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4 03:3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10篇

  《规范与对称之美》是一本由江才健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一):这本书开创了用中文写科学工作者传记的新纪元——杨振宁

  读过这本书之后很同意标题这句话,作者确实是为这本书下了大工夫的。

  作者本身有着非常好的国文功底,这是一般的大陆传记作家所不具备的,书中的文字十分流畅,阅读的过程真的是一种享受。

  作者有过写吴健雄传记的经历,对于传记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作者拿捏得也十分到位,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但也没有回避传主的职业的相关内容,毕竟如果对于杨振宁的专业背景没有了解的话是不可能写好他的传记的。书中多次提出杨振宁的科学品味的问题,并且专有一章写杨振宁对于科学探索的认识,确实很符合专业读者的口味。

  作者专门采访了很多人,书中列的参考也不少,真的可以说是内容翔实。

  这本传记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杨李之争有了正式的描写,这在中文读物中还是很少的。

  以前读过杨建业的那本杨振宁传,那本算是不错了,这本比那一本更胜一筹。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二):杨振宁与李政道之恩怨分析

  我一直很喜欢看科学史的书。2009年时,我的一个好朋友嫁给了一位美籍华人,此人早在80年代中期就赴美国深造的留学生,当时,中美之间没有正常的留学渠道,借助于李政道的计划,他也算是李的学生了。他在2010年初送我本季羡林之子季承写的《李政道传》,上面讲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齐心协力得取诺贝尔奖的故事,也反映了两人分道扬镳的故事。据李讲,诺贝尔奖的主要功劳是他的,杨说是自己年长几岁,按照中国人的惯例,所以把第一排名让给了杨。此外,李称,他对于与杨之间的问题一直避而不谈,是杨在1983年的文稿中公开了很多不实言论,自己才要据理力争一番。看了这本书,我偏向了李政道。

  2011年,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贺延光对杨振宁的评价被网友热传。心理的天平更加偏向李政道了。

  近期,我买了一本《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是著名传记作家江才健的新作。看了以后,觉得有些事情也不像是外界宣传或是我相像的那样。

  首先,杨的科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在规范场理论的贡献足可使他成为20世纪继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之后的物理学大师。相比之下,李政道后来并没有作出可比拟的重大贡献。

  其次,杨在早期对李政道的支持和帮助是很大的。杨出身数学世家,早年进入西南联大读书直到研究生毕业,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他刚到美国,即成为了“明星”学生。李政道虽也是一个天才的学生,但他高中未毕业,大学只读了两年,靠了吴大猷的推荐,才得以赴美。初期得到了杨的诸多帮助,杨可以说是李的一个领路人。

  再次,两人日后分道扬镳,根本上是名利作怪,直接原因在获奖工作合作之前就显示出来了——论文署名的先后顺序问题。李不愿意再在杨的阴影下工作和生活,杨也有没有我哪有你今天的想法,于是互不买帐,老死不相往来。当年,奥本海墨说在草坪上看到两个年轻的中国人在争论学术问题,是普林斯顿研究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分手,既是他们两个人的遗憾,更是近代物理学的巨大损失。

  至于杨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那不是很奇怪的事。美国诺奖获得者中不是院士的大有人在,两个事标准与程序都不一样。杨任教的大学Stony Brook排名很低,对其选院士可能有些不利,毕竟三流学校出的一流人才是很有限的,尽管他自己是一流科学家。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三):不规范的科学家传记

  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为何反目,如果按着现在通俗的说法,无非是发表论文谁是第一作者之争。这一本来只会在学术圈子里引起关注的现象,却因为当事人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引发了几乎整个世界的“围观”。

  这样的事情既令人感到遗憾,而又有些不齿,两人作为科学家的美誉在功名之争中已经削去大半;再加上,杨振宁在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这一接近“八卦”效果的新闻事件,人们对于杨振宁到底为物理学贡献了什么倒是不再关心了。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名声远超过了人们对他的实际贡献了解的兴趣,但对于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这种了解的缺失势必对客观完整评价杨振宁是不利的。”江才健写作本书的最大目的便是,试图通过他的这部传记来为杨振宁“正本清源”。

  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数学系的江才健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多年进行科学报道的新闻功底,花费了相当的笔墨阐释杨振宁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功绩。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文字并不枯燥,也没有涉及高深的物理学知识。在这一点上,江才健是成功的。

  不过,为人写传,不可避免地要“平铺直叙”出主人公自孩提至年老的经历,而正是在这一基本流程的撰写上,本书最终成为了一本保受争议的名人传记。个中原因可以从李政道对此书的评价中得出:

  “此书对我和杨振宁在物理研究上的合作,以及对我本人人格的很多描述都与事实不相符合。杨振宁是想通过此书重写历史,通过对我进行诬蔑和贬低来索取根本不属于他的荣誉。在一本传记中对别人进行如此集中的歪曲和诬蔑是非常罕见的。我读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

  李政道作出这样的评价并不奇怪,因为在江的笔下,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一直受到杨振宁的提携、帮助。从进入普林斯顿选课、住宿,杨为李指点迷津,到杨引领李进行科学研究,杨无疑不是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在裂隙二人出现之后,杨振宁一直保持克制,并且是在李政道“到处宣扬自己被不公平待遇”之后,才克制地进行了回击。

  这样的写法,不免会让读者生疑,是否江才健的写作带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公正评判?难怪李政道会作出如此评价。

  当然,李政道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也绝非清白,比如他曾很多场合公开表示:“事实是,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我在1956年4月上旬独立地做出的,与杨振宁无关。”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已成无头公案,而且两位当事人依然健在,或许要等百年之后才有定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于2002年已在台湾出版,大陆版2011年4月才得以上市,并有大量删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规范与对称之美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