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10篇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页数: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一):爱恨交织,这缘分到底是福是孽

  张爱玲写下这个故事时候自己也会泪流满面吧,痛苦幸福相比,总是让人感受更加深刻,幸福总是一笑而过,但痛却可以让人铭记于心,好似这痛能让人更清醒

  曼帧的爱与恨,都是痛苦的,她爱,却不能与世钧相守,她恨,那个人却是她的亲姐姐生活给她如此大的折磨,但她依旧坚持活着,或许只为有一天,与世钧相见,当相见时,却早已物是人非,她在脑海肯定无数次想象着相见的情景,但当她与那双久违的眼睛相对时,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曼璐也是可怜人,她也幸福过,她的幸福毁在了贫穷,她不得不支撑起她的家,她失去了她的爱人,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她经历了这一切的痛苦却又亲手毁了妹妹的幸福,但书中的她总是让人只觉得可怜。

  虽然,书的开头讲述的是曼帧和世钧纯真爱恋,但总是隐隐透着不真实,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样的爱恋太不现实了,就算曼帧没有曼璐这样姐姐,那些有钱人也会不择手段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纯真的爱在面临这样的残酷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渺茫。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二):回不去的与来不及了

  《半生缘》中所谓的“半生缘”,也许就是曼桢的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之前我一直任性地觉得缘分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没有,哪有什么期限与长短呢?

  书里,翠芝也对世钧说过一句:“现在来不及了吧,你说是不是来不及了?”世钧这人的问题就在于啊,他命中的女子都比他勇敢。曼桢曾说他:“幸而叔惠不喜欢我,不然你就一声不响,走得远远的了。我永远也不会知道是怎么回事。”

  最终,他们的来不及了,变成了你们的回不去的。

  小时候看过电视剧,这两天先看了书,后看了电影,你若要问半生缘的悲剧究竟是什么酿成的,我只能说我越来越相信命。豫瑾的到来、世钧父亲记忆、曼璐的设计,种种都在一起发生了,真爱是很难躲得过的。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千万要远离那些定时炸弹式的熟人,后来又怪曼桢固执世钧软弱错过结婚的时机,最后只觉书中谁都有谁的道理,只能这么走下去。也许这句话才真正道破玄机:“反正一走上这条路,总是一个下坡路。”

  这时才恍然,原来那些没能一起走下去的人,是命,也是未够的缘分。真正相爱的人,谁又能真的一直抱着初见的光景不放呢,心理期盼的还是永远的相伴吧。不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当真逛过就已足够?

  仅将此书,送赠我解咒。

  “她一直是知道的,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挣扎。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三):其实他没有那么爱你

  上周,看完了半生缘,结局时曼桢和世均终于见面了。时隔多年,万物已经更替了多少了春秋,还是在上海,还是因为淑惠,还是两个人在饭馆里,却早已没了当年的青涩与美好。剩下满地的凄楚,无处诉说。

  曼桢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将她这些年受的所有的屈辱做了一个了结。

  好像是一个有情人不得眷属的凄美爱情,而我想说,他没有那么爱你。

  世均爱曼桢,是两个人处于一种甜蜜心安的状态。一旦第三个人出现,比如豫瑾像曼桢表达爱意,他的第一反应是“逃”,一旦第三件事情出现的时候,比如曼璐告诉他,曼桢另嫁他人了,明眼人从曼璐慌乱眼神和支吾的语气就可以拆穿这个拙劣的谎言,他就轻易一举的相信了,又再次“逃走”了。他的爱是不能有任何挑战与威胁的,一旦有,世均是不具备分析和抵御的威胁的能力情侣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在她们这里荡然无存,这才是这段感情不得善终的根源。

  淑惠爱翠芝,是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淑惠看到了一个乐观,开朗,不拘小节的大家闺秀。而不是世均口中一身毛病的大小姐。两人同时游湖,一起爬上,书中对于这些细节没有过多描述,但是从世均与翠芝订婚宴上,淑惠失常的表现不难看出,两人早已情根深种。只是,家庭门第关系横亘在中间,才无法相爱。但是淑惠爱翠芝吗?他也是爱的,但是为了这份爱他甚至连半分争取都没有做过,翠芝母亲一句话,就能让他离翠芝远远的,不敢靠近。这也能叫做爱?

