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郁症》是一本由[美]伊丽莎白•斯瓦多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源于曾经对抑郁症患者的了解,加上身边听闻的接触过的一些抑郁症患者,本来以为是本科普性极强的书,理论知识众多,会看得比较吃力,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纸张非常好,文字是像手写字的那种字体,而不是常见的宋体黑体等,映入眼帘最多的是图画,让人特别有兴致看下去。
先说说个人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吧,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隐性的,一种是显性的。举个例子,都是真实的故事,隐性就是只要有其他人在场,比如客人来家拜访,那么一切行为举止都很正常,端茶倒水,;阿姨叔叔地喊着。可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一下子觉得失落,或者烦躁,我没体会过,可能有很多种感觉,总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想思考,不想行动,觉得人生无望。 显性就是能够在你面前表露出来的,比如悲伤,很容易哭,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的遭遇,一般都是让人扼腕叹息的,然后说自己之所以还坚持下来,就是因为还有责任,或者说有想做的事,有牵挂的人,不然早就见上帝了。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别人说的话不论积极还是消极都起不了作用,还是觉得环境压抑。 这几年我所知道的明星里面,也有抑郁症很严重的,通常是用药或住院治疗,有的已逝,有的健在。逝者我就不打扰他了,不说名字,当时新闻一出来,周围很多人都了问那是谁,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对他印象还是蛮深刻的,很阳光开朗的一个大男孩。他在《百变大咖秀》上的那首《粉红色的回忆》,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一个男生装扮成女生还是挺好看的,唱得也好。 不过,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小斐,以前是贾玲的搭档,喜欢做插你眼睛那个动作,后来自己做编剧,现在还接拍广告。得知她有抑郁症也是意料之外,不过她说现在好很多了,我想是因为对喜剧的热爱,想要给观众呈现好的作品,想要让世界多一些欢笑声,所以才一路走来,坚持不懈。现在总算是事业有起色,越来越多人喜欢,生活中的阳光多一些了吧。 其实作者也是一样,三十多年来,不断和抑郁症作斗争,走进去,走出来,再走进去,又走出来。为了帮助更多人,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用绘画的方式,文字也选用了很可爱的字体,真的是很特别。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跟他人讲,生怕别人把他们当成异类,能够做出这个决定,正视自己的过去,用过去去帮助他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书中描绘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想法,行为,比如拒绝亲近的人靠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就那样一天一天过去,看不到希望。一直到有天,作者想要改变这一切,去尝试很多新的东西,乐器,画画,健身等,一天天付诸行动,一天天看见自己的改变,最后成功走出来。这是一个勇敢、励志的故事,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看了这本书获得帮助。 对了,大家都知道的张国荣哥哥,生前让香港词神林夕给他写了不少歌,比如《我》。林夕和哥哥是很好的朋友,他一直很自责,因为当时没有很坚持写阳光的歌,为哥哥写的歌都比较负面,即便是哥哥的要求。所以后来他为陈奕迅写了一首《黑择明》,意思是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你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带着勇敢的心,向往光明的心,去行动,去尝试,去改变,就能看到真正的光明。 如果觉得这篇书评对你有帮助,或者觉得还不错,你愿意把这些故事分享给需要的人吗?或者推荐一下这本书,或者推荐一下这首歌。谢谢!
我的生活多么棒!
我作曲、写书、编剧;
值得敬重的同仁、忠诚可爱的朋友和情人、以及一班我喜爱的天才学生和演员。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一笔勾销,
当我陷入抑郁症。
我的抑郁症起始于一朵小小的云,
它就在我的眼角边。
我仅仅感觉到它在那儿,
伴随云而来的是一阵嗡嘤与呜咽。
那一片云越来越大,越来越灰暗,
嗡嘤声越来越响。
人们说:“丽兹,这是一出音乐喜剧。”
但我心中唯有哀伤的歌。
现在,我的音乐不再动听。
我开始泄气。
我很刺儿,一触即发。
越是我爱的人,
越要向他们恶毒挑衅。
我避开朋友们,
托辞我如何成功,
如何繁忙。
怎么出得了门,我变得又老,又肥,又丑!
