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多加》是一本由神奈川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之患或在俄罗斯和日本。”
这是曾国藩在1867年做出的一个预言。这一年,俄国的主要精力还在中亚和欧洲,日本睦仁刚刚即位天皇,推翻幕府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二年,睦仁天皇宣布改年号为明治,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维新变法。
也就是这场明治维新,让日本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国。
然鹅!!
这个主角既不是明治天皇,也不是一手推动日本开国的幕府末代大老井伊直弼,而是一位历史书上都找不到名字的艺妓——村山多加。
一、闭关锁国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实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积贫积弱。后来的幕府最高执政官井伊直弼,还是个不起眼的庶子,整日混迹彦根城思考人生,好巧不巧碰上了刚来彦根城定居的村山多加。
村山多加,僧人艺妓之女,当过侍女、艺妓、僧人的外室(小三),人生辗转,又回到故乡,打算安定下来做个琴师。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落魄子弟,一个容貌秀丽却历经人间沧桑的前艺妓,相识相恋,开启了一段传奇般的日本式色戒传奇。
人生无常,机缘巧合之下,井伊直弼成为了藩主继承人,两人被迫分开后,十余年再未见过面。不过,作为第一女主,故事的发展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二、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江户湾的海面上远远冒出四艘船影,带着要求开放港口的国书,美国的舰队来了。在工业文明的强大力量面前,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动荡时局开始了。这一事件,史称“黑船开国”。
这是井伊直弼继承彦根藩主的第四年,面对美国要求开国的国书,一百四十余名大名给出意见,只有八位赞成开国,井伊直弼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着人数巨多的反对派,烦躁不安的井伊直弼又想起了村山多加,他冒雨连夜去到两人同居的小屋,这是他俩见的最后一面,却是影响日本历史走向最重要的一面。
这一晚,看着浑身湿透眼神迷茫的井伊直弼,村山多加仿佛又看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落魄庶子。作为见完这最后一面的回报,村山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她独身来到京都祗园,重拾旧业当了一名艺妓。
三、安政大狱
1858年,井伊直弼担任了幕府中最具有权力的大老(特殊时期设置的幕府最高职,没写错别字!)。他上台后,绕过天皇,与美、荷、俄、英、法签订了“安政五国条约”,成为各个势力的众矢之的,前路危险重重。
这时的村山多加已然成为祗园的一位名妓。靠着主角光环的加持以及男一男二都爱女主的金牌定律,攘夷派的首领之一桥本左内在祗园对村山多加一见钟情,被套出了大量情报。
根据村山多加的情报名单,幕府侦骑四出,反对幕府的公卿和大名或被幽囚,或被免职,或被迫剃发为僧,百余人入狱,四分之一被处死,全国各地风声鹤唳。这就是后人谈之色变的“安政大狱”。
这些人到死之前都没想到,自己是死在一个艺伎手中。
四、樱田门外之变
1860年3月24日,井伊直弼在60名卫队的护送下,向江户的樱田门行进。就在队伍到达樱田门的时候,楼上的鼓声响了。此时,18名刺客从路边杀出,直扑井伊的座驾,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下了井伊的首级。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看似突然的刺杀实质是安政大狱的直接结果。这场政治风波中,井伊直弼虽未直接下手,却成为了暂时蛰伏的攘夷派报复的头号对象。
井伊直弼死了,村山多加自然也逃不过去,寒风刺骨的冬日,她穿着单衣,赤着双脚,削去发髻被绑在桥柱上整整三日。后被金福寺尼姑所救,落发出家,从此再未踏出寺庙半步。
五、明治维新
在刺杀事件的催化下,攘夷运动越来越激进,并最终将矛头转向幕府,开始了倒幕运动。
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德川幕府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开始了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
