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10篇

  《网络新新词典》是一本由风君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393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2-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一):工具书要这样写

  实话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一本“工具书”。

  “度娘”说,“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其特点为: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那么就这样来看,风君的《网络新新词典》除了不满足特点中第1条的后一句“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其余的都是非常符合“工具书”的要求了。何况,是否通读是读者的自由实在不能算作一个约束条件的。我只怕在读者利用这本工具书的时候,会忍不住一直通读下去,而忘了自己当初要查找的词了呢。

  我们所熟悉的工具书大都是一个个的大部头,其内容虽然专业却非常枯燥,在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是想不起要抱起来读下去的。而风君这本《网络新新词典》却是一个中等身材,虽然身材算不得高大威猛,但也是腹中有千秋。就我的认知水平来看,这应该是截至2011年底,对网络词汇的一个最新、最全、最详尽的概括和总结了。如果家里有希望思想年轻人一样鲜活,却总听不懂年轻人说话的老人家,我觉得可以送他一本《网络新新词典》作为礼物,这样一来,他们就都懂了。

  本书共收集了830个网络流行词条,分为5大类,25个主题。其查找就如我们在小学年级学会的《新华字典》查字法一样简单。每一个词条下面都有“词条名称”、“词义”、“考源”、“辨析”、“雷同词”或者“相关词”等几个内容,这样通读下来,读者就会对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实际应用语境有了一个非常深刻了解,便于理解并可以立即使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是每个词条下面的“考源”和“辨析”两项内容。“考源”就是风君将这个词的由来背景给出一个较详尽的交代,而这在第五大分类——“事件人物”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诸如“贾君鹏事件”、“范跑跑事件”、“犀利哥”等词条,熟知这些事件的读者读起来仿佛旧事重温,而不懂这些词条的就像看待一桩新闻趣事;“辨析”是最能体现风君个人风格的一项内容,这一项可以看作是风君对于诸多事件、人物或者形势的一个理性分析,条理清楚态度冷静而严谨,是其文风和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还得说一句,风君这张照片看起来很帅!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二):屌丝的登堂入室

  这不是书评,是推荐语。

  ————————————

  在中世纪的魔法世界里,只要魔法师念出咒语,万物都将受到魔法师的控制。所谓的咒语,就是此物的“真名”,这个真名代表事物本质,谁掌握了真名,谁掌握了事物。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于词语的崇敬,当你用“鸟”来指代天空中飞行的物体时,你也就拥有了“鸟”。

  而另一方面,当人们试图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思维时,语言也在控制和影响着思维,正如动物农场里喊出“自由即是奴役”、“战争就是和平”。撇开意识形态的争斗,当一个90后孩子用火星文和朋友交流时,大人的理解是不可理喻、糟蹋文化,而小孩的理解是“你和我不是一国的”。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创造还是改造词语,本身就是一场起义。

  《网络新新词典》里面汇集了屌丝、打酱油、草泥马、吐槽、萝莉、拼爹、面霸、干物女等众多网络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比如有些词语是从日本漫画过来,有些词语源于某些热点事件,有些词语则根本是因为网络“管教”不得已出现的谐音词,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网络词语代表着一代人关于个人所处时代的想象。

  屌丝,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带着粗鄙的味道。它原指为男性生殖器附近的阴毛,处于只能看不能干的尴尬,与高帅富、黑木耳等词语构成了那些自诩为“屌丝”的人关于性的焦虑。在他们看来,高帅富就如同中世纪的君主,享有对于所有妇女的初夜权,而屌丝只能沦落到捡备胎的名。正如今年情人节流行的段子:一个屌丝拿着一块牌子站在五星级酒店前,要求那些高富帅在啪啪啪时轻点,因为她可能是屌丝的老婆。姑且不论这种潜意识里对于女性的不尊重,而屌丝这种兼含着出于本能的艳羡和出于道德的不屑的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社会板结的怨恨。

