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子之道》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1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老子之道》读后感10篇

  《老子之道》是一本由白云先生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子之道》读后感(一):看懂老子之道,普通人活的更幸福

  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家喻户晓,可真正看懂的有多少,都是一知半解,古往今来解读的版本也各有各的观点道理。大家一致公认的是:五千字的《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精华,可以修身治国平天下,那么普通人看了可以吗?

  当然可以,《老子之道》中把道德经定位为圣王之学,是给管理天下的人看的学问。我们普通百姓也可以学习这其中的“道”和“无为”的道理。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影响着中国三千年,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强调应天;儒家思想强调应人,法家思想强调应事,即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有不能胜任的庸才。

  所以,通天彻地交给道家,人伦常纲交给儒家,世事应对交给法家,谁也不跨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这样道家、儒家、法家思想的运用完美结合在一起。

  道德经中的“道”为三重:至道;天道;人道,至道生万物,消失在万物中,养万物;天道是万物根源,就是我们说的自然规律宇宙法则;人道是指人的发明,不是自然常理的东西。以前我们理解至道是自然规律不对的,至道和天道意义一样

  道德经中的“天地”是指宏观的宇宙,“万物”泛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而宇宙是从愚到智的不断升级过程,人与宇宙观也经历了六个版本的进化升级。老子在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宇宙的规律,并在道德经中体现出来。

  老子对于欲望的思想是: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才是恰当做法。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客观公正的对待事物,跳出来看一切。老子说的“无为”:“为”,为政的意思,无为:管理天下的人不以人道治理天下,而以天道治理天下。这才是顺应了上面“道”的理念

  道德经中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意思是:君王不以德为贵,而以稀有的或者难见的东西为贵,那么下面的百姓也会追求这些东西。我们就会想到一件事情,管理百姓的人追求奢侈品,追求山珍海味,那么百姓也会比吃穿,比拥有稀有珍品为荣,有人没有就会去偷去抢不不择手段的拥有,相互炫耀。

  正如我们国家,新中国建国开始宣扬五讲四美,到文革时候文化历史、道德等尽数破坏,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和诬陷,打倒四人帮结束文革,没来得及建立道德基础,直接改革开放人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没有向上的道德基础,追求都是谁富有,谁拥有高档货,比吃穿,多年的改革开放,利大于弊,但道德基础一直没有完善,至今新一代国家领导人致力于道德的重建:尊老爱幼,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重建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老子的思想体现之一。

  所以白云先生新作《老子之道》重新解读《道德经》,读后让普通人可以清楚的认识“道”的意义,认识“无为”的含义,虽然不能让普通人读了后成为圣王,可以让我们普通百姓学习《道德经》智慧:认识万物规律,顺应宇宙规律,知常不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做好自己,淳朴得如孩子一样真诚勤勉有追求,自强不息

  百姓如何做自己,保持淳朴的天性?老子告诉我们:管理百姓的人不教导乱糟糟的邪说,不蒙惑百姓,才能让百姓保持天真淳朴的自然而然生活状态。我们不正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幸福不就是这种状态么!

  《老子之道》读后感(二):文化视角下的《道德经》

  文化视角下的《道德经》

  ——读《老子之道》

  滁人也

  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言,自先秦以来,各种研注版本超过3000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1000种,此书对中国的影响却是如此深远,为何?“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作品重要原则,从作者老子身上去探究,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要旨。一直以来,对《道德经》如此高深的文章笔者总是“敬而远之”。但是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给了笔者不一样的感受

  白云先生的身份,用“网络文化名人”来称,应该比较得当。他的微信公号“至道学宫”粉丝近百万,而他本人,则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究古代典籍。他对《老子之道》一书写作宗旨的定位是: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

  细读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首先被作者的写作视角所折服。作者阐述老子的“道”的内涵,没有简单翻译《道德经》,而是从中国文化的视角,以整体的、宏观的、全局的、自上而下的通盘研判,以道御物。这就超越前人的很多研究思维,正可谓独辟蹊径见解独到。