我觉得自己是社会的弃儿,
某种黏糊糊、有鳞的东西在我体内生长,
我被这一塌糊涂的生活埋葬。
朋友们试着帮我,
可我不让他们接近。
我总是拒绝,还常常羞辱他们。
从而小看我。
说我太娇纵自己……
我感觉到他们的不屑。
小云渐渐胀大。
起床变得越来越难。
我对生活没了兴趣。
我无法去打扫房间,
清倒垃圾,甚至洗澡。
没有什么事值得一提。
当我陷入抑郁,
没人受得了和我一起生活。
我丧失了所有的同情心。
情况甚至比以往更糟。
我感到彻底的孤独。
然而,即使在深渊,
穿透进来……
一封傻乎乎的手写的信,
很难让人置之不理……
一把特大的靠椅
和一个高个儿的朋友。
但或迟或早,
抑郁症还是会卷土重来,
全线进逼。
有人仍坚持说,
在黑洞的边缘,
我经历过。
不时地,
我想到了自杀。
但这只是黑洞里的念头,
来自底部的底部的底部……
我希望强大起来,
想办法自己扛起抑郁症。
我尝试了很多方法:
通灵、冥想、草药治疗、瑜伽、拳击、规定饮食、针灸、回归疗法、推拿、对着枕垫拳打脚踢、生物反馈疗法;
听音乐、尝试运动,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读一些诗;看动物节目、烹调节目和纪实性的犯罪节目度过长夜、幻想移居不同的国度,改变信仰,或大规模整形手术……
然而最后,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无论你到哪里,结果都一样。
我得“货比三家”。
药物帮了很多人,
但不是在所有的时间,
对所有人都有用。
有时候也有副作用。
差不多耗去了三年时间,
最终,我们找到了可行之法。
我找到一个很棒的临床治疗师,
抑郁症可能是个一次性事件,
也可能会拖拉很长一段路。
你都得学会和它较劲,
必要时还得藏着掖着。
如果你假装态度积极,
没准就会弄假成真。
谁知道呢?
走出抑郁症是个大事件。
那朵小云可能还会出现,
但下一次你应该会更加强大。
记住,你走出来过一回……
你就还能再走出来。
我的抑郁症8.1[美]伊丽莎白•斯瓦多 / 2017 / 南海出版公司《我的抑郁症》读后感(三):抑郁症是一个黑洞,但是一定要加油爬出来。
入这本书并不是我患有抑郁症,而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一个问题。想来,对我这样一个不怎么亲近的朋友开口询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问我的问题正是关于自己的抑郁症。她说,可能自己活不长了,因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分分钟想杀了自己。很害怕自己在“那股劲儿”上来的时候把自己给弄死了。经常看我在朋友圈推荐书,觉得可能会在我这里得到答案。她自己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并不奏效。而心理医生似乎也只是在骗她的诊疗费。
于是我答应她我来想办法给她一些建议,而这本书就是我的众多办法之一。
诚然,这并不是一本专门研究的抑郁症的学术著作。也没有确实“科学”的治疗途径,但是这本随笔绘本真的有助于我们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世界。这也能够弥补了那些关于抑郁症学术专著感性描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上的不足。
在这本书里,作者这样写道:
当我陷入抑郁,世界上的一些都在阴谋和我过不去,我无法把任何事情做对!对于抑郁症患者,这个疾病会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作者在书中也完整表达了自己在抑郁之后无法写出以往一样优秀的作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害怕朋友们的帮助,无法正常社交,更恐怖的是绝望,似乎一些坏的事情都没有出路,都无法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思维盲区,抑郁症患者的盲区是积极的能力。当一个人认为生活毫无希望的时候,她一定是没有办法鼓起勇气反抗生活的。当然这个盲区在正常人看来似乎是极其可笑的。抑郁症患者会因为做砸了一件事陷入很深的自我责备甚至是自我否定中,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因此觉得事情不可弥补。
作者在书中多次把抑郁症比喻为“黑洞”,可能她认为一旦跌进去就绝无出来的可能。所以我才十分佩服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在这样绝望的时候能够鼓起勇气想办法解决。能够迈出第一步来解决这个问题真的非常不错。
很高兴,在书的后半段。作者终于写到了还是走出了抑郁的时光。她很幸运的碰到了一个临床治疗师。给了她很多建议,把她一点一点从抑郁症的“黑洞”里拉出来。
医生的建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想办法尽量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哪怕是微小的乐趣也好。比如尝一尝番茄酱,嗅一嗅新的发胶,对着镜子微笑,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无论你是否真的积极,假装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弄假成真呢?
