔明灯亮起,这一生流离终得慰藉

  人生如月之阴晴圆缺

  人生就像是一趟未知的旅程,“有可能这是一条无法实现遥远的、充满着踌躇犹豫的”旅程,但一旦开始,我们只能继续向前。

  十六夜,十六道料理,十六个故事,涵盖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艺人粉丝母子亲情、双向暗恋、一生未能兑现的誓言误会与不解、闺蜜之间的彼此羡慕……人世间的百态,幻化成为这十六个故事,浓缩成为十六道料理,在地狱膳房,以走马灯的形式,将每个人的一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当所有你知道的或你未知的真相完整地呈现,面对你已失去的人生,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你又会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前往下一个旅程?

  过桥的客人,都“活过了很好的一生呢”。而“知而不改,罪上加罪”的客人,只能面对判官无情地斩杀。他们,终究还是不能放下执念,“渡”过忘川。

  人活过的一生都是值得的

  在地狱膳房,阎王说过,“每一盏孔明灯,都代表着一个人一生的遗憾。”“地狱就是由大家的遗憾所点亮的。”

  在这么多的孔明灯中,想要弥补遗憾的黑无常的孔明灯,亮得并不容易。他们为了再见某一个人,选择成为黑无常,收一次命经历一次所收之人的生死。在无尽的轮回中,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等来了时机。这其中不易,不只是执念,更是生时对别人的亏欠,想要救赎的原动力。只有了却了这一桩心愿才能了无牵挂地走入下一个轮回。

  渡,是一种佛教文化。生时,渡过的是人生的一个个坎。有时候自己渡自己,有时候别人渡自己。佛教之中,借由诵经或作法事,帮助死者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而这里,孟婆用膳食,通过走马灯的形式,帮助死者渡过忘川河。

  《十六夜膳房》用十六个故事,用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用他们升起的孔明灯,用孟婆每次渡完客人之后的感叹“今天的客人啊,也活过了很好的一生”,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相:人活过的一生都是值得的。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四):一生了其味 一夜了其憾

  食色性也。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凑合的事情。我们谈恋爱要吃饭,谈事情要吃饭,结婚要吃饭,各种各样大事都要吃饭。有多少爱恨情仇是在吃饭的时候发生的,又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在吃饭间一笑泯恩仇。

  而如果这是你生前最后一餐饭,你会希望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着实好好想了很久,实话说,觉得最好吃饭菜都是回忆里,再也吃不到的。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奶奶做的千层饼,早晨一起来,就能闻到满屋子都是千层饼的香味,刚出锅的千层饼,又香又酥,咬一口还会掉渣渣,每一次我自己都能吃下一大张。可是奶奶去世之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千层饼了,以至于想起千层饼,就是满满的回忆。对于我来说,如果生前最后一餐饭,可能吃什么远远比不上和谁吃来的更重要。

  这一本《十六夜膳房》,给我们讲了十六个故事,一夜一个故事,一夜一道美食。故事中的地狱膳房是开在地狱河边的料理店。桥下白川潺潺流水,店里厨艺高超的孟婆,带着懒猫“白无常”和若干精明的“黑无常”,共同打理这家店。膳房接待每一个离世之人,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做出各种料理。通常他们都背着沉重的前世回忆,并且随着走马灯的缓缓播放,他们那些不想带走的回忆,也会出现在他们和孟婆的眼前。错失、爱恨、沉溺、病态……灵魂救赎与美食治愈在这里交替上演。

  这十六个故事里,主人公各不相同,他们离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他们每个人心心念念的食物也各不相同。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不管是纯洁羞涩的爱也好,还是同性之间不能言说的爱,不管是轰轰烈烈为了对方宁愿放弃整个世界的爱,还是平平淡淡相濡以沫的爱,十六个故事里都有着爱的身影,我们在爱里悲伤,也在爱中获得救赎。