  其次,《老子之道》一书对老子的学说,甚至包括儒家、墨家等学派的学说也有自己的看法。如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老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这样的认识,是非肤浅的,甚至是一种变样的“刻舟求剑”。道理很简单,在他们之前,就有人提出了他们“提出”的观点,他们只是道家或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已,但并非开创者。他对今天的人对老庄哲学的很多认识,也持否定态度。如庄子并非一个只会追求无为,对任何事情都不争不辩的“和事佬”,而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人。这一点正是继承了老子的思想风格。老子以为,真正的道家思想,是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要学会根据形势决定自己的选择行动。这种观点,哪怕到今天来看,依然有着鲜活生命力

  很多人可能会在心中犯嘀咕:研究老庄哲学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艰涩难懂的,此书的情况又会如何呢?作者为了让该书能够真正带给读者深刻的认识,特意做了一些努力,如将自己的见解放置到《道德经》具体内容里去消化,作者放上一段内容,就联通时空,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实现深奥思想与通俗文字之间的“无缝对接”。

  该书的语言,也体现着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文白相间,深入浅出,既精练又耐读。总体风格上体现出浓浓的文化味儿。该书结合《道德经》81章的内容,进行了81章的论述,体例恢弘。但是,整本书又不至于给人死板之感,相反还能让人在精炼的语言下,感受到一种阅读哲理小品之感。如作者对“上善若水”一句的诠释是这样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说,在圣人看来,合乎道的方法行为,就像水一样。水在其中,只是一个比喻,而并非“人们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因为如果是如此简单,那么“随便找个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人,都能当圣人去治理天下了。”因为只要“温柔、善良”就可以啊。

  《老子之道》,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具体地、系统地阐述了老子在政治、修身、处世等多方面精神内涵,给《道德经》一个不一样的注解,挖掘了其更加丰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老子之道》读后感(三):你还在误解老子之道吗?

  老子,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这位先秦时期的先贤同他的思想一道,深受我们华夏子孙的尊崇和喜爱,历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可当我们在心中,将老子思想符号化之后,就难免会回避掉老子思想的深刻精髓,而避重就轻的去望文生义,这也就造成了人人皆知老子是谁,也大致听说过《道德经》为何物,可再深层的领会和理解就无从谈起,这是传统经典哲学在现代的落魄,可更是我们现代中国人严重损失

  这部白云先生的《老子之道》并不是解说老子思想的第一本书,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本,但读过之后,我认为本书可能是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最有价值的一本关于《道德经》的讲解。

  国人之所以“甘愿”片面的理解,甚至曲解老子的思想,是因为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人追求时效,事事追求创新,人们在无暇投入时间精力研究老子思想的同时,也都抱有老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的态度,因此也就对心中惰性听之任之

  《老子之道》是白云先生对《道德经》中八十一篇章节逐字逐句的解释翻译,在详细解释中也加入了他对于老子思想的深刻领悟。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时间,且没有什么相关基础的现代人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你可能会问:老子之道虽是天地大道,可这千百年前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还有用么?白云先生的回答是:有用,而且有大用。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在《道德经》惜字如金的表述当中,以他博学且深刻的解读,证明老子之道不仅是当今社会和我们自身的运行基础,而且也是未来世界走向发展的依据,正所谓天地大道,无所不包。我们非但有必要了解《道德经》,更应该内化老子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

  你的问题可能又来了:学了老子之道,难道就能告诉我怎么处理那些具体的事物吗?白云先生说:当然能。我们中国的古典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既是哲学,也是修养,更是能力,但大道至简,老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寥寥数字石破天惊。没有贴心的为两千年后的我们留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的指示,导致一般人感觉学这没啥用。但也正是如此,我们若能悟道,就必定不再是一般人。而《老子之道》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老子之道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当你还在自以为是的说,老子不就是让咱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朋友,你该恶补了。

