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浪漫》是一本由科学松鼠会著作,中国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浪漫》读后感(一):文艺女青年必备读物
倒不是说用它来装小资
而是多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省得天天泡减肥论坛
尝试各种苹果减肥七日减肥汤
想减肥吗?
主食 水果 蔬菜 牛奶 样样都吃 零食少吃
多运动 良好作息 足够睡眠 平和心态
省得天天泡美容论坛
鼓捣阿胶燕窝鱼翅 讨论哪种面膜好用
阿胶是种品质很差的蛋白质
鱼翅几乎都是假的 真的也含大量重金属
燕窝也没确凿证据证明其有效
还强拆了那么多燕子的家
化妆品买个大厂家生产的就行了
1千块钱的眼霜至少有900块钱是花在广告上
省得天天泡丰胸论坛
多数都不好用
好用的 有很大可能添加了雌激素
胸可能变大 体重也要增加 你不是要减肥的么?
额外的雌激素容易提高患妇科病的几率
大豆神马植物性雌激素 跟人的雌激素不一样
不太可能发挥效果
如果真发挥效果 还有可能影响到人体正常的雌激素运作
省得天天泡情感论坛
天天问为什么男人就是喜欢年轻的美女
为什么男人爱花心 愿意出轨
细腰暗示她没怀孕 同时身体状况良好
丰臀说明骨盆可能比较宽 生孩子不容易难产
娃娃脸说明年龄小 生殖力强
远古的男人以广播种为己任 时刻预备着出墙
以在世界上留下足够多的自己的基因
即使男人手里的弓箭和斧子变成了手机和电脑
对女人的选择标准仍然没变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良好作息 充足睡眠 平和心态
少宅在家里看那些没用的帖子微博肥皂剧
有空多出去走走路 看看大自然
多看看书 历史的科学的人文的
不要肤浅 不要跟风 不要人云亦云
要自信 要温和 要坚强
就是这样
《冷浪漫》读后感(二):写给文科生的GEEK版《假装的艺术》
为什么说科学松鼠会的这本书是写给文科生的?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根本就是信手拈来的常识,只有我这个文科生,才会看这本书看得惊奇连连。而又为什么说这本书像《假装的艺术》?嗯哼,假装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啊,就是教你如何快狠准地成为高端装X犯。不过呢,《冷浪漫》教给你的可是实打实的理性科学主义,从内到外地武装你自己。
作为一名文科生,看完这本书后我表示,我从此又有了新的谈资,而不仅仅局限在谈文艺。比如说书里面有一章是讲“酒”的,你以为《假装的艺术》里面讲酒的章节教你说一堆别人听不懂的术语讲个82年的拉菲已经很高端高级高贵冷艳了么?NONONO,这个时代要显得更加尊贵还需要用一点科学精神来当装备。《冷浪漫》就告诉你,酒是怎么酿造的,千杯不醉到底是练出来的还是基因决定,而醉酒的致命因素又在哪里。你看,看完了这些,那么即使我滴酒不沾,可是在酒会里饭桌上我还是可以假装品酒高手侃侃而谈让旁人刮目。
而作为一个女人,我想说,这是在爱情路上的进阶武器,因为里面讲“爱”和“美”的章节可以让我更好地修炼自己。女人们是不是觉得常常被屌丝骂拜金骂物质骂为钱出卖自己很讨厌?凭什么?难道我们喜欢过好一点的生活喜欢找个帅点的男人保证下一代基因的质量这有错?所以,这本书用科学告诉你,就算在动物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雌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宝宝以后顺利健康成长,也要找个强壮的好看的雄性来一起孕育下一代,这就是雄性竞争,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公平,屌丝听到这些会不会很不高兴哦?
