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鹅奏鸣曲》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鹅奏鸣曲》经典读后感10篇

  《天鹅奏鸣曲》是一本由E伯爵著作,聿書館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NTD 360,页数:2005-1-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一):特别故事

  我不知道怎么评论它,对我来说,这本书是特别的。

  天鹅奏鸣曲,我甚至不能说出它在哪个方面出色的。设定硬伤,情节老旧。语言不见得有多深刻含蓄或者幽默。而且用的还是我最不喜欢在耽美里出现的第一人称叙事。但是它给我特别的感觉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

  我已经默认,伯爵和少校是确实存在的。在某个空间存在着,那个空间有二战,但是那时候法国还是有贵族,会有人恭敬地称呼那位先生“伯爵大人”(不行啊必须吐槽 作为强迫考据党 我只能逼自己这样想象)他确实地遇见少校,那些仇恨疑惑感激和爱,都曾经漂浮在巴黎的空气里。

  其实很久之前,在书荒时我就读过这个故事,但是那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不知为何又翻起,看着看着我就奇怪地堕入了这个特别的世界里。任何一本书,只要能让我忍不住笑的,对我来说就是好书。那种笑是长时间的,也许旁人看起并不明显,但是我会觉得整个人都弥漫在愉快的气息中了。耽美的范畴里,还有另一本书是这样的,《谐谑的康塔塔》。

  金发的从容的轻佻的少校,却用他的坦诚深情触动了伯爵,有着痛苦回忆的他,不知为何最终还是善良的。我一直相当喜欢轻佻和稳重集于一身的小说人物(毕竟没在现实里遇到,不过这等极品,不是gay也有孩子了),少校就是典型例子

  至于伯爵,因为是第一人称,倒是不知怎么形容他。

  后遗症之一就是,从此觉得金发蓝眼和黑发蓝眼是绝配,当然后者眼睛颜色比较深的话就更好了。

  最近法国也很冷了吧。少校,考虑一下煮热巧克力给伯爵吧?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二):天鹅凑鸣曲

  欧风的小说,文笔是个亮点,故事构思较严谨。

  两主角从敌对的两方,通过一些事件,和心理缓慢改变,而最后发展成了恋人,但这场爱情胜利,只因那有着一头闪亮金发的军官的真诚勇敢

  “我是不是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或许这时候夏尔特并没有给些什么回应,但我却是被罗斯托克这个男人感动了。在心里情不自禁轻轻道“我愿意”

  而,夏尔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一个懦弱固执的人,他深爱的玛瑞莎死了,他心里只有痛和恨,他感觉自己会像一只天鹅一样专一而纯洁地一辈子对她忠诚。但人的心是不由自己做主的,他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从对那个男人的怜悯、疼惜、感激,在军官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往他心里一寸寸地攻城略地后,终于给出了回应

  “我永远也不会放弃你的”

  是的,这是个HE。

  毫不违和的圆满结局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三):【2009】From Paris with Love——写给《天鹅奏鸣曲》

  自个儿博客搬过来的,2010.10.18。

  坑爹题目是爆米花电影《巴黎谍影》原名,某种程度上还挺合适原创耽美入门之一(从前基本只看同人),永远记得,也永远是心头大好。第一本让我想写个长点儿评的耽美文

  关于作者,必须要称赞E伯爵的笔下功底。

  不光指文字修辞上的美好自然,还有对二战历史细节的得当把握,使得这篇带着浓郁译文味道的故事散发出厚重时代氛围,读起来丝毫没有格格不入又刻意造作的不和谐感,绝对算得上是欧风文佳作。

  关于故事,感谢上帝最后的结局没有遗憾

  沦陷的巴黎,虚妄的和平。纳粹占领军,法国贵族。党卫军军官罗斯托克,伯爵音乐教师夏尔特。战火背后的无声对抗,前线以外的激烈冲突。一方是从不屑和捉弄变作触动与倾慕,另一方则由仇恨跟讽刺渐成惊痛复怜惜。尾音落下前一直害怕这会是又一个悲剧于是心里隐隐作痛,读到看似水到渠成却暗藏波澜的末篇时居然紧张手心微汗。

  关于人物,夏尔特和罗斯托克都值得记住。

  夏尔特伯爵涅槃般的回归非常精彩且不突兀,他活跃于地下抵抗组织时候的代号是“天鹅”,这真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名字——美丽又高洁,不屈而真诚。看过书才会知道,这个人会吸引住后者,实在命运的必然。

  而罗斯托克这角色更是有让人不得不狠狠欣赏的特质,在他身上冰冷残酷热烈坦诚结合得天衣无缝成长经历痛苦挣扎终于遇到洗礼和救赎,他的感情质与量的变化都自然到纯净,为了这份心意他的付出深刻到令人惊诧,罗斯托克会感动伯爵也简直是一种必须。

  “夏尔特,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我不会放弃你的。永远不会!”

