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时间里的人》是一本由[英] 霍莉•塞登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37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一):追查真相的过程,也是在拯救自己
1995年,15岁的少女艾米离奇失踪;等她被找到的时候,已是身受重伤、气若游丝,自此陷入了无止境的昏迷,又是一个15年!而在2010年,28岁的亚历克丝也正在一步步似乎无可挽回地滑向了自己人生的低谷——流产、酗酒、失业、离婚……她看不见自己的未来,也似乎无意于去挽回未来!而在坦布里奇韦尔斯皇家医院的神经官失能病房里,亚历克丝和艾米“相遇”了!既是因为好奇,更是为了工作,亚历克丝萌生了寻找当年真相的念头!她却不知道,这个艰难的过程,其实是在挽救她自己……
很难相信这是英国畅销书作者霍莉·塞登的处女作。因为作者虽然是在讲一个故事,却显得异常老练。她运用了多重视角,淋漓尽致地时而在重现着15年前的事情;时而又在“今天”,通过几个相关的人的活动,抽丝剥茧般地,一步步地接近了事情的真相。真相当然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却是过程。寻找真相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但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中,亚历克丝却神奇般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大逆转。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好,说“命运之神的无限眷顾”也罢,总而言之,当年警察们都没能做好的事情,在亚历克丝这样一个看似日渐堕落、绝望的的媒体人这儿,却完美地实现了逆袭!不知道艾米是否能确知这一切——也许她真的知道,只是无法表达;但至少,所有的读者,所有的善良的小说中的人们,也许包括作者也在内,都希望她能知道!虽然她再也无法完全苏醒过来了,无法回复到受到重创前的艾米,但迟到的正义和真相,依然是完美的正义和真相!
小说中有三个主角——艾米、亚历克丝和雅各布。艾米已经成为一个“植物人”,15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而亚历克丝酗酒成瘾,仿佛已经永远失去了一切,面对医生的警告依旧停留在酒精中无法自拔,仿佛已然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控制。而雅各布——也就是当年的杰克,艾米的男朋友,如今结了婚,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子;但他无法忘记过去,而且始终在瞒着自己深受的妻子一直去探望艾米……
三个主角如此,配角们呢!与艾米的命运相关的那些人,其实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艾米的继父被当作犯罪嫌疑人调查,而艾米妈妈则在艾米遇袭之后一年多选择了自杀;至于其他人,比如雅各布的家人、艾米的朋友,又何尝能够完全置身于事外呢,他们都或多或少,仿佛依旧生活在案件的阴影当中!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15年——人的一生中,又有几个15年呢——仿佛遥远得足以抚平一切,但在这里,在霍莉·塞登看来,他们都被困在了时间里难以挣脱。所谓忘记过去、面向未来,在真相没有出现之前,一切都只是梦想而已!
没有谁会不想爱自己,没有谁会不想爱自己的亲人。但当悲剧真的发生了的时候,又会有几个人能够冷静地选择正确的方式去面对呢?!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无法挣脱当年的一切所制造的无形的困境!躲避,终究是躲不了的,徒增的,只不过是无尽的烦恼罢了;只有勇敢地去直面,才是唯一永远实现解脱的正确的方式。而人们其实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当有一个勇敢的人站出来,为此而奔波的时候,拯救之旅才自从开始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
亚历克丝最后说:“我不知道自己的第二次机会将会引领我通向何方,只知道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永远走下去……”她在为艾米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艾米“明明可以放弃,却倾尽身体的每一丝力气,拼了命地尖叫、蹬腿……”,“像复仇女神一样战斗,为原本没有第二次机会的自己创造机会……”所以,艾米虽然至今依然是一个植物人,却终于借助于亚历克丝的努力,让当年的真相浮出水面——她们俩,也许还包插雅各布在内,也许还有其他一些人,都从此真正拯救了自己……
如果真的有一天,自己被困在了时间里。那么,令自己无法自拔的其实就是自己,而能够救自己于重重困境之中的,也只有自己……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二):冬夜里胡说三两句
窗外下起了小雪,难免有些雪花儿被风吹到窗户上,又迅速融化。此刻深夜,我好不容易读完一周前看了一半的这本书。本来一肚子话想说,忽然又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好胡乱说一些乱七八糟的看法,也不枉如此安逸温馨的夜。
