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10篇

  《巴别塔之犬》是一本由[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一):。

  当时是刚好看完《岛》吧,翻到最后一页就看到了《巴别塔之犬》的简介了。刚开始想,真的是很荒谬的,妄想从一只狗的嘴里得知妻子的死因。但是还未想到去读。直至一日向朋友借来,才得细细的读了一遍。

  情节什么的就不透露了,哈哈。

  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坦林>>里的那一段话,“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眼睛,放进泥土做的眼睛;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的挖出你的心脏,放进一个石头制的心”看似狠毒的一段话,包含着许多的爱恨。它是咒语,避免所爱的人受伤的咒语。“挖出你的两个眼睛,放进泥土做的眼睛”,让你不再流泪。“挖出你的心脏,放进一个石头制的心”让你不会再心痛

  ……

  读罢,心里一阵难过。你总以为是很了解他的。甚至,到他死的时候,连死因都不知。明明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

  你曾陪我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可在后来的日子里,离我的灵魂越来越远。我的骑士,爱你如此之深,不舍你受伤。可你的心,却始终把我拒之门外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二):女性世界男人总是不懂

  2012年2月1日,读完了(美国)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共14万字。

  这个一个充满现实主义,以及些许魔幻、悬疑的小说

  当我们执著自己逻辑时,我们永远看不懂别人,而我们又如此渴望理解与被理解。两颗相爱的心,最终没能到达理解的彼岸,最终酿成了爱情悲剧

  主人公保罗·艾弗森的妻子露西·蓝森是个美丽,有才华年轻人。即便在婚后的日子里,露西的美丽的外貌依旧对保罗有强烈吸引力,而且她的艺术才华更是他足以让他惊艳,始终能给平淡生活些许活力惊喜。然而,心灵手巧的露西却太沉溺于自我,沉溺于幻想,太完美主义。因此,当她第一次为亡者做好面具后,发觉保罗对面具不是很赞许,才会直接拿起剪刀将面具戳烂;当保罗和她一起去新奥尔良参加嘉年华时,她宁愿相信蓝玛丽鬼魂的传说是真的,才会把一个伤心妇人误当成蓝玛丽的回魂;当保罗自己画了很多有趣头像希望能帮露西找到创作灵感,露西才会显示出冷漠并且坚持为自己的灵感而创作。而当露西发现自己怀了孕,知道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可能继续对丈夫未来孩子造成伤害的时候,她便爬上了高达八米的苹果树,以一个自由落体结束自己的生命

  两个人的生活,缺少了有效沟通,便如一潭死水包容前提是沟通,欢乐的前提也是沟通。

  露西也是尝试过与保罗沟通的。她按照自己和保罗的面容分别设计了两个面具,互相交换戴上以后跟自己的丈夫互相站在对方角度,学着对方的声音说话,互相挖掘对方的优点,但那仅仅是婚后一个月。初次约会去佛罗里达的迪士尼游玩时他们彼此袒露心扉,但他们第二次长途旅行,露西戴着给亡者父母制作的面具与保罗交欢,而那个面具是露西制作的所有亡者面具中唯一被亡者亲人退回来的,因为露西把那个自杀的女儿想得太理想化,这个面具也成了露西自我束缚、沉溺幻想的象征——此时是露西自杀前的五个月。

  露西的工作室在地下,一个并不特别起眼的地方,甚至保罗说他在妻子死后不止五十次地路过露西的工作室,才决定把门打开。打开门的同时,才打开了露西上锁的心扉。这也让我想到川端康成《雪国》中驹子的住处。那曾经是个养蚕的小居室,同样寓意着作茧自缚

  露西始终努力活在他的梦中。一次,她梦见自己是个作家,非常有名,但却只写过一句话:“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字句,完全不管这个作家是否写过其他的句子

