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姨多鹤》读后感(一):过日子,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一夫两妻的家庭,在混乱不堪的年代里却维持着稳固的平衡。一个沉默却能扛起重担的男人,一个泼辣又仗义的中国女人,一个质朴又固执的日本女人,因为战争和愚昧走到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过成了一团骨肉,谁也离不开谁。
他们也都曾想过求个圆满,把日本女人从这个家里删除,毕竟她传宗接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连多鹤自己都想用她的民族赋予的对死亡的崇尚精神来结果了自己,可是三个人就是个三角形,缺了一个这个家就散了。多么奇妙的平衡!
开篇的时候,还挺讨厌小环。我王子公主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逻辑不允许这样一个有悖中国传统女性隐忍温柔性格特点的人物存在。直到小环在山坡上给多鹤接完生想抛弃她却又怕狼吃了她时,才发现:哦,我们的王子,有两个公主!
日本女性,勤劳、寡言、多礼,对于生活的点滴细节力求完美,貌似就连更年期也会在这样的温柔表象中不声不响的更过去。可是,当生活接近崩溃时,她们的“民族大义”便会义无反顾的占领上风,唯有死亡是最好的办法。
中国女性,尤其是婚后妇女,无论是思想还是言行,似乎就“解放”开了,少女的矜持和庄重荡然无存,那副伶牙俐齿,就像刀子切豆腐,锋利却又絮叨。“好死不如赖活着”是我们于日本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命态度。死,你都不怕,还怕活着么?其实,活着远比死更可怕。所以,小环是强大的,她从来不会有多鹤的自杀想法,过不下去的时候,凑合凑合不也是也过来了么。多鹤也被这种凑合感染了,于是她等来了重回故土的一天。
严歌苓的故事必备三个要素:惊世骇俗的爱情,无力回天的命运和对命运或抗争或妥协的生活哲学,女性的生活哲学。她们不会像男人一般顶天立地的大义凛然,但是她们有维持一个家庭的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动荡!因此,无论她们怎样的不庄重,都是该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她们,让充满无奈的日子,过起来,像一首唱不完的歌。
《小姨多鹤》读后感(二):竹内多鹤,扶桑
《小姨多鹤》读后感(三):一个女人的战争
无论怎样,描述中日战争终于有人换了个角度。
这次换做是日本的孤女。
日本孤女的命运在中国好不到哪里。
只是作为一个生育工具活下来。
文中她的面目是模糊的。
一篇文章看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所能想起的是男主的老婆。
生猛。泼辣。
活脱脱是虎妞的再世版本。
多鹤只是一个符号。
对于那场战争的一点点符号。
符号后面是什么,我没看懂。
爱情?亲情?战争?人性?
爱情或许有一点,亲情也或许有,在多鹤诞下孩子后。战争的描述很遥远,人性里夹杂着丑陋和高贵。
抑或这才是生活和现实?