  出自彼此口中,相隔多年的两句话,已经足够说明这所有。

  清水暧昧都是干干净净,非常值得一读。五星,别的无需多言。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四):Ich liecbe dich & Je t’aime

  我还记得法语的“我爱你”读出来貌似是“日代么”。

  至于德语的“我爱你”怎么读就该找另外的仁兄来指导了。

  这是个二战时候的故事(最近总在看和西方近代史有关的故事,我这个理科生要好好补一补了= =),德国侵占了法国。

  桀骜不驯的冷血德国少校邂逅了固执正直的年轻法国伯爵。

  少校被伯爵的美丽、坦率、勇敢、痴情所吸引,而在命运的捉弄下,伯爵深爱的未婚妻却惨死在纳粹手下。

  从此,伯爵成为暗夜里为法兰西复仇的天鹅使者。

  一次次智慧生死的较量,少校不能自已地用生命保护天鹅。

  一次次的戏剧性接触也让伯爵发现了他阴险乖戾的对手不为人知一面,而杀死他未婚妻的真正凶手也缓缓浮出水面

  “你利用了我的真诚。”

  “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当战争将两人分隔两地时,不间断的二十四封只写着一句“Ich liecbe dich”的信。

  ——换个名字吧,你已经做不成“天鹅”了。。。。。。

  “Je t’aime。”

  上帝终究和每个人都讲和了。

  最近看过的小说里,除了《君醉尘香》,遇见的另一篇甚为喜欢的作品,非《天鹅奏鸣曲》莫属。若说《君》是肮脏卑贱的男妓故事却意外萌动着清新温暖的暗香,而《天》则是残忍血腥的二战故事却意外流淌着古典淡雅的基调。

  喜欢《君》里的尚香,也喜欢这里的德国上校。他们坦率面对自己的感情,为自己喜欢的人默默付出。幸而作者都有给他们一个甚好的结局。

  我终究还是个喜欢美好故事的人。

  加一些波澜起伏的作料,最终离不开真爱与温存。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五):最最美好的启蒙

  在下耽美阅读史的开篇。

  幸而遇见E伯爵这样的人物。

  就在小小的电子屏上,难以释卷。

  夏尔特,罗斯托克,居然可以念叨很久这两个名字,然后不懈的向朋友推荐

  E伯爵这人是太让人佩服的了。

  正派和反派的爱情故事,流畅的叙述出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看电影。

  镜头切分恰当,语言表情一一呈现。

  对一个时代的表现一个故事的前后构思,流畅得就像最随意的招呼。

  文字驾驭力。首先就让中文系的我佩服。

  罗斯托克的出场就奠定了我金发蓝眼控的身份

  每个月的爱之信,从整洁到血迹混乱的字体。

  那一句“我是不是一个勇于承认爱情的人?”...

  最后老天终于让他们平安的在一起。

  夏尔特,高贵的伯爵,那优雅眼角,抬在琴键上的手指,拥抱亲吻了终于回来的人。

  感动得无以复加

  从此开始的腐女之路,现在想起,都是美好幸福的存在。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六):你的金发与我的复仇

  只看到开头时,觉得是个普通的二战文,原来看过《布拉格城堡》觉得二战最纠结也不过如此了,但是看到玛瑞莎死了之后觉得心都揪了起来,我早料到玛瑞莎不是罗斯托克杀害的,但即使不是,伯爵与罗斯托克之间也形成了难以逾越的伤痕

  伯爵因为未婚妻的去世变得充满仇恨,也因此坚强。罗斯托克也利用他这一点让伯爵活到了最后。罗斯托克说他一开始真的只是捉弄他,只是想看伯爵虚伪外表下是去矜持变得愚蠢样子,但是坚强散发着迷任光辉的伯爵最终吸引了这位德国党卫军。

