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10篇

  《历史地理枢纽》是一本由(英)哈·麦金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页数: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一):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得

  作者的预言“在本世纪末这个大陆将布满铁路,并在大陆内部的贸易削弱海洋的....”, 可惜这个预言没有考虑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而最终需要也许到这个世纪的中叶才能实现,并且主导者也不再是俄罗斯。

  地理不仅是地形地貌,现在要加上资源人类科技。正如航海技术彻底改变了西欧的地缘势态,航空,高速铁路也是一样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和分布。……

  一个好玩想法,如果说,比如300年后,人类殖民了整个太阳系,那个时候的太阳系地缘政治地理应该怎么分析?什么地方至关重要的地缘核心区?我猜应该是内圈把?至少它富集阳光,……,但是木星的巨大体积,还有小行星带会有什么影响?^_(...很好玩的问题。也许可以写一个地缘政治类的科幻小说。 Isn't it a good idea?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二):地理能决定一切吗?

  薄薄的小册子,就能决定作者的在历史上的地位。相比起来,一些人汗牛充栋,百年后未必会有人记得。

  麦金德在100多年前,就能站在全球大历史的高度,看欧亚大陆几千年的兴衰。你不能不佩服这样的眼光。但也只有在大英帝国这样触角伸向全球的国家里,人们看世界才会有如此的高度和广度。

  麦金德对欧亚大陆中心、外围的分析很有意思。但这仍然是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代的世界观。在麦金德眼里,俄罗斯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美国已经肌肉发达,但不过是大英帝国的延伸。

  地理决定一切吗?似乎是,似乎不是。看看今天世界上的冲突和争端,绝大多数还是与地缘因素分不开。墨西哥人抱怨离美国太近,离世界太远。以色列的原罪是被阿拉伯国家环抱。

  当然与百年前相比,现时代的地缘政治,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现代交通航运、远程攻击武器、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地缘政治的假设。就象在书中提到的别人对麦金德观点评论,“...地理分布必然丧失他的重要性,而成功的列强将是掌握最大工业基础的那些国家。在大陆中心还是岛屿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哪个民族拥有工业的力量、发明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它就能打败其他所有的民族。”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三):读《历史的地理枢纽》

  《历史的地理枢纽》,作者: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尔福德 麦金德爵士;译者:林尔蔚,陈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9

  此本书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除了吉尔伯特(E W Gilbert)所做的序之外,只有哈 麦金德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方法》是在1887年1月宣读,《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在1904年1月份宣读。前者所讨论的问题与哈特向在《地理学的性质》中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学的分析讨论有很多一致东西,这能让我在回顾这学期历史地理学课程同时,产生许多共鸣;后者属于政治地理学的范畴,其所提到的心脏地带,以及对心脏地带国家的潜能和局限在当今政治形势下的分析,在本人看来,足以构成一篇类似于本雅明瓦尔特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以及《摄影小史》等文一样的神作。

  ——————————————————————————————

  神作背后的一点八卦

  麦金德爵士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在大英帝国积极向外扩张、殖民的局势下写就而成的,这篇文章甚至对一个月后的日俄战争进行了预判。回望这篇文章,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总结到,麦金德爵士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是他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的论点。但,有趣事情在于,这篇文章并没有收到英国当局的重视,而是受到了德国纳粹地理学家豪斯霍费尔的赞赏,并在德国得到了认真研究,在那里成为地缘政治学学者的一种基本思想

  既是学者,也是社会活动

  值得铭记的是,1886年,麦金德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并在1932-1936年担任这个学会的副主席;并且,由于麦金德爵士多年的努力,牛津大学在1899年创立了地理系,麦金德即担任了这个机构主任

  和

  由于其对世界政治局势的研究,从1900年初涉政坛到1931年,麦金德担任了英国驻南俄高级专员,皇家发明专利委员会委员,帝国航运委员会主席,枢密院顾问,以及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领域颇广。