抑郁终究是一次性的事情,当他们发现了生活很多细小的事情是值得去珍惜或者享受的,发现并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对我们充满恶意,那就距离治愈抑郁症不远了。
我相信苦难会让我们心灵强大。当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的时候,他们会比一般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我的抑郁症》读后感(四):做最棒的自己
当我翻开《我的抑郁症》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诧异,因为它不同于别的关于抑郁症的书是以一些文字来表达一种或压抑,或沉闷,或讽刺的一种现状。相反,它以一种诙谐的漫画风格来写了平常生活里的发生的一些很普通却让人有共鸣的一些事情。它在这本书的中间部分向大家介绍了抑郁症是如何产生的,并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让人有强烈的共鸣。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国人对抑郁症总是抱有一种,有色的看法,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社会越来越开放,我觉得人们也应该更加认清了解自己。抑郁症并不可怕,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抑郁。《我的抑郁症》来自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斯瓦多,这是一本让你认清自己,并且教你怎样解救自己的暖心小漫画。
患有抑郁症的人其实很辛苦,他们对世界所有人的好意都持有一种拒绝的态度,而且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担心别人发现自己有抑郁症,然后来嘲笑自己,小看自己,疏远自己,会觉得别人把自己当怪物看待,感觉自己和全世界都不一样,尤其是他的脑海中的会有一个模拟的法院,全世界VS丽兹,这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
但是即使在不见天日的深渊,也仍会有悦耳的音调和欢笑声穿透进来,即使短暂性地脱离了抑郁症的深渊,但是或迟或早,抑郁症还是会卷土重来,全线逼近。
有人一直坚持这种说法:根本不存在心理或者情绪疾病这回事。有各个领域的人都这么认为,但其实并不然,他们不懂在极度抑郁之时,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会有去伤害别人的念头,即使是一件非常小的不如意的事情,他们都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念,他们会在心里列下一长串的自杀的方式,然后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演练”。但这确实只是一种想法,来自深渊的最底部,很少有人会执行。
如若他们可以抵抗这种念头的产生,他们就已经非常棒了,但是,若是想要彻底痊愈,就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帮助,找一个信任的医生来进行治疗,他们就会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他人,更会乐于与别人相处,并享受他们的陪伴,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爱自己。生活会更加美好。
只有自己靠自己的力量,来感受世界的善意,来走出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来克服自己的恐惧,用乐观来填满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你就会比一般人更加强大,比一般人更珍惜阳光。
看完这本书,我感触颇深,但是这本书也许是因为美国作者写的,其中有些部分写的不是很懂,不能确切地将作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准确完整的传达给读者。
总体来说,《我的抑郁症》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一本漫画,前半部分虽然读起来略有些压抑,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莫名的笑点,后半部分给人一种正能量,让人感觉动力满满,笑容都明媚了很多呢。
《我的抑郁症》读后感(五):1-800-273-8255
我想过自杀。
想过很多很多次。
想过从高楼跳下。
想过用刀割开手腕。
想过安眠药自杀。
……
