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愤怒》是一本由(美)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 雷蒙德•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得到”专栏推荐我读的第4本书,同时也是第一本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书。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里学家艾尔伯特爱丽丝,在美国影响力调查中,超越佛洛依德登上了第二把交易。她的接触贡献是是在实践心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较好的效果,并且提出了和传统观念不不不同的情绪控制法则,这本《控制愤怒》就是起步入门书籍之一。
传统上,人们认为愤怒情绪是由不好的事情引发而来的,因此要控制这种负面情绪就要懂的发泄。例如对着天空大喊,例如自我劝说保持冷静,让愤怒带来的负面效果不要影响到周边和自身形象。但是她认为,这是一种逃避,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愤怒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每个人不同的认知体系和处理事情的框架,因此要控制愤怒,而不是要从不可变量“事情”上下功夫,而是要从个人的“信念”体系中下功夫。
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接受愤怒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一样,是一种人类本能就拥有的东西,不应当加以排斥,更不应当以此为羞耻,只不过在以高度协作为属性之一的人类社会中,要学会合力的控制,降低影响。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在正确认识愤怒情绪后,尝试培育自身解决问题的办法,跳出“舒适区”,不断的突破自己,变不习惯为习惯,进而掌握控制愤怒的办法。
有些人经历过大风大浪,最终安然无恙,遇到事情处乱不惊,不正是这种认识信念体系框架不断优化的结果吗。当然,当我们知道这个奥秘后,最终就要学会去应用。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
(1)做几件具体的冒险的事情,比如穿一件很招摇的衣服,或者在众目睽睽下举手问一个大家可能认为很傻的问题;(2)冒被拒绝的风险。想几件你想要做的事情,但一旦你提出要求会被拒绝,当他们拒绝你后,坚持说服他们同意,如果还不行,迟些时候再提出这些要求;(3)冒拒绝他人的风险。想几件你不想做,但为了取悦他人却经常做的事情,友好并非常坚决地拒绝。(4)做几件荒唐或者丢脸的事情,就是羞愧感训练;(5)故意让人知道,你搞砸了某件重要的事情;(6)冷静地坚持自己的权利;(7)鼓起勇气对抗他人;(8)角色扮演,虚拟争吵和争斗;(9)对可能会出现的不公平事件,做好事先准备;(10)明确区分自信行为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冥想等。
对于个人来言,这种框架不仅仅适用于愤怒问题的处理,也适用于一些其他的负面情绪的处理,每一次都坚定处理问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下来自然就掌握了情绪,能够舒适的和它做朋友了。
《控制愤怒》读后感(二):为什么厉害的人都很冷静?因为愤怒是种低级情绪
最近飞机延误成了家常便饭,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不少朋友点赞:
昨天在虹桥机场等了7个小时,航班最终取消;今天再来,航班又延误,遥遥无期。
问:此刻心情怎么样?
答:比较平静。
问:为什么?