  伯爵是一位象征着那个时代原本悠闲度日却被战争扰乱了一切,最后不得不奋起抗争的那一类人。他是多数。。而罗斯托克是但是被希特勒煽动并带着病态民族主义向外侵略的纳粹中的一员,但他又有些不同,他本身对所有的这些事情看的很透彻,知道什么是愚蠢和正确,而且他很聪明,知道如何玩世不恭安全地活着,他是多数中的少数。

  伯爵在罗斯托克中弹之前一直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保护自己的【虽说后来依然是,但好多了】他缺乏安全感,【在战争的背景下谁又有做的安全感呢?】而罗斯托克的心思缜密让伯爵从一开始对他的恐惧憎恨到后来的信任和解并爱上,完全满足了伯爵的安全感的缺乏。

  【我是不是一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多么美好的一个句子高大帅气有着柔软金发海洋般的蓝眼睛最终让伯爵沦陷。

  罗斯托克几次出生入死诠释着他对爱情的守护与坚定信念

  直到最后他从苏联败战而归,给了伯爵一个最美好的家庭

  番外写的都特别有意思,伯爵终于从一个别扭受成为一枚女王受,而罗斯托克从鬼畜攻蜕变为忠犬攻。

  :罗斯托克你太帅了!!!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七):【Je t'aime】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上)

  那日,巴黎的上空沉晦,德国大军踏进了这个如花城市,法国伯爵和纳粹党卫军官的初会面,是以两条生命的殒落做结。

  可这是一切的开端,不是道别,宣告波特曼将成为夏尔特的生命梦魇?其后,夏尔特妻儿的性命,为这首开始就停不了的奏鸣曲谱出最悲怆的旋律……

  自此,伯爵大人手底下的夜莺剧团,不再只是搬演浮华人生,歌舞昇平的背后,是一桩桩关于革命和暗杀的危险活动

  那是天鹅能献给他逝去的爱人唯一的诗篇。

  那是夏尔特对着未婚妻之弟许下的诺言──

  他将以凶手的鲜血,悼祭情人眼泪

  (下)

  那头无需阳光却能依旧灿烂的金发,夏尔特不止一次的感叹它像是天使的羽翼错植在恶魔的臂膀。

  一如波特曼愈发迷人微笑底,包含着他刻骨铭心的痛苦和仇恨。他如何能原谅、又怎么能原谅……

  可,波特曼为什么在他的面前是那样孤独脆弱、又为什么,对他诸多危险的行动一意回护?

  「自己既然不能下决心除掉你,又忘不了你,那就得让你活下去,而且不受任何伤害……夏尔特,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战争将到了尽头,他这曲奏鸣曲已经弹得太久太久,夏尔特一身的天鹅羽衣,也许终将褪尽……

  二战。一个法国人和一个德国人。第一反应就是交战双方空白地带里躺着两个战士。。。

  直到这个星期才看它。轻叹一声。

  天鹅奏鸣曲。

  夏尔特 德诺多瓦伯爵。 罗斯托克冯波特曼少校。

  看完一遍。让自己冷静了一天。

  然后从头再来:自己既然不能下决心除掉你,又忘不了你,那就得让你活下去,而且不受任何伤害……夏尔特,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费心找寻他第一次叫他“夏尔特”的时候,他们第一次不用“vous”来互相称呼的时候。

  他在马赛惦念他,在阿曼德庄园缅怀他...密切关注东线成了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他害怕,怕自己真的会绝望。1943年1月到1944年12月,整整24封信。他在巴黎的公寓里呆立,苍白的脸上泪水止不住地流。他后悔自己没有在他下地狱或是意外上了天堂之前让他听到他最渴望的话。

  他在巴黎想他,看着自己临铺的黑发蓝眼不住地出神。他在冰冷的俄罗斯用布条包着手,哆嗦着坚持一个月给他一封只写着“Ich liebe dich”的信。他无数次在离炮弹几米远的地方为了他活下去。他会回去的,他还要见他一面,一定要见他一面。

  最后他走到他身后说,我回来了。他怔怔地扑进他的怀里,“Je t'aime.”