  《十六夜膳房》在试图还原一个真相:只要心怀温柔,每个人都会活过很好的一生。

  只要心中还有爱,哪怕日子过得辛苦一点,也还总是有希望的。

  其中黄油啤酒那一章,看得我很感慨。他们俩是青梅与竹马,虽然他们互相喜欢,可是这样的爱,

  在那样的年代,没法说,也不能说。这份爱只能默默藏在心底,连一句我爱你都无法说出口。后来的后来,青梅娶了个女人,在别人的眼中过起了貌似正常生活,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中其实一直都有竹马在。四十年之后的相遇,没想到的是竹马依然单身一人,没想到的是,竹马依然在等他。竹马记得他爱吃黄油饼干,竹马的心里一直都只有他一个。这一次,他和竹马终于可以永远的在一起了,再也不会有人把他们分开了。

  走马灯亮,一世回望,嬉笑怒骂,贪恋嗔痴。一生了其味 一夜了其憾。放下心里的遗憾,从此轻装上路,再无悲伤。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五):地府原来也可以很温暖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当我们死亡以后会不会真的去地府?会不会见到阎王爷、黑白无常?地府也许是有的,但是活着的人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幻想它!说不定传说中的忘川河边,真的有这么一位端着孟婆汤的女子让你忘却此生的所有,忘记所有的一切包括开心与不开心! 美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部分,对于地府亦然;遗憾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鬼魂亦然。当你的生命走到终点,你会不会有特别想吃的东西?当你的生命走向终结,你会不会想起自己的生平?如果在地府中你能够获得解决遗憾的机会,你会不会付出一切去得到它?毛无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这样的地府!让走到重点的人在回味一下吃过的最想吃的美食,再看看自己有过的悲哀喜乐,这一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一道美食,一个故事,本是冷酷的地狱因为有了孟婆膳房的存在,也变得温馨了起来! 我们都听说过黑无常,他本来是地府中的勾魂使者。但是在这里黑无常确实遗憾的代名词!如果还有没完成的事情或者想见到的人,都可以成为黑无常,一直等到他见到了想见到的人或者是没有遗憾为止。而代价是黑无常每天都要和自己接引的鬼魂经历死亡!地府给了每一个鬼魂解决遗憾的方式,尽管坚持下来的黑无常很少,但的确有!生前不能弥补的遗憾,时候我么可以执着等待,只为弥补曾经,这样的地府真的很暖心!当你为了自己的遗憾长吁短叹时,你愿意为了你的遗憾而坚守么? 文章用了“十六”这个数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既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意思,也暗合了月亮从无到有规律!毛无真的很用心在写故事,连月亮的阴晴圆缺都考虑到了!十五天,月亮从无到有,从一丝丝的月牙儿渐渐变成满月,在书中的故事中每个亡魂的故事到最后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看见月圆,再无遗憾;孔明灯亮,尘埃落定。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出大戏,而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都需要欣赏自己的观众,戏演的怎样,形象是爱黑挫丑傻白甜,还需要你自己下一个定义!忘川河畔走马灯亮起,从观众的角度开始欣赏自己的一生!一幕幕感动无奈失落、悲戚、纷至沓来,你终究会给自己的一生下一个定义! 忘川河畔,孟婆精心烹饪着每个人心目中吃过的最思念的口味!为什么一定是吃过的呢,因为我们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你根本不会去怀念!这大概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经历过得喜怒哀乐都值得我们去回味,,就像是孟婆看到孔明灯升起的时候说的那句“这位客人也度过了精彩的一生啊!” 人生就是一趟单行的列车,在什么地方上车,上哪辆车,都有我们自己决定,我们还可能上错车,错过站,而路途中也会有各式各样的踌躇犹豫,但是这趟路途也还是会继续下去,我们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六):十六夜膳房(读后感)

