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墙会说话》是一本由亦舒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股市让人跌破眼镜的那天,正在看《如果墙会说话》,中间那一段故事,正好说到股市大跌人心惶惶,有人为此失去了数年积蓄置业计划搁置,有人为此失去事业与依傍,甚至也有人,为此改变整整一生。师太似乎不仅仅在一本书里提到过,炒来卖去,一定会遭遇打击,重则破产一败涂地,轻则数年积蓄一朝倾尽。如同她也一贯在书中强调,要买房置业,有个窝,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可进可退。从如今的股市房市看来,师太说的都是对的。
《如果墙会说话》,依旧写女子的故事,写一众女子的命运,也是写,那么两类女子的命运。一种如车安真、卓羚、春池;另一种便是忻芝兰、余心一、林若非,前一种归于一类更适合,而后一种,可归一类,但后一个女子更像是前一个女子的升级版,也许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她们经过命运中的打怪,终于升级,到了林若非这一代,已经懂得自己的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车安真是第一代出来打天下的女子,她在年少时便见过被男人抛弃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友人,而当时自己也还没有照顾好她,这也是安真一直的遗憾,她也见过对自己的父亲唯命是从的母亲,因此,她说:“我一辈子不会向任何人祈求时间、金钱和怜悯”。一个女子,在一个男女同工但还不同酬、职场女子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机会的年代,怎样才能做得到呢。后来车安真这个名字频繁被报章杂志提及、媒体以约得到车安真的访问为荣时,她的回答是:任何时候不怨天尤人地苦干。简简单单一句话,透露出背后众多不为人知的苦累。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种瓜才能得瓜。
当车安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极力向上走的时候,她的童年好友忻芝兰却消失不见。一个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又被男友遗弃的女子,她的命运在那个年代实在堪虞,师太对此不再着墨。
只是安真因为好友芝兰的遭遇,不再相信男人,芝兰将自己的命运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然后,这个男人“一旦目的达到,就离得远远的了”。安真目睹过这样的丑恶之后,再看见对自己示好的马逸迅,像是遇见一头狼,不允许他走近自己一步。他们之间,只留下曾经少年时同学的记忆。
时过境迁,当看到人界中年的马逸迅称呼安真“鲁莽的小安真”,真是一下子被击中,那样的深情与温柔的爱意。不论他回来找寻的,是曾经过去的岁月,还是留在记忆中的小安真。都是动人的。
芝兰因为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那样美丽的女子原应该美好的一生就此断送。安真的一生事业有成,对于感情态度随遇而安的她,终究在心里是不信任男人和感情的吧,所以在感情上,理智的她并无所得。
而到了她们的下一代,缆车径楼里依然有在事业上辉煌的女子,也依然有为感情而消耗和受伤的女子。
卓羚入住缆车径的时候,她遇上了美丽的余心一。像个小工蜂一样勤劳的卓羚勤力工作的同时,依然如安真一样,对友人爱护,极仗义,也像安真一样,成为著名人士。而余心一爱上的男人依旧并非良人,那个有妇之夫因为在股市赚了大笔钱,迅速离婚,准备与新欢搬进大屋过新生活。不料股市有起必有伏,不懂适时收手的他,亏掉所有钱躲债消失不见。
余心一遭男人背弃时,已身怀有孕,与她的上一代忻芝兰一样。只是她比芝兰幸运得多,芝兰当初不敢在正规医院打胎,又无能力照顾自己,想要照顾她的安真偏偏年纪还小还不具备能力,于是芝兰最终命不知归于何处。而余心一在卓羚她们的帮助下,将孩子生下,经国外领养机构介绍给一个好家庭领养。只是,最后生活富裕的余心一,终究带着这一个伤口生活,终生未愈。
关于卓羚的感情世界,师太并未明说。只是在说到卓羚与父母的不谅解时,卓羚与友人对话时提及一句:这又不是丢人的事情。我则暗暗猜测,这里所说的事情,是否暗指卓羚有着当时的社会不容许的性取向?当然,这只属于我的猜测。但卓羚事业成功,感情似乎属于空白。
而到她们下一代的林春池和林若非,春池曾说过“我们的归宿,当然是我们自己。”,而林若非,属于容易在感情里沉沦的那一类。
当然,到了她们这一代,也许时代进步,也许人在进步,她们终究都比上一代要幸运。春池最终事业有成——开了自己的私人诊所,也遇见了能让她欢笑的良人。林若非依旧遇人不淑,但到了这一代,终究进步,遭到遗弃的她,终究可以将孩子生下自己抚养,也有事业可依靠。
