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十二秒》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4-05 03:31: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十二秒》读后感精选10篇

  《第十二秒》是一本由从阳(Sunness)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十二秒》读后感(一):【一通止于第十一秒的电话,一句掩埋在第十二秒的告白。】

  文案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深的荒凉

  ——狄金森《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梗概:怀孕六个月的妻子忽然失踪,留下一通十一秒的报警电话。九年之后,丈夫接到怪异的警告来电,又收到两张妻子的照片。当他根据照片上的地址找到一户陌生的人家,等待他的除了妻子已意外死亡一年的消息和一大笔遗产,还有一个身患儿童抑郁症失语的女儿……

  :看完后一度无法走出来,还想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循环看下去,无论从何说起,它都是最真实最完美的故事, 表白女主角许菡(胡珈瑛),男主是警察队长。没有男二女二存在、羡慕男女主角的感情,他们把贫贱夫妻百事哀过成了一夜夫妻百日恩!

  《第十二秒》读后感(二):第十二秒

  时也,命也,是不可逆也。

  我觉得女主骨子有有一份光明正义是怎样的黑暗都无法掩藏的。

  但我有觉得女主妹妹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善的环境里,她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坏女人。尤其是她有孩子的时候,

  可是,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即使女主骨子里有恶的因子,在她遇到胡氏夫妇后,遇到男主后,光明和正义在她的心里站稳了脚跟。她知道她要超越过去。

  即使女主的妹妹的骨子里有善良,在污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并没有幸免于难,恶终究进了他的心里。不一定真的想要做恶事,只是生活无法随随便便的摆脱。

  所以她是许菡,能出淤泥而不染,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她是许梿,终被一层层泛起的涟漪淹没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女主和女主妹妹之间多差别不是善与恶的差别。是温暖了自己还是温暖别人的差别。

  女主永远都在温暖别人:带妹妹逃跑;自己一个人忍着痛,也不希望妹妹做这件事。告诉女大学生,加了东西;挺身而出面对疯子;

  女主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人生一世种下善缘,才能结出善果。

  而女主妹妹,也许当时太小,收到的伤害太多,所以当问题出现时,她只希望保护自己,而无法照顾他人,在自私的同时,不经意伤害了其他人。

  在我眼中,她们的爱情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爱和生活。

  她们的爱情深深的植根于她们的生活中。

  多少个寒冷的夜晚,多少饥饿的白天,许菡在呼唤一个光明磊落,正直勇敢如赵弈清一样的人出现。

  在母亲死后,多少个时刻赵亦清都渴望一个如母亲一样坚强聪明独立的女性出现。

  所以她遇见他后,不躲避,她失去他后,拼命奔跑

  所以他遇见她后,不迟疑,他失去她后,拼命追回

  爱情早就已经深深植根于她们的生活和灵魂里。在一呼一吸之间,在心脏的一收一缩之间,在白天每分都要处理的工作之间,在午夜梦回后的每一幕回忆之间。

  她们的爱情不是都市里一场场擦肩而过的偶然,是念念不忘的必然。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可以看成是齿轮,那么他们之间的齿轮一定是完美的契合。

  即使命运的洪流将它们冲散,也再没有人比他们彼此更适合彼此。

  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在他们相爱的时候出现更是在他们不在一起的时候出现。在他独自回家,望着空寂的房间的时候。而爱情的苦涩与珍贵就是在这漫长的生活中体现出现。

  他们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英雄是时也命也的产物,举世闻名的大英雄是偶然的,可遇不可求的。

  而赵亦清,许菡则是生活中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温暖遇见的人。他们是我们能做到的英雄,是万万千千人生中的一人。

  赵亦清是警察,什么是警察。就是把那些柔弱的被伤害者拉出罪恶之地。

  许菡是律师,什么是律师。就是把那些伪装的披着羊皮的律师戳穿,让真相和正义获胜的人。

  如果把传说中的英雄比作太阳,那么他们就是人间的炉火,可以真实的温暖在伤痛与苦难中挣扎的人

  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全世界的事情。如果她们可以获得爱情,得到祝福,是不是这世间的罪恶就可以被洗清;是不是这世间的正义就可以被证明能征服罪恶。

