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楼207》是一本由孔庆东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7楼207》读后感(一):最美不过高三·八
今天又回顾了一遍,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一个字形容就是“爽”!差点没把我笑抽。
这北大醉侠的高三·八,我前前后后读过三遍。第一次是在高中时期,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翻到了这篇。于是一气呵成,通篇读下来,把自己乐个底朝天。第二次是在大学里,借到了孔庆东的《47楼207》这本书,如获至宝,一个下午都躲在寝室里目不转睛。《遥远的高三·八》就收录在末篇里,孔庆东这厮,肚子里能有这么多的故事,而又能把这些日常琐事写得如此的妙趣横生,在结尾处又深情款款,叙及真情与回忆,感动得刚刚好。真他妈太有才了!包括里面的《北大情事》和同名的《47楼207》,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
如今再次重读《遥远的高三·八》,我想对于学生生涯的回忆,最美也不过如此了。
《47楼207》读后感(二):调侃调侃~~搞笑搞笑的学生生活
《47楼207》系孔庆东作品精选,特色是以天真加纯情为鸳鸯锅底,涮的是荒诞肥牛加糊涂上脑,外配鲁莽小料和辛酸醒酒汤,只管开胃,不管减肥。其文每每裹挟着源自大地和底层的激情,将读者置于融合着大爱、激昂与幽默的混合情绪之中,难以自拔。多年来,不仅成为中学生脱胎换骨为大学生的入门经典,也是所有怀抱理想者的案头之书。其文其人必将成为到2050年依然被阅读的经典。
这是这本书的介绍~~在我看来真的还蛮有意思很可爱~~说话很幽默的~~我是在课堂内外看到一个节选~~就深深的陷到那种调侃的风韵~~紧紧地向往着高中大学的生活~渴望一种创意~自由~和张扬~一群和自己很有聊的人在一起~~那生活真的是充满着创意~~~他总喜欢用一些风趣的词来写他的朋友们~~~现在我在大学了~~~深深地觉得~~其实也很平淡啊~~~可他总可以在平淡中找出那么多不平淡的趣味~~~~真的还蛮有趣味的~~~希望孔庆东可以坚持他的风格~~~继续带给读者们这种似梦非梦~似醉非醉的大侠风格~~~
《47楼207》读后感(三):此粗才,非大才也
我是在图书馆里借的这本书,当时并非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找,只是不经意间路过时看到。北大的事,总能引起我的猎奇心,孔庆东这个名儿,似乎也在哪里听说过。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看过《47楼207》,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作者还是比较恰当的。这本书带给我快乐,但也仅仅是一时的快乐,就像看小品时被逗乐的感觉。总的来说,文章质量良莠不齐,比较欣赏的是“文苑走笔”那部分, 以及《蔡元培的矛盾》、《王瑶先生学术精神的启发》、《文学中的痞子》和《新加坡印象》几篇,还有几篇总感觉幽默过了头,反有油腔滑调之嫌。建议诸君读此书时加以选择,切莫青菜萝卜猪肉鱼虾统统往肚里咽。
《47楼207》读后感(四):孔和尚和他的《47楼207》
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翻完了孔和尚的《47楼207》,挺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以为都是描写很普通的大学生活的文字,就没有想法去看。而且就作者而言,孔和尚的长相也让我没有最初的意愿去看他的作品。一周前去图书馆,寻觅钱钟书的书,无奈图书馆的数目检索系统和图书的排放都不给力,一直没有找到钱大大的书。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孔和尚的书,翻了翻目录,来了点兴致,就借回去了,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翻翻。
每天50页的速度,看得也不算快,但是对自知对这本书也没有很深刻的看法,对孔和尚的认识也只能从这本书里很浅薄的得到。
翻完本书,也只有《47楼207》和《北大情事》让我眼前一亮,今儿又把这两篇看了一遍,还是有新鲜感。觉得这两篇突出的原因纯属是因为本字写的漂亮,搞笑的功夫让我佩服。可能就像主流的说法吧:孔和尚的搞笑远远好于搞学术,是个才子,但是距离大师很差的很远。其他的文章只能说是普通,有的还看不下去,颇有充数的感觉,但是也不至于是滥竽啊!另一篇描写学生时代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可能是因为记忆尘封地太久的原因,读来并没有什么感觉。