这本书里那些专注事业的女子终究事业有成,当然,一定经过不怨天尤人的苦干才能达到,那些在感情里流连的女子,也终究得到进步,这,当然也是一部血泪史换来的。这真像是一本励志书,师太用三代女子的命运,说:女人的命运当然要掌控在自己手上。
整个故事里,师太再一次提到:爱一个人,老觉得他笨,她傻,非得处处照顾他不可,而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他聪明伶俐,占尽便宜,不劳任何人操心。
这大概也能算师太的名言了,但偏偏这句话被不少人倒过来理解,以为一个人笨笨的,更招人爱。不,爱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因为爱,才觉得对方需要保护需要疼惜。若是不爱,愚笨只不过招来背后的指点和嘲笑。偏偏如今的一些所谓偶像剧里还在上映女主笨笨的来讨爱的戏码。真是令人大叹一口气。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示弱,可以不计较,可以偶尔傻傻的,但,终究要将命运控制在自己手中。将自己的一生依附在别人身上,那样的爱情,不会是任何人的救赎。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二):老宅总有故事
多年不读师太,总以为她已然退休不再写文。没想到今天在图书馆晃荡心里突突地想读点小说,师太的小说。本来冲着《圆舞》去,没找到,看到这本拿下来读了个开头停不下来了。
很久没有畅快淋漓一整个下午读完一个故事了。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感慨,师太这手好文笔,上个世纪的故事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低头瞟见出版年份是2010年,顿时拍桌道:这么勤奋,2010年都还在写书?
难怪文字间少了好多犀利,与《喜宝》相比风格温婉清淡了很多。书中三个依次登场的女猪个性都没有特别明朗,反而像是同一个人。虽是写上个世纪的故事,感觉要是拍成电视剧出来,一定比时下所谓都市女性职业剧更好看。
难怪书中的女主自立自强又不同于喜宝了。大概年岁渐长师太也变平和了吧。
其实整本书的主角更像是那个老式三层房。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这里经历悲欢离合,不再被婚姻家庭束缚住整个人生,越来越独立自主。一直到老宅最后被拆掉,故事完结,女孩子们各自的人生继续向前。
非常轻松的小说,读来清新自然,大时代变迁背景下三位主要的女性的人生经历。是可以多读几遍的小说。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三):怎么叫独立?
亦舒的小说大抵如此,都是会写些独立的女子,而这本《如果墙会说话》更是如此,但什么才叫独立呢?
我觉得独立不等于独身!
书里的三代独立女子都是独身,而选择了婚姻的人又被她们评价为没有灵性,那像是活着,这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独立的女子就要独身,谁都不依靠,尤其是不能依靠男人!总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我们是强调女子要独立,但独立并不意味着谁都不去依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怎么能不去依靠别人,又怎能不被别人依靠?书中写的都是些理想化的事,一切顺顺利利的,而在生活中,谁没生过病、谁没有过突发事件?在这时,一个人是无法支撑的!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像亲人那样日日相陪的,这时,我们总是需要个人在身边的!
我想,女子的独立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中,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又会去照顾别人,需要的时候,也会有人来照顾。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四):我这一生不会依赖任何人,或是向任何人恳求时间、金钱及怜悯。
1、如果墙有耳朵,静静聆听,如果墙会说话,把听到的故事都转告我们,该是多么有趣的事。
2、如果这墙有耳朵,我们的心事,它全知道。
3、爱一个人,老觉得他笨,非得处处照顾他不可,而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他聪明伶俐,占尽便宜,不劳任何人操心。
4、她错在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否则,错了可以挽回,改过,从头再来。
5、我这一生不会依赖任何人,或是向任何人恳求时间、金钱及怜悯。
6、相请不若偶遇。
7、我这辈子都腾不出喝茶的时间。
8、“我从不在人前流泪”“那样也已经不容易”
9、一个人若不愿自力更生,很难抬得起头来。
10、合则来不合则去
11、当红的时候把握时机赚钱,八十岁也可以读书。
12、人各有志,算我不识抬举。
13、“绝情得连拖鞋都带走”“你要女人的拖鞋做什么."
