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10篇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由[美] 乔治·索罗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3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一):思想性高,可读性差

  看完了第一部分,大致了解了反身性理论;其余部分下次再看,目前我要理解还有难度。

  反身性理论我理解就是x和y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双向的、循环的、互为因果的。所以两者之间没有简单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动态的、不均衡的、测不准的。这种理解应该更接近现实世界情况,但着实让人沮丧

  反身性理论可以完美解释美国六十年代的集团企业热和近年来A股市场的并购热潮,也可用于解释信贷周期甚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周期。

  反身性理论适用的情况下,事物运行会形成强周期,蕴含巨大机会。周期上升的阶段,基本面、主流偏向和价格自我加强,所有因素正向共振,促使趋势加速发展,远远偏离均衡点。在转折点上,价格的变化无法维持主流偏向的预期,矫正过程开始,所有因素负向共振,趋势自我削弱,急剧下滑。

  如何在周期的早期阶段认识到周期运行规律?如何在接近转折点的地方认识到危险的来临?这些问题书中没有答案。想要活学活用相当有难度。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二):1980年代的索罗斯的操盘手法

  这本书里面,老索写得殚精竭虑的前几章,一言以蔽之,正反馈是存在的,而且跟负反馈(均衡的推动力)是好兄弟,哥俩谁心情好谁就出来唱一嗓子。这个在当时应该是振聋发聩,但在现在已经变成了普遍接受的现实了。

  至于利率和汇率的分析,就像他自己在本书里面说的,“我缺乏对货币理论的透彻研究”,并不专业和深入。另外,这本书也提到,那几年老索靠的是股票吃饭(准确的说,是靠选股),外汇,期货,债券基本是不输不赢(这段时间,外汇,期货,债券等可是有广场协定这种大级别行情的)。

  感兴趣的,是他的操作手法:

  1 所有头寸都分2部分建立,第二部分要在第一部分盈利的情况下,才能建立。

  2 频繁的短止损和重新投入。

  3 不要丢了自己的仓位:用锁仓代替平仓和风险敞口调整。

  4 要看新闻,形成自己的见解,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看K线追涨杀跌。

  5 强化市场敏感程度:写分析周记。

  6 追求少错一点,而非一定要做对什么。

  7 根据模型操作的话,事前要定下失效条件和适用边界。

  最后2章很有趣特别是老索对1987年的日本的描述:在国家机关的允许下被操控的股票市场,快速积累的权力财富,以及有可能成为替代美国的霸权,这一切在现在,把日本替换成中国,简直毫无违和感。恩,我们都知道,1987年之后,过了4年,日本陷入了20年——至今毫无好转迹象——的衰退……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三):索罗斯的思考方式

  我认为,能够将投资理念提升到哲学的层面,那是很牛逼的人

  我平时也看一些经济学家的博客,像“谁是谁非任评说”,刘洛军、叶檀等等,发现他们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拿一堆数据或事件来证明他的观点。而索罗斯则是将一堆因素摆在台面,有的因素之间可能是相反的关系,有的可能是共生的,有的可能是同向的。然后再思考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会导致什么结果

  这就像是理论家和实战家的区别。理论家做的是证明题,而实战家做的是计算题。

  以前我总是抱着教科书的理论去读此书,但现在发现必须灵活变通,教科书上的原理都是有特定条件的,你只要捉住核心的因果关系,其他的相关因素都是间接影响,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影响。

  我认为汇率的涨跌取决于该货币的需求。(就是由多少外资愿意兑换)

  而引起需求的原因有很多,国内经济的强劲发展;利率的增长;汇率增长的预期;大额贸易顺差,等等,在一个经济体内,有时很难这么多因素都同向发展,你就要研究哪个因素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以及最难的一点,什么时候会发展质变。这才是实战家的实力体现。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四):哎,索罗斯罗杰斯那档子事