  ——————————————————————————————

  第一篇文章《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地理学的性质》一样,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定义的下达,在麦金德看来,地理学是分布的科学,这与哈特向在《地理学的性质》中所表达的“地理学是作为方志科学的地理学”本质上是一样的;在地理学的特色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麦金德认为,地理学的特色在于“探索地理位置的影响,即当地不断变化环境的影响”,这里实质上还是在强调“区位”在地理学科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职能上来说,地理学探索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对待科学内部的细分科目上,他力主将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结合起来,打破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附庸地位(前者是地质学的附庸,后者是历史学的附庸),并强调了前者的基础性。毫无疑问,这是在学科被分割在许多狭隘的专门学科的时候,对学科统一所做的努力,因为正像作者所说“知识归根结底是一个整体”,在笔者看来,极端的“专门化”必然导致人们对各个专门化学科之间关系的探寻,这种本能反应,使得地理学的存在有价值,因为地理学一座能够跨过自然科学和人类之间鸿沟的桥梁,这又让我联想到了哈特向在《地理学性质》的一书中所强调的一句话”地理学与其他的许多学科在横截面上交叉,但并不包含这些学科“。因为相比于探寻构成要素的来源,地理学更重视的是各个构成要素的关联,它所做的是围绕着主线的连续的论证。

  很容易看出,作者在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中的重大问题上所持有的倾向,麦金德提出”惯性力“这一说法,即人是习惯奴隶,从而从侧面强调了环境的支配作用

  《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神作,总的来说,将世界视为整体,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在此分析的框架之下,突出强调俄国新近扩张对世界的极端重要性。这里概述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从方法论的层面来说,《历史的地理枢纽》完全可以视作作者在前一篇文章《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中对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综合研究所给出的一个实际案例,这种分析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又天然的借助了历史学的翅膀,就像文中所说,“地理学必须研究历史以便证实他所提出的关系,”由此,大体勾画了自然区位与世界政治力量变迁的关联史。

  其分析逻辑时空划分,大体如下:

  之前的欧洲:在外来野蛮人,主要是亚洲骑马民族的压力下,实现的是隶属于亚洲的文明,并且由于骑马民族的机动性,欧洲文明的形成不是在专制之下的,而是健康的,是强有力的。

  1500-1900:哥伦布时代,即所谓的几乎没有抵抗的欧洲扩张时代

  1900-至今:全球:世界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经济与政治强烈共振。

  欧洲:西欧国家占有较小领土;俄国占有半个大陆的广阔地域,这是基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所实现的夸张,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在这一心脏地带的骑马民族在历史上间或多次的入侵大陆上的边缘国家。

  哥伦布时代,即所谓的大航海时代,新兴崛起的海洋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对以往由居住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骑马民族所代表的大陆文明的优势所在,它的政治效果是把欧亚关系颠倒过来,在欧洲(文中用欧洲,窃以为应该用西欧更妥帖)以外,又出现了更多的欧洲,欧洲的经验不断被复制,从而实现了对欧亚强国海上包围。这是比较显眼,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上浓墨重彩的地方。

  另一方面,俄国从心脏地带出发,不断的向西,向南扩张,形成了陆地上的帝国。在笔者看来,最有趣的类比莫过于作者将欧洲西部向海洋、大陆的夸张视为罗马-条顿人的精神延续,而俄国的夸张则是希腊-斯拉夫人的精神延续。所以这场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对阵完全可以看做希腊罗马之间对抗的延续。

  双方都在较劲,海上强国依托运河和蒸汽机,而大陆强国则在更大意义上依托铁路。传统的欧亚心脏地带因为有铁路的沟通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对海上运输货物的拒绝将有可能切断海上强国的生命线。

  现在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心脏地带”?通俗一点讲就是占有主动权的一方,细致说来,它既有优势,又有局限,优势在于,它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具有机动性,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劣势则在于其本身力量的难以长久维持。就好像中国古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有着广阔的影响,是力量延伸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败,却时常“易主”,容易造势,却难以维持。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可以简单理解为欧亚大陆的中心,这里有一小块沙漠,总的来说,是草原,生长在这里的是欧亚的骑马民族。