我们早已经忘记了那战争。
我们发愁的是今晚吃什么,明天还得去加班之类的问题。
《小姨多鹤》读后感(四):每个人都有理由去相信和原谅别人。
看完全书,我一直觉得我是应该写一点专业的书评,比如什么手法啊语言啊结构啊之类的,写了好几次才发现根本没办法下手。我真的是太爱这样的三个人了,没办法表达可以这样说么。
在看开头的时候是有点抵触的,原谅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么多年被灌输的日本的罪恶事件还有满腔的愤慨让我在一开始发现严歌苓居然用一种尊重跟同情的笔调讲述一个日本人的时候有些嗤之以鼻。忘记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仇恨伤痛愤慨还应该有更多的是反思跟人性。
故事很简单,抗战胜利前夕,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平民逃难,在半路死的死伤的伤,而主人公多鹤就这样在逃难中被捕以此开始了她在中国的传奇的一生。张家因为儿媳朱小环没有书生育能力而做主给儿子买了一个日本女人,也就是多鹤。多鹤在给张二孩生了三个孩子以后,在张家住了下来,两个女人,一个男人,还有三个孩子。 单纯的讲这是一个男人跟两个女人的故事绝对是错误的。作家在对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段时间对背景仅仅是借助,那么她想表达的肯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关于善良跟人性的故事。 从一开始,那一幕日本人集体自杀的惨剧就让全书笼罩了一层温柔的画面。让人不觉得日本人是讨厌的厌恶的该死的,甚至还有些同情跟悲痛开始,全书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基调。后面多鹤因为怀孕而从逃亡的路上又回到张家,张家在多鹤生下孩子完成续香火这样一个把她留下来这个初衷之后并没有按原有计划将她抛弃而是继续将她留下来并且因为她而从东北搬到了江南,朱小环对这个跟自己平分丈夫的女人一辈子容忍,容忍他们的爱情,替她们抚养孩子,在丈夫一念之下将多鹤扔掉之后跑出去找她再到反面描写的那个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死去的小石,张二孩因为对多鹤身世的同情而转化过来的爱情,到因爱生恨人性扭曲的小彭还有那个虚荣张俭,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善良的人处处有,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不管是开头的日本惨剧还是结尾多鹤所讲的日本举行的一系列针对日本当局对战中的牺牲品的游行,处处都透露着作家希翼的善良。 这是一个讲述善良人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是是可以从偏见转过来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你没有经历过而只是懂得大道理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真正的体会到大道理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的深意的。没有遇到过善良的老人给自己讲解他们看破人生之后的见解的时候你或许还是担心他会是那个在路上碰瓷将扶起自己的人告上法庭的人,遇到跟自己讨要一块钱车费的小孩就潜意识觉得她是不是一个被拐卖然后走上邪路的不再单纯的孩子。所以,很多事都要自己去体会,不管是善良也好是丑恶也罢,是拍花子的大人还是路边乞讨的小孩。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严歌苓笔下的善良人的故事一定是编造的也一定是真的。因为,这样善良的人一定是存在的,在我们心中,我们的身边,在这世界上,在随处。
不信,你去看看。
《小姨多鹤》读后感(五):朱小环这个女人
先说一下昨晚的一个梦:
全村人都在筹备一场大型的迁移,男女老少,能拿的拿,能运的运,有人说,我们已经和敌人协议了,不允许伤害没有拿枪的无辜百姓。我意识到,原来是要和日本鬼子打仗了,这是我在梦里的意识。在经过爷爷奶奶家时,爷和奶不走,他们说要守住房子,然后就目送我们离开了。在一个句子的末尾处,是一个逗号,我ctrl+c了下面的句号替换了那个逗号。然后我就忽然被两个穿着制服的兵追着,他们手里拿着长刀,一路上吱哩哇啦的说些我听不懂的话,我狂奔,大喊着,不是说了不允许伤害我们吗?不是说了不允许伤害我们吗?……不停地边跑边大喊着这句话。那两个人好像没听到一样,也不停地大喊大叫着狂追着我。在跑到村里舅爷和表叔两家房子之间的过道时,我居然很从容的跑了过去,那是个很窄的道道,是小时候记忆力的过道,我从来都没有走过去过。