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本手工艺》是一本由[日] 柳宗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一):异国乡野吹来的福气

  去年某时,去老街买砚台。歙砚盖由本地砚石经手工精雕细作,是驰名天下的名砚。头先看不出门道,一家一家逛下来,见了花纹奇异、雕琢繁复的就惊艳。后来遇上一位喜欢侃侃而谈的店主,经他介绍,一回头再看原先看中的砚台,顿觉俗不可耐,档次低廉。原来选砚台先得看石材,纹理鲜艳的固然别致,有金星银星点缀其间的也够名贵,然而最为上好的石材却就是无一杂质的墨黑色,店主说,关于这种石材的质感有一说,叫做“孩儿面,美人肌”,当即端下一方好砚让我摸,果然平滑光,实为坚硬石头,却恍有沁出水的错觉。这方砚台的雕琢也并不繁丽,而是就着石头的天然破损处雕出一枝青松,附以一轮圆月,寥寥数刀再刻出一位智者,月下独坐,简约,却独有雅韵,的确比先前看到的那些有品位多了。

  回来以后就觉得,工艺品的技艺和审美,真的是别有洞天,只是,如果不去制作,或者不去收藏,一般也就不会在意。今次读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遍访日本四岛,对日本各地的民间手工艺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记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中在恋物癖般堆叠的各样名产品介绍的字里行间,间或蜻蜓点水过柳宗悦对于民间器物的审美观念,令我回想起那次买砚台的经历——过分追求造型怪异复杂的器物,柳宗悦先生是不喜的。从头至尾,他一直在强调一种“健康”的美。“健康之美”,是被柳宗悦尊为第一的美的性质,“虽然不能说复杂的东西都是丑陋的,但是,单纯的东西应当被更多的恩惠所关照,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令人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过分的虬曲繁杂,在柳宗悦和龚自珍看来都是病态的。

  去年在老街看到的那方砚台,利用石头的天然破损雕出松枝,也暗合了柳宗悦先生推崇的审美趣味。他推崇的日本工艺品,木制的漏斗,土烧的陶罐,竹做的簸箕,无不是利用天然材质的特性,经人手巧妙加工而成的;而他所摈弃的那种过度繁杂的奇淫技巧,加入了太多费尽心思的加工创造,反而扼杀了天然材质发挥潜能空间,因而降低了实用性。不同于康德的美即无功利性,“实用之美”,是柳宗悦认为民间器物应该具备的品质,并认为这样的美应该更加值得重视。因材施艺,删繁就简,使器物的实用性得到最大发挥,应该是整个东方的传统民艺的精髓,而日本人在这方面则比中国人走得更远。对自然的极度敬畏,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继承,以及海岛资源的匮乏,都使得这个国家的传统艺术趋向于简单古朴之美。以民居为例,雕梁画栋,小木作无不雕花,是中国许多地方明清民居的特色,然而在漂洋过海与我们继承同一传统的日本,这样的建筑装饰是几乎找不到的,日本建筑胜在空间的规划和利用,这一点似乎更令现代西方建筑师们赏识。

  当然,美是多元的,审美也是多元的。之所以觉得研究砚石好玩,就是因为在这一种器物身上,有着有别于其他器物和艺术的审美。柳宗悦对于日本民间工艺的见解,也只是适用于他们一国的某些民艺的一种审美观点。不过,在这个乱花各入眼的时代,在被太多的商业广告和大批量机械生产模式塑造出的粗糙、划一的审美观念里,突然感受到上个世纪的异国乡野之风,不管怎样都是一种福气。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二):每个热爱手工的人都应该读

  非常好的一本书

  只有薄薄一小册,但是涵盖了作者历时十几年横穿日本搜索的遗留在民间各处的手工艺

  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刻道理,但是作者说起来的时候深入浅出,用很和蔼的语气娓娓道来厚积薄发体现大师品格

  书中引发了几个值得思索问题

  1 是手工艺如何在追逐效率和效益的工业化时代保持自己质量与品格,并继续生存

  2 是手工艺如何融合艺术的美于生活的实用性,并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3 是很多工匠都是没有文化的技工和农民,而为什么正是他们传承了美