  鸿才爱曼桢,从第一次在顾家见到曼桢就惊为天人,一心想揽她入怀。奈何曼桢从不正眼看这个“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的姐夫。这种求之不得心情,就想是被子里的蚂蚁,挠人得很。当曼璐说出自己的计划,鸿才简直是白日做梦成了真,兴奋的得在强暴曼桢之后,顶着一脸的抓痕,还在自顾自的傻乐。最后,曼桢为了孩子勉为其难嫁给了他,他却觉得曼桢“不过如此”,过去是自己高看她了。他对慢慢渐渐开始厌烦,不屑一顾。其实,曼桢早已不是从前的曼桢,那个曼桢已经死在了祝家二楼的房子里,一个人怎么可能会爱上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呢?一个强暴了自己的姐夫,一个葬送了自己美好未来恶魔,鸿才的爱,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爱情应该是看得到别人看不见你的好,如曼桢看到了世均的温和,内敛。淑惠看到了翠芝的天真活泼,为人着想。但同时爱情是,牵起手之后的信任,勇敢,坚毅。将来要一起面对风雨,人事变迁,而不是只能在温室里,山林中静静绽放的一个梦。如果爱情,在遇到障碍之后,就黯然退场,这不是爱情,这只是爱过,并且爱得不够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四):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当看到曼璐对张豫瑾失望,而开始谋算如何利用曼桢来维持自己的家庭。就如同看到一条蛇渐渐靠近一个天真的孩童。不忍看下去。

  弟弟说了句话,如果不继续去看,将永远陷在那份挂念上。当年对《半生缘》断断续续的看,也就只是从一个好人,坏人的角色上去看,如果我在这里戛然而止的话,也许我对《半生缘》永远都是这样的理解。永远不能接触到张爱玲的思想,而只是停留在大众的爱恨情仇上。

  《半生缘》的故事应该分为三段吧。

  第一段:曼桢与世钧的相遇和相爱。

  第二段:曼桢与世钧的分离。

  第三段:曼桢与世钧的重逢。

  每个人的好坏怎么说呢?也许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只有在他/她的面前,才能焕发出那样的神采。而是另一个谁,都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和满足。曼璐在张豫瑾面前,那份神采,是在祝鸿才那看不到的。曼桢对于世钧 的体贴和那份爱,在谁身上也不曾有过,甚至连那样的自己都消失不见了。世钧对于曼桢的那份冲动和那份细心,也不会再有了,已变成让人一眼觉得木纳而无趣的人。石翠芝也是吧,只有对叔惠会失控,会那样焕发光彩。

  所有的感情因为真心而变得如此的珍贵和难得。而世事弄人,相比张爱玲也是个体贴的人。她没有残忍地将那些平淡的纠缠写得清清楚楚。曼桢在牢中如何思念世钧,如何被现实给敲醒,曼璐如何慢慢病倒,曼桢如何与祝鸿才离婚,抢孩子的抚养权等细节一一描述。如果真的如抽丝剥茧般描绘那些人生中的平淡和苦涩,那我会受不了

  张爱玲如编织一张华丽的丝绸般,恰如其分穿针引线。没有人是真的坏人,真的好人。祝鸿才的贪婪和好色,却也卑微地渴望幸福和温暖。曼桢的贞烈和理性,却也妄想牺牲就能成全什么。曼璐的为家牺牲,到头来只不过还是图自己的幸福。世钧,所有的痴情不过到头来,也化作一时的寂寞就匆匆选择了。而叔惠总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门第之分,但是到头来也深陷其中,恶性循环