文中还深深体现的是孔和尚对金庸的强烈的崇拜,还有对北大的爱和抬高。恨不得认金庸为奶爸,恨不得在北大燕园里乐X呵呵得活一辈子。觉得金庸的一切切都好,北大就是中国精英的唯一集中地,世界上最大不敬的事就是不读金庸或者是觉得金庸有一点点的瑕疵和觉得你比北大的最次学子牛逼。
我眼中的孔庆东,在永恒的时间中只是那两篇《47楼207》和《北大情事》。
《47楼207》读后感(五):凤头豹尾
豹尾《遥远的高三·八》曾连载在青年文摘上,还是我高中时候看到的,恰巧我也是在高三八,语言又格外流畅幽默。于是……一见钟情呐,瞬间记住了孔庆东这个名字。后来跟谁借的书上又有《北大情事》一文,由此知道了这本书。
书中最喜欢的篇目,就是开头记叙大学生活,结尾的高中往事,还有中间评价金庸的那部分,语言最流畅犀利,评实事的部分,比较之下感觉平平涩涩的吧。书看完了翻前言:“我所发表的文章,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大都被删掉了。”平涩的那些,也许就是被删减过的吧,高中大学和武侠,多多少少都有理想世界的感觉,张扬些似乎才正常。
看完书跟室友开玩笑说:这人挺得瑟呢。但书中的又时时流露出作者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怀念。属于那种看完大笑三声合上书再楞三分钟那种,重新读一遍,还是很喜欢这本书,很喜欢这个作者。
推荐~~
我不想,却也要功利地承认,我找孔庆东这篇文来看的初衷就是为了写书评。可是看了后又觉得难以评,当然我不是要说这厮文采有多么多么好,思想如何如何深刻,总之这么絮絮叨叨地聊同学轶事,聊武侠金庸,聊人性哲理,细细咀嚼来,便有难以搁置之感。人总能对有共鸣的的东西产生不同寻常的情感,回头想想,这种代入感便是可以寻找到原型的现实。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越是文弱之人,越喜欢英武豪侠;而粗朴豪侠之人,却往往渴望小鸟依人的淡雅温馨。正是江南人天生那多灾多病的身(笑),所以容易被这种生猛的侠气勾`引。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这厮确实取悦了我,用他的尖锐和刻薄,用他的猥`琐和犀利,当然还有缺不得的幽默和学识。想来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的文学朦人多爱争相模仿“先知”文学青年作家,诸如海子顾城三毛类是很有道理的,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他们无一不是建立在现实阅历基础上对人性的了解和剖析,万变不离其宗,文学总归还是要返璞归真的。而孔庆东在这之外又让我看到了其鲁迅的一面,荒诞的嬉笑怒骂背后隐隐藏着对卑劣的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不好评。
但我的劣根性就是,不好做的事也要做做看再说,至于之后到底会否引来卫道士的口诛笔伐,尚不在考虑之中,虽然这点可不是我喜闻乐见的。
那么该结尾了,引用一下琼瑶的几本书名,取自孔庆东的排列法,算是有始有终吧,再来缅怀一下我转瞬即逝的感性:
匆匆太匆匆,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窗外翦翦风
《47楼207》读后感(七):也有风雅也有俗
《47楼207》是孔庆东作品中一部块头不大,却分量不小的作品。“它以描写大学生活的《47楼207》开篇,以描写高中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压卷,一以贯之的是幽默,可谓是‘凤头’、‘豹尾’”,而中间那若干篇便是有名的“猪肚”。
先来说风雅方面,的确可说是一位“儒雅君子”。《看月》写得浪漫又富有传奇色彩,最后那句“又到月圆之夜”可谓余味无穷、韵味至极。不知这一轮明月中是否含有那“盈盈的,脉脉的”月。或许真是“此中有深意”。
而俗,却“俗”得如大千世界,无其不有。《风流大寻呼》中看似荒诞的语言,“却挣扎着向人们展示着人性的丑陋和卑劣”;而透过《你别无选择吗?》这样看似“非理性”的文章,却向学子们提供了一条中肯的、理性的选择,而孔庆东老师只谦虚地表示:仅以此作为参考。
但并非只能风雅一边,俗一道,文章往往是“雅俗共赏”才能称之为佳作、上品。而《47楼207》便是其中代表。
若按题材分,《47楼207》应属记叙文。描述了作者读本科时代的一些极具个性的人物。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仍引人深思。
他的作品,真真是让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
我所描述的这些,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也因我个人知识的浅薄,尚不能对大师之作描写到位。若真要用一句话来给此书做个总的评价,那便是:“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