  作为铁杆粉丝,我把这两“斯”的星空际遇,比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合作。在每一间人民公社的礼堂都悬挂马恩列思毛画像的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友谊人类有史以来最纯洁、最革命、最值得无限景仰的友谊典范。记得有一张两人的合影,老马坐在椅子上,“第二把小提琴手”恩格斯立在一旁。

  那时我挺操心这两位大胡子如何喝稀饭,长大了,知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才深刻(这个口头禅可能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理解到,这份友

  谊是多么稀缺,多么昂贵。他们二位一体,任何一方缺失,马克思主义都不是后来的样子

  和马克思、恩格斯相比,索罗斯和罗杰斯这两个“斯”要小众得多。但他们在全球化泛资本化时代获得的尊崇地位和广泛号召力同样令人高山仰止

  1969年两人创立量子基金,索罗斯操盘,罗杰斯搞产品分析,强强联手,风起云涌。共事12年,量子基金年收益从未是负数,并创下了3365%空前绝后

  累积收益率。后来两人因龌错分手——这并不奇怪。……

  http://blog.cnfol.com/maliyicai

  http://blog.sina.com.cn/mayilicai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五):翻译的很差,一定对照原版,不然容易误解

  这本书整本都极好,前面讲理论的估计经济学学生看了都会想把经济学的书扔掉了;中间部分举了很多分析例子,还包括索罗斯自己早年写的一个研究报告,真是很可贵,主要就是一些价格引发自我加强的例子,这种思路确实能直接开拓人的投资眼界,而且我认为“自我加强”是一种很本源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和价值投资并驾齐驱的理念,就像一个是九阳神功,一个是乾坤大挪移一样,我觉得不管什么风格的投资者,都值得一看,因为它没有什么说教和强加给读者的偏见,只是揭示一种本源的东西;后面半本投资日记,更是有管理大规模对冲基金时面临的很多风险控制的例子,值得经常翻出来看看。

  这个书的英文版,网上随便都能搜到下载到,必须要对着原版去看这个中文版,这样可以看的轻松一点,而且会发现中文版上许许多多的翻译错误。这些错误会严重误导读者。我觉得如果不打算看英文版,这本书最好就先放着,以后再说。

  总结一下就是,专业投资者看看收获会很大,会对投资视野有质的提升,还在市场里瞎折腾的人看了也只会产生很多偏见与误解。要看就对着英文原版看,不用犹豫了,这个中文版极差。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六):读书笔记之《金融炼金术》

  仔细读了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做了书摘如下:

  股票市场中的反身性

  技术分析派研究市场变化和股票的供求模式。它的长处在于判断事件的概率而不是做出实际的预言,就本书讨论的主题而言,它并没有特别的价值。这一派谈不上有什么理论,无非是股票价格由供求决定,过去的经验未来的市场表现具有相关性之类的老生常谈

  相比之下基础性分析要有趣的多,它是均衡理论的产物。股票被假定为具有真实的基本的价值,这一价值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值得重视的是该方法中的假设,股票价格和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是正相关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尽管可能存在滞后——在股票市场上交易的各种股票的相对价值,而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左右公司经营状况的可能在这一方法中却未予以考虑。

  我不相信股票价格是潜在价值的被动反映,更不相信这种反映倾向于符合潜在的价值。我坚决主张市场的估值总是失真的,不仅如此——这是对均衡理论的决定性背离——这种失真具有左右潜在价值的力量

  ——这样,我就用另外两个主张取代了“市场永远正确的迷信”:

  1. 市场总能显示出某种偏向。

  2. 市场能够影响它预期的事件。

  典型的情况是,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在早期会进行适度的自我矫正,如果在矫正之后趋势仍然得以持续,这一偏向将有机会得到加强和巩固,且不易动摇。当这一过程持续下去时,矫正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而在趋势顶点逆转的危险则增大了。

  外汇市场中的反身性

  事实是,国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循环作用。一方的变化可能先于另一方,但是一方为因一方为果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他们是彼此影响,相互加强的。将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局面称为恶性循环,而将相反的情况称为良性循环,这样可能更为恰当。