  4 是工匠区别艺术家的一点在于,他们是靠个体做出好的作品,让作品流传于世,而不是借助作品把名字流传于世

  5 是好的工艺其实呈现了人类高尚情操与品质,比如诚信踏实

  很多喜欢手工的人觉得这是一本讲理论的书,也没有精美的插图,因此不愿意阅读,这是非可惜的。

  因为手工艺作品是个人风貌,心灵气质的呈现。如果不了解手工艺中蕴含的精神与品格,是无法做出好的作品的。这本书有助于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工艺中蕴含的良好态度,如何看待朴实与雕琢的关系,如何将美运用于实用当中。

  这些年看到很多同龄人的手工作品,仿照日本的拼布和刺绣,在设计上有很大提高,制作上也很认真。但很多时候在缝纫的精细度上,材料甄选配色的品味上,以及作品流露的气质上,仍有那么一厘米难以言表的欠缺。

  这本书是每个热爱手工艺、或热爱质朴生活,甚至热爱大自然的人都应该仔细阅读的书。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三):国之正信

  近日看完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一本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书,书中观点貌似倒退而又先进,即便是出现在如今的艺术杂志上,也一样清醒独到。

  一直以来对日本这样一个民族怀着尊敬且谦卑的心态,姑且不论当年日本军队对中国国土及国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就从其传统文化底蕴来说就值得国人深思。日常生活无不蕴涵着文化的根源,器物是最直接的载体。传统的力量给予一个国家的文化以固有的性质,对器物的观点,注重反映的是我们生活中自处及相处个性

  美即健康。健康是寻常,无事,一种淳朴和正当的状态。世上没有比平常更高深的境界。佛心即平常心,别无他物。按照传统的制造方式和工艺制造出的器物无疑是稳重的。

  在书中他说记录它们是:“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日本,必须通过具体物品关注日本的状态,这样我们的正信才会苏醒”。这样的发心着实值得尊敬。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四):日常、健康,美之所在

  读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很多观点与我心有戚戚焉。

  日常手工物的美感在哪里?一是在日常之中体现。因为是经常要使用之物,造就其朴实、耐用的特性,另外,包含在物件之中的岁月痕迹人物故事都可以为其添加风情。实用因美增加风采,美因实用而更为实在。二是健康之美。所谓健康,即指劳动者之健康,器物之健康,无事、寻常,最为自然的状态。因其自然,反而可以呈现出单纯朴素之美。

  书中有很多打动人部分,比如,一个简单的木器要花三年晾晒,足以见细致功夫

  一直更喜欢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器物,吃饭的碗,喝水的杯子,通勤用的包,每天早上梳头的梳子…美感不能一次性学习,只能日积月累的培养。因此,越是经常使用的东西,越要用美的,让美感融入到每寸光阴,每刻感知。

  此书内容不可为不全,可惜没有照片配图,缺乏直观感受,是为遗憾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五):值得引以为豪的东西

  我正准备周游日本全国,却不是去欣赏景色,参拜寺院、名胜,而是要去寻访诞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乡土产品,是去寻访具有日本面貌的,至少也是在日本常见的产品。那不仅仅是一般的日本产品,而是值得夸赞的日本产品。我是想寻找正确美丽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哪里?有多少?被做成了什么样子呢?

  看到柳宗悦的这段话时,我心动了。《日本手工艺》是我翻过的柳宗悦的第三本书,与前两部理论著作相比,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小书,据说是写给青少年看的——我正是目标读者,不过晚了60年而已。在上面那段话之后,柳宗悦还写道:“现在,我打算用手中的笔来巡游日本全国,记录日本到底有多少值得引以为豪的东西。”柳是花了20年跑遍全日本之后,才写的这本小书,那是1943年。事隔一个甲子,随他的笔一起巡游,仍是一种目不暇接享受

  这里关于日本各地手工艺产品的介绍其实是点到为止式的,对于了解细节而言,不过瘾,却因为“巡游”而来的密集又真诚的叙述而让人温暖。柳宗悦说:“我并不是去寻访同一种类的产品,我是想寻找我们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东西,有陶瓷、有印刷品、有织物、有金器、有漆器、还有木的、竹的、革的、纸的工艺制品。”如他所言,书里大多并不是“奇技淫巧”,而来自日常生活,尤其难得。