  贪婪自私的人以为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而理性,自以为伟大的人,愚蠢地以为用牺牲就能体现自己的自尊和伟大,能收获自己以为的结局——成全自己和别人。有时候觉得聪明的人比愚蠢的人可笑,明明知道是错的,还是去做。而愚蠢的人至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曾经的非你不嫁,非你不娶,变成了娶了一个娶谁都一样的人。

  张爱玲最好的结尾,是截至在没有离开的那一刻。很多事明白就好。这个就是故事的真谛,不是需要大家的痛心。而现在太多的电视剧却直接的,赤裸裸地希望用悲情去刺激什么,得到收视率。

  却不能明白,真正的好的作品,只是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而非流下一淌眼泪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五):你们如果能多一点坚持,或许结局会不同

  每次看到张爱玲的文字,脑中总会浮现一个穿着旗袍,盘着头,丹凤眼,坐在大厅的木椅上,翘着二郎腿,手拿着一只快燃尽的烟的女子·······

  她总给我一种无可奈何感觉,《半身缘》也给我这样一种感觉

  无可奈何。

  当曼桢被曼璐关在她家的时候,如果世驹能坚持下去,能一直来找她,能坚定地去探索更多的线索,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呢?

  如果那几年世驹没有被他自己的猜想(曼桢和医生结婚了)打败,不放弃地寻曼桢,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如果曼桢能放下心中的那些骄傲去寻求世驹安慰怀抱,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

  如果心里还有爱,放下一切顾忌去爱一回,去追一次,一切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但为什么你们不迈出那一步呢,为什么还要让缘起止于半生呢?既然相爱就该勇敢去爱,不是么?

  最后,他们还是相遇了,曼桢说回不去了。

  是啊,还怎么回去,各自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家庭。空留一声叹息给读者。

  如果心中还有爱,那就请坚持吧,去奋不顾身一次吧,最好的疼爱不是手放开,是亲自给爱的人最好的疼爱。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六):半生缘

  首先说,这个是之前看完时写的一点感想,严格来讲算不上是书评。

  一切都回不去了,是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看完《半生缘》心里很郁结。曼桢和世钧,这一对苦恋人,蹉跎了小半生时间在迷惘和挣扎上,与外人挣扎更与自己挣扎,想来人何苦要如此矜持对待爱情命运

  此所谓矜持,是讲着理道、讲着情面、讲着人情世故,更讲着自己那张面子,非“扭捏”之意。在中国文化里这历来是没有错的,即使就因为这些而错失了良缘,那在观者看来,也是一段值得歌颂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说到底,还是人心对于现实的屈从,因为现实的力量并不简单在于它用强力约束了人,它给人更深的畏惧在于它是因人而生的,它的每一块骨头都是人用活生生的例子堆砌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现实等同于真理,顺它者昌,逆它者亡。

  这样说来,矜持就是有理的,即便因此错过爱人,错过幸福。

  曼桢对于祝鸿才,冷漠和隐忍的漫长光阴,这个姓祝的名字我本不想提起,因为无聊,然而他是曼桢悲剧和错误的两块碑石,至死都冷漠和丑陋着。

  谁都没有错。姐姐为了抓住终身依靠而出卖妹妹,妈妈为了保全家族的名誉和生活基础而忽视了女儿,世均因为听信了他人和对恋人的怀疑而放弃了坚持,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匆匆了结了婚姻大事。再说那受害者曼桢,好不容易逃出魔掌获得了自由,又因为骨肉亲情而屈服,以为就此可以彻底牺牲自己忽略自己什么都不顾及。

  然而最终又绕回了原点,难逃命运轮回,因为一个人可以装作糊涂一时不可一世。她自己,并不能真正的彻底牺牲。一个懂感情的人,只要她还活着,就是有感受有不甘的,终有一天会打碎一切逃出世俗藩篱。离开祝鸿才遇见世均,然而此时,已是历尽沧桑泪眼无言,已是如她所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不知道张爱玲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否也曾想借着曼桢说些什么。回到书里,此时的曼桢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痛楚:失了亲人失了爱人,剩下的唯有一个孩子给她的下半辈子坚硬起一颗心来生活的理由,真要彻底的牺牲自己了,然而此时的牺牲已不再是大义凛然的决绝付出...只是一切美好都崩塌后的沉默,何其悲也。

