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精选10篇

  《猛虎细嗅蔷薇》是一本由韩松落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一):谢谢你,写出我心中仿似迷雾的感受

  我喜欢电影,看电视更喜欢看书。但常常的感受是:感言在心而语不出声,仿佛无论如何也描述不出哪一种复杂又纯粹的情愫,一度很是气恼自己为何词不达意,言不出心声。而你做到了,而且恰到好处。好像多一分诉说就变得繁复,而少一分则就略显清白。谢谢你说出了我心中种种疑惑与感念。

  保持读书的习惯容易的,但邂逅一本好书,实属不易。《猛虎细嗅蔷薇》一书,让我在寻书的失望与疲累中,感到慰藉与满足。就像一个在爱情路途上的女子认真的找寻着属于她的爱人,一路失望与怅然,终于邂逅初衷,一见钟情

  一直觉得影视作品书籍都是人间奇幻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苦心经营的梦,无论他是快乐还是悲伤,是欣喜还是悲苦,是喜剧还是悲剧,都不妨碍他造梦与映射现实人生含义。作者对每部电影的见解和细节人物心理上的理解与解读 ,也许略显冷寂与无情,但,那是人性与现实无可否认事实,所以他的文章会刺痛人心,还原一种现实的人性。比如:《色,戒》,他对张爱玲女人心判断与解读,他对王佳芝与易先生短暂感情的解读,深刻有理。作者的话如此冷譬“但他不可能原谅她,他根本不是她的”,还有“她终于成了他的鬼之后,他也愿意到当初他们热闹过的双人床上去坐一坐,有人认为,那显示他是爱她的,然而我想,那不过是他一刹那的感伤,感伤里掺杂着得意。”多么冷酷的判断,但,那属于一个圆滑男人的真正心声。在那样一个世道中,爱情算什么,活着才最重要。就连王佳芝对他的通风报信,也不见得是对他爱的多深,只是对自己失了望,对任何一方都失了望,这天地无论谁得手,她都早已没了快乐的容身之处。与其粉饰太平,不如面对真实。作者就这样简单直白的告诉大家,我们都该醒醒了。

  作者的文章都是针对时下的主流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就像身边多了一位思想锐意的好友,和我一起对看过的电影,电视感慨,时而很犀利,时而很温情,但总是让人新生美好,仿佛永不会寂寞

  他的文字冷峻中透着些微的张扬与锐利,有时他甚至不是在说一部电影,而是在谈论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特点。就像对《山楂树之恋》品评,的品评,时代赋予那个时代人的相貌与气质,不必怀疑,道理都写在脸上。

  无论看电影是因为什么,感谢你的作品,感谢你对电影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感怀,让我觉得喜悦又震惊。也感谢作者心中的猛虎,因为他的细嗅蔷薇,我们才有这样恢弘气质,去娓娓道来的好书可看。像极了南唐的诗词,却清绮中透着傲骨,清冷中浸着温厚。文艺与现实的合体,沉着与张扬的并存!作者对电影的热爱与细致,让人感动

  似乎这样看出的电影,才更有味道。让人心生欢喜!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二):他用文字剪辑这个世界

  之前看电影,那只是一个娱乐项目,当我在周末的行程安排空白着不知该写什么的时候,会下意识填上“看电影”,也不管到底要看哪一部电影,什么时候去看,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随心所欲事情

  现在呢,每次看电影之前,都会默默的双手合十,深深的埋下头,胸腔里被生活折磨遍体鳞伤小人满血复活,举着红旗呐喊:为了向庸常的生活报仇!然后,请看大屏幕

  韩松落似乎并没有可以用报仇的方式来书写影评,或者他说的随笔,《猛虎嗅蔷薇》中他的文风冷静但不刻薄,无论是对待电影还是由电影延伸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他貌似没有批判,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没有卖弄的意思,而是用一种平白的描述让你从文字中了解电影,电影叙述之后,他也不会说好在那不好在哪,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他从不把自己放在一个权威者的位置上,发表言论,没有把读者或者观众当成傻子,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

  可是最狠的是他在每部电影之后附上的故事,以及他的思想,他的问题,他的态度。

  常常语出惊人,有时候看书都会觉得这家伙就是一把锋利的小刀,嗖嗖几下,电影和生活就都被他剖的只剩骨架,恐怖却也真实。所以看《猛虎嗅蔷薇》果然有一种复仇的快感,几句话就戳到痛楚,也真不知道是向生活复仇还是向自己复仇。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千差万别,可是我们每天都只与自己这一面镜子迎头相撞,抬头看见的永远都是眼前这些烂摊子,每天睁开眼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闭上眼又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们憧憬过无数个不同的人生,唯独没料到自己现在的剧情。电影,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一剂合法的毒药。《盗梦空间》中,有一幕是那个拥有造梦药水的人指着眼前一片正昏睡在床上的人对里昂纳多说:他们当中很多人长时间服用这个药水,为的就是逃避现实,在他们的世界里,梦境才是现实。我想,于我们,如果有一部只要点开播放,就没有时间终点精彩至极,会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电影出现,这部电影就相当于药水。

