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是一本由飘阿兮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茧自缚》读后感(一):暖意
传说中很拉风的现言,故事通常拧巴的万劫不复,颇为挑战人的底线。总是有外界的家庭的内在的种种原因,让饮食男女一颗爱人的心拔凉拔凉,让你感叹,丫咋这麽点儿背呢?
这种虐虐更健康的故事,固然是吸引眼球,但是,高概率的巧合和波折,也颇为挑战人的智商的底线。
虽然,看小言的人就图一轻松,谁也别往深里想。但是,能打动人的,还是要有起码的真挚在。所以,对于重口味的种种折腾文,我是颇为有疑问的。
因为平和,所以透着真挚。让人相信,也许真的在某年某月某地,有这样的故事发生。
看这文的时候,不会觉得和和与哥哥是会是颇为让人念念不忘的人物,但是,看过之后,会有淡淡的暖意。
一本书有淡淡的暖意,还是值得读一读
尤其是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世事依旧安好,静水东流。
《作茧自缚》读后感(二):以你为中心——他们生活的世界(评《作茧自缚》一对别扭的青梅竹马)
飘阿兮是个很仔细的言情作家,注重细节,在我看来是修稿成性的纠结女,颇有处女座的品性,没想到竟然是白羊座的。
《作茧自缚》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言情小说,看了三四遍,前几天还特地买了书来收藏,这几天得空随机翻看阅读。这小言符合我一直最喜欢的“青梅竹马”的基调,里面有数不清的细节,数不清的伏笔,数不清的暗涌来表达一个“我的世界以你为中心”的思想——这就是男女主角的生活。男主郑谐是这么干的,却不自知,或者他知道,却以为只是为了妹妹,—— 他对女主和和“亲人”的设定。很多读者一直疑问郑谐爱还是不爱和和,甚至不喜欢郑谐,因为书中郑谐的表现实在不像一位爱人的意思,而这就是作者想要体现的,故意的,和其他小言不太一样的东西。爱,一定要说出来吗?爱了而不自知,习惯了,就爱了。这是作者作品一直想宣扬的主旨。
对于读者纠结郑谐是否爱和和的命题,甚至得出不爱的答案,我想这位读者没有用心,至少没有认真看,或者有着严谨的规范的标准答案的教育思维——以为爱就应该怎么样,不这样就不是爱。这部书,令人发指地让人感觉到铺天盖地的“爱”,特别是郑谐对和和的,是的,无处不在,一本书,三百多页,随手一翻,就是表达“啊!我心中一直有你”的行为。没有说过“爱”,但是一直在用行动表达,让人应接不暇,让读懂的人觉得谄媚。
举些例子吧。不少作者觉得郑谐不爱和和的最大证据是他后来很喜欢一个女孩子,并且打算娶她,而且也成为了他未婚妻,最后未果。这个未果,不是郑谐自己主动获取的,而是他未婚妻杨蔚琪好心主动放弃成全他的。蔚琪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女孩子,样貌、品性俱佳,如郑谐所言:“她就是他理想妻子的样子,很多优点他很欣赏,一些缺点,他也觉得亲切而熟悉。”看到这里,我又笑了,其实杨蔚琪只不过又是一个筱和和的影子而已。正如和和说过,郑谐努力培养她,管制她,就是为了打造成杨蔚琪的样子,天真,纯洁,淑女,优雅,随和,善良,还有一些大大咧咧的糊涂缺心眼的小缺点。这些小缺点,觉得亲切和熟悉只能是因为和和,郑谐实在是“爱屋及乌”的典范。所以杨蔚琪和郑谐的相遇相识,双方都不陌生。
作者是很阴险的人,在写郑谐和杨蔚琪两人相处的大段落,也不忘暗地里提醒读者:醒醒啊,其实杨蔚琪只是有着和和影子的人。为什么郑谐和杨蔚琪相处如此契合,“任何事情只要她(杨蔚琪)开个头,他(郑谐)便知道她接下来要说什么,只消他稍稍勾一勾唇角,她便明白他已经领会了她的意思”,因为这是郑谐和和和长达二十五年的相处模式,而蔚琪和和和很像。“当他们沉默了许久需要一点话题来调剂时,郑谐的配合度很高。杨蔚琪发现,郑谐常常与她看过同一部冷门的电影,也会与她听过同一首风格怪异另类的小众歌曲,他可以与她一起谈一点历史与时政,绝不会藐视她的女性观点,甚至会耐着性子听她陈述一部网络言情小说的梗概,听她抱怨那作者令人难以理解的三观,有时还会好心地三言两语替她解决苦恼。”这段话,从郑谐和杨蔚琪两个相处之时就一直在表现,这里,那里,前面,中间,后面,所谓的共同语言——这冷门电影、小众歌曲、网络言情……都是因为之前是和和在看,在听,在读的,而郑谐或者想知道他关心的“妹妹”所想所思,或者想和“妹妹”有共同话题,或者曾和“妹妹”一起,参与这些活动。
还有,郑谐和杨蔚琪出去吃烧烤,叫上和和。“她(和和)接过郑谐递过来的烤苹果咬了很大的一口,在郑谐还没来得及阻止就被烫到了。杨蔚琪起身替她找冰块,回来时见郑谐已经不知从哪儿弄来什么东西小心地替她往唇角上抹。”作者实在是变态的细节控!什么东西呢,应该就是抹烫伤的,不知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快,肯定就是随身带着,简单的说,就是这种情况时常发生,郑谐随着带着和和可能出状况的防护东西。啊,这不是“我的世界以你公转”是什么?!
