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13 12:4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精选10篇

  《巨匠与杰作》是一本由[英] 萨默塞特·毛姆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七九八文化309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3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三):关于小说家“觉醒”的杂想

写在阅读毛姆叔叔的书单推荐之后。
单纯以名作家的生活八卦、不堪掀起细看的生活琐事、风流经历和最终导致其人生走向死角的原因,去看待毛姆《巨匠与杰作》这本书,它仅仅只能作为一个稍微高级的谈资而已。
但如果说阅读这样一本书能带给我何种震动和感悟的话,我会说犹如一个文盲在无边的荒野晃荡遇见一个饱学睿智的师长。
它诠释了小说家最为关心的三个命题:
小说是什么?小说的魅力在哪里?如何成为一名小说家,又或者说,如何发现自身是否具备成为小说家的才华。
毛姆在书中,不厌其烦地多次重复:小说的目的在于娱乐和让人产生思考,而不是哲思和教化。
关于最后一点,哲学家和思想家已经做到了极致,不需要小说家再卖弄什么。
这世上并不是任何事物都要有目的的。宇宙的产生本无意义,文学这个词太泛,媒体和社会人时常将文学与其包揽的任何名词划上等号。无目的性的文体常在,如只散发情绪的散文,诗歌。
但小说只是文学的其中一种体裁,它需要目的。它是一柄很长的双筒猎枪,嘭,子弹射出,一定有血,一定会进入它的目标体内。
没有目的的小说,很容易让读者失去阅读下去的动力,霍比特人要去屠龙,哈利波特的复仇,亚哈船长追逐那只叫莫迪的传奇白鲸,盖茨比永不磨灭的完美爱情幻梦。
小说也是娱乐的,许多人把娱乐看成贬义词,看成一种肤浅的享受,但娱乐无疑也分深浅,浅一点的娱乐,你不需要花太多脑筋,可能是粗俗的一句话,你乐,你笑,再深一点,你若有所思,剧情反转,你舒心大笑,最高级的娱乐是反讽,这一点昆德拉和托尔斯泰用得很熟,脑子转的慢一点的,要想很久,才笑出来,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这类书,他们觉得高级的娱乐,要转动脑子思索,这些开心来得太累。
因此大部分时间,我们更容易打开LOL中单,推塔,跪,或者点开芒果台,感官享受来得更快更迅捷。有深度的,或者更难得到快感的纯文学小说,逐渐成为一种死去的信仰,有的人说,哦,小说已死。可是故事不死,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失去对听一个好故事的渴望。
小说的魅力,来源于作者,当然我不是指作者有八块腹肌,或一张令人心情愉悦的俊脸,它来源于作者的激情,对写作永不熄灭的一把火。
作者当然不需要什么魅力,司汤达是个泡妞还要做笔记的怂胖子,到处吹嘘还没得手的感情;巴尔扎克嗜赌,挥霍成性,他写出好作品的原动力在于还那看不到尽头的长账单;福楼拜没才华,生活闷,关在小阁楼里,一个月才写27行字;陀思诺耶夫斯基自大、狂傲、稍微对他的才华提出建议的人就被他视之敌人,从刑场死神手中逃过一劫后,又对政权卑屈谄媚,恨不得跪在地上用舌头去舔;简奥斯丁基本上是老处女,收入也少,没去过哪些好地方,她的素材全部来自身边的家庭。
唯一算得上有钱的是托尔斯泰和菲尔丁,前者是拥有农奴和庄园的土豪,后者全凭一张漂亮的脸蛋上位,到了晚年,托尔斯泰走火入魔陷入无私主义的癫狂状态,要将全副身家捐出,而菲尔丁则沉湎于自身演艺收获的掌声和观众欢呼的虚荣里,累死在巡演的旅途中。
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成为最伟大的作家。
他们心中对述说一个故事的渴望,已经超过所有生活的猥琐不堪、社会的苍白阴暗和对人性的屡屡失望,他们还是想写下去,虽然纵使再怎么写,也不可能写得比上帝还要好,上帝才是人生最佳写手。
我们可以看见麦尔维尔文笔逻辑之烂,汤姆琼斯因为连载凑字数挤小高潮的缘故,文笔之累赘,跟别提唐吉可德上半部分简直可以不看,直接看下半部分。但它们的内在之核,如暴雨中深海最深的地方一团神奇燃烧的蓝色鬼火一样,猛烈燃烧,噼啪作响,吸引着百年来每一个捧起书的人。
毛姆叔叔没有说完,诚然,有一股冲动还是不够的,你还得具备写作的才华。
在这里,讲到才华,我必须提及一个概念:系统的写作训练。严歌苓在一席的独白中,讲述过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她在美国念书时接触到的写作训练,影响了她之后作为职业写手的一生。
我更倾向于,这种写作训练,是一种自我写作体系系统化的觉醒,不管这种“觉醒”是来自于明亮教室内讲师跟你灌输的,还是来自于市井人生里自学突然醒悟的。