  但她并没有活在保罗的现实中。他们至终没有坦诚沟通,露西爱着他,然而心灵咨询师告诉她,为了某个更重要理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而且任何行动强过没有行动。这个放弃是你所做过最困难的事,但也许,这是最勇敢,最成熟的。你要做的是正确的事。她选择死亡,面对爱着她的他。

  或许每个人很难走出自己心理的桎梏,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坦然,学会沟通。没有了相互的理解沟通,再炽热的心也会走向灭亡。

  网络总结出书中最令人动容的细节 有五处

  第一个 他们去奥尔良,露西带着她做过的一个面具和保罗做爱之后 保罗的内心独白

  “我可以抵抗得更强烈一点的。如果能回到那天晚上,我一定会。只要能让时光倒转,我一定会把她脸上那张面具摘掉,亲吻她那柔软的唇。但是,那天我并没有这么做。我顺服她,躺在那儿任由她摆布,让她戴着那张笑脸盈盈的女孩面具和我做爱。当我到达高潮时,我感觉仿佛背叛了她,也背叛了自己。

  ------------好作品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二,他们就关于亡者面具吵完架之后,保罗听到露西在浴室里哭的声音,强行进去之后,看见露西光着身子坐在瓷砖地上,膝盖抵着下巴,把脸埋进双掌中

  保罗看到这一幕 整个心都碎了, 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在露西的数次拒绝拥抱下 他像棵大树般牢牢站着,根部深深扎进地里她越是推反而将它抱得更紧 直到保罗

  感觉“她像个初生婴儿般赤条条地被我搂在怀里。”

  ------------这一段的描写暴露了作者是个女人 男人很难写出这么细腻情景 对于男性读者来说可以试着从次更加理解女性,而女性读者 我相信 在读到这一段时, 一定希望自己就是露西希望即使是自己不被理解倔强或是任性时仍有个人能完全的包容自己。当然在这一点上男性应该也一定是渴望的,甚至比女性更希望被肯定

  第三处 保罗回忆起 某天晚上躺在露西身边却无法入睡, 他想起了大学时代爱过的一个女生,他深深的爱过她即使现在想想也会因为她没有以同等的爱情回报而感到心痛。怎么会这样?

  任怎么可以躺在自己最心爱的人身边、躺在爱她胜过自己的女人身边,心里却痛楚地想着那么多年前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女人?

  ------------好作品的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四处 那一句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是本书中杀伤力很大的话语之一

  如果说一部好作品是带给人无限遐想的话 ,那么这句话有这种神力, 读来仿佛一个白发苍苍老人垂暮之年,回想起年幼时妻子美丽的样子,颇有些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味道

  第五处: 当保罗知道了露西怀孕的真相时, 他觉得好累 那一刻最想的不是揭露死亡之谜也甚至不是露西重新回到他怀中,而是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像寻找真相的时候 和狗狗睡在一起。 作者将这种迫切想要知道等真相到来时却退缩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

  故事介绍

  故事伊始,保罗的妻子露西在一个寂静的下午从树上坠落而亡。这是意外还是自杀?妻子坠落前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悲痛欲绝的保罗希望以自己的研究让唯一的目击者——他们家的狗“罗丽”开口说话。于此同时,保罗开始回忆之前与妻子的点点滴滴。书中讲了他们从相识到妻子坠落前的点点滴滴,他们之前的生活波澜不兴却韵味浓厚。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看出了他们从最开始的浪漫,到趋于成熟以后露西的沉溺幻想,封闭自我直至怀孕以后给心灵自寻公司的阿拉贝拉妇人打电话,诉说自己心灵的迷茫。阿拉贝拉夫人希望引导她摆脱束缚走向光明,却被露西消极一面所利用——露西于第二天下午爬到树上坠落自杀。——自杀的真相源于保罗意外从狗的链条上露西留给保罗的线索“你是我最好的武士”。

