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红楼梦》是一本由[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续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70元,页数:16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我看过的红学书籍推荐

  (注:本文作于2010年3月,搬运于此)

  说明:自1794年红学史上第一本研究著作——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问世,到如今2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红学书可谓浩如烟海,繁如牛毛。不仅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专著不胜枚举,而且像各大高校学位论文各式各样的报刊杂志,可谓上至主流正式,下至草根民间,多得让人应接不暇,甚者其上升势态更是可以用排山倒海来不确切地形容一回。然而数量可观,质量却可疑。一些红学观点,不是牵强附会,就是生搬硬套;不是耸人听闻,就是胡诌瞎掰。著者不是缺乏学术能力,就是缺乏学术道德,其现象让人为之叹息。然而有人会问,难道红学专家就没有提出过这些问题吗?有,比如蔡义江先生3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主编的《红楼梦学刊》第一期上就发表一篇文章,恳切地提出当今(笔者按:指1979年之前)红学研究的几大问题。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把老先生的话深深地刻在心里,并使之成为自己研究红楼梦所坚持准则。因此,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红楼爱好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阅读,如何在良莠不齐的红学图书中搜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是非重要的。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初衷下而草成的,在我多年的读红生涯里,不谦虚地说一回,也读过很多各种各样的红学书。我希望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能为广大红楼爱好者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借用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就是:“小讲如何比大编,为君一助亦欣然。”

  红学各派专著:

  旧红学

  索隐派:周春《阅红楼梦随笔》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 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 邓狂言《红楼梦释真》杜世杰《红楼梦原理》 李知其《红楼梦迷》 对于索引红学著作,阅读此六本足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评论派: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评点派:《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姚燮《读红楼梦纲领》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

  题咏派:叶崇仑《红楼梦题词》

  新红学

  考证派:胡适《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俞平伯《红楼梦辩》吴恩裕《考稗小记》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张爱玲《红楼梦魇》此七本考证派大作,值得拜读!

  探佚派:梁归智《石头记探佚》(梁归智先生乃探佚学创始人,探佚学在社会影响很大,这派的著作主要是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佚稿,因此很有故事性,可读性非常强,很适合青年少年读者群阅读)

  解梦派:霍国玲、霍纪平《红楼解梦》

  注:红楼梦派别繁多,主要的、有一定影响的大概就这几派,其他暂不考虑。

  红楼梦其他研究领域书籍:

  文学领域:蒋和森 《红楼梦论稿》(此书不单单是文学性的,它可以说是文学笔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文笔相当美,吐血推荐!)

  诗词领域: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看了这本书,其他所有有关解读红楼梦诗词的书都不用看了,它囊括的内容已经很全,鉴赏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另外,诗词本身也是属于文学范畴的,之所以单列,一方面是因为红楼诗词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蒋著区分,特此说明)

  园林艺术领域:潘宝明《红楼梦的花鸟园林文化解析》

  风俗领域:邓云乡《红楼风俗谭》(邓云乡老先生已经作古十年有余,他是中国风俗研究界的权威曾经的上海红学四元老之一,他的书怎可不读?)

  音乐领域:孟凡玉《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音乐教授孟凡玉先生在红楼音乐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树,历来红楼梦里的音乐文化大都不为研究者重视,而孟凡玉先生在早年的硕士论文里就对红楼梦里的音乐文化作了深刻的剖析。总之,对于深爱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千万不要错过哦!)

  另外,关于红楼梦的医学占卜、天文历法、饮食文化、典章制度等等领域,大家找几篇文章大略了解下即可,这些方面我认为没有去读一本书的必要,当做娱乐吧!

  其他主要红学家:

  简单列几个除了上文所述之外的比较有影响的红学家吧,有兴趣朋友可以阅读下他们的著作。

  刘梦溪(《红学三十年》不错)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张锦池 李广柏 朱淡文(台湾的女红学家哦) 孙玉明(对海外红学有兴趣的朋友可读下他的《日本红学史稿》)张庆善(与孙玉明同为中国红楼梦研究所的所长,不过是前任的,孙玉明是现任,相比较周汝昌等人,两个人可谓是年轻一代的红学研究领军人物)胡文彬 欧阳健 周祜昌(周汝昌他二哥)……暂这么多

  红学史研究:

  陈维昭 《红学通史》(陈维昭先生着实不简单,其洋洋洒洒109万字大作《红学通史》,记录了1754年-2003年的红学史,因书成于2004年,因此只到2003年,以后陈先生可能会补写。这本书不仅囊括了几乎所有有关红楼梦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很多文学理论知识,比如实证、实录观念解释学原理、建构与解构等等。应该说,能坚持下来读完这部书,对于一个人的学术修养升华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目前这部书我还在研读当中,大略才读了二三十万字,惭愧惭愧……)

  红楼工具书:

  周汝昌主编的《红楼梦辞典》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孙逊主编的《红楼梦鉴赏辞典》

  红学专刊: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研究集刊》(这两刊大家可以打电话订购,也可以网购,不过《红楼梦研究集刊》在1989年第十四辑出完以后就已经停刊了,要看只能网购了)

  红楼画册:

  清 改琦《红楼梦人物图册》刘旦宅《石头记人物画》(刘旦宅是温州画家。《石头记人物画》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主要人物,而且绘制的都是那一人物的最经典的事,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凤姐弄权、晴雯撕扇等等。)

  《红楼梦》读后感(二):读红楼

  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看了一遍,尽管网上对新版红楼梦的恶评如潮,但我还是坚持一集不漏地看完了。不是因为新版红楼拍的有多好,而是想借此机会了解下红楼梦。旧版的红楼梦我没有看过,所以也没有可对比的,也就感觉不出新版拍的有多烂,多少有点遗憾电视台播放旧版的时候我还小,同时也有一句话“老不看聊斋,少不看红楼梦”影响着我,所以也就没有对红楼梦产生任何的兴趣,随着自己年龄增长,以及电视上对新版的广告造势,也就对红楼梦产生了的兴趣。新版红楼梦不同于旧版,新版故事情节更加详细,基本上将书中所有的内容都讲到了,使我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候看到深处,情不自禁地想学里面的说话方式

  看电视剧固然轻松,但总归如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淡忘,所以应趁热打铁,再把红楼梦读一遍,正好可以与电视中的人物对应上,读的时候可以联系演员表演,更容易吸收。到目前为止,读了有一半多了,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会读上两回,读的比较慢,但还是在坚持读着,争取完完整整的读完。前期读的时候,感觉特别有意思,因为看电视剧时也是前期看的比较认真,好像我做什么事都是开始特别认真,慢慢的就不是很认真了,到最后也就盼着赶快结束,善始而敬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很难,貌似我不是一个长性的人,跑题了,赶快回来。现在我还是坚持读着,读的时候也是有时候认真,有时候寥寥,但精彩之处还是不会放过的,特别是里面的有意思对话,以及精妙的用词,使我会情不自禁的学上几句,很有意思,对曹雪芹佩服的五体投地,读到深处,会对里面的人物进行我的批判,厌恶宝玉的玩世不恭与世无争,厌恶黛玉的做作小气、刁钻任性,厌恶凤姐的蛮横霸道、心狠毒辣,厌恶宝钗的小心翼翼、不敢争取,厌恶贾琏的不求上进、下流无能,厌恶大观园的不求进取,最终走下低落

  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形形色色,将各阶层、各性格的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使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使自己了解多种人物性格,帮助自己更好的与人交往,读书破万卷,终究受益匪浅

  《红楼梦》读后感(三):小妖精洛丽塔的完美爱情(晴雯)

  小妖精洛丽塔

  晴雯是个标准的小洛丽塔,模样俊俏,天真烂漫,“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就是得病了,也是一副要美上天的架势,“他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

  晴雯又是个小妖精,梳了一个奇奇怪怪的发型,又整天留了两根长指甲当作宝贝,“足有二三寸长,尚有金凤仙花染的通红的痕迹”。出身虽然是下贱中的下贱,可是耐不住有颗女王的心,心智却又比实际年龄还幼齿,“生了一张巧嘴,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搁在现在,一准是那个被老师带到教导处,叫学校记过加通报批评的女学生

  晴雯作为一个小丫鬟,粗活重活却是从来不做的,麝月有次数她:“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只是大大咧咧的回答:“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想必这么一主儿,肯定就是当年大学里那位never打扫卫生,让你哭笑不得室友

  要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吧,老老实实呆着就行了,可是小妖精偏偏为人也不低调,在大观园里惹是生非,从上到下,看谁都不顺眼,把能得罪的人几乎都得罪个遍。

