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4 03:33: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10篇

  《掌控者2:惩戒》是一本由姜振宇著作,42.00出版的32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一):别人打你一巴掌,你会回打Ta一巴掌么?

  

(1)惩戒

依照惯例,先说说书名。在第一部的时候,我写到:

掌控,可理解为掌握控制。书中提到掌控的地方是这么说的:微反应强调对刺激源的掌控。要怎样才能做到掌控呢?除去学习微反应相关的内容那部分外,要观察,观察有什么样的微反应。接着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这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微反应,它的刺激源又是什么,这样的表情说明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掌握后,便是控制了。

  而在第一部,也是步步渐进地给我们讲述微表情微反应。而第二部,除了依旧有“掌控”以外,还有本书的重点——惩戒。

  书中开篇楔子描述的“碰瓷”很容易撩起我的情绪,特别是这个场景:

  碰瓷人发疯般地用头撞着挡风玻璃,还溅出了血,这场景让车里的宝宝哇哇大哭。女司机一边安慰这宝宝,一边很生气地问碰瓷人到底想干嘛。碰瓷人说,女司机开的车撞倒他了,向女司机索要医药费。

  女司机听到后当然觉得不爽,可碰瓷人继续发疯地撞向挡风玻璃,刚刚弱下来宝宝的哭声再次响起,无奈之下女司机只好给钱,请求碰瓷人离开。

  碰瓷人数次讹钱,让我觉得他很可恨。而这位多次碰瓷的碰瓷人,终于得到“报应”。竟然有团伙对他实施“碰瓷”,这举动简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

  惩戒有两个含义:(1)以前失为戒;(2)惩罚之以示警戒。

  这书中的“惩戒”明显是偏后者意思,然而也不仅如此。因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警戒”,就像上面提到的碰瓷人,他最终死于非命。

  案子疑点重重,并且在这之后的不久,还发现了其他尸体,都和“惩罚”有关系的,虐猫的(分割猫的尸体)、灼烧他人的……死者生前无一不是觉得自己没错的。

(2)对弈

  警察与惩戒者的“对弈”,无疑是非常精彩的。个人印象最深的是“步步占先”的部分。

  而如果你也有阅读到这部分,你也会觉得,如果不想让他人在你表情、语句、动作等获得更多的信息,就尽量少说,并且适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点面瘫”“点到即止”……

  看到书中人物的“对弈”,有种“高手过招,就知道有没有”的感觉。

  整本书内容十分流畅,情节都紧凑。特别是后面接连出现尸体,警察们举步维艰,有种“无计可施”“被逼到绝境”的感觉。而里面很多争议很大的社会现象,作者都摆出来了。

  书优点很多,但要我说,这本书唯一的缺点,那大概是作者对于描写女性的“稚嫩”,这跟他里面涉及到的场景对话、人物心理活动、微反应等都逊色很多。希望第三部有所改进,毕竟内容还是很期待的。很期待看看最后华生到底是怎么“破案”的。

(3)道德?不道德?

  在心理学中,柯尔伯格将道德分为六阶段:

水平1:前道德水平阶段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行为的后果作为是非标准)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事情的好坏)水平2:习俗角色遵从的道德阶段3:好孩子定向(取悦于别人就是好的)阶段4:维护权威的定向(维护现有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尽职尽责就是好的水平3:自我接受的道德准则的道德水平阶段5: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作为是非标准)阶段6:个人的良心和原则的定向(是非是一种个人依照普遍原则所确立的哲学)

  然而,我们并非一出生就有道德观。个人的道德准则是由其文化背景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所决定的,然后这些准则、规范会由个体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说回书中提到的“惩戒”,惩戒者认为,既然警察不做这件事,那就让他们来做吧,那些不道德的人应该受到惩罚。然而,他们这样的做道德不道德?

  这也是我这次的标题想要问的:别人打你一巴掌,你会回打Ta一巴掌么?当然,这里我并没想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毕竟类似话题其实各大方都已经讨论不少。

  最后,以柯尔伯格,在1964年曾陈述的话作为结束吧。他说:

尽管任何道德教育的概念必须认识到,父母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重要性强加于儿童,但把道德教育主要限定在激发儿童自身道德判断的产生和对行为的控制上却是可能做到的。我已经发现,有些教师劝诫13岁的少年不要作弊时是这样说的:“因为你抄袭的那个人的回答或许是错的,并且这样做的话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这些少年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能提出更好的不作弊的理由……儿童很可能会抛弃那些低于他们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他们也同样无法同化那些远远超出其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二):掌控力,惩罚与罪