我觉得这本书大概就是讲一个关于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
丧到不行的亚历克丝闯入已被困入沟壑的艾米生活里,目睹和解读艾米的挣扎,不幸为艾米身边人带来得折磨,然后去寻找真相,为艾米伸张正义。同时,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本就是这样一个结构简单,故事本身又不简单的故事,叙述的方式我也感到惊奇。(或许因为太久没看过书与时代脱节)这部书是让人感动的,但也不至让我热泪盈眶。看到文末瘫痪的艾米通过“想象网球”在法庭上指认出凶手的时候,也不禁呼出一口长气,所幸,所幸坏人最终会受到惩罚。可故事大多那样,虽不至于让人拍案叫绝,可实在精妙。艾米和雅各布、亚历克丝三条线的共同延伸,事关此事的每个人都抽丝剥茧的扯出来,所有人都鲜活,都挣扎,都被困在时间里。实在精妙,虽不到拍案叫绝的地步,可读每一章都摒着气。就像一面平静的湖,几缕微风吹动小涟漪而已,岸边芦苇随风摇摆却露出骇人的尸体。一切平静诡异,谈笑风生又毛骨悚然。看的压抑。 所幸,所幸,这结局不幸中的万幸,坏人被抓住,艾米的挣扎不至于徒劳,亚历克丝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雅各布抱着自己的孩子,算稍解悲剧之痛吧。
摘一段极喜欢的话
“我与艾米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困境不是自己造成的,而且她不愿意躺在那道沟壑中等死。她明明可以放弃,却倾尽身体的每一丝力气,拼了命地尖叫、蹬腿。我看着艾米,她像复仇女神一样战斗,为原本没有第二次机会的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眼睁睁地目睹了这场战斗,你也会看到自己的第二次机会。”
这几日雪下的很是尽兴,且畅快的下,把旧时光里那些尸骨都掩藏起来,二月雪消的时候,一定毫无踪迹。暂停,存档,重启。
莫困住自己。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三):不要呼吸的三种密语
我喜欢写作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书写时我可以掌控整个文字世界。在那个由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我拥有绝对的生死给予权,我可以设置在哪个路口,让谁遇到谁,也可以毫无征兆的在某个晴天,让某人听见悲伤的声音。
所以,阅读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阅读多重叙述角度的小说。那种感觉就像是以全能全知的上帝视角,直接透过皮囊,看到了小说人物中那些正跳跃的心脏。他们的恐惧、担忧,他们一直极力隐藏的心事,嘘,别说话,我都知道。
我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在某个时候,恰好得以从门缝中,偷窥到了所有的秘密。看着被尘封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我那般小心翼翼,那般寂静欢喜。
《困在时间里的人》就是这样一本给我全能视角的小说,它是英国作家霍莉·塞登的处女作,讲述了记者亚力克丝决定帮沉睡在床上长达15年之久的植物人艾米找出她被袭击真相的故事。文章最常采用艾米、亚历克丝、雅各布这三个人的叙述角度,我先对这三个人做简单介绍。
艾米在15岁时遭受袭击,被警察找到时,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她的失踪案也成为一桩无头谜案,艾米本身带着这个谜底沉睡了15年。
亚力克丝是个记者,嗜酒成瘾、离婚、母亲病逝、尿床。遇到艾米时处于低谷期,由于对她有依稀印象,加上职业敏感,她决定找寻真相。
雅各布是艾米在昏迷之前的男朋友,他这15年来一直瞒着妻子菲奥娜看望艾米。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ry not to breathe》,直译过来是试着不要呼吸。呼吸本是每个人每天自然而然在做的一件事,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名字?看完全文之后,我试着解读这个标题涵盖的意思。
第一层意思,试着不呼吸,就能死去。文中提到了植物人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植物人是没有了自我意识的人,如果不能醒来,就只能安静死去。而作者在文中提到,植物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与外界沟通,只是肉眼看不到。对于拥有一个植物人的家庭来说,一次次去医院承受亲人永远躺在床上不能醒来的痛楚,不如渐渐遗忘。因而,对于已经被家人放弃的植物人来说,试着不要呼吸,就可以早点死去,不要被冰冷的机器控制,不会被无边无际的黑暗束缚。
艾米就这样被深深困在黑暗中,她的母亲在她成为植物人之后就死了,从此再也没有亲人来看望过她。艾米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她出车祸的之前的那段时间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在意识里,她无比想要见到她的妈妈,可是她一次次未能如尝所愿,她被锁在那段被袭击的恐怖记忆里,挣扎、绝望,希望有人帮助她脱离梦魇之地,当然,她自己也在和沉睡的自己做着斗争,她有一股很强的生命力,想要活下去。