  但如果有人中途按下了暂停键,八成是看了韩松落的影评吧。

  他不会指着屏幕唾沫横飞的说13分二十八秒的时候男一在路口徘徊拍的虚假又做作,他会拍拍你的肩膀,问你一句:回头看看你的生活吧。

  这就是韩松落的影评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吧。他冷静,但不刻薄。无论是对电影,还是生活。他的态度在文字里表现得不明显,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尽量客观普通的位置上,他的处境就是我们的处境,但正是这种周全了读者的体贴,也出卖了他的态度吧。

  谢谢韩松落,像你的朋友说的那样,你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韩,松,落,扬声平声顿声都有了,自然舒适,是出于作家本能天赋,从你的文字里我听到了声音,也看见了这个未曾看完整的世界,你用文字剪辑这个世界,谢谢你。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三):可心内容无版权抄送

  age3 只有演戏的刹那给她尊荣和更多可能性

  age5 有一个场面完全是张爱玲式的,易先生在烧秘密文件,火光映照到墙壁上的孙中山像上,一跳一跳,倒像是那张像着了火,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这类隐喻。还有,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坐在人力车上,那种大事已了的冷静放松和对人力车上风车的注意,也是张爱玲式的——张爱玲在散文里写过,她爸爸打她的那个刹那,眼前的一切突然清晰了起来。

  age6 他们更喜欢鉴赏而不是投入,包括鉴赏和把玩自己的感伤,因为感伤是最后的完成,是传奇必须要有的余韵。

  age10 一次一次,他站在窗户面前,看万家灯火,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的洪流在那一刹那,带着氤氲之声,扑面而来,与者亘古不变的万家灯火相比,奥斯卡即便灿若星河,也不过是一刹一瞬。

  age11 生死恋这屡试不爽的催泪剂,可供生存的疆域越来越小。

  age32 《其后》还是太满了,哀伤挣扎镜头特意交代那些用了心的细节。费穆的《小城之春》却是俭省到萧瑟的。是所谓的“一叶知秋”,让人不得不调动所有的关于秋天的经验,随时在一边伺候着,准备补上去。《其后》给的太多了,而《小城之春》克扣到要让观众倒贴,但《小城之春》常常无端端让我想起李贺的诗:“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冷,凛冽,但格局有世界那么大。

  age34 而且,愈是不可得,愈是没有重回的可能,那种唐人性格愈是完满。

  age35 若以阴性阳性为我们的世界划分边界,意义男性的,诗意女性的,我们的世界,在残酷的时候是男性的,美好的时候是女性的,现实是男性的,希望却是女性的,那种唐人式的理想性格,其实也是女性的。所以,歌德要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飞升。

  age39 读书,或者观影,遇到酣畅之作,创作者当时的快意,会在自己身上贞子附体一般还原。

  age41 一个人若突然心如死灰面色枯槁,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若突然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必须要考虑重创的发生。对于电影世界来说,如果是一两个创作者失去讲故事的能力,那只是他们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同时发生在所有的作者身上,那么必然是时代的问题,一定是时代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重创,让他们语无伦次自信心丧失,让观众隔着屏幕也能体会到当时的口干舌燥勉力为之。缺不了前代作品的给养。

  age44 只有件善事山的年纪,才希望第一时间知道哪里起了大火、谁死了、美国大选的结果,才以为信息必然是数字、经过和所谓干货。

  他人的生命体验,就是信息。

  人生长度有限,让这长度变为两倍或者三倍,最好的方法就是汲取他人的生命体验。

  age47 有两种方式,可以为那些以身心修炼为帜者提供说服力,一种是持续不断的清寂生活,另一种是浮华尝遍后的陡然转身。

  age56 蔡澜说的一针见血:“有幽默感的女人,不是会说笑话的女人,是听了男人讲话时,笑得出的女人。”

  age65 我只是紧紧盯着她做画的那些场面,手指都快要扣进椅子的的扶手里去。

  此身既不能化为淡青色的山脉,呜咽也不能唤起松涛的合唱。

  age86 汪洋肆意的“漾开”。西溪这样说中国艺术中的“荡开一笔”:“荡开的那一笔分明是写意的,看似疏离,反而是另一种贴近,表象上是隔断,恰又是别一番粘连,内里深藏了无限的风景。”

  age93 美国人用外星人文化,创造了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这种宗教的释义权,由他们独享。在古代宗教里,总有一些“离神更近的人”,而他们沿用了这个模式,替换了其中的关键角色,成为“离外星人更近的人”。更有趣的是,人们默认了这种优越感。