  或者,有人说看了这部才这道以前看的什么都不算,在我看来有点夸张。它的结尾有点点缺陷。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我看过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战壕里给他写信。我爱你。

  还有他叫他“夏尔特”的时候,温柔地完全没有德国军官的样子。

  那个戴着宽大兜帽站在雨里的身影是全文最美的风景。他藏起了金发,露出一个踌躇的笑:夏尔特,我是不是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

  如果我是夏尔特,我会在与他调侃几句之后终于泪流满面,抱住他,吻向他,那个为了自己在遥远寒冷的莫斯科坚持活下去的男人,告诉他,我爱你。

  《天鹅奏鸣曲》读后感(八):少校的温柔你不懂

  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这部小说,很喜欢作者的文风啊,不啰嗦,不矫揉,以前读公子欢喜的古风文比较多,与欢喜那流畅雅致细腻的文字相比,这种颇显正经的翻译腔别有一番可爱。

  当然这篇作品让我喜欢的决不仅仅是文字风格。有人认为书中穿插着的作为两主人公感情发展的大背景的对二战时期情境的描述并不具备足够的深沉感,而流于表面。我倒觉得这是作者很好的一个尝试,至少让这个故事不那么狭隘,除了爱情,我们的两位主人公关注的还有很多,对夏尔特来说,有国家的荣誉,法尔西人民的尊严,亲人与友人的深情,在波特曼少校,则有在爱情中对过往痛苦的救赎以及自我的重建。故事因此展现了两个相对现实、丰满的人。即使这些战争情境的描写可能不足够充分、动人,却也提供了爱情之外更多可以思考的方面。

  先说波特曼少校,这真是个迷人的人物。看评论,好多人都说到少校在爱上夏尔特以前是无情嗜血、暴戾乖张的。可我不这么认为。他是亲手杀害过抵制的平民,可他也说了那是他那时的任务。他看着同僚残忍审讯殴打犯人却漠然袖手旁观,可是要记得他身为党卫军成员啊,行事岂能为所欲为?没有狂热的崇拜元首已实属不易,我一直认为热心施行暴行与漠然旁观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后者最多可以被称为没有同情心,可绝不该被称作残忍嗜血!人都是自私的,身处少校的情境,谁也不见得会牺牲自己的前途去为素不相识的他国人说话。后文中,伯爵一伙为了营救伙伴也毫不手软地屠杀了几名德国兵。仅仅因为他们是敌国的士兵,屠杀就会正当一些吗?他们在家乡也是有亲人爱人的呀。屠杀说到底都是一个性质的。这方面不能对少校过于苛求。甚至我们都做不到少校的精明冷静。他早看透了这场战争的虚伪——只为成全一个疯子的梦想。他带着他那种一贯的玩世不恭,压根不屑于赞同或是反抗,参与其中不过是最便宜有利的做法。因此,他的心中是没有对于法国人的敌人般的仇恨的,是未受污染的。

  比之于仕途上的精明算计,少校对待伯爵这个让他着迷的情人可是温柔、纯情、痴情的过分了。我一直觉得少校身上具有某种简单纯净的品质。既然喜欢了就要对你好,既然爱上了就义无反顾。初始阶段,他在舞会上请伯爵跳舞,(虽然有点强迫意味吧),几分戏谑几分是不自知的真情,被对方当做了恶意的侮辱。他去伯爵家里拜访,受到冷嘲热讽,也依旧风度不改。尴尬的气氛中伯爵硬着头皮陪他闲话散谈,摸不清头绪。中士站在少校身边无声陪伴,我想在那时他就敏锐地发觉少校是动了真情的吧。那不期而至的拜访,尴尬的谈笑,突然的邀请其实都是少校了解与亲切夏尔特的方式吧。这点,他与所有情网中的人无异。让我特别觉得可爱的是,作为帮助伯爵的报酬,他的要求竟那么孩子气。为救伯爵的爱人,他认真地索要了一个吻。他去伯爵家讨要着听一首伯爵亲手演奏的《月光》,只说这样能让他更有劲头地处理这件棘手任务。任务完成时,他几乎语带兴奋,“吻我吧,伯爵先生。”这些时刻都让我觉得如果不是他的身世过于凄惨,这个时代太过血腥残酷,他也会是个开朗善良的年轻人,像伯爵一样,甚至更加热情而纯正。而彻底坠入爱河的少校简直就温柔痴情的不像话了。他会希望生日那天有他的祝福,他会在看到他在他的挑衅下重又精神焕发而飞快地吻一下他的脸颊,他会在危险突降时第一时刻护住爱人,他会不顾伤痛一路护送,他会不满于伯爵叫他少校,说带着法国腔的自己名字的发音一定很好听,慢慢的都是期待。这种细致的深情最动人了。

