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燕山夜话》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2 11:1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燕山夜话》读后感10篇

  《燕山夜话》是一本由马南邨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5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燕山夜话》读后感(一):夜话燕山

  作者马南邨,即邓拓,作为共产党文化宣传的一支主笔,长期担任《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解放后,曾较长时间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在学术上,邓拓也完成了《中国救荒史》等学术著作。他恐怕从来不曾想像过自己会首先成为政治思想斗争的祭品。

  其实一切都有预兆。聪明的人会敏感地嗅出风向,紧紧追随伟大领袖前进的方向;纯粹的文人,在这方面不免愚鲁迟钝落于人后,或者纵然明了却不屑弯腰曲膝。邓拓显然属于后者。

  六一年,《北京晚报》邀请邓拓开设了一个专栏:《燕山夜话》,署名马南邨。为什么办这个栏目和起这个笔名,邓拓曾解释说:“燕山是北京的一个主要的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马南取马兰村的谐音,这是当年办报(按:指《晋察冀日报》)所在的一个小村子,我对它一直很怀念。”《燕山夜话》的写作目的和指导思想,“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今人。”这些文章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此后,邓拓与吴晗、廖沫沙又合写了《三家村札记》,同样大受欢迎。

  正是这两本书以及吴晗写的剧本《海瑞罢官》,成了他们获罪的理由;也成了揪出“后台”制造更大冤案的发端。六六年,《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刊登了《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文章,由此,“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帷幕。当年,邓拓即留下遗书含恨自杀。

  在那个荒谬的时代,无数人的鲜血和青春白白流失掉了。一本书又如何能够例外呢?

  《燕山夜话》所谈,涉及甚多。举凡历史、科技、工农业、文艺、体育、动植物、风俗等,无所不包,话题广泛,包并中外,含意深刻。就我所记,《燕山》不仅引证了《礼记》《史记》《汉书》《说苑》《朱子全书》《本草纲目》等有名的著作,引用了贾岛欧阳修黄庭坚诸葛亮徐光启齐白石等名人事迹及诗文,也引用了《宋史》《元史》《魏书》《北史》《南史》《传奇》《齐东野语》《省心录》《青溪暇笔》《拾遗记》《博物志》《韩诗外传》《杜阳杂编》《雪涛小说》等大量历朝历代小说笔记史料以及伊索克雷洛夫等人的外国寓言和故事,对北京地区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迹也有相当篇幅的介绍。那时候还没有狗狗,很多资料如果不知道,就算给你几个北京图书馆,你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邓拓的博学洽闻,由此可见一斑。

  《燕山》的缺陷,在于某些当时的思想意识与如今的时代格格不入。例如《一无所有的艺术》《“无声音乐”及其他》,批评西方社会出现的“一无所有的展览”“无声音乐”等形式,也许不无道理,但无疑对现代派及超现代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缺乏了解和必要的肯定。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腐朽”“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也日益走向没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毛泽东思想做指导,彻底解放思想,这才能够真正不怕天”云云,更是旧时代的陈腐习语。这大概就是时代因素的造就,而无法苛求邓拓了。

  这的确是历史的一个细节的见证。

  《燕山夜话》读后感(二):枕上厕上不妨翻翻

  这三位的文字除了这本书 也只看过吴晗的剧本海瑞罢官 不过确切的说是听 马连良先生的录音 马晚年排的新戏除了赵氏孤儿观图那段反二黄 没什么经典 这戏听过 也没印象了

  夜话因是发表在晚报上文章的集结 所以文字浅显 一题一事 所论极广 天文地理逸闻掌故士农工商无所不包 邓旧学毕竟还好 旁征博引 娓娓道来 还是很有意思 且虽是风雨欲来之前 却未见多少当时的主流意识 甚少说教

  我一直以为 治史者 尤其是社会史 一定要博 一时一地 只言片语皆是材料 尤其是无关大局的文字材料 透过文字 可见当时社会之大概

  《燕山夜话》读后感(三):私人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媾和

  邓拓的《燕山夜话》声名藉藉。早在接触文本之前,我就早已听说过这部文选。本以为这样的报纸专栏文章,加之又是那样的年代,大约是像鲁迅那般短小精悍的杂文,或是魏巍那样的通讯体。然而实际的文本,却和我的想象相差甚远。

  作为六十年代初期的作品,《燕山夜话》有着太多在现代的视角下值得反思或果断摒弃的东西。言必称马克思毛选的政治紧张感,面对西方世界新事物时浮夸自大的时代风气,以及那字里行间,斟酌俯仰的小心翼翼与左右逢源。一读,便能感受到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字。那是意识形态虎视眈眈下的特殊话语。