  不过屌丝这个词语并没有随着“屌丝”原创者的想象走下去,当黑木耳变成了白富美,屌丝有了“矮穷挫”、“土肥圆”等兄弟,这个夹杂着低俗想象的词语陡然间重获新生韩寒自己是屌丝, “五月天”说自己是屌丝,一夜间,屌丝就跟草根一样成为所有认为自己处于弱势者的代名词。而尤为注意的是,当传统媒体开始介入时,屌丝一下子被神圣化,逆袭与屌丝仿佛构成了新一代的励志片。当何炅在综艺节目上称呼谢娜为“女屌丝”时,这也意味着屌丝与色情无关。我不是多么推崇“何老师”,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综艺主持人,何炅一直十分在意高堂与市井的关系,当他将“2B青年”说成“范二青年”时,我们就能看出他的用心良苦。于是,屌丝就在众人的合谋下,变成了一场民意的盛会。表面上代表着什么,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其实,从不少网络词语的产生与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抗与消解,比如打酱油,这个本身略带喜感的词语,如今演变成了不信任时代的无言抗争。当然,无论以后网络新新词语有多么惊人,我们也可以解构出它内在对于社会和时世的表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奇。《网络新新词典》里所收录的那些词语正是我们人人创造的传奇。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三):应运而生作品

  社会发展本身就是瞬息万变,难以准确无误把握各个领域具体动向,而网络发展壮大后事情则变的越发复杂了。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且大多出现在网络或通过网络展现在世人眼前。同时,网络也在制造自己的文化,以此作为一种另类的软实力与所谓的正统文化相庭抗理,伟大网友们不断的创造出网络新词影响着大众的口头、书面用语,不可谓不强大。此时,《网络新新词典》的出现就是一种时代的需求,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网络新新词典》的体例是词典的范畴,词典的特征一般来讲就是资料、材料的整理,其中能够集中体现编著者的考证和编纂材料的能力,然而风君在其中凸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的一些评论也是可圈可点。就风君本人的写作风格来看,主要表现为犀利、张扬,这种文章一般来讲立意鲜明,但也会刺激到一些人,包括与其观点不同的人。《网络新新词典》依旧没有隐藏这种文风,对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没有隐晦,反而将其系统化了。其中血汗工厂、仇富、躲猫猫、天价烟事件及局长日记等,都是让一些人脸红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本书真实价值所在,当然网络新词中存在着很多艺术、文化的内容,它们带来的大多是欢乐幽默激情激动,但这并非是网络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

  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特点本身或正面、或负面,可以说是兼而有之。目前的情况是负面多于正面,甚至可以说正面是在垂死挣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但是对于一些人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具备着及时性、有效性甚至不可逆性,在网络上的曝光会被及时的转载,同时也会被毫不留情的冠之以“好听”的网络术语。血汗工厂、仇富、躲猫猫、天价烟事件及局长日记等网络名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法反映,更是一种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甚至包含着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我也一直关注,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这种价值观已经被接受,社会大众正在自我麻痹的过程中,这是一种丧失判断力的表现。最近,我突然产生了对道教及道教文化的兴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宗教,它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的广博道论,其中合理、可取的部分很多,不乏经典。鲁迅当年也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然而当前中国昌盛的宗教却非道教,这也仅仅是国人对宗教的态度罢了,但是反映出来的确是对本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认知缺失。有人问我,你总是强调社会价值的缺失和扭曲,那么靠什么来填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在我们的文化宣传和渗透上加上我们自己独有的东西,要迅速的将五四曾经彻底毁灭的东西进行重建,传统要进行不断的修复和加工,这些都是大工程量的事情,而核心就在于几个词即“耻”、“畏惧”和“信仰”。 “耻”、“畏惧”和“信仰”中前两个为人心理反应,但是社会瞬息万变的过程中,人似乎慢慢缺少了这两者,变得胆大妄为、变得毫无羞耻,丧失了对于正义法律的畏惧、丧失了对基本廉耻的坚守,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高层次追求,真的成为了一些所谓精英的专有。这些其实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为文化族群中的一份子就要不断的冲破自己的思想牢笼,将思想作为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来看待,能将最富有创新性的东西展现出来。《网络新新词典》在词典的基础上,尽量的表现出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并非是简单的网络新词所能涵盖的。可以说,本书能够使得大众获得网络新鲜的东西,但它也着实能使一些麻痹的人清醒一些,重新找回自我、找回价值。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四):新鲜而不可思议的细致

