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场》是一本由李诞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场》读后感(一):人活着还是真实一点好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林长治写的《沙僧日记》,后来还被乐视网、辛迪加影视等拍摄成网络剧,很颠覆的搞笑喜剧,说这些你可能还不会有什么直观印象,我就给你透露一些经典段子:长治2年3月8日“有个老头卖肾。”猴哥:“好,帮我买二两!”长治2年4月24日唐三藏:“不要以为我不敢和妖精战斗!我的字典里就没有‘害怕’两个字!”猴皮精:“你字典缺页了吧?”猪满肠:“呵呵,你字典是盗版的吧?”这些还不算什么,还有一段沙僧的独白:“二师兄果然是一个生性浪漫的猪,说出的话都那么有诗意。整个晚上我一直保持沉默,大家都夸我心如止水,将来定能成佛。我才不稀罕呢,成佛有什么好?还是当妖精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是可以三妻六妾……真令人神往啊!……好!就这么定了。”
为何拿《沙僧日记》做铺垫呢?那是因为接下来我隆重推出李诞著的《笑场》与其有着同样“笑果”。不卖关子,还是先做点剧透:“师傅,一切如梦幻泡影,可在梦里我还有哭有笑,甚至还有了一头长发,梦幻泡影虽易逝,也比这循环往复的无聊强太多了。”“你睡醒了再跟我说话。”“师傅,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昨天那个女施主。”“你怎么知道?你也在想?”“那是大方丈的外甥女,想也白想。”“小和尚,听说你喜欢我?”“不好说喜欢,只是看见你会乱。”“听说你还想娶我?”“不好说想娶,只是想永远和你在一起。”“油嘴滑舌,你丫天秤座的吧?”“阿弥陀佛,心直口快,女施主别不是天蝎座的吧?咱俩正合。”“合你大爷,你们佛门弟子还信这个?”好了,不能继续剧透了,否则会以为我是凑字数。这些还好都是网上公开的一些内容,恰好你没看到网上的,恰好你只读了我的文章,那这些估计够吸引你了。
当然这些仅仅是这本书中《扯经》中的片段,为何要把《扯经》突出一下,是因为作者就是靠写这些片段赢得口碑的,后来他又写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文字,但是作者很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觉得这个世界上属人最挑剔,于是他对自己书的评价是:写得不太好。其实自己写的书好还是不好,真不是自己说的算,读者自然会给你的书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喜欢的自然赞誉之词不断,不喜欢也会给你一棒槌。然而这些又如何呢?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写好自己的文字就可,我是非常喜欢这本《笑场》,读着轻松诙谐,就像听相声一样,不时地有包袱抖出,让你哈哈一笑,我觉得这就是功力。
现在写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看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为何有人那么热衷写书,而很多人又那么排斥读书呢?当然现在书的内容太杂了,成书的速度也太快了,有些时候拼拼凑凑也能出一本书,还有些书就是一个噱头,没内容,不过不得不说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受众群体,或许你批判它不值一读,还有人苦苦寻觅呢,我从不去否定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也没资格去评价人家文字的优劣,我只能从我读书的角度做一些对比,如果这本书我读后很开心,那我写的读后感自然也很顺畅。如果这本书我读起来费劲加迷茫,那读后感自然也是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因此,从我的文字中,你自然能够读出我对这本书的真实看法。
李诞的这本书内容很杂,最后还有他的几首诗歌。读了他的整本书,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不管写的是故事还是诗歌,如果他骨子里就带着幽默,那么他写的文章里都会透着诙谐,喜欢这样轻松文字的人,自然可以读读,放松一下自己也好。
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场完了听我诉一诉衷肠,自扯自蛋。你如果笑了,那就是扯蛋成功。
《笑场》读后感(二):这时代,谁活的不拧巴?