  “记录日本到底有多少值得引以为豪的东西”——这话,我在国内的图书上,很少看到。“引以为豪”?寥寥。柳的文字还有日本人的气质,他像制作一件手工艺品一样对待他的文字。翻这小书,难免想起同类我国图书,目前大多高呼"濒危、保护拯救”者还都是些被缺乏真实自信的虚无主义所围裹的人。真想拿着这书”巡游“日本啊,纵然书中大半日常物品已经无迹可寻,那又何妨。

  翻来翻去,想着手工艺在时下中国的一种境遇:成为身份成为优越感的来源,愈发觉得这书的难得——柳宗悦自信而平实的讲述可是来自对生活的讲述啊,当手艺不属于生活,又能如何?年中曾在书店看到几本我国民艺报告,大开本的艳俗面孔成为沾沾自喜的卖相,那绝对不是民艺。细细琢磨,新身份和道德优越感的诱惑目前几乎威胁着所有能打上“民间”印戳的文艺形式社会组织,NGO其实也可算作一例。

  昨日在公车上翻一本同类杂志写民谣的报道记者在把马木尔的IZ赞为“气质不输任何西方一流NEWAGE乐团”(大意)之外,还把马木尔那些歌曲称为“哈萨克中世纪古歌”,厌恶之情油然而生——她更写错了一个民间艺人的名字。本地一些掌握着媒体资源的评论人在谈及民谣时的语句、措辞和行文也是如此云山雾罩,甚至过之。

  我难免困惑,民谣或者民间歌曲可以被简单的看作一种技术策略而张扬吗?事实上,在目前涉及民谣的评论中大部分内容与此有关,而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则毫无保留的在赞扬民谣和民歌作为一种新身份的优越感。民谣并不是技术手段,正如民主不是技术手段一样啊,同样的,民谣不是一种可资炫耀的终极价值,正如民主也不是。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六):执念

  我有的这本《日本手工艺》是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的,浅绿色封面的。定价20元,好像是某年在北京三联买的。但没找到购买的章戳,也许是网购。

  很认同作者柳宗悦的理念:手与心相连,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产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富于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

  看到美丽的东西也总是很向往的。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次,每次看前面的几章都觉得好像说到心里去了,介绍自然背景历史传统,都很认同。所以虽然是一本说明性的书还是很喜欢。一直想要读完,但是每次读到实际上的各地手工作品时候都停下了,也许停在中部,也许停在北陆,也许从后面看起。书中的小插图很有版画的味道,也很美,也有的见过,也许从没遇过。他主要记录的就是日本各地的日常之物,用心做出来的经久耐用的日常用品。但是读者读者也就放下了。

  所以这次专心读完。每天一节几节用了一星期也终于读完了。还是很认同他的理念。他记录了很多日常用品,他一直认为不要为了美而美物品,不要奇淫技巧,物还是有用要紧,发展日常之美。

  他对日本的手工业发展应该贡献巨大,这是他1940年走遍日本各地所做的记录,这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眼力,匠心。

  “ 我正准备周游日本全国,却不是去欣赏景色,参拜寺院、名胜,而是要去寻访诞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乡土产品,是去寻访具有日本面貌的,至少也是在日本常见的产品。那不仅仅是一般的日本产品,而是值得夸赞的日本产品。我是想寻找正确而美丽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哪里?有多少?被做成了什么样子呢?”

  “高松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一种稀有的风筝,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样式图案有蝉、牡丹等,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居然还有手里拿着杯子的猩猩纹样。图案的绘法有点象西洋的骨牌,不知道这样的画法起源于何时。近年来,各地的风筝绘画变得粗糙,只有高松的风筝绘画一点都没有退步。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很想要一只玩玩,产品虽然这样,却没有什么人知道,我来把它记录在案。”

  还是随手翻翻有趣。但是我终于全部读完了。我的执念完成了。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七):认识手工艺的必读之书

  这本书是柳宗悦在战争时期写的,而里面的内容应该是在战争之前收集来的,所以战争后这本书反而变成了参考手册,柳宗悦希望能够通过此书回顾日本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传统。

  这本书是日本青少年为对象写的,所以文字很是简洁优美,柳宗悦先生就好像化身为一位亲切的向导,带着读者对照着日本地图一路寻访,满怀喜悦之情畅谈着当地的地理人文和特产。书中不少见诸如“让我们从这里把方向转往北陆吧。” “因为蓝而不经意地在阿波停留了许久,所以要加快步伐向土佐之国走去。” 这样的文字。