那你们就骂去好了,反正骂人是改变不了FA的宿命的。可是这不代表女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挑选男人,因为这事是对等的,你在挑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挑你,而男人全都是外貌协会这件事果然在科学上也是得到证明的!为了我们女人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就要靠护肤品化妆品这些化学元素来修饰外貌,在“美”这个章节里,你可以学会做一个精明的化妆品达人,同时得到不少在消费过程中的免疫力。以后再有导购拿着瓶瓶罐罐向你推销这里面含有多少发明专利多少神奇成分时,你可以小嘴一撅,朱唇轻轻吐出一句“不过多了点增稠剂吧~”。懂得用科学知识提升自己才能在爱情路上百折不挠哦,而即使是失恋了心痛,也可以抹抹眼泪,认真地想,这不过只是发生在身体里的化学反应而已。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还不足以构成我们看它的理由。这本书涉及的方面还在,告诉死宅们,宅出一个未来,再宅也要性幻想,用科学理论告诉你死宅的性幻想喜好、对象、场景,如果MM刚好喜欢上的是一个宅男,那么可以考虑从这方面入手哦,MM们还可以根据颜色理论在食物上下功夫出奇制胜俘虏他的心。至于男人想要追求各式妹子呢?这书也有教,教的是如何让妹子快速产生对你的崇拜感。哇,一下子多了好多粉丝哦。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还想要装得更高深莫测一点,那么“艺术”这章符合你了吧?我前几天去看了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之后的感想是——深刻地发现自己没有一丁点艺术细胞,所有高等艺术大部分在我眼中都是瞎扯淡。可是,《冷浪漫》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把科学跟艺术结合起来,让你明明白白它的心。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讲雕刻艾滋病病毒的,天知道我对艾滋病简直好奇得要死,这个病让我觉得它怎么可以偏偏最喜欢跟人类最欲罢不能的性行为联系在一起呢,这是最不人道的。这篇文章详细的为我讲解了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初始症状、病毒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体内肆虐的原理。我终于对这个病有所了解,然后就对它不那么惶恐了。艺术也可以这么的人性化哦。
看到这里,你们产生了想要接触科学的欲望了么?有没有很想要做一个科学的装X犯?至少,我是准备一直假装geek下去了,这样我在跟别人聊天时时不时扔一两个科学名词出来以彰显出自己的深沉,在别人不懂的一些科学领域我可以为他们科普,而以后当了妈妈,我还可以教会我的宝宝一些科学常识生活智慧,说不定我的孩子会因此而对我大为膜拜,觉得他的妈妈怎么这么了不起啊,哇哈哈哈哈哈……今天,你GEEK了吗?
《冷浪漫》读后感(三):求的姿态
好久没读到这么逗的书了,特别是读到“和”那一章的序言----冷的浪漫和求的姿态,简直high到不行,几乎囊括了文艺青年所有的孤单骄傲和滚烫热情,最美妙的是,我们这是在谈科学的,完全是理性姿态嘛。
真的是“他们让尘埃开出花”,他们为枯燥的道理勾画出漂亮的羽毛翅膀,似乎读了就可以展翅飞翔。
桑格格说,“我终于想,其实我的智商还是可以的,只是小时候读到的那些科学有点太板着面孔了”。于是我也不禁想着,如果其他的好东西也都像如是般显出一副真诚面孔,那我简直可以相信,我是可以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正是松鼠会的宗旨吧,敲开科学坚硬的外壳,让普罗大众品尝美好的坚果滋味。
可能他们想不到,他们可能敲开了更多。
《冷浪漫》读后感(四):海水和火焰的汇合,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应我要求给我订购了《科幻世界》、《天文爱好者》这些杂志,我还看过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城》等科幻小说。那时候资讯很不发达,于是这些科普类杂志书籍被反复看了很多遍。到了初中,很快又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看完了。于是小女生的心中充满了对科学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探索宇宙自然的憧憬探索,我在高中时毫不犹豫地选了理科,然后大学里继续和理科纠缠4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也是做的理工技术类的工作。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科普、科幻类书籍对我的成长是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然后长大后,我却遗憾地发现国内的适合我们看的科普类的书籍非常少。虽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资讯也如此发达,但是百姓大众还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普及常识。去年我偶然买了一本《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惊喜地发现原来已经有个科学松鼠会,在认真努力地向广大民众做着科普工作。他们秉持“身处果壳,心怀宇宙”的志向,让科学以真实而优雅的姿态,将它的智识、妙曼、多变、幽默、宽容展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人能领略科学的美妙。这种感觉,就如同海水和火焰的汇合,正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之后产出的美妙果实。
《冷浪漫》,不要被标题迷惑以为这是感情类的小说哦,这是货真价实的一本科普书。从颜色开始,到爱情、和谐、酒、生育等涉及到生活中很多主题,基本上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都有包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松鼠会成员,写就的一篇篇小短文,轻松、有趣,仿佛和你在茶馆面对面的喝茶聊天,随意之间就又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冷浪漫》,可以放在手边,闲暇时拿起看看几篇,阅读的感觉非常放松。
看了《冷浪漫》之后,且不说自己又获得了多少科学常识,单单很多有趣的小话题,就可以在和朋友们的聊天之中增加很多谈资了呢。嗯嗯,请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理科生了,理科生们那隐藏在数学公式下的浪漫情怀,你看懂了吗?