  事实上罪恶之人不一定有惩罚,正义之人不一定有善果。

  《第十二秒》读后感(三):一点释疑

  被吐槽了几次“巧合太多”,我自己都差点被绕进去了。回头翻了关键的几章,发现巧合多个鬼啊!除了珈瑛和老赵儿时相遇过、带走许菡的蔡老就是间接害死老赵妈妈的小偷以外,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巧合,全是背后利益链推动下的必然。 与王邵丰和周楠的再遇上面解释过了,有实习经验的同志们应该也能想到,简单来说王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刑辩律师,其所在律所在省内的地位不言而喻,而A大作为省内名牌大学,与这样数一数二的律所有学生实习合作是非常常见的,珈瑛身为A大的学生实习期碰上王的概率相当高,就算实习期没碰上,她决定走刑辩律师的路,将来工作也总会结识他,这是必然。 再举两个栗子:其一,再遇万宇良。珈瑛再遇万宇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万宇良和老赵同校,所以他们为什么会同校?巧合吗?请分析一下他俩的家庭相似之处:万宇良的爸爸(缉毒警)殉职了,老赵的妈妈(原刑警,后派出所所长)殉职了。而且万宇良和老赵都想当警察。看出来什么了吗?警察家庭,父母殉职背景!更何况这两人都不傻,考上省内自己所住城市最好的警校是必然吧?拿个优秀毕业生称号是必然吧?所以巧吗?一点都不巧啊! 其二,再遇马老头。这里捋顺一个关系:王邵丰是常永胜的人,常永胜是曾景元团伙的“保护伞”,曾景元的团伙里有马老头。所以马老头出事,曾景元不可能不管吧?曾景元是黑老大,没可能直接出面管吧?怎么办?求助于“保护伞”常永胜啊。常永胜不可能明目张胆介入吧?怎么办?找手底下办事的律师啊,那不就是王邵丰最合适?王邵丰也不可能亲自出马吧,太招摇了不是?怎么办?交给手底下的人啊。前面提过,王邵丰这种有资历的人基本不收徒弟了,所以他能找哪个他信得过的人?当然是他唯一的徒弟珈瑛啊。巧吗?不巧啊!更何况文中还含蓄地提示了,王邵丰让珈瑛“不要太使劲”“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健康安全”,因为他从曾景元那里知道了马老头的身体状况,知道他撑不了多久了啊。 再有人说巧合多只能说是没去深想了,我也没啥好解释的啦

  最后附一段当时写结局之前写过的,又被我忘记放上来的话:      “你记得她在汹涌的人潮中回望你的样子。   她看向你的时候,笑得那么温柔。      那一刻,你突然觉得什么真相都不再重要。      最初那赤诚的感情还留在心底。      你好像失去了一切,又好像寻回了一切。   你回到原点,也走到了终点。      该重新启程了。”

  《第十二秒》读后感(四):读《第十二秒》/从阳

  unness讲述的这个故事中,怀孕的妻子许菡在登场时便已遭遇不测,失踪身亡,深情的丈夫赵晨阳守着一通止于第十二秒的电话录音,画地为牢。这个原本如太阳般坚定而耀眼的男人从此忘记了欢笑,也忘记了叹息,终生在寻找那个没有谜底的谜语。九年后,一名酷似许菡的神秘女子和一个自闭症少女的出现,给赵晨阳的生活带来一丝希冀。沿着迷雾的河流,他痛苦的溯流而上,一点点揭开妻子早已身亡的真相,一点点走进终其一生无法摆脱的寒冷。故事结束,回望这段绝望而深沉的爱,赵晨阳不知道,在幼年时期,他曾无数次停驻在许菡命运的拐点,又无数次无知无觉的与她擦肩而过……