  此书去年十月多入手,一翻开便为其中内容之丰富而感叹了一句“不可思议的细致”。可惜还没翻几页,便被友人抢走,又辗转过了数道人之手,如今跨年累月之后才得以回归。嘿,这一历程容易。《网络新新词典》,语源皆源于网络,立意便在于“新”上:一为新鲜、新奇,二为耳目一新推陈出新,三来温故而知新

  本人从业互联网自然天天泡在网上,可对一些网络术语、新奇说法还是不太了解,常常是网友们三三两两都冒出同一句话,兀自纳闷什么意思,悄悄去问度娘,再然后恍然了解。网络上走红的事儿多了,新奇的词儿造得也多了,哪能天天跑来跑去紧盯慢追地关注动态呢,于是手有一册《网络新新词典》网络新鲜新奇事便已扫了大半了。耳目一新以及推陈出新,扫盲皆如是。

  说起新鲜、新奇,皆因本书收录的都是互联网上最近出现的高频热频词。每一词条下,内容都非常丰富:由一词而牵出与之相关的“弟兄姐妹”,涉前因后果历史因由,来历出处,前世今生。如此总总,书虽名为“词典”,定位为流行文化工具书,个人感觉工具的意味并不强,读着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当作一桩桩轻松的网络趣事。

  再说温故而知新,这一条特别让人感叹。淘宝客服专用的“亲”来“亲”去,这么稀松平常的字眼原来是缘于韩语的(chin gu),意为“朋友”。网络文体原来除了吵得极热的“脑残体”、“凡客体”、“知音体”、“咆哮体”,还有诸如“蜜糖体”、“蓝精灵体”、“葛优体”、“TVB体”等等十数种形式。说个膝盖中箭体吧,肯定孤陋寡闻。原来是游戏NPC里的标准台词“我曾经也和你一样是个冒险者,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造个句,本来我已经泡网多年,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再其他一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名词,像“三网融合”“云计算”“P2P”“物联网”等等,看似很简单,若是企业面试招聘时突然袭击,插入问一句“你是如何理解XXXX的”,说不上来,那可就遗憾坏了。看似简单而不简单,一词背后有故事,可以说有了《网络新新词典》帮你收录一箩筐,用时查阅就方便多了。

  多的不说了,赞叹一下作者勤劳、仔细与用心。从海量而纷繁芜杂的网络新鲜词里淘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加以分类、定义、考据、点评,赋之以考源、辨析等等----想见的这事儿有多烦杂琐碎,费时两年能成书出版都非常不容易,所以,若是可以,也可以偷个懒儿,不拘泥于词典的形式,解解词,讲讲故事,再多些趣味性。比如有的可以配上点小漫画,有的像咆哮体等再来造几个例句等等。配合着文字,一边翻查,一边哈哈笑,多有意思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五):收获新知,洞悉社会,体察周围,反观自我

  对于网络,我很熟悉,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上网,各大网站、各种网络功能基本能熟练使用。同时,我又对网络很陌生,几乎不上论坛,不关注各种网络事件,对各种网络词汇一知半解。谈到层出不穷的网络词汇,我自然是愿意了解甚至追根溯源其出处及产生始末的,但是,我每天宝贵的时间却又不容许我把时间花费在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恰巧,有幸获赠一本介绍近年来网络新词的词典,通过这本词典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到大量网络词汇知识,又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就能大量了解网络新词动态,“词典”的浓缩精华也正在于此。