  在回答上面问题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基于亚欧心脏地带的欧亚大陆强国在影响力上比海上强国更甚,由此,更具有主导世界局势大权的能力,即便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从书本价值判断上来说,毫无疑问,由于“各个时代的社会运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相同的自然特征进行的。”故作者后文中对于各国争霸所提出的建议作为阶段性的分析实则不如“心脏地带”的提出让人大快朵颐,这才是值得铭记、反复推敲的东西。

  总而言之,本书回答了两个问题:1 什么是地理学 2地理学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他力图维护和追求的是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和广阔前景。

  ——————————————————————————————

  题外话:如果将”心脏地带“看做是一个预言

  苏联的建立和苏联的解体真是一个绝妙的案例,短暂获取的世界霸权顷刻间化为乌有,除了领导人能力的局限,多少还有点宿命论的色彩,而这种宿命,是相对稳定的地理特征赋予的。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四):过于超前还是保守落后

  麦金德的基础理论思维方法并不过时,但具体环节确实需要大规模的修正。

  20世纪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进程其实远不如19世纪,以至于麦金德基于19世纪历史经验做出的预言未能完全实现。以至于有人说此书观点太过落后,甚至应该拿去给中世纪的国王做参考。但我觉得正相反,此书有些太多超前。同时由于事物的螺旋式上升发展,使得过于超前的思想和落后的思想在表面上类似,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

  20世纪的陆地交通技术并未有革命性进展,以至于20世纪的大国政治史基本还是延续旧有的海权规则,而21世纪的国际格局发展虽还并不明朗,但已可看出端倪,如果长距离高速铁路技术的普及能够实现,陆权国家将再次获得巨大的地缘优势。世界格局亦将大变。此书也许会再次引起注意

  以上是我13年7月所写,现在是16年9月。我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相比较“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其实是个无法成立的伪概念。海洋和天空物理特质都是均匀同质化的,这使得海洋和天空的控制自己领域任一空间区域内基本都使用同样的规则(海洋可能略有不同,某些浅海、内海、礁滩适用略有不同的规则,但这对广义制海权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只需要交通、军事技术上实现超越性突破和压制,就可以稳固长久的保持制海制空的控制,并实现代际强化积累,继而形成某一民族、某一文明群体对这一领域的长久控制(中世纪维京-诺曼民族,近代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制海权)。

  而陆地的物理特质十分复杂,以现有及可预计的未来技术手段,对陆地的控制依旧局限在主要交通工具交通线的限制之内,陆地交通线是难以维持且极易受到攻击破坏的,随着运输技术的进步,交通线维持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破坏的成本依旧是极低的。史上对陆地实现最有效控制的,依旧是中古时代的游牧民族,依靠畜力对物理特质较为同质化欧亚草原及其周边地区地区的控制。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五):只是一个时代的麦金德

  严格的说,这本书不是“一本书”,只是三篇文章而已,更准确的说是两篇文章以及对这两篇文章所做的一篇介绍文。事实上是的确如此,实在是因其文章的重要性而定其书名,也同样因其深远的影响故而将其放入商务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中。

  今天所看,麦金德肯定是地缘政治学界无人不知的重要人物,他与拉采尔、马汉、鲍曼等一道成为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其本书就反应了那个时代他的思想,当然与现代世界的格局和普遍观点都会有较大的时代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差别,但这都是正常而且能够理解的。

  第一篇文章《地理学的方法和范围》是来探讨地理学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及学科发展的文章。每一个学科都在无时无刻地审视自身,其学科研究人员都对所研究的领域、方向、学科性质进行着反思和展望,有时甚至是带着怀疑主义的眼光打量着其他学术同行,有没有研究本学科不该研究的领域?它或许是开拓性质的,但有可能又是离心主义的?未来学科发展应该走向何方?为什么应该走向那个方向,而非其他可能的方向?这些问题确实不是很多初学者所能回答的,要想有个自身比较满意的答案只能不断地进行笔耕不辍的积累,最后上升至一种哲学上的感悟。