答:前两天刚刚读完了一本经典书「控制愤怒」。
为什么这本书如此见效?因为它解决了愤怒的根本问题。如果在以前,遇到这种延误,我肯定恨不得去投诉了。
人类时刻产生各种情绪,愤怒的效果尤为突出。在生活中,你随处能看到各种愤怒的人。前两天玩一局《王者荣耀》,我方暂时处在劣势,有一个队友开始骂脏话,喷其他人,不过大家没理他,最后赢了比赛。一看数据,他排名垫底,打得最差。
我们经常发现:越无能的人,脾气越大;越平静的人,越能笑到最后。在电影里,遇到危急状况时,配角一般会着急忙慌,而主角一般从容不迫,做出各种精确的动作。
别把自己活成火药桶
为什么有人像火药桶般一点就着?为什么有人能保持冷静清醒?出现这种差别,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拥有的信念不同。如果把产生愤怒的过程进行分解,可分为3个阶段:
意外情况(Accident):比如飞机晚点、朋友迟到、项目出错等等。
根据信念对意外情况进行解读(Belief):遇到意外情况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始对它进行解读,但每个人解读的方式不一样,就像即使面对同一个世界,如果我们加上不同的滤镜,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完全迥异。
产生情绪结果(Consquence):根据大脑的解读,我们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有意义的是,这三个关键词首字母连起来,刚好是“ABC”。以上的解读很抽象,用一个例子来解释“ABC”。
你和小明约好一起租房,而且押金都交了,就在将要入住时,他突然告诉你:对不起,我突然不想租那个房子了,你找别人吧。
小明决定不和你合租,就是突然到来的意外情况,他打破了你的计划,并让你产生金钱损失。
这时候,你的大脑飞快地进行解读:
他怎么能这么不守信用——他不可以这么对我——他简直人品有问题——以后都不要再理他了。
随着念头不断闪现,你越来越气愤,简直火冒三丈,一不小心,你很可能就在微信里把他拉黑了。
为什么你会愤怒?最关键有两点:
1.你认为小明不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
2.小明简直人品有问题。
不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情绪反应。如果是一个善于意外情况的人,他的大脑可能会如此解读:
他怎么能这么不守信用——他这次行为让我失望了——以后他说的话应该打个问号。
如果这么想,很可能就不会愤怒,而只是难过了。
人不是机器,我们时刻产生各种情绪。但情绪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们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时,负面、沮丧、遗憾都很正常。如果任何意外的情况,都让我们大动肝火,这些愤怒就属于不健康的情绪。它让我们成为了情绪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轻易愤怒。那些让我们破口大骂的信念,可以称作是非理性信念。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是:
别人不可以做对不起他的事情。
他人一旦做错事,就代表人品很坏。
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知道,世界并非围着你转,你无法强行决定他人的行为。当意外出现时,要接受它的发生,因为这是客观现实。很多人失恋后痛苦流涕、被解雇后怨天尤人、碰到困难破罐破摔,这些行为的背后,根源是持有非理性的信念:他/她怎么可以这么做?!
当一个人能平静接受坏结果,容忍他人的过错,他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另外一条非理性信念,就是把行为和人等同。当被行为冒犯时,就彻底否定他的人品。但事实上,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人的行为,受具体的情景、状态影响,如果因为一个人犯错就彻底否定他,那你很快就会面临没有朋友的悲惨局面。
这也是我不喜欢许多国产电视剧的原因。在这些电视剧里,好人永远伟光正,夫妻即使在卧室里也在讨论反腐精神;而坏人处心积虑,每一步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在许多美剧中,比如《傲骨贤妻》,你能看到一个人做选择时的无奈,你也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脆弱之处。
当你把以上两条非理性信念都转变为理性信念后,遇到类似情况,你就很难愤怒了。
除了上面的场景,生活中处处都有坑,许多人抱有大量非理性信念,从而导致错误的行动。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大城市买得起房,面对高涨的房价,就会义愤填膺;
认为游戏制作方该为小孩学习成绩差负责,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就会不停控诉游戏商;
认为只要中国人抵制日本商品就会让日本经济奔溃,就会走上街头,对同胞下狠手。
用智慧消除愤怒
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智慧。
注意,不是更聪明。因为大众理解中的“聪明”,常常与智商挂钩,而一个智商高的人,大脑里也可能塞满错误信念。
第一步,是给自己开一只“上帝之眼”。当你感觉情绪不对时,你可以把一部分注意力抽离出来,想象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站在半空中观察自身。你会清晰地发现,导致自己愤怒的原因很可笑,你会渐渐远离那些“非理性信念”。
佛教把这种方法叫做“内观”,最成功的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ilo认为这是建立高于自己的“第二系统”,这个系统很冷静,不带感情,但也因此不受偏见的误导。