穿过那个道道,就是一大片庄稼地,地里种的好像是小麦,一片绿,那两个兵眼看就追到我了,他们手里的长刀乱舞,而我手无寸铁,忽然一刀从我眼前划过,我躲闪开并瘫倒在地,不敢爬起,装死,略微前仰起头,看到那两个兵和我一样大小,得了失心疯一样的以我为中心,两三米为半径疯狂的挥舞着长刀,好像周边还有很多人一样,拼命地挥舞着,砍杀着,其实,砍杀的都是空气,偌大的庄稼地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后来,他们又失心疯一样地跑走了,全然不顾了地上的我,我想,他们肯定也是和我一样在害怕着。他们还是那么小,我们还是那么小。两个兵走后,我听到自家屋里传来哥哥的声音,说**(我的名字)在哪儿?怎么不见了?然后我大喊我在这儿,转过头,妈妈从一个矮墙的另一侧四处张望,看见了我,她在找我。回家后,不知道哪里来了很大的风, 吹得大门怎么也顶不住,我和堂弟、妹妹就在那儿使劲儿地推着,刚推紧一点,下面像块布一样又鼓起了,这样好几次,终于还是放弃了,任风吹吧。而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枪声了。哥哥说先把堂弟藏在一个大缸里,他在不停地把米倒进玉米榛子里,掺杂一起,说等停战了就有吃的了。这时候,妹妹在另一间屋里,从窗户看外面的情况,一颗子弹打在她的脚踝上,还好不深,妈妈用手给拔了出来,像擦了点皮一样。此时的我家像是一座待功的碉堡,而里面的我们却没有办法。于是我醒了。
这个奇怪的梦就是在我昨天晚上十点才看完《小姨多鹤》后做的。首先我要说一下,我在看《小姨多鹤》时情绪一直都是平静的,所以我也不清楚这个梦是不是和看完这部小说有关。
在读这部小说时,我之所以不会情绪波动,是因为我猜测着,竹内多鹤最终的结局应该不会多么悲惨(当然也不一定“悲惨的结局”才是吸引人去读的原因),如果是悲惨至极那算是战争时代里绝大多数人物的共同写照,只不过各自的悲惨不同罢了,而竹内多鹤这样的战后遗孤在小说里肯定不会被塑造成受尽凌辱苟且偷生的大众形象,至少在严歌苓的笔下不会。所以在慢慢了解了多鹤的身世后,我作为一个读者并没有和朱小环、张俭、张站长二老、小彭一样深刻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反而令我动容和感到不舒服的是朱小环,这个伶牙俐齿又骂功一流、好吃懒做又聪明能干、尖酸刻薄又善解人意的贤内助泼妇形象,在她身上表现的天衣无缝又十分得当,如果在那个时代,我是个流氓混混的阿飞的话,也会围绕在他她身边企图沾点腥荤好处还愿意为她的一句话全力以赴效命奔波。这就是朱小环的能耐,在外不管你身份贵贱,都能交个朋友,能利用就利用,也会让被利用这心甘情愿。在内和竹内多鹤共用一个丈夫,她会嘴上不饶人,骂多鹤是个赔钱货,那是因为女人之间的嫉妒和争风吃醋,也骂张俭是个负心汉没良心的东西,是因为多鹤这么可怜的女子为了你张俭成了生孩子机器你还赶她走,你是要把她往死路上逼啊。他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张俭从此以后不再是她朱小环一个人的了,她暗自决心要和这个日本女人分享自己的男人的爱,她会很知趣地给他们俩制造独处的机会,但是她也会在得知他俩背对着她约会会十分失落沮丧,可还得替眼前的这个男人收拾烂摊子。“她觉得自己在张俭那里不光光是个老婆,她渐渐成了一个身份名目模糊的女人。好像所有女人的身份名目都糅合到一块,落在她身上——姐、妹、妻、母,甚至祖母。所以对他的疼爱也是所有这些女人的。”
这就是朱小环这个女人让我动容和感到不舒服的地方,这不仅仅是最后她相依相偎、嬉笑怒骂了三十多年的竹内多鹤和张俭去了日本,还有女儿春美,大孩儿张铁也远走异国,二孩儿张刚在云南成家,留下她一个争强好胜、从不吃嘴上亏一辈子的人在长江南岸这片既不是故乡也不算他乡的地方孤老。她生命里供她带着爱意去笑骂的对象一个个都远走了,这时候她也不再去想“长江和朱家屯之间还有多少道江多少条河”这样当年想想就活不下去的事了,她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而在张俭和多鹤他们三人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油盐酱醋生活里,她活生生被打断了筋骨,还是心甘情愿的。这样的女人得有多么大的能耐才能嬉笑怒骂地做到这些啊。
《小姨多鹤》读后感(六):恨不得多鹤和小环在一块
看到最后,说真的,我还蛮希望多鹤和小环发展成百合算了。
哈哈,说正经的,两个女人我都爱。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女人像张爱玲说的男人心中的红玫瑰白玫瑰,
多鹤是白玫瑰,小环是红玫瑰,张二孩真幸运,我都羡慕他,虽然我是女的。
我偏爱小环,真是爱极了这样通透善良的女子。
一个女人,还是和丈夫相爱的女人,
虽然多少有点介意,但真的只是一点点,
只在刚买回多鹤的时候,半开玩笑的说“等她生了孩子,麻袋一捆,扔了多鹤。”
孩子方面
从多鹤生下第一个孩子张春美,
她把孩子当心肝疼,
再后来她亲手接生了两个孩子,
统统的真正的打心眼里爱护着,
说实话,后妈有几个能真正打从心里爱护的?