  狄金森曾说,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深的荒凉。许菡出生在肮脏的泥沼中,如果她没有遇见身为警察的赵晨阳,没有试图去弥补过去犯下的罪恶,以她的聪慧和顽强,即使失踪被囚,也能好好的活下去吧。合上书本,忍不住试想,如果命运重启,许菡还想要遇见赵晨阳,爱上赵晨阳吗?然而再度思索便又明白,许菡的命运,或许在她给自己取名为菡,在她选择成为一名死而不容的律师时便已注定。所以,可惜她遇见了赵晨阳,幸好了她遇见了赵晨阳。

  《第十二秒》读后感(五):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这是赵亦晨劝诫刘磊的,也是我妈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伤害自己,或者说作为自己犯错的借口。

  赵亦晨因为妻子的失踪,所以把家变成了一个囚笼,装上了铁门铁栏杆,把自己困在过去和回忆里,不见天日;还曾因为母亲追小偷被撞死,而后悔提醒母亲有小偷。刘磊因为被同学凌霸被学校大事化小,想用水果刀捅伤同学。妻子的失踪,母亲的车祸,同学的欺凌……这些都不是赵亦晨或者刘磊的过错,但他们却不断拿这个来惩罚自己来折磨自己,陷入痛苦中,甚至产生了杀人的念头。

  看完这本书,最喜欢赵亦晨开解刘磊那段,他并不是一味地让刘磊隐忍,而是教他有问题要及时告诉家长老师,借助他人的力量正确对抗凌霸,而不是愚蠢地用伤害他人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仇。要勇敢,但不能愚蠢。

  别人犯了错,应该计较吗?可以计较,但是不要以惩罚自己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还击,惩戒别人,更要保护自己。

  《第十二秒》读后感(六):从恶中开出花

  故事从一个警察的妻子离奇失踪开始,男主人公赵亦晨是刑侦大队队长,他的妻子胡珈瑛(许菡)是一名律师,在一次办案回来后,赵亦晨发现怀孕6个月的胡珈瑛失踪,失踪前的最后一通电话是向110报警求助,11秒的报警电话未说完,最后一句“请转告我的丈夫..”成为了待破解的谜题。

  故事分两条线叙述,一条主线是失踪过后5年的现在,赵亦晨在接到匿名信件和电话后发现胡珈瑛和女儿赵惜善出现在隔壁省,赶到时,胡珈瑛已经离世,且真实身份为许菡,赵亦晨发现她的去世另有隐情,而她在胡珈瑛的身份之前的经历令人咋舌。另一条线则是从许菡的角度,从流浪开始,经历了被迫运毒、拐卖、偷窃、被收养等等,而在流浪之前的生活也隐约呼之欲出,那在遇到赵亦晨前遇见的每一个人刚好与现实中赵亦晨追查到的一个个人物对照起来。其实,在这条线的行文中应该算是多条线并行,但并不杂乱,每段叙述都恰好前后有些许呼应,然后谜题一个个解开。

  故事的情节设计的很好,开始是失踪的悬疑,后来是许菡的身份谜题,最后则是破案,总有吸引人的地方,环环相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故事也很有深意,赵亦晨始终向阳,许菡从恶中成长,但一直挣扎向善。“我从未说过爱你,但你当知道,你是我的太阳,我追逐拥抱,我竭尽一生,至为最终,死在阳光之下”这首许菡写的诗应该是她的一生的描述,当她遇到马福贵、遇到周楠、遇到吴佳薇、遇到胡式夫妇,每次一点点的善都浇灌在心中,最后从泥泞中开出鲜花。

  虽然,许菡是犯下了很多“恶”,那些恶一直围绕着她,然而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一直惦记着那些恶,让她在明明已经脱离后,又为了偿还去提供线索,重新靠近。而且,我觉得比起害怕女儿和丈夫威胁,许菡回许家也是为了偿还恶,从内心深处,她一定觉得把许家解决了,干干净净才能和赵亦晨生活在一起,她才算真正走到了阳光下,可惜,这次,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许她知道这是她一定会付出的代价)。