历史的逻辑有时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如果没有村山多加的这份情报,就不会有安政大狱,没有安政大狱井伊直弼就不会死,井伊没死,攘夷派就不会信心爆棚地去倒幕搞明治维新。
村山多加,这位幕末史上走位最风骚的艺妓,跟幕末大老谈恋爱,又得到了反对派首领的爱慕,“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背后处处是她飞蛾扑火的身影,每一次,她都恰好出现在了历史关键节点上。没有她,少了中间的任何一环,明治维新就可能改写。
最后,遵循主角不死定律,所有人都死了,唯她一人存活。但是,说到底,在这残酷的幕末乱世,她用性命书写历史,也不过是为了一段注定不属于自己的爱情。
江户时代的衹园花街在夜幕降临后,灯笼先后亮起,立刻变成光华灿烂的琉璃世界。京都艺妓相貌姣好,莲步姗姗,一口软糯的京都腔听着熨帖。她们还是三味线和京舞高手,也修习花道、茶道和香,堪称艺术与美的化身。难怪衹园花街虽然是销金窟,仍然使武士豪商乐而忘返。
村山多加化名可寿江,是京都衹园艺妓的佼佼者。但她的名字,最终也不过是在历史的迷雾中隐约可见。在一些书信的文字中,或者虚构的影像和小说中。
她既不是町人之女,也不是武家的孩子。生父是僧人,生母是艺妓,她出生后就被送到多贺神社寄人篱下,十几岁时又被神官送到彦根城做井伊家的侍女,后来成为艺妓……她的人生可能会一直在歌筵舞席或三味线琴室中安然度过,如果她没有遇到井伊直弼。
井伊直弼,这个名字在日本幕末历史中是无法忽视的。
初见村山多加的时候,他还是井伊家的落魄子弟。他的父亲去世,兄长做了新藩主,把他置于最难堪的地位,和最破败的尾町末官舍。但他终于做了井伊家的第十三代藩主,更成为江户幕府最后一代幕府大老,成为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她与他识于微时,生活困苦却唇齿相济。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切都变了,像有一道银河将他俩隔了开来。一个是身份不明的艺妓,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幕府大老,他们不可能再相见。
“黑船来航”与“井伊赤鬼”
熟悉日本幕末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日本嘉永六年,也就是一八五三年,渔民在海域发现冒着白烟的黑色怪物。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巨型的近代铁甲军舰,自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开始就已经闭关锁国二百年的日本炸开了锅……
攘夷还是开国?江户幕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暴露了它在外敌入侵时的力不从心。江户幕府岌岌可危,井伊直弼在这个时候当上幕府大老,内忧外患,心力交瘁。他要维护幕府的尊严,要承担起井伊家的责任,要面对开国派和攘夷派如箭在弦的冲突。这个时候,村山多加重新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攘夷也好,开国也罢,佐幕也好,倒幕也罢,村山多加从不关心。但当被告知昔日情人井伊直弼身处险境,她就算拼尽全身力气,也要保爱人平安。
走进衹园,再次成为艺妓,村山多加的心如明镜。风流的京阪少年郎对她恋恋不舍,眼里都是笑意,但她心里却偏偏想起另一个人。青年志士桥本左内对她一往情深,但他是倒幕派,她暗下了狠心,想对井伊直弼不利,这样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村山多加将在衹园打探的情报全盘托出,毫无保留。薄薄的信笺上倒幕派的名单有藩士、大名、还有公卿显贵……无数人头落地,罪名都在井伊直弼身上,“井伊赤鬼”的恶名也让他在日本历史上成为铁腕强权的代表人物。
京都绝恋:伊人不在,圆月亦缺
这是一部写尽江户时代世情百态的小说。作者神奈川一直研究幕末历史文化,埋首故纸堆的同时,也实地探访。在位于滋贺县的彦根市,她看到完整保留了江户时代筑城方式的日本国宝古城——彦根城。这座400多年历史的古代名城是德川家康战胜了关原之战后,井伊直政受赐广大领地,之后重建新城,从此便成为了井伊家的居城。
站在彦根市所立的井伊直弼的青铜像前,作者想起从前在京都井伊博物馆看过他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是写给村山多加的,龙凤飞舞的字迹,却写着恋人的絮语。信里有一首井伊直弼写给村山多加的和歌:今宵又见满月,惜伊人不在,圆月亦缺。
幕末乱世被称为“井伊赤鬼”的幕府大老,生前死后为国运背负多少污名,但在爱人面前,他却可以卸下盔甲,保留初心。