多鹤方面
再后来,张二孩扔了多鹤,小环没有庆幸多鹤走了,终于结束奇怪的三人模式
她对她的丈夫说:“你没良心。”
她拉着丈夫一起找多鹤。
多鹤生气心凉的时候,她教丈夫怎么和多鹤和解。
多鹤与丈夫偷情被发现时候她打掩护,
大孩嫌弃多鹤的时候,她愤怒心痛。
但她不是“包子”般懦弱的爱护他们,是带着灵气的爱护。
她既能和干部夫人八面玲珑,
也能和三教九流八面玲珑,
每日呈现的都是饱满的精神
嬉笑怒骂,别具一格,
服气
她硬是靠着自己的智慧撑起了这个家,
硬是靠着连蒙带骗置换些吃食用料,活了下来。
这样的女子,怎的了得,
可惜结局不够美好,心疼她。
诶~
《小姨多鹤》读后感(七):多鹤和小环
我印象里女性作家写女人总习惯流于两种态度,一种是刻薄,一种是自怜,但是严歌苓不一样,她对女人是带着一种浑厚的宽容与爱的。其实《小姨多鹤》的故事内核很简单,赞美女人的坚韧,故事背景也很老套,从抗战结束到wg结束,这个时间段足够为一个故事铺下苦难的底色了。小说的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所有占主要戏份的人物加起来不超过两只手。总之,这不能算是特别新颖的作品,但是它却能打动人,而这正是因为严歌苓对女性角色倾注的那种无法言喻的爱与宽容。
竹内多鹤和朱小环,就像冰火的两个极点,她们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安静,一个热闹,一个干净沉默体面,一个凑合咋呼市井,但是,却是一样的善良坚韧,在漫漫岁月里像两条无法割断的绳索串起一个家的延续。
竹内多鹤这个角色应该是分为两个阶段来看的,这分界点就是她爱上张俭的那个瞬间。
前期的多鹤的坚韧是更具野性与原始的。她的生存意义是来源于种族的延续。十六岁的多鹤在逃亡过程中历尽了痛苦与饥饿,她看到一个即将死去的女人渴求孩子活下去而向路过的人苦苦哀求,目睹女人为了整个群体的延续而兴起的杀婴潮。多鹤在此时救下了一个后来改变她命运的女婴,这同样是为了种族的延续。多鹤在中国是孤独的,这个异族的女子默默忍受一切只是为了要在这片不属于她的土地上创造另一个属于他们的代浪村。这时的多鹤被赋予了更多动物的特征,她像牲畜一样被买卖,又像牲畜一样被当作生育机器,她身上有如同动物般的多毛,还有她因为语言不通所带来的动物般的粗蛮与懵懂。
后期的多鹤则被赋予了更多属于女性的特征,连带着张俭也发现了多鹤那份独属于女性的美。此时多鹤的生存意义是源于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爱。这份爱让她能够在绝望到考虑自杀时又选择继续活下去,能够在张俭被投入监狱时仍然能用意识同他继续在一起。她一生都在回味那段同张俭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张俭在这份回忆里从粗鲁转向高大,回忆,似乎并没有什么偏差,但是却因为感情蒙上了不一样的基调与色彩。可是谁在意记忆是不是真的准确,此时,多鹤的心里,重要的是他们相遇了。多鹤成了一个渴求着温暖的真正的女人,而爱让这个女人变得更为坚韧。
相比多鹤,小环是个更讨人喜欢的角色。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这样世故精明粗鄙的女性形象,但是严歌苓却将她写得那么可爱,她世故却善良,精明却又无私,粗鄙却又坚韧。生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是独属于女性的特征。