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0 21: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10篇

  《兰亭序杀局2》是一本由王觉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一):史诗布局惊艳依旧

  史诗布局,惊艳依旧

  从兰亭序杀局第一部开始,我便开始追这部系列史改小说,不过平心而论,此系列何止惊艳二字就能赞赏过来?

  故事发生背景设定在唐朝,确切来说是李世民带着心腹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开始的。因李世明麾下大将临死前留下的四个血字“兰、亭、天、干”,作为本系列的主线,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被抬到江湖中。

  在第一部大唐贞观之治的政治之风刮起前夕,大唐众多机密组织之一的玄甲卫登场了,随着故事的展开以及兰亭序中玄机的慢慢揭示,第二部中重点的天刑盟出现在了读者面前,因此,本身的主旋律就是昔日风光无限的玄甲卫狠角色主角萧君默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在逃亡过程中和另一组织天刑盟扯上了关联

  在和其他读者的评论声音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对第二部的总体评论要低于第一部,认为在剧情的衔接上和萧君默与楚离桑在感情戏份等众多内容可圈可点,但是如同很多系列作品一样,第一部要做好大局观,剧情要根据主题内容来设计的更加合理贴切,而续作则要将剧情合理的延伸,也要加上新内容使剧情更丰富,还要保持写作风格的延续,对于这种史改小说很难,何况对历史严谨态度更加考研作者的功力,无论如何,本书抗住了压力

  这本书中萧君默经历的大逃亡戏份真可谓是精彩纷呈,也描绘出许多新奇事物,有在许多危难关头及突袭场面中的逼真打斗环节,如在大觉寺的僧人坐化缸,还有亦敌亦友的裴廷龙对获得情报时使用的招数,再有对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描写等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古言浓厚的侠客之风。

  书中的配角们对于剧情的推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显示了主角的光环,让萧君默风头甚至盖过了当时的国君李世民,但是这样的设定也是能从小人物上来反应出国君的决策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历史终究是残酷的,作者借用玄幻的风格来彰显出古代时期单人力量朝廷政治之间的对抗,而且重头戏的兰亭序一行书真迹的出现,无疑也为想揭开真相的读者们吊足了胃口

  一起期待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吧。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二):用想象填补历史的缺口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首词中所提到的唐宗指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有唐一朝的盛世繁华,正是由此人一手打造。然而熟悉历史的人也知道,精明强干帝王往往没有合格的继承人,如雄主李世民也是如此。太子承乾被废,三子吴王李恪被“舅舅”长孙无忌以谋反罪名害死,四子魏王李泰因争夺皇位被幽禁,五子齐王李佑造反被贬为庶人,六子李愔荒淫无度被贬为庶人,七子李恽被诬告谋反惶恐自杀……太宗共有14位皇子,被贬被废不得善终的有12人,最后继承大统的就成了暗弱无能的第九子李治,后面的故事我们同样熟悉,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正是李治的妻子

  历史中的这些人物落在纸面上不过几个字便写清了结局,但于这些人物自身而言,曾经的权谋设计、你争我斗可谓在刀尖上跳舞,怎一个刺激精彩了得。王觉仁先生便借助了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作为他的小说《兰亭序杀局》的故事背景。把故事安排在这样一段风起云涌,波诡云谲的时期,小说的精彩程度固然可以预测,但如何让故事在不脱离历史的条件下高于历史,发展自己的行事脉络,也非易事。然而这个难题并未难倒王觉仁,一副失传了的书法名篇《兰亭集序》成为了整个故事的破题之物,也成为了让整个故事托陈出新的核心要义。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作于永和九年兰亭修褉。在这副书法作品中,共有20个之字,且每个之字写来都形态各异。这幅书法作品向来为世人所推崇,这当中要数李世民为甚,他曾举国之力寻找《兰亭集序》,将其陪葬昭陵,此后《兰亭集序》便不知所踪。

  以历史而言,兰亭集序与李世民的关系不过如此。但在王觉仁的笔下,兰亭集序成为了扰乱大唐的关键事物。流传至今的寻找兰亭集序,智取辩才藏书的故事也因此为了小说中的素材,与这一场夺嫡之争扯上了莫大的关系。可以说王觉仁先生颇擅织网,他将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不相干的事件联系了起来,并且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使命。他的小说也由此脱离了单纯趣味性,相应的,重读历史、一窥真相则成为了读者去翻阅史书的绝佳动力