  有次宝玉不在家,李嬷嬷看见碗里的酥酪好吃,也想要吃。 就李嬷嬷这个贪小便宜的俗气样子,依着晴雯这个直率的个性,眼里怎么能容下沙子,当然撵走。

  要说小红倒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新青年,一门心思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可是在晴雯看来,这又是个势利逢迎,给梯子就往上爬的人,逮住机会又是一顿抢白:“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说完扬长而去啦。咱们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晴雯这一顿说,自己倒是痛快嘴了,可也算是把小红攀的“高枝”-凤姐,给得罪了,难怪后来连凤姐也说她:“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轻薄些。”

  这位妖精姐姐又是位管闲事的主儿,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平儿没咋地,晴雯倒像自己的东西被偷了似的愤愤不平,用小勺在坠儿手上乱扎。

  就连宝钗这样的乖乖女,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晴雯也是天然不屑。有时候宝钗晚上进怡红院找宝玉说话,联络一下感情。也不知是出于“醋意”还是什么,晴雯对这事意见可大,背后抱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人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对于袭人和碧痕这种表面文静懂事,内地里用肉体勾引主人,干些蝇营狗苟勾当的丫鬟,她更是厌恶到家。刻薄的小嘴不忘时而讥讽袭人几句:“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好像天下就她一个人掌握这机密情报似的,其实别人只是心里知道,嘴上不说罢了。

  这些也都还好,最要命的是,你自己清高,也不能不让别人阿谀吧,秋纹夸耀得了王夫人的好彩头,晴雯一盆“冷水“泼过去,说那是把别人挑剩下不要的丢给她。接着小嘴又关不住闸了,暗讽袭人为西洋斑点哈巴狗,在王夫人前卖乖,一个月多得二两银子。这下好,连得罪袭人,又得罪王夫人。

  晴雯永远是那个傻乎乎,又口无遮拦,爱憎分明,想说什么就说这么的diao样子。这点也是她最后被撵出荣国府,病死在肮脏亲戚家的床上的直接导火索。

  完美爱情

  可是就这么一位堪称“万人烦”的小妖精一样的人物,却是主人最宠爱的。宝玉才不管别人喜不喜欢晴雯,只要他自己喜欢就好。冬天晴雯的手冷了,宝玉要亲自用自己的手给晴雯暖手。晴雯病了,宝玉见她独卧于炕上,“脸面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烧。”看这些细节,宝玉体贴晴雯真是无微不至了。

  两个人有时在床上互相胳肢着玩,宝玉可以任意让晴雯拿硬话顶撞而不生气。相反,要是晴雯生了气,他会低声下气,百般逗哄。因为晴雯喜欢听扇子撕烂的声音,宝玉就拿着一大堆新扇子让她撕着玩,还说:“古人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颇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的架势。

  可以这么说,晴雯的顽劣娇宠和懒惰,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宝玉惯出来的。这一点倒是让很多人看不惯,就这么一个小丫头片子有什么好值得被宠爱的呢。可是对不起,宝玉就是喜欢晴雯。我们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看重我们的亲人爱人在社会道德评价体系里的地位,以至于“大义灭亲”在中国都成了一种所谓的“美德”。每次读到《三国演义》里,猎户刘安“杀妻取肉”献给饥饿的刘备时,都由衷的感觉到恶心反胃。我们在寻找爱人时,有时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了,他/她是不是在社会评价体系里显得美观大方,有能力,有地位,有道德,也就是带出去是不是有面子。同样也太在意是否有很多人“祝福”我们的爱情了,却很少问问自己,你真的发自内心爱他/她吗?

  晴雯很幸运,她有一位永远无论如何都宠着她的人。一个不管在别人眼里看她是怎么样的“烂人”,却始终认为她“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有着无限的优点,并把她奉为“芙蓉花神”般的宝玉。

  正是有了这样的知己,才有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那一回,晴雯带着病为宝玉扑了一夜雀金裘,导致自己病情恶化。最后晴雯要死的时候和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晴雯是如此的深爱宝玉,临死都惋惜自己没有和宝玉能好好的爱一场,可是若是上天再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她还是依然不能像袭人那样豁得出去脸皮,依然是那个我行我素,直率可爱,满嘴跑火车,不屑于龌蹉丑恶的晴雯。因为她的可爱就在这里,不那样,就不是那个宝玉喜欢的晴雯了。

  于是她和宝玉的缘分就走到这里了,她临死把自己的指甲咬断送给宝玉,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她也算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把自己清清白白的“身体”交给宝玉了。又和宝玉交换了贴身的小袄(也就是内衣),算是对她自己而言,完成了一个真实生活中未完成的“入洞房”仪式。