第二步,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增加容错率。除你之外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随时做出令你不满的事。对他人,即便是对爱人,不切实际的期待都会将我们置于危险的境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样就会降低愤怒的概率,让自己变成一个更能容忍错误的人。
越无能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期待越高,越需要其他人为他负责。这些人,呼吁政府调控房价,控诉游戏公司无良,抱怨贫富差距过大,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在面对任何环境时,人都有控制自己意愿、态度、行为的自由,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但有些人却自愿放弃它。
第三步,把人生当做一场戏,多做排练。 有一种好习惯叫“排练”,对重要场合,我们在心底做预演,对一些我们可能做出糟糕反应的情况,我们也应该做排练。
熟能生巧,在这件事上同样适用。一些牛逼的人荣辱不惊,那是因为他已经对各种情形做了充分的推演,他会提前想到可能让自己愤怒的因素,然后告诉自己别进入情绪怪圈。
在原始时代,愤怒让我们保持警惕,远离被吃的危险。但在现代社会中,一颗能处理情绪、保持镇定的大脑,才会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会第一时间分享与自我成长有关的原创内容,反鸡汤,提供高效方法论。欢迎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关注:兰启昌(id: lanqichang6)
《控制愤怒》读后感(三):不错,但是作者的理论有不完善的地方。
个人认为,作者的理论有不完善的地方。
作者的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程序是这样,外界的刺激,信念的判读,情绪的产生。区别无非是不良信念产生不良情绪,健康信念生产健康情绪。
信念是一种意识,那么按照作者的理论,在产生情绪的过程中,有个意识批判的阶段。然后事实上我们情绪往往是在瞬间产生的,比如说暴怒,愤怒瞬间产生。而不是这个事情你违背了我的意志了,我的意志是不容许违背的,所以我要生气了,哪里还有一个意识批判的过程呢?即便不是暴怒,而是相当平和的情绪,比如不高兴,也是在瞬间中产生了啊。不存在一个信念判断的过程。假如真的有这个一个判断过程然后表现出情绪,比如愤怒,那么,那个情绪根本不是真的情绪,而是为了实现目的的一种伪装,一种需要。
所以我认为这里产生判断的,不是信念,而是潜意识。在你接受刺激的瞬间,潜意识完成判断,你的情绪产生。
但是控制怒气的确是需要意识去控制的,就如作者所说,分析情绪产生的信念(这个信念我认为是潜意识), 挑战你的这个信念,用健康信念代替,然后控制情绪。所以作者在书最后提供了一个表,让你去分析你的不良情绪,这个就是要强化你的信念,让他进入到潜意识里。当然,如果这样,催眠之类的直接改写潜意识的方法也能用上。
《控制愤怒》读后感(四):希望受困扰的朋友尽快走出来
这两天读完了《控制焦虑》和《控制愤怒》。控制的方式基本是一致的,在于对极端信念进行理性思维辩论。
第一点,你要相信自己能好。第二,提高认知,竭尽全力保持理智。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看它是怎样运作,是怎么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 注意了这三点,开始挑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补一句最近读了一些书的感受,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成为怎样的人,很多灵修,心理,和成功学(可能你非常讨厌这种)的书,强调的一点就是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之后就是技巧了。就算你有自卑心理,也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练习从而被克服的。
希望受困扰的朋友们尽快走出来,主动尝试改善自己,即使你的行动力已经因为病症变得低下,请一定要自救。
有需要的朋友,我可以提供mobi格式的书。
《控制愤怒》读后感(五):成年人,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你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
愤怒会毁坏你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妨碍你成功。愤怒使你不能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将你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开。愤怒引起的很多后果很严重,比如失去控制,有些后果则并不明显,包括严重的情感痛苦,如抑郁、内疚、缺乏自信,妨碍人际关系。
发泄愤怒,只会导致更多的愤怒和暴力,起到加强的效果。而回避一般适得其反,回避困难,困难反而会恶化,不利于找到管理情绪更好的办法。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学习并实践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控制情绪。你的愤怒情绪是你自己造成的,不是那些讨厌的人让你生气。承担这个责任是有效应付愤怒情绪极其重要的第一步。
导致我们生气、愤怒甚至产生杀人念头的四大非理性信念是什么呢?
1.别人怎么可以不考虑我的感受,对我这么不公平,这简直糟透了!
2.我无法忍受他们这样对待我!
3.他们绝对不应该、不可以这么过分!