它不再是朦朦胧胧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渴望提起笔胡乱述说一通的欲望,它是你终于知道应该怎么去创作一本小说,你开始在心里种下一粒知识树的种子,一条不断生长长粗的茂密树根,我们在绝大多数诺奖作家的文字中都看得见这种树根,它是一种个性化看待世界的视觉,也可能是一个主题,之后你未来的几十年也许都在描绘这个主题,不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可以现实化的。
此外,恰如毛姆在书中所说,小说家是在编排生活,他记录生活的某个画面,略过他心中无关的日常的画面,将这些画面编排起来。一个刚刚“觉醒”了的作家,他是会开始通过自己内心的主题和方向去阅读更有利于他表达的书籍,去搜集他过去几十年在人世里最熟悉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他组成自己作品最大的资本,所谓“编排”的素材资本,不管这些经验,是来自于自己第一手的体验,还是来自身边的人第二手的转述。
简直就像在五光十色的赌场长桌子边缘,你手心里互相碰撞脆响的筹码一样。
无疑,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作家,都是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的。他们迎合读者的口味,去写一些能够满足读者心灵安慰和快感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具备娱乐性(当然不具备就不怎么好卖了),可他们都不能称之为“小说家”,因为他们缺乏独特的个性化视野,也只是卖完一本就撤走,没有自身主题和方向的写手,就像街头兜售技艺的耍杂人一样,这一条街看厌他们的人多了,自然耍杂人就要换一条街去生存。
那么基本上在你整理完生活经验的同时,你就基本能明白自己是否真正具备写作的才华了,你对世界的感受和看法,是如陈腔滥调一般,还是别有新意,你能否快速将几个生活片段组合起来,让他们产生故事性,你是否有那么强烈的欲望,当你知道你花几个月写的字赚得的银两,还不如你在公司一个星期销售得来的绩效多时,你就要开始客观地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当一个小说家的才能。
我必须强调我不否认努力的重要性,诚如刻苦的福楼拜也写得出包法利夫人,当然,如果这个故事让巴尔扎克来写,也许两个星期就可以写出来了。噢,可怜的福楼拜,我还是要告诉你我多么尊敬你。
写小说作为娱乐和引发思考的一门文学手艺,可真是一件糟心事,所以毛姆评价,是没有哪个富贵之家的人会粘上这门营生的,一旦富贵之家的人碰上,极有可能会得到很高的成就,因为衣食无忧,他们看待生活和人性的角度出发点更高,像托尔斯泰,可以写出最伟大的小说。
阅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对于我个人阅读它最好的方法是,先将它看一遍,随后将此书涉及的十本书翻出来,细看,做笔记,然后再回看毛姆这本书,再做笔记。如此算下来,真正阅读完这本书,对于一个上班族还是要花费一些年限的功夫的。
在最后,我难免心中有些困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
就前提而言(当然预设的这个前提也可能是错误的),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必然在追寻什么,或对抗什么,矛盾始终存在,这些矛盾,最终会反映出作者生命里的主题。我们可以看见村上春树的小说里,永远是笼罩在独立个人其上的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社会的巨大阴幕;在龙纹身的女孩里,是势力范围极为广泛的暴力集团;在路内的小说里,是技校青年那令人捧腹又难过的对生活和爱情的无力感;在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里,连绵不绝的孤独宿命,每个人都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去对抗孤独,即使这种对抗是不自知的:在许知远的文字里(当然许知远不算是一个小说家哈哈哈)是令人着迷又窒息的中国工业化现代崛起的高楼,年轻人如蚁群般涌进大城市的漂泊感。
那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青年时期初初觉醒的小说家,他是如何去寻觅那值得他一生去述说的故事主题呢?他是何时明白,他的一生究竟是在与何者不断对抗,不停追寻,最终妥协的呢?
是一直去写,最后终于找到,还是一直去思考,一直去经历,最后才坐在棒球比赛的观众席上一拍脑袋说,就这样吧,找到的呢?