“每个人都想过。”她告诉我——高中那年做一份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时,看到“你有想过自杀吗”的问题时,我惊愕,转过头问她“你想过自杀吗?”——“当然了,每个人都想过。”后桌那个玩世不恭的女生告诉我。
我以为我不正常。我一直断定自己和别人不同。
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卧轨的梦,我梦见我和一个金发男孩走到荒野上的火车铁轨边,不远处驶来一辆蒸汽火车,他和我一起躺在铁轨内,也许我可以把手脚伸出铁轨外,体验一把骨肉分离的畅快感,但是我却安全的躺在铁轨内,双手平放在胸前,火车先是从卧在我前面的金发男孩身上驶过,下一秒向我急速驶来,来不及了,我紧闭双眼,听见身体上方火车突鸣的声音,飞快行驶的速度使我身边的空气快速流动,身下的小石子开始躁动不安,仿佛在穿越时光隧道,我只不过在离开这具疲惫的身体。
我的双眼睁开一处小缝,我看见车厢和车厢的罅隙间不断快速闪回的光影,不一会儿功夫,火车开走了。火车鸣笛的声音也渐行渐远,消失在耳际。我蓦地坐起来,惊慌失措,检查自己是否完好无损,就好像没有准备好一般。“你已经死去一次了。”金发男孩站起来跟我说。
接着我突然从梦中醒来,这个梦太真实了,使我那个清晨一直在回想这个梦,并把这个梦归到我做过最记忆深刻的梦里面。“你已经死去一次了。”梦里男孩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仿佛昨夜我真的去了荒凉的铁轨旁。从那个早晨正是因为这个梦,我的生活态度改变了,我突然感觉,像是重生过一次,把过去狼狈不堪的生活经历都丢掉了,我开始像是抓紧时间般用力呼吸和感受每一件平常的小事中的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做一个乐观的人,生活态度不要太过于“丧”。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悲观消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人或事的,在脑海里我也清楚的意识到我在“不快乐的”生活。我开始去从简单的小事中体验满足感:听一首喜欢的歌,看一本有意义的书,追一部精彩的剧,做一顿好吃的饭……尽量都不去想那些长远,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
伊丽莎白·斯瓦多把自己对抗抑郁症的经历用涂鸦的方式表达出来,像小孩子的简笔画一般毫无掩盖的表达出内心所有真实的享受和想法。作者把抑郁症的到来比作一朵小小的云,通过她对抗抑郁症的经历和感受,化解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偏见,形象地让每个人都能理解那种感受,那一团乱麻的线条就好像内心崩溃,失去理智,深陷绝望的时候的自我。作者也列举出了一些正面对抗抑郁的方法:药物治疗;咨询心理医生;耐心去做生活中的小事(这本书就这么诞生了)等。抑郁这种情绪人人会有,但是不要让它缠住你,就像生活的压力,不可能没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无时无刻,你都需要爱自己。
作者把陷入抑郁时的想法,连情绪崩溃时的状态,连同那些杂乱的线条一样表达出内心爆发的、绝望的、无助的,深陷抑郁症困扰的自己。我在那一团炸毛的线条中仿佛看到了情绪崩溃时的自己,感觉陷入万丈深渊,无处可逃。抑郁症曾使他的生活一度陷入糟糕的处境,失去生活的兴趣,不喜欢和人相处,甚至想过自杀。后来作者选择了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慢慢的改变情绪上和心理上的状态,走出了抑郁症的困扰。她把她对抗这抑郁症30多年的经历,编制成了这本小书,希望帮助更多抑郁倾向和患有抑郁症的人。
1-800-273-8255不仅是一首歌的名字,在一个月前的VOA上听到的,一下子就被消极萎靡的男声深陷进去,歌曲意在帮助那些有自杀念头的人克服这种倾向。还是美国的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国家自杀预防生命线的电话号码,当有人想自杀时可以拨打这个免费电话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也愿深陷抑郁症的你,攒够足够多的失望,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我的抑郁症》读后感(六):看《我的抑郁症》
没想到《我的抑郁症》这本书是一本图画书,我心中暗喜,躺在沙发上,看这本好玩的书。