4.他们这么坏,实在太糟糕了,不配过好的生活,应该受到惩罚!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以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你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想法、态度、行为,你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
导致愤怒、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非理性信念很相似。产生愤怒的非理性信念责备他人,产生焦虑的非理性信念责备自己,产生抑郁的非理性信念有时候责备客观条件。这些非理性信念可分为三大类“强迫性”信念。
1.导致焦虑和抑郁的信念:“我必须做得很好,而且要受到重要人物的认可!”
2.导致愤怒的信念:“你必须友好地、公平地对待我!”
3.导致低挫折容忍力、愤怒、抑郁的信念:“事情必须像我希望的那样!”
心烦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两种上述想法,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上述所有的想法。
越是坚持强烈质疑那些导致焦虑与愤怒的非理性信念,你就能够越快地改变这些信念。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D代表质疑。
第一步,发现诱发经历或逆境(A),以及你受困扰的情绪结果或行为结果(C)。
第二步,发现关于A的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
第三步,明确承认,你受困扰的、不健康的情绪结果或行为结果是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第四,坚持强烈地质疑非理性信念。
质疑大致由三方面组成:查明你的非理性信念,辨别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针对非理性信念进行积极辩论。
1.理性信念:“我不喜欢你辱骂我,我希望你别这么做!”
非理性信念:“你这样辱骂我是绝对不可以的。你绝对不应该这样对我!”
2.理性信念:“你辱骂我,对我太不公平了,你的行为是错误的,你最好能够改正。”
非理性信念:“你辱骂我,对我太不公平了,你绝对不应该这么做,你是个极坏的家伙,应该受到谴责和严厉惩罚!”
3.理性信念:“你辱骂我,让我很不舒服,你最好别这么做,我希望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非理性信念:“你用言语辱骂我,这太糟糕了,你不可以这样!没什么比这更糟的了!”
4.理性信念:“你很不负责任地辱骂我,这让我很不舒服,我要尽可能离你远点。”
非理性信念:“你很不负责任地辱骂我,这让我很不舒服,你不可以这样做,我无法忍受你的行为,感到很痛苦,我无论如何也无法高兴起来了!”
理性信念用“最好如何”,而非理性信念用“命令”。首先要明确区分这两类信念的不同点,然后坚持理性信念,强烈质疑非理性信念,
如悲伤、悔恨、失望、沮丧、心烦、恼怒。这些是健康的负面情绪,能够帮助你应付逆境,甚至可能克服困难,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体面地接受、忍受这些负面情绪。因此,你不必摈弃所有情绪。 区别那些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恐惧、抑郁、自我怜悯)与健康的负面情绪;寻找、发现、质疑隐藏在不健康的负面情绪背后的强迫性思维方式以及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的想法。
如果你因为自己不好的情感与行为而谴责自己,你也可以决定不认同自己的态度。你可以决定接受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缺点的人。如果你下定决心这样做,这就是一种自我选择的情绪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教你区分健康的情绪(如烦恼、不满)与不健康的情绪(如愤怒),教你如何保留前者、改变后者,还让你选择是否要表达情绪以及如何表达情绪。不管你感受到什么,最好承认自己的感受。但承认不一定表示赞同,也不意味着要表达出来。你可以充分肯定并表达某些真实的感受,但不是所有的真实感受都要表达出来!