我很好奇。
因为我沉迷过去,也期待未来。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四):巨匠再恶仍然是巨匠,凡人再善也终究是凡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大师们的风流韵事“而来。说实话,如果为了听段子,那多数人可能失望:毛姆所介绍的十位大师的生平经历读起来会感觉好像是在写流水账,基本上总结起来就是→ 出生 → 并不太穷也不太富的家庭 → 次子 → 家庭不和 → 少年出游 → 追逐女人 → 享乐 → 忏悔自己的放纵 → 继续享乐 → 再忏悔 ...... 写书 → 穷困 → 还写 → 没钱 → 借钱 → 继续写 → 终于出名 → 身体不佳 → 啊...挂了。
当然,这样的说法很多人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我想每一个读完此书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一开始毛姆写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时候还有一些新鲜劲,等到看到他继续扒司汤达的黑历史的时候.....说实话已经读的快昏昏欲睡了。
文学大师的生平再怎么光怪离奇也毕竟是个人,七情六欲免不了,那么追逐女人,沉溺赌博,自我忏悔这些平常人物都会有过的经历恐怕在他们身上不仅存在,而且更加突出。依照我的看法,他们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敏感的心理特征赋予他们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善于思考的态度也使得他们受益匪浅,赫尔曼·麦尔维尔就说过自己喜欢思考(并不一定是善于),也许为何白鲸在几十年之后才得以在文坛大放异彩的原因也是如此。当然幸运的是,就毛姆书中描绘的大师们而言,大部分还是得以在生前就能见到自己的著作被世人认可的。
按照毛姆自己的说法,创造力的天赋是同年与少年时代的一种十分正常的能力,但“如果在青春期之后依旧存在,那么就是一种病症了,只有在损害人类正常特征的情况下才会旺盛起来,也只有在混杂了邪恶品质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具有的惊人原创力,使他成为世上最卓越的小说家之一,而这种原创力的源头,不是他身上的善,而是他身上的恶。”
这一点让我联想起了”创造性的毁灭“这个概念,或者另有一句话“只有做过恶的人才能最真切的意识到善”(大意如此,原话忘了)。放到这些作家身上,这种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创造性必然以一种方式喷薄而出,而方式就是写作。那么内容呢?一个现实中胆小如鼠,苟且偷生,毫无浪漫主义激情的人恐怕会在自己的小说里极尽大恶之能事。相反的是,一个生活中极为放纵,毫无节制,甚至于败坏名声道德的“恶人”却可能更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去表达善意和爱意。形式和内容在此统一,这才是创造出伟大作品的契机。有人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净化了心灵之后反过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顿时觉得失望之极,其实这难道不是世上最杰出的某种反讽么?讽刺的并不是作品本身的高尚,而恰恰是现实的污秽和肮脏啊!
人们其实还只看到了他们能力的天才一面和心灵的矛盾一面,往往忽略了这些作家们的努力。譬如托尔斯泰,半夜一点起床写作到早晨。狄更斯四十几岁就劳累去世,生前留下大量著作。福楼拜为了写作《布瓦尔和佩库歇》而阅读了一千五百本书的资料。产生出一个文学巨匠是困难的,他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体魄,还要有丰富的经历,痛苦而矛盾的心灵状态,和一颗坚持写作热衷付出的内心。
但也许,他们仍旧是个孩子,无论总结了那么多的属于大师或者天才的特征,都可以归结为单纯的赤诚。司汤达为了追逐女人而专门记下各种笔记,为的是见面之后能够俘获女人的心,没想到却数次碰壁,在女人面前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也许对于他们,更加贴近真实的说法是,对他们,其实没有真正的恶。人生对于他们从来只是单纯的玩闹罢了。
纵然如此,巨匠再恶也仍然是巨匠,凡人再善也终究是凡人。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五):真正优秀的小说家都是文艺青年与2b青年的有机结合体

当年大众在听说郭敬明的小说有剽窃之嫌,安妮宝贝在获得200万的稿费之后就为自己添置了大房子,就连在大众心目中那么有地位的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由炒作转型为“炒房”时,可谓一片谩骂声。其实大众倒真不必义愤填膺,看看毛姆笔下的那些文学巨匠们就知道,司汤达《红与黑》故事情节就是来自另一部小说,甚至人名都不甚相似。毛大爷早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就说过: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按照现世说,人只有这一辈子,谁都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好点。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也没有什么好去指责的。张爱玲也坦然,钱太多的用不着考虑,完全没钱也用不着考虑,她说她那种拘拘束束的苦是小资产阶级的。人说到底都是自私的,大凡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多少都会为名、为利所困的。