第二层意思,我们每多呼吸一次,时间就流逝几秒,而试着不要呼吸,是要对抗时间的意思吗?我记得雅各布在与妻子发生争吵的时候,他对妻子说,我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了。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就好比《小王子》里的那朵玫瑰花,小王子尽自己所能照顾它,早上用喷壶装清水浇花,晚上用玻璃罩盖着。而喜欢是那瞬间的怦然心动,等心跳回归正常后,又回到了和陌生人的相处模式。
雅各布在文中提到,结婚以后,他的妻子菲奥娜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柔声细语与温柔,她只会上下翻飞着嘴皮喋喋不休的要扩建厨房,质疑他的行程,要他交出他的钱财,他默默接受着妻子的一切要求,不开口,不反驳,可是厌倦的神色写在了脸上。同时他的心里还装着他的初恋,那个活泼可爱的艾米,一想到艾米还躺在床上他却背叛了艾米娶了一个女人他就感到羞愧,而要瞒着他的妻子去见艾米,他又同样寝食难安。
如果时间停止在艾米被袭击以前,或者停在雅各布和菲奥娜结婚以前该多好,他们的生活会恩爱和谐的多。而生活永远是要往前走的,回头看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直到他的妻子怀上了孩子,就要临盆时,他觉得有必要和过去告别,所以在他困恼的时候,他决定帮助艾利克丝,去找回15年前艾米被袭的真相,恰好是这个真相,帮助他解脱,最后与妻子和平相处。
第三层意思,我们依靠呼吸,自然的活下去,而试着不要呼吸,是源自对生活的心灰意冷,想要自我了断。不过你可以自己试下,试着闭上嘴巴停止呼吸,当你的胸腔撑到极限,你会不由自主的深呼吸,给自己身体吸足氧气。所以我理解这是该书的核心内容,被所有心事困住的人,最后能解救的也只有自己。有人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我却持怀疑态度,我不信在没有自我救赎自我原谅的前提下,当某个场景勾起了可怕回忆的当下,你不会感到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嘴唇发抖,浑身发凉。
就如文中的那些人,那些被卷进事件漩涡中依然没有走出忧伤的人,15年来,有人远走他乡不能直面家人,有人为了守护家庭而歇斯底里,有人虽开始了新生活,却依旧被内疚折磨。
这些人中,有你吗?
如果你想治愈自己 ,你可以选择翻开这本书,找寻让自己放下的方式,去直面过去,去揭开那些令你难堪令你羞愧令你焦躁不安的伤疤,只有这样,你才能剜掉腐肉,伤口才能迎来愈合的可能。毕竟,你还拥抱明天,你还能看见希望。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四):被困的是真相,亦是所有人
读完后,便开始审视“时间能治愈所有伤痛”这句话,突然觉得对它有了新的理解,时间不能治愈所有伤痛,拯救我们的终究是脆弱而渺小的自己。1995年艾米失踪,2010年亚历克丝遇到躺在病床的艾米,她们的相遇如同命中注定一般,如果亚历克丝如同别人一样,选择让它过去,不去追究真想,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是什么让她这样去寻找一个真相呢?或许是由于她们住在同一个街区,听着同样的音乐,做着类似的白日梦。时隔15年,两个人被命运的齿轮推到一起,一个是沉睡的植物人,一个是酗酒成瘾的女记者,有些迷雾,不能随时间散去,它需要一个“结果”将迷雾驱散开来。不禁感叹,亚力克丝的勇敢,到底是怎样的念头支撑着她去揭开这个谜底,是对艾米的同情还是由于有着相似的喜欢而产生了怜悯之心。开始的阐述中以为亚历克丝是一位由于酗酒,导致失业、失恋的女子,不得不承认“酒精”于她而言好像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使医生给她下达最后通牒,她也仍然离不开酒精。
艾米的男朋友杰克(雅各布),15年里经常医院看望艾米的人,他一定是爱艾米的,很爱,而且对于当初艾米经历的事情感到深深的自责,这种内疚与自责来自事发后家庭阻止他见艾米,而作为艾米的男朋友没有保护好她。由雅各布引出了一系列人物,以前对艾米有着偏见的苏,还有善良的弟弟汤姆,他们竟然也瞒着他去探望过她,母亲告诉他:“不要活在过去的时间里,过去的事早已过去,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你得把这段回忆风尘在盒子里,埋进土里,然后不去想它。”仿佛所有人都已经忘记曾经发生过什么,大家也不愿意提起,当提起艾米时,大家都认为她已经死了,即使能听到外界的声音。
艾米的继父,在艾米失踪后,被当作犯罪嫌疑人调查,艾米母亲的不信任使得美满的家庭破裂,而艾米妈妈,在艾米遇袭之后一年多,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我在阅读时会觉得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一定蕴含总某种意义,他们一定存在某种相连的关系,我几乎被每一种看似真相的推论所误导,我怀疑过许多人,但是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所以不得不佩服作者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让人一口气就想读完整本书。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它是一本悬疑类小说,但是请相信我,它一定会颠覆你对于以往悬疑类小说的刻板印象,一开始便设计悬疑吊足了我的胃口,从亚力克丝、艾米、雅各布三个主人公的角度铺展情节,时间在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转换,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过去时间与现在时间的直接存在,也详细的描述了艾米失踪案之后,每个与之相关的人物的生活状态。