尽管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一套关于人类本性、情绪困扰、有效心理治疗的理论,还有很多治疗技巧,但是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选择性的方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包括50多种认知、情绪、行为方法,很多方法差异很大,但这些方法都是用来分析情绪困扰和改变情绪的。
福利一
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指南
将练习指南用录音带录下来,速度不要太快。为每一个动作留出时间,括号内是每个动作持续的时间。录好后,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放录音磁带。可以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沙发上、地板上做练习。
现在开始听录音。
轻轻闭上双眼,安静地坐几秒钟,将注意力集中到平缓的呼吸上(30秒)。
1.双手握拳,感受前臂、手、手指的紧张感。将注意力集中到紧张感上,默默感受这种不舒服的拉扯感。持续这种紧张感(10秒)。
释放紧张感,放松手臂和手。将注意力集中到手上温暖而沉重的感觉,注意将这种感觉与之前的紧张感作对比。将注意力集中到放松的手上(20秒)。
2.弯曲手臂,将双肘牢牢靠近身体。在双肘往里靠的同时,收缩手臂肌肉。感受手臂、肩膀、背部的紧张感。将注意力集中到这种紧张感上(10秒)。
放松手臂,自然下垂。细心感受手臂上沉重、温暖、放松的感觉(20秒)。
3.现在做小腿部分练习。双脚往后弯曲,脚趾头尽力往双耳方向靠。感受双脚、脚踝、小腿部位的紧张感。持续这种紧张感(10秒)。
释放小腿的紧张感。注意感受小腿放松后的舒适感(20秒)。
4.双膝靠拢,双腿抬起,离开床或椅子,大腿上的紧张感逐渐加强。注意感受大腿的紧张感和臀部的拉伸感。感受这种不舒服的感觉(10秒)。
释放这种紧张感,大腿自然落到床上或椅子上。用心感受大腿放松的感觉(20秒)。
5.吸气,腹部贴向脊柱方向。感受腹部的紧张感(10秒)。
放松腹部。感受腹部放松、温暖的感觉(20秒)。
6.深深吸一口气,憋住气(10秒)。
感受扩展开的胸部的紧张感。慢慢呼气,紧张感消失。将注意力集中到平缓的呼吸上(20秒)。
7.伸展肩部,双肩向双耳方向耸起,感受肩膀、上背、颈部的紧张感。持续这种紧张感(10秒)。
双肩下垂,释放紧张感。注意让双肩尽量下垂。感受紧张与放松两种感觉的不同(20秒)。
8.低头,尽量使下巴接触到胸部。感受后颈部的拉伸感和紧张感(10秒)。
放松,释放颈部紧张感。用心感受颈部肌肉的放松感(20秒)。
9.咬紧牙齿,感受下巴的紧张感。感受这种使劲拉伸的感觉(10秒)。
再释放紧张感,嘴巴张开,放松脸部、下巴肌肉(20秒)。
10.皱眉,将眉毛往中间挤,前额形成紧张感。感受这种紧张感(10秒)。
释放紧张感,舒展眉毛,放松前额(20秒)。
11.这时你的整个身体可能会有放松、沉重的感觉。每次慢慢呼气时,默念“放松”,想象你在呼出体内所有的紧张感(做10次呼气)。
12.将注意力集中到双脚上,感受温暖、沉重的感觉(30秒)。
让这种温暖、沉重的感觉传遍双脚,再蔓延到小腿。让这种感觉停留(30秒)。
让这种感觉蔓延至大腿,再感受臀部变得越来越温暖、沉重(30秒)。
再将这种温暖的感觉蔓延到腹部,停留(30秒)。
再延伸到背部(30秒),胸部(30秒)。让上半身感到温暖、沉重、放松(45秒)。
将这种感觉传送到手臂(30秒),到达双手(30秒)。
继续感受这种感觉。手臂和手产生温暖、沉重感后,让这种感觉再传至双肩(30秒)、颈部(30秒),最后到达脸部和头部(30秒)。
现在停止听录音。
尽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放松时的感觉。记住不同部位放松时的感觉很重要。可能要重复做几次才会达到预期效果。接下去两周每天至少做一次练习,然后再开始下一步练习。
缩短放松练习的时间,跳过绷紧肌肉和放松肌肉步骤,只需要重复前面第12个步骤。重复练习,最后你会回想起放松的感觉。接下来两周每天做一次这种练习,然后开始下一步练习。
交替做放松练习和愤怒场景回顾,每一个练习阶段训练3次:
做放松练习,接着回顾愤怒场景,再做放松练习;
回顾愤怒场景,做放松练习;
再次回顾愤怒场景,做放松练习。每次都是以放松练习开始和结尾。
进行训练后,再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身体的紧张感作为警告信号,不要等到愤怒情绪即将爆发才用。这些技巧运用在愤怒产生的初期阶段效果最好。
福利二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自助表
A(诱发事件)
● 概述让你困扰的情况
● A可以是内部的或外部的,真实的或想象的。
● A可以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事件。
IB's(非理性信念)
D(质疑非理性信念)
识别非理性信念的几个要点:
● 教条主义的要求 (必须、绝对、应该)
● 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的思维方式 (太糟糕,太严重,太可怕)
● 低挫折容忍力 (我无法忍受这样)
● 评价自己或他人 (我/他/她很坏,毫无价值)
质疑自己的问题:
● 我怎么会产生这种信念的?这种信念对我有帮助,还是会让我失败?