  投机交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反映了参与者的偏向。投机资本为寻求最大的总回报而不断流动,总回报有三个构成要素:利率差价、汇率差价和当地货币的资本升值。考虑到第三个要素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可以提出下面这个一般规律:投机资本为上升的利率和上升的汇率所吸引。

  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着三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巩固的倾向:赶潮流的投机资本流动的增长加强了趋势,而强化了的趋势能够为赶潮流的偏向提供丰厚的报酬,投机的收益又引来新的资本流入。

  投机活动具有日渐增强的不稳定性,这并不是因为投机资本流动最后必然逆转,而是因为逆转之前有很长的一段发展期。假如它们很快就不得不反转,那么投机资本交易将为市场提供深受欢迎的缓冲,调正过程也将因此而免于特别痛苦的局面。事实上,正是因为趋势难以逆转,参与者才会陷入对趋势的依赖,以至于最终逆转的调整显得格外残酷

  还有一个尝试性的概括:当一个长期趋势渐成强弩之末时,将会出现短期的反复震荡,这种现象毫不奇怪,追赶潮流者如今辩不清方向了。这个概括是试探性的,因为它的经验证据尚不充分

  信贷与管制的周期

  任何时候,只要存在价值和估价行为之间的双向联系,则繁荣随之而生。估价行为呈现为多种形式,在股市上,是收益。在银行业务中,是抵押品。繁荣有可能——尽管未必在没有信贷扩张的情况下发生。

  管制的周期不具备信贷周期的反对称特点,它似乎比信贷周期的繁荣与萧条模式更吻合与我们为外汇市场所发展的波浪模式。正像自由浮动的货币更倾向于在过高或过低的汇价之间来回波动那样,市场经济也倾向于在过度管制和管制不足之间来回摆动。

  市场参与者的最高境界在于适可而止,然而有时的确力不从心。————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就是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力的监督。只有某种形式的干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令或者来自中央银行和缓的暗示,才有可能阻止繁荣/萧条序列过程的失控。

  关于并购

  人们普遍相信,只要公司的规模到一定程度,它就不会受到攻击,同时也不会发生重大的改组。他们生存在一种缺乏激情环境里,管理阶层相对稳定,集中心力于自己的业务。由于这一观念极少受到挑战,可以肯定这只是一种偏见而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持,这一偏见可以从股票价格的评估中得到证实。小公司被认为更容易受公司改组的影响,结果导致了一种高估其股票价格的倾向。

  一些技巧、经验及聪明

  经验告诉我,购入长期债券的最佳时机是在收益曲线调头(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时侯,这正是今天日本市场的表现。

  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市场的期待将会得到满足。我必须当心,不要让我对牛市的信心影响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判断力。我近来在市场上陷入过深,以至于很难保持客观观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历时实验表明,我的方法应用在金融市场,比在现实世界中要成功的多。原因很明显,金融市场本身作为现实世界运行机制的预测者,其功能并不完善。实际发生的过程总要同普遍的预期有些歧义,金融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在于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至于对现实世界的精确预言则并非必要。————可以这样理解,市场自身也在设计着各种各样的假定并将它们付诸实际过程的考验。那些通过了考验的假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那些不合格的则淘汰出局。我的方法同市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致力于反复实验以寻求出路。大多数参与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我则完全是有意为之,大概这就是我能够比市场做得更好的原因。

  我所构造的预测及猜度只能时断时续的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分析无从下手,只有一片呱噪声,但是一旦成功构造了一个确有价值的猜测,那么回报将是极为丰厚的,正如实验第一阶段表明的。即令你的感觉被证明是漏洞百出的,但至少还可以有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准,即市场表现。