  而地理学科有其特殊性,本意上看它是一门“空间科学”,但其应用和所研究的空间又非常的狭小,只能适用于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目的更像是“认知地球”,从认知探索的角度来检验发现很多地球上存在的事物规律,乃至一些公认的真理。

  那么,这门学科就一定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用我们传统意义上通常表达自然科学的学科——也就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那么它的学科范围应该是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显而易见的是,这样会严重地割裂学科的发展方向,因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是以人类所生活的地球为其认识基本载体,之后伴随着天文学研究的深入,会相应地扩展至其外围天体,也会开辟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同样这样的地理学理解也会使其地理学科的存在意义几乎等于零,因为地理学也将被其他自然科学完全替代。所以这样的理解方式不被常人所接受。

  那么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地球上不仅蕴含着无数的自然规律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挖掘,同样它也是一个人类产生繁衍的基本单元。那么以人类为基本出发点的研究也会对人类本身的存在有其重大意义,这也是当今人文地理学存在的基本假设。再结合其地球科学基本的自然科学性质,也就诞生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命题存在。可以说,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伴随着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讨论,也影响了其学科的发展方向。

  在麦金德所处的那个年代,人类相对的生活空间和认识空间还远远没有达到今日我们的水平,因而也不会去探究太多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存活动理论关系。但也会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一些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站在英国的角度看,其外交政策英国如何制定,古代印度、英国的地理环境如何产生出文明。可以看出,这也为其他诸种人文社会学科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但在其大前提之下,以及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还是会以自然地理学本身为其压倒性优势进行学科讨论,因而可以看到麦金德对其篇幅甚多的讨论。

  站在人类自身所处本地意义上的地球而说,所观察的自然意义上的地球不外乎“上天”与“入地”两个层次,相应的就是气象学与地质学的研究视野。所以麦金德也花费了很多篇幅来探讨二者与地理学的关系问题。我个人认为,自然地理学在今日的发展,这二者确实也是其重中之重,或者说自然地理学包含了气象学和地质学两个子学科,并且具体化到地文时代与具体地貌类型,自然地理学也会产生很多子学科,比如海洋学、气候学、生态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水文学、构造学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科已经蕴含着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巨大关切的价值意义。从中也能看出麦金德对地理学的解释:“主要职能是探索人类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局部发生变化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页24)。从中他也说明地理学发展的“最大隔阂来自自然科学与人类研究之间,地理学家的责任是建立一座桥梁”。但同时麦金德也担忧的说道:“这也不意味无视地理学本身专门化的需要,若想在科学上做出独创性工作,就必须专门化”。我的理解是其专门化的结果就是专门研究其地理学的子学科,甚至更为细小的领域。这个其实也未必是地理系的特例,在今日所有学科专业化的同时,都面对着某种精细化的要求。

  与此同时,上述的分析多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如果是普及教育和通识教育又该如何操作呢?麦金德在文中最后也给出了答案:“把科学和实用分开”。这也几乎构成了所有人类生活的场景,不论什么事物都有其理论作为支撑和依据,但是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会用另一种思维方式作出回应。从“大理科”的意义上看,它代表着“理学”与“工学”的分野。

  在第二篇文章《历史的地理枢纽》,更是被看作地缘政治学的代表著作。放长远看,这篇文章应算麦金德第一次所提“大陆岛”理论,只能算理论建构阶段。在此一定要看出麦金德发表此次文章的时间——1904年,其时代背景是英俄为中亚远东殖民地问题矛盾相当严重,日俄之间关于远东朝鲜中国的实力范围之争日趋火辣,不久即发生日俄战争。

  麦金德此文先从回顾英国乃至欧洲发展史,进而从一个政治史学的宏观层面——欧洲意识和欧洲文明的产生出发,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欧亚大陆内部的草原民族不断的向西侵入,在欧洲地域之上的人们在这样的苦难和抵抗之下的共同需要形成了这样的欧洲观念,得出作者所言的“欧洲和欧洲历史看作是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而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结果”(页52)结论。那么回溯历史,这些欧亚大陆游牧民族如今何在?现在的势力范围分布如何?对于欧洲又有着怎样的路径互动与路径干扰?