  书中难忘的细节: 你是我最好的武士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地挖出你的心脏,放入一个石头制的心.[这段话出自<坦林>,是仙女皇后在让坦林回到凡人世界在知道自己就要失去他时,对他说的话.那时露西告诉我这个故事,而我认为这段话是狠毒的,充满恶意与怨恨.也许对仙女皇后而言确是如此,但现在当我重读这段话,我却感到一股悲哀.我发现这段话也能被解释仁慈,解释为保护.这是一种咒语,一个避免造成伤痛心愿.自从露西死后,我有多少次希望眼睛别再流泪心也别再悲伤了呢?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

  你花了一整天做这些事,然后你突然觉得害怕,因为生命就这么又过了一天,而你究竟得到什么?他们会发现什么?你纳闷,当他们发现你死掉之时,岁月可以像这样流失,年复一年地过去.身体愉悦食物性爱走在秋天的树木下,这些事虽能给你一点小小慰藉,但即使是在这时候,你的思绪仍在底层狂奔不休,充满担忧创伤怨恨与绝望.你头发下的那几条蛇不能保护你逃离其中任何一种情绪,也许,它们从来就没有这种功能.你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三):偏执的巴别塔

  很遗憾,读完这本卖遍全球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爱情小说,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另外一本书——《消失的爱人》。我完全没能感受到其他评论中所写的“震撼灵魂哀伤”,只看到一个极度偏执、自我中心的女人,用自杀这种极致偏激的方式为丈夫留下一个谜题。。。又是谜题,和《消失的爱人》一样,沾染了血腥味的谜题。所以,偏执的男人喜欢制造秘密武器毁灭地球;而偏执的女人则热衷于制造谜题折腾老公,从这个意义上看,还是女人的危害小一些 :) 。有人说一本畅销的爱情小说必须有两个特点:写女人的,女人写的;应该再加一个,偏执狂的谜题!

  回到那句著名的评论: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 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要不然《旧约》中的巴别塔早就通向极乐天堂了。你的枕边人永远不可能知道你昨晚的梦境,也不可能知道你少女时代某个小秘密所隐喻的忧伤,如果为此就要去寻死觅活,那只能说太过脆弱敏感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灰眼睛,放进泥土做的眼睛;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地挖出你的心脏,放入一个石头制的心。<坦林>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四):爱情之塔毁于尘土

  偶然看到这个故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或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是完美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勇气用死亡来保持这份完美。

  露西是个美丽的女人,敏感、单纯美好宁静时带着优雅热烈时则绽放绚烂。这让保罗被她深深地吸引。只是,吸引他的,或许是她美丽的外表,或许是她不一样的生活,而不是她所希望的——自己的内心。

  露西喜欢做面具,她做的面具美丽妖娆,别具魅力。她给生活仿佛也戴上了她的面具,只是偶尔才将面具摘下,释放出真正的自己。然而,这却让她有了担心——保罗可能并不喜欢真正的自己。

  生活在保罗看来是幸福的,直到幸福戛然而止,他才发现幸福下面有一些不同的味道。那些被调整位置的书,一块专门为罗丽煎制的牛排,引导着他开始追寻。时光又一次在记忆中流转,那些点滴的爱、曾被忽略的细节,让他慢慢开始读懂露西。往日的幸福让今日的悲伤寒冷彻骨。

  很难说,让露西担心焦虑并决定选择坠落的原因是什么。是她敏感的心、未出生的孩子还是不曾理解她的保罗?“我迷失了。”露西说。彷徨、焦虑,笔下如有千丝,纠缠缠绕,剪不断理还乱

  爱他,所以离去;爱她,所以追寻。结局并不难猜,读来却让人心伤。这男与女,阴与阳,之间到底有多长的距离?尘世间又有多少爱情之塔,仿若巴别塔一般,终因建塔的人彼此语言不通而毁于尘土。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五):很多时候,我们习惯自欺欺人,然后疯狂行事。