而对于这部小说的撰写人霍莉•塞登(Holly Seddon)在她的文字下你能感受每个人物的鲜活与真实,仿佛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件,所以即使本书为作者的处女作,也不显得青涩,描写得细致入微,代入感很强,让人感同身受。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五):时间从来也救不了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两个晚上读完,午夜12点读到两点,每天都是拿起来想当作睡前读物,然后,就放不下了。是的,这本小说完全不适合睡前读,你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看结局,却又不忍心直接翻到最后给自己剧透。
英文名《Try not to breathe》,中文名翻译得很有意思,“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完全书后仔细回想,似乎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书中所有人物。
艾米,十五年前被袭击,成为植物人,凶手未知,她从此停留在十五岁,再也无法长大。
亚历克丝,酗酒成瘾,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对人生的控制,面对医生的警告依旧停留在酒精中无法自拔。
雅各布,艾米遇袭击时的男朋友,结了婚,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子。他爱他的妻子,却始终瞒着她一直去探望艾米。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家都以为他已经从那段回忆中走出,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都还没有过去。
艾米的继父,被当作犯罪嫌疑人调查,原本美满的家庭破裂,而艾米妈妈,在艾米遇袭之后一年多,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这起案件相关的其他人,雅各布的家人,艾米的朋友,也或多或少生活在案件的阴影当中。
在这场悲剧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都说时间可以疗愈一切伤痛,但在这里,大家仿佛都被困在了时间里,难以挣脱。
直到亚历克丝的生命开始与艾米重叠的那一刻,改变悄悄发生了。
作为小说处女作,作者完成得可以说是很漂亮了。小说采用了多角度多时间叙事的方式,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对角色感同身受。他们的沮丧、担心、害怕、无奈、挣扎,我们都陪着走了一遍,对角色的感情也渐渐深刻。
此外,小说从一开始便设置且渲染凶手是谁这个悬念,在这个层面上甚至有几分推理小说的意味,亚历克丝用尽了各种方法寻找真相,对她来说,帮助与她同龄却有着截然不同人生的艾米,既是她莫名的使命,也是她最后的救赎。她抽丝剥茧找到的蛛丝马迹,一点点同步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在和她一切做着推理和猜测,究竟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不过,推理终究只是用来吸引人的一个手段,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这些困在时间里的人,如何挣脱困境,如何自我救赎。正像腰封上写的那样:“时间不能治愈所有伤痛,拯救我们的终究是脆弱而渺小的自己”。
是啊,在命运面前,每个角色都显得毫无还手之力,生活给的重锤,十五年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可最终,他们还是靠自己,或彼此依靠着,重新开始。
亚历克丝无疑是最重要也改变最大的角色,她找到了凶手,给了世人一个真相,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对人生的掌控感,她的生活,终于可以步入正轨。
雅各布,他终于可以告诉妻子真相,可以重新面对十五年前的悲剧,与当年的故事真正告别,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人生中。
而艾米,混沌的大脑中仅存的一丝意识被唤醒,她亲自,把凶手定了罪,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这些救赎,是故事中最温情和治愈的部分。命运往往会在你的人生里悄悄布下许多坎,你被绊倒在地,若是倒地不起,你便被困在了时间里,若是你挣扎起身重新向前,那个坎,就会在你身后越来越远。
时间从来也救不了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六):《困在时间里的人》--罪恶不会沉睡,光明会等待人们“醒来”
当我们还年少,从不觉得,这世间除了黑与白、善与恶,人的感情应该会有什么“灰色地带”可言,所以,最难理解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中,明明会带来隐患的“余情未了”。