  写就这本《网络新新词典》的作者,风君,是我的一位因读书与写字而熟识的朋友,他并非语言学、社会学抑或网络研究人士,他和我一样,是网民中的一份子,是一个草根网民。而他,却有能力为我们奉献出一本汇集各种网络新词及对这些网络词汇进行独家考源和辨析的词典。真心佩服。

  捧读完这本与众不同的词典,总结出它的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全面。一本将近400页的词典,几乎囊括了近年来出现的全部网络词汇,可谓是对网络新词的一次大网罗。目前网络上也好,其它载体上也好,能找到的都是零散的一些网络词语碎片,从来没有人系统地整理归类这些新新词汇。这本词典是迄今为止介绍网络词汇最全面的、也是唯一的一本词典。知音体、幼齿、折客族,CV族,只要你能想到的,你想知道的网络新词,都可以在这本词典中找到。

  第二,思想深刻。一本书,乃至一篇文章,无论什么文体、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一定蕴含在其中。很多时候,我们读一本书,便可了解到作者的思想、观念、学问等等。读风君的这本词典,最打动我的是词语后面的考源和辨析部分,透过这两部分内容足以一瞥作者学问之深广、思想之深邃、正义之深重。比如,作者在对“穷忙族”的辨析中写道:“有人将“穷忙族”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过度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这可能是一部分人的原因,但如果把整个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归结于此就显得有失公允。穷忙族的构成主要是社会中下阶层即“草根阶层”、底层白领、体力劳动者等。其凸显出了如今社会对这些群体的保障和劳动权益不够关注,使其相对于技术员工,高等人才等知识经济紧缺人才被边缘化和底层化,其薪资待遇的差距日益加大......对于社会来说,为“穷忙族”卸去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过于沉重的负担,使其能够有机会积蓄财富并向上流动,才是有利于社会整体稳定的治本方法。”透过这段对“穷忙族”一词的深刻辨析,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并非把各种网络词汇进行简单的整理和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网络词汇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解决问题的办法,乃至透射出对于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的看法。读一本有思想的书,阅读时和书中的思想交流、共鸣,是一种收获,一份快乐。

  第三,彰显网民的力量。这些网络词语都出自普通网民,而汇集这些网络新词出书的作者也是普通网民,不仅大为感叹,网民很强大!在某一天,风君突然告诉我们,他出书了,出了一本网络词典。喜悦、祝贺的同时,感觉传统观念被颠覆了,在以前的生活和意识里,创造词语、编写词典的一定非专业人士或权威人士莫属。而今,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网民作为网络弄潮儿的巨大能量。

  读这样一本词典,收获新知,洞悉社会,体察周围,反观自我。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六):小词汇,大社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我们正在使用的词汇,轻易就能发现这些变化。这些因为网络的传播而快速流行的词汇,我们可以统称之为流行语。流行语的出现,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起码日本要比我们早几十年。事实上,中国流行语的流行正是伴随哈日和哈韩的风潮而传播开来的。这其中,动漫、游戏、电玩中的词汇不仅引领了风潮,而且占了很大的比重。

  中国的网民是一个很"可怕"的群体,不但阵容巨大,而且创造力、传播力和杀伤力无限。对于流行事物,一旦尝到了乐趣,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些简洁生动、风趣诙谐而又不失社会内涵的流行语,就是在这种“一发不可收拾”中被偶然而奇妙地创造出来,迅猛地传播出去,并且快速无情地替代。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没有上网,很可能就已经奥特曼了。你会发现总会有几个看上去似曾相识、实际上一知半解地词语在不知不觉中冒了出来,让你有点惊奇、有点期待,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难以适从。在这样的状况下,这样的一本词典就变得很有用处和意义了。

  当然,没有百度解决不了的疑问。只要百度一下,一切疑问都能找到答案。但,个人觉得这本词典与百度相比有三个优点,如下:

  第一,百度不可能让你这么方便、迅捷、海量地了解词条。你起码要一条一条地分别输入和查询。而这样的一本词典,你可以细细地看也可以粗粗地翻,你只要粗略地翻上一会儿,就能了解很多讯息。当然,你更可以有针对性地细读某个词条释义。

  第二,也是让我感觉这本词典比我想象得好的地方,那就是在“考源”和“辨析”中社会背景的融入和结合。原本,我以为会和大多数的词典一样,这本词典也不外乎是词条和释义的罗列和集合。事实上,作者是动了脑筋和花了功夫的。让一本流行语的词典多了一些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自然就不会那么快地被“流行”过去了。

  第三,可以说和第二条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这本词典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对现在及之前社会流行现象的一个总结和梳理,载体就是这些小小的流行词汇。总结当然是就时段性来言的,梳理则很明显,作者已经对于这些流行词汇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规整。

  流行语词典的编写自然也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是由流行语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流行语的传播和更替速度太快,所以要想把一本关于流行语的词典做得全面、耐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或许,只能期望作者的网络新新词典再出“2”吧!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七):穿越之必备良卷

  年余不作书评,几至手生;幸于作者及词典条目相对熟稔,总算一气呵成。惟望旧韵仍在,不至辱没佳著

  【穿越之必备良卷】

  若给“开卷有益”下一个历史性的定义,个人以为:放进时光胶囊十年、二十年、N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后,仍能令后人获益匪浅的书籍(由于电子书只是虚拟开卷,暂不计入考虑)

  本书无疑正是“开卷有益”之一

  近年流行穿越,穿越影视、穿越游戏、穿越小说,层出不穷。但穿越本身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有相对论的一定支持,毕竟从实践上来说不大可能,然而这不妨碍我们展开科幻的想像翅膀或YY个人的纵横古今欲望。而说到穿越,尽管多是回到过去,但畅想未来场景的亦不在少数,且上面所描述的那种“回”的情形,同样适用于回到未来,因此去未来遛弯也在穿越范畴。本书放在未来自然属于社会性质之重要文献,此条不必赘述;则若本书都能裨益后人,那对前人又如何呢?考虑到今人穿越到古代总是要带齐各种装备才能应付不时之需,则本书实为穿越旅行之必备良卷也。既能给古人完全扫盲,又能让自己在精神上与现代遥相接轨——否则一人独回过去,焉能不寂寞非常?

  本书乍看之下似乎很简单,只是若干个词条组成的一个并无中心内容的集锦本;然而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已经代表了社会的中心,即它所涵盖的词条排列组合起来,恰正是社会这些年来发展的精微缩影。此类书籍,个人评判,理当每几年便出一本,既有时代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更可流芳后世,岂不美哉!

  因着心境轻松,不免略有调笑嫌疑,但求作者、读者勿怪。然则确是翻开本书时之真情实感:本来似乎是枯燥的词语条目及长篇累牍的释义,偏偏越读越有穿越之喜感,会想它落入过去会如何,掉入未来又会怎样,边读边笑,且学且记,但觉妙语连珠、定义严谨,对号入座,不忍释卷。是说虽然上网即可查找到绝大多数词语,但仍有比网络解释得更全面、更直观的好处。网上词典,以百度百科为例,虽然条目广泛、定义深远,但缺点就是可以任意更改(虽说也要经过审核,但确实有越改越糟的例子),不能作为权威定位——你说你写的全中,但绝对有人会提出异议,有时热门词条会更改百千次仍无最后定论,甚至在词条中硝烟迭起,口诛笔伐,亦非奇事,此类词条往往最后并无惟一定论,只能注明“本词条尚有争议”等等。而本书一为实体,并无篡改之忧,二经详尽考证,深具权威之性,比网络搜索结果优之数倍,属实便利快捷。若能再出电子版,随时可于手机及平板电脑观阅,必将更为普及

  网络时代,实体书前景其实堪忧,但纸张的优美质感却远非冰冷的屏幕所能取代,且纸张的光度与电脑、手机的光度相较,对眼睛更少损害。单以此二者论,实体书的选择已经应高于网络;然而快餐时代势必选择网络者众,就是爱书者,也往往无法从频繁出版的书籍中择优而取。是以仅仅出版好书仍然不够。怎样宣传它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才是最费思量的吧?本书若非好友提醒,险些失之交臂——总须先知道有好书,然后才能设法购入;若不知道,便会错过,如之奈何?