  拿起它不过是随手挑了一本,开篇就讲述一个疯狂的想法,没错,开篇仅仅觉得疯狂。可后来一直讲述男主怎么想法设法让狗开口说话的时候,觉得这书真tm瞎扯。就在我几乎打算放弃,然后向全世界宣布我看了这么一个荒诞故事的时候,我竟然想看完了再去吐槽。出人意料的,最后两章仿佛一只无形的箭,笔挺挺的戳进了心窝子。才开始理解,所有一切疯狂的、荒诞的行为,只不过是男人不想接受就这么失去爱人的心。他疯狂的想要知道事情真相,甚至一度怀疑这只是爱人的一个神秘游戏,只要他认真思考,努力研究就一定可以重新找到爱人。可当他看到被他视为神迹的狗所发出的音节不过就是变声后怪异的狗叫时,他被逼到了墙角。这就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之前怎么拼命否认,怎么垂死挣扎,再加那么一根稻草,就足以把他打回现实里。他终于开始觉得,爱人是真的离开了,不是游戏不是他杀。可这时却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把失去亲人的痛,描述的这样入骨。荒诞无稽的行为,就像毒药一样透进你的浑身骨血之中。到最后只需要一点点的药引子,足够能让你疼上好久,好久。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六):在倒带的悲剧中寻回生活的勇气

  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拿了这本书,起初是被书夸大的宣传语和销量吸引的,期待能重新感受一把类似于《风之影》与《追风筝的人》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不得不说,最初看完的时候,我有些失望,期待值太高是原因之一,加上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悬疑?科幻?几乎没有,不过也至少是个吸引人的故事,从头至尾,我都被男主人公的深情而深深感动着。而在读完之后的两三天里,也总是不经意地就想到书中的情节。

  女主人失足从苹果树上坠落而亡,唯一的见证是家中的爱犬。悲痛欲绝的男主人,决定教会爱犬说话来获知妻子死亡的真相。教会狗说话,如果没将这本书当成科幻小说的话,读者的反应一定与保罗的那些冷漠同事相同吧。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对于保罗来说,露西的死,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呢?至少在外人眼中,保罗和露西绝对是令人艳羡的幸福一对,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有着令人眼花缭乱无限创意的艺术家,命中注定的相遇,随性浪漫的出游,热恋终至结婚。保罗对露西非常的包容与体贴,露西则经常用各种浪漫的主意来诉说自己对保罗的情深。这样的幸福,露西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好吧,其实到结局,我还是没太看懂,露西为什么会毫无留恋地从苹果树上坠下。我的理解就是,她心理有病,很严重的病。艺术家在常人眼中总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他们的神经比平常人来的纤细敏感的多,也正因如此,他们能捕捉到平常人容易忽视的美。露西有一颗非常纯净的心灵,但又追求完美到苛刻的地步,甚至连路人不遵守秩序的插队,都难以忍受。这种极其敏感却又极度追求完美的个性,可能是最终导致其悲剧的原因吧。

  故事的最后,狗狗当然是没能学会说话的,或许保罗一开始就已知道了真相,不过是无法接受真相而已。而保罗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寻回了自己,渐渐地接受了妻子自杀的真相,对生活重新燃起了期望。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七):需要的不止是爱,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理解

  我已经忘记了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了。我总是很健忘,忘记好多。

  整本书用一种很平常的方式在讲述,没有什么所谓的高潮之类的,如果一定要说让我最激动的那段,就是罗丽被坏人偷走的那段,我心里很恨保罗,因为他不仅没有保护好露西,他连罗丽都弄丢了。

  但是这个怎么能怪保罗呢,他只是在无尽的生活中,磨掉了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只剩下平淡如白开水般的一沉不变。白开水大家都离不开,但是却总是忽略。

  生活是一道永远都做不完的习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以为永远会在身边的人活着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消失在眼前却还不自知。我们都忘记了,如果不付出真心,付出的真心得不到回应,那么永远只是一个名词,永远只存在于书面上,无论怎样都无法变成现实。永远不远只是坚持有点难。