14、贪字变贫字。
15、她已将心灵抽离,当一个人痛苦到某一程度,非这样不能存活。
16、任何时间不得怨天尤人的苦干。
你总不能要求别人养活你之余还尊重你。
18、但凡学艺,秘密尽在此:苦练、苦练、苦练
19、你可知道,我总是在日暮时分,书影与书影之间,宁静的悲哀里,最想念你。
20、她们仍然忠于打落牙齿和血吞。
21、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将来诗人做了看更,才子转行带街,你就知道有积蓄才有尊严。
22、这世上可能根本没有真心的人,非拣选不可,只得在所有的虚情假意中略挑有真实感的那个,真可悲。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五):原来这居然是亦舒亲生的故事
里面的几个个女主角,遇人不淑,生了儿子,万分无奈还是放弃,社会不允许女人又带孩子又能获得幸福婚姻,领养之后,她嫁给别人,从此不问过往的事。儿子登报来找母亲,也未能联系的到,最后儿子意外去世,始终是一个漠然的母亲。
亦舒自己和第一任老公, 过了三年,婚姻转淡,因为明星岳华,慢慢不再想回复过去的生活,如果是个错误,她也不想再付出责任,连亲生儿子也断绝来往,彻底将一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
“44岁的我,去寻已65岁的母亲,并不算太迟,因为,我有一箩箩问题要问她。……自己也是母亲所出,为何却像透明人?”蔡边村说。他现在旅居德国,是画家、导演。蔡边村透露,和母亲早已失去联系,写的信也全部石沉大海,但他仍努力想寻找答案。
在文章里 她为自己辩解了什么呢?
这是无奈
没有办法
我也要追求新生活
过去的事就这样抹掉。
恩 有些故事,就当故事看好了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六):太年轻的女生不要看亦舒,会对爱情失望。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有什么好看的书?”有人提到了这本书,我喜欢这个书名,于是就上网下载放到kindle里面。小说不长,一天便看完。
整本书讲的是一栋房子里面,不断变迁的三代住户的不同故事。这面墙仿佛生了灵,会叹息,会发笑。如果墙会说话,它定会告诉我们这些住户的秘密。
事业上的女强人,对爱情执着又勇敢的女人。她们始终在坚持自己。
女人的幸福终究还是要依靠男人来给予吗?如果恰逢遇到一个好男人,顾家爱孩子,于是女人幸福。如果偏偏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丢下怀孕的女人,生下孩子,独自带大,却要叫旁人诋毁度日,错的明明是男人。如若不是身旁一直有好友相照料,日子恐怕更加难过。
我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你可知道,我总是在日暮时分,书影与书影之间,宁静的悲哀里,最想念你。”
春池对吴乙新是喜欢的吧,可她不说,因为若非喜欢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有些人的故事被墙听了去,墙因此而叹息,也有的故事令人发笑,墙因此而笑。
最后,房子被推倒的时候,安真来看,说到底,人怀念的并不是房子,不是墙,而是当初和自己一起生活在房子里的人,怀念的是当时的人。她倾其所有,买下这栋房,过了30年,终究还是要被拆。留不住那面墙,也留不住时光。白了头发,时光荏苒。
亦舒的文字,总是很清晰又深刻。并非其他言情小说对爱情的痴缠描写地那般令人心动,她对爱情看得更加理智。
女人,要独立,要有自己的事业和好友。
然而,归根结底,女人却是要依靠好男人来获得幸福。不能太过依赖,却仍旧需要依靠。
太年轻的女生不要看亦舒,会对爱情失望。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七):关于爱情,琼瑶带人入梦,亦舒令人惊梦
从小学开始喜欢上了阅读,以武侠与言情启蒙,武侠读到最后只肯定金庸与古龙,言情读到最后只肯定亦舒。
最初的最初,十五六岁不谙世事的年龄,我其实不爱读亦舒的文。琼瑶的更浪漫深情,席绢的更生动有趣,而亦舒,几乎通篇都是对话,景致心理的描写几近于无,读来甚觉枯燥,看了几篇就不爱看了。
渐渐长大,渐渐经历了世态人情的冷暖百态,再回过头来读亦舒,方觉出她平实文字下的犀利与理性,她的笔下,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却鞭挞得入木三分。薄薄的一本书,却如青橄榄般经得起反复回味。比琼瑶那类“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极度缠绵悱恻更能打动我心了。
琼瑶和亦舒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言情名家吧,她们的作品却风格迥异。如果说琼瑶是让读者陷进对爱情的虚无飘渺的美梦中,那么亦舒则是让读者从美梦中醒来。读琼瑶会令人对爱情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读亦舒却会令人对爱情不敢再寄予太多的幻想。一个太痴迷一个太清醒,十万八千里。