文如其人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大多数情况下文字只是一种骗局而已,在文字之中,作家们只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世界,他专注于这个世界之中,把自己的激情、创造力不遗余力的在其中挥洒,至于其他的他就不管了,写完了,开心的是他,痛苦的是你。千万别以为他就是自己作品中的那个某某某,回到现实他还是得过自己的日子的。
可是我发现毛姆笔下的这些巨匠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个性十足。这倒为他们增添了点“人气”,这样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可爱的,太正人君子了,反而让人望而生畏了。你不得不承认恶贯满淫和品格高尚是可以比肩而立的。菲尔丁绝不是个体面纯洁、懂得节制的人,他喜欢热闹的排场,放荡不羁,荒淫无度,受雇于政客们,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个乐天派,对朋友慷慨大方,心地善良,政治和善;简.奥斯汀可不是个呆滞无趣的女人,他伶牙俐齿,幽默异常,她喜欢跳舞、调情和戏剧演出;司汤达的艳史可谓丰富,年轻的时候专门向人请教怎样追女人,并为之一一做了笔记,不过他的求爱貌似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已,因为他长得丑,多疑缺乏自信,但同时他又生性机敏,感情丰富,《红与黑》的情节虽有抄袭之嫌,但即便如此,任然能看到他对人心之复杂、虚妄、古怪的敏锐洞察力;巴尔扎克年轻时跟一个几乎可以做自己母亲的女人纠缠不清甚至到对方去世,他爱炫耀,崇尚奢华,吃起饭来像头肥猪,借起钱来寡廉鲜耻、自私自利,他常常会预付稿费,他债台高筑,为了帮他还债,他的母亲都被他拖垮了,最后写信来向他求救,他却给给之冷漠的答复,但他也是个勤奋异常,笔根不辍的作家;约翰.狄根斯幼年时在炭粉产工作过,但成名之后他常常举行盛宴的聚会,他的宅第无比的豪华,可是他确实有能力,而且非常勤奋、友爱、慈善;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癫痫病患者,前者性情暴躁,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与之亲密的仅有几个女人,心胸狭窄,既无同情心也无慈善心,但他对写作却是兢兢业业,他是唯一个发誓要将自己此生都献给写作的人并且终生为之实践,她虽有过几段情史,但终其一生,他其实只爱过一个女人,其他女人都是另一个女人的“床垫”;后者是个无可救药的挥霍之徒,他妄自尊大,生性多疑,烦躁易怒,他曾因为参加一个宣传解放农奴、取消新闻审查制度的青年人组织而入狱,在狱中他过着孤独和痛苦的生活,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个性使然,出狱后为了重获地位,他极尽讴歌当时的当权者,卑躬屈膝,完全没有自控能力,他的第一为妻子都病入膏肓了,他居然撇下对方,去巴黎跟情人赴约,更为荒唐的事是,他把一个家庭教师带来的小女孩给强暴了,最致命的还是赌博,这个癖好使他不时的陷入贫困,不过他如果不具有勇敢、慷慨、关心朋友的品格,也许是创造不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阿廖沙这个人物的;麦尔维尔做过银行小职员,进过皮货店,在农场干过活,做过公立小学的教师,17岁的时候,还出海做了水手,他好像才智平庸头脑笨拙,不善推理,他的玩笑乏味、它的结构失误,此人性格执拗,全然不在乎批评家的攻击,身边的人的缺乏理解,他的出彩之处便在于他对美的细微感受;勃朗特姐妹文笔不佳,作为家庭教师,她们喜好浮夸而迂腐的风格,而艾米莉.勃朗特性格中更是充满矛盾,她苛刻、武断任性、阴沉易怒、心胸狭窄,同时又虔诚、尽责、勤勉、耐心,对她所爱之人非常温柔,她的牧师父亲一度认为她是孩子中最具有雄健之力的,甚至像个男孩,《呼啸山庄》结构臃肿,但是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够把痛苦、狂喜、爱情的残酷如此有力的阐发;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关于托翁的八卦,世人顶礼膜拜的托尔斯泰,年轻时竟然是个酒鬼,赌起钱来不计后果,他的性欲很强,并且染上了梅毒,他喜好争辩,不容异己,快要50岁的时候,他感到了死亡的恐惧,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他是个有精神洁癖的人,理想主义的狂热者,他决定放弃自己的伯爵头衔,他把烟酒全戒了,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甚至把自己的版权全都给人民,甚至缩小了自己的财产,这下妻子索尼娅可不同意这些,要养活这么一家子,现在的这点钱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他终于离家出走,开始了那次不幸但举世闻名的旅途,最后死在了火车厢里。
这就是毛大爷笔下的10为巨匠,不得不承认,这是次冰火两重天的阅读。一方面,你发现楷模的形象轰然倒塌;可同时,你也感叹,这就是人性,真实而复杂。即使是巨匠,回归到最平常的生活来,也是个凡人,固然不能要求其完美。他们都是文艺青年与2b青年的有机结合体。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小说家,他们拥有生机与活力、想象力、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对人性的洞悉,以及对人的关注和怜悯。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小说家必备的素质。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六):平凡的人,高尚的作品