● 有何证据支持这种非理性信念,这种信念与事实相符吗?
● 我的信念有逻辑性吗,是否源自我的个人偏好?
● 真的有那么糟吗(糟到不能再糟的地步)?
● 我真的不能忍受吗?
C(结果)
主要的不健康的负面情绪:
主要的让自我挫败的行为:
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包括:
● 焦虑
● 抑郁
● 愤怒
● 低挫折容忍力
● 羞愧/窘迫
● 伤心
● 嫉妒
● 内疚
RB's(理性信念)
E(新的效果)
新的健康的负面情绪:
新的有建设性的行为:
理性思维要做到:
● 非教条主义的期望 (希望、想要、渴望)
● 评价糟糕的情况 (不好、不幸)
● 高挫折容忍力 (我不喜欢这样,但我能够忍受)
● 不要全盘否定自我或他人 (我和其他人都会犯错)
健康的负面情绪包括:
● 失望
● 忧虑
● 心烦
● 伤心
● 遗憾
● 沮丧
(阳台观陌原创,转载请留言)
在出版业十余年,最熟悉的始终是书,作为出版人、读者、作者,变着角度看,微信公众号“终身学习笔记”,内容以读书笔记、书评为主,还会有阅读技巧、学习方法、学习新技能的干货和经过等分享,希望经过时光的浸润,能有渐进的转化。喜欢请关注、转发、讨论,共同成长。
(阳台观陌原创,转载请留言)
在出版业十余年,最熟悉的始终是书,作为出版人、读者、作者,变着角度看,微信公众号“终身学习笔记”,内容以读书笔记、书评为主,还会有阅读技巧、学习方法、学习新技能的干货和经过等分享,希望经过时光的浸润,能有渐进的转化。喜欢请关注、转发、讨论,共同成长。
《控制愤怒》读后感(六):成功人生从控制愤怒开始
成功人生从控制愤怒开始
——读埃利斯《控制愤怒》
彭忠富
“你是怎么考试的?才得了95分,真不知道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当孩子将考试试卷拿给我们签字时,我们经常会冒出这样愤怒的语言来。“不会吧,我又被堵在一个白痴司机后面?这个月最重要的会议是要赶不上了。这个家伙是怎么拿到驾照的?”当我们龟缩在城市的车流里,只能蜗牛似的挪动时,我们边按喇叭边会发出这样的抱怨。
这些火药味十足的问题,是不是让你觉得很熟悉?如果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愤怒是普遍存在的,在个人情绪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果对愤怒情绪放任自流,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长久的损害。愤怒会破坏亲密的人际关系,会破坏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愤怒让情况变得更糟,愤怒引发攻击行为,愤怒可能引发心脏病和带来精神痛苦等。愤怒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毁灭性影响随处可见。在电视、报纸报道的各类暴行中,愤怒都起了一定作用,可见“控制愤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课题。
曾几何时,国人是不关心所谓的精神健康的,以为只要一个人无病无痛,那么他就是健康的。其实这里的健康,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而心理上的健康更加重要,这也是我们强调“身心健康”的原因。而“控制愤怒”,就是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曾经我们认为:一个人如果生气时,大家应该鼓励他通过宣泄的方式来减轻愤怒。一些企业甚至还专门设立了“情绪宣泄室”,将企业领导做成橡皮人,员工可以任意敲打,以发泄心中的愤怒;愤怒时可以采取暂停策略,比如两口子吵架,必须有一方要走出去避避风头……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应付愤怒和不满情绪的误区,我们是时候改变这些观念了。埃利斯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疗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见效快,为中国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方法。
在《控制愤怒》一书中,埃利斯谈到现如今,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所有人都有过愤怒的行为,并经常事后后悔。不管在家庭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其他方面,愤怒都会阻碍你获得成功和幸福。有没有解决方法,既不用生气,又能坚持自己的权利?答案肯定是有的,前提是按照这本书提出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各个突破性的步骤来练习。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以减少愤怒反映,有助于挑战并消除愤怒。通过这些容易掌握的练习,读者能够学会在一个困难重重的、不公平的社会相对平静地生活。