琼瑶强调爱无理性,她笔下的男女一旦爱了就死去活来天崩地裂,似乎非如此不能显示爱的投入之深刻。而亦舒笔下的女主角,几乎都是理性自爱的现代独立女性,她们也愿意认真地去爱,但是爱的同时,她们更注重自爱。自爱是好事,起码当没有人爱时,自己也懂得爱惜自己。不会因为得不到和已失去自我放逐甚至糟蹋自己,那是我最不齿的行径。
读亦舒吧,潜移默化地学会她字里行间的自爱与坚强,绝对是件好事。琼瑶的爱情观念已经过时了,但亦舒的自爱理念,我想应该还可以长盛不衰吧?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八):恋爱必须与恋爱无谓
《如》讲述了住在一幢老房子里的三代租客,房子有三层,发生在房子里随着年岁不同,故事确实大抵相似的。追随爱情的女子往往最后受了伤,而对爱情无谓的女子都成为了享有美名的女强人,也保护着那位受伤的好友。只是在最后的那个对恋爱无谓的女子不同,不经意获得了幸福。
最近也有听周笔畅的新专辑,仿佛是一种直白的标榜,自己要独身主义,自己很爱自己。我对好友说,追求事业而不是爱情也挺不错的。
恋爱必须的人说,男朋友给我生命,少不得。
恋爱无谓的人说,我还以为一个人是否善良可靠,能否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才比较重要。
如果又想成为女强人,又想为家庭尽心尽力,在作者看来,是比下辈子做牛做马更为累人的事情。
现今的社会给了女性什么样的选择呢,往往无论哪种都有些不甘。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九):何为幸福
或许因为安真看多了小说中难过情关而从此堕落的女角,或许因为看朋友芝兰的遭遇却没有丝毫力气拯救自己和朋友的绝望,她决心把自己变得强大。“我这一生不会依赖任何人,或是向任何人恳求时间、金钱及怜悯。”多么倔强的一句话。是的,她成功了,她内心有了不依附于任何人便可以生活的很好的强大力量,可是她是真的幸福么?事业成功只带来自信,生活中的她拥有多少幸福与欢乐呢?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安真如此反感马逸讯在鼻尖的轻轻一吻?正当花季,那应该是每个少女都渴望的爱情的感觉吧。当时间从指缝间流过,暮然回首时,安真有没有遗憾与后悔?马逸讯是后悔了吧,要不怎么会说:以后才发觉,她占据了我的心。可是,他是多么明智,知道回忆里的人是不能去见的。物是人非,所以他选择了去记忆最满的地方寻找失去的岁月,用以弥补遗憾。
卓玲,又一个单身主义者。欣赏卓玲的勇气、淡然与自信,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固步自封。卓玲追求经济独立,却是因为从小家庭较贫,那是什么让她说出:这世上可能根本没有真心的人,非挑选不可,只得在所有的虚情假意中略挑有真实感的那个,真可悲。难道,因为心一?
心一做了这样的选择:抛弃孩子,换得一个美好的将来。她是后悔了,可终究没有办法弥补。还好,她比芝兰好些,因为有了卓玲的帮助。
春池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虽然她也追求独立。
若非在得到春池的帮助后,选择独立抚养孩子,她知道,自己的路掌握在自己手中。
名与利,事业与家庭,孩子与未来,固步自封还是丰富自我……
每一种选择就代表了一种活法,到底怎样的选择才能让我们以后不后悔呢,谁也没有办法预测。或许,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时,就懂得了如何做出选择吧。
可是,作为世俗中的一个平凡女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如果墙会说话》读后感(十):为什么都不用安全措施?
好像哪个年代都会有安全措施吧。第二代的女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他两位很让人不理解。而且总感觉仿佛是实在无法容忍,让人欲死欲活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做的时候为什么从未有考虑好呢,仿佛一切责任都归罪于男人。
为什么从来没有归罪自己的作为女人的好色和妄想呢。每次都有小孩诞生,而且甚至是义无反顾的,没有经过多少考虑的就要送人。难道这样明目张胆的婚前性行为,女生就毫无过错。全是遭美男所骗?拿这些被美男色诱而上当受骗的女性就不该深受谴责?!而且总是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又隔阂的女性。所以亦舒的这本书在她某些的意识当中她的书的一些主要关键因素都发挥到了极致。
痛恨男人,痛恨男权,女人应自强。而自强的女人是不能恋爱的,也不能花枝招展。只能黑白灰,卡其裤。最后,也许女人之间的友谊在深化之中变成了 lesbian 。
亦舒的这本书很不喜欢,而且如果是女性读来,也不会快乐,但是我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永远再不读亦舒了。
三楼这样的女人注定了要孤独一生,只能在家里面对会说话的墙自慰了。
:本书有几处错别字,很是大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