《冷浪漫》读后感(五):生活中的科学小品
记得第一次去国家图书馆的时候,一本新的科普杂志叫《科学世界》在那里做宣传,彩色的页码,各种闻所未闻的科学知识(包括天文、生物等)让我别开眼界,从那时候开始我便成为了这个杂志的忠实粉丝。现在想想,说是这本杂志对我的诱惑,不如说是因为未知世界对我这好奇之心的致命吸引力。所以后来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学习植物科学的专业。大自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形成一个看似固定,却又时时变化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之中我们是一个统一,但这之中,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对于自我身体机能的探讨从未停止,更何况是我们体外的世界,还有地球生态系统之外的东西,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讲那些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就足矣的。而我,未在科学家之列,对于未知,我更多不是一个研究者,而是一个倾听者、感知者。即使这样,在平时的生活之中,聊天之中总是能运用到。
科学松鼠会,首次真正的去关注他们还是近期的日本地震海啸核爆之后,大家都在被“核辐射”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忽然听说新浪微博中科学松鼠会正在“辟谣”,本着好奇、探讨的心态也就去页面看了一看。本以为是个严肃严谨说一下“专家辟谣”的官方话语的地方,却发现热闹非凡,几个相关方面的专家很热心的再为一些恐慌的网民们耐心的解答,而在他们的解答过程之中,话语简单通俗、易懂,几乎是能用生活用语就不会专业术语,这样的氛围让我有种亲近感——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知识,而是生活在我们之中,从我们身边出发的一些常识的系统、逻辑的总结。而这本《冷浪漫》便是如此,在理性的从我们生活中寻找科学的痕迹,在阅读之中去咀嚼、品味其中的“为什么”。
本书的作者们,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虽然他们的领域各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返回到我们身边,去诠释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书中从色彩说起,依次诉说爱情、和谐、美丽、宅、酒、生育、艺术等话题,每个话题之中都有着数篇短文组成,而这些短文因作者所在的不同领域同时在解释诉说这个话题的小知识。比如在“和”一章中,杨扬、圆儿、云无心、悠扬。大长杆君几人便从两性、味道、合唱等方面分别解释“和”在身边的产生与原因。在这些看似理性、坚硬的符号公式推导过程之中,却在他们的文字当中透露出睿智、幽默的内在情绪。
这个世界太大,我们所知所学的东西又是这么的有限度,而对于喜欢科学、探究科学的人们来说,或许并不能真正站到那个队列之中去满足自己内心的所求。还好,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会摆出一副高不可攀、你不了解的姿态神秘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而科学松鼠会的学者们,却在非科学家、科学爱好者与科学之间、与专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交汇、通融。让读者能在生活中感知一个理性运转的世界,在生硬的科学之中去体会他浪漫而又感性的方面。作者们在探讨着科学坚硬的外壳,而我们也与他们一起分享着打开的喜悦。
:随书赠送四个小书签十分有爱,设计的简单,上面的小知识也很有趣
《冷浪漫》读后感(六):我们需要科普
这是前几天的一幕。
我们老板的小儿子诞生了,显然对于头一胎是女儿的事情他们家里人显然是有耿于怀的。于是这次的宴席办的很大。暗地里同事们和我说,他们其实挺想要个儿子的,怕以后事业没有人继承。我在那哼了一下,内心挺不满的。第二胎是个男孩大家果然都高兴坏了,直接起名叫做X小宝。我当时就乐崩了,因为楼下食堂的小黄狗也叫小宝……好吧,这些是废话。
于是乎为了这件事情我们一圈同事都在宴席的饭桌上坐下了。桌上有一盘子鸡蛋。大家都说,吃鸡蛋啊,吃鸡蛋啊,吃了生儿子。(这个有点黄……我承认我想歪了)我当时不经意的说了句,你们男的想要儿子的赶紧吃啊,反正我不负责生男生女,都归你们了。当时有两个同事愣了说为什么,你多吃点啊。我说,得了吧,不都是你们男的决定生男生女吗?他们表示怀疑……这倒好,有人直接来一句,你生物学的真好啊!我都不知道到底是讽刺还是什么了,本来是句玩笑话却以冷笑话方式结束。好冷啊,直接让我打哆嗦吧。
真不知道什么年代了,这种最基本的科普知识居然很多人不知道,出于我意料啊,这不是高中学的么。
第二幕。
话说有个老妈的同事的女儿怀孕了。由于极其想要孩子于是就成了全家的宝贝。才一个月就住进医院疗养了。让我上网查手机辐射,什么辐射的,是不是都不能干了。我直接顶了回去,现在所有电器都带辐射的,让她稍微注意点就行了,别搞那么紧张行不行,电话都不能接了要有紧急事故呢。而且我记得以前群里有个专门搞辐射研究的小伙子和我们讲,说很多报道夸大了辐射的危害。有是有,但是很多电器也不至于,平常稍微注意下就行了。还有一些防辐射的方法也根本不正确(从抢盐就知道了……)