但那只是因为,巨大而绝难挽回的伤痛并没有发生在现实里所爱之人的身上吧--否则,最好的结局,也只能是大家被一起困在多年前的梦魇中,难以在一段只能凭借下意识做出选择的时间里,真正解脱出来。
即使生活看起来仍在继续。十五岁的艾米自从被袭击后,伤痕累累的她以人们惯常理解的“植物人”的姿态,又存在了十五年。她的继父、男友、生活区域里的有前科的嫌犯等人······都先后接受了调查,而且,不幸的是,按照惯例,越是与她亲密程度高的人,生活被颠覆的越是厉害。可就是这样,也没能确认凶手。于是,她的母亲一年后希望破灭自杀;她的继父改名换姓远走他乡;她的男友雅各布转校升学娶妻生子······即使他们各自的烦恼还是数不胜数,但唯独艾米,永远停滞在了那个被伤害的日子。失去至亲的她,似乎已经被全世界遗忘。
自由记者亚历克丝在采访过程中偶然认出了艾米:不管自己的生活状态变得多糟糕,她的职业素养始终没有丢,而与艾米同龄、喜爱的音乐风格接近,更让她在看到艾米的状态之后,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决心调查出真相。很难说她当时不是为医生的一句话而提起了兴趣,甚至她自己当时可能也是那么想的吧:“我之所以对植物人感兴趣,是因为这个领域挑战了我们对意识和死亡二者边界的认识。”于是,亚历克丝努力与酒瘾作斗争,与自己的病抢夺时间,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调查每一点辛苦获取的线索,为了从中寻找些许端倪,甚至寻求前夫以警察身份给出的每一点支持。她知道重启调查进行的采访,不会轻易得到每一个当年的当事人,甚至嫌疑人的认可,但她还是决定坚持。而她开始渐渐接近真相的,也惊讶地发现自己也从艾米那里寻求到了救赎,从一具恐惧于可能到来的死亡、沉溺于失去的感情、受控于难以戒除的酒瘾的行尸走肉,变成了为寻求真相而不倦努力的斗士。而她细腻地倾诉和问话,在使艾米在走上了寻求正义的前台的同时,也让她自己慢慢地发现,在用笔一点点勾画事件脉络之时,“她最大的挑战不是让自己如何融入故事,而是怎样将自己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在她最好的作品中,她自己就是故事主角。”由此,亚历克丝终于也翻身成了生活本身的“主角”。
真相大白后,越是曾置身事外的人才能越早发现,或者说愿意更早一点承认: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就怀疑真正的罪犯,其实是因为大家的思路也一直停留在十五年前,因此,不光是艾米被困在时间里,事件的所有相关人员在这十五年中,也都在感情停滞、难以向前的生活状态中过得提心吊胆,甚至难以面对自己当下的感情、解决眼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更害怕自己掌握、了解的那部分事实真相会指向自己所爱的人--就像在妈妈眼中,犯了罪的人也永远是自己的儿子;就像在雅各布的印象里,西蒙永远是最像父亲的儿子;就像在小儿子汤姆的记忆里,大哥会突破道德和法律的所有底线,直至······
而受害者们,能陈述的人是以大家感知得到的状态诉说着:“我也说不清事情确切的先后顺序,甚至有关他的一些细节。不过有些事历历在目,清晰得如同一把锋利的刀,我想尽办法想忘掉,可是它们总会突然将我拦住,再莫名其妙地击中我······”罪恶从未沉睡,只要不被关进笼子,就还是会放纵地“保持”着“洋洋得意”、“一击得手”的状态,以自己的时间轴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空间里,继续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与此同时,光明也一直在等待艾米这样难于开口却从未放弃的人,幸运的是,艾米和亚历克丝正在这时节遇见了彼此,她们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对方赖以存在的慰藉,亚历克丝更是被艾米深深地感动了--“她明明可以放弃,却倾尽身体的每一丝力气,拼了命地尖叫、蹬腿。我看着艾米,她像复仇女神一样战斗,为原本没有第二次机会的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眼睁睁地目睹了这场战斗,你也会看到自己的第二次机会。”
本书角度新颖,从记者这样一个角色进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事件描述,将故事的节奏掌握得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在打乱的时间线里穿插进艾米缓慢的意识恢复,也从侧面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法不诛心”,那么随着科技的进步,意识作证,是否能还许多事情以更多的公平正义?更把成人世界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家庭生活经营等问题,刻画的入木三分--堪称多个人群都能“各取所需”的经典作品。也期待更多有着类似疑问和问题的人,能从中获取经验和勇气,度过难关。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七):这部“恐怖”小说把我给读哭了
刚拿到《困在时间里的人》这本书的时候,被告知是惊悚恐怖小说,对于我这个遇到恐怖电影、恐怖小说恨不得绕一个十万八千里的弯躲开的人来说,我内心是拒绝的。但是拒绝归拒绝,终归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会恐怖到哪里去呢?读吧!
