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为什么》读后感10篇

  《为什么》是一本由宁高宁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98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读后感(一):要艺精,职业就是专业

  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本书作者宁高宁得出一个结论“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在一些行业企业必须形成规模效应,否则在竞争中,会被不断兼并。

  从书题目就可以感觉出,这是一个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本书是作者随笔的集合,所以没什么逻辑性和系统性,但作者所围绕的主题是明确的,即战略、文化品牌团队利润员工经理人、团队等企业核心问题。当然,有一大部分篇幅是作者对生活感悟,从中可以感觉到一个企业家对生活的看法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一些名词有一些新的认识,引起了我对企业经营的兴趣

  这本书不是那么容易读,显得有点乱,没什么连贯性,一篇篇文章而已,但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或深入浅出的阐释,值得一看。对于作者,没必要吹嘘了,业绩和地位在那儿摆着。

  战略:首先要控制战略风险,然后将战略思维变成公司整体的思维,战略思维,就是公司要怎么发展,不是高层的事儿,是每个员工都应该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战略不是一本书或文件,环境在变,不能形成公司战略后就将公司战略束之高阁,这样的话,战略执行过程肯定会不断打折扣。从根本上说,战略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公司的团队进入不断系统思考战略的状态,战略才能与组织架构、与执行形成有机的整体。

  “企”字人在上,企业战略要围绕人来做,未来人口构成怎么样,群体层次和人数怎么样,服务产品定位在那些层次人身上,这是技术成本、规模等常规战略外的新视角。

  经理人:从作者的多篇文章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中国能形成职业经理人文化充满期待,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在经理人的水平层次方面,作者分了五个层次,很值得借鉴:第一层次是维持型,能让企业稳定运营。第二层是职责型,能在局部做一些改善。第三层是发展型,能调整企业产品布局,引入新产品和服务。第四层是战略型,通过研究整个行业,优化自身在行业的资源分配,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有更多的增长点。第五层是持续成长型,这样的企业是不断把创新和进步精神植根于企业之中,培养团队。

  作者认为,经理人首先要艺精,职业就是专业,让人相信你能让别人的财富不断增加,就像你的出现能让人家明显感觉出经营企业你是职业的,不是业余的,靠这个吃饭的;其次要有正确人生态度,不要把经营人和所有人搞混了。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结果,它不是一个起点,所以建设企业文化,就本末倒置了。问怎样才有好的企业文化,跟问怎样才有好的结果一样

  团队:人的本性难移,但团队的性格可以塑造,这要塑造的核心就是精神。团队的基础个体,团队首先要对个体尊重宽容;其次,团队是在进步,在成长,能找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的团队是成熟的团队。

  品牌:品牌很重要,有鲤鱼跳龙门这典故,鲤鱼就显得跟其他鱼不一样了。品牌需要自己的创造和培养,不能买来。

  利:利润区在任何产业都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技术,二是品牌,三是整体行业的领导地位,有了其中一项,就能发展,有了两项,就能使企业竞争者处于下风,有了全部三项,就是世界级的企业。

  。。。。。

  读完最深的感受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不易,想把企业发展起来,做强做大,很难,需要有对外界变化敏感度、对企业的正确认识、对时机的恰当把握等等。企业家就像中医一样,教不出来,只能不断磨练出来。

  本书其他之处,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是很敏感的,比如去泰国清迈的感受、对员工的关心、对生活细节的描述。

  总之,本书就是作者的散文随笔,不需要大块时间,有点时间,看一篇即可。

  《为什么》读后感(二):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

  自然科学的接力式、企业管理的艺术性 手艺性 科学性、人类科学的间歇性(人与人、人与自然)。

  对人性、自然的认识是哲学的基础。

  E组织中的人:

  1、沟通并不是口才的雄辩,而是平等坦诚、包容、理解

  2、人性如何和组织性的结合

  3、普通人普通员工—高管—经理人—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的为人处世王石生命质量、黄铁鹰的学术

  4、人类社会也是有生物链的存在,想要更好的生存,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能

  满足别人的需求的人

  C投资之道(资本思维):

  资本是人性占有欲的满足形式,是自由和支配权的数字化,资本流向利润高的地方天性。股市的投机性使它由生而来的其他一切高尚目的变得黯然失色,自由、自然的跳跃是它存在的生命意义,如果你不能改变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你也不要去改变股市的方向

  没有增长,也就没有了预期;也就没有了投资者的追随,也就没有了股价的支持

  增长来自于行业、地域、管理。

  I宏观视野

  1、中国还没有构成所谓的威胁论

  2、黄金周背后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国企SOE的问题并不在于所有制

  4、中国制造只是全球化下商业模式设计中的一环,在哪里制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组织和创造这个过程

  5、中国GDP大的同时,GNP却没有大。

  6、谈到其的诸国游历经验,以及中国各地的游历经验

  I 产业思维:

  从产出思维、规模思维转向需求思维、效率思维

  企业真正的转型、战略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到高端的利润区,这个利润区在任何产业中有三个典型的特征:技术、品牌、整体行业的领导地位

  农业国起步的时候乡镇企业受益、开始开放的时候贸易商受益、工业化初期的时候地产业受益,然后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行业被追逐。时间和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会偏向某一类企业。

  M 经营之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世界、无情法则

  管理的真谛在于许多因素不同组合和协调,而这个许多因素每个多是变量,他们的组合也是变量,这个的组合几乎是无数的,企业管理就在于如何调整这个组合,并不是试图找到一种一成不变的最佳组合。

  组合论就是说要谈战略,又要谈细节,企业战略在不同阶段必须有着不同的转变,但细节的追求却是永久的。

  1、企业价值:

  公司发行的股票就是公司印发的货币,背后是我们的信用

  企业价值是可以超过资产价值的

  企业可以看做的是网+流(服务、商品

  评价企业的角度可以从客户、员工、政府、股东角度看,每个角度多不同

  2、战略与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战略是一种思维方式,战略过程是开启团队思考的过程,全面的,产业的,前瞻性的、创新的、客户出发的、认识到风险困难的、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

  未来人口构成是影响公司战略和商业模式的

  战略是链接他人和自己的桥梁,他的出发点应该是客户、是员工、是股东。从客户出发,了解市场,做产品定位,明白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资源,执行中有流程和效率。

  组织别人的资源达到自己发展的目的。本质上看资源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资源分配的基础是资源的使用,谁最贴近市场的需求,谁的资源使用最有效,市场就会让他占用更多的资源。

  商业模式最大的特别是变化。如何投资、什么政策、谁来组织、向谁收钱,形成一个稳定的相互关系

  3、企业文化:

  是一种组织行为的结果表现

  是有形规则外的东西,是与企业一起存在的。企业的目的是增值,积极的公司文化带来的是效率的提高,是可以服务于这个目的。

  4、品牌&营销

  营销分成三个部分:品牌的策划(Branding)、定价(Pricing),分销(Distribution)

  营销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信用网,是一个稳定的交换关系,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价值,把竞争者拒之门外

  人的多样化的需求和同质化的需求——供给方的创造,企业创造需求

  感性和理性的配合,心理和实用满足的结合才会产出商业上成功的商品

  产品一定要有感觉,有物理作用,也有化学作用。

  5、企业竞争力(护城河)

  企业竞争力说到底是市场的产物,市场的裁判是消费者。(产品、价格、品牌)

  规模效应(协调)、创新(产品、营销、管理)、成本(管理—人)

  6、财务管理:企业永远会面对要扩大的市占率,增加营业额和提升盈利的压力。通过创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准、建立品牌等做法来实现。但是通过降低交易条件,改变付款方式,由大量应收款来创造没有现金流的利润,企业经营的产品风险就变成了财务风险。除去营业的现金流外,投资扩展中的现金流一样重要。

  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创造了数字。

  华润创业

  市盈率低于联想,背后是增长的预期

  最大的分销商?把生产商的产品最有效率的送到消费者手里,就是分销的核心。

  星巴克:制造标准;改变客人需求,过去大部分人喝咖啡生理性的,今天多了些情感性的需求,生理的需求是有限的,情感是需要是无边的,星巴克击中了消费者定位的要害。

  王府井 :商店的竞争不再是店与店之间的竞争,而是商品品类的细分竞争

  《为什么》读后感(三):比较失望,但还算可以!

  刚刚拜读完宁先生的大作,感觉比较失望!

  本书主要是宁先生大概自98年至05年间的散文随笔,涉及内容广泛。本书一开始的两章“人在上”和“团队魂”确实不那么精彩,一方面这两章主要是管理类散文,但观点陈旧,无新意,而且感觉分析比较肤浅。当然由于阅读者自身条件限制(没有丰富职场经验),也许冲锋陷阵在企业第一线将军的经验总结和感受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略显陈旧的管理心得,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而且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相对来说都是走在实践之前的,更何况目前管理科学理论多数总结自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我们相对落后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商业活动略显滞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如何,对于阅读者来说这可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我相对比较喜欢的是“跑马地”和“黄金屋”两章,嘿嘿,宁先生行万里路、见闻广博、阅历丰厚,这无疑我这种晚生后辈所缺乏的,感谢宁先生的分享!

  此外还要一提的是,本书黄铁鹰先生的推荐序写的不错,看完全书后,又看了一遍序,嘿嘿,宁先生确有过人之处

  最后,宁高宁和黄铁鹰这两个老伙计互相帮对方的书写序,^_^,礼尚往来哈,回头再看看黄铁鹰的《谁能成为领导羊》,希望能有更好的阅读感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