我说科普真的很需要啊。看到大家被流言愚弄真的很心痛……
《冷浪漫》读后感(七):孔高茅同志在第三次全局工作会上的讲话(节选)
孔高茅同志在第三次全局工作会上的讲话(节选)
同志们,刚才宋局长就开展第三次全局读书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这次全局组织的以“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是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进一步提升我党理论功底和执政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头等大事,希望各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会后抓好落实。这次全局读书活动经党组讨论决定,将《冷浪漫》一书为学习主题,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广泛学习和深入讨论,对此我简要谈三点意见:
一、重点突出、主题积极
《冷浪漫》一书以科学为主题,介绍了大量有用的科学知识,尤其是“酒说”这一部分共有7篇文章,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就我所知,我们许多同志为了应付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会用“海王金樽”等药物排解,读完《谁能千杯不醉》这篇文章后,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组织。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以及来自《南方周末》等媒体的科学记者、编辑。他们秉承五四运动以来的传统,继承了五四运动重视科学的精神,对五四运动中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果断进行了扬弃,这种态度对于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
二、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冷浪漫》一书共分为8个小类,内容涵盖了色彩、艺术、护肤、繁衍等多种内容,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相信能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党组在指定本书作为学习主题时,除思想性之外所重点考量的。书中还介绍了女同志们所常用的化妆品的成分构成、价格奥秘等知识,男同志们回家应该向爱人大力推荐,也许,每月能节省不少开销。(此处顿一下,有掌声)
三、深入浅出、语言生动
散会!(此处有掌声)
《冷浪漫》读后感(八):科学是严谨的,但不一定是严肃的
说这是一本科普读物的时候,我还真犹豫了,担心太学术,太严肃,虽然对科普一项很感兴趣。拿在手里,尤其是现在读完之后,就想“力荐”这一本,和序里写的一样,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科普,适合文科生的科普(虽不太喜欢这个说法,但又觉得挺贴切的说)。
科学,是严谨的,但不一定严肃。这本书用直观,又或俏皮的词句来解释和分析一些事物。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和艺术,8个内容,43篇文章,每一篇都以一个事物、立场出发,清晰的逻辑,带领读着理清思路,了解原委。
小时候,读一些儿童科普,觉得世界是简单的。九大行星(那时候还是九大行星)数的明明白白,每个星星说的一清二楚,地球各种之最,化学反应,物理现象……好像自己能把世界上的事儿都说出来。渐渐长大了,才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这样容易,甚至那些自己曾经了如指掌的知识,也有可能改变。读书的时候,物理、化学,让一切更加变化万千,老师还会在一些深奥的地方说一句:“等读了大学,你们就知道了。”可是大学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然后就意味,自己永远不会知道了……可我依然好奇。
现在数字时代,一些消息的传播,那么快,又那么乱。一条消息出来,让人震惊得不相信的时候,一边又飞速传开去。对于那些第一眼惊讶的消息,我总是下意识的不相信。但也不可否认,三人成虎。有些事,我们只是不了解,没听过,所以有人说了就会去信。而有的事儿,断章取义,这一类是最可怕的,也许连造谣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众说纷纭之中,就看你相信哪一款。我一直相信,及时现在认定的真理,也有可能在将来发生改变。我一直相信,不去刻意扭曲什么,平衡和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嫩叶为什么是红色的?应力能用过光谱来表现。凌霄花是撒落在人间的爱情长梯。泛音在感知声音不同上的作用。黑色素是一种保护。醉酒和乙醛脱氢酶。还有不同味道的情绪。我依然知道,这个世界多彩多样,但现在我也为知道了这个世界的一点点真相,而感到兴奋不已。尤其是在那么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获知的。