  这样的动力要建构在不失实、符合逻辑之上,于《兰亭序杀局1》中是王羲之隐秘身份的解读,于《兰亭序杀局2》中是天刑组织在淝水之战中所贡献出的制胜之力。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有太多的偶然性与戏剧性,比如苻坚大军是自动后退让出阵线,何以兵败如山倒?王觉仁以其构想的天刑组织解决了这些漏洞。天刑组织渗透进了苻坚大军中,朱序正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他及其下属散布谣言、带动逃跑致使苻坚大军兵溃,与此同时,秦军主将苻融的坐骑也被天刑组织动了手脚,所以一军主将的马才会被乱军挤到,为人所杀。

  这些内容自然是出自小说家的演绎,但其中的合理性却不得不为人所叹服深思。历史真的只是纸面之上的那短短几行字吗,定非如此,但在今天,我们也确乎无法窥探到当年的真相,也许小说家言就是事实

  《兰亭序杀局》除了以合乎逻辑的构想解说了历史中存在矛盾之处,小说还用扣人心弦的剧情,交错生长的爱恨写活了一众历史人物。太宗的君父之心,太子的阴郁疯狂,魏王的机关算尽,吴王的动机不纯,李治的聪敏以及以弱示人,长孙无忌的横行无忌……这些历史人物在故事中一下子鲜活了起来,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有爱恨有大义也有私欲,他们让人理解让人同情,也让人为之叹息。于此同时我们也能于他们的言行中推想窥测到他们的结局,虽说这结局分明早已写在了史书上,但故事的成功也正在于此,以其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让人忘掉结局,在阅读的过程中多了期盼,期盼着历史有另一种新的演绎。

  历史人物必然有其限制,纯虚构的人物则可挣脱这种束缚。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虚构出来的大侠。小说的主人公萧君默便是作者王觉仁心中英雄该有的模样。萧君默同样为国为民,但他也有自己的儿女私情,这并不是一个伟光正的人物,而是一个更像人的年轻人。所以他在接受自己对楚离桑的感情上有退缩,因为他怕心爱的姑娘会被自己连累。所以他在接受天刑盟主的位置时会犹豫,因为他担心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无法带领大家完成保民安邦的使命。但他聪明坚韧、有不变的信念、也有不绝的勇气,所以也只有萧君默才是这个故事里真正的主角,而他也将携带着《兰亭集序》与它的秘密,颠覆一切阴谋,让纷扰世界回归到正轨之上。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又会经历哪些磨难遇见哪些人物,发生何种反转,还是需要在小说中一一寻找答案

  当正史与疏漏发生碰撞,虚构的小说就成了绝佳的出口。从古至今,话本传奇屡见不鲜,也从某种层面证明人们对历史真实的一再探寻。但小说终究是小说,就如同三国演义无法替代三国志,可是好的小说却也有着强大的力量,它会让人对那段历史着迷,会让人不断的去研究探索,从而获得发现真相的力量。

(永和八年,东晋北伐却大败而归,作为被时人誉为“有裁鉴”、“以骨鲠称”的王羲之内心焦急忧愤。在主幼国危、内忧外患的的时候,王羲之以兰亭集会为掩盖,秘密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为了证明这一切的真实可靠,作者引用了王羲之的诗句 “为居时任,岂可坐视危难” 用以明志,同时还列出了参加兰亭修褉人员的身份、官职,以此说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会。同时王羲之家族在起名中重复使用之字,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三):英雄二字,如何担当

  由于之前读了《兰亭序杀局1》,所以意犹未尽地想读一读它的续作,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情节展开有些迟缓,倒是很像目前盛行的泡沫剧。

  图画比例色彩之说,小说有情节结构之迷,这本书相比于其它虚幻小说而言,首先是印刷的纸张太薄,字体太小,让读者觉得很值,毕竟在同样大小的纸张上出现更多的字,而单位价格就会越低,可以由此产生的对视力的影响并非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字里行间要想掌握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得潜进书中,看看书里的伏笔千里。