  因此这本书可以作为日本手工艺的一本参考手册或者可以按物索引的物典,关于具体手工艺的介绍,快速翻阅和查询即可。但其中穿插着一些柳宗悦先生对传统,手工作业,复兴现状等等一些思考,这些文字和观点可以说对日本,甚至中国工艺界影响深远,日本设计界后续朴素的审美观,也可从中一窥。

  以下为摘抄整理:

  ——————————————————————————————————————

  对手工作业的赞美:手工业是心之作业

  ——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 (P3)

  ——手工艺是最具人性的工作,我认为这才是手工艺的最大特性。(P6)

  对机械作业的批判

  ——机械作业有着使世界产品趋同化的倾向。遗憾的是,机械往往被用来逐利,而产品则粗制滥造。而且,由于人类被机器所左右,剥脱了工人的种种乐趣。(P5)

  日本手工艺品多样化的原因

  ——两大基础: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历史。….其中,自然才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比如日本人发展了对木材的嗜好。直木纹、木板纹,品质被分的很细,都是日本地理的恩惠。在其他地方不会有对木材之分类如此用心的国民。.....制作意见器物,就好像是记录自然的恩惠一样。(P14,15)

  对“传统”的阐述:

  ——传统是指我们的祖先经过长年累月,通过各种各样经验了累积起来的文化命脉。传统有思想,有风俗,有智慧,有技术,有语言,不是个人所有,而是属于全民的财产,亦含有历史和社会的性质。(P20)

  ——传统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以正确、深度和完美为目标,这是必须强调的。(P196)

  ——究竟什么是传统的正宗与美感,需要考虑的重点有三个:第一是制作者。第二是产品的性质。第三是产品的美感。(P197)

  工艺的道德,正直的物品

  ——人类的自由在手工艺的世界里受到保护。可以看到,作为道德的责任很明显地在劳作中体现。(P26)

  ——与商人制作的商品相比,过着百姓生活的人所生产的正直的商品要多得多。我想那是因为受了农业的影响....(P28)

  ——不能否认,好作品的背后总是有道德和宗教的存在,这是恒久不变的道理(P28)

  工艺的堕落

  ——多数情况下,工艺的堕落是由于批发商和二道贩子的介入,正如历史所演绎的一样,由制作者和使用者直接交易商品是最为理想的,更不用说这是让价格合理的基础。(P76)

  ——那些热衷于出口而制作洋式便宜货的窑厂,在很大程度上亵渎了日本的名誉。(P94)

  赞扬简洁、健康、实用的传统工艺之美,反对繁复琐碎的工艺。

  ——为什么富态而结实的形状不复存在了呢?正是因为名声在外就更要想使其长久。与之相反,在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铁铺反而常常遇到传统的美的作品。(P74)

  ——因为铜器的装饰太多了,工作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游戏。相比之下,实际工作的物品是没有装饰的,所以自然有牢固的形状。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简洁而又健康的东西一直占有优势。(P113)

  ——超过了必须的装饰,反而是破坏美的原因,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P114)

  ——豪华而又高贵的织物采用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技巧。....那些工艺的惊人之处,是出于技术的原因,而不一定是为了美感。但是意匠方面却极为逊色。 ....过于强调细致的技巧,因而忘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感。(P121)

  ——只有朴素的性质才能保障美,这就是真理。以前的圣人们曾经教导我们生活要朴素,才能与健全的生活结缘。在工艺的世界里能够悟到,奢侈和玩乐是种种罪恶之源。(P171)

  ——手工艺一旦走到技术的尖端,就会失去美感。(P179)

  ——美与各种束缚是同时存在的。......实用的产品存在美,是因为其背后有各种法则在起作用,这就是他力之美。(P202)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八):温柔时光