  《老子之道》读后感(四):老子的《道德经》

  过去的文人想要有一番作为,必须通过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而十年寒窗苦读的参考书名就是四书五经。秀才们张口闭口也是孔孟之道。那么说到“道”这个字,我们其实都不陌生。孔孟之道让我们觉得道好像就是孔子孟子传给后世的。而《老子之道》的作者白云先生告诉我们并非如此。白云先生认为,孔子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他只是传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老子也是如此,他们都不是道家的创始人,而是把道家文化发扬光大,为后世所知晓的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从百度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道德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老子之道》这本书主要是讲解《道德经》。全书以《道德经》的目录体系为主,一一阐释了每一句原文的意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本书也是以此为主要脉络。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底蕴深厚。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全文有点枯燥。《道德经》本来就是有点玄的文言体。而作者的讲解有的地方也有点绕绕的感觉。如果能够配上一些生活实例,语言更加朴实一些,相信给读者的体验将会更好。不过,对文言功底深厚的读者来说,问题不会太大。

  我们举个例子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段。很多人应该还比较熟悉。有的武侠小说也爱用这段话作为武功秘籍的内功心法。总之,就是杜上去有点绕,有点弄不明白的感觉。本书作者白云先生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指的是人道。第二个“道”字,是言说、制立、执用的意思。“非常道”,人所制、所立的道,可言说、可制立、可执用的道,都不是常道。这里讲了至道的几个特征:不可言说,不可描述,不可执用。总之,需要读者根据自身经历细细体会其中奥秘。

  《老子之道》读后感(五):何为道?——《老子之道》有感

  lue编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对于国人而言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是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究竟是什么可能讲的出来的人就不多了。老子作为中国的大思想家之一,可以说其道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民生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到了现在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现在国人开始重新重视国学,但是侧重点却各有不同,主要还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主,而对于老子的道家学说的重视程度相对来说就略微少了那么一点点。虽然市面上关于老子著作的相关普及读本也较多,但大部分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古文翻译或者就是直接原文再现,读者阅读此类书籍其实很难提起浓厚的兴趣。

  虽然如此,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国学不仅仅意味着是要学习儒家思想,老子的道教思想一样也需要去了解。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网络文化名人白云先生编著的《老子之道》一书中对于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给出了别开生面的普及。

  在这本书中,身为读者的你不仅仅可以看到老子《道德经》中的原文和作者的白话释义。更有意思的是,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看到很多《道德经》文字以外的内容,这些内容非经思考而不可得也。还是以本文开始谈到的最著名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举例。

  在“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本来含义。但是这里面的“道”究竟还有什么内涵,可能就不一定能够回答的很清楚了。本书中作者就提到在《道德经》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大致可归为三类:至道,天道,人道。天道与人道我们可能还比较清楚,但是至道又是怎么回事呢?当你产生了这个疑问的时候,你会在后面找到满意的答案。

  所谓的“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中的“道”就暗含了至道的含义。当你明白了至道的涵义之后,接下来在很多修真玄幻小说中农常能看到的“天道”你也会看到其本来的含义。

  一个简单的“道”都有至道、天道和人道之分。那么接下来的“名可名,非常名”中的“名”是不是也有着多重含义呢?如果你带着类似这样的疑惑来看接下来的内容,你会发现本书对于老子的《道德经》的解释具有一种莫名的魔力,相信这种魔力会吸引你不知不觉将这本书一鼓作气看完。

  希望每一位对于国学,对于道家思想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看看本书,相信通过本书你会对《道德经》的理解会更进一步。

  《老子之道》读后感(六):道德经

  《老子之道》是著名学者白云先生对于《道德经》的独到理解。《道德经》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也都知道老子是姓李名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是陈国苦县人氏。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也是中国上榜的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享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的美誉,孔子也曾数次求道于老子。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神话中的太上老君。

  《道德经》历史地位在中国几乎无可匹敌,内容博大精深,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字左右,却是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多方面。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支柱,书中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这些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可见《道德经》的历史地位,自先秦以来就被历朝历代所景仰。 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原文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全文共约五千字。不仅在中国《道德经》被人们所熟知,就是在国外也有很多人非常了解老子的文化,《道德经》被翻译成各种版本超过几千种,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本书的作者从《道德经》的本意进行深入挖掘,提出正确的观点,也就是圣王之学这个基本立足点,同时也在书中阐述了治国安民的至高智慧,这些都是对于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在古代适用,就是放在现代也有重要的作用,可见老子的雄才伟略。现代人对于老子的《道德经》有着很多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有很多人曲解了《道德经》的本意,与《道德经》的本意大相径庭,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对后世些许人对《道德经》做出的错误的解读进行了反驳,给出了正确的见解,对于读者们学习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在本文中作者对于可见《道德经》的文言文给出了通俗的解释,让我们可以轻松的明白《道德经》讲述的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原文,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离不开作者对于《道德经》的深入研究,也看出作者的知识非常广博。

