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一本由二月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的455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雪岩》读后感(一):小小的疑问
红顶商人的成功不用多说,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称道。成功者各有各的辉煌,研究其为何成功,功效已不大。相反着眼于失败处,更能给人以警示。胡雪岩的事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开始下滑,大起大落。是不是应了“盛极而衰”?无从知道。而可以发现的,是他管理上的弊端。这又不禁让我想起马云说的,“再小的公司也需要制度”。
为什么需要制度?究其原因,我想应该在于,人是不可控的。转念一想,那制度可靠吗?再完美的制度也是人制定的,再完善的制度,聪明的人类也会发现漏洞。区别在于:对于大众,制度靠谱一点;对于小众,人靠谱一点。从这里,可以联想到王朝的交替更新,哪有万万代不朽的基业?历史的经验说明了这点,那些极尽所能的人们,也许早就走上了一条歧路。
行有行规,胡雪岩是个商人。在前半生,他似乎精通商场与官场的规则。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后来不能感受到官场的暗流涌动?
是眼前的成就迷花了他的眼,还是他一直只是个商人,不是个政客?
《胡雪岩》读后感(二):红顶商人的发迹与落寞
序:他的背后应该有很多很多故事,可以从大的或者小的角度去挖掘,不是现在用几句片面的话语就能概括出来的。
有时出去玩,特别喜欢游览当地的民居,北方合院建筑开敞、规整,突显京师气度;徽派雕饰繁缛,马头昂昂,富有四水归堂的商人思想;山西宏大奢华,追求外在形式的晋商气魄;苏杭装饰精致,处处体现礼制和内敛含蓄的文人思想。虽然从建筑角度,不懂各地的民居特征,但还是奉之为艺术与文化,总是怀揣欣赏与敬仰的心。
几年前第一次去杭州,在一条古文化街随意溜达,居然逛到了清朝巨商胡雪岩的府邸,在此之前,对此先人了解只源自两个标签“经商要看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和“红顶商人胡雪岩”。难掩好奇之心,独自去观览一番。故居大门不显眼,门内却大有文章,一块同治御书“勉善成荣”十分醒目,建筑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用料十分考究,各处石雕、灰雕、砖雕、木雕精致无比。一边玩一边对故居主人产生兴趣,觉得背后肯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后来就看了一些资料和一点有趣有料的野史,当然有高阳先生的系列书刊,对胡雪岩有了基本的认识。
胡雪岩的发迹
1.眼光远,格局大
胡雪岩认为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远,要看大局。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另外要想市面做得大,有需要联手的生意,就要找一家商号做联号。这样子下去,同行利害相关,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2.既要乘势,又要待时
有势必有利,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能够顺利地办成,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谈到势,要看人、看事、还要看时。同样一件事,原始要看什么人说。论事则还要看是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开口。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言听计从。说迟了自误,说早了无用。
胡雪岩的落寞
1.事业群庞杂且缺乏管理,极易失控
场面拉扯太大,事业群跨度过于庞杂,由于大部分商业靠人治,且江湖义气弥漫,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滋生严重的内部腐败现象,有些助手私心太重,如钱庄和典当的档手不是贪污就是违规挪用公款,整个事业群随时有失控的风险。
2.新兴经济冲击,缺乏转型环境基础
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胡雪岩改变“再商言商”的原则,为了维持广大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不愿改弦易辙,也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因而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战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他算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资本家,如果在现代应该会获得政府的支持,面对新兴技术的冲击,改革转型,解决就业问题,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无此意识,“士农工商”,商人自古是不被看重的。
3.成也政商权钱勾结,败也政商权钱勾结
以“红顶商人”谓之,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加之,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胡衰败时真有种“英雄末路”的感觉。回想他创业之初那番热闹场景,风旗扯的大,总是有那么多人全力支撑他的事业;败落时,李鸿章的釜底抽薪无力抵挡,倾家荡产,孤寂中颇有“人生如梦”之感,再回首,有悲有喜,三十年的奋斗史恍如隔世。
《胡雪岩》读后感(三):有血有肉的传奇形象
首先,本书的题目很有特色,跟红楼梦相似,都是两句对仗的话点明主旨,看完一回再回过头看下标题,不容易迷失。
其次,小说很引人入胜,将传奇人生娓娓道来,胡爷的吃苦耐劳,有情有义,精明细致都跃然纸上。
最后,作为一本传记体小说,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普及很有帮助。真后悔没在毕业旅行去江南之前先拜读。。。
阅读还在进行中,胡爷的发家史才刚开始,我继续啃书了。
《胡雪岩》读后感(四):胡雪岩 二月河 此书太糟糕
之前是看过高阳的《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的胡雪岩三部曲的。不止一遍的看过,因为太精彩。也和好友一起去过胡宅故居,很美。
得知二月河先生和另外一个国家一级作家合著了大作《胡雪岩》,出于两个原因有急于拜读的冲动,一是高阳的胡雪岩写得好,让读者不免想更多的去了解这位红顶商人的传奇性,二是二月河的大帝系列作为电视剧,尤其是康熙大帝确实是难得的精品剧集,心中亦期盼着他的大作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触。
昨天拿到书,晚上看了三个小时,看到第170页,实在支持不住,赶忙上网查看关于此书的评价,一看才知道不是我一人有此感触---此书太糟糕!