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读到全书四分一的时候,因为一个情节被吓得脊背发凉,虽然是大白天,虽然办公室里还有很多人,因为那种突如其来的恐惧,我真想钻到桌子底下……在那之后,甚至在读完全书之后,恐惧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则是心疼。
这部治愈系心理悬疑小说是英国作家霍莉·塞登的处女作,她采用多人视角,时间跨度在现在和过去来回转换,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痛有给人希望的故事。故事的主要的主人公有三位——酗酒成瘾的亚历克丝、昏迷十五年之久的艾米,以及承受内疚蚀骨折磨的雅各布(也就是杰克):
亚历克丝是一位自由记者,原本有着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一个未出世的孩子,然而由于纠缠她多年的酗酒恶习,她失去了丈夫、孩子、还有健康的体魄。然而即便亚历克丝失去了一切,她从未放弃过让她沉沦的源头——酒。现在她的生活混乱不堪,浸在酒里度日,还活在她失败的婚姻的幻影之中……
艾米在十五岁时失踪遇袭,被警方找到的时候,她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她的失踪案成了一桩无头迷案,而她则带着她的遇袭之谜沉睡了十五年……
雅各布是艾米的小男朋友,艾米遇袭后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被迫退学,原本亲密无间的弟弟远走乡,躲着他……十多年来,他断断续续地去医院探望昏迷不醒的艾米,这是他内心不可说的秘密,同时也为他的婚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面对怀孕妻子对其飘忽不定的行踪和精神状态的质疑,他再三退却,终于两人之间的矛盾如火山一样爆发了……
有一天,借着一次人物专访,亚历克丝偶然间在医院里遇到了昏迷的艾米。她依稀记得这个昏迷的女孩,受自己下意识情感的驱动,亚历克丝决定找出真相,于是艰难为地艾米伸张正义。揭开真相的过程十分艰辛,历经一波三折,最终的真相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这部小说虽说是作者的处女作,但是丝毫不显青涩,一开始便预设悬念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从写作手法来看,采用了多角度叙事,主要从亚力克丝、艾米、雅各布三个主人公的角度铺展情节,时间跨度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来回转换,很清楚地交代了艾米失踪案之后,相关人物角色的生活状态。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很好,描写细致入微,令人感同身受(不然我怎么会被吓到脊背发凉……)。此外,小说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爱不释手,真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尤其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在生活中,人们总说“时间能治愈一切”“时间久了,再刻骨铭心的痛也会慢慢淡去”,可是时间并不是万能的,就像小说里面提到的“时间并不是一位妙手良医”。小说中的大部分角色都经历过锥心的伤痛。悲剧过去了十五年之久,那些曾经被卷进旋涡中心的人们依然生活在悲剧的阴霾之中——有的独自一人远走他乡;有的人虽然开始了新的生活,灵魂却被内疚折磨着;有的人则为了不让自己的家破裂,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小说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彷徨和痛苦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你仿佛能感同身受。
而在这部小说里面,时间不是一个治愈者的角色,它更像一张无暇的白纸,任由被命运开了致命玩笑的人书写着悔恨和懊恼;它也像一间黑暗的牢笼、一条冷冰冰的铁链,无情地困住了这些已经满是伤痕的人。实际上,能够实现治愈、打破禁锢的人还是角色本身,还在于人本身。在他们最终直面伤痕累累的过去,走出阴霾,拥抱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时,我打心眼为他们感到高兴。的确,生活中不只有伤痛,还有希望。
年初追《四重奏》的时候,剧中松隆子扮演的卷漂亮有气质,性格温和,对丈夫又体贴,单从妻子这一角色来说,真纪可谓是很完美了,然而丈夫却一声不响地从她身边逃开了。从干生的剖白中,两人所以走到那个地步,似乎从中有迹可循。恋爱的时候,干生觉得卷很特别、是个略显神秘的女人。婚后,卷放弃了心爱的小提琴,她觉得和干生在一起,可以展现自我、没有谎言,做真实的自我,获得了家人,很幸福。而干生却觉得卷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会把自己送给诗集丢在一边,当做锅垫;会拿着从电视上看来的新闻片段来一场尬聊;会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影片昏昏欲睡……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个气质出众、略显神秘的女人的影子了。所以才会有后来“虽然爱她,但不喜欢她”的心酸话,以及那场不负责任的不告而别。仔细看下来,卷只是想要一个家,干生则希望即便结了婚也能一直有恋爱时的心动。有错吗?当然有错,错在明知双方要的不一样,却一直沉默,假装看不到。