  慢慢的读着,沿着世俗的愚昧和现实的考量,貌似谁都可以被理解和宽恕,然而就是这样一节一节的发展下来,那单单被忽视和仇视了的爱情就成了最后的牺牲者,对于那些尚不能完全牺牲掉自己的人来讲,这是注定逃不掉的一块伤,怎么掩盖都会有流血的一天。那又为何要自不量力自欺欺人,为何要为了那些所谓道理的东西和心爱的人渐行渐远

  说一个女人矜持,是对她的褒奖。然而我觉得这是一个悲情的词,无奈懦弱均寄生其上。

  讲一个男人矜持,懂道理的矜持,也不是一个贬义。但这又葬送了多少一颗心系在他身上的女子的幸福。

  世间总有很多无奈,为家庭,为事业,为面子,为怀疑。多少幸福,就在这交织起来的矜持之间,灰飞烟灭。然而,孰对孰错又没人能说的清楚,最终也只是看个人的感悟和选择罢了,只有一样:如若再加进欺骗和怀疑来,这世上的真情倒真的是让人不敢妄想了。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七):半生缘

  有没有比曼桢更悲惨的人生

  当曼桢和世均各自成家立业后相遇时,曼桢鼓起勇气追溯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道别前,曼桢对世均说:“只要……,我们还是一直在一起的。”那时候,心酸之感涌上心头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我们。

  曲终人散前,我知道他们彼此是最深爱的,但为了孩子与声誉,最终只能做朋友。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成为婚姻,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有爱情”真是说得对极了。小说结束了,让我们期盼的是曼桢是否和慕瑾在一起了。那样也不失为好结局。

  能和喜欢自己的人结婚,在旧时宗法观念强盛时是极其不易的。如果没有姐姐那荒唐的计划,曼桢与世均之间也还是存在一些阻力的。不过这在小说里并不明显。门当户对其实是有其道理的,至少能排除婚后的很多压力。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里,金燕生和冷清秋的爱情就是最好的解释。不过爱情能否延续当然是双方各自需要争取的,如果金燕生没有那么懦弱,在家境败落时还能有勇气维持自己的爱情,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门当户对所能解释的了的。这也反映出没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是会失败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嘛。

  后来我在想,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有手机等私人通讯工具,不必写信、打座机,情节一定会有所变化。没有手机前,信件是恋人之间常用的工具。但信件的投递速度之慢,隐私极易被公开等缺点往往就是阻碍主人公恋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些桥段是类似的。当然,私人通讯的缺点也是显然的,诗词里的愁肠百结的心理也会少去很多。假设归假设,张爱玲没有让他们在一起。

  《半生缘》被拍成电视剧那会儿,我还小。很多桥段都忘记了。只记得林心如演曼桢,蒋勤勤演曼璐,xx演世均。如今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看完小说,那些桥段在自己心里一折一折地上演着,到最后竟忍不住的要落泪。可见张爱玲笔力之深啊。看完小说,也花光了我所有力气。其实真心害怕这些有残酷的结局的小说,因为会被带入,会陷进去,不知是不是老了的缘故呵。接下来的时间,先作别这些哀怨的小说了,我得找找让我振作一点的书来看。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八):2015-1-11 10:17 《半生缘》

  《半生缘》张爱玲典藏全集 哈尔滨出版社

  小时候看过林心如和蒋勤勤演的《半生缘》,话说我真是饱览电视剧啊,之后那天正好下载了《半生缘》这个电影,男主黎明,女主吴倩莲,想着应该先看看小说再说,电影看了一点,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说,看了小说之后才明白。