  age106 与完美的世界对照的,是那些破坏者们所在的地方,他们出现的时候,通常没有什么好光线给他们,光都从下巴颏儿打上来,配着阴森的架子鼓。

  age116 我们甚至一厢情愿的以为,恶行通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式的,恶棍有过去,有内心,有感情,有反省,作恶也有因由,在紧要关头,没准还天良发现。

  age122 一个个兴奋的小尖刺,刺激着他们分泌情感,并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情感强度。

  age132 “男人每一个好东西”不只是天香楼里资深职员教育初涉职场新人的常用语,女性怨灵如果有守则,第一条就应该是这史上第一名句

  age138 遇到别人恶劣的对待,愤怒之外,加上怜悯。

  age142 倾国倾城的人个个是时代天线,是时代的提线木偶,时代不方便说的,他们代为发言,群众晦暗不明感觉到的但又不知如何去做的,他们代为践行。

  age144 《活死人之夜》虽然留下了黑人、妇女作为幸存者,但它并非纯粹的恐怖片,有时代隐喻,黑人和妇女,是作为永恒的受害者代表出现的。

  age146 网友小苏苏说得好:“像任何一种恐怖主义一样,我相信极端的行为并非诞生自特定民族和文化,而诞生自这一民族和文化的处境。”东欧处境如何?这些恐怖片给出了答案:满怀焦虑的接近,心有余悸的打量。

  age148 用艺术使乖戾的世界显得柔和。

  age152 向别处借点力量勇气,是人类传统

  age158 欧阳应霁这样描绘:“《欲望号街车》电影版,年轻力壮的马龙白兰度一身肌肉,白T恤裹身,胸口明显有汗,一如压抑不住的南方的潮湿的夜。”

  age162 只有老板娘,比那些飘浪之女稳妥,又比普通的良家妇女自由迎来送往之间,挥洒风情理直气壮

  age166 他们只是爱上了障碍

  障碍使人越挫越勇,激起的盲目好胜让人完全无视掉了现实,有时穿越过大风大浪的两个人,最后却溺死在长流细水里。

  age168 来历不明的画中人,远比实实在在的身边人更具魅惑的效果

  age173 白天小职员,夜晚内裤外穿之后,立刻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其实从故事结构方面来说,小职员的身份设定,完全没必要,但从意淫的需要出发,他们必须要有个凡间的肉身,让观众替他们强忍着得意。先抑后扬的巨大快感。

  age186 唱歌非要抖个花子

  雕虫小技一旦成了习惯,人生就像打碎了的暖水瓶,炫目是足够了,但就是无用。

  在那些大刀阔斧有所成就的人身上,从来见不到那些小技术。或者从前他们也有过的吧,但一个人成熟过程,其实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发现了人生更大的痛苦、喜悦之后,那些细微的自得琐碎的收益,就像秋天的叶子,得抖一抖,让它落掉。

  age187 现代人必须懂得怎么和媒体发生关系,怎么使用媒体操纵媒体,甚或使自己成为一个媒体,才能较好地生活下去,并在紧要关头获得帮助。

  age194 暮光之城拥有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意淫框架。

  注重叙事的、政治的、富有现实逻辑的是男性的,注重情感的、伦理的、富有诗意逻辑的,是女性的,而真正的牛人,则在男性和女性里去的平衡,比如李安。

  age197 情欲是她们的人生拐点。

  age198 他从组织里获取了从没体会过的强大感

  以感情的苏醒作为上岸的转折点,本来就埋下悲剧因子,何况,真正渴望并需要金盆洗手的,都是那些无法退出的人。金盆洗手,是一种典型的悲剧框架。

  age202 保守秘密,是一种最基本的歃血为盟,表示自己讲这个圈子视为利益共同里,甘愿和这个圈子共荣共损。保守秘密,是进入利益核心的真正标志。

  真正的秘密,其实都停留在不肯揭开秘密的人手中。

  age204 老上海题材成了新时代的老三篇,专事堆积陈腐的标牌与符号,编导只需找几处狭窄昏暗的弄堂间,华丽死寂的洋房,涂几面暗花的墙壁,搭几条妖冶的霓虹,请几位幸存的老裁缝缝几身旗袍,背景里依依呀呀地点缀着几首周璇、白光的歌(不是《夜上海》就是《蔷薇处处开》),再聘几位女演员,从黄包车上把腿款款地伸下来,或者向着貌似倜傥的男演员(为示严禁慎重,还要在新片发布会上不断重申,那时候的西装,是不签边的)把身子靠上去,再靠上去,就酝酿出了上海传奇。