在这部小说中,也出现了些微类似的情况。雅各布觉得妻子菲奥娜再也不是初见是那个洒脱的红发女孩了,原来萦绕在耳边的悦耳呢喃则化成了无休无止的噪音。她会逼着自己扩建厨房,逼着自己一分一厘地解释清楚财产的去向……像蛇一样缠绕着自己,令自己在两人的婚姻中如履薄冰,片刻都不得放松。最后,他说“我爱你,可现在,我已经没那么喜欢你了”。一直不太理解这句纠结的话,硬要说的话,似乎是这样的吧:爱有很多种,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你可以因为爱拼尽全力,护对方周全;然而喜欢更像是初见时的怦然心动,心动的源头消失不见了,那份喜欢也会随之散去吧。
我其实是很心疼菲奥娜的,她不像真纪那么沉默,相对来说她比较主动的一方,会直面二人之间存在的问题,雅各布则不然,就像她说的,丈夫把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和她沟通。二人的婚姻之所以发展到濒临破裂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在于雅各布的不坦白。他内心掩藏着一个十五年之久的秘密,他在经受的折磨,他所受的伤痛从未对妻子提起过。他的不坦诚、他令人捉摸不透的行踪、他巨大的情绪变化、面对质问模棱两可的回答都是导致两人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菲奥娜并不是一个蛮不讲理、不可理喻的人,如果说雅各布一开始就对菲奥娜说出原委,两人的关系大概也不会几近破裂吧?
最后说一下亚历克丝这个人,她是小说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没有她,真相可能永远没机会浮出水面了。前面已经简单提到了她的信息。可能你会说,她的一无所有都是自己作的,谁让她戒不掉酒瘾呢?她其实很清楚自身状况,在母亲去世,丈夫离开后的独居生活中,她并没有破罐子破摔,她依然会饮酒,但是没有到极其疯狂的地步。在医院遇到艾米之后,再决定找出艾米遇袭真相之后,她的生活是逐渐有了点起色的。所以当读到她的家庭医生宣布的“噩耗”时,着实心疼她。她已经在努力地摆脱过去了,而且还有一件未完成的“使命”,为什么命运在这个节骨眼上要给她这样一记闷棍?但仔细虽然残酷,也成了亚历克丝开始戒酒的一个契机。寻找真相的过程一波三折,还好,她做到了,她抓住了她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并且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作为书的第一读者,有幸读到了这部小说的初稿和终稿,读完初稿的时候,觉得故事结尾有些突兀,有点无力。后来再看到终稿的时候,较之于初稿做了小幅的修改,让整个故事饱满许多,也更加合理。我敢说,只要你拿起这本书,待你放下它的时候,你已经默默地读完了……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八):困在时间的你,还好吗?
第一次写书评,请大家多多关照。是偶然间在西西弗书店看到这本书,买回家,竟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感触颇深。 这段时间,因为自己遇到一些问题,一直以来因为内心的不舒服,慢慢地自己也不会与外界打交道,工作上变得不会说话,恋爱中也偶尔会被否定,自己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招惹别人,却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慢慢也变成大事,变成一个接着一个的烦恼。这段时间里,就像是被困在一个时间里,只在自己的空间里,偶尔会和外界沟通,却总是格格不入。读到艾米自述的那段,我竟然有些羡慕她保有的那份天真,有的时候走在下班的路上,看着星空,我也会想,如果自己可以困在时间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该多好,这样就没有那么多的否定,没有必要必须要和外界沟通,还要战战兢兢,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怕自己活到快三十岁,还被别人说活得不痛快,活得笨拙。 城市生活,快节奏,大家似乎不是在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娱乐,地铁上大家埋在自己的手机里,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困在自己时间里的人呢?想像艾米一样和外界尝试沟通,可以发现大家又都是那么奇怪,于是不如还活在自己认为的快乐的世界里,地铁上,沙发上,电梯上,位置在时空中不断切换,不变的是我们努力的让自己困在手机所带给我们的时间里,在里面笑,哭,皱眉头,生气,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再发送在同一时空里的世界。我想,应该每个人读会害怕困在时间里吧,就像艾米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什么时候,那么恐惧害怕,但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却又是那么健忘,忘了如何被困在里面,困在时间的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忘了怎么样再与外界世界沟通,尽管我们是那么期望伸出手,却发现自己已经萎缩,时间里的人,似乎一直没变,然而时间却在空间的每一寸流过,肌肤,毛发,衣着,装饰,所有都在变。 还好,遇到新年,终于停下来让自己反思,就像是艾米终于被翻案一样,大家诧异的眼光,才有时间让自己清醒,重新从时间里爬起,现在我已经尝试让自己从读书的过程中慢慢逃出时间的枷锁,但愿新的一年,困在时间里的我,可以多一些清醒的时间和外界交流。 你呢?一样困在时间里的朋友,你好吗?