  我们上网吧!我们看剧吧!我们旅行吧!我们穿越吧!带着亲人,带着好友,带着情侣,带着它~~~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八):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故事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故事

  评《网络新新词典》

  因为很少上论坛、玩微博,对于各种网络上的新词语接收起来相对滞后,对于很多词语更是很少去穷本溯原,我对于网络应该算是“凹凸曼”(out man)了。但工作需要、沟通交流需要、了解信息需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网络,了解网络上的“日常用语”,并借助网络的平台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本《网络新新词典》其实就是网络上的日常用语大全,借“词典”之形式,对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来的“网络新词”进行逐条归纳,从《网络入门》开始扫盲,到《流行文化》逐步跟上潮流,《社会百态》跟踪真实社会中的故事,《群体族群》了解网上的众生相,《事件人物》剖析发生在网络上的重大人、事。读完这本书可以让你更全面了解网络,更能通过这次阅读,了解这几年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种种故事,这些故事借助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成为一时的流行文化。

  和我们见过的词典相似,这本《网络新新词典》也是对于网络上出线的“单词”进行逐个解释,从词义、考源、辨析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并列出雷同词(近似词典中的“同义词”)。词义的解释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考源则考察网络新词的出处,以及产生该新词的背景环境;辨析则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作者作为网络达人和书评人,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分析每个网络词语的意义,或者针对当时的环境进行一番评论,也是引导读者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新词,以及这些新词背后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每个网络词语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的故事,这些故事凝结成了特定的网络文化,并且影响着众多的网民们,本书信息量极大,考源之具体,辨析之理性,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扫盲,从对这些网络词语的了解,考察其出处,分析其意义,可以让读者对网络世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是对当今网络时代下的社会的一种把握。

  《网络新新词典》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让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了解,网民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感想,在网上展现出来;这些故事和感想凝结成的网络用语,成为网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借助这本《网络新新词典》,知道了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事情。诚如作者所言,这些故事全部由网民们书写,他们才是是本书的真正作者。作者独具匠心,力求将网络中的文化以词典的方式保留下来,也算是对于互联网文化的一个贡献吧。

  对于网络,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方便快捷,有的认为不够真实。但有一个事实是:网络为人们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网络不仅是传播新闻、消息的平台,更是网民们交流、沟通的世界,君不见近年来,网络议政都成了一种潮流。对于网民,在真实生活中可能充满理性的人,在网络上会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在生活中沉默的人,可能在网络中极其活跃。书中列举的凤姐成名经验,从网上的说话大胆、吸引眼球到最后留学美国、发出理智的感慨,也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特点,真真假假,都成故事。

  在此也斗胆向作者提点意见,整本书看下来很辛苦,虽然收获不小,但还有点零乱的感觉;我想主要是因为词语太多,梳理起来还需要很大的功夫。《后记》中将书名写成《网络新新词汇全解》,可能是作者的初定名,与出版社沟通后却未曾修改的原因。

  2012-11-4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九):娱乐的词典 生活的调味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心底呐喊:媒体都疯了,网友都飚了。

  强奸、杀人、炫富、卖丑这类不堪入目的新闻消息从千禧之年起开始铺天盖地,实在是让我这个屌丝观众有点目不暇接。最令我诧异的是09年我去部队服役后两年回到地方,我觉得自己成了彻头彻尾的土老帽、渣屌男。

  不怕你笑话,那年我回来,打开用了7年的QQ,和好友连十句话都说不下去,因为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啥,“给力、山寨、卖萌、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soho”,我不禁哑然失色,以现在的词汇我终于能表达当时的心情了:尼玛,你们这是在用网络语言挑战我陈旧的观念,在赤果果的淘汰我的节奏吗?