  其实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看到小说最后,出现了这句话,感觉有一种针刺的那种痛,伤口小却尖锐,想起了电影《同桌的你》里面的那句周小栀说:“林天,我们回不去了。”

  世钧和曼桢有点像办公室恋情的说,从他们互有好感试探什么的到确定关系恋情升温,描写得都很细节,真实、温馨。曼桢的姐姐曼璐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把妹妹曼桢献给了丈夫,把曼桢囚禁在祝家,并告诉前来寻找曼桢的世钧曼桢已经结婚了。世钧后来也娶了翠芝,曼桢生了孩子,逃跑了,再次见到孩子很舍不得,委曲求全嫁给了祝鸿才,后又离婚。十多年后,俩人再见已物是人非。只能说句我们回不去了。

  曼桢 倔强、聪明、有主见

  虽然家庭负担重,但她仍开朗活泼,与世钧的恋情也使她更温柔更快乐。直到那件事发生后,(模模糊糊记得小时候看到电视上祝鸿才强暴曼桢时,被吓到了,简直是童年阴影。)我觉得这件事就是曼桢的光明快乐生活的和以后黑暗痛苦生活的分界线,之前她有世钧、母亲、祖母、弟弟妹妹,之后她身边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也没有了。

  看小说时想到了《失婴记》的女主,名字记不得了,丈夫、邻居身边的人都在骗她,没有人可以帮助她,一个人孤立无援。

  曼桢也是个很坚强的女子,,一般女子遇到这种事,是万不能理智坚强如她的,曼桢逃出来后,有可能和世钧再续前缘的,阴差阳错下,她得知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便放弃了。之后蹉跎多年,再相见也是十多年后了。

  世钧

  有钱人家的少爷,童年因为父母关系不合,过得并不快乐。长大后又因为职业问题,家中不支持自己去工厂工作。

  不是纨绔子弟,有些腼腆,敏感,软弱,比如追求曼桢的这事,就像曼桢说得,幸亏叔惠不喜欢她,不然世钧是不会与叔惠抢女朋友的,会默默退出。还有后来吃豫瑾(名字好苏~)的醋。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还有在曼桢出事之前他们的那场争吵也是祸根吧,曼桢气急说出分手,若是没这场争吵,世钧应该会不懈寻找曼桢的吧,鉴于世钧的性子(怀疑脸~),但是至少会见上曼桢一面的,会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不像小说中,因这次争吵成了契机,被人钻了空子。

  以为曼桢嫁人的世钧,心灰意冷娶了翠芝,私觉得世钧不会为了曼桢和翠芝离婚。第一性格使然,第二年纪不小了,还有两个孩子,第三目前的生活说不上幸福至少也是安稳的,第四,曼桢也不会让他这样做,小说中我没理解错的话,也是这样隐喻的。

  曼璐

  父亲去世,一家老小无人照顾,只好去做舞女养活一家人,年龄渐渐大了,姿色不再,只好嫁给祝鸿才。没想到祝鸿才有钱之后在外面花天酒地,不回家。因她以前打过几次胎,不能生育了,不能生个孩子拴住丈夫的心,其实曼璐本性不坏,就是脾气差点。我觉得诱因有她与豫瑾的感情变化。年少时与豫瑾的爱情,因为养家只能狠心断了。多年后,再见豫瑾,豫瑾却不再留恋过去,曼璐用来怀念安慰的两人之间的回忆,豫瑾却说是年少不懂事,让她忘了。不仅如此,豫瑾喜欢上了年轻漂亮的妹妹曼桢。

  曼璐嫉妒,她不甘,为什么她去做舞女,断了后路,而妹妹曼桢清清白白,有人爱,还抢去了她心中用来回忆快乐的年少恋人,(其实那都是豫瑾一厢情愿,曼桢并不喜欢他),再有就是祝鸿才对曼桢注意已久,曼璐想要以曼桢来拴住祝鸿才的心。曼桢的下场也是蛮凄惨的,曼桢逃走后,事情也没按照她原先预料的那样发展,祝鸿才还是依旧出去鬼混,她疾病缠身,不久后死了。