  十六个不相同的味道,十六个不一样的故事,或悲或喜,或哭或笑,留在我心底里的是一丝丝抹不掉的寂寥。

  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让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是这样的,可结局就是这样的。命运大多时候不会让我们自己去选择什么时候来,却可以让我们自己选择,在有生之年什么时候走。这很无奈。想起文章有一句话这样讲到,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就是开心。如果已经感受不到开心,或者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开心,那么放弃生命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这留给我的感觉,还是很无奈。

  “一生恋其味,一夜了其憾”。如果在我现在的年龄回去的话,孟婆问我,你有没有什么最想吃的?我想我会这样回答,吃一碗妈妈煮的鸡蛋面吧。妈妈煮的鸡蛋面。妈妈煮的鸡蛋面。妈妈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也是身在异乡最怀念的味道。

  如果说遗憾,我也想问,什么是遗憾?遗憾自己没有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遗憾自己没有智力超群碾压他人?遗憾自己没有貌美如花婀娜多姿?遗憾自己还没尝遍世间美味就得来孟婆这里喝汤?这样说的话,每个人都会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太多太多的后悔。可事到如今,都是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不管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年老色衰的老年人,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估计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定义,对人生都有自己回忆的味道。后悔与遗憾都另当别论吧。

  喜欢走马灯,喜欢自己的一生。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七):人生的最后一餐,滋味如何?

  花了两个晚上看完这本书,十六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十六道美味可口的菜品,十六种别样的人生。在我看来,《十六夜膳房》是一本充满味道的小说集,阅读它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成十二个字——始于垂涎,陷于温情,终于眼泪。

  关于孟婆汤的民间传说,相信每个人都曾听说过。那些死去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奈何桥前,孟婆手中,一碗忘川河水煮成的茶汤,喝下去便能忘记这一世的所有烦恼和爱恨情仇。这一生数十载的人世游,喝了这碗孟婆汤,是一种释然,彻彻底底地与前世做出一个了断,也好了无牵挂地投奔来世。

  然而在这本小说集里,除了简简单单的一碗孟婆汤,地狱膳房里的孟婆还为前来的客人们,准备了人生的最后一餐。这里没有菜单,但只要是生前吃过的食物,不论是什么,地狱膳房都可以为客人们烹制。当人生已经走到尽头,多少都会有些遗憾与不舍。一辈子吃过那么多顿饭,可曾有过一两种食物,最令你念念不忘?可曾有过一段记忆,你不愿带去来世?

  其实,你吃过的每一种食物,都是你人生的故事。酸、甜、苦、辣、咸,每一种味道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小说里的走马灯,是对客人一生经历的回顾。“打响指,燃鬼灯,墙面上的走马灯开始滚动,自动播放起了客人的一生。”每当看到书中的这一句话,我都不禁想着,这位客人又会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呢?

  印象很深的是第十一夜里,《糖醋小排》这个故事。一对母子,在同一时间死去,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地狱膳房,却彼此看不到对方。儿子生前爱吃糖醋小排,那是他暗恋的女生经常做给他吃的。可当男孩发现女生只不过是拿他练手,想要做得一手好吃的糖醋小排给另一个男生时,他愤怒地掀翻了家里的饭桌,将气撒到母亲身上。男孩是自卑的,因为他“先天”发育不良,身体的缺陷总是让他在同学面前,尤其是喜欢的女生面前抬不起头。于是他将一切怪罪到母亲身上,怨恨她没有遗传给他好基因。母亲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她是内疚的,深知自己有愧于儿子。其实,儿子的缺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母亲的失误造成的。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做油炸桂花糖年糕,不小心打翻了油锅,滚烫的油立刻溅到儿子身上,于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从此以后,母亲再也不吃油炸桂花糖年糕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有些食物,本来是我们的最爱,但它却与一段痛苦的记忆紧紧相连,于是我们对它敬而远之,甚至绝口不提,为的是不让自己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在地狱膳房,面对最后一次机会,我们能否鼓起勇气战胜过去,放下心里的顾虑,再一次品尝那美好而熟悉的味道?