  一直都知道,生活一定是苦难的,好人不一定是有善报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大概就是想像许菡这样,能够站在阳光下,能够安然自得。比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更难的,就是在经历黑暗、经历不公平不公正后,依然向善。总有人说,我没得选,是生活、是父母、是其他人逼我的,不,yes or no从来只在自己。

  ————我是分隔符————

  作者的文笔很好,这么多人物和故事情节用文字操控起来游刃有余,但是作者的“野心”也很大,从未见过有一部小说,试图在这样不算太长的篇幅内想要涉及这么多的社会阴暗面:拐卖妇女、拐卖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吸毒、偷窃、校园欺凌、贪污犯罪、行贿受贿等等。

  想要把这么多社会问题写好,其实很难,一是必然要有所侧重,围绕许菡为剧情的内容尚算详略得当,但作为一篇不太算长的文来说,女警去山区解救拐卖妇女和赵亦晨的外甥被校园凌辱那段就有点偏离主要情节而且过于详细了,尽管前者也许为了说明当年的拐卖小女孩故事的结果,后者为了让善善说话找寻一个契机,但从着墨笔力来说,我认为作者在写的时候更想写的是拐卖妇女和校园欺凌这样的社会现状,有些顾此失彼。

  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此多的社会问题都发生在这么几个人身上,必然使得文章看上去情节不合理,超出现实,这点对小说来说到不算很大的问题,但是为了让这些情节合理,每个人都需要设立好人物性格,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群有些符号化的人物..人物为情节服务。感觉这样的内容设定不如再写的长一些,会更加合理一些。

  嗯,对于看过《默读》的人来说,《第十二秒》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太熟悉了。以名著中充满暗示性的话语开篇,内容也是围绕儿童性虐、未成年犯罪此类的问题,福利院、与官员勾结等此类情节设定也差不多。可能因为篇幅更长的关系,默读涉及这些内容更深,人物也更饱满些。。

  《第十二秒》读后感(七):《第十二秒》

  “在正直的人群中正直,在污浊中污浊,如果可能,须以羸弱之身,在钝痛中承受,人类所有的苦难。”只是觉得这句话很契合珈瑛,却并不完完全全都是珈瑛——“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来自你人生意义的诘问。”有点欣慰呢,珈瑛最终,还是死在阳光之下。很喜欢珈瑛和亦晨的相处模式,略点恋爱的小情节,好像一对老夫老妻在过日子,可是却比正常夫妻,和睦很多很多。夫妻两不爱笑,可是见到对方,就不停地笑。彼此都在互相照顾,很努力,很努力地把好的东西给对方,都是打心底的爱呀。所以,在珈瑛失踪的九年里,亦晨无法从中走出来,甚至在找回善善后,两个人一起困在牢笼里。珈瑛陪着善善长大,善善也许有很多调皮的时候,可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更多的还是爱。因为珈瑛是幸福的,所以她想,随时死去也没有关系。只是没有想到,善善会这么难过,难过到,无法走出来。而亦晨,也是在濒死挣扎中接受现实。不过故事,还是Happy ending——亦晨醒在黎明,迎接新的早晨,善善开口说了话。好像从未结束,却是新的开始。然后!!真的好想看闫炸毛和李家五姑娘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十二秒》读后感(八):第十二秒

  其实已经记不清为什么会找到这部小说了,搜索的时候发现居然没有加V,本来是不抱什么希望好看的,当时的自己是单纯的想要打发时间。

  一开始就得知最后的最后,女主死了,没有和男主在一起,本想弃文,但还是翻看了书评发现有人评价到,幸好当时没有女主死了放弃。所以耐着性子读起了我第一步推理性质的言情类小说

  整个故事基调很是压抑,讲述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

  故事里的城市,四处充满着社会中最晦暗的一面,拐卖儿童,强奸幼女,贩毒,杀戮,官商勾结,人性和欺骗

  看完书后的冬日下午,阳光照在身上竟然也没有了往日暖洋洋的感觉,只觉这青天白日下的阳光刺眼,没有温度。

  压抑,却有种力量似乎要从胸腔喷涌而出,我想那可能是我与女主产生了共鸣,尽管在她的人生经历面前,我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我却感觉到能够体会她那种小心翼翼的提防,怕大家知道她背后的故事

