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是一本由[美] 德内拉•梅多斯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9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系统之美》读后感(一):花了一周看完了,非常好的书
从系统基础开始介绍,介绍各种系统,系统内在特性,系统外在表现的特色,系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常出现的陷阱和应对方法,对工作生活很有帮助,为推动工作,书里提示了12大变革方法,引导思考,同时介绍了15个方面以便和系统更好的协调共舞。
本书思路清晰,目录清楚,可以经常看目录进行回顾反思。非常棒的书。
《系统之美》,英文原版出版于2008年。这本书是中文版,2012年8月出版。
作者认为一个细胞,一辆汽车,一个社会,一个游泳池,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作为系统,从整体上来看,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对系统的产出的调整,有一些通用的方法。
《系统之美》读后感(三):thinking in systems
无论一个问题多么复杂,如果能以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它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总之,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改变要素对系统的影响是最小的,改变系统中的内在连接,会让系统发生显著的变化
三要素如上
《系统之美》读后感(四):不苟生,不昧死
“不苟生,不昧死”应该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诠释。一个复杂系统带给我们的迷茫和无力,在本书中都逐一剥开,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让任何喜欢“这些都是特殊情况”当口头禅的人咋舌闭嘴,读者会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那些为之奋斗却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的问题。书的最后一章是最核心部分,但前提是读完前面所有章节。如果结合《混沌学》、《博弈论》、《第五项修炼》、《系统化思维导轮》、《你的灯亮着吗?--发现和解决真正问题》等一起学习,将会豁然开朗。
《系统之美》读后感(五):如何构建一个系统?
第一步,列出与系统有关的所有的量。主要包括,系统中的要素(系统中的量,系统运行的目的,系统的量的来源),系统中要素的变化情况。
第二步,确定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量之间的因果,大小关系。
第三步,构建出系统图,标出稳定的系统关系(相互促进的系统要素,保持稳定的系统要素,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时间)。
第四部,简化内容。将无关紧要,无法改变的东西简化为符号,将相互促进的圈圈和保持稳定的圈圈都标出来。
第五步,检查系统。通过改变某量的值来观察其它量的变化是否符合常理。
《系统之美》读后感(六):好书反复读
《系统之美》只看一遍肯定不行,应结合《第五项修炼》反复阅读、寻找案例进行分析。书读起来并无难度,语言浅易,案例生动,难的是实践,真正培养起系统思考能力。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阐述得很棒!15大系统生存法则我超喜欢,尤其是"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我是这样做的。
另外巧合的是,我和秋叶分乘不同航班赶到北京,都在航程中读完这本书。
在飞机上,你不能打电话、收邮件、刷微博、看微信,也不一定与人交谈,此时,你能静心读书吗?假设是三小时航程,你能读完289页的《系统之美》吗?
《系统之美》读后感(七):与系统一起飞舞
系统可能是我们在埋头做事情时候,很少去梳理和关注的一件事情,说什么年纪和什么阶段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人生应该有什么规律呢?看那些成功的人传记,好像都总结出很多的人生哲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除了确实很有天赋的一群人,更多的还是通过自己对于整体和发展的把握获得了成功。
① 整体的价值大于部分的价值之和
② 事情是往前发展的
④ 洞悉人性非常重要
⑤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整体的框架,如读书、做事、工作等等,系统都贯穿其中。
在人生这条路上,愿大家都随着系统飞舞,和谐系统。
要素、连接方式、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简洁而有序的进行了阐述。
当下的思考是:1)对于社会整个系统而言,功能性在于使单个人类个体之间能有秩序的进行组合,使得群体的整合之力能强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的连接方式存在于文化、经济、情感、心理之中。但在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作为组成要素的个人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但只要整个社会人口、经济存量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存在,社会的调节功能仍然可以发挥他服务人类的功能。
2)对小如一个家庭系统而言,家庭的存在功能,从经济的角度而言能保证私产最大限度累积,从人类的心理而言能使之相互扶持。通常大家族的稳固程度能够强于三口之家,因为家庭中的经济、情感、心理的因素中若出现净流出的、使整体存量减小的效应,大家庭的整体存量能够保证即使家族成员一部分出现裂痕也能维持。而小家庭的抗击打能力则脆弱很多。现代离婚率的升高也许和家庭规模减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之好书一本,继续看中。
《系统之美》读后感(九):用系统思维,实现立身之高
真正好的思想,是深入浅出的。推荐本书最大的理由是,一个长期在系统思维寻求突破的人,可以用本书返璞归真,获得顿悟。
能用简单的语言,清晰描述一个复杂的东西,本身就是作者内力的体现。
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就是我们的一种内力。只有内力强大,招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威力。所谓内外兼修。
在看本书之前,也学习了不少的经验知识、科学理论,甚至技巧艺术,但是这些都处于一个零散的状态,并没有最终为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体系内的东西,因此,系统思维,最大限度帮助自身构建自我哲学体系,从而用这样的哲学思维去认知、辨别、评价、决策自身的意识,从而指导自身行动,形成一个系统。
每一个人,在初始状态下多数处于混沌的,但是借用各种工具清晰后,形成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并用这种思辨能力去指导行动,最终实现社会价值。这和王阳明的“心学”中“知行合一”是同一哲学思路。
从禅宗和各大宗教角度而言,每一个人和万物都是紧密了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最好境界是自我消失,变成向空气一样的空无,但又无所不在。
对于这本书而言,我阅读了前几章节,暂且不需要阅读后续章节,等待以后阅读吧!
虽然阅读了前几章节,但对我有些很大的思维唤醒作用。
具体来讲,不论我踏入任何一个系统整体,我首先要思考系统的组成元素和了解方式,以及系统整体的目标。然后确定自己身份的定位,如何有策论地行动。比如,进入一个公司。需要了解各个部门功能和协作方式,了解关键元素创始人的兴趣和目标,了解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方向,只有把这些了解清楚了,才能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当然,随着自己投入对公司了解越深,然后调节自己的价值角色,这是一个互相循环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可能现在农民的角度思考***主席的国家战略,但是,最起码要做到思考比自己更高层次系统的目标和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