  《十六夜膳房》讲述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许多蕴意深刻的句子,让人感慨万千。比如孟婆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努力活着的人,才会思考死亡。”是啊,只有当你足够热爱生活,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你才会常常忧虑死亡这件事情。

  在这样一个多雨微凉的夏夜里,温柔的孟婆、还有可爱的猫咪白无常,同客人们的故事一起,温暖了我。我想,许多年以后,当我来到人生的终点站时,如果也有这么一间膳房的话,我一定要细细品味人生最后一餐,然后在临走前,不忘抱抱可爱的白无常,做完这些我才能安心上路,了无牵挂地走向我的来世。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八):十六加一

  这本《十六夜膳房》是我读过最有特色的食谱,本书结合了孟婆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关于地狱膳房的故事。为了能让人死后能够安乐的转生,孟婆必须作出与每个人的回忆与口味相投的美食,这样还原出的那些离世之人想要吃的食物,才能让他们无憾上路。虽然故事发生在地狱,但是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温情,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作者还讲述了很多与人生相关的哲理,本书相当于一桌丰富的美食再搭配上一碗心灵鸡汤,就是一套健康餐。

  作者把美食注入了灵魂,十六夜十六道菜,每一道菜都不是能轻易烹饪出来的,都需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在内,也只有如此才能烹饪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食物。孟婆倾听这些离世之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是更多的是满足,这些回忆使他们变得完整。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把回忆全部都掏出来,最后变成一道美食,被自己吃下去,这样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哲学性命题,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希望在走之前不留遗憾。人们总是在奢求未来,内心的渴望往往是达不到的,这样就会觉得一生很快。这个世界那么大,人死后最多就是留在生者的记忆里,书中所讲的地狱根本是不存在的。如果想要过得好,就必须要学会满足,孟婆所烹饪出的美食你可以天天都吃到,你只是懒得自己去动手做罢了。

  人一生有近百年,其中分为不同个阶段,童年、成年、老年这些阶段的思考与经历都是完全不同的。当人在经历事件时,有一句老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也是很多人当时没反应过来,过后才发现为时已晚的原因,回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大多数时候是回忆比经历更加有趣。在孟婆面前,一切谎言都得以拆穿,这也是人最轻松的时刻,在这时品尝自己的回忆,是最合适的了。

  作者在书中所塑造的几个人物都结合了真实的传说并加以改善,黑白无常有着形象的外表和独特的性格。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餐美食,做自己的孟婆,在家品尝一遍自己的回忆,给这本书做一个开放性收尾。

  本书排版新颖,还加有插画,十分精致。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九):美食文不是菜谱