  主人公身份也十分单一,不外歌女,舞女,交际花,女明星,女特工,姨太太这几项。

  age206 未必是爱情,但却有可能比爱情更强烈,因为,人找的其实都是另一个自己,不一定是现实中的自己,而是想象中的自己,比自己强,比自己更像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变种。

  age208 造就偶先的关键,也在于不断提供足够大的影像产品,将观众催眠,大特写固然必不可少,大幅照片更是必备之物,除此之外,还得辅以各种娱乐产品和八卦消息,为他们的被关注提供佐证。一个人,只要相貌在水平线上,智力谈吐不过分失格,就有成为偶像的潜质,剩下的,只是如何争取到被放大的资格。

  age213 青春片之所以会成为台湾电影的全部方向,是因为它投资小,见效快,是电影业低迷时期的首选。

  王小峰曾说:台湾的文化留下两个病根儿,一个是说不尽的乡愁,一个是长不大的青春期。

  age218 人的脸孔,是时代元气的凝结,是时代能量的表露。

  age219 1949年以后的明星,比如谢芳,王丹凤,秦怡,王晓棠,张瑞芳,“她们的美丽是全部面向公共空间的”,她们的面孔公约数里,最多的是母性元素,谢绝欲望投射,而那些拥有城市标记的女明星,则只好扮演女特务。

  age229 或者戏中戏,或者模糊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务必要把创造过程和创造物放在同一个展台上,原型怎么来的,细节如何构建,世界观怎么形成的,全部历历在目,在最初的素材和最终成型的作品的落差里,叙述的诡计无处遁形,矫饰和润色的过程也水落石出。秘技在身的人,没有一个肯锦衣夜行,把秘密带给蛆虫,总得以一种较为曲折的方式,讲述自宫和葵花神功之间的辩证关系。

  age230 《2046》是总结,是剖解,是自陈,是创作谈,周慕云的作家身份,就是为了方便这种总结,他的观潮,他的剖析,都是一个创作者的自剖和示范:他所看到的一切,会经过怎样的提炼、升华、伪装,他所经历的爱情,在他眼里是什么样貌,又会以什么方式被他讲述。

  age232 与狗有了纠缠的人,全都刀子嘴豆腐心。

  age238 这种女人也是最常见到的,她们自有一种智慧,想看不见得就能看不见,只要晚饭能按时开出来,丈夫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在身边,他就能佯装无事地把日子过下去,至于丈夫昨天晚上是什么时候回来的,那大可不必深究。

  age239 而乱伦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一种极端的亲密感,以此来破解孤独。

  age245 通俗剧需要怎样的情节密度,这密度严格到要以秒为单位来度量,必须三十秒内让观众笑一次,或者一分钟让观众攥一次拳头,并在观众情绪退潮之前及时把观众送出影院,无比伺候到大半年是建立他都惦着你的好才好。

  age248 整个影片的构架,完全是好莱坞式的,先抛出直白残酷的现象,最后以温情进行解读。

  否决的越多,态度越随意,越加固她的权力,因为,权力的秘诀就是否决。

  人妖的就是一个边界。

  权力就是在不断做主,不断为别人提供边界的过程中渐渐获得的。同样资质和同样起点的人,抵达了一个同样的层面后,大部分人停滞下来,敢于做主的人则继续往前走,获得更多的权重。

  age259 一个城市最会有这种割裂和缝隙,也总有座标志性的桥,它是滑铁卢桥,是金门桥,是布鲁克林桥,抑或外白渡桥,要彻底占据一座城,就必然要占据它的桥。

  再没有比桥更能隐喻分离、相遇、隔阂和沟通的事物了。

  age261 桥也不总是这么哀伤,桥也是一个重逢之地,一个再生之地。

  age271 他们只是为了尽可能拉长性爱的前戏——我们叫做爱情的那个部分,是为了延长对情欲体验的想象和把玩,并让最终的情欲体验达到最高值得。这是禁欲的另一种价值所在:使情欲最大化。

  age273 因为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因为爱是爱消失的过程——杜拉斯的话。

  欲望因为可以轻易的实现,反而消失的更快。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拖延着、克制着、克扣着,就是不让欲望实现,就是不肯走到舒舒坦坦裸裎相见的地步,反而使欲望一直存在,并渐渐被激发到了最高,就像斗牛场上,在公牛面前将红布扬来扬去,抖抖收收,才能将牛的斗志保持住,并在最后激发到顶峰。

  age279 柏拉图的《会饮篇》中,记载了阿里斯托芬编的一则寓言,远古时代,所有的人类,都是双性人,身体像一只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被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竭力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以重归于完整。

  age289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age294 她对末日的理解:自己死了,世界也就灭亡了。

  age299 他是“青春怀乡病患者”,作品里的苦难、绝望,都是青春期苦难绝望的派生和延续。青春也是他的宗教,他始终在打捞青春这只黑匣子,为生活中的一切遭遇寻找性格的线索、命运的成因、激情的根由、苦难的慰藉。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四):观后感的渊薮,或影评的麤相

  很多人不会写或者说不敢写影评,我猜测最大原因应该是不懂电影理论、剪辑技巧和镜头分析等等。他们觉得没有这些专业知识是写不出来的。我并不以为然。有时候和简单的电影观后感一样,不管是影评专栏,还是电影专题分析研究,认定其写得好还是不好,最简单便捷的认定因素就是有没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见解。读《为了报仇看电影2》,韩松落至少做到了这点,这么说并没有任何贬低成分。相反,我想说的是,读者应该为其提供了一种充实内心生活的认知途径而感到赞叹和惊喜。