  自己的亲生姐妹,怎么下的狠心去,坏了曼桢一生的幸福。她自己不幸,又何必再把曼桢也拖下水去。

  还有曼桢母亲的观念,守旧又受了曼璐蛊惑,一家人搬走了,没有留在曼桢身边,曼桢应该是非常重视亲情的,亲人对她的背叛,不能不让她心痛,以前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就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我这辈子最重视的就是亲情,他们在我心中的位置比过任何,绝对不能接受亲人的背叛,相信他们不会的,我爱他们。

  叔惠

  世钧的同事好友,长相英俊,健谈嘴甜,他是曼桢和世钧整个一段爱情的见证人,他和翠芝的爱情应该是副线吧,却更让人唏嘘,他们不像世钧和曼桢轰轰烈烈地爱过,两人之前就见过三次面吧,叔惠去南京初见翠芝,两人互有好感,但叔惠深知两人的身份家庭差距,不会有什么结果,也就选择了少接触。后来通了几次信,再到南京时,翠芝已经订了婚,翠芝与叔惠见了一次面后,解除了婚约,可是叔惠还是没有什么表示,第三面就是在翠芝与世钧的婚礼上了,喝了好多的酒。

  后来叔惠出了国,结了婚又离了婚,他也有赌气的因素吧,找得妻子比翠芝更阔,更出风头,因为他第一次到南京见翠芝时,被翠芝的母亲给轻视了,小说中叔惠说:【“我是说,我给你害的,仿佛这辈子只好吃这碗饭了,除非真是老得没人要”……不过生平也还是对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

  写着写着觉得叔惠与翠芝和曼桢与世钧又不一样,他们更像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前任攻略》里的男一(韩庚)和女二

  (王丽坤),要是真得在一起了,可能又不是那个感觉了,【俩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虚度之感,也让人唏嘘。】

  又看了下最后一段,发现两人的感情也很深,叔惠找妻子的感觉就是找比翠芝更强的,现在的这个年纪,应该不是赌气了,这应该是变相纪念,用另一种方式来爱翠芝吧。……【在一片笑声中,翠芝却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最后一句更印证了吧。

  站在理智的角度上,就算没有曼桢被囚禁的事,他们俩人最后也可能不能在一起,两人的家庭差距和时局动荡变迁等,两人也不可能放弃各自的家庭,不要父母,舍弃亲人在一起,还有两人的年轻孩子气,曼桢的自尊倔强和世钧的软弱。

  觉得小说还是比较真实,引发读者同感,让人入戏,为小说中的人物感叹,随着情节发展,为他们着急、愤恨、无奈。结局什么的也比较符合逻辑的说,他们不再年轻,不再冲动,而且生活并不只由爱情构成,责任家庭也包括其中,就像文中曼桢问:【“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了很多,……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回答:“我只要你辛福”】

  悲剧的爱情更能让人同情,让人记住,是一种破碎的美的感觉吧。

  ——————

  女人有时候冷静起来,简直是没有人性的。而且真会演戏。恐怕每一个女人都是一个女戏子。

  (曼桢和世钧的感情还未说破时定下来时,曼桢若无其事地吃饭时,世钧在心里想得女人太厉害了。

  作为一个女生,虽不想承认,但确实是这样的。o(∩_∩)o 哈哈)

  世钧道:"我要是知道你要我抢的话,我怎么着也要把你抢过来的。"

  曼桢不由得噗哧一笑,道:"有谁跟你抢呢?"