我没有抑郁症,我只是情绪和别人不一样。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就会想起我的生活。我看到书中看到“我很刺儿,一触即发”,想起我这两次和一个妈妈的互动都是我很难相处。昨天我把我老公拉进班级群,那个妈妈关心地问,你老公一直没在班级群里吗?我说,啊,他嫌消息多会烦。然后那个妈妈好心地又说,是啊,不能让他享清闲,管孩子又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们男人也得管。我本来体面地附和几句才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却放飞自我地说:“看吧,我们看事情就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其实我老公还是特别会照顾孩子的,我们是那种孩子争气,家庭幸福的典型。”这还不算完,我过了一会儿还在这个妈妈和另一个妈妈一起谈得哈哈大笑的时候说:“哎呀,挨着你们吵死了,你没看见这里站着的人都站到别的地方去了吗?”现在我想起来,我就是一个讨人厌到极点的形象啊。前几天我对着这个妈妈还干了同样一件事情,不过我细节忘记了,也是人家和老公合影当手机桌面壁纸,我说了人家的老公是个瘦子,人家说我老公看起来很憔悴,好像是一家人的重压都压在我老公身上,我就马上纠正道“你懂什么,滚,我老公精力好着呢,我老公是有六块腹肌的人。”回家我和老公说起这事的时候,我老公说,人家是一个机关单位上班的人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肯定是好意。我才想起我说人家的老公是个瘦子的这个前情提要,最过分的是我老公比人家的老公还瘦。人家好好的手机壁纸,我不会说应景的话就罢了,还刺激人家,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我的手机壁纸给人家看,我手机上是光着身子的杰森斯坦森。
你看这本书就是能让我们有很多共鸣,书中说“阅读别人的抑郁症故事,写下你自己的感受”,我本来以为我还上图书馆那本关于走出抑郁的书以后就不准备阅读相关文献了,没想到找到了对胃口的抑郁症书籍。看着这本书中的情节,我想到了上一次我送妞妞上学的时候给妞妞丢了一件羽绒服,好心人告诉我丢了东西了,我还没回头看就被没看到的行人人捡走跑了;然后接着妞妞用班主任的手机给我打电话,说我今中午送孩子晚了,下一次早五分钟,重新改改闹钟。我回到家在床上盖着被子大哭,还把在工地上监工的老公叫回家看我哭,陪着我,我老公回来了后,他领导就去了现场,正好看见我老公擅离职守。现在想来这不就是个屁大的事情吗?双十一强迫症发作的样子有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羽绒服骗自己从没丢过。
这本书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自己,今天早上我刚拒绝了我妈妈和我一起去超市的邀请,我妹妹每次到我家来玩,我都会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来惹她,我连早上的碗都不刷,更不用提做饭了,我老公要给我买一个樊少皇代言的健身用的收腹产品,我就嘲笑他是个gay。
对,我不是抑郁症,我就是让人讨厌的一个人。但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有素质,通情达理,高智商,高情商的完美女人,就是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又老又丑又肥的女人。每到我觉得要进入沮丧的黑洞的时候,我都会看《生活大爆炸》,这也可能是我越来越毒舌的原因,毕竟我爱谢耳朵嘛,现在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看看这本《我的抑郁症》,还有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也 能变成一个更好的画家,不信你看看我画的小狗是不是比作者的还要棒,不好意思,我又来了……
《我的抑郁症》读后感(七):我们的抑郁症
伊丽莎白.斯瓦多的这本《我的抑郁症》跟预想的有些不同,是一个可爱的绘本。 老实说,里面的画算不上好看,反而像是出自一个坏小孩之手。
它粗犷的画风,夸张的线条,都让我想到一个歇斯底里的坏小孩。也许每个抑郁症后面都藏了一个坏小孩,他孤独又敏感,渴望被爱却害怕伤害,时而低落的躲在角落,时而又暴躁的四处搞破坏。
我想,每个抑郁症患者心底也许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以及将来,他都会时不时的跳出来,在你的脑海里肆意的涂抹着。 他画出一个可笑的黑洞,然后把你丢进去。他画出无数的树叶掩埋你。他画了一个简陋的世界丢在你的后背上,压的你喘不过气来……
也许你看着这些图画会觉得很可笑,但我觉得这样可笑的画面是如此真实。 因为当抑郁症爆发的时候,我无法认真思考,无法静下心来绘出精致的图画,无法听人们的大道理和书上各种复杂的治疗方法。 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去看那些复杂的东西。 我能做的只有发泄或者逃避,只能用我那匮乏而混乱的想象力折磨自己。 仿佛置身于黑暗之中,你变得无助又弱小,所有曾经引以为豪的部分都不值一提。生活里所有美好的部分全都一笔勾销。 你在黑暗中看不到光,努力的摸索却没有力气。身边明明有那么多人,却全都变成不能相互理解的怪物,让你恐惧的只想逃避。 就像书中描绘的一样,你的内心被一个悲伤的坏小孩接管,而你则变成了书中那个头发永远乱糟糟,表情永远沉重痛苦的怪物。