  掌控,可理解为掌握控制。书中提到掌控的地方是这么说的:微反应强调对刺激源的掌控。 要怎样才能做到掌控呢?除去学习微反应相关的内容那部分外,要观察,观察有什么样的微反应。接着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这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微反应,它的刺激源又是什么,这样的表情说明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掌握后,便是控制了。 所谓掌控者,自然是指在对立关系中占据绝对优势,掌握主动权的那个人。《掌控者2:惩戒》这本书,作者姜振宇独具匠心,把很多真实的案例进行了加工,把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明白了微表情对于读懂人心的重要作用。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来自于本身的职业优势和大量的案件研究,使这本书内容充实、案件离奇、审讯环环相扣,剧情不断反转,不失为悬疑、推理小说中的高级表达范本。

  整本书内容十分流畅,情节紧凑。特别是后面接连出现尸体,警察们举步维艰,有种“无计可施”“被逼到绝境”的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步步占先”的部分,看得很痛快。略微不足的是作者对于女性描写略微“稚嫩”。不过还是很期待第三部~ 本书展现了针对不同对象审讯时使用的震荡手法,有准备充分的顾三儿,也有老资格懂套路的老钱,更有沉着阴狠的福坤……这些谈话控制,特别值得学习,新手们可以仔细研读。 主人公华生,由前期铺垫一步步学巴西柔术,到格斗选手经纪一举成名,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华生的成长,每一步递进都预示着华生的未来。预计《掌控者3》华生会来个华丽转身,做好姜老师的接班人,本着“你要什么,我给什么”的原则,完成自己艰巨的任务。 读懂心思,谈话控制。全书围绕这两点,通过案例描述,把少爷的“惩戒”逐一阐述。随着嫌疑人逐一浮出水面,逻辑分析越来越缜密,故事越来越精彩,越发吸引读者往下一看究竟。 《掌控者2》将微表情案例完美演绎!

  惩戒——用法律以外的手段来惩罚警戒法律未能惩戒之人。 姜老师心血之作的确比掌控1的逻辑更紧密干货更多,有轻松也有紧张的部分,一口气读完着实大呼过瘾!但却又是一本需要细细琢磨动脑子思考的书。微表情反侦察+尸体虐杀的小恐怖+格斗......“爱动脑子的不多,让我们惺惺相惜”!力荐!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三):以惩戒者之名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万丈,只可惜身处社会,往往囿于各种束缚,并不能或没有能力去任性。试想生存尚未解决,又如何可能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般的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与潇洒?人生的路都想越走越宽广,若不时时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可能的结局就是惨遭淘汰,甚至于生存不下去活得不像人样般的痛苦。《掌控者2:惩戒》在姜振宇的笔下深深揭露了一个事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虽然残酷,却是至理。

  这本书里的故事来源于真实生活里的案例,经由作者姜振宇的提炼与浓缩,因其真实进而可信并具说服力。这也是作者创作的更好回报——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的高度融合。

  通过各种细微的变化来读懂对方都尚未查觉的潜在心理,做一个有效的谈话与沟通者,解决存在的问题,让谈话双方都获得尊重与舒适,这些故事的描述如此简单透彻,仅仅几个篇幅就将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人性的丑恶与善良,光明与黑暗的博奕,看了这个《掌控者2:惩戒》或许会暂时让上小小的心脏受到刺激,但这本逻辑严密,看似不合理的表象之下却潜伏着蛛丝马迹的关键,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恍然大悟,必会让沉浸在故事里的读者发出由衷赞佩。二十五章的内容,是作者姜振宇二年辛苦呕心之作,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在各种与生命相关的较量下,有勇有谋的技能决定了一瞬间的生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缜密的思维智慧方能在危机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残酷,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为了这世上多些光明美好,少些黑暗邪恶,必须要勇于斗争---这是惩戒的初衷与本意。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靠自己打拼回来。这是一本读来以热血沸腾的书,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充斥其间的生存的较量,取舍的把握,生存与灭亡的暗潮汹涌。此书并未完结,只是作为《掌控者》系列之第二部,以惩戒之名,期待早日阅读第三部、第四部的推出。生活层出不穷,创作与阅读的乐趣与日俱进。英雄大抵会对同样是英雄的人物产生惺惺相惜之感。而读者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在于读懂——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意图与意愿。这本《掌控者2:惩戒》不辱此命,值得细细阅读。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四):读懂心思,谈话控制

  四具尸体,四次尸检,形象展现“惩戒”,淋漓尽致,历历在目。虽是不同的窒息死亡方式,但次次却是不同的特色犯罪模式,让尸体说话,从新的角度体现犯罪手法。

  本书展现了针对不同对象审讯时使用的震荡手法,有准备充分的顾三儿,也有老资格懂套路的老钱,更有沉着阴狠的福坤……这些谈话控制,特别值得学习,新手们可以仔细研读。

  主人公华生,由前期铺垫一步步学巴西柔术,到格斗选手经纪一举成名,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华生的成长,每一步递进都预示着华生的未来。预计《掌控者3》华生会来个华丽转身,做好姜老师的接班人,本着“你要什么,我给什么”的原则,完成自己艰巨的任务。

  读懂心思,谈话控制。全书围绕这两点,通过案例描述,把少爷的“惩戒”逐一阐述。随着嫌疑人逐一浮出水面,逻辑分析越来越缜密,故事越来越精彩,越发吸引读者往下一看究竟。

  《掌控者2》将微表情案例完美演绎!