再有,杨蔚琪一直想凑齐三色镶着宝石珠子的算盘型链坠,她收集了蓝、红宝石,一直在寻找第三个——绿宝石的,并且对郑谐也提起过这是她最大的愿望。她想要的愿望其实就在郑谐那里,这也是和和喜欢的东西,那是他准备送给和和的礼物。从一开始到后面,郑谐就从来没有动摇过要实现他未婚妻的愿望,因为那是给和和的。面对如此渴求希望、为得不到而失望失落的未婚妻,他没有一点迟疑,没有一点动摇,还是送给了和和。啊,难道这还算爱得不深吗?
另有,在和和离开时候,郑谐恐猫却把和和寄养在朋友家的猫小宝带回家伺候着,所有和猫小宝的相处细节,都表达着对和和的思念,和爱。这是个爱得疯狂的男人,如此这般,还不自知,可怜可疼。
书中有番外,郑谐所谓的初恋女友,也只是因为她当时刚好唱了和和正在学习的英文歌曲,而且唱得荒腔走板,正和和和初学的样子差不多,所以郑谐答应了这位女同学的交往申请。若,这都不算爱,那如何才算呢?!
诸如细节,比比皆是。
郑谐的思维也不难理解,只不过确实和常人不太一样。他有他的人生规划,这个规划中当然有和和,作为一个妹妹,而且是永不离开永远相亲相爱的妹妹,所以他现在的一套房子买在和和的对面,还在海边买了两套别墅,一座是他的,一座是将要送她的。这个规划中,还有他们各自的妻子、丈夫,甚至孩子。所以他为和和精心挑选他认可的男友——成熟稳重,知书达理,气质谦和,宽和包容的谦谦君子。他自己的妻子也是可人儿,和和和相处愉快。以后两家和和美美的一起生活,他照样关心和和,和和照样维护着他,对家庭,他们相敬如宾,关爱有加,两者不误。我想,这就是郑谐规划的太平盛世。爱,不一定就是要私人的占有,只要你一直在,无论何种方式,这也是一种占有。这种爱,谁能说世上没有呢?