未曾真正患过抑郁症的人,是无法理解其中痛苦的。所以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是孤立无援的,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心里想不开”这样的程度,从而致使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不被理解而受到二次伤害。他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只能努力的隐藏自己,压抑自己,最后崩溃,自残,甚至自杀。
事实上,抑郁症大脑内有3种神经递质(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低于正常人导致的,跟其他的病一样需要被理解和治疗。甚至有人说,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人和死于癌症的人没有区别,我认为是有一些道理的。 所以《我的抑郁症》这本书其实是一面巨大的镜子,让你在其他抑郁的人生中看到自己,让各自为战的抑郁症患者们联系到一起。
我用了几乎半个小时就翻完了它,却用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回忆它,或者说来回忆我自己。 她画出自己滚下楼梯、账户透支、按错电话、钱从口袋里漏出来。 而我呢,坐车坐过站、喝水时把自己淋透、写了很久的稿子忘了保存。 她画了一只大手把人们阻挡在一边,她说:“我害怕出门,我觉得遇着的人都比我棒。” 而我呢,对着每一个担心我的人微笑,重复的说着,我很好,我没关系的,我没事。然后默默地把自己网上的名字改成了废材。 “起床变得越来越难。” “我对生活没了兴趣。我无法去打扫房间,清倒垃圾,甚至洗澡。” “想到食物会作呕。” “没有什么事值得一提。” 没错,全中! 生活中那些最简单的事都变得无比困难,起床是个无数次半途而废的事情。曾经那样热爱的事情如今提不起半点兴趣,最好的状态就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盯着天花板发呆。曾经那样热衷于吃,现在吃东西却只是为了维持生命。 是的,每一刻都像永恒那么漫长。 她画了一个巨大的钟,把自己被监禁在里面。而我曾经把屋子里所有的钟表都丢出去,那不间断的滴答声真的会让人崩溃。 “我的衬衫脏了,我要杀死我自己。” “我的烤鸡焦了,我要杀死我自己。” “你赢了,我输了,我要杀死我自己。” 是的,任何小时都被无限放大,变得不能忍受。 她去尝试各种办法拯救自己,希望自己变得强大,足以扛起抑郁症。她去通灵、冥想、使用草药治疗、瑜伽、拳击、各种小组治疗。而我则拼命地挽留自己对生命的兴趣,我努力健身、唱歌、绘画、看各种相关的书籍……也像她一样在互联网上搜索“抑郁症”,以及看了很多别人的故事。像她一样,我也一次次努力又一次次放弃着。
所以它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每一页都能使我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与之对应的部分。 那种感觉,仿佛是一个外星人在地球突然遇见了他的同类。 从此你知道,在这面镜子背后,还有着许许多多跟你一样的人,跟你有着同样的想法,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片黑暗中不是只有你一个,这样想着,就会莫名的感动,仿佛得到了某种安慰。 我喜欢把《我的抑郁症》这本书丢在床头桌上,时而陷入悲观情绪时,就拿出来翻翻。看看自己正处于哪一个部分。 它最治愈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它只是详细客观的记录了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真实感受,而非对你大呼努力的鸡汤和正能量。 它用它的客观和真实给予了每个抑郁症患者方向和希望。使你不自觉的去想,一个跟你如此相似的人,一个曾经与你同样绝望的人,最终都能够好起来,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书中所言:“抑郁症可能是一次性事件,也可能是拖拉很长一段路。” 可是只要你熟悉它,感受它,并且一次的击败它,你将变得更加强大。 当你重新闻到花香,看到蓝蓝的天空,感受到生活里的各种快乐。你将更加爱自己,更加珍惜生活这份礼物。 是的,也许那朵藏在你眼底的小云会再次出现,可是记住,你走出来过一回,你就还能再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