  很多人都被那段雨水中的表白感动的要死,“夏尔特,我是不是一个勇敢承认爱情的人?”他的话直白而真诚,这种表白无论在小说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很难见到的。且不说他对他的这种“惊世骇俗”的爱恋多么不以为意,单就他愿意这样直白地告诉自己的对手,自己爱上他了,就够勇敢。宣布自己的感情,哪怕知晓对方会利用这点,也不想隐瞒。那一时刻他自己也已经缴械任命了,自己再不能充当他的敌人了,哪怕永远也不能成为他的爱人,自此一路保驾护航,不惜搭上性命。更要命的是,这话仔细体会又带了点那么沾沾自得的味道。严肃深情却也几分轻淡狡黠。

  最令我感动的还有一段,在少校被夏尔特设计绑架的时候,少校看着伯爵留在自己身上的咬伤和血痕,还来不及调侃,便被他的凶狠深深震惊了。是夏尔特策划了这次对他的诱捕,诱饵就是夏尔特本人,夏尔特利用了他对他的深情。在明白了这一切后,少校的头是久久的低着的,然后说了同意。他反问,“你怎么会想出这么下作的主意呢?”这时,我无比的心痛,是啊,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爱人从骄傲、高贵、自尊变得机关算进,并且算计的是自己更难过的呢?战争真的能改变一切吗?那一刻,他一定有深深的失望吧?他说过自己迷恋的就是以前那个高贵的伯爵啊,即使手无寸铁也要拼死护住所爱之人!这段我被深深地被虐到了……当然,即使这样,失望之后,我们的少校还是义无反顾扎了进去。与之相比,夏尔特的愧疚与不安则浅到了可以被忽略的地步……

  整部书看下来,觉得波特曼少校爱伯爵远多于伯爵爱少校啊。而且伯爵这边的情感转化交代得有点模糊和突然,结尾前几十页还说一点也不爱少校呢,这可绝不是他嘴硬,是真的动过为救亲人而牺牲少校的想法。这让他自己和我这读者都深深汗颜啊。你怎么不能对这个男人再多些真情呢?他为了你可是抛弃了一切啊。

  文章算是清水文了,最热烈的情感表达也不过是亲吻,虽然大大有看不过瘾的时候(==),可这种矜持却让我感到另一种感动吧。波特曼少校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迫过夏尔特。那两次亲吻是挑衅、试探却也是情不自禁。可是即使夏尔特在少校的深沉眼中看到了燃烧着的欲火之时,少校也没有强迫他,并随后因为感受到来自夏尔特的明显的敌意而兴致全失。占据着他那样的权势,却不想强迫自己深爱的人,实在是一种很高贵的作风啊,或者说依旧很纯情?不屑于和所爱的人作无感情的肉体的结合。他起初索要一个吻,而后提出要追加回报,看到了他对伯爵的用心,我几乎都要想偏了……还好还好,他这般的纯洁与深情,大大满足了我这点可怜的对精神之恋的向往。

  最后说点与主要人物无关的闲话,番外里讲到战后的法国,有个被骂德国婊子的法国姑娘被愤怒的人民揪出来剃光了头发,最后自杀了。这让我想起了《广岛之恋》里的一段,大概是女主角吧,年轻时就爱上了一个德国兵,在德国行将落败时,这个德国兵遇袭死在了她的怀里,她在树下抱着爱人哭了个昏天暗地。那种凄惨哀切,以及对之后她所遭遇的和那姑娘相同的命运的描写特别的精彩细致,看得我赞叹连连,心揪到了骨子里,晚上做梦都是那可怜的哭泣的姑娘和那个德国兵。相比而言,作者的人物心理刻画功力自有不足之处。人们的那种复仇的热切总是让我觉得可怕。哪一个民族都有狭隘的一面,人们因为民族站队而非因为什么正义真情。

  这本书还让我想起一部电影,《沉默如海》,讲得也是二战时期一位德国军官和一位法国女孩的故事,女孩一直用沉默宣示着对这位军官的抵抗和厌恶。而这位军官呢,同样是金发碧眼,同样温文尔雅,同样精通音律,不过比波特曼少校多了些善良和诗人气质的多愁善感。他厌倦战争,却被出身和教养牢牢锁住,必得捍卫国家与元首的荣耀,一直在矛盾中挣扎。他最终也离开法国,踏上了去苏联的战场。同样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鹅奏鸣曲》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