至于和和对于郑谐的态度和感官,不难发现,她了解哥哥的个性,知道哥哥对她的好,也懂得感恩,所以他理想中的妻子出现,和和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出他们未来的走向,甚至比郑谐更清楚,坚定地维护着现有的和平安宁。
和和,也是个特别美好的女孩子,她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母亲甚少管教她,她虽有着郑谐一家人的的关爱,但肯定有着和正常家庭成长不一样的孩子的落寞或烦恼,而她成长得让人欣慰,快乐知足得让人欢喜,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和和也把郑谐放在第一位,她二十五年的成长史就是郑谐的陪伴史。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当郑谐知道和和要坐火车离开的时候,郑谐着急打电话说开车赶过去。和和说不用了火车十五分钟后开赶不及的。郑谐不管就是火速开车出发,在不得不在等红灯的间隙打开电话,是和和的三个未接电话,她哭着说:“我改了下一列的票。你不要赶路,慢点开车,我保证没见你之前不走!”又一次,即使内心千仓百孔,仍要护得你的安全。在可以任性,可以不管不顾的时候,和和因为顾及郑谐的安危,没有任性,这是怎样一种体贴和爱护?!和和把郑谐放在第一位,甘心听他的话,愿意为他收拾家,认真地为他打算,闹别扭时仍关心他的情绪,闹翻了仍用心修复两人的关系,不愿打扰他安静的心灵,维护他既定的道路——比如劝说他按照原定计划迎娶未婚妻。“为了你,我愿意”,是和和对郑谐的回应。
《作茧自缚》的一对青梅竹马,铺天盖地的细节阐述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故事——以你为中心。别扭深情痴念如此,我喜欢。
《作茧自缚》读后感(三):作茧自缚与破茧成蝶
记得看过一句话:“你能作茧自缚,也能破茧成蝶。”映像很深刻。作茧自缚与破茧成蝶,只不过是一念之间。
莜和和与郑谐就是在他们自己织的茧里不远不近不疏不离的生活着,明明都很喜欢对方,明明都明白彼此的心意,但碍于这个名义上的“兄妹”之情,谁也没办法去捅破这层纸,所以就作茧自缚。
然而,蝶终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如果一直藏在蝉蛹里,又怎么成蝶呢?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当时机成熟,昙花能现,茧能成蝶。
所以,我一直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无缘人对面也不会相逢。这就是命运使然。对于爱情,不能强求,要做到有则心动,无则心安。他来时,你自踮起脚尖期盼,他走时,你自阖上心门欢送。
《作茧自缚》读后感(四):纯粹的故事,纯粹的爱情
搬朋友的评
人生总有很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郑谐是一个如同机械表一般高度程式化的人,他的人生永远都精准的走在既定的路线上,他的人生不期待意外,可筱和和却成了他完美人生路上的意外。筱和和的父亲因为一次见义勇为的行动中牺牲,被救了的郑谐于是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兄长甚至父亲的角色。可是外面看似乖巧无主见的筱和和并没有按郑谐的规划那样长成一个甜美娴雅的闺秀,她那有些纤细的内心其实敏感而独立。她抱着感恩的心努力的在郑谐面前扮演一个他心目中的合格妹妹的角色,虽然她知道自己达不到他所希望的那种程度,其实她的内心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她依然是不希望郑谐失望的,这样一种杂糅的感情里有喜欢的成分但是这样的喜欢更多的时候是被敬畏的情感所掩藏着。正如郑谐也是怀着报答的心态在和和成长的过程里给予一切他认为对她最好的东西,细致的关心她的所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她的痕迹渐渐的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里,变成一种本能和习惯。但是郑谐对筱和和的认知错位也给他们日后的关系埋藏下了变数。
在生活中习惯于对方的存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依相伴,一直以相亲相爱两兄妹模式安然相处的郑谐与筱和和因为一次擦枪走火酒后乱性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而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细微情愫也因为这一偶然被揭开,只是两人一直无法正视。筱和和拼命的把郑谐推离自己,只为了让他们关系永远保持现状,以求得心安,她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做法。何况那时的他还有一个在筱和和看来完全符合他规划人生中完美配偶的女友。可是筱和和并不知道,知道真相后就做出为她负责这个决定的郑谐并不仅仅是因为补偿,补偿只是一个动因,更重要的是,他借由这样的动因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挣扎就很下意识的做出了选择。所以筱和和说谎,推拒,疏远,离开,用各种方式让郑谐走回他既定的正轨上,而郑谐也心灰意冷的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他们都在自欺欺人的越走越远。可惜爱情这个东西,在他和她的潜意识里,在他们长期的陪伴中。喜欢一个人,没有了她/他,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地上的影子一样。
他们试着开始没有对方的生活,郑谐还和理想型女友按部就班的谈婚论嫁。可是,这不是爱情。喜欢是一种心有灵犀,喜欢是他只有她,而她,也只有他。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可是他们永远有着一堵心墙。走不进去但是更走不出来,只能困在原地徒劳的挣扎,于是他们的心都缺失了。
单方面的爱情或许于你是永远不减的阳光,于他,或许只是浮光掠影。或许和次爱的人也可以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可是那个心思通透的女子也不愿意接受一份不平等的关系和不完整的爱情,于是她选择退出,成全了他们也成全了自己。
一个简单的青梅竹马的故事,在飘阿兮洗练的文字下显得清新自然但是却轻易的牵引着你入戏,把持着你的情绪。和和其实是个有些寂寞的孩子,她有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猫,在飘的笔下,那些寂寞都被幽默化卡通化,一人一猫的场景描写居然令人觉得俏皮可爱而又温暖。看书的时候,家里播放着钢琴曲,水一样的琴声冉冉而动,流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书本字里行间的干净清爽带走了夏天的湿气。
在那一刻,我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本书,因为作者的用心,人物的自然,更因为故事的纯粹。
《作茧自缚》读后感(五):不会看第三次了
文笔不错。就是男主有无数女伴,和女配还打算结婚!到最后都没和女主表露自己对她的感情……这些真是槽点。
第一次看挺喜欢,第二次就觉得男主其实挺渣!女主对着男主有些弱,特别最后女配和男主退婚(竟然是女配先提出!到这里对男主完全喜欢不起了),女主就一直主动巴巴地缠着男主那儿……女主你是怎么了?!