  在此麦金德其实也隐形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欧洲正是在各种外部势力的压迫而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欧洲在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又缺乏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势力来加以阻止各种力量,反倒是呈现四分五裂、互相征伐的局面,每一国都需要某种形式方法的扩张才能维系其继续的存活,在奥斯曼灭亡拜占庭之后,局势更趋紧迫,一个不经意的向西发掘,导致了世界历史格局的巨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海权的奠定。当然这个不是麦金德主要关心的问题,他关心的是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以及曾带给欧洲历史伤痛的欧亚大陆的陆权现状。

  在研究中,麦金德发现,今日的“大陆岛”几乎全被沙皇俄国所占据,构成俄国政治体系两部分之南部的草原地带,另一部分为北部面积广袤的森林与沼泽地带,又与环境相类似但面积狭小的的西欧现实产生鲜明对比。麦金德之所以还强调“大陆岛”的重要性,还因为他处于陆地交通的枢纽,各类河流无法和海洋地带有效通航,几乎不为海洋实力所能控制。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世界权力策源地,它曾经造就了很多的草原帝国,并对欧洲构成严重威胁,今日及未来有同样有潜在的权力。放到当时,已经拥有绝对海权的英国在世界上唯一没能完全操控的区域估计就只有麦金德多言的“大陆岛”地带了,而且英国拼命从中国西藏、印巴南亚次大陆、波斯几个方向向“大陆岛”地带渗透均遭到俄国的强烈抵抗而失败。此外在技术应用领域,“大陆岛”地带已被俄国铺满了铁路,尤其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铺通使得俄国能从欧洲核心地带通过“大陆岛”而直到太平洋沿岸(又是海洋势力范围),使得陆上的物流以及各类资源的整合程度也能达到海洋上的轮渡运输一样的便利,对于整合资源造就权力中心已然达到了基本条件,而同时就会对海上霸主的英国构成威胁。

  这样的分析已然构成了政策导向,英国将视俄国为主要的战略威胁,也是英日同盟得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政策警示,大英帝国不能只顾海上扩张,同样要关注大陆内部的势力扩张,尤其是像俄国这样一国独大地占据亚欧“大陆岛”这样的陆上霸权势力。当然麦金德在此也要相应的对策,那就是占有内部或边缘地带的“新月形地区”,具体话的就是指印度半岛、东南亚、朝鲜半岛和日本,用以围堵“大陆岛”地带的扩张。细看这个理论是如何的相似,今日中国如果被视作“大陆岛”(当然条件与麦金德所言的完全不同),那么其所谓的“岛链”战略以及外部所传的中国之于印度洋的所谓“珍珠链”就是起这个作用。

  从麦金德的这个理论借此也可看出那个时代各国的战略之高低。英国已视占据“大陆岛”的俄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德国与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并没有上升至一战前的矛盾高度,而威廉二世的某些盲目扩张和挑逗英国以及法国殖民霸主地位的行为使得英俄间的陆海之争让位于英德间的世界霸权之争,可见当时德国人的战略是如此的愚蠢!倘若当时德国坐收英俄的陆海之争,那么世界格局又会呈现怎样的局面?在一战结束之后,所属“大陆岛”的苏联无力进行扩展,日本在亚欧大陆的另侧又在远东地带展示着海权力量,英国遂与日本终结了英日同盟。随后面对苏德双方实力的增强,英国各种“绥靖”和“祸水东引”,其本质上是想让两个具备陆权的国家互斗,而坐收渔翁之利,但从侧面也看出英国国力的下降,已无力进行欧陆的均势战略,只寄希望他国的互争已使自身获得相对的强大,没料到纳粹德国的迅速强大以及凡尔赛合约东欧各国实力的如此弱小,英国国内局势的动荡,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到来。但从总体上看,英国确实是个高明的战略家。