  不过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燕山夜话》,典型的笔记体书名。读上几篇,惊讶于那种似曾相识。想起它的语境,不由得有些恍惚。开篇题为“生命的三分之一”,看似是积极进步没有什么特别的话题。但接下去,邓拓却开始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古人秉烛之风。两段史料都颇为冷僻,说是仅仅举例子,倒不如说有些沾沾自得的夸耀在。看到后来,邓拓还真不是随便引个古人壮壮声色而已。几乎每一篇,都可以见到他那些天南海北三教九流的史料。在一些乏善可陈的政治性说教里,这些来自古代的凛冽文字,显得异常的让人着迷。我几乎可以感受到作者自己也沉浸在这种单纯的对古书的迷恋中。当讲起那些文章掌故时,他几乎手舞足蹈,拍案叫绝,并且一意孤行地大段引用着现在看来有时都颇有难度的古文。(有一次他说为了读者方便,用白话文翻译了故事。不过似乎只有那一次。)真真是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情调啊。沉迷故纸,寻章摘句,用那些亘古的字句,冷却在政治高温中发烧的内心。难怪,最后被打成走资派。

  《燕山夜话》所谈甚杂。它不同于一般有明确方向的专栏,而是上天下海,出入古今,全凭作者自己的心意行事。与其说它是面向读者的报纸专栏,倒不如说是属于作者个人的一部笔记。

  是的,就像是《老学庵》《东坡志林》《容斋》那样的文人笔记。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从不是为了普及大众文化知识什么的目的,只是文人自己的一份生活情趣,专属于自己的私人话语。我们可以买那些宋人笔记来读,增广见闻,消闲自乐。但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从来就没有必要让我们知道。

  邓拓的《燕山夜话》也同样如此。哪怕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哪怕其中为了合乎正统掺杂多少政治性话语。但是,它的那份特质是掩盖不了的。如同《荣斋随笔》,洪迈可以从绍兴初年的政治,谈到白居易的爱妾,从上古的官制,讲到“二十四番花信风”。《燕山夜话》也能一边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研讨社会主义若干问题,一边盘点着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花鸟鱼虫梅兰竹菊。哪一个是灌注了作者更多的真心,看过后读者自有论断。但是这也只是读者自己的论断罢了。这本就是一部笔记,话题分散、涉猎广泛是最大特点。一花一叶,皆可由此敷演开来。笔记是一种放松的文体,闲着写,闲着读,不必有太多的承载,只需要负担文人们私密的小情趣就好了。

  当然在那个年代,个人情感的表达当然是犯忌的,尤其这个“个人”是政治上值得怀疑的知识分子。政治话语,成了最好的也是别无选择的粉饰。然后,邓拓的个人话语,才能相对安全地粉墨登场。

  1966年,“三家村”案。邓拓自杀。

  这么多年以后读《燕山夜话》,看着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快活文字,怎不让人叹息。果然即使有那些政治外衣是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的。不过,作为那个年代里少有的、充满快活情绪的散文,也正是因为那些个人话语,才让作者用那样一种饱满的情绪去写作,直到今天,依旧拥有触动人心的能力。

  《燕山夜话》读后感(四):燕山夜话——专栏里的百科全书

  这种专栏在我小时候很流行,介绍某一点小典故,或者说一个小故事。那时候的我,刚刚学会看报纸,每天一回家就捧着报纸如饥似渴地读着,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新鲜知识。专栏的文章内容是五花八门,上达天文,下含地理,中间还包括点性知识、夫妻相处之道之类(《南方周末》就有个这样的固定专栏,想想那时候才九十年代初啊,真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先锋)。记得金庸也和其他几个作家在《明报》上写过类似的专栏,专门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只是这些文章现在已难觅踪影。作家们要么专心写小说,要么封笔收山。报纸副刊上的专栏不是没有专栏,就是专门讨论些无病呻吟的情感问题。

  想必六十年代也是个专栏盛行的年代吧。据这本书的序言说,《燕山夜话》在当时大受欢迎,八几的年的时候又迎广大读者的要求重印。我想这话应该是真的,在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燕山夜话》在六十年代就能够结集成书,又在八十年代再版重印,读者肯定是大大地有啊,不然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又怎么会把《从三到万》选进去呢?

  《燕山夜话》读后感(五):邓拓及其他

  最初看到邓拓的名字始于大三时在旧书店淘到《齐人物论》一书,其中对其倍赏有方。后在复旦旧书店看到,却没能买下,现在实有遗憾之感。

  邓拓的文字多见于报刊,后集成本子,横躺与书市的某一角落,做沉默的低吟。如邓拓这类文字者,已与今世稀为一见,以后有无不可得知。

  当时因看了邓拓的文字而走上文学这条道路的青年人数,我不得而知,但从其文字的内容与语言上看,至少不在少数。其可以称得上大师级别的人物。换句话说,若其长活于世,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史大家,这点在其诸多著作水平可得知。

  正如我以前所说,国人现在不具备承认“大师在世”的事实,但幸好有被追认的可能,而追认者中,究竟多少是大师则不得而知。所以当代中国无大师,而让外国“大师们”在国内被国人虔诚歌颂的情况将持续到下一位“真正”的大师出现,而这位大师很可能也会有被追认的结果。

  中国是个追认大国,这点充分说明了国人对于大师的不自信,也许舶来的事物永远有其稀缺性。而土生的精品将得到几代人的质疑,而后面临废除,抛弃的可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燕山夜话》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