     认识一个人,是很偶然的事情,想看一本书也一样,一直以来很喜欢毛姆的小说。忘了在哪,看到《巨匠与杰作》,一下子就被书名吸引住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很想看看这本书,这种感觉,莫名奇妙,但是又很神奇。
     一直以来,对欧美的小说都算不上喜欢,因为,我觉得,欧美的小说总想把生活描写的很清楚,因此他们不得不将人描写的很极端。不过,也可能他们真的是这样的人。但这是生活在中国的我不太理解得了的,因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我生活中基本没有,当然也不会产生那种强烈的共鸣。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拿到这本书,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竟然,放下了其他事情,一天就把它看完了,我想也许是我对名人八卦比较感兴趣,或者是书翻译的还不错,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
书中主要表现的是十九世纪一些伟大的作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杰作的创作过程。当然其中也穿插着很多作者的见解,比较显著的像作者对小说的作用的看法。
      长久以来,在文学界,对于小说的作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小说应该由教育意义,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另一种观点认为小说的主要作用是娱乐。显然,毛姆是比较同意后面一种说法的。虽然很多人喜欢毛姆的书,但在文学界,还是很多人把他当三流作家,我想和他的这种创作理念也有很大关系吧。他的这种观念在那些道德的卫道士看来显然是不令人舒服的。一旦他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他们那种沾沾自喜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就娱乐而言,文学家并不比街头卖艺者高尚多少。
      书中的内容也是很值得提一下的。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经常说“读书与做人其道一也”将一个人的文学上的成就与他的道德画上等号。但是,毛姆会告诉你,这种观点是十分幼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可笑的。在说中的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并不像我们想的一样是圣人,他们都是普通人,甚至还有一些我们很难理解的坏毛病,像好色,贪婪,虚荣,放纵,自我为中心......但是,这一切一切都无关他们的伟大。因为他们创造了伟大的作品。当然,我这样说,不是出于一个结果论者的角度,也不是赞成“成者为王,败者寇”逻辑。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管多么伟大的人,他首先是一个人,终究是逃不过七情六欲,任何人都不是完人。我们不应该因为一点问题就去全盘否定别人,也不要因为一点问题而妄自菲薄。
      当然,一本好书之所以称其为一本好书,这样简单的概括是不够的,我的理解也是非常个人的,而且,我也没法把我想的全部都说出来,书中的美好,书中的世界还需要你自己去体验。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七):如果你就是想知道下蛋的母鸡什么样


自从看过毛姆的《面纱》以后,不仅觉醒了我的女权思想,同时也让我深深的爱上了毛姆这个人。他的长短篇小说我通通找来看了,看完觉得还是不过瘾,于是又搜索到他的一些关于写作的书,比如《作家笔记》之类的,这本书是关注的友邻看过以后大呼不看后悔的书,只要是毛姆的书,不看我都会觉得后悔。从四月份开始我断断续续开始看这本书,今天终于抽了一两个小时把剩余的部分看完了。
以前钱钟书的《围城》深受好评以后,有某外国女记者非要采访他,他拒绝之,并且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好,又何必知道下这个蛋的母鸡长什么样呢。
话虽如此,但是我觉得,做为一个关心文学(多事八卦)的人,当然是很有必要知道自己喜欢的作家他作品之外的事情。比如说他童年时是如何度过的,他的婚姻是怎么样的,他喜欢过什么样的女人,他的孩子又是怎么样的,他经历了哪些痛苦,等等等等。这些我通通都想知道。
如果你和我一样吃了鸡蛋不仅觉得这个蛋很美味,而且想知道这个下蛋的母鸡长什么样,那么你也很适合来看这本《巨匠与杰作》。
这本书最初是因为,毛姆应《红书》编辑的要求,列出世界十大最佳小说的名单。这个名单公之于众之后,一个美国出版商向他提出的一个建议,用节选本的形式重新出版他提到的这十部作品,并请他为每部书写一个序言。
在毛姆看来大部分的人在读书的时候并不会跳读,而是一味老老实实的从头读到尾。这固然能够读完完整的书,但其实有的时候有些书的部分内容是很乏味的,适当的跳读是很有益于获得阅读的快乐的。而一个老练的人把这些书的内容进行删节,挑出其中的精华给大众,这无疑是件好事。这就是这本书的起源。
这本书里挑了毛姆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现在看来这些小说的确都已经成为名著了。然而说来惭愧,我读过的也不过是一半儿,还有另外一半儿我虽然知道,但是从来没有下定决心去读。我一直觉得读名著最好的时间是青春期以前,小学五六年级以后,这个时候人比较懵懂而且单纯,我自己看名著的时间也多是在这个时候。之后我再想看名著,总是下不了决心,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看了。
