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5-22 02:0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是一本由郭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6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一):看得见的世界史

  历史都是看得见的,谁让我们循环往复的原地踏步呢?

  ——题记。

  走在下班的路上,人来车往,好不热闹。人太多,没有多少谈话和交流的,毕竟耳机太多,雾霾太重;这样的天,适合路人擦肩而过,而冬天还没有全部到来,心里却感受到了这份凉意。每一个路上匆匆的行人,都默默思考着自己的事情,或家事,或工作,或是朋友,是没有半点心情与路人四目以对的。也许,这个世界明天就不复存在,也许这个天气明天就要变好,无论脑海里面想了多少个想诉说的事情,此刻,行人匆匆,想说的话打成腹稿,磨叽成文字,随着匆忙的脚步,一一飘散开来。

  从小不喜欢写作文,也不喜欢说话,更不喜欢太热闹的场景,却慢慢像变了个人似的。写过的文字比小学、初中、高中的班长、课代表写的文字都要多;而他们现在再也想不起来当初如何催促着我完成当天的作文作业,我也应付不来他们那份恨铁不成钢的勇气。穿插岁月,当年的讨厌变成了现在的小兴趣,看看书,写一些感受,变的真切而充实。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而我在那一个阶段和境界呢?读万卷书是一个小小的目标,行万里路才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点;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一帮读书的朋友,他们爱书如痴,我被他们的这份对书的感情而感动,读起书来,也多了一份“同路人”的温暖。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曾试着去按照作者、国籍、流派、行为等类型去区分,最后发现不论你怎么划分,都不能满足即使的想法;但生活如果没有计划,世界是不是混乱的一塌糊涂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试着去按照名著和非名著的方法分类,读几本非名著之后就立马读一两本名著;几个来回下来,齐头并进感觉良好。书有糟粕与精华,人有好坏;自己不行动去检测,则只能按照别人的想法去认识和理解——这也违背了自己去寻找世界的想法了。

  读历史,是我读书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与古人对话的惬意,与心灵对话的安静,与神对话的悟道,都能让你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或许你不懂今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或许你不懂自己的内心需要和想法,或许你也不懂你周围的世界,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人活一世就是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消磨自己的肉身,进而能明白几个道理,掌握几个规律,经此而已。历史,让思维之间产生对话,跨越千年,相隔万里,都无碍思维的传递,这难道不是最神奇的事情吗?

  读世界史不能忘记斯塔夫里阿诺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和汤因比,他们在研究方法和描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那份思路和热情不得不称赞。或许我们无法看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历史,但书里面给了我们他们国家的古代历史印象;在《看得见的世界史》里这份印象变得更为真实、可触摸。绝大多时候,我们想象的物体和实际看到的相差很大,但有了现代化影音设备和技术,一切变得可触摸了。世界历史是负责的、颇具争议又不得不了解的,如果只知道一个地区的历史,不足以完全理解各种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转变,这是全局观必须具备的。这本书给了很多全局性历史大事件,让你知道如何通过全局去推导和推理一切未来的可能,这是这本历史书给我读后的感受。

  《看得见的世界史》里我想说明的是,书中有大量精美的插画和相对真实的文字叙述。我在看《全球通史》的时候,着实有些费劲的举动;古生物、古地名和古文化现象你完全想象不出来,如果不停的google,则又影响阅读效果和心情,所以《看得见的世界史》给了我很愉快的阅读体验——文字的说明和图片的辅助,似乎更适合真正想要入门世界史的人。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二):感受时光,品味历史之旅

  感受时光,品味历史之旅

  《看得见的世界史》/by烟波浩渺1980

  这是一本读起来趣味盎然、图文并重的历史基础读物。之所以说是《看得见的世界史》符合了两个条件:一是历史故事读的明白,二是历史图片相当精美。当读此书时便可以摆脱网络搜索,静下心自助阅读,徜徉在历史的海洋里,感受千年往事,感悟历史人生。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本可以让人拿在手里慢慢品味的历史书。没有掉书袋的繁琐,没有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只有精心的编排的历史脉络,新时代我们需要的同样的新的历史编排,轻松阅读、画面精美,满足了现在文字和图片并行的阅读习惯,适于在午后、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起步入辉煌的历史走廊。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每隔几章便有一个历史专题,针对一个关注的历史点做了详细的编排,例如:金字塔里的传说;奥林匹斯山的众生相;意大利文艺复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曼德拉光辉岁月等。一般来说各类历史书,优点是大而全,缺点是细节之处不够展现。本书继承了大而全面的优点,能够在一些受瞩目的话题处,兼顾历史点延伸,满足了读者探知欲。另外书中延伸阅读部分,一篇短文简短概述,展示出读史让人思考的栏目从从史前文明到载人登月的新科技文明,再到2011年的“9•11”事件,历史留给不只有辉煌还有更多伤痛,更多是让人反思。我们人类的所流经的历史长河,淘尽黄沙始到金,我们借读世界史的便利,捡起这片刻之金,圆梦想千年之旅。