  在进行完毕一个小洛丽塔加小妖精一样的女孩对生命和爱情的最后宣言和托付后,她也如释重负,当夜就叫着“妈妈”去世了。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晴雯是非常不幸的,在于这个“小狐狸精”永远收不起她的狐狸尾巴,学不会夹着尾巴做人,过于鲜明的个性让她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难以生存。另一方面她又是幸运的,因为这世界上能有几个人在一生中有幸遇到一个知己,他能够“纵容你得习惯,并爱着你得一切”。从这点上来说,她的爱情是完美的。

  《红楼梦》读后感(四):帮死党写论文~

  40min完工,应试作文没白练啊,最可恨的是不让我上网抄,真是字字写来字字泪啊,这年头,手写的论文都该进博物馆了。。。

  大家当应试作文读吧,完全不在水平上,做个纪念发过来~

  红楼一梦,千古红颜

  ——我看晴雯与袭人

  看过红楼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晴雯影射的是黛玉,而袭人是宝钗的化身

  多少人,对晴雯的美,的不羁,的惨死耿耿难忘,红楼是一曲悲剧,莎士比亚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晴雯是美的,她的自由性格在那样一个君君臣臣的年代是注定不容于世的,但她偏偏对这些不予理会,对她“生来是做丫头的贱命”不屈不饶,她的眼里只在乎宝玉一个,而偏偏他们的关系又是最为纯洁,不像袭人与宝玉那般不堪,所以到最后, 在死前,那段感人的最后时光,与宝玉,说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另有个道理,什么道理,她不像袭人,早就做好做姨太太的准备,她是什么后路也没有留下,服侍宝玉的时候,她只要宝玉对她好就可以了,那么世俗人的眼光,丫鬟的不屑,甚至王夫人的“痛斥”都可以不加理会,而今,若换回再活一次,她不见得再有什么“道理”“路子”

  可怜的晴雯,描写中写“……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 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好一个至情至性的俏丫头,含屈而死夭风流,而整整一本红楼梦,宝玉只为她一人做了祭文,连黛玉都没有这份待遇,曹雪芹为了晴雯,也可是字字泣血了

  再说袭人,虽然她让很多人恨,因为她的“进言”,才有了抄检大观园,有了晴雯的屈死,但我却对她恨不起来,她只是做了那个封建礼教时代的牺牲品,在那样的年代,丫鬟的命,正常的就是陪个小厮出去,差一点的就是犯了错被“撵出去”,而袭人她们这一类大房里的丫头,命运不见得好到哪去,但凭着些许兰心蕙质,被服侍着的主子看上了,收了做了填房,命便是好上天去了。。。。

  所以袭人所做的一切,无非只是为了稍有个过的去的归宿,我们总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像晴雯那样不理世俗,尽管她虚伪,她别有居心,但她的种种作为也都是为了自保,那样的年代,用北大招收的第一个女学生赵小姐的话说:我们国家的女孩子太苦了,男人不养我们,我们就只有死!

  就是那样的绝对男权社会,连风光无限的元春都说父母是把她送到“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去”而小小的一个袭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怀有害人之心,社会的畸形,造就了人性的悲剧。

  一曲红楼,写尽风流,千古红颜,为痴为醉,读过红楼梦,几乎没有人不为这群女孩子的命运,或哭或笑,或喜或叹过,这正是红楼的魅力所在,想想吧,多少学者穷首皓经,只为一睹诸位红颜的真面目,为了探究她们心底丰富的感性世界。。。。。。

  最后说一句,曹老夫子,您辛苦了,谢谢您的这本天下第一奇书!