  同时麦金德也对未来国际格局做了某些预言,其中很多还是很准确的。比如说他潜在性的预测到欧洲势力相对的衰落,美国将日益的承担当时欧洲的海权战略角色,加之俄国依然拥有“内陆岛”的陆权,那么今后世界上霸权之争就有英俄间的对抗转至美俄间的对抗,这不正是冷战的原型嘛。美国的门罗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是建立在自属于美国的海洋战略范围,那么德国当时在拉美的挑逗无疑也在触碰美国的底线,美国也势必会展开一系列的竞争。此外,麦金德为表明对未来占有“大陆岛”的国家也表现出了担忧,虽然当时是俄国控制,但是看到日俄间关系之紧张,以及中国人口所拥有的的人力资源,如果中日联合对抗俄国,那么很有可能将来“大陆岛”的权力将掌握在亚洲黄种人的手里,这种种族主义性质的担忧也跃然纸上。

  当然,还需注意的是,1904年发表的这篇文章仅是麦金德第一次所提到的“大陆岛”理论,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麦金德。这不仅指麦金德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今日的我们非一个时代,同时也指这两篇著作只代表他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处学术壮年时期的思想。此后伴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麦金德不断修改着“大陆岛”理论,其范围以及战略轻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在一战结束后1919年在他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著作当中,将从波罗的海穿经黑海的东欧放进“大陆岛”里面。之后在二战时期的1943年在《圆形的世界与赢取和平》一文中将西伯利亚中部高地从心脏地带排除,引入一个由多极世界维持均势的世界概念。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学术思想都随着时代和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本文也不能完全来概括麦金德完整的学术思想。而《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曾在八十年代由商务出版过,希望再版并收录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中。尤其是希望能将麦金德的整个学术文章汇聚成一本文集,能够完整窥视其思想全貌。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六):对于译文的吐槽

  首先声明,这篇评论完全是关于译文的吐槽,和书本身的内容完全无关。

  引言部分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正文部分实在令人不忍猝读——只看了一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详情见下。

  先附上英文版地址:

  http://www.jstor.org/stable/1801248

  再附上中文版文字版PDF第一页内容(看了一下评论,好像没有关于译文的,所以有点小怀疑我看到的和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版本?我看的是网络下载的文字版PDF,不知和原书是否有出入?):

  什么是地理学?这似乎是向皇家地理学会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尽管如此,但是至少有两点理由说明这个问题必须予以答复,而且是现在就得答复的。首先,地理学家们新近热衷于坚持这样的要求:把他们的学科放在学校和大学的全部课程中更受到尊敬的地位。这个领域,特别是教学的领域,用“什么是地理学?”这个问题作答复是带有讽刺口吻的。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论战将取决于对这样一个问题提出的答复:能否使地理学变成一个学科,而不仅仅是一批信息?而对于我们这门科学更加重大的范围

  和方法的问题来说,这只是个附加部分。目前督促你去注意这个问题的另一点理由来自内部。半个世纪以来,若干学会,大多数是我们自己的学会,一直热衷于促进

  对这个世界的探险。天然的结果是我们现在正接近于大发现浪潮的尾声。两极地区是留在我们地图上唯一的大块空白区。另一个斯坦利①再也没有本事为这个快乐的世界发现另一个刚果。在一段时期内,在新几内亚、非洲、中亚,以及沿着冰冻地区的边缘,还会有许多有益的工作。在一段时间内,另一个格里利②可能还会不时地受到古老方式的热烈欢迎,并且将会证明并不是一个所需要的英雄人物。但是由于冒险的故事越来越少,它们的地位逐渐被详细的军械调查所代替,甚至地理学会的成员也会沮丧地问道:“什么是地理学?”

  下面逐条吐槽:

  1.

  原文:What is geography? This seems to be a strange question to address to a Geographical Society,

  译文:什么是地理学?这似乎是向皇家地理学会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

  评论:address是向。。。致辞,不是提问,so,译文应该是:

  重译:地理学是什么?在一个地理学会就这样一个问题发表演说看起来是满奇怪的。

  2.