小环,因为日本人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为张俭留下心结,为多鹤的经历埋下伏笔),她失去了做一个真正母亲的资格,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完整的女人,但是她却比任何人更具有包容的母性与女性的坚韧,她的坚韧源于那份女人的爱,首先是对张俭的爱,因为第一眼的喜爱,因为那句留大人她便可以爱上这个男人一生一世,她因为想让张俭能有一个后代可以让张俭和多鹤在一起,她因为爱让在张俭变心后选择了原谅,这就是女人目盲而专一的爱,其次是对多鹤的爱,多鹤是个日本人,小环失去生育能力也是因为日本人,但她却从来不恨多鹤。在多鹤被张俭抛弃时,她急切地寻找多鹤,在多鹤想要自杀时,她让她明白活下去的意义,在张俭被判死刑时留给多鹤和张俭独处的时间……最后是对孩子们的爱,她将所有孩子视如己出,在面对更好的生活时选择让孩子离开。
小环是让人心疼的,她对所有人好,最后所有人都离开了她,这样一个爱热闹的人,在喧闹的舞台里落下一个孤独凄凉的闭幕。
严歌苓将书起名为《小姨多鹤》,其实或许叫做两个女人的史诗更为合适罢。
《小姨多鹤》读后感(八):这个结局,我不开心了
一口气看完,读至末尾,不知为何,胸中压着一口气,直到现在都让我难以释怀。
主人公竹内多鹤,日本战败后流浪在中国的日本孤女,后被张俭一家买来变成一台生孩子的机器,看似悲惨,但她无疑也是幸运的,因为她进了张家。来到张家后的多鹤坚韧冷酷到令人敬佩,张家利用她传宗接代,那她也利用张俭为自己制造亲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让张家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她的不卑不亢简直让人胆寒。唯一的意外就是她最终还是爱上了那个要她生儿育女的男人。女人还是感性动物,无法将性和爱完全分清,她们会因为性不可救药地爱上一个男人,多鹤就是例子。多鹤,以悲苦开始,以幸福结束。至少在最后,她回到了家乡。身边有血脉相连的亲人陪伴,而爱人张俭也死在她的身边,该有的也都有了。
张俭,被两个女人拉扯的一生注定是鸡犬不宁的。要相信,一夫两妻对于一个男人绝对不是件好事。我对张俭这个人并无感,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一声不吭吃闷亏只能碌碌无为。唯一值得欣赏的或许就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对于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他能毅然选择保大人只是因为爱小环。但他没有保护到底还是妥协了,最终导致三个人一败涂地的局面。看到张俭,我觉得我能相信一个男人一辈子不止会爱上一个女人了,也许我潜意识里是希望他从一而终、冷酷到底吧......
朱小环,绝对是我本书中最爱的人物。张俭接小环回家的那个出场让我觉得这个女人既可爱又识大体。放到现在,没人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生儿育女还在自己面前啪啪啪,一直觉得多鹤最大的幸运不是张俭而是朱小环这个女人。最让人心疼的是当张俭丢弃多鹤的时候,小环的呵斥和焦急让人觉得丢的不是她丈夫孩子的生母而是她女儿,那一刻我邪恶地希望她为自己想想。有她在,再大的困难,总能让人放宽心,仿佛就能听到她的大嗓门在耳边喊:“能有啥事儿啊!”只能说,她真不是后妈的标配,太温情了。而只有一条老狗陪伴的结局,真的让我很压抑。
小彭,狗血三角恋之一。港真,在张俭和小彭之间,我会更倾向于小彭。事业上,他聪明有潜力,再被多鹤拒绝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发上进,变得足够成功再站在她面前,这样的男人值得人仰慕。感情上,他不像张俭拖泥带水,不像小石包藏色心又猥琐。若不顾抛弃妻子这种道德问题,单是婚姻自由后再一心一意追求多鹤就是现在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事。他的下场挺让人遗憾的,像个局外人......