毛姆认真的分析了这十本书写作的作者的经历,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什么乱交啦,强暴啦,不伦啦,完全打破我曾经被教导的有才华的人等于道德高尚的人这一伪定论。也实实在在让我发现,其实历史上很多大文豪写作一方面当然固然是因为天性就是想写,也有好多人就是为了钱而写。
比如巴尔扎克,我喜欢他的《欧也妮.葛朗台》,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的一些行径看起来并不比葛朗台高尚许多。托尔斯泰,虽然我没有看完他的《战争与和平》,但是发现他在私生活上毫不检点,我竟然也都麻木接受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完完全全的撕破了那些历史上大文豪的面纱,看到别人的底裤什么颜色,这种感觉真是让人风中凌乱…
所以,大文豪也是人,作家也都是人。谁也不比谁高尚许多,谁也不比谁完美许多。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烦恼和欢乐,只是有才华的人心思更敏感一些罢了。
在这些八卦之外,还有更多关于写作的经验。
比如福楼拜。
工作非常勤奋,在开始写一部小说以前,他总是先阅读觉得可能有关的任何材料,然后做长篇的札记,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大略的概括出想说的内容,然后按照提纲来写,精心的推敲删减重写,直到取得他想要的效果。这些做完以后,他还会走到阳台上高声读出他写下的句子。他认为如果它们听上去不顺耳,或者它们的句型让人不能把它们轻易说出来,就一定会出问题。此时他就会把它们收回重写,直到他最后满意为止。
毛姆提到了这些作家的共性,无论他们的生活多么散漫不合常规,然而只要写作的时间一到,他们就走向书桌,如同办事员去自己的办公室一样有规律。
所以,无论这些作家们是放荡不羁也好,是离群索居也罢,他们都在过自己的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寻自我,坚定不移的坚持写作,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辈想要写作的人不该忘记必须学习的。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八):巨匠们的八卦

以下都只是些笼统的概述,我随兴所至做个笔记,很可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毛姆叔叔恶毒而迷人,评论写得比小说还要精彩,像狗仔队一样孜孜地挖掘巨匠们的生平,如此八卦又如此智慧让人不得不折服。虽然一些观点有失偏颇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但这本书仍可算好看耐读,尤其能满足我等俗人阴暗的窥私欲。
亨利·菲尔丁:绅士,精神健全的正常人,无忧无虑。迫于贫穷开始写舞台剧,并兼任律师,后转写小说。钟情女人,与夏洛特·克莱多克私奔(此人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也是其作品《阿米莉亚》主人公的原型),太太死后娶了已有身孕的女仆。热情奔放,不吝惜钱财,在政治方面立场颇不坚定,对权臣极尽溢美与赞颂。
简·奥斯汀:热情活泼,外表迷人,但穿衣品味欠佳,缺乏优雅,有些乡气。喜欢写信,暗地里观察别人,幽默、机敏,即使尖刻也不让人生厌。家庭生活平静、单调。她年轻时喜欢跳舞、演出,还有漂亮的小伙子,然终生未婚。奥斯汀的小说纯属娱乐,却有罕见魅力,可读性极强。本人的水平也一直处于上佳状态。
司汤达:聪明,喜欢夸夸其谈,热爱吹嘘,其貌不扬,渴望成为一个大众情人。时常追女人,时常示爱时常失败(唯一的成功的韵事是与德·古里亚尔伯爵夫人,然这位女士最终也抛弃了他),曾在请教朋友如何追求异性时做笔记,并按所记内容行动。喜欢游览观光,参加聚会,感情丰富,极富创见,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快乐。生前作品倍受冷落,死后闻名于世。擅长“材料写作”,洞察天赋卓绝。
巴尔扎克:浪漫主义者,嗜酒如命,爱惹麻烦,下决心成为小说家后曾写过几十本极差的书。崇尚奢华,铺张浪费,视借款如馈赠,诱骗稿酬,常因违反合同被起诉,债台高筑。最好的作品是在债务的催逼下写出来的。讨厌母亲,认为她毁了他(其实是他毁了母亲,她还曾为他偿还过巨额债务)。充满激情,堪称“及时行乐”的典范。跟一位年纪可做自己母亲的人暧昧不清,直至她十四年后去世。与有夫之妇同时兼他的崇拜者——资财丰厚的伊芙琳·汉斯卡亲密书信往来,纠缠许多年后终于结婚,婚姻生活却并不理想。
查尔斯·狄更斯:因父亲挥霍,幼年生活拮据,被送到炭粉厂四个月,为了养家干各种活儿。生性敏感、骄傲,不屑与一起干活的孩子们为伍。娶了报社同行的女儿凯特为妻,却似乎更喜欢凯特的妹妹,先是玛丽,后是乔琪,最终与凯特分居,并周游列岛远赴美国。热爱演说,喜欢抛头露面,工作时精力无穷。
福楼拜:悲观主义者,癫痫病患者,长久无私地热爱一个从未得到的女人伊莉莎·施勒辛格,从十五岁到死。深居简出,生活范围狭小、枯燥,极富条理,神经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终生未娶。心胸狭窄,对朋友却十分忠诚和信赖。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写作过程缓慢而艰难,字斟句酌,观察世界的眼光阴郁而愤慨。
赫尔曼·麦尔维尔:富有冒险精神,厌恶海员生活却仍选择出海,随后将冒险故事付诸于文字。仰慕霍桑。婚后,长子饮弹身亡,次子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家庭生活令人捉摸不透。性格混乱,一名受抑制的同性恋。