  曾几何时,电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娱乐生活。为了让自己感到舒服和温暖,或者给点刺激以转移工作的疲惫和生活的烦恼,很多人几乎忘记了电影是文化的第七个儿子,大众甚至从来没有当电影是一门艺术。于是,当有人看了一部电影后,发现了其中难以言明的味道,开始思考电影,并慢慢掘开了尘封不久却少有人走的路。

  影评类似,很多现实中的现象和观念也许大家都知道,但放在电影中,发现它却并不简单,而要将两者联系着看,或者把导演、编剧的用意化人所用,就变成了——这是一种搭建沟通的平台,“猛虎细嗅蔷薇”说的其实是一种本领——秘密。秘密,往往是鲜为人知的,更鲜为人道,而韩松落者,所写所云皆其观后之感,信手拈来,却道尽人间麤相,见缝而笔入,俏皮又不乏深刻。如最近两部007电影中,和之前拍的主人公不一样了,就是詹姆斯·邦德不吸烟了,他就写大众百年对吸烟态度的转变,谓之“新禁烟史”;说童年阴影,在诸多杀人狂出现的电影中被无数次地诠释,韩松落说现实中也存在:“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创意人,一定有童年阴影。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被罚重复抄写,羊,羊,羊,狗,狗,狗,dog,dog,dog,sheep,sheep,sheep……”

  不是每部电影都是让人一看就懂的,而“闷片”就更需要评论来解读一番。影评人在诗意中发现颓唐的影子,在忧惧里撕开孤独的面纱,分析电影这般呈现于人的原因,工具最好的莫过于微琐絮语,而不是充斥专业名词的论著性文字。因为人们已经对电影中“贫穷”意象和“莫名”剧情感到疲困。韩松落写的东西不会在银幕中蕴含的各种社会意义上让人们焦灼,因为他知道那样高纬度的傅科摆并不符合尤其是当下的审美要求和社会心理需求。用现实的隐秘逻辑来解释为什么电影是一种认知、审美的艺术,除了让人愉悦,重要的还在于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生活。否则,断然无法说出“当电影中用爱或感动,作为一件事的解决办法的时候,说明它在现实中的真身已经难获解决之道了”或“爱被当做了解决的制度”等这样发人深省的哲言妙语。

  电影和文学一样,里面装得下一切所有人学的东西,包括政治。电影走过百余年,就像现代人走过百余年一样。而电影评论或者电影批评,也早已六相齐全,如果不是一个专职电影研究的人在写电影评论,比如韩松落,也显得再正常不过了,我甚至觉得应该多出现这样的“影评人”。如果有什么影响,那也可以套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来说:一个想与那些影评人竞争的作家,将不得不假装他拥有的自知之明比影评人允许的更多。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五):光影下的寒松落

  电影是什么?无论是第十放映室中的吐糟还是知乎的专业解答,张小北每次都会提到这个疑问,而他的回答每每都是,这个探寻、这个做法等等等等都是在走向关于电影的终极问题的道路上?

  那么电影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电影与文学细细相连,如果说文学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向人们表达思想的话,那么电影必然是以具象的方式,通过影像等各种直接的感官刺激来阐述自己的命题,而影评则是将这一具象的表达又化为抽象的分析。

  影评是什么?由于能力不足,豆瓣、时光是我常逛的地方,也见识到了各种类型的影评。有对电影细节抠的很紧的技术流影评、有运用各种人文、社科知识解构的知识流影评,还有我最喜欢的——韩松落、张怡薇那样的生活影评。

  张怡薇是在一部电影中,随性地写自己的想法、感悟,韩松落则是有点“掉书袋”的风格,因为某个电影的细节,由此联系到生活,并扩大层面,由小见大,又或者是,因为某个娱乐圈事件,细数那些相似的电影 ,阐述自己的想法。

  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将电影当做一个艺术品来欣赏了,而是将电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电影作为具象化的表达形式,更适合人大脑的图像记忆,也更容易在人所睹相似场景时,浮现脑海引起共鸣。韩松落的书名起的很霸气,为了报仇看电影,为了向平庸的生活报仇。杨德昌在《一一》里就借由演员的口说出了电影的意义:使我们的生命体验扩大了好多好多倍。韩松落在书中自序也说了,这个书名是盗取来的,盗取的毕竟不是自己的,所以尽管书名霸气,但内容却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细腻感情、品味人生的男子。在第一本书的小试牛刀之后,第二本的开篇《红粉与黑水潭》着实让我惊艳,那将张爱玲的内心剖析,是那么深刻,深刻到我也仿佛如知道真相的张爱玲,被吓到了。还有由影片结尾的那个黑水潭想到张心如死水,也很贴切,是我喜欢的影像迁移式联想。韩的文字更像是一种随笔,他淡淡地讲一个故事,然后发散。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也是如此,但篇幅与思想深度实在让人有骗稿费之嫌。