男主如果真的不知道那件事,他真的应该不会和女主结婚吧,他应该会娶女配吧。大大没有详细写男主对女主的感情这个有些可惜。女主最后跟男主说他从来没有说“我爱你”,他竟然回答我也是,看到这里我真失望,你女配没说我很高兴,可对女主你怎么也这样啊?!男女主之间,不,应该是男主对女主方面的情感描写太少了。
唉,应该不会看第三次了
《作茧自缚》读后感(六):不知道为什么男主角总有高大全,而剧情如此老套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很另类……
别人推荐飘阿兮的小说不是很小白,角色设定也比较有深度,就买了看
结果发现还是小白小说:
男主角的设定真是所有的灰姑娘小说万能套路:家里有钱,公司老总;聪明,读书时不努力便是第一;也不文弱,体育全能;其他方面自然也是天才,里面为夸男主角的天赋用了这么一个例子:女主角一个月通关不了的游戏,男主角未弄懂操作就2小时通关╮(╯▽╰)╭【PS:男主这么十项全能,情敌现身想给女主发短信时却不会发——不是紧张,是真说不会,是不是太囧】
——最最重要的是,帅!帅得天上有地下无女人围着转,偏偏只爱女主角,但又傲娇不说,冰山脸大腹黑……
面对别人总是完美公子,让他异常只有女主角,以及事关女主角
女主角也是万能设定:普普通通,小迷糊,算漂亮但不说绝色,里面总有比女主角美的但男主角就喜欢女主
然后男配女配的设定也符合所有的小白小说……不用我详说了
这么也罢,快餐也快餐一回,但男女主角纠结的也实在是让人无语。你们又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又不是雷雨,一直构想是什么让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是真兄妹?有病?他们父母要再婚因而乱伦?有第三者乱入?——好吧,我列举的都很老套,但我宁愿是以上的,男女主角就是认定了是干兄妹不跨过雷池,之前纠结啊纠结啊,关系都发生了还在纠结,纠结了一本书!崩溃。
《作茧自缚》读后感(七):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温暖的画面,清纯的男孩和女孩,甜蜜中带着微酸的怅惘。画面里不断重复着相逢与错过,无数次,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擦身而过。其实他们之间只隔着一堵墙,或者只是隔着几个路人,可是,那么多次,他们还是错过了。有时候,爱情里,欠的,或许只是一点点的缘分。
又或者说,习惯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相遇会是件太困难的事情,一如,郑谐与筱和和。和和的习惯是,多年来将自己缚在厚厚的茧里,假装现世安稳,假装快乐地活着。其实郑谐亦然。他习惯着自己的习惯,习惯着十几二十年来用同样的眼神看和和,习惯着把她当妹妹,习惯在每一件事情上管着她,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在时光里蜕变。于是,他们就这样若无其事地活了这些年,活在各自的习惯里,从不想改变。
好像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有那样一个人,他是你的青梅竹马,是你的知己好友,你们一起长大,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你们之间有暧昧的暗涌,却谁也没有说出来。生活平静如水。终于有天,你们各自寻觅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然后渐渐相忘于江湖。柴米油盐和俗世的饭菜香让你迷失,让你无暇去想年少的种种。多年以后再次相逢,总是难舍怅惘。他或许没有成为你的爱人,可是,他是你永不能忘的人,是你记忆深处最初的悸动。甚至,穿过了漫长的时光,你会想,如果当初勇敢地说出那个字,这生活是否就会改变?可惜时光不能倒流,你们终究是错过了。于是,余生只能在回忆里叹息。
郑谐与筱和和的关系,正是这幅图景。这是一幅最完美的兄妹图,却因为太完美而令人不可置信。郑谐的那一句:“我若对和和有别的念头,就让我被雷劈!”,在我看来,不过就是逃避的借口。他说这一句,与其说是说给他的兄弟们听,倒不如说是怯懦的自我麻醉。他是谁?他是最理智、最镇定,生活最规律死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郑谐,他的生活中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像一潭绝望的死水。这样死寂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完全归功于他几十年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给自己发现意外的机会。哪怕他自己心里对自己与和和的关系有疑惑,他也只会埋头死睡,绝不会去深想,一觉醒来,和和仍是自己的妹妹,多好!