  在黄梅天难得阳光的下午,终于读完买来一年多的《日本手工艺》。买回后,翻了翻有点“嫌弃”内容太过介绍文体,一直放一边。好象是那段时间连续看完《拜启父亲大人》和《温柔时光》,在书店看见这本书就带回来。假如是现在,《料理仙姬》看到一半真的看不下去这样情况下,去书店遇见这样的书大概是不回把它带回来的?再继续题外话,〈拜启父亲大人〉和〈温柔时光〉就象是手工艺人为了生活需要所做出的工艺品,朴实隽永,而〈料理仙姬〉就是太沉迷与“料理”的趣味,而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GJM了书里的话)。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书,可以看成是另类的旅游手册,带着它上路,路过书里的地点可以停留去看提及的手工艺还存在不在,如果在可以买回来做很好的手信,比如那些充满各地情调的簸箕,扫帚,多么可爱实用。但是想想日本乡间那和室建筑和现代建筑这些什么大理事啊,各样木头的地板,又觉得不那么适用了,于是书里提到的手工艺到底还剩下多少。按照柳宗悦先生自己的话来就是传统是大树,为了不让其枯萎,对于已经枯掉的枝桠适当时候应该进行修剪,好让路其他树枝。

  不过按照这样的逻辑,手工艺的产生是因为生活需要,为了生活便利而生产出具有朴实美感的物质,当这样需要消失,该手工艺产品就会缓慢的在消失,而与此,另外一些却畸形的庞大起来,就如同书里说到茶道和茶具“特别是茶之趣味祸害了多数的陶器,因为他们忘记了真正的茶具不从趣味的游戏中产生。”

  柳宗悦先生在把日本分为9个地区介绍简单明了的介绍完各地手工艺后,总了一个总结,觉得他提出的三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前段时间恰好在三联上看见一个我国手工艺专题,感觉俺们国家现在这手工艺就是有钱有闲阶级的专利,哼哼,俺奶奶衲的鞋垫也算手工艺的)

  他提出的三个问题是:1 制作者,这样精美的作品是谁做出来的,仔细想想,他们没有受过教育的工匠和农民,可是优秀传统为什么是由他们保持着。2 产品的性质,他们的实在感和美感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制作使用品,而不是以美为目的制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实用和世俗相结合的东西,可是为什么会具有美感饿。 3 产品的美感。在器物上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美呢?这样的美又有着这样的性质,为什么会有尊严。

  读这本书的时候,看见字边的插图,对着那些日剧里有时会出现过去的物,觉得这本略有点枯燥的书都温柔起来。东北的蓑衣,各地的人形,白底流动绿的辈子,楷书般的布料,用植物所染成的种种蓝。

  制作这些的工匠,是触着生活的脉络在制作吧。每一样物体上都有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在温柔的时光里。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九):浪费了二十年

  只看了前部分和最后一章。中间部分跳过是因为作者全是蜻蜓点水的简略介绍,对于一个国外的读者,生疏的地名和大量的注释换来的只是高大全又不深入的了解。

  不过作者定位就说明了,本书是为日本青少年打造,那也就足以。

  作为一本成书于昭和十八年(1943)的书,作者花费了二十年游历全国,专程为了手工艺的精神,还是欣赏的。可惜这个成果有点浪费这二十年的探访了。其实可以写得更好更精细的。这样到反而践行了作者在书中批判的“粗制滥造”这种说法。

  anyway,作者全书的观点莫过于希望人们在接受现代化机械化的同时,不要摈弃传统的手工艺。并且这种并非游历有名景点,只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旅游方法,值得学习。

  , 本书适合带着去旅行,逐一践行其中的手工艺地。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十):中国的手工艺

  中国手工艺品要在实用性上作探索,工艺品要与日用品相结合。中国工艺产品题材要多样化,要大胆选择国外广大消费者熟悉并喜欢的题材。

  中国的传统工艺要继承,但更要发扬光大,没有创新,传统也会被市场淘汰。

  我秀我爱-手工艺者的乐园( http://www.ishow-ilove.com )是一个专门介绍手工文化和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的综合性网站,其资料相当丰富,基本涵盖的全国的各种手工文化。另外还提供给手工制作爱好者、作坊、厂商一个免费的手工艺品信息发布和手工艺品网上交易平台,借此能更好的发掘传承弘扬创新传统手工艺。据说我秀我爱-手工艺者的乐园目前正在开发一个手工定制栏目,能够通过手工技艺大师之手制作出属于您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手工艺品。我秀我爱-手工论坛主要涵盖现代手工艺,例如手工编织、手工布艺、手工纸艺折纸、手工DIY等。我秀我爱手工论坛还收藏了许多能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巧思和你一起分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本手工艺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