  有人说,这是平民写的平民影评。我就不信一个平民,能有那种信手拈来的电影、娱乐圈等无所不包的知识,以及那种将原本提炼自生活的电影在归还到生活中的能力。韩松落的这种风格,给我一种新的影评写作样本,它可以不用再死揪着一部电影不放,就比如他从007那个老婆婆苹果掉落的细节,那个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大笑的情节,那个就是起陪衬邦德作用的桥段,想到了真实,体恤弱小个体的生活。这也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电影的大主题是确定的,但是其延伸出来的副主题,怎么在一篇影评中不呈跳跃式的体现。

  中国电影停滞不前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指导它的电影理论。我这个门外汉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这最大后面还要加上之一,我对电影史了解不多,但国外对于电影理论的发展确实比我们早很多,我们由于特殊的环境,在这个区域是断层的。就像韩说的,我也仍旧还在抱着戴锦华的那本电影批评死啃着。而戴锦华作为女性主义的视角,仍然是片面的,也是不足以支撑起这个电影理论的。韩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更是私人性质的,它是以自己的阅历,在生活、电影中的感悟,某些解读也许称不上解读,只是较为表层的想法罢了。所以,不客气的说,这本书你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绝不会去看第二遍,你可以把它当做类似于豆瓣的电影推荐。如果说戴锦华有过度诠释之嫌,所造成的效果就是我不会再去看那些她讲过的电影,那么韩则增加了我的兴致。

  国内影评人我最佩服的是张小北,现在还要加上韩松落。

  韩松落说,封面的那句话很适合北野武,我则从那句话中看到卡尔维诺所探究的元叙事架构。

  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六):戏如人生

  上下两册一同购买 读完觉得平平 我想并不是作者的问题 而是自己的问题 随书附赠的电影名录里 标注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 标完翻了一遍 少的可怜 因为看的电影太少 所以才会觉得无感吧

  总是有一种少年不敢觊觎经典的心理 怕自己看不明白 怕自己不懂时代背景 怕自己的泪点和笑点与人差太多 所以总是对经典影片望而却步 或者大概是脑残韩剧看多了 竟然很少有状态看一部电影

  而好的电影总会让人流连忘返 时过境迁 依然带给人力量与感动 这么一想 自己喜欢的电影真的很少 偏偏又容易被好的故事所打动 可打动我心和直达内心 还是有差距

  文中作者提到自己疯狂看电影的年纪 一天看十几部 不分昼夜 我的脑中瞬时只闪过一个念头 韩松落一定是个高度近视 不过这两本书倒是很能给我启发 让原本自以为阅过无数脑残韩剧的人 清醒一点 多看点有益的电影 比总是沉迷在男色的韩剧里强多了

  希望日子久了 看得电影多了 到时再把这套书翻出来 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七):Together and endless

  《天堂电影院》中很多年后回到小镇参加艾弗多葬礼的多多收到了他留给他的一盘电影胶片。在电影院放映后才发现,艾弗多把过去被牧师删减的电影中所有的接吻场景拼接起来,将每个电影人生中最热烈、最富激情的片段聚集起来献给他最喜欢的徒弟。

  韩同志不辞辛苦的将在我们看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电影们修剪出相同的形状组合出报仇系列的妙趣横生,再将这精彩呈现给我们,于是有了《为了报仇看电影》。

  如果说《报仇1》是过去向庸俗的生活,空白的时间报仇的产物,那么《报仇2》就像它的副标题所说——猛虎细嗅蔷薇,是寻找、发现、赠予,不再皱着眉头盯着屏幕,看甲男爱乙女,看超人拯救世界,看海陆空大作战。不用在看完电影后呼出一口气,感叹终于又过了两个小时。看电影的时机也不是空虚的下午,星期天的床上。电影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它无孔不入却又来的恰到好处。小到生活大到国家大事,

  这也是《报仇2》大多数文字的风格。不是由电影些生活,而是由生活写电影。

  一般情况下,看影评的人有两种,一种人,还没有看电影,想先去网上找找某个电影的评论,看豆瓣评分高不高,值不值得看,有什么看点,有哪些出彩的地方等等,或者只是单纯的为打发时间找最近比较好看的电影,怎么知道这部电影好看与否呢?当然是看看别人的评论了。另外一种人,已经看过了某部电影,但是意犹未尽,有些剧情没想明白,对某个人物有偏爱,任何一点都可以激起无限的热情去继续关注这部影片的后续故事,看能不能从别人的眼中看到不一样的亮点。又要引用那句老话了,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评论,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用处,不同的感受。