  作者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社科院重大课题《世界历史》(多卷本)“民族与宗教”分卷负责人。作者精心研究世界历史多年,这本书则是作者对于历史的重新梳理,用熟练地笔端对历史重现编排,呈现出的是一段清晰的历史走向。关于过去的历史,在不同人眼里呈现不同的镜像,在新时代的我们同样需要新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侧重历史的可读性,画面的观赏性这一特质。语言严谨,编排详略得当,故事生动,注重围绕着人物、地点、关键词讲述,让我们屏弃死板的年代表记忆模式,更快乐的阅读、了解历史。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即会想到当年苦读历史考试的那段时光,当时只是苦于应付考试,想取得好成绩,怎知历史的乐趣,如今不再受制于考试,反而能放轻松心态读出味道来,想来读书的心境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年龄的增长,岁月而累积,生活种种教会了我们要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然而保持心中所喜欢的东西,显得更为重要了。历史的魅力便是如此,她从容淡定,无论你爱不爱他,他都在哪里不离不去,散发着智慧,放射出光芒,不由得不去看他。

  如今拿在手里便是这样一本厚重又精美的世界史,书味扑面而来,历史的厚重感、趣味性均包含在此,读起来倍感轻松,当成一本历史故事集萃,也是相当不错的。即读到历史的过往,又看遍世界曾有的格局,看过往,思未来,历史中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太多。

  行路、读史、思考、回归,一步步,头脑在走,身体同行,往日不可追,来日皆可待,新知感悟涌上心头,头脑亦是明晰清明。阅读一本历史书,便如同旅行一番,满足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愿。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三):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郭方的《看得见的世界史》是一部“视觉世界通史”,用近千幅历史图片,辅以详细文字说明,按时序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从史前至近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按作者自己的话说,“我们之所以再次梳理世界史,便是想对多变的世界做一个全新的阐述和解读———用严谨的文字重新记录这段历史,用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这段历程”。

  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战后欧美史学新发展》《世界历史》(多卷本)等三十多部著作,译有《世界文明史》《人类史》《近代世界体系》 等二十多部世界学术名著。也正是在这一著和译的过程中,他对世界史产生了新的疑问,“不是因为

  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

  《看得见的世界史》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八个阶段,讲述了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世界历史异彩纷呈,如何在一部作品中梳理出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世界历史?最简洁的方法莫过于化繁为简,莫过于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把历史勾连起来。说得通俗点儿,写历史,历史的细节很重要。该书就是从细节出发,从事件出发,从人物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把学术性的世界历史丰富化、生动化、趣味化,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

  人类书写着历史,改变着世界。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正如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他自己的历史。”《看得见的世界史》以其前所未有的大量图片资料,简明扼要而又准确地纵览了每一次重大事件,这种架构不但使作品内容本身“有血有肉”,也使读者“生动如见”。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11月28日第07版:新阅读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卷) 郭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郭方的《看得见的世界史》是一部“视觉世界通史”,用近千幅历史图片,辅以详细文字说明,按时序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从史前至近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按作者自己的话说,“我们之所以再次梳理世界史,便是想对多变的世界做一个全新的阐述和解读——用严谨的文字重新记录这段历史,用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这段历程”。

  郭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战后欧美史学新发展》《世界历史》(多卷本)等三十多部著作,译有《世界文明史》《人类史》《近代世界体系》等二十多部世界学术名著。也正是在这一著和译的过程中,他对世界史产生了新的疑问,“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

  《看得见的世界史》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八个阶段,讲述了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世界历史异彩纷呈,如何在一部作品中梳理出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世界历史?最简洁的方法莫过于化繁为简,莫过于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把历史勾连起来。说得通俗点儿,写历史,历史的细节很重要。该书就是从细节出发,从事件出发,从人物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把学术性的世界历史丰富化、生动化、趣味化,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

  人类书写着历史,改变着世界。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正如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他自己的历史。”《看得见的世界史》以其前所未有的大量图片资料,简明扼要而又准确地纵览了每一次重大事件,这种架构不但使作品内容本身“有血有肉”,也使读者“生动如见”。

  2014/12/22《文汇报》第十二版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四):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历史(书评

  人类的文明总是离不开美丽的传说。从女娲抟土造人到被魔鬼诱惑的亚当和夏娃,从耶稣重生到阿育王皈依,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也许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也能讲上几段。郭方先生所著的《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便是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始为我们讲述不一样的世界历史。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曾说过: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必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可以静下心来去读那些大块头的沉重的传统史学书籍了,要怎样才能了解历史?各路学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个写《明朝那点事儿》,那个写《水煮三国》,用通俗的语言来调侃历史,不失为一种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而《看得见的世界史》则 “用严谨的文字重新记录这段历史,用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这段历史”, 作者郭方先生可谓独具匠心。开篇总是由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或者传说导入,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更配以相关的油画,可谓情景交融,读史如身临其境,更增添了几分读书的兴致。让我们得以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历史,在油画欣赏中记住历史。

  人类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正如长江黄河孕育了不朽的华夏文明一样,美丽的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浪漫的爱琴海孕育了希腊文明,神圣的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原始社会开始解体,人类开始走向文明,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后岁月更迭群雄逐鹿,真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血泪史,每一个成就霸业的君主都是用无数将士的血换来的。从古到今,极盛必衰的道理贯穿了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

  《看得见的世界史》是对历史写作的一种新尝试,时间更是从几百万年前的史前文明到二十一世纪的“911事件”, 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八个阶段,讲述了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文字的发明,国家的诞生,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给人类留下了太多辉煌灿烂的文化;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宗教密不可分,从政治变革到文学艺术,无不沾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气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的主流,当历史进入20世纪,欧美列强的疯狂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随着战争的结束,世界进入了多元化的新格局,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合作使当代的世界飞速发展……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人类书写历史,改变世界。历史从来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正如作者郭方先生所言:《看得见的世界史》,用一样的世界,演绎不一样的历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