《困在时间里的人》读后感(九):这是一本所有人物都不讨喜的小说,但那又怎样?
我是这本小说的译者。小说出版后,不出意外地接到编辑的书评邀请。啊哈!果然是躲不过(# ̄▽ ̄#)我是一个不太会写东西的人,因此只会絮絮叨叨地聊一聊自己的感受。
我曾在微博上读过一个细思极恐的小段:当你猛然听到有人喊你的名字的时候,你是否有可能正躺在某个病房里,你的家人在竭力呼喊已经变成植物人的你?那么再深入一步,等你终于明白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你要如何向世人证明你还有思维和意识,证明你依然是你?
《困在时间里的人》就是围绕着这么一个植物人女孩展开。确认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任务前,我只阅读了寥寥数个章节。原书名(Try Not to Breath),封面风格和前几章对受害者的描述让我将这部小说模糊地定义为一个诡异而恐怖的悬疑故事。作者对被困的植物人女孩的描写让我不寒而栗。
艾米是个15岁的英国女孩。艾米的生活平凡而简单,有着所有高中少女都有的小烦恼,也怀揣着到首都伦敦做记者的美好愿望。然而这份安宁却在艾米15岁那年戛然而止。艾米遭到了不明人士的袭击,被丢弃在家附近的公园里等死。袭击者一直没被找到。从那一天起,她只能孤独地漂泊在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虚无世界里……
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很快意识到故事的主角不只有艾米。而这也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找寻真凶,伸张正义的悬疑故事。
亚历克丝是一个自由记者。一次报道中,亚历克丝在坦布里奇韦尔斯皇家医院的神经官失能病房里见到了艾米。也许是因为两个女人年纪相仿,有着交叉的生活经历,也许只是为了实现职业突破,亚历克丝决定找出艾米被害的真相。整个故事也由此展开。
作为一部悬疑小说,这个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人读了畅快淋漓。但这部小说并不止于此。翻译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应该是在于作者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展示每一个人物的缺陷与弱点。
亚历克丝有着严重的酒精依赖。她每天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和酒瘾的斗争上。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自尊,还击垮了她的身体。不仅如此,亚历克丝终日沉浸在对失去的爱情的怀念中。在得知前夫的新任妻子已经怀孕的情况下,她依然忍不住向前夫诉衷肠,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婊”了。她很清楚自己正滑向深渊,却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现状。
至于艾米的前男友雅各布,他是个痴情种子,而是懦弱、胸无大志。他把旧的感情带入新的感情中,躲藏在伤痛中裹足不前,无法很好地处理夫妻关系和兄弟关系。
艾米虽说是个受害者,但也犯过无知的错误。
不仅是这些主要人物,陆续登场的次要人物也有着各自的毛病和问题。
这让我一直暗暗地为这部小说捏一把汗。我私心认为这是一种很冒险的处理方法,然而这个危险被作者巧妙地化解了。小说采取的多重视觉的叙述让我与每一个人物产生更深的共情。他们的缺陷与闪光点悉数呈现在我的眼中。正是这些挣扎让这一个个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让人们讨厌不起来。
我想,推理应该只是小说所展示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更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这些自带缺陷,各怀心伤的人如何摆脱困境,开始新的生活。被困在时间里不止有艾米,还有故事中的每个人。而小说外的你我,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困扰呢?
我的一位单身的朋友最近工作热情高涨,工作之外的时间却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问过之后才知道她最近深陷情绪的漩涡。青梅竹马的前男友跟了别人。两人在一起的回忆难以割舍。我的喜好已成了你的习惯。我将来是否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这个烦恼不正是亚历克丝的烦恼吗?小说中没有闪闪发光的,完美无缺的男女主角。现实生活亦如是。让我欣慰的是,小说中的大家最终借着“真相之旅”把自己推出了舒适圈,找到了内心的解脱。也许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掉自己的问题,但也许终有一天,在合适的契机下,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呢?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但那又怎样?那依然不妨碍我昂首阔步地走下去!我想我的朋友终有一日也能像亚历克丝一样放下吧。也许,放下不代表忘记,而是睁开双眼,发现悲情中生出的希望,看见废墟中开放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