  韩同志的评论(算是评论吧)也真算得上是影评中德奇葩了。

  首先就像之前说的,他不是仅仅由电影引发的评论,更多是由生活映射的电影。好像,电影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每分钟思考,买菜、睡觉、看新闻,脑子中盘旋的都是一堆电影的画面,然后,一个事件发生,马上一顿灵光乍现,想起了某个电影中的场景,一番感叹。《谁先死》那篇中,最开始在写的是杀人游戏,引发的是谁先死的争论,从而勾出了各个有关于连续杀人事件的电影中,谋杀有着惊人的可以归纳的杀人顺序。最后竟然能够上升到种族、性别等等政治论调上来,惊异,惊异,再惊异。这样有条不紊的将从中到外,从老到新的几部电影串联说唱,没有几年功底是肯定不行的,这篇小文真是让我不得感叹韩同志是高手。

  他是真的将电影融入了骨髓,深入了血液。借用他在书中的话——一张照片,被扫描出来,之再把亮度和色调稍微调整一下,把不需要的部分剪裁掉,就会显得比原来要精彩和鲜明许多。他说电影是这样,其实韩同志的评论因为这样,解构、重组、然后重生。

  看电影需要理由么?不是寻找人生的真谛,不是填补现实的无趣,不是装载空白的时间。只是为了看而看,只是为了那种艳丽绚烂,最后沉静在脑中变成一杯浓烈的红酒,醇香扑鼻。

  Endless是报仇的未完结,是韩同志的待续。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八):《美女与野兽》

  猛虎细嗅野蔷薇。

  看《为了报仇看电影2》,仿佛我还是个单纯的孩童,沉浸在美女与野兽的童话故事里,韩松落就是那个童话的缔造者,开启通向电影世界的大门。

  美女与野兽,蔷薇与猛虎,馈赠与报仇,在我面前的是复杂而简单的世界,有点真实,有点奇妙,又有点虚幻。有时候,我看电影只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饕餮盛宴,看完就忘,难得深究电影背后、电影本身的存在价值,我只是简单地看电影,为了电影看电影,但韩松落却给了我更深的思考,解读电影、导演、演员、故事、原著……虽然不能说是方方面面,但是在我眼中,简单的一部电影上升为一个复杂的世界,从电影讲到现实,讲到生活,讲到人生。

  张晓风说:“其实,严格的说,读者喜欢的应该不是我,而是在跟我的字句、我的心情相处时的他自己。读者喜欢的是被触动的感觉,而感觉是他自己的。”确实,在读每一本书时,多多少少总会有共鸣或者触动的地方。在韩松落的书里,我找到了我自己,我找到了一份属于我的感动。我记得有这么一件小事:张爱玲有一个读者,看了《半生缘》后,就觉得她自己就是顾曼桢,找到了张爱玲的公寓,向张爱玲诉说。或许,有时候,我们都在寻找和我们有相似点的人、事、或东西,在书中、在电影中、在交谈中……然后,带动起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感动。或许,我们做的事就是在寻找我们。

  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个关乎“成长”的故事,于我,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是一段关乎“成长”的旅程。我拥有自己的决定权,有自己的战斗,有自己的使命。万事都有因缘,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我种下看《为了报仇看电影》的因,收获那个叫做“成长”的果。我成长了:开阔了眼界,富足了精神,收获了思想。每看完一章,都不禁拍手,大呼一声“好!”

  美女与野兽之间还有一朵玫瑰花,浅浅的花香,淡淡的伤感,一片一片的飘落,时间凌迟着我的心情。或许,那玫瑰花就是云锦上那恰到好处的一朵。野兽受到女巫的诅咒,守着飘零的玫瑰花,等待得荒芜了自己,遇见了爱情,然后迷失了自己,最后明白了爱。猛虎与野蔷薇之间,也有爱吗?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必有情,也许是无情,也许是有情,但终究是情。于我。对这本书也是有情的。或许,之后会生成爱,爱不释手吧。

  人生漫漫,到底有多长?到底有多远?我不知道,我不清楚。但有《为了报仇看电影》的相伴,能看到韩松落的书,总是好的,可以点缀人生的旅途,让电影的触角触及我的生活,让我思考,让我体会,让我感动,让我快乐……

  有生之年,我不会放弃这些,人之晚年,我想起这些,一定会在嘴角边漾开笑意,满足的笑,就像给猫挠挠,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般满足。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九):蔷薇岛屿

  因为偶然因素,看到推荐,之前就已经买了韩老师的为了报仇看电影第一辑。不过那只是当做影评杂志来买,到手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止如此。精致简约的版面设计,灵动客观又不失优雅的文字着实打动了我。

  又是偶然,在amazon看到《为2:猛虎细嗅蔷薇》,源于对一的好感遍果断入手。书面设计装帧依旧简约大气,文艺味十足。滑溜附有质感的纸张,唯美的海报插图还有穿插其间的细腻文字,我只能说,这是一本具备一切文艺和小资感觉的读本。适于在午后端起一杯浓香的咖啡,在轻柔的音乐衬托下,静静的翻动这本书。

  先不说书的内容,光是韩老师的笔名韩松落,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诗意十足。的确,诗意的人总能写出诗意的文字。安静、客观而细腻的感受。没有任何一丝的说教和强迫,他自顾自言,如实而客观的记录着自己的感受,温情细腻。

  借安妮的书名《蔷薇岛屿》为此文的标题是因为这本书让你能够沉浸于一份安静中,自由而潇洒的穿梭于各类影片和各种感觉之中,如《蔷薇岛屿》一样,那种游离的自在!