第一次知道有李诞(蛋蛋/自扯自蛋)这个人还是因为《今晚80后脱口秀》,王自健经常拿他和建国编段子,可以说是极尽“贬损”之能事,因为那时候一直是潜伏在幕后,只是偶尔在VCR里面露个脸,所以也没什么名气,顶多在微博上写写诗抄抄台词顺便怼怼网友,干的都是公知们该干的事。随后节目形式有了小小的变动,李诞跟其他几个幕后写手都有机会上台表演脱口秀,因为口才和发型都还不错(重点是发型),他慢慢积累了一点名气。直到《吐槽大会》这个节目开播,他作为节目策划人和常驻嘉宾的身份被很多人熟知,我才真正意识到,人家真的不是靠发型吃饭,人家靠的是挡都挡不住的才华,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按照一贯的套路,人红除了是非多,会写字的还往往琢磨着出一本书,管它质量如何,至少不愁销量。不过李诞与其他跟风出书的网红有所不同,他真的有话要说,也真的言之有物,正如他自己所言:“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场完了听我诉一诉衷肠。”可见在脱口秀演员的外表下,诗人或者作家更符合他内心的身份认同,这时代,谁活的不拧巴?
他的这本书取名《笑场》,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扯经》故事,又名“某未被少林寺吞并的小寺师徒的经典对话”,讲述遗寺师徒二人的幽默生活;第二部分是他近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通过寓言式的故事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以幽默的笔触警示世人,从不同角色的口中描绘出了一幅耐人寻味的人生浮世绘,也带给世人以思考,很多地方都有芥川龙之介的影子;至于第三部分,都是零零碎碎的散文随笔以及诗歌,以平实真诚的口吻谈论身边市井百态,对人生、情感、哲学展开思考,怎么说呢?类似我每天发的“三言两语”。
正如李诞开篇所言:“我一直是个沮丧的人,认为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梦幻泡影。近来因机缘获得一点开悟,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人生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但人生有美。梦幻泡影嘛,本来就是美的。”李诞将这本书定义为没有意义的书,其实不然,《笑场》看似是无病呻吟,但却蕴含人生哲理,将人生付诸于幽默之中,能哈哈一笑,也就足矣。
《笑场》读后感(三):哈,这要写标题啊
以前是从80后脱口秀知道蛋蛋的,就那个一辈子都睁不开眼睛的那个,打字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王自健模仿的蛋蛋,后来因为啥呢?是建国微博说大家不要觉得我就是王自健说的那样,也不要自以为的来我微博说些什么,可能是因为我的微博比蛋蛋好搜,所以我这里显得特别聒噪。之后我才找到了蛋蛋关注了,是从抄台词那里觉得蛋蛋好想蛮有文化的样子,毕竟嘛,我们这些没有文化读书少的文艺女青年特别容易被骗,管你是不是抄的台词,我就是觉得你好高深哦。想说说我对蛋蛋的判断,但我想想,算了吧,我不了解任何人,像我不了解自己一样不了解别人,但是,身为一个最近对生活存在无限失望的人,他真的是沮丧楷模,蛋蛋也说自己最近变得好开心哦,哎,你怎么能抛下我们自己就开心了起来呢?想他,想像他一样做个拥有粉色头发和复杂美甲的女孩子,对嘛,我们女孩子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你开不开心的关我屁事哦。还有啊,看完扯经真的觉得蛋蛋心思好细腻,看完好想去死一死,但是我这么懦弱,算了吧,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对不起蛋蛋,我辜负了你
你在这本书里,会一直感受到一种氛围——冷淡,沉默,偶尔阴郁,偶尔温暖。仿佛一个人的内心竖着高高的墙,看着这世界庸庸碌碌
在机场独自哭泣的女人
摆渡车上男女的几句对话
想要去飞的那个鸟人
魔术师小李
一村子狗变成的人
……
冷眼看着偶遇的人,用荒诞的故事讲出他们的行为在内心投射出的影子
你以为是在讲人生
其实在讲李诞看到的这世界
韩国偶遇的说英语的出租车司机
……
你关掉了感情,用冷静甚至不屑打量别人
还是会有一些东西,透过缝隙潜入你的心,让你感叹活着也有好的一面
你是不是一个,也没那么爱自己的人,才能在这书里感受到这状态,获得共鸣
《笑场》读后感(五):人生就是哈哈一笑
人生就是哈哈一笑
——评《笑场》/By Rene-summer
桶桶问:“你在看什么书?看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说:“笑场。”
桶桶说:“什么书啊?”