  相爱,相知,只是一字的差异,可是其中的意思却是相差百倍。相爱的两个人,不一定相知。相知的两个人,不一定相爱。人们总是把对方想象得难以翻越,难以了解。于是便认为这样的一个人很深奥,深奥到只有背道而驰。可是,万一呢,那个人就是你这辈子注定的缘分,就因为你的胆怯,你认为的难以了解你就错过了。错过了就是永远。爱一个人,就要搬到他的心里去住,了解他,然后爱他。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

  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灰眼睛

  放进泥土做的眼睛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

  我绝对会无情的挖出你的心脏

  放入一个石头制作的心

  你看,是我自己在用泥土眼睛石头心在看待曾经。

  我以为只要有爱就够了,是我自己忽略你的感受,我只注意到自己的爱,而忘记了靠近,忘记了了解。

  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现在的局面,所以最没有资格哭泣和吵闹的人,就是我了。

  在渐渐脱离了曾经之后,我才看清楚自己。

  我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我只看得到自己却以为我看到别人,我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其实却不然,我以为我了解你其实却连最基本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在一起呢,没有必要。

  因为我是那样的一个人,我希望别人了解我,而忘记了了解别人。

  我会努力去看见别人的,看见别人的付出和爱护。

  我也记得最初的我爱上的你的样子。

  我记得我的妻子身穿白纱的样子。

  我记得她在婚礼上走向我,双手抱着一束鲜红色的花。

  我记得她生气不理我的时候,身体僵硬得有如一块石头。

  我记得她睡觉时的呼吸声。

  我记得双手抱住她的感觉。

  我记得,我永远记得,她为我的生命带来了慰藉,带来了悲伤。

  我记得两人共享的每一个阴暗时刻,至于那些光明的日子,我几乎无法直接正面凝视。

  我努力记住她原本的样子,而不是那个为了安抚我的悲伤而被我建构出来的形象。

  我发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宽恕的慰藉渐渐冲刷掉我心上的裂痕和焦躁后,我越来越有这样的体会——

  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八):罗丽舔舔保罗,证明自己是条好狗

  读完巴别塔之犬 ,还以为结局又会是什么超现实主义呢,但是我的预判是错误的,结局完全符合现实和逻辑,虽然保罗找到了自己妻子自杀的动机,但是那真的是一位三十好几微微神经质的露西的真正的自杀动机么,在整个寻找爱妻之死因的整整一年,与其说是保罗在证实妻子死于自杀和让自己回忆自己与妻子的平凡生活中证实妻子是死于自杀,还不如说是保罗在寻找自己活下去的原因。

  结局,教授带着自己的爱犬罗丽在某个北美小镇上享受着每一天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甚是美好。

  露西的一个梦境

  “我死掉了,”她写道,“我自己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保罗坐在最前排,不停地哭。我想过去安慰他,便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上,可是他感觉不到。此时,他突然抬头看着我,虽然我知道他根本看不到。‘我之所以哭泣,’他说,‘因为这是种慰藉。’这时我的梦就醒了。”

  哭泣因为这是种慰藉,寻找妻子死因也算是一种慰藉或者更是对亡者的一种纪念,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

  妻子的死因或许如保罗教授分析的那样又或许不是,就如让狗儿说话一样,是不可以确定的,但是最后保罗教授终于发现我们其实真的是有一个巴别塔,只是我们有时忽略了这个至始至终存在于人间的,而不仅仅存在于旧约中创世纪的情节的巴别塔。

  又是一个梦境,罗丽舔舔保罗,就证明自己是一条会说话的好狗,身为自命不凡的人类,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一直使用的是人类乃至万物的语言,那就是诸语-理解万岁。

  回应亚洲人的评论:“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以为自己最了解的那个亲近的人——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

  那座巴别塔一直存在于内心,但是唯有人们真正发现时才能让这座塔现出原形。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九):当我们在谈论亲密无间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多多少少和一些人相爱过。