《小姨多鹤》读后感(九):无题
看完《小姨多鹤》,我的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息。
仿佛跟着书中的主人公,把这半生也走完了。多鹤!多鹤!我想唤她,给她一些温暖,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我看到了、听到了,我笑了哭了,悲了喜了。可我也永远走不进去他们的世界,不仅仅是一纸书页之隔,那是时代的洪流冲刷过后的遗骸,那是我永远伸手无法触摸到的东西。就像张俭和多鹤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我相信是一定有的。不过是被时代毁的面目全非,或者说,那本就是个面目全非的时代,所以所有的故事都是歪曲的,所以其中的情,从根上来说,也尽数歪曲。是歪曲吗?我也糊涂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也糊涂了。感情没有对错,但时代非要给它们安上对错;还是错的时代,必然滋生错的情感?我也糊涂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错了?也许是从张家买来了口袋中的多鹤开始;不对,是从小环被日本兵追逐开始,从小环的孩子没有了开始,要不张家不会买日本婆;可是,哪里来的日本婆?她们是逃难逃来的,为什么逃难?因为战争!为什么打仗?因为……因为日本人他们要抢占我们的地盘!所以是日本人错了?是的!我们要把属于我们的东西夺回来!怎么夺?从像多鹤这样的女孩子身上夺?从差点被母亲杀死的久美身上?从躺在血泊中喊着“加油!加油!别杀我,我还要找我的丈夫和孩子呢”的阿纹身上?从多鹤的妈妈、姐姐、弟弟、妹妹身上?
乱了,什么都乱了。
还可以更绝望吗?可以的,下一步更绝望。
从“麻袋中抱膝而坐的小人儿”开始,我就一直在心疼多鹤,我好像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蜷缩在炕上,向施舍自己食物的人小心地跪拜;早早跪在门前给张站长换鞋。她怎么那么爱跪啊,跪得让人心碎。
那时的多鹤有大哭过吗?没有。母亲死了都没有。她只是忙着接受自己一个又一个新身份——一个孤儿、一毛一斤的日本婆子、张家的生育机器、一个小母亲……总之他都不再是多鹤。
多鹤,多鹤!到底是个多余,还是像久美说的那样,是很多很多的千纸鹤,是吉祥、平安的意思?多鹤!多鹤!你怎么不哭、不闹啊!你儿子四十三码的大脚正中你的胸口,你怎么还不哭?你怎么那么沉默?你的大孩儿对你做出那样的事情!你怎么那么沉默?爱也沉默,恨也沉默。沉默得让人心碎。
多鹤这一生,恐怕只有和张俭秘密约会的那两年,是真真正正甜蜜地为自己活着。她是被遗弃的女人,很多很多次。就像被从阳台扔下去的黑子,没断的后腿却从此一直蜷着。多鹤则是“就那样微微含着胸。好像接下来还有一脚不知什么时候踢过来,她已经在躲闪的途中。又好像那一脚留下的伤一直不愈,她必须小心地绕开那锥心的疼痛。”她是被遗弃的孩子,很多很多次——是淡褐色麻袋;是那一条专门为张俭换上的花裙子,却成了恐怖遗弃的见证。上天啊!那个剃着一寸长的头发,满脸泥嘎巴儿,满腿血迹的小人儿已经够让人心碎了!你还要在她的人生中注入多少的恐怖和荒谬?
可开始我只是心疼多鹤,却看着看着逐渐为每一个人心疼:朱小环张扬爱热闹,可她心中的寂寥,恐怕比多鹤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躺在紫黑色血污上的小环;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小环,在一片泪雾中看到张二孩向她走来,抓住他的手哭号:“你个蠢蛋!留我干啥呀你?!没了咱孩儿,你爹妈能让我活吗?那些嚼老婆舌、戳人脊梁的人能让我活吗?!”;和张二孩“好成一个人”的小环,在张二孩的一句“报大人”之后,她的眼泪全为他一人流。
朱小环与多鹤是不同的,她太聪明了,也太爱张二孩了,嵌到肉里的那种爱。她敢爱敢恨,嘴不饶人,心却比谁都软。却也无奈接受了多鹤,无奈地看着张二孩不再是张二孩,而变成了张俭。张二孩是她的,而张俭不是。那个叽叽喳喳的懒丫头朱小环,却在后来用自己的全部力气保护着自己的家人、爱人。
张俭,他也爱朱小环,爱到骨子里。朱小环是他认准的唯一的妻子,甚至为了小环,狠心在江边抛弃了多鹤。他不知道,一开始就错了,无论他后来怎么做,都是错!但他爱过多鹤吗?也爱过的,甚至他和多鹤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和小环一起都没有过的恋爱心情,他是“穿过那样的戒备、憎恶、冷漠才爱起她来”的!