  全书一共六个部分,分别是红粉与黑水潭,回不到水的水,漾开,又冷、又暖、又洁净,黄色黑条练功服和桥上的爱情。虽然不懂这个分块的原因,尤其是漾开那一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归结在一起的,又为何以外星人为主题!但是这并不减少我对此书的欢喜。尤爱又冷、又暖、又洁净跟桥上的爱情两部分。

  北欧文化和风情一直是我所向往和钟情的,深林巨树、木屋白雪、雪花冰封的玻璃窗、。。。。。。所有的一切让我迷醉。《又冷、又暖、又洁净》这篇讲的正是北欧电影,讲述其风格特点,冷、暖、洁净。篇尾借用那首《谁在我童年时代从窗户旁经过》让你忽然觉得自己曾经也是如此孤独,深深穿向此时你孤独内心的深处,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和回忆!这就是北欧电影,这就是韩老师突然给的一击!‘’他用手指在窗户上作了一个记号, 在湿淋的玻璃上, 用他柔嫩的手指, 沉思着往前走。 留下我单独一个人, 永远。 ‘’

  桥上的爱情具有很强的发散性,这里列举了与桥的各种故事和电影情节,诗意词句的引用,增添独有的文化底蕴,贴切而形象!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博识!你在桥上看风景,伤心桥下春波绿,二十四桥明月夜,朱雀桥边野草花。桥与爱,桥的各种桥段,爱过了就足够了,有桥的见证,有桥的存在,爱便有了依附和存在。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

  整本书客观的描述着作者自己的观感和思考,有关爱情,有关生活,有关哲学,有关一切的美好与臭肉,他带着我们畅游在影海之中,你可以将其看作是一本影评来读,也可以当做是随笔杂记。总之,文艺味和艺术感十足!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十):呼吸之间

  人人都爱情色的罂粟花。纯粹、艳丽、极致。情色电影和文字,还是电影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会更直接一些。在那一刻,至少大脑是放松的。我们只要享受冲击就可以了。而阅读文字则要求灵与肉的投入是立体的,想象的,在记忆中的划痕也会更深刻。

  Anais Nin是一位银行家的妻子,1931年跟随丈夫来到艺术之都巴黎。遇到了美国作家Henry miller和妻子June。一个潦倒坦诚不羁,一个放荡娇冶率真。阿纳伊斯被他们身上浓郁的神秘气质所吸引。活生生的,人性的,自由的,魅惑的,而不是“money,money,always money”的铜臭。与他们双性的交往中,阿纳伊斯领悟了真切的性爱体验,唤醒了从属于个性自主的灵魂。从一个女生成长为一个女人。她把这段经历毫无保留地书写在日记里,成为这本《亨利与琼》的电影蓝本。Philipe kaufman情色三部曲中的一部。影片中大段大段的性爱场景使得1990年电影拍出来后在27个英语国家禁演。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女主演那双大得不成比例的眼睛(当然,导演需要她一再说出“purity”这句台词时会更有表现力吧)。Henry miller的演员Fred ward把那份有点颓唐和猥琐展现得挺到位的。我们还看到了两位熟悉的身影:乌玛*瑟曼Uma thurman与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从默默无闻到其后的大放异彩。

  影片中的独白与对白都有精彩处。特别是片尾那段:“今天早上我哭了,我哭是因为我爱这条让我离开亨利的街道,有一天或许也会因为它让我回到亨利的身边。我哭也是为了成为一个女人的过程如此痛苦,我更为了从今以后不再哭泣而哭。”

  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余光中译为中文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说的是人性阳刚与阴柔的两面性。我以为这句话恰恰适合描述北野武。因车祸而致半面瘫痪的北野武素以冷峻的面目示人,加之其擅长的暴力题材,于是有人称其为:暴力大师。北野武虽以暴力题材电影起家并乐此不疲,但从其驰名世界的那抹忧郁的“北野蓝”, 力擒金狮的Hana-bi,温情四溢的菊次郎之夏等看来仅仅用暴力宗师来定性绝对有失浅显。而正是这暴君似的面孔下的充沛情感,让这种反差使北野武其人拥有他非同寻常而又不可抗拒的魅力。如一只栖身蔷薇从中身浴香气的斑斓猛虎,意味深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猛虎细嗅蔷薇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