  《老子之道》是白云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道德经》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对于这本旷世巨著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对于《道德经》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非常喜欢这本书。

  《老子之道》读后感(七):理解《道德经》的真正钥匙

  老聃的思想频道,位于三皇时期。后世之人的思想频道,在轩辕黄帝之后。解读《道德经》这边天书,唯一的办法是向古代追溯,学习古人的时代、环境、生活、思想等所有的一切。只有与作者位于同一个思想频道,才能还原作者的真正思想,才能完美解读《道德经》。几千年以来,几无人能做到。幸运的是,当今的白云先生做到了。有幸读懂道德经,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理解道德经的真正钥匙,是天人两道,弃人道,返天道。这里引用书中几段: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后世的解读,把这一段话,理解成老子主张阴谋权诈之术,这是比较肤浅的误读,实则和阴谋权诈毫无关系。而是讲如何闭人之门,而开天之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歙,圣人歙歙然浑其心,是指去人欲,闭人之道,顺于天道。闭人合天之后,则天道必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圣人弱人之道,强行天之道,则天道必能大行于天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废人之道,则天之道必兴。

  第一步是闭人之道,第二步是弱人之道,第三步是废人之道。一步步循序渐进,直到天道根深蒂固。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圣人事天治人,若治其人,则必先与其天。所以,圣人若能夺人之道,则必能天道常驻,长久地行于天下,才能长久地天下安定。闭之,弱之,废之,夺之;人之道亡,则天之道昌。

  《道德经》推崇的是让人在根源上、本质上、整体上理解认识和把握世界,主张君主以天治天下,而不以人治天下。世俗的人则认为,流散的、现象的、局部的、支离破碎和割裂的那些碎片,才是知识和智慧。进而,他们认为应该用人智治天下。

  好比世界是一座森林,有的人认为世界是蘑菇,因为他很渺小,寄生在蘑菇里面,一辈子只见过蘑菇,不知道还有蘑菇之外的世界。有的人认为世界就是一棵树,因为他像虫子一样,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一棵树上度过,从不曾想象过森林是什么。还有的人生活在森林下面的地层里,他们认为世界就是黑暗和洞穴。

  无穷无尽的人,都用他们支离破碎的世界观来打量和思考世界,认为这就是智慧。如果他们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呢,那就是各说各话,嘤嘤嗡嗡,没完没了,好像真的是百家争鸣一样。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的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天下,得一察而自好罢了。争来争去,从来没有人见过森林的全貌。

  而在老子看来,这些人虽然打着智慧的名号沽名钓誉,但是他们实则都曲学曲智,并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当然是俯瞰整座森林,对整个世界都了如指掌。可是,这样的人该如何向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来描述森林呢?没法描述,因为夏虫不可语冰。所以,就只能知者不言、大智若迷、大智若愚了。 而那些还在不停地叽叽喳喳这主义那主义争论个不休,要誓死捍卫自己的那点愚蠢支离破碎的小智慧的人呢?对待他们,老子的主张是,他们是可怜的天弃之人,应该破除他们的心智桎梏,重新以天解救他们。

  如何才能解除天下人的心智桎梏呢?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绝智弃圣。”这样就可以禁绝天下邪僻之理,为天下复其天。

  《老子之道》读后感(八):老子之道的阐述

  老子是何许人也?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道德经》估计很多人都还会背诵呢,尤其是现在教育的小朋友,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道德经》了。我们都知道老子,却鲜有人知道他的真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虽然《老子》我们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但是真正理解其中意思的却没几个,老子之道在生活、工作中用到的地方真是多了去了,在这样一个繁忙的生活中,白云先生的这本《老子之道》可谓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通俗易懂,为我们学习老子之道打开方便之门。

  作者其人,白云先生,是个颇有影响力的人,是网络文化名人,微信公号“至道学宫”粉丝近百万,半数文章阅读量十万加,刚刚也去关注了一下他的公众号,里面文章不多,但是都是精彩的,值得一读。