离开彦根城后,井伊直弼和村山多加的爱情故事便在作者心中挥之不去,于是便有了这部厚重又凄美的日本历史小说。
适逢今年是日本彦根城筑城410周年祭,此书的创作意念源于彦根城,也获得日本彦根城周年祭官方和吉祥物“彦根猫”加持推荐,希望藉此让中国读者更了解江户时代的幕末历史。在村山多加获取情报的事情败露、井伊直弼被暗杀后,日本幕府走向衰落,日本近代史的走向就在一段隐秘的爱情中不知不觉被改变了。
文章转自: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7-12/02/content_215650.htm#article
01
日本艺妓,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目前在京都的艺妓不足200人,大多集中在一个叫“祇园”的地方,那是一条老街,也叫“花街”。
村山多加,艺伎和僧人之女,身份卑微,却惊才绝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彦根城的藩主家做侍女时候,认识了藩主的庶弟井伊直弼。初遇时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年纪,少男少女在雪地里一眼就定了终身。
命运弄人,村山多加的身份从侍女到艺妓再到僧人的外室,转了好几转。短短几年,她就从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变成了在风尘里摸爬打滚,跌倒了也可以优雅地笑出来的“可寿江”。
02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相爱的人注定要相逢。她终于在彦根城又见到了井伊直弼,以一个琴师的身份。
重逢的两人,一个是不得志的庶子,一个是看尽人间沧桑的艺妓,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两人相互取暖。村山多加弹琴,井伊直弼便在院中舞剑;井伊直弼看书,村山多加就在旁静静地为铁三郎缝补衣裳。夜幕降临,两人就熄灭烛火,相依而眠。
可世事难料,不曾想井伊直弼的兄弟一个一个比他还福薄,不是死了就是送给别人当养子了,家中只剩他一个男丁,井伊直弼成了藩主之位的唯一继承人。
村山多加自然不能在他身边待了。
03
为保爱人平安,村山多加在井伊直弼手下长野主膳的安排下回到京都,化名可寿江进入祗园假扮艺妓,暗中搜集攘夷派情报。
清白?尊严?性命?为了爱人她都可以不要,只要井伊直弼可以平安。她只身前往京都去当了名艺妓,戴着面具日日赔笑,冒着生命危险在反对派头目之间来回周旋,只为窃取那些可能会危害到井伊直弼的情报。
但是,即便付出了所有,她都不曾想过要以此为筹码来换取再见井伊直弼一面。
04
这份情报的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搜捕活动持续了数月,幕府侦骑四出,不只京都,全国各地风声鹤唳,一百余人受到牵连。
这就是后人谈之色变的“安政大狱”。井伊直弼虽未直接下手,却成了反对派报复的头号对象。
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位高手围剿刺杀,井伊直弼身中数刀,惨死在漫天飞雪中,是为震惊朝野的“樱田门外之变”。
05
这个隐藏在日本近代史背后的爱情故事来自于长篇历史小说《村山多加》。
可以说,如果没有村山多加的那份关键情报,日本的历史恐怕就要重写了。她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日本近代史,却从未在正史中出现。
若时光可以回头,想必村山多加宁愿从未与井伊直弼重逢,如果故事在15岁的雪地初遇时戛然而止,可能大家的结局都会不一样。这样她的铁三郎可能依旧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幕府大老,而她也不用一生孤苦,用余生偿尽所有的苦涩。
1876年,一个宁静的夏夜,村山多加悄悄停住了呼吸。月光下,她脸上带着微笑,双手交叠放在胸口,手下压着一张泛黄的信笺。信笺上是井伊直弼龙飞凤舞的字迹。
今宵又见满月,惜伊人不在,圆月亦缺。
《村山多加》读后感(四):第一部日本大河剧的女主角
知道村山多加这个人还是因为之前做大河剧的资料搜集,知道她是第一部大河剧的女主角。后来曾经在日本媒体看过关于村山多加的报道……井伊直弼写给村山多加的信,除了情诗,里面是老夫老妻的日常絮叨,抱怨自己身体不好,可见感情是很久了。村山多加这个人虽然在正史中没什么记载,但是对日本近代史的转折点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井伊直弼写给村山多加的信
《村山多加》读后感(五):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
01
村山多加,这个名字太陌生了,可能除了百度百科,中国没有几个人知道她是谁。
不过在日本民间,她倒是留下了不少故事。