《冷浪漫》读后感(九):科学是冷的,也可以是浪漫的
小时候,当大人问起,你长大了要做什么?我会很振奋的答道,我要当科学家。科学家,对儿时的我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牛的人。那时候,“科学”的概念只是课本上的牛顿,发明灯泡的爱迪生,甚至连画蛋的达·芬奇,热爱音乐的贝多芬也被我统统算上,总之,那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慢慢长大后,才发现科学家并不好当。在中学沉重课业的压力下,我的目标不得不退缩为考上一个好大学,至于以后做什么,根本没想过。上了大学,当我发现作为一个理科生读了管理类专业,连中学的物理化学也不再接触的时候,我意识到,儿时的梦想早已与我擦肩而过。虽然“管理学”也号称一门科学(社会科学),可我知道,那已不是我曾向往的“科学”(应该叫“自然科学”吧),科学家的路对我来说已渐行渐远。
在与科学分道扬镳之后,我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缺失,直到拿到这本《冷浪漫》,才发现,自己早已游离科学之外,像身边大部分人一样,因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而茫然,尽管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我没有跟风抢盐。不懂得科学常识是可怕的,特别是在这个一切向“钱”看齐,资本掌控天下的时代,我们的无知和愚蠢正好为某些人提供了商机。商人们钻到这个空档,用各种言过其实,断章取义的虚假广告把我们包围,让我们相信并乐此不疲的把钞票送到它们手中,却不知有时竟会给自身带来意外的伤害,像“苏丹红”、“毒奶粉”事件等等,不一而足。
这本《冷浪漫》正是科学松鼠会(一个科学传播公益组织)为我们普及科学知识的一部优秀作品。在这里,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松鼠们,用“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八个关键词为我们谱写了一段段精彩的科普小品。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地球的某个小岛上,大部分居民竟然都是全色盲患者,但是他们的无色世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聊,而有着我们所体察不到的精彩。在“爱情三问”中,我们还找到了“男不坏女不爱”的“科学依据”,明白了“鲜花总会与牛粪搭配”只不过是吸引众人眼球的个例而已。一个坚硬的“∑”符号隐喻的“求和”姿态让我们看到理工MM不经意流露出的睿智幽默和浪漫;关于护肤口的大小把戏则告诉我们对美的盲目追求只会让自己成为被人愚弄的羔羊。此外,宅男取媳妇能够和时空曲率扯上关系,而我们的酒量都是天生的,脸红也并不等同于酒量大……
这些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让我们看清了生活中的种种误区,读罢,令人汗颜。更难得的是,理工松鼠们对科学的讲述并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晦涩,而是随处散发着冷峻的幽默气息。这使我联想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他以一种通俗风趣的笔法将明朝三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开创了“以心写史”的先河,让我们惊讶原来历史也可以写的如此好看。而科学松鼠会这本《冷浪漫》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看到,科学虽看似冰冷,却也可以用如此浪漫的方式表达。生活原本处处精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最好,还有一种求的姿态。这样,我们就能让尘埃开出花,让垃圾变成糖。
《冷浪漫》读后感(十):放手去爱
我们为什么会“爱无力”?
科学教主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过了青春期和青年期,也就是传统的繁衍时期,你的性激素分泌会渐渐趋于平衡。
也许是“习得性恐惧”,曾经受过刻骨铭心的伤,所以你再也不敢敞开心扉。
也许是“适应性效应”,爱的多了,心理阈限也随之提高。15岁的小男生触一下小女生的手都脸红心跳情非得已,35岁的老男人可能在某个清晨漠然的看着自己的枕边人。
也许是工作的压力过大,理性思维过多占据了大脑,压抑了激情。
所以不要等待,当年华老去冬夜不会渐暖,只有一颗冰冷的心作伴。就像蔡健雅的《无底洞》,我们爱上的只是爱情的脸孔,因为理性的公式推导不出爱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