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孤独》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80元,页数:2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孤独》读后感(一):我们总需这样
我们出生,长大,生活,相爱,忙碌,直到死去,一辈子总是缓慢而又焦急地走着。我们从一个天国而来,又从另一个天国而去。其实,人生可以简单到只为了吃喝,也可以复杂到生离死别。我们平静地游荡在人生的漩涡之中。
《爱与孤独》这本书是作家周国平写的一本亦哲亦散的作品,说老实话,读起来(对于我来说)有些不舒服。它所包含的内容太过宏大,又有些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年轻人在某些方面有些难以理解(或是不感兴趣)。
很多人说这本书很“鸡汤”,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如何定义“鸡汤”这两个字。但是这样将哲学和个人经历融合在一起,然后再献给世人的作品,我不认为有任何反感。人们口口声声说反鸡汤,反对无用的知识。可这些却是很多人都缺失的东西,只是我们不愿去面对而已。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有遵循我一贯的作风:一气呵成地读下去。而是只读我喜欢的部分,那些我不感兴趣的部分我就一带而过。我也会这样理解,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可能是我这个年轻还没有经历或是有过感悟的内容。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吧。
书中几乎处处是我们所谓的至理名言,每一句都值得我们摘抄在笔记本上面,然后再铭记在心。不过,我也只是一扫而过罢了。首先,我是有些懒,我懒得将那么多句子抄下来。第二,我觉得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去给我们一些答案的,也无需我们刻意为之。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会常常在生活中迷茫,在迷茫中彷徨,找不到方向。所以,有时候,当我们累了的时候,需要放下手中的事情,抬起头仰望蓝天,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我知道,我作为一个没有生活压力的学生可能没有资格这么说。但我绝对有必要提醒每一个迷失的人,在你孤寂的时候,你需要《爱与孤独》这本书作为你的知心朋友。
无需太多语言,带着爱心孤独地走下去吧。
《爱与孤独》读后感(二):爱与孤独
早年看过作者的妞妞,深受感动。但是,人生只愿如初见……
在这本书里,作者表达了一部分直男癌观点,让人对书的感官大打折扣。不过观点归观点,还是有值得读的部分。
比方说,我喜欢关于孩子的部分。因为作者充沛的真情实感,弥补了文字的空虚。
总得来说,是一本无趣的书,并不推荐。
早年看过作者的妞妞,深受感动。但是,人生只愿如初见……
在这本书里,作者表达了一部分直男癌观点,让人对书的感官大打折扣。不过观点归观点,还是有值得读的部分。
比方说,我喜欢关于孩子的部分。因为作者充沛的真情实感,弥补了文字的空虚。
总得来说,是一本无趣的书,并不推荐。
《爱与孤独》读后感(三):书摘
74歌德 17乌丽莉卡 《马里耶巴德哀歌》
贝多芬 琪丽哀太 《月光奏鸣曲》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可以一般的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等等,但是倘若这些词眼却有意义,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真正的意义始终在话语之外。
有的时候,我会忽然觉得一切观念、语言、文字都变得异常疏远和陌生,惶然不知它们为何物,一向信以为真的东西失去了根据,于是陷入了可怕的迷茫之中。
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
说到底,人生在世,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做人,与之相比,与谁一起过日子倒属于比较次要的事情了。
和别人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啧啧】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庸人无聊,天才自足,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力。
在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个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与就结束了。比较起来,以互相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的多。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人生中有些错误也许是不应去纠正的,一纠正便犯了新的、也许更严重的错误。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这世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
一切灾祸都有一个微小的起因。
鉴定真诚的可靠标准:是否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
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读大思想家的作品:对话式的理解,即有共鸣,也有抗争。
一个人受另一个人“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一种自我发现,是一种自己本已存在的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
《爱与孤独》读后感(四):《爱与孤独》
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人,单纯的想增加阅读量。我选了这本书,不过倒也是个错误,我没有丰富的阅历,周国平老师是一个大家,他的文章辩证,哲学,富有时代性!我完全没有能力在这里评论什么,我单纯的想要练习自己的文字能力,才在这里bb。事实上这本书我没能完全的读下去,前面几章写的个人问题,我还勉强忍着看下去,后面写男女,写婚姻,写孩子的教育,我真的是匆匆略过!没有那个年纪和心智还真是耐不住性子看下去~不过前面的也给了我许多启发!之前我总是刻意追求人脉,因为总有人劝告人脉的重要性!而周国平老师的“交朋友,贵在自然!”让我知道确实朋友人脉不可强求,刻意追求自己累,他人也累!再者与他人交往注意“尊重他人,亲疏随缘”实际上这里和上面都一样追求顺其自然,而非故意为之!再言,人总是需要和自己对话,学会孤独,只有这样才会深刻,说的也很有道理,以前的生活不管它,过一天就过一天,感觉无所谓,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自己写东西,记日记,对比以前的过眼云烟,目前的生活确实让我深刻铭记,不管是让我哭还是让我笑的,想想要是一直坚持下去,几年后,几十年后回首看自己曾经的往事,不知道会不会想现在的自己为ta黯然伤怀,亦或者早已释然!周国平老师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一句“爱就爱的惬意,活就活的轻松,回归最实在的人生”,听起来就很美好,我向往这种状态,洒脱,随性,质朴,因为我没有,我没办法达到,我才把之放在神圣的地位,只想有一天我能够达到这种状态,没有太多羁绊!这一点为自己祈祷!为自己努力!
《爱与孤独》读后感(五):爱与孤独
很久以前看过的,不过还是会记得那篇《爱与孤独》。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