  通过退伍后两年的适应,我终于跟上了时代的节奏,但是我仍然难以适应,直到翻开这本《网络新新词典》,我这颗陪伴着互联网一直风生水起的狂躁内心终于得到了少许平静。风君整合出这本词典可谓用心良苦,不管你看懂没看懂,我觉得我是看懂了。按常理说,作为一个80后的热血青年,面对着这些一个个的,随便一个事件都能让人吐槽到吐血的事件,能做到理智客观、不带个人情感的编纂,其内心之坦然,没几个人比得了。

  作家在表述情感上往往是自私的,是有个人喜好的。如果换我来写这本网络词典,我对我憎恶的个别事件,比如“铜须门”、“郭美美事件”“犀利哥”事件,少不了我要大肆渲染,除了总结出来的现象和事件流程,还要以我的道德观在书内再加一个批斗模块,于是这本书可能也就毁在我手里了。

  俗话说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闹市。能做到只整理现象,不发表评论;只为历史前进的脚印拍照,而不批判脚印的对错,这样的编著态度才是引导混沌雾霾状态下网民走向客观思考的绝佳途径。

  客观、客观,还是客观!之所以辣么多媒体被网民天天指着鼻子追着屁股的骂,就是因为他们的报道目的性太强,根本就不是为了一个展现一个真实的平衡社会现象,只是为了赚眼球。尤其是标题党,本人已经恨得咬牙切齿。

  你知道真实和客观的力量吗?

  当一个现象以真正客观的角度摆在你面前,它的力量远远大于一本看上去牛13哄哄的哲学书。神马歌德、黑格尔、尼采都弱爆了,在思想这个问题上,研究别人的,绝对不如研究你自己的。你去了解这些哲学家,其实目的就应该是为了来了解你自己。先看看人家通过一个现象是怎么思考的,怎么成长为思想上的巨人的。你要是一门心思的把自己的思维打造的和已经挂掉了几百年的哲学家一样,那我觉得你真是愚蠢到了极点。有哪个哲学家是因为模仿别人成了哲学家的??

  汪峰体:下面我们来谈谈你的音乐梦想吧。

  在美与丑的界限中,其实没有对与错。

  我卖丑难道有错吗?关你屁事?也许没错,但在网上会被损死;你甭管我哪来的,但是我就是有钱,有错吗?也许没错,但在网上会被喷死;我就爱看个动漫喜欢萝莉喜欢御姐,在现实中遭尽鄙视?嘿,在网上能找到小伙伴。

  其实每个人都梦想一个纯洁的世界、和谐的社会,没有疾病没有痛苦,人与人充满真诚和友善——狗屁,别做梦了。

  10年间最轰动的网络事件、社会事件摆在你面前,谁敢做哪种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你看来和你毫无关系的事件中,你充当着什么角色?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时候,你转发过帖子吗?

  郭美美炫富的时候,你发过我去年买了个表吗?

  芙蓉姐姐跳热舞的时候,你点过赞吗?

  犀利哥对着媒体流着泪仰天长啸说我害怕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在人肉团里?

  一切只是因为你的好奇,一个你,一个他,一次次的你,一个个的他,是我们,我们亲手打造了今天的社会形态。

  我想,之所以风君编著这本《网络新新词典》,之所以毫不掺杂自身态度,就是为了将一个真正的网络现象摆在你的面前,给你一个自我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你当然有你的态度,无论你是对其中的事件投赞成票也好反对票也好,你就是你,你的态度就是社会的一个元素,因为这个社会尊重你,无论你的决定是对错。

  公平、正义、客观、真相;搞笑也好、放松也罢、舆论也好、内幕也罢,这一切,其实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一个键盘、一个鼠标。

  这是这个新时代的魅力,同样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状态。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十):网络词汇的文化意义与人文主义立场