艾米莉·勃朗特:性格阴郁、古怪,十分清高,对所爱的人却很温柔。有男孩气概,穿衣风格独特,我行我素。暴戾与天真并存。未受过系统教育,也没有爱情婚姻的实际体验。离群索居,生活圈子狭隘至极。情欲长期受压抑,有同性恋倾向。生命短暂,创作生涯短暂,仅《呼啸山庄》一部奇诡、扭曲的小说。丑陋不堪却又美不可言。如此残酷,如此震撼,犹如闪电。
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极难相处,嗜赌如命。少年时因写作《穷人》成名。自卑,疑心,自以为是,经不得冒犯。蹲过监狱,有癫痫病,厌烦鄙视屠格涅夫却仍向其借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借钱、豪赌、输光、再借钱中度过。第一任妻子死后,娶了名为安娜的速记员(此人像天使一样可爱,极度崇拜老陀,高效能干)。他对安娜充满了恋慕与尊敬,认为她在哪一个方面都胜过自己。老陀作为人和作为作家的差别十分巨大。他身上的恶使之具有惊人的原创力。
托尔斯泰:个头矮小,相貌平平,如司汤达一样渴望时尚的衣服可以弥补丑陋的长相。嗜酒,嗜赌,还惹上了meidu。精力充沛,放荡过后又万分痛悔。与农奴的妻子发生关系,生下一个孩子,却任由这个孩子给自己的小儿子当马车夫,再不管不顾。娶了索尼娅为妻(此人后来充当了托翁的出版人,曾誊写《战争与和平》长达七遍之多,甘于奉献的精神足以与老陀的安娜媲美)。两人互相深爱,又互相折磨。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九):没有伟大的作家,只有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

这本书,谈了十个伟大作家的人格特质与外在环境。作品的分析不多,对于更深一些了解他们来讲,倒是有用。
有什么用?
首先,了解他们何以伟大的基本信息。
其次,那些隐晦一点的私事丑闻也都被扒了出来,对于我们将他们从“伟人”的高位拉下来,用生活的眼光平视他们就有了事实的基础。
我们当然珍视他们的艺术成就,但同时更客观的对他们理解而不失同情。这样子的我们,对于人性的弱点会有更深的理解。
艾米丽勃朗特,阴郁的性格,内心的暗涌,表现在文学中,情感力量十分巨大;
托翁,看不得穷人受苦自己幸福,却又家庭与理想两头扯来扯去,烦劳不已,艺术成就固然高不可攀,但其人性弱点的暴露,少了些伟岸却感到让人真切可亲了。
巴尔扎克,了解过,佩服到底。
福楼拜要的精确,如此慢工出细活,一本《包法利夫人》无一字多余,处理“婚外情问题”的心理分析无人能及;
司汤达开创的心理小说,和他自己恋爱反复碰壁大有关系,于是让他淬炼出一本《论爱情》,化痛苦的干戈为智慧的玉帛。记得当时看《红与黑》,于连的恋爱技巧变化、心理的变迁与成熟,一下子击中大二读《红与黑》时我早有的困局,于是频频顽石点头.....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十):不只十个巨匠与杰作----毛姆书单推荐

    1945年,毛姆应美国《红书》(Redbook)杂志邀约开列了一张书单,列举了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为之撰写了书评,对这些名著的写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一一做了点评,此后,温斯顿公司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于是有了一本《巨匠与杰作》(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
   
  毛姆列举的他心目中世界十佳小说如下:
1.《汤姆·琼斯》 菲尔丁 (英国)
2.《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英国)
3.《红与黑》 司汤达 (法国)
4.《高老头》 巴尔扎克 (法国)
5.《大卫·科波菲尔》 查理斯·狄更斯 (英国)
6.《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法国)
7.《白鲸》 赫尔曼·麦尔维尔 (美国)
8.《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朗特 (英国)
9.《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
10.《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俄国)
(排名不分先后)
  
  介于个人喜好、时代局限性等各种因素,我相信“世界十佳小说”不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样的,毛姆本人也在《巨匠与杰作》开篇就说到:“我所列的书单极为武断。其实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说,以其不同的方式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可能为选择这十部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诚如毛姆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十大小说,把自己心目的答案公之于众必然得冒着大不韪。但大师的眼光毕竟是独到的。在漫天的争议声中,随着时间的见证和考验,《巨匠与杰作》中毛姆讨论的经典和这本书一样成为了经典。
  
  在《巨匠与杰作》中,毛姆喜欢运用佛洛依德的方法,通过分析作家的性冲动和白日梦来考察其创作的动机:原来司汤达在请教朋友如何追求异性时是认认真真做过笔记的;福楼拜发现了新的猎艳目标,居然无耻地要他的情人去为他打听对方下落;甚至托翁居然是个沾花恋草之辈,并不幸染上了梅毒。这本书里充斥着毛姆像“狗仔”一样打探到的大文豪的私生活的信息,我相信这也会引起不少人阅读这本书的冲动。
 