我说:“书名就叫《笑场》。”
桶桶说:“......”
一本书的名字引来了我和桶桶之间的神对话,瞬间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出来,而当我看完整本书,更是哈哈笑不停。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笑场”是指演员在演出中脱离剧情于人物而失笑, 破坏了舞台艺术的严肃性与真实感。而《笑场》这本书是《今晚80后脱口秀》策划李诞的首部奇思妙想故事集,其中包括《扯经》故事、短篇小说还有散文随笔以及诗歌等。
我们常常在探讨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人从哭声中诞生,又从哭声中离去,留在人间的仅仅就是匆匆一瞥。也有人说,人生就是吃喝拉撒睡,上学、工作、娶媳妇。而李诞却说,“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他在写作中收获了“美”,并且把这些“美”分享给我们。
《扯经》在网上很流行,讲述了遗寺中的师傅和小和尚的生活,文章里面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幽默的对话,看似是天马行空的胡乱一说,但却成功的塑造了逗比师傅的形象,也仿佛就像是在我们面前。还有那个爱提问的澈丹,名字读起来的谐音寓意深刻,和《扯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澈丹和师傅的对话,让我们看了都忍不住就哈哈大笑,或许这就是作者的愿望,希望书能带给读者一点点“美”。
公交车上被非礼,可能是我们听过的,也可能是我们见过的,亦或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如果换做是你我经历这些事情,第一反应肯定是义愤填膺,把那个流氓揪出来,而李诞笔下的被非礼的女白领,虽然也有自己的愤怒,埋怨流氓,也埋怨那些装模作样帮她的人,但更多的是因为生活的所累,就像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被非礼的女白领明天依旧会搭乘这趟公交车。她太累了,工作、生活的压力,只能无力的说一句“麻烦让让,我要下车了”,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社会现实真实的写照。
李诞将这本书定义为没有意义的书,其实不然,《笑场》看似是无病呻吟,但却蕴含人生哲理,将人生付诸于幽默之中,能哈哈一笑,也就足矣。
《笑场》读后感(六):黑色幽默
笑场一书收录的篇幅不长短句较多,文字浅显却涵盖着人世百态,作者的脑洞和黑色幽默都让我觉得钦佩,其中很多搞笑的对话不禁让我想在生活中试一试,拿到书不久,还未曾看完扯经这部分,其中有段对话让人记忆犹新,
‘’师傅,你说如果有个人,一生无功无过,没人特别牵挂他,也没人特别恨他,有一天死掉了,就那么死了。怎么盖棺定论?‘’
非要定论,可写四字“例行公事”
让人反思,活了这么久,无功无过,接下来几十年又是何去何从,自己的价值观又是什么?人生舞台又在哪里?好怕自己真的就是与千百万人一样只是来这世上例行公事的白白走一遭
《笑场》读后感(七):自己在家炖肉,在快熟的时候会听见炖肉说,孤孤独独,孤孤,独独。
去越南玩了十天,这十天看完了蛋蛋的这本…散文?…怪奇小说?…诗?