不知不觉,写出来的字好像充满了对郑谐的讽刺。我不是有心的,我并不讨厌郑谐,可是,我心疼和和。她是很好的女孩子,应该值得更好的对待。我想,哪怕是青梅竹马这样的关系,吃亏的总还是女孩子。男生粗心,女生心细,最容易发现关系改变的从来都是女生。发现了又怎样?主动改变?不可能!谁都不敢贸然走出那一步。于是,她只能拖着这样的尴尬一路走下去,假装什么都不明白,假装生活依旧平静,活在自己纠结的茧子里。这,是作茧自缚的开始。
七年前的那一夜,只是给他们平静的生活打开了一丝裂缝。我以为,一切都是宿命。宿命的轨迹不是多年以后的狭路相逢,而是在各自生命中尚未出现铭心刻骨的人时便烙印下了彼此身体的记号。看过凌某人那一本《心动》的童鞋们或许会说,身体的记号是不可靠的,那只是意外,是可以改正的意外。可是,郑谐与和和不是《心动》里因为种种原因而偷尝禁果的那一对。他们的个性不是那样潇洒的。所以,七年之后,郑谐知道了真相之后,会那样激动。而和和也早就预见到郑谐可能会有的反应,所以,即使是她自己伴随着疼痛与悲伤而失身,她仍要努力去掩盖,害怕被郑谐发现。当你了解一个人到了比他自己还多的程度,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和和或许为这样的兄妹关系而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是真的爱上了郑谐,害怕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因着莫名的爱而越走越远。所以,她只是选择了沉默。青梅竹马的人其实很相似,有一样的恐惧和害怕。郑谐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和和选择了作茧自缚。
对于和和来说,十八岁的女孩子,只是太害怕。年轻的生命承受不起太多的重量。初夜于她而言,不是甜蜜也不是羞辱,她只是,无可奈何。恐惧的感受压过了一切。的确,她怯懦胆小,不敢面对。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她不敢面对的到底是什么?她不敢接受的是什么?她对郑谐真的只是单纯的对于长辈的恐惧么?不是!她只是害怕,知道了真相之后的郑谐,会因为“责任”两个字而娶她,而不是因为爱。不管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每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对爱情都是有幻想的。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接受一段因责任而联结在一起的错误关系,更接受不了她爱着的人因为责任而和她在一起。
和和的心其实早就有了归属了吧?早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初恋的失败,郑谐只是诱因,而真正的原因在她自己。如果她自己多几分坚持,郑谐还真能管得住她么?我想是不能的吧!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岑世没那么重要,不过是因为和和愿意被郑谐管,愿意活在他的羽翼之下,不管不顾,醉生梦死。郑谐对和和,真的能毫无杂念?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家长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恋爱的伤害,理由多半是纯然的爱,一定不会有一条叫做“嫉妒”的理由。而郑谐在涉及和和的感情时,他没能控制住自己,他实实在在地嫉妒了,然后却又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和和好,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得干净利落。如果说和和的这七年是活在自己作的茧子里,那么,郑谐就是活在幻梦中。他的思想停留在彼此都还年幼的时候,他是和和的大哥哥,和和是她的小妹妹,他以为这辈子都只会是这样了,直到七年前的旧事重新浮出水面。
对于最后的这几次更新,难免觉得遗憾。停在分岔的点上,往哪里写都有可能。藏了那么多年的真相大白之时,和和选择了决绝地逃开,郑谐艰难地追寻。表面看来他仿佛是想放弃,可是,谁知道呢?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真的能舍弃得了么?我固执地以为,杨蔚琪是很好的女子,她值得更好的男人。没错,郑谐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但是,在我眼里,他这辈子,就只能对和和负责了,除了和和之外,谁和他在一起都不会快乐。
对于这一个故事,其实我本不想作太多的假设。的确,我的内心渴望着郑谐与和和都能打开心房,好好相爱,然后幸福地生活下去,却又不敢去想。我的思想有时候太简单,不会那么清晰地预见最后的结局。可是,最后这一篇番外却给了我希望。虽然,这是莫莫怅惘而失望的初恋。
最无望的等待,并不是他永远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而是他明明做了这一切,却不是对你。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实在心酸。忽然之间觉得郑谐其实很笨,他自己在无意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却从未意识到。话说回来,这世上,又有多少在情海浮沉的男女肯正视自己的内心呢?别的话不多说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只想说一句:或许,两条平行线也有相交的一天。我等待着……
《作茧自缚》读后感(八):留点给自己
我看书有个坏习惯,会先找准男女主,确认了是he才会看下去。所以最后谁会和谁在一起总是那么一目了然。
小言是每个少女的梦想,所以它一定要浪漫,一定要真挚。每次看到小言中一些现实的东西,就会无比激动。例如《第三类爱情》,血淋淋的展现了生活的真实。
《作茧自缚》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会以为一路少女一路梦幻下去。可没想到男主的思想却是如此的现实。要结婚就找个适合结婚的人,还差点就成了。虽然结尾处还是重回女主的怀抱。
女主的心境变化一直有点奇怪。难道那一夜之后就一直暗恋男主。所以也和男主一样不是很认真的谈恋爱?