埃利斯说:“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你不会迁怒于你的母亲,不会怪罪于整个大环境,也不会归咎于国家总统。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命运的主人。”改变愤怒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愤怒情绪,可以让我们的的生活更快乐。我觉得学会控制愤怒,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本要求。
《控制愤怒》读后感(七):当育儿理念依旧无法帮助你育儿的时候,建议看看这本书
来看这本书其实抱着两个目的:
1. 彻底了解一下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为何物,故必须看他本人写的著作才能得其精华;
2. 希望从REBT中找到广大家长关于“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深层次原因。
育儿书籍更多地是在讲儿童心理的发展、家庭氛围的重要性,然后接着给一些育儿技巧,包括如何帮助儿童管理自己的情绪。然而,当我越来越多地得知家长们即使知道了这些技术也无法运用,即使知道了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却也无法接纳的时候(包括我有时候也会这样),我开始感觉到在进行育儿方式的实施之前还有些步骤需要完成,而这个就和控制愤怒或者焦虑有关系。
本书的理论弥补了精神分析技术的不足,即只纠结过往,而无助于面向未来,另外精神分析技术需要一个长程的咨询和调整的时间,对于家长而言,通常等不了孩子“变坏”,所以家长们需要一个迅速找到问题根源的方法。
本书的理论,又为家长们真正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提供了前提条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然而要做到这三点的前提是:你不能总愤怒。
然而,仅仅用情绪方法调整情绪其实收效甚微,尤其在家长身上。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可能不关注、不焦虑、不生气,这些情绪都会出现,如何才能像埃利斯提到的,让我们只出现良性的负性情绪,而不是毁灭性的负性情绪,这才是关键。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隐隐感觉到,也许调整认知和行为,而非仅仅调整情绪才更有用。而本书为广大读者总结了好多个非理性信念,我把它们应用到我接到的家长咨询案例上,确实大多数都符合,比如:“孩子应该要这样做才对” (应该、必须)
比如:“孩子怎么能这样做,我无法忍受” (低挫折容忍度)
比如:“孩子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将来不变成品行有问题的人了么?” (夸大了逆境、过度担心未来糟糕的情况)
书中还有很多供读者练习的好方法,非常有用,比如放松技巧等,真心很推荐家长们去看看。
《控制愤怒》读后感(八):关于本书ABCD方法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很枯燥,作者把生活工作中简单的事情理论化了,像是学术报告,感觉不是想我这种普通人适合看的。 因此我把他的核心内容敲下来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ABCD方法
A:事件(引起你愤怒的人或事)
:信念(你对A的看法)
C:情绪结果
D:质疑自己的信念(B)
其中A是客观条件,我们不能改变它;C是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来影响结果,而D就是对B的反思与质疑。
栗:【我今天早上上班迟到了2分钟,被老板当众训话,非常难堪。
我心里想着‘’这太不公平了,我就今天迟到了一次,明明比我晚到的同事还有,为什么他们没事!? 就连老板他自己不也是天天迟到!他怎么不去死!这分明是在针对我!受不了了!‘’
于是我非常愤怒。】
上面栗子中,被老板训话的事实是A;被训话时的心理活动是B; 那C就是最后的愤怒情绪了。
后面我们会说到D—质疑自己的信念是否理性。
不过在那之前,先要给信念做一下分类:
非理性信念(IB)表现为:
1.偏 激 【心里满是‘’必须!‘、’‘’绝对!‘’、‘’太过分了!‘’、‘’不能忍受‘’等词汇】
2.概 括 【‘’他就是想让我难堪!‘’、‘’他就是针对我!‘’】
3.由事及人【‘’他居然能这么做,这个人太卑劣了!‘’】
理性信念 (RB)表现为:
1.客 观 【对事不对人】
2.高挫折容忍力
上面的例子就是非理性信念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导致愤怒情绪的产生。