  世钧道:"反正谁也不要想。"

  曼桢笑道:"你这个人──我永远不知道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世钧道:"将来你知道我是真傻,你就要懊悔了。"

  曼桢道:"我是不会懊悔的,除非你懊悔。"

  (曼桢说道:“幸而叔惠不喜欢我,不然你就一声不响,走得远远的了。我永远也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世钧反驳她,当时两人多幸福啊,辩驳都那么甜蜜,准确来说这是打情骂俏,情人之间的小情趣。)

  他回想到曼桢那些矛盾的地方,她本来是一个很世故的人,有时候又显得那样天真,有时候又那样羞涩得过分。

  他想道:"也许只是因为她……非常喜欢我的缘故么?"

  (曼桢的世故是可以理解的,上海弄堂里的辛苦女儿,喜欢上一个人之后,也展露出了最原始单纯的心。)

  时间是残酷的,在她这个年龄,浓妆艳抹固然更显憔悴,但是突然打扮成一个中年妇人的模样,也只有更像一个中年妇人。

  (文本中有多处对曼璐外表的描写,写她的空洞艳抹,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枯鬼似的,我看小说时,推测她要比曼桢大7、8岁的样子,外表可能看起来要大得更多。)

  可是,人都有这个脾气,凡是他愿意相信的事情,总是特别容易相信。豫瑾也不是例外。他心里又有点活动起来了。

  (豫瑾喜欢上了曼桢,他相信沈世钧对曼桢是单恋,自己还有机会,佩服他这个乡下医生,后来他受了不少苦,还是惦念着帮曼桢,好人,对曼桢真心不错~)

  那天晚上他在月光下所说的话,难道不算数的?他还是一贯的消极作风,一有第三者出现,他马上悄悄地走开了,一句话也没有,这人太可恨了。已经近黄昏了,看样子世钧今天不会来了。这人真可恶,她赌气要出去了,省得在家里老是惦记着他,等他他又不来。

  (世钧吃豫瑾的醋,没来找曼桢,脑补了一下曼桢的气呼呼的娇憨,矛盾的坐立不安的,小女儿姿态,萌萌哒。)

  他把以前的一切都否定了。她珍惜的一些回忆,他已经羞于承认了。

  (豫瑾说从前的一切是幼稚可笑的,曼璐是难过的。放在心上的,别人早已弃之如履,这也是后来曼璐下狠心对曼桢的一个因素吧。)

  固然自己家里人是谈不上什么施恩和报恩,同时也是因为骨肉至亲之间反而有一种本能的羞涩,有许多话都好象不便出口。

  (曼桢知晓了曼璐的作为,两人撕破脸时,曼桢所想。姐妹两人应该常常谈谈说说心里话的,把嫌隙去除掉,曼璐觉得妹妹一直瞧不起她,误解了曼桢。也是多年来的积累误解造成了曼璐狠心对亲妹妹下手。)

  他在她耳边喃喃地说着安慰她的话,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和她一样的茫茫无主。他觉得他们像两个闯了祸的小孩。

  (世钧和翠芝稀里糊涂地结了婚,他们两个心里都有人,并不爱对方,却又是合适的结婚对象,后悔也来不及了,他们的婚姻是有点赌气、孩子气的、可是又是自然的。后来世钧自己想,就算不和翠芝结婚,也是选择那几个和翠芝差不多的小姐们的其中一个结婚。偶然中的必然,突然想到了一句,新娘不是你,那是谁都无所谓了。)

  但是人既然活着,也就这么一天天地活下去了。

  (心如死灰却不得不活下去的曼桢。)

  那么世钧呢?他的婚后生活是不是也一样的美满?许久没有想起他来了。她自己也以为她的痛苦久已钝化了。但是那痛苦似乎是她身体里面唯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永远是新鲜强烈的,一发作起来就不给她片刻的休息。

  (痛苦永远不会钝化,只是隐藏在心底深处,时不时会跳脱出来,痛彻心扉。)

  这些年来她固然是痛苦的,他(祝鸿才)也没能够得到幸福。要说是为了孩子吧,孩子也被带累着受罪。当初她想着牺牲她自己,本来是带着一种自杀的心情。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曼桢与祝鸿才结婚后的内心痛苦。)