  但这些不会影响毛姆对小说优劣客观、坚定的评判标准。毛姆对于好的小说有这样几个评判标准:“1.能激发广泛、持久、十足趣味的主题;2.故事必须前后连贯,令人信服;3.作者创造出的人物应该具有个性,他们的行为应该源于其性格;4.叙事部分应该生动、扼要。行文力求简洁;5.好的小说不是说没有缺点,而是缺点很少。”
  
  不是说毛姆列出的这十本小说就是最好的小说。只是主观地来讲,这十本小说是最能给毛姆心中“带来愉悦感受”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毛姆,一来我推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毛姆的另一部作品《作家笔记》,二来我也从毛姆纷多的随笔和读书笔记中整理出了一些毛姆看来比较优秀的作品,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我也希望这样一份简单的“毛姆书单”能给大家带来方便,拉近大家和毛姆的距离,加深读者对毛姆的认识。这个工作比较繁琐,难免出现遗漏或错误,还请大家见谅。
一.英国文学
毛姆最推崇的作家是查理斯·狄更斯,最为推崇的作品是菲尔丁的《汤姆·琼斯》
1.《摩尔·弗兰德斯》 迪福
2.《汤姆·琼斯》 菲尔丁
3.《特利斯托恩·香代》、《感伤的旅行》 斯特恩
4.《塞缪尔·约翰逊传》 包斯威尔
5.《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 查理斯·狄更斯
6.《众生之路》 勃特勒
7.《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8.《桌边漫谈》、《初识诗人》 赫兹里特
9.《名利场》萨克雷
10.《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朗特
11.《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
12.《尤斯塔斯钻石》 特罗洛浦
13.《利己主义者》 梅瑞狄斯
14.《黄金诗库》、《牛津英诗选》 帕格雷夫
15.《英国短诗精华》 杰拉尔德·布莱特
16.《人之精神》 罗伯特·勃里奇斯
17.《特里斯川·项狄传》 劳伦斯·斯特恩
18.《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19.《物种起源》 达尔文
二.法国文学
“整个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小说家是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我认为,巴尔扎克可以说是全世界空前伟大的小说家,他和我们的狄更斯一样。” 毛姆
 最推崇的作品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1.《蒙田随笔》 蒙田
2.《克莱福公主》 德·拉·法耶特
3.《曼侬·莱斯戈》 普雷沃
4.《忏悔录》 卢梭
5.《高老头》 巴尔扎克
6.《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7.《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 司汤达
8.《阿道尔夫》 本杰明·贡斯
9.《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
10.《追忆逝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11.《老实人》 伏尔泰
12.《吉尔·布拉斯》 拉·塞勒
13. 莫泊桑的短篇
三.俄国文学
“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但最伟大的小说确实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毛姆
1.《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 托尔斯泰
2.《父与子》 屠格涅夫
3.《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4.契诃夫的短篇
四.欧洲其他
1.《威廉·麦斯特》 歌德
2.《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3.《城堡》 卡夫卡
五.美国文学
“在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瓦尔特·惠特曼、埃德加·爱伦·坡。 《白鲸》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爱伦·坡的诗歌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的、无谓的和独创的瓦尔特·惠特曼是美国文学家谱粗壮的树干。” 毛姆
1.《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
2.《红字》 霍桑
3.《散文集》、《英国人的性格》 爱默生
4.《黄金虫》 埃德加·爱伦·坡
5.《美国人》 亨利·詹姆斯
6.《白鲸》 赫尔曼·麦尔维尔
7.《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8.《俄勒冈的小路》 帕克曼
9.《草叶集》瓦尔特·惠特曼
10.《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11.《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陀夫人
**毛姆提到的哲学家:
1.库诺·费舒尔
2.叔本华
3.普鲁提诺
4.布拉德来
5.费希特
6.柏格森
7.笛卡尔
8.斯宾诺莎
9.休谟
10.康德
11.霍布斯
12.贝克莱
13.洛克
14.罗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