  时值深冬,晚上看书已经很冷,但是这本书情节中展露的腾挪功夫却让我们练家子满身都是火热,为什么悬念一个接着一个,谜团一团紧似一团,让你的困意全无,巴不得自己也能穿越到那个时代,与书中的主人翁一起去闯当江湖。所谓的江湖,并不如我们意象中的血雨腥风,而是看似无情却有情。

  从一幅字贴出发,引发起那些人的仇恨与凶残,这本不是字贴的错,而是人性的恶,从人性角度,我向来赞成其不可靠,我们缺乏的是机会,让人性污点爆发的机会,只要机会成就,我们就会为了名而杀,为了利而战,没有一点温柔,没有一份瑕想,如果你是避世的,你一定是有本事的,我就是穷尽此生穷尽所有的社会网络也要让你原形毕露,可见避世并不是一项安全系数极高的行为,同理如果你积极入世,那就根本没有暗箭,有的只是明枪,即使你三头六臂,你也无法逃脱别人为你设计的套路陷阱

  皇权的魔力甚是神奇,总是能以一派的力量去压制另外一派,让两者在自我争斗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力量,终究让皇权稳坐钓鱼台。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任何主角与配角的设定只是在为了说明我们的命运总不是被自己把握,但是我们又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学会文武艺,就可以对抗一切压力,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我们细想封建史才发现,皇权也是每天在心跳,他害怕自己总是被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所蒙骗所仇视,毕竟皇权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使任何当时的人都觉得“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事实就是如此,那些敢扯开历史遮羞布的人最终创造了新的历史,写就了本来就属于稀缺资源的人生。

  是进亦难,退亦难,那么你除了是一粒棋子之外,还能是别的什么?人情世故,是看不清、摸不准的,但是你除非是厚黑的高手才能躲避伤害与死亡,更何况,你并没有三头六臂,你有的只是对于生命最低渴求,有一碗饭、有一口水,你无形中就成为了一位跨越时空叱咤风云的英雄。

  或许是传统,让这种虚无小说得到了极大的延升,但是回首我们的汉唐明清,还是今天的生活实在安定平静、久远。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四):《我们来聊聊书中的人物》

  本书作为《兰亭序杀局》系列的第二本,很多背景已经交待的差不多了,重心开始从悬念转移为人物的命运走向和终极谜题兰亭序的最大秘密到底是什么,可惜这个谜题本书中还是没有告诉读者,也并不好猜,故而人物的命运便成了这本书的最大看点。

  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在书里面的很多举动有些想当然了,不太符合在历史中的形象,也只有在监狱那一节里,稍微显示出一点王者风范与智慧,但其余时间段仅仅是作为故事推动的一个点,人物厚度不够,显得有些单薄。与之相对的,几个太子的人物刻画非常鲜明,每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做出的举动都很符合人物的逻辑及性格特点,为了那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并且无所谓正义与否。其实我是很同情这几个皇子的,李世民本身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兄弟阋墙才登上皇位,所以心里对于几个儿子之间的斗争,想必内心深处也是很无奈的

  萧君默在这次千里大逃亡中所展现出来的机敏和智慧也并不能让人信服,书中很多梗都如今都被用烂,所以很难让我感受到其到底有多么聪明,更多的是一种尴尬。而其看似很懵懂谦虚的推辞天刑盟盟主的位置更是让人觉得假了些,即使他是主角。特别是后面又勉为其难的接受了,额,要不是他就是主角估计活不过三章。

  楚离桑的人设也有点虚,在本书中基本沦为了脸红吃醋的花瓶,并且有时候不分场合部分地点的发脾气,属于人为的制造混乱来增加剧情,与第一部相比天差地别,小失望

  辩才这本书直接化身旁白君,所有的故事背景都是辩才来一一解释说明,与让读者自己探秘相比终究少了些味道

  冥藏这个人我更不知道说什么,莫名其妙大哥就这你还想争天下呢?

  所以最出彩的反而是这一路追捕的人,当然结果肯定失败啊,但是无论是小人物的心理还是举动都透着几分傻乎乎的可爱,真是意外的惊喜

  总的来说,这本书相比上一部水平有些下降,但还是可以看,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谜题没有解开,兰亭序的终极秘密,为了这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看作者怎么来圆这个谜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