在午夜的飞机上看,在进山的大巴上看,在渔村的海滩边看,有时候哭有时候笑,想象这个眼睛小成一条缝的粉红头毛男生写下这些小故事时嘴角是否会有讽刺般的微笑
当然最喜欢《扯经》,小和尚和女施主,老和尚和阿弥陀佛,满纸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句“看见你会乱”,我就心有戚戚的笑了
后面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却是《不忠》,读完以后心里又酸又难过,好像看到了自己(苦笑…),我既是那个喝酒晚归不负责任的男人,又是那个自欺欺人无所适从的女人
他写道:人与人难以交流是怕熟知终会导致全面的乏味,人与人相爱是让人在活着时就能体验死亡
我愿意一死再死
作者李诞以《扯经》闻名。《扯经》是一对和尚师徒空舟和澈丹的对话录以及衍生的几段小故事。内容荒诞不经,但是有的细琢磨一下却很有韵味。比如这两篇:
“师父,我这两日内心浮躁,忍不了蠢言蠢语,听见了总想上去抽他们……怎么办?” “那就别忍了呗,抽丫的。打得过固然心情舒畅,即便打不过也是有好处的,你被揍上几次,心里肯定就宽容多了。”“师父,耳闻众比丘言及末法时代,何解?” “世尊灭度后,一切时代,时代中一切佛陀、凡人,皆有言自身所处为末法时代,这其实是执念,也就是自恋。”本书收录了《扯经》,并放在最前面。后面是作者写的其他一些作品,篇幅都很短,其中多数是脑洞清奇之作。
所以,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适合随手翻开,读上一两篇。因为阅读首先要有趣,不是么?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笑场》读后感(九):不为笑场,只为诉衷肠
最初,在网上看自扯自蛋的《扯经》,是当段子看的。有些段子写得像滑稽剧,一看就觉得好玩儿好笑。《扯经》则有点像幽默剧,爆笑的时候少,更多的是放下书,想一想,不由一笑,觉得写进了心里。
什么样的段子能写进心里?
写进心里的段子,就已经不是简单的段子,而是人生哲理了吧?
是的,《扯经》看起来好笑,叙述的其实是泪中含笑的哲理和启发,是作者隐藏的“衷肠”。比如,“都看得很明白,都活得很不明白”。
比如,“澈丹,半夜诵经,你要疯吗?/驱蚊虫啊,也驱鬼神,也驱心魔……/X,这是清凉油,这是带符板砖,这是安眠药,对症下药,赶紧睡觉。/嗯,蚊子来了喂安眠药,鬼神来了拿清凉油泼,心魔起了,给自己一板砖,对吧?/好孩子,快睡吧”。
再比如,澈丹跟师父说,“一切如梦幻泡影,可在梦里我还有哭有笑,甚至还有了一头长发,梦幻泡影虽易逝,也比这循环往复的无聊强大多了。”师父回他,“你睡醒了再跟我说话”。
想一想,梦不真又易逝,却为什么依然会让人觉得比无聊好呢?人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说到底,人生的一切,不就是梦幻泡影,又何必在乎真假?
在《扯经》中,这样值得掰开揉碎仔细思忖的智慧火花,作者的片片“衷肠”,俯拾皆是。
《笑场》这本书中,收录了扯经全部内容,以及作者的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在序言里,作者说,他不是那种这辈子非要做成什么事儿的人。但是做事的话,会认真,这本书也是认真写的。
看过书后,再翻看这样的序言,忍不住笑起来。这序言就跟李诞在扉页上写的那句“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场完了听我诉一诉衷肠”一样,有种“隐”的意味。他把自己的衷肠隐在看似不经意写就,甚至会引起一阵笑场的文字中,但文字背后,绝对是他的真心真意真感情。因为实在想像不出,无真情,能写出任何带有深情的文字。
扯经自不必说,每一段都像是得道高僧的偈语。“奇趣”部分的小说,“想法”部分的散文,以及“缓一缓”部分的诗歌,文字看似平和,却包含着浓烈的感情。
比如小说“这首悲伤的智利民歌一直没有停”,以对话为主,讲了个略显怪诞的小故事:只有主人公“我”能听到那首智利民歌,所以不知这是幻听,还是因为“我”疯了。“我”忧伤地一直在哼这首歌,虽然大家都知道我在找这首歌,可惜无人听到。一直到故事的最后,“我”终于遇到了一个同样能听到这首歌的人。可惜,那人说,“赶紧关了回去吧”。
就像是永远走不进人群的孤独者,终于找到同道,那人还不愿与他同行。
就像是苦苦在人间寻觅知音,但他认为的知音,却不愿跟他携手。
还像……
这样小且简单的故事,几乎可以有一百种解读,也是作者李诞的“衷肠”——小故事,大道理。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借古讽今。
这本书里的文字,几乎全是这样。即使是看起来快快乐乐的“段子”,传递的也是这样的情绪。