小说还是为了突出爱情的吧。但是总觉书里的一个观点比较现实。可以没有爱情的婚姻,有亲情的婚姻其实也不错吧。知根知底的。
保留点空间给自己,保留点自由给自己。可以有很多喜欢和适合。爱的只有一个吧,那个特殊的存在。“有的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作茧自缚》读后感(九):《作茧自缚》
最初看这本书是因为,我曾经写过一篇日记,我将它命名为 作茧自缚,这篇日记一直被锁在我的私密日记内,从未打开过。因为书名,我好奇的将它看完,看完之后我被这简单的青梅竹马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这样淡淡的忧伤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那些瞬间滑过我心底的文字,郑谐与筱和和两条平行线最终交汇。
郑谐,一个如同机械表一般高度程式化的人,他的人生没有花絮,不期待意外,可筱和和却成了他完美人生路上的意外。筱和和的父亲因见义勇为牺牲,被救了的郑谐于是在和和的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兄长及父亲的角色,郑谐怀着报答的心态,在和和成长的过程里给予一切他认为对她最好的东西,细致的关心她的所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她的痕迹渐渐的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里,变成一种本能和习惯。他说的那一句:“我若对和和有别的念头,就让我被雷劈!”这句话,与其说,是说给他的兄弟们听的,倒不如说,是怯懦的自我麻醉,他自己都想不到他真的就被雷结结实实的劈中了,如果说他对筱和和真的毫无杂念,那么在涉及和和的感情时,他怎么没能控制住自己,他是实实在在地嫉妒了,却又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和和好,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得干净利落。
而和和的心早已有了归属了,早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同样是因为怯懦胆小,不敢面对,因为七年前的那一夜,对于和和来说,恐惧的感受压过了一切,一切都是宿命,一直以兄妹模式安然相处的郑谐与筱和和,因一次擦枪走火酒后乱性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而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细微情愫也因为这一偶然被揭开。如果说和和的这七年是活在自己作的茧子里,那么,郑谐就是活在幻梦中,他的思想停留在彼此都还年幼的时候,他以为这辈子都只会是兄妹。和和她只是害怕,知道了真相之后的郑谐,会因为“责任”两个字而娶她,而不是因为爱。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接受一段因责任而联结在一起的错误关系,更接受不了她爱的人因为责任而和她在一起。她拼命的把郑谐推离自己,只为了让他们的关系永远保持现状,她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做法,她说谎,推拒,疏远,离开,用各种方式让郑谐走回他既定的正轨上,而郑谐也心灰意冷的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他们都在自欺欺人的越走越远。
可惜爱情这个东西,一旦有了,它就会扎根在你的潜意识里。他们都试着开始没有对方的生活,郑谐还和理想型女友按部就班的谈婚论嫁,他对杨蔚琪的感觉何尝不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和和的影子,可是,这不是爱情,杨蔚琪是一个很好的女子,她值得有好的男人,没错,郑谐他是个好男人,但是,他这辈子,除了和和之外,谁和他在一起都不会快乐!!
“最无望的等待,并不是他永远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而是他明明做了这一切,却不是对你”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感觉实在是有些心酸。其实郑谐他自己在无意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却从未意识到,那么深情,却浑然不知,都只是因为不肯正视自己的内心,活在自己纠结的茧子里,这就是作茧自缚的开始。
当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铭心刻骨的人时,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真的能舍弃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