  那样的恋爱大概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有一回吧?也许一辈子有一回也够了。

  (后来世钧想他和曼桢的恋爱时所想的。我想,一个人一生中会喜欢许多人,但是爱只有一个吧,因为那是费尽心血拼尽全力去爱的,一辈子只有一次。)

  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世钧无意中翻到了以前曼桢写给他的信,信还在,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其实早已回不去了。)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她一直知道的。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在挣扎。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

  就跟死了的一样。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九):张爱玲最差劲的一本小说

  原因有二

  第一,前四分之一的气氛是“纯爱”,之后的文字渐渐变了风格,然后故事越来越无生气,使得读完之后感到这个小说的结构不好,好像一坨年糕上面的部分已经风干而底下的部分又因为太潮而酸腐了。

  第二,人物的配对结果,十分诡异,而且无趣。关键是无趣。我以为呐,这“得意”于张爱玲是个天枰座的女人。天枰座的女人在情感婚嫁上是很糊涂可怜的,呆瓜一样,“温吞水”。所以,她连自己的事儿还搞不定呢,安排起别人来当然更没法看了。

  这是她最差的一本小说,甚至可以说是她唯一写得不好的小说。

  黄磊,梅艳芳,黎明,葛优,王志文等人演的电影《半生缘》在某些方面上要比这小说好。

  比如葛优饰演的角色,在小说里虽然性格鲜明,但是显得与其他人物有些格格不入。而葛优的表演却使其完美地与其他相适应了,并且那么出彩。

  就连黎明这种男花瓶,都看起来还不错,真是难得。本色出演嘛。

  王志文,真是演技之神啊,那雨里相对矗立时的状态,只需要一个镜头我就要感到得哭了。

  梅艳芳,就这么回事。

  (大陆的演员,怎么都比香港的好。一是咱们人多,科班里能出来的一定扎实。二是,还是人多。香港屁大点的地方吵吵嚷嚷就是那几十个人闹闹腾腾的太狭隘。)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十):绝处逢生的爱情

  半生缘是小时候随着母亲一起看的,哪懂什么情爱,只知道曼璐是个坏女人,竟然残忍的害了自己的亲妹妹,至于其他人没有什么太深的映像。现在想想,当时确实幼稚,人是饱满的立体的,有灵魂和思想的,通过好坏去轻易的下定义实在鲁莽。

  《十八春》写成十八篇,时间跨度非常大,正好18年。岁月从来不饶人,18年的光景足够强大,强大到你能唯唯诺诺的过完一生,不再期待不再抱怨。但18年的时间,曼桢和世钧还记得彼此,记得是曾经准备要爱一生一世的彼此;翠枝还从心里想念着那没有对叔惠说出口的爱。记得“爱”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最起码你知道你费劲浑身力气的爱过那样一个人,就好像,他不在了,你也失重了。

  朋友问我《十八春》讲的怎样,我脱口而出“就是一本高深的爱而不得的言情小说”,大家都笑了,可能映像中张爱玲应该是这更加高深莫测的书的人,但事实就是这样,言情小说。

  曼璐是整本书最苦情的角色,这是那个时代,那个家庭环境强加给她的,她有很爱的人,但为了弟弟妹妹为了撑起那个家,她只能压低自己,一面对着一个个男人搔首弄姿,一面承载着街邻四坊的闲言碎语,所以曼璐心中的怨恨能被理解。她爱的男人都爱上了自己的妹妹,她心中怎能咽下那口气。但最终曼璐也死了,她所在的那个时代也随之远去了。

  南京老太太去世了,曼璐曼桢的奶奶和妈妈走了,带有旧时代印记的人一个个都去了,剩下的都是有血有肉的,进入新时代新中国的人,这些人会生活的越来越好。张爱玲并没有一味的诉说悲情,她是心怀希望和期待的,她给书中的人物都留了一条后路,她依然坚定的相信爱情。这就是所谓的绝处逢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