最后是D,如何质疑
以上面的例子,就我个人来讲(因为书中讲的实在没有条理),我生气的时候回问问自己:
1.‘’他有权利这么做吗?‘’——虽然当众训话让我很落面子,而且只对我一个很不公平,但他是老板,还真有权利这么做,也没有哪条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不能这样做。所以尽管我很生气,但会没有同事会觉得老板对我做了不可饶恕的事,顶多觉得他有些过分,或者是我很倒霉罢了。
2.‘’我为什么不能忍受?‘’——总的来说,除去掉了面子意外,伤了自尊以外,我并没有太大损失。什么,伤了自尊!?这不是很严重?
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规定要我必须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这一切只是我只做多情罢了。
3.‘’是不是有别的原因?‘’——‘’老板早上肯定被他老婆刺激。‘’ 这样想是不是心态平和很多?
总结一下:愤怒情绪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多种情绪和行为强化了愤怒情绪。比如:受伤(受到冒犯)的自尊心就经常会导致愤怒情绪产生。 但,事实上不存在任何规定要求我们应该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呜呼,吾等皆凡人。‘’
《控制愤怒》读后感(九):控制愤怒是门学问
当愤怒情绪的控制成为一种需要时,书籍也就变得可贵。《控制愤怒》作为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代表作品,目的就是为了解除上述生活中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引发的各种愤怒的解药。作者曾经被视作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更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
而这本书的内容上,也都是通过具体而微的案例进行解析,让你懂得控制愤怒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核心归结在一句话上,那就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再浓缩的话就是“理性”二字。按照作者的解释,所谓的理性行为疗法,就是用理性来控制愤怒,在愤怒情绪出现之前进行理性的控制,在愤怒出现的过程中需要用理性来安慰,在愤怒出现之后更需要用理性来进行细致的剖析,杜绝出现类似的错误。
愤怒,有没有解决办法?答案是一个响亮的“有”,前提是按照《控制愤怒》这本书提出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各个突破性的步骤来练习。当然,在作者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宗旨之后,接着就开始了诸多案例的列举,从中不难找寻出自己的影子,因为尽管情绪是可以按照作者的说法去控制,但这样的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而是需要训练得来。
对于愤怒情绪的控制,在理性之水的左右下。作者列出去一个亟需克服的悖论,即一方面愤怒的情绪能够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对于愤怒本身却往往是熟视无睹的。另外一方面,这种熟视无睹的态度恰恰又让愤怒的情绪无限蔓延开来,从而成为生活和工作的“杀手”。在心理治疗上这也是最大的陷阱和误区,很多都觉得愤怒本身并非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从而对其忽略,而正是这样的忽略让愤怒情绪变本加厉起来。而克服这样的悖论成为抚平愤怒情绪的第一步,如果不重视愤怒情绪的话,任何治疗都将无济于事,而如果不治疗的话,愤怒也会无限蔓延开来。而需要解除这样的悖论,仅仅需要从自身和学理上做到认识的提升即可。
在跨越了对愤怒情绪的认识误区之后,作者又列举出通过做一些容易掌握的练习,读者能够学会在一个困难重重的、不公平的社会相对平静地生活。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可以减少愤怒反应,有助于挑战并消除愤怒。而这样的努力,如此控制愤怒情绪的获取,其实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用心去体会,认真按照作者的例子去模拟,你就会发现另外的一番世界景象,那是一个远离愤怒情绪,充满理性之水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其实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