高阳笔下的胡雪岩是完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栩栩如生体现在读者面前的。而薛大作家执笔的确是通过作者本人在一旁大段主观感知去概况出来的。这种差别像什么呢。像一部电影,无法将故事讲述,从头到位都是导演在念旁白。当然也有能将旁白用到妙处的,那是王家卫。显然此书的作者不是“王家卫”
高阳笔下的胡雪岩,总能让人感觉到胡雪岩处处为人着想的巧心思,其间的对话让人拍案叫绝之处甚多。而这部大作,让人觉得胡雪岩和王有龄是寻常混混而已。略举几例:一,第一页,胡雪岩醉酒后在紫禁城起码,开口能直呼-慈溪,随后能将免死金牌直接扔在地下,还能大发感想:我是个打怪物!清朝的大怪物! 有读到这里的朋友,会不会想起吴宇森的《赤壁》,关羽对曹操说:你过时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二胡雪岩到了妓院做了打杂的,与正在接收同僚宴请的王有龄相遇,王有龄的反应,让你觉得这个“官”做得有点接近白痴,抛开众人宴请,直接追去后院叙旧。三胡雪岩把想巧珠送给何大人的意思和巧珠说了,最后竟然有:这个是不得已,关系到王有龄的前程,也关系到我都前程,以后还要靠你多说好话!” 一页纸的文字不到就让胡雪岩将一个之前还对他死心塌地的痴情女子给说服了。二月河说过,高阳的胡雪岩缺点就是---略显啰嗦。他的确实精炼得不得了。
此书倒不是一无是处,纸张质量很不错,排版也很好,字体大小得当,尤其有趣的地方是,每每你读到犯困就会发现三五十字关于乳房的描述,只要有女性主角,女性配角,女性配配角登场,并定有着一对让人范馋的丰满坚挺呼之欲出豪乳!就连看见一座桥也是“像极了产妇的双臂”,山峰则自然也是是大地挺拔而出的双乳。章大伙陪胡雪岩到了上海,眼光不曾离开洋人裸露的酥胸,胡雪岩从上海给老婆带回的礼物有最新潮的胸罩,胡雪岩和老婆吵完架,老婆是一边哭泣然后先双手挤奶包,然后喂奶。 还只看到170页,不用想,后面肯定还有更多精彩的描写。有兴趣的书友,不妨玩味。
最后客观的说一句,不要把他当作小说来读,此书是在剧本的基础上改写。当作故事梗概来读会很不错。另外防止失望的好方法是---千万不要读高阳的胡雪岩三部曲。
------------------------
此书评是09年写的,有些时间没有上当当了,才发现居然是当年五月的最佳书评,有书友回复如下:
woshixiemi
虽然楼主只给了一颗星,但是显然他的评论已经让这本书火了,因为在《当当网5月精彩书评月刊》里面,当当给这篇评论赋以这样的标题:《满纸乳房是本书唯一亮点 》,并且着重引用了评论的最后部分——“每每你读到犯困就会发现三五十字关于乳房的描述……”。
很佩服编辑,连骂都能当做卖点来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