  网络词汇的盛行,意味着网络开始以较为强势的劲头影响人们的生活。

  对于网络词汇的态度,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各自不同。一度,有教育者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汇提出了严厉举措,我以为大可不必如此紧张。网络词汇的出现,意味着民众(网民)的创造力推移,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有意义,有价值的词汇最终会固定下来,甚至成为历史的特定名词。而意义不清,缺乏认同的最终会消失。

  风君所著的《网络新新词汇》一书,表面上看只是对网络词汇的一种集成,一种收录。实际上,其意义绝非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文化的深层次意义的,很可能编者自己也未意识到。

  大量词汇诞生的时代,实际上是大变革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敢说,自己的语言中没有外来词,都是从自己的母语胎腹中诞生的。网络词汇中的来源无非三种,一种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粉丝”、“杀马特”),一种是围观性事件(有社会性的,也有恶搞性的,比如“撞车门”,“躲猫猫”就属于社会性恶性事件,贾君鹏你妈喊你去吃饭就属于恶搞性质的),一种是“因错”(比如“神马”之类)。这种词汇的诞生绝非网络时代才有,实际上在中外语言史学中都有。据说,日语是世界上吸收外来语最多的一种语言,因为对日语了解不多,因此不敢妄下定论,但我们的母语中是有不少外来词汇的。比如葡萄、玻璃、沙发,吉普……这些词都属于音译,但并不需要解释,现代人都知道其意。到了网络时代,沙发、玻璃又有了新的意思,据说最早第一个发言的人未必看了文章,但为了占据第一的位置,就先发意见,开始这种被称作“首发”或“瞎发”,后来逐渐说白了,成了“沙发”,并成为第一个回应的代称,并得到一致的认同。

  网络词汇另一个外来词汇的集中爆发点是动漫,比如ACG、御宅、同仁、萌、二次元之类。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有先例,其中之一便是印度文化对中国词汇的影响。比如“恒河沙数”、“四大皆空”、“三生有幸”、“摩诃无量”、“大千世界”、“普渡众生”……当然,这是和佛教的传入有关的。但另一些则完全是世俗化的接收,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西夏语言、蒙古语言、 以及周边民族的语言都曾为我们输入过新词汇,比如“胡同”、“海子”、“钵头”等等。至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就更多了,比如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扑克 (poker)、爵士(jazz)、安琪儿 (angel) 、吉普车(jeep)、引擎(engine)、罗曼蒂克(romantic)、沙龙(salon)、歇斯底里( hysteria)、幽默( humor)、 逻辑 (logic)、模特( model ) 等等。由此可见,杀马特之类的网络词汇不但不必惊慌,而且是扩充汉语言丰富性的一个途径。

  拉拉杂杂扯了这么多词汇和语言学的东西,其实仍然不是我要谈的重点。《网络新新词汇》这本书的重点实际上在于对现实的关怀。该书中整理收录了大量被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但影响了当事人,而且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在某种意义提上,其中一些重大事件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将来会被记入历史史册。比如“血汗工厂”、“拼爹”、“钓鱼执法”、“失足妇女”、“躲猫猫”、“欺实马”、“跨省”、“我反正信了”、“邓玉娇案”

  ……编者不但收录了这些词汇,而且忠实的记录了事件。记录的方式,标志着记录者的立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实际上才宣示何种立场。我们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冷漠的国家,其人性的卑劣早已被鲁迅先生批驳过,但总有一些人不愿人们活在冷漠与自私当中。现在他们变成了有责任的网民,他们敢于以网络为传播武器,将自己充满批判性的文字散发出去,并创造了一些容易被人们记住的词汇。编者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显然目的不在于只编一本像词典那样“冰冷”的词汇库,他是要将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东西,汇入到一部词典中。这就是编者的人文主义立场。

  如果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这些词,那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就有进步了一大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不论是文化层面的,还是社会层面的,我们都应该宽容的对待网络词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网络新新词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