“如果什么都能解开重来,如果没有一场战争和日本人在中国畜生了这么多年,张俭会娶多鹤的。他不会在意她是哪国人。”
可惜,没如果。
张俭啊,与世无争的骆驼眼顺从地眯了一辈子,却也被冤进了劳改所,这辈子也说不清,爱呀恨呀,也永远说不清了。
可惜,没如果。
可惜那个小彭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怪物”彭主任。他检举了张俭一家,亲手将多鹤推入深渊。
原来一个时代可以将一个人毁得这样面目全非!
是心变了吗?
不是的!不是这么简单!这心是个什么玩意儿,有时候自己都不认识。
是心变了。
天大的冤枉!
心是什么时候变的?
多鹤!多鹤!少女多鹤本是个不善跑的孩子,但那是她跑得最好的一回,“她跑得头发里净是风,衣服里也净是风。风从冷到热,到滚烫滚烫……”,她怎么会想到,那个少女多鹤,竟是跑向了这样的故事里,跑向了一个中国男人的怀抱,跑向了这样一段又一段心碎。
就像一棵树,树断了,歪到一边去,人人都以为它死了,但它竟就那样歪着生长了下去。也开花了,也结果了,就那么长下去了,以一种奇异的姿态。大风大雨也挺过来了,不声不响地宣告着它的存在。
“黑子,明天就有信了,啊!”,到小环这一句话,故事完了。
合上书,窗外夕阳正好,斜斜地映射在发黄的书页上。
故事还没完。
只是在纸上的书写,就到这里了。
恍惚间仿佛跟着书中的人物把这半生也走完了,一抬眼,自己却还停留在原处,只是太阳从初生到落幕,隔着时间巨大的鸿沟。
夕阳背后,时光深处,望不到尽头
欲语泪先流。
《小姨多鹤》读后感(十):其实最伟大的是小环。
其实最伟大的是小环。对情敌的孩子视如己出,对多鹤也是真心实意的付出。书中描述张俭、小环和多鹤形成了一种奇怪但不可分离的模式,他们之间已经习惯这样的生存方式。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小环对多鹤的大姐式的爱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连大孩都不愿意认一个日本婆娘当妈(即使那时他们还没有捅破那层纸窗户),但小环从来没有埋怨过多鹤给她带来的烦恼。相反,她给张俭和多鹤制造机会,当她知道张俭和多鹤“偷情”被抓时,她也二话不说为多鹤开脱了罪名,自己背了黑锅;张俭犯混蛋把多鹤遗弃在公园后,我原本认为会高兴的小环,却最着急最伤心,沿路跑回去找多鹤;多鹤在楼道被小吕轻薄威胁要揭发她日本人的身份,如果没有小环,多鹤很可能就顺从了小吕,之后她的命运可能就更加坎坷;张俭入狱后被判死缓,小环独自一个,两边撒着善意的谎言,一面对张俭说家里一切都好,一面对多鹤和孩子说张俭可以救得出来,然后独自一个人想办法营救张俭。。。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小环真的是个心肠不坏的女人,虽然她有点好吃懒做,但是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她一定可以做的非常好。她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她撑起了多鹤和张俭还有孩子们的天空。如果没有小环,多鹤在中国的生活一定不是这样苦中带甜的,她曾经动过无数次的自杀念头很可能在就实现了。
小环早就把多鹤当做亲人,当多鹤要回日本时,她觉得应该陪着多鹤,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她想要多鹤陪着她。在她心里多鹤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