  本书《老子之道》,作者从《道德经》是圣王之学这一基本立足点出发,阐述了书中治国安民的至高智慧,并对后世愚人对《道德经》做出的流俗、错误的解读一一进行了反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人总是认为,道德思想是老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其实,应该很多人跟我一样,都觉得某个门派是谁创立的可能并不重要,也许孔子或者老子或者其他人只是综合了之前各种各样的分散的思想,将其统一了而已,所以应该说,这些思想是我们中华古人的集中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感悟,是世世代代人一生中的些许感悟集中而成的思想。重要的不是谁创立的,而是这些思想是否流传下来,是否影响着我们,事实证明,他们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书中,每一章节,作者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将对的进行扩大阐述,将错误的理解,进行纠正,看完,我们都会对老子的一些思想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解说,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我们经常买的文言文解析,就是类似这样的,当然,性质类似,但是内容是不一样的,以往的课本只是对每段每句的详细解析,并没有对其真正包含的意思进行更多的阐述,只是讲述了其中的大致含义而已,本书是作者对老子的自我理解,其中不乏也有个人主义,但是总体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老子之道,道是什么?看看书吧。

  《老子之道》读后感(九):非常道

  最近在疯狂的玩一个小游戏,叫《头脑的王者》。整个人像是回到了高中会考的时候,对是会考不是高考。简直是治好了我的偏科,发现了体育完全是我的弱项,弱到全是蒙的。但是文学和语文还是很开心的。题库中也有很多题,是关于古代名著的。发现了自己很多知识短板。武侠小说的功力不厚,全靠电视剧来撑。

  不过,后来我发现很多哲学大家,我都略知一二,但是关于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我就有点模糊了。内心有点不服,所以决定要补一补,刚好江苏凤凰文艺今年出了新版的《老子之道》,装帧很漂亮,还是白云先生的,毫不犹豫的就拿来啃了。

  做了很多心理准备来看这本巨著,但是真的读起来的时候还是很需要用脑思考的。这本其实主要是《道德经》,也是老子的哲学精华,虽然很多像是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的内容,战术什么的跟现在的社会有点脱节,但是道理还真是那个道理。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想来也真是如此。全书有81章,300多页,讲了很多方面的事情。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我大概读了一遍,300多页的书,用了大概10天,我也只能说是读了个大概。觉得这本书真的要读懂,还是要多听一些大家的评论什么的。

  人们说,读书有什么用,大概就是突然变通透吧,我觉得读这本书,就有这种感觉。读完了这本书,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顿悟。

  而且白云先生的作品,也一直是学者和高知们最喜欢看的。个人觉得这本书的质量很高了。 可别觉得他是个古代人啊,他是个自媒体,微信公号“至道学宫”粉丝近百万,半数文章阅读量十万加。 妥妥的去关注一下吧。微博上也有很多粉丝。 《道德经》是圣王之学这一基本立足点出发,阐述了书中治国安民的至高智慧,并对后世愚人对《道德经》做出的流俗、错误的解读一一进行了反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虽然觉得正本清源这个词用的有些夸张,但是其中一些解读和指正对于初次研究《道德经》的人来说还是很受用的,比较容易理解。

  本书从老子之道的本源出发,告诉人们道法自然,不能逆天而行,不能以人的巧伪之智来处世治国,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作为个人,也要返璞归真,恢复自然之本性,这样才能超凡入圣,远离烦恼。

  总的来说,哲学书总是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多一些,重一些。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打算有时间再好好看看,多听多看点资料。推荐大家阅读,纸张不错。

  《老子之道》读后感(十):还原道德经的本意-治国安民

  白云先生《道德经》的独到理解:作者从《道德经》是圣王之学这一基本立足点出发,阐述了书中治国安民的至高智慧,并对后世愚人对《道德经》做出的流俗、错误的解读一一进行了反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白云先生解道德经系列,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道,德,经,三字合起来。就是说,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的大道,人行于道上,叫做德。阐述这个道理,以及怎么把握并行走在这个道理上的方法的不朽著作,叫做道德经。白云先生道德经专栏:http://www.zdaox.com/ddj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子之道》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