世人给她的名头夸张而震撼:传奇艺妓、改变了日本近代史的女人以及幕末大老井伊直弼的情人。
村山多加的一生,历经坎坷。她是艺妓和僧人之女,做过侍女,做过艺妓,甚至做过僧人的外室,前半生辗转于烟花之地。
如果不是在年少时遇到了后来权倾日本朝野的井伊直弼,村山多加这个名字,也不会在波澜壮阔的日本近代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不是遇上这个惊艳了一个时代的少年,村山多加的命运,也不会让人至今感慨唏嘘。
“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只是不知道,如果时光能回头,村山多加是否还会选择遇见那个叫铁三郎的少年。
02
村山多加和井伊直弼的初遇是在冬天,两人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
那时候的村山多加还只是藩主家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侍女,井伊直弼也不是什么日本幕府的掌权者,而是一个侧室所出,需要在异母哥哥手里讨饭吃的铁三郎。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落魄子弟,或玩世不恭,游戏人间,或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井伊直弼不同,房屋浅陋,衣着简朴,却有掩饰不住的挺拔气质。
少年气概的铁三郎与容貌秀丽的村山多加在漫天雪花里初见,一对视,便红了脸。
后来的村山多加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就是这一眼,从此自己便甘愿赴汤蹈火,献出自己的一生。
03
井伊直弼觉得这一生最轻松的时光大概就是和村山多加在一起的日子,两人在那所无人问津的小宅院中,琴剑相和,读书织补。村山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总可以让他的焦躁和不安得以平复。
可是,再难过的日子,井伊直弼也从未懈怠过一天,明明只是个永无出道之日的庶子,他却学国学、茶道、书法、枪术,日日参禅打坐、操练弓马。
看着勤学不辍的井伊直弼,村山多加就知道,这一方小屋是困不住她的铁三郎的,总有一天他会飞出去寻找属于他的广阔天地。
而现在每一天与他相处的时光,都像是她偷来的。偷东西是要还的。但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饮鸩止渴就饮鸩止渴吧,总好过从来没有得到过。
04
那一天来的很快,一转眼铁三郎就成为了藩主继承人井伊直弼。
那时的幕府内忧外患,美国的舰队打到了江户湾,国内的武士阶层发起“攘夷运动”。刚强的井伊直弼为了日本的近代化,甘愿背负着叛国的罪名,开放港口。这也让他成为了国内保守派的众矢之的。
村山多加知道到了自己还债的时候了。为保爱人平安,她瞒着铁三郎重新回到京都,在祗园当了名艺妓,只为了暗中搜集对铁三郎不利的情报。
京都危机重重,村山多加听说攘夷派有意刺杀井伊直弼。
她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在攘夷派头目之间来回周旋,终于打听到反对派的整个计划。
把情报交出去的瞬间,村山多加终于松了口气,铁三郎大概是安全了吧。
05
情报牵扯人数众多,搜捕活动持续了数月,幕府侦骑四出,不只京都,全国各地风声鹤唳,一百余人受到牵连。
这就是后人谈之色变的“安政大狱”。
村山多加没想到的是,这场政治风波引起的反弹会有那么大。井伊直弼也成了攘夷派报复的头号对象。
安政七年三月三日,记得那也是一个下雪天,18位高手围剿刺杀,井伊直弼身中数刀,惨死在漫天飞雪中,是为震惊朝野的“樱田门外之变”。
06
生活苦吗?对于村山多加来说是苦的吧。
她一生善良,坚强,从未做过坏事,可命运却从来没有善待过她。
越坚强,便越磨难。
如果她没在下雪天遇到那个叫井伊直弼的少年,就不会选择去跟命运对抗;如果她不曾偿过生活的苦,就不懂那个少年带给她的甜。
这甜蜜,虽毒,甘之如饴。
后来的村山多加,常伴青灯古佛,再也不敢看雪。她怕想到她和铁三郎的初见,也怕想到铁三郎的惨死。
那一场相遇,那一段陪伴,只是年少时的一场梦吧。是她没分清楚梦境和现实,莫名其妙地就认定那个惊艳了岁月的少年,稀里糊涂的就只剩下孤苦无依的自己。
07
“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后面还有一句是“否则余生都无法安宁度过。”
十五六岁的郭襄被杨过的英雄梦想和满天烟火迷了双眼失了心。
十五六岁的村山多加见到井伊直弼的那一眼也不曾想过自己后来的那般命运。
日子真是太长,也太难熬了。
1876年,一个宁静的夏夜,村山多加悄悄停住了呼吸。月光下,她双手交叠放在胸口,手下压着一张泛黄的信笺。信笺上是井伊直弼龙飞凤舞的字迹。
“今宵又见满月,惜伊人不在,圆月亦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