  如果参与者迷惑于市场的一贯正确性,那么他所接受的反馈必然是误导的。实际上,对市场能力的盲目信任将导致市场更加地不稳定,因为一旦参与者意识到市场总是存在着偏差,修正的周期往往会缩短。而人们越信任市场,市场偏偏越是不能发挥效力。————在最终意识到市场处处占领先机,灾难性预言无法实现之后,我得出结论:现在是预言自我扼杀的时代。

  换句话说,金融市场不断的预报各种情况的发生,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是恰恰因为有了预报,所以往往不能实现。

  反潮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不过同公认的预期对着干绝非安全,试回忆一下,在繁荣/萧条模型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加强普遍的预期,只有到了转折点时才会站到对立的立场上去,而转折点难以把握是众所周知的。鉴于反潮流已经成为普遍的倾向,那我就要做一个顽固的反反潮流者,

  股市的繁荣总是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只有某种形式的管制才能防止过度不稳定的发生。

  极权社会缺乏自由,开放社会缺乏稳定。由于我们内在的偏向性,介于两者之间的稳定均衡是不可能的,这正如自由市场经济中稳定均衡之不可能。人们的观点总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日本人对金融市场的态度则完全不同,日本人将金融市场视为达成目标的工具,并依此操纵它们。主管当局和机构玩家以微妙的共同责任制度连接起来。

  我的出发点是,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是有缺陷的。如果坚持因为有缺陷而抛弃每一种选择,我们将一无所有。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尽人力之所及,否则就只好拥抱死亡。————在各种名义下追求完美和不朽的徒劳努力,都无异于放弃生活选择死亡。逻辑的结论是,生活的意义包含了思想上的以及在实践思想时的各种缺憾,生活本身就是荒谬的沃土。

  市场也好,选举也好,都不是客观的标准,它们只能反映流行的偏见。但是,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这已经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关于我的繁荣/萧条理论,重点在于没有任何事物是不可避免的。就典型的繁荣/萧条事件序列来说,它最初具有自我加强的本质,最后则会呈现自我消减的迹象,在任何时点上,它都可能会停止或转向。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七):你总是以为你看过《金融炼金术》其实你没看过

  这本书的名字真的起的非常的差劲,以至于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包括我)以为这是一本写金融炼金术的书。先说一下我,我是一个职业金融衍生品投机人,翻开这本书的动机也和其他人一样。这个你懂,关于动机不再赘述。但是看了第一句话我就发现我错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继续看了这本书。我在早些年对哲学有点兴趣,看过马克思和柏拉图的一些观点。现代社会的许多理论大都是基于这两个人的哲学观点。索罗斯的观点是对柏拉图的某些观点的批判,因此基于后者发展起来的许多看似固若金汤,天经地义的理论构架在索的笔下轰然崩塌。这种认识上的颠覆相当于当年看相对论时对于物体运动认识上的颠覆,我是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冲击,最后我宁愿相信爱因斯坦胡说八道。那么这次,我宁愿相信索罗斯在扯淡。

  另外,我经常看到和索罗斯一起出现的名字有巴菲特,丹尼斯,利文摩尔,甚至江恩。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金融投资从业人员还是不要看这本书了,浪费时间。我确信你不能从书中找到你想要的。如果你执意认为这本书是教你怎样赚钱的,那么你就当我在扯淡吧。这会让你好受一点。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八):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是索罗斯提出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解释市场波动性的理论。有人总结,在投资方面人类常见的情绪有16 种,比如代表性效应:认为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错误共识效应: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选择性认知:只愿意聆听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置之不理。人类的这些情绪会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索罗斯据此提出了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的核心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互相影响。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改变市场原本可能的走势,一个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后,二者会互相加强,互相巩固,直至“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当认知和真实差距很大时,形势就会失去控制,直至逆转。

  这个理论,有点抽象,但很有意义,操作性也很强。他根据这个理论有过多次成功的操作,当然也有失败的。他的做法是,冷静地研判市场会否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先做一个假设,然后不断根据市场本身及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看这个假设的趋势是否能够确立,从而进行布局。这个理论里面,有一个“加速期”,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概念,可以据此研判市场是否在顶部或底部。我总结它有几个特征:

  1.市场形成高度的共识,包括分析师、基金等形成高度共识。

  2.在顶部时,总有些举足轻重的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市场解读为利好,还要上涨。我最有印象是07年8月的时候,万科以31 元,一个很高的价格,配股融资大概约100 亿元,消息传出之初,万科的价格从20 多,一口气涨到36块钱去了。真正实施时,股价直奔41 元,市场把它解读为重大利好。之后,万科走势一落千丈,最低跌到三块多(除权后)。

  3.在底部时,一些举足轻重的企业回购股票,市场不理不睬,还要下跌。我们看到04~05 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量回购股票,但市场置若罔闻。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位时,它觉得可能高估了,会考虑以增发的方式,拿到更多的钱,在低位时,它觉得,价格太低估了,这么好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进它注销呢?

  4.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股指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司,会出现突然间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情形,这要高度警惕,形势可能要逆转了。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的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九):索罗斯的不确定性

  索罗斯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根源在于人的易错性和人与市场认知操控的反身性,而易错性的根源是什么他没有详细解释。

  他的繁荣萧条的泡沫循环模型就是构建在以上认知之上的。首先承认市场有客观趋势,然后人的认知易错性造成误解,反身性造成对这种趋势的自我加强,当这种误解偏差无以为继的时候必然发生反向崩盘。这种客观趋势的根源是什么索罗斯没有解释,还得去传统经济学中去寻找答案。

  波普尔的科学证伪理论,解释和预测是对称的,证实和证伪是不对称的。因此索罗斯认为波普尔理论只适用于客观物理世界,不适用于金融市场。

  这里有个问题,索罗斯认为由人构成的市场是特殊的,不同于客观世界,因为人对客观有操纵功能。其实人并不特殊,这是一切复杂系统共有的特征,群蚁、自然界生态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等。自组织临界、涌现等理论都有解释。

  而且我也不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根源完全在于易错性和反身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所有复杂系统共有的特性,具体根源是复杂系统科学要研究的。人并不特殊,人跟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有什么区别?

  至于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预期假设,曼德勃罗的反驳更有说服力。科班理论的荒谬在于均衡思想,不承认市场的不确定性,其理论基石高斯分布是均衡的、无时间的、无变化的、确定的世界观,没有把这种世界观应用于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更荒谬得了。现实世界是个历史过程,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塑造它的工具,严格的波普尔科学思想是不适用,预测和解释是根本不对称的。

  我认为索罗斯赚钱的秘密不在于以上这些,而是宏观经济学那一套。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十):对立面及其他(读后感

  我应该深刻认识理解那条自认“虽然老了,如果在市场上到我还是要小心,因为我还是条鳄鱼。”的老者的话语。他并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他“终极泡沫”的评论,普遍的包括他自己在内“认知的缺陷”的表述。现在开始明白:虽然张志雄评说《金融炼金术》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却喜欢在外出旅游时带上的缘故了,那些艰涩的文字,需要在极其宽松舒适的时候才有心思去琢磨的。

  很有意思的问题。索罗斯用房地产的泡沫来解释“人类认识和实践缺陷”。当银行向房地产放贷,地产升值,银行资产负债表由于抵押地产土地随房地产升值而表现得极之稳健,银行继续向房地产放货……如此循环,直到房地产泡沫坐大,最终破裂。

  有趣的地方在于向房地产放贷的认识形成放贷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实践行为。这个过程中两者相互加强。最终导致灾难。

  这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缺陷”。其实可以向其它方面的事情推演的。

  所以有对立面存在就非常必要了。唯有相反的意见,批评反对的声音才使事情的发展不失去平衡,走向极端。

  我一直记住《经济半小时》在做专题节目时的一个原则:如果对一件事情的评论,找不到正反赞成和反对的声音,就不会播出这样的节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