  说道“膳房”,我脑海里第一反应便是古代皇宫中的“御膳房”,而后便有一大串美食在我眼前浮现。我想,这本书里肯定有许多关于美食的描写,只适合在刚吃完饭的时候或者是身旁有零食的时候看。 果不其然,膳房中的“十六夜”一共描写了十六份美食,每一篇都描写的那么细致入微。 例如第一夜里,对于“雪菜毛豆肉丝面”的描写——“首先将瘦肉逆着纹路切片,接着顺着纹路切成丝,加少许盐、糖、料酒、麻油和水淀粉后用手抓匀,腌制三十分钟左右。水淀粉的重量约为肉的五分之一,三十分钟过后,会发现肉丝已经将水分吸收殆尽,这般吸收水分的肉质,炒出来的肉丝才会既不柴又不散……新鲜炒好的雪菜毛豆肉丝浇头,也爽快地通通拨到面上。”作者在每篇故事里都花了大篇幅的文字去描写这些食物的制作,看得人忍不住口齿生津。 美食文的力量实在是强大,然而谁知书中的情节也会让我难以抗拒,甚至无法坚守自己一开始的想法——抱着吃的看书。从一开始,在网上看的试读后,便一直期待着这本书的到来。一边忍不住好奇接下来的剧情会是怎么样的,一边又忍不住感觉被美食暴击了一万点伤害。 说来,我其实看过不少的美食文,我觉得对于美食文来讲,想要将美食和故事完美搭配其实就像是在制作一道美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美食文用了太多的篇幅描写美食,就变成了更像一份“菜谱”而不是作品;有些美食文则更加侧重于对故事情节的描写,若要将之归类为美食文,不得不说,有些牵强。 我一直觉得想要写好一篇美食文,就必须把美食与情节两头并抓,美食的情节一定是要比故事情节少一些,却又不能太过简短。因为美食文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描写美食。在这本《十六夜膳房》中,作者就很好掌握了美食描写与故事情节的比例调配。 在每一个小故事中,既有着对美食的细致描写,也有着足够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在美食与情节的双重诱惑下,既想读下去,看看接下来会发什么事情;又不想再被美食描写给“虐到”,着实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极为奇妙的阅读体验。 《十六夜膳房》巧妙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孟婆、忘川河等元素,采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巧妙借用食物等元素,来剖析人生百态。这本书以生死之命题搭建美食与情感之间的桥梁,将现代都市人的诸般情感体悟作为丰富食材,烹制出各类让人或感动、或失落、或悲戚、或愉悦的人间料理。所以可以说,这部书其实比一般的美食文意义更加深重,并非是满满的温情治愈。 我觉得向如卿对这本书的评价很贴切:“《十六夜膳房》读上去并不温情,甚至因剥离过程太过真实而会让人感到痛楚。孟婆遇见的每一个灵魂都是真挚的,每一次的回顾背后都有着各自的遗憾、不舍和怅惘。毛无用细腻动人的笔触,勾勒了一场场今生的回忆。而它也不单是关于食物的故事,更关乎人性,作者每一次的落笔能让我切实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悲悯。” 一生恋其味,一夜了其憾。吃完这顿,听完这个故事,尘归尘,土归土,安心上路,抛却繁复在人间。过程冷洁,食物一直温热。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十):我是黑无常

  人死后会去怎样一个世界,我是无神论者,没有想过。

  没有想过,虽然肉体消失,但是灵魂却依然存在,他们还会去一个叫做地狱膳房的地方吃上最后一顿美餐。

  神话里的黑白无常是索命鬼,很多漫画啊什么的都会给他们加上战斗元素,仿佛勾魂是一场战役,而地狱膳房的黑无常,却是要在带走一个灵魂的同时,经受与那个灵魂死亡时相同的痛苦。

  看到这里我还以为是黑无常都是前世造了什么孽的....

  ——他们只是为了留在地狱,等到想见的人。就这样,宁愿尝遍各种死法,却不愿投胎转世。

  在雪菜毛豆肉丝面一篇中,黑无常想见自己的偶像,(说实话就算是为了二宫和也赖冠霖王俊凯,我也不会选择做黑无常)。偶像这种东西啊,就是梦啊。

  黑无常把他的偶像当成了黑暗中给自己光明的人,陷入狂热的迷恋,好死不死出狱后去饭店洗碗还遇到偶像在那个饭店办婚宴,于是在恐慌中选择了报复“背叛”自己的偶像。

  好了,报复了偶像也终于下车了被雪藏了,孤独终老了。这时候黑无常经历过恋爱婚姻生子之后,人才终于成熟了,想要赎罪,可惜他却因为意外去世,唯一能再见到偶像的机会,就是做黑无常。

  人还是要成熟点啊,偶像结个婚就半死不活还要搞报复,脑残粉real可怕。

  黑无常体验过无数次的死亡,日复一日,终于等到偶像,跪下跟偶像说对不起。偶像呢,还是很像样的。情绪失控了一小会,就平静下来,还摸了摸黑无常的脸以示安抚。再然后黑无常就追着偶像走上奈何桥了。

  what the ......

  希望天下脑残粉们,都快快长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十六夜膳房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