不可否认,虽叫《笑场》,但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甚或是诗歌,无论是古怪荒诞的小故事,还是一段心绪,一点感想,内里都有种读得出的悲伤意味,恍若梦幻空花。
或许有人会觉得沉重,但在我看来,无论怎么样的喜剧,怎么样的幽默,凡可以跨越时空的,内核都是悲观的。像卓别林、周星驰的电影。
同样,《笑场》虽然是一本读着读着就会沉思的作品,但绝对值得反复读。
即使读出“一切皆空”的禅意,也应该读下去。
内核的悲伤,并不代表作者是悲观主义者。也不代表他希望传递的是忧伤。
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教授福克斯曾说,真正的乐观主义不是永远戴着粉红眼镜看世界,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与阻力,甚至为了长远的更大回报忍受眼前的痛苦。
李诞忧伤的诉说,却拥有属于乐观主义者的力量,他的文字,能令人认清生活本质,穿上铠甲,在荆棘中勇往直前。
这是他的“衷肠”。
《笑场》读后感(十):红尘不过笑一场
看完这本书,心里既觉得趣味横生又隐约感觉有点奇怪,荒诞的故事似乎隐喻着什么,黑色幽默的写法令人感觉故事远远不够。虽然书早已看完,但属于故事的真正后续正在现实轮番上演着。
在《像所有村子一样》里村民向会魔法的小李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从前这个村子里人们养了很多狗,有一天狗们都染上了狂犬病,于是人们决定夜晚把狗都杀掉,结果那晚狗杀掉了所有人。之后狂犬病症减退,出乎意料的是狗在几年后变成了自己杀掉的人,于是他们都低着头说话,免得看见曾经要杀掉自己的人面孔。最后那个村民问的两句疑问,令人不禁思索良久:村子里的后代们是人是狗?诸神们允许吗?小李的一番话又令我豁然开朗:在这片大陆上,有几个存在是诸神允许的呢?像其他的所有村子一样,好好的活着,普通一生,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上天给予的最大恩赐了。养狗不需要经过诸神同意,因为这世上本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快乐的活着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希望。
年少时曾思考很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考试成绩?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理想?都不是,但为了什么至今还未找到。后来看人们在生活中不自知的活着,不知不觉的努力奋进;仿佛不为了什么,只是生活有那种惯性在一直推着你往前走,令人根本没有气力去思考别的与生活无关的事。毫无目的的活着,心无城府的大笑,或许是这红尘中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吧。那些或许在哲学家眼中不懂生活意义看起来愚蠢的人们,也许才是人生中真正领悟到活着意义的参禅者呢。
有时候就需要洒脱的抛却那些大道理和世俗的价值观,世上有很多事是常人所预料不到的。《笑场》的作者李诞并没有多大的梦想,他只是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荒诞的想法。他在写时也不会刻意去想自己的文字是否符合读者的意思,更不会刻意讨好读者。也许恰恰是因为这样吧,作品刚看时感觉有些另类,但其中另类里所带来的黑色幽默却是其他作品远不及的。他能让你在上一秒不知道为什么笑出来,下一秒就收起笑容反思这些话语的意义和隐喻。也许这样的故事会有挑剔的读者不喜欢,但给人带来的乐趣和享受却是无法否定的。而且作者在序言所说的:看着喜欢笑就笑,喜欢哭就哭,不喜欢可以不看。这句俏皮话也颇有一番趣味呢。
很喜欢书中“某未被少林吞并的小寺的爆笑师徒对话”,偷懒的小和尚对师傅说自己忧郁,师傅并未好言安慰,只是说忧郁也要讲究外形的,妙趣横生的一句话让徒弟好气好笑得浑身上下不得劲。几句幽默的调侃就令徒弟再也不敢偷懒。
都是篇幅不长的故事,却让人在意外之中收获一份惊喜。读完后感觉远远不够。师徒之间的爆笑日常还在红尘之中上演着,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就会发现每一次另类的对话都是一次笑场,而观看的我们也在上演着一场场黑色或幽默的故事。
荒诞的故事却有着生活的气息,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独到之处,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你在笑过之后又开始深思。哎,干脆放弃细细思索,把书再看一遍,毕竟红尘不过笑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