  什么人都有,包括一个女孩。分手之后的心情,有过怅然,也有过解脱,甚至庆幸过。

  很多年前开始我就有一个习惯,定期扔东西。我不曾刻意抹去前男友的痕迹,也从未有过分手后的怀念。只是有的时候,天上下雨,心里有情绪。一次分手后,当时那个男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在某一座建筑物的平台上,远处有一大块白色的云朵静止。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别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了。我倒是鼻酸到很想哭。那时候,我已经爱上了别人,也不只是一两天,我没对他说过,只是谁应该都能察觉到我那些忽冷忽热的善变吧。并不是讨厌他,只是,我当时一心想逃离之前的生活,想要到不一样的地方去,有不一样的生活。我一直以为他不太成熟,但是他敏锐地说出——“别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让我很是难过。确实,那时我很后悔和他在一起,觉得自己的犹犹豫豫耽误了很多事情。曾经在一起的很多美好和第一次已经被抛之脑后——他肯定感觉到这一点了。

  现在想起来 ,让前任感觉到自己的后悔之意,是一件最无情的事。

  几乎每一个男朋友都说过那么些话:

  你很难零距离了解;我总觉得你不是百分百信任我;你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但是每个人也都承认我是一个非常容易相信别人的人。

  这很矛盾吗?

  至少我不认为。

  相信一个人并不是把所有的话都告诉他,对我说,更像一种不具备的能力——说不口的那些情感——不代表我不爱你。

  一起安静看书听音乐,脉脉含情地对望,天马行空地聊天,躺在对方腿上昏昏睡去,夜里一时兴起起来煎鸡蛋吃,看美剧看相声,一场完美的性爱,都更适合我。

  但是,要我说出从前,要我正视人生有过的伤痕,都要花费数十倍的精力和时间。

  有一任男朋友,他坐在我的对面,用一种想要愈合所有伤口,抚平所有裂痕的表情看着我,握住我的手,问我是不是相信他,愿不愿意对他说出心里的难过。我的眼泪一直流,无法发声。

  很久很久之后,他抬起我的头让我看着他的眼睛,是我忘不了的失望和愤怒。他说没关系——不想说就算了。然后起身下楼买东西。

  我把脸埋在手掌里无声地歇斯底里。

  我很想说,我很想把全世界最动听、最温暖的词语都对他说,但是我不知道什么阻碍了我。甚至温柔的触碰和抚摸,也并没有伴随着很多情话。

  第一次合上这本书之后,我又打开了许多次。想起曾经诉说的无力,也有过的激烈的争吵,哭泣和拥抱。甚至叹息。

  也终于有人开始相信,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距离。爱你,以你不了解的我心里对你的无比依恋和亲密无间。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十):你带走的是我最好的武士

  对于电子书,也许纸质书对我来说更加上心一点,所以才会看完了心里难受但是又不知道在难受些什么。

  初次遇到lucy的时候惊为天人,觉得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女子,隔着书都仿佛能看到她鹿一样的眼睛,聪慧敏感像孩童一样生活着。只是后来,忘记从哪里开始了,也许是lucy反对生孩子开始,也许是蓝玛丽事件开始,也许她哭着跑出去拒绝和我讲话仅仅因为我说了面具不好的时候,在卫生间里哭泣是为了什么?大致的都不记得了,只是喜欢孩子的自己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她会拒绝生孩子,为什么提到生孩子就那样强烈的反抗。后来我想,也许这就是文青和普青的区别吧。。。难道有才华的人都总有那么些小毛小病,就像我们的lucy,看到后来就直接把她归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小孩或者是莫名其妙发脾气的人,好在“我”也是个文青,如果lucy嫁给了一个彪形大汉,过不了几天就要被揍一顿了吧。

  后来看到最后,心里仍有这个想法,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自杀,也许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看懂这本书,也许我就是个俗人不能欣赏文青的世界。不过作者文笔是真的好,这大概就是自己心里难受又不知道自己在难受些什么的理由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