  女主的人生,在她的努力和幸运下能够洗了白,但那又如何,她最终还是难免。

  小心翼翼的过下去吧,不要逞强

  轰轰烈烈的过下去吧,不要被世俗打倒

  小心翼翼的活下去吧,不要回忆

  勇敢坚强的活下去吧,不要在意

  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来自你人生意义的诘问

  《第十二秒》读后感(九):坚韧的善良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涉及人口拐卖、毒品走私、校园暴力等题材的小说,以及张弛有度足以驾驭这些题材的笔力,会是出于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在读大学生。 小说分两条线进行,其一是巡警赵亦晨对失踪多年的妻子胡珈瑛的追查;其二是流落街头年仅八岁的小女孩许菡的遭遇。作者开篇便设足了悬念吊人胃口,众多谜团随着故事的进行逐层扒开,拼凑出许菡——也即胡珈瑛的一生。 是用“悲惨”一词都不足以形容的人生。自幼无父无母,和妹妹被拐卖组织的头目收养,六七岁开始被迫接客,八岁时得到机会逃跑,和瘾君子马老头一起乞讨,帮人送毒品拐儿童。直至胡失夫妇将她买来,才从苦难的泥潭挣脱,依靠努力考上大学,遇上短暂一生中的挚爱赵亦晨。 作者以其克制而隐忍的笔触描绘了许菡的一生,隐藏在文明之下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最为卑微的人的遭遇,社会中存在的叫人不愿直视的血淋淋的真实。但小说也并不仅仅在于写人的悲惨,《第十二秒》中让我内心情愫汹涌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入刻画,不单单流于表面的复杂人性,其中最为成功的当然莫过于许菡。 就如作者赋予她的名字:”菡“,荷花的别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长久地在泥泞丑恶中摸爬打滚,她的内心深处却仍有着光亮——黑暗中盛放的小小光芒,总是格外动人。所以对于许菡,我心疼、心酸,并喜欢着、敬佩着。她为了自保做过为道德所不忍的错事,在有机会逃离许家的那个夜晚,她抛下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逃跑,哪怕明知等待后者的会是怎样的可怖;在被组织头目威胁去做“洗脚妹”的时候,她选择了拐卖小孩,哪怕清楚迎接后者的会是怎样的悲惨。在遭受了所有的生活对身心的折磨后,我有理由相信她会坠入漫无边际的黑暗,就此沉沦,因为丑恶往往会催生更多的丑恶。 但她没有,这个瘦小的姑娘有着坚韧的生命力与善良,她从没放弃过生存,她为自保所犯下的错成了永远的折磨,在成为胡珈瑛世隔经年可以拥有幸福之时她冒险为警方提供信息,她一直在为曾经的所作所为赎罪,亲历了那么多的黑暗仍旧在女儿善善遭受校园暴力时教导她善良。 遭受了不可消磨的苦难后内心深处仍存善良的人性的光辉,仍旧选择向光生长的内心渴求,这是许菡身上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良善的种子很早就播下了,在泥泞中挣扎生长,散发着微弱的光。就是这一点星火,照明许菡前方的路。孤儿院时和妹妹度过的时光,共同念过的《圣经》;张楠送她的书,告诉她“这个世界上,只有自保和善良是不需要理由的”;被警察吴丽霞抓住照顾的那一小段家庭生活;胡氏夫妇待她的非亲更胜亲人……世界固然残酷,却也绝非没有善意,这些温度融化开辟出来的道路也让许菡遇上了她一生的挚爱——她的丈夫赵亦晨。 《第十二秒》中的爱情,平实质朴,没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只有在贫穷下的相互支撑与依靠。这是许菡——胡珈瑛一生中最为光明幸福的时光,而她甘愿冒着牺牲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的危险给警方提供线索,因为人性的善。她写给赵亦晨的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终其一生 只为死在阳光下 我想她做到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十二秒》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