  原文:yet at least 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 it should be answered.

  译文:尽管如此,但是至少有两点理由说明这个问题必须予以答复

  评论:一个yet至于翻成“尽管如此,但是”六个字吗(还有病句的嫌疑)?“然而”不是挺好的吗?

  重译:然而,至少有两点理由说明这个问题应当予以答复。

  3.

  原文:...their science to a more honored position in the curriculum of our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译文:把他们的学科放在学校和大学的全部课程中更受到尊敬的地位

  评论:这句算翻的比较好的了,我都有点不太好意思把它挑出来:curriculum这里翻成“课程设置”更贴切。

  重译:在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把他们的学科摆到更受一个尊重的位置。

  4.

  原文: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world, replies with the question, "What is geography?". There is a touch of irony in the tone.

  译文:这个领域,特别是教学的领域,用“什么是地理学?”这个问题作答复是带有讽刺口吻的。

  评论:中文能说的比这个再拗口一点吗?还有,“这个领域”指的是哪个领域?world在这里指一群人,可以翻成“世人”,说的就是地理学家以外的人。

  重译:世人,特别是教书的那些人,则以“地理学是什么?”来反问。这答复是很带着一点讽刺的口吻的。

  5.

  原文:The other reason for now pressing this matter on your notice comes from within.

  译文:目前督促你去注意这个问题的另一点理由来自内部。

  评论:因为是对皇家地理学会演说,所以“your”应该是“你们的”,不是“你的”。另外“督促”这个用词不是很恰当,“敦促”更加贴切。

  重译:目前我敦促你们注意这一问题的另一点理由来自我们内部。

  6.

  原文:For half a century several societies, and most of all our own, have been active in promot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

  译文:半个世纪以来,若干学会,大多数是我们自己的学会,一直热衷于促进对这个世界的探险。

  评论:地理学会就一个学会,怎么成为“若干学会”的“大多数”?most of all可以说是“最”,“最重要”,这里可以根据语境翻成“特别是我们自己的学会”。

  重译:半个世纪以来,若干学会,特别是我们自己这个学会,一直热衷于推动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7.

  原文:The natural result is that we are near the end of the roll of great discoveries.

  译文:天然的结果是我们现在正接近于大发现浪潮的尾声。

  评论:"natural"这里翻成“自然而然”更加贴切。

  重译: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我们现在正接近于大发现浪潮的尾声。

  8.

  原文:For a time a Greely will now and again receive the old ringing welcome, and will prove that it is not the heroes that are wanting.

  译文:在一段时间内,另一个格里利可能还会不时地受到古老方式的热烈欢迎,并且将会证明并不是一个所需要的英雄人物。

  评论:看完这句我菜刀抽出来了:前面那些都可以说是不太通顺,不太确切,但基本意思还是有了,但这句话是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这里的wanting,是能力或品质不足的意思,不是want的现在分词。而且就算是翻成“需要”,按句子的结构翻也应该是“并且将会证明不是英雄们正在有需要”啊?译者大概也觉得这么翻看不懂吧?看不懂您倒是翻翻字典哪?

  重译:一段时间内,还会时不时有格里利这样的人物得到旧日一般的欢呼,从而证明并不是英雄们无能(而是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空间提供这样的地理发现了)。

  9.

  原文:as their place is more and more taken by the details of Ordnance Surveys

  译文:它们的地位逐渐被详细的军械调查所代替。

  评论: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高潮了,全身酥软,完全无法继续。高潮后的我想问问译者:你可以摸着心口对天发誓说你翻到这里时没有一点点奇怪说“军械调查”和地理学到底有毛关系吗?是因为大英帝国太大了所以调查军械储备得跑遍全世界吗?看到Ordnance Surveys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感觉说它也许和“大墙”(Great Wall)一样是个专有名称吗?

  这里Ordnance Surveys的中文名字是“英国测绘局”,干的是地图地形测绘的活儿。详细的可以看wikipedia。

  重译:它们的地位逐渐被琐碎的地形测绘所代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