  期待《掌控者3》,姜老师加油!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五):一本能让你脑海沸腾的过瘾的超级微表情教材――评《掌控者2:惩戒》

  所谓掌控者,自然是指在对立关系中占据绝对优势,掌握主动权的那个人。《掌控者2:惩戒》这本书,作者姜振宇独具匠心,把很多真实的案例进行了加工,把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明白了微表情对于读懂人心的重要作用。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来自于本身的职业优势和大量的案件研究,使这本书内容充实、案件离奇、审讯环环相扣,剧情不断反转,不失为悬疑、推理小说中的高级表达范本。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六):惩?戒?

  碰瓷又来了。在我们看到的碰瓷事件中,我们总是看到有人故意摔倒或者躺倒在地,引起别人的围观,使当时受害人无从辩解,只能任碰瓷人胡闹。大家现在见到受害人都深感同情,没有勇气帮助她还原事实的真相。这是大家普遍看到的场景。

  这本书的开场很有意思,也跟碰瓷有关,但是结果却不同。就是以一个无业游民,靠坑蒙拐骗,碰瓷为生的外地安徽人姚大广的受到别人的残忍地对待,身上多数受伤直至死亡,在死亡之前受害人被逼迫还原碰瓷的过程,比如脑袋猛烈撞击车的挡风玻璃,身上受到车的几次碾压,脖子骨节勒断致死。

  姚大广很纳闷:那些人为什么要害他?为什么要还原碰瓷的过程呢?在还原的碰瓷现场的时候,有人在他耳边狰狞的痛斥碰瓷的人,难道是原来碰瓷的人来寻仇了?当然,这些问题姚大广是得不到答案了。

  紧接着,警察发现了姚大广的尸体,同时又来了一个不太对劲的投案人顾三儿。之所以说这个投案人顾三儿不对劲是因为这个投案人有以下几个问题,我来帮大家整理一下:

  1, 大部分内容都说得通,但是,细节问题说不出来。说得通的内容也都像是在背台词,具体表现是说了“打”了以后,又改成“投诉”。说话太过文绉绉与其文化水平不相符。

  2, 表情奇怪:像是说到“决定弄死他”,“使劲勒”等时,表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凶狠残暴,而投案人顾三儿表情是害怕恐惧。

  3, 顾三儿手机明显被删过内容,而且找过专业人员都无法恢复,且表明这项技术很先进。这一条件无形之中给警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审问也给查案带来了新的突破:顾三儿是为了保护他媳妇儿,而顶替的,那么就从他身边的人开始查。

  接下来的案情发展越来越复杂,逐渐演变成了连环杀人案。牵涉的人也越来越广泛,有在职警察,有政协委员等。案情的推进也是困难重重,曾经对案情有过重要推进作用的人要么进了医院,要么离职,最后这起连环杀人案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跟我一样有好奇心,就来看看吧。

  看了这本书有几大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1,看了这本书的作者姜振宇,感觉很熟悉。因为与孟非一起主持《四大名助》节目的人就是这个名字。翻开书,看到有作者的照片,确实与孟非一起主持的那位,引起我的兴趣,很期待。事实证明,确实极大满足了我。

  2,这本书的前言部分,说了逻辑性很强。这一点,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有体会。像是这类悬疑类小说,是很锻炼人的逻辑性的。爱动脑子的人不多,我们可以惺惺相惜。除此之外,还很有特独大的连贯性,只要开始阅读,就想要读完,否则,你不会知道在破案过程中,哪些问题被解决了,又有哪些新的问题出现。

  4, 这本书案例特别多,嫌疑人的心理描写特别多,教你去攻破别人的防线,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5, 微反应,专业审讯,缜密推理。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感觉听高端上档次的。这本书就是有关这些内容,如果有兴趣,快来看看。

  6, 细节描写完美。如果是要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那么这本可以帮助你。大多数人认为细节描写过多,带来了乏味的感觉,其实不然,就像是作者所说的那样,这本书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的都有用。

  7, 警察所要掌握的知识面极其广泛。我们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过当警察或者军人的梦想,到最后无论实现与否,我们都知道越是专业的警察或军人,越是有着更多的技能。

  8, 我把这一点留在最后。看到书的最后,我们就知道那些被杀的人都是些碰瓷,虐待儿童,残杀小动物……这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做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希望这本书能给这样怀着坏心思的人以警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掌控者2:惩戒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