  《红楼梦》读后感(五):给曹雪芹

  从那时起,我一直这样

  认为,你是因为一个梦而

  远远地消逝了的,毕竟

  今夜还有浅浅的月

  若那人浅浅的笑

  还在眉间天上

  而梦的最后那些欢喜了的

  结局,你是看不到的

  而你眼里的雪,而我

  眼里的雪,一定

  都是

  至于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手指

  再指点着那些被涂抹了的

  章节,如同忽略一只

  硕大的泪,再走向

  嘲笑的本身

  而我仍然相信我们是

  存在过了的,象雪里梦里

  都清醒着一些洁白

  哦,教我怎样去寻找

  一种路标,去辩识

  一种梦境,然后

  又该如何走向那片最后的雪地

  在你的必经之路,我

  该如何躲避那些居心叵测的

  眼神,以及小心翼翼的温爱

  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而曲曲折折地

  再走向你

  其实,我早已为你准备好了最

  简单的结局,里面或许

  有你曾经喜欢过的东西

  我会用结局

  独自温暖我自己

  《红楼梦》读后感(六):两种真实

  自红楼梦成书之日起,对黛钗二人的争论就持续不断。我是支持黛钗合一观点的。我觉得,她们二人只是体现了两种真实--理想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黛玉是世外仙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是理想的化身。她向来凭着本心生活,喜怒形于色。她的一张利嘴,有人说她性情乖张,尖酸刻薄,也有人说她有真性情,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她说话,做事都是由心出发,不喜欢曲意逢迎,也不加造作。她因宝玉挨打而伤心,为他哭肿了眼睛;不喜欢刘姥姥,曾当众嘲笑她为“母蝗虫”;与宝钗结成金兰契后,坦诚交心。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她就是真实的她。她的美,是一种没有做作,没有世俗,没有污浊的美。

  那宝钗呢?在很多人心中,宝钗与黛玉是有很大不同的。宝钗心机颇深,处事八面琳珑,做事滴水不漏 。但从她劝黛玉别看杂书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出她小的时候和林黛玉很像。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黛玉的幸运--前有林如海的娇宠,后有贾母的疼爱。薛父早逝,哥哥又不成才,她小小年纪就要帮母亲打理家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想必她经历得多了。所以她并未成长为真性情的林黛玉,而是成为心机颇深的薛宝钗。曹公对她的定位是“山中高士”,因此她未必热衷于仕途经济,但客居贾府,只能按照主流思想对宝玉进行劝诫;金钏事件时与王夫人的一番话未必出自她本心,但作为当事人的宝玉在事发时都选择了逃避,又怎么能责备她宽慰王夫人的一席话太过冷漠?她所说所做未必是她心中所愿,但宝钗是那个时代,那种处境下主流的人,她体现的是生活的真实。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两种真实存在,只是哪种真实占主导地位而已。所以黛玉也会有察觉贾母似不喜女孩读书而改称自己未曾读过书的小心机,宝钗也会在宝玉挨打时难过落泪。在我看来,这两种真实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有的人看重理想,有的人在意现实生活而已。理想与生活的关系需要平衡,我们可以不必如黛玉坦诚率真,也可以不必如宝钗圆滑世故,只要找到自己心中平衡两种真实的那个度,活出自我就可以了。

  《红楼梦》读后感(七):一梦红楼

  我的处女座朋友断然说: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可是红楼是我从小到达读的最多的著作。从三联书店的漫画版,到家里的精装版,从囫囵吞枣式的想知道情节发展直接跳过服饰、环境、食物、诗词描写,到很认真的停下脚步像看风景一般看着各个人物逐一登场,看着她们慢慢的过完由奢入俭的生活,一百二十回便是人生了。

  太小时候看这样苍凉的作品,生出的便是苍凉的人生观。黛玉孤高自傲、敏感、犀利的小作脾气一样没少学,喜欢热闹,害怕风流云散各奔东西的心态溢于言表,执着的相信宝黛之间那种知己似的感情让我堕入感情的深渊,长大的我都几乎要责怪这部作品过早的在我面前打开了人生残酷而无奈的一面。可是我仍然孜孜不倦的反复读,反复读,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原来这里面隐藏的种种细节是如此之丰富。与我的确是个宝库。

  在快节奏的现代,在选择如此众多的现代,在感情随意挥霍的今天,忽然失去多年恋情的我是如此需要去回顾这样的经典,让自己去相信那种独有的默契,那种心灵相通,那种亦步亦趋的分寸感,那种绵长的等待。虽然那都是老生长谈了。

  《红楼梦》读后感(八):红梦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世间最初的模样!!一切魂归黄土。。。

  《红楼梦》读后感(九):宝钗教训薛蟠

  第三十四回,因宝玉被贾政痛打一顿后,袭人听锫铭说是薛蟠说漏的嘴,便告知她妈妈一起教育薛蟠,宝钗这一段教育的话,句句有理,而且没有个人情绪,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得理不饶人,对事不对人,恳切真诚,而且让你心服口服,实在是精彩。

  “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真,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一处大家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儿没事就罢了,倘若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

  ……

  薛蟠要操家伙打死宝玉,宝钗劝道:你忍耐些吧。妈急得这个样儿,你不说来劝,还反闹的这样

  《红楼梦》读后感(十):任何排名的第一名

  在任何语言、任何时间段的小说排名中,永远的第一名。

  毫无疑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