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经典读后感10篇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是一本由[日]金子由纪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答题集

没读这本书之前,看标题我一直以为是一本青春励志故事,猜测作者应该是个文艺森女风的日本作家。但读完序文我就知道自己想错了,金子由纪子是一个非常会生活,并且用文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人,她将所有空泛、漂浮的问题从虚空中拉扯出来,然后一笔一笔总结之后,就用自己身边人的故事或自己的经验来解答这个问题。 关于金子由纪子有一段比较大众的介绍,1965年出生,曾在出版社任职,如今转做自由职业者。她笔下的作品涉及众多领域,涵盖了生活方式、健康、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曾担任日本门户网站All About“简单生活”专栏指导员一职。 她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而提出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著有《让每天生活舒适点的43个提示》、《和睦的生活总是让人兴奋不已!》、《生活细节的加减》等。 在《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中,金子由纪子着重描写了关于生活、关于恋爱、关于人际关系、关于女人职场与家庭的选择、关于抚养孩子等部分,这些大项几乎概括了一个人(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将能遇到了节点性问题。 我对生活是没有太多感触的,读到恋爱部分都要拍案叫绝了。她说,周围女孩子经常会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好人难寻,但问题不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而在于你没有打开你的圈子。那你认识到合适的人的几率只有那么点。又或者你已经遇到了那个人,但你并没有发现他。 我身边有个女性朋友,26、27岁,长相貌美,属于气质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我读到第三部分“恋爱”直接推荐她看了。金子由纪子的每个标题,感觉刀刀命中要害,如“好人难寻”、“拉不近两人的距离”、“不恋爱就不行吗?”“恋爱不止是男女之间的事”。她已经快有20多年的幸福婚姻,在年轻时候也有类似的疑问和经历。或者说她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的人,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之谈分享给更多人。 说实话,金子由纪子的文章实在通俗易懂,有时白话到好想让她更文艺一点。但生活的问题就是这样,结婚啊、生孩子啊、抚养孩子啊、教育孩子啊、丈夫做不做家务啊、两个人的价值观是不是相同啊,也许写起来就是需要通俗一些才能更直接吧。更何况金子由纪子也是个内心非常柔软的人,她也可以用非常具有哲理句子来形容生活的道理。 她曾说过:“人生是持续不断的判断和选择,我们常担心自己选错了答案该怎么办,但其实正确答案并不唯一。为理想奋斗是件很棒的事,却未必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当选择的结果和理想相悖时,如果能达观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或许会简单许多。 感谢译者烨伊,能够翻译出这样实用且漂亮的书。 这本书的封底上有写:“日本‘不持有生活’倡导者给你的人生‘暖’建议。”它的确是一本散发着温暖气质的建议书,但我更愿意叫它解答题集,多么像啊,你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许多难题,它都一一标注并解答了。 如果你有许多难题,又想找到适合的建议,那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吧。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二):告别执念

理想构成了一种束缚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就被锁住了。
阅读完了金子由纪子的小书,感觉到暖心。“听说在田径比赛中,横杆每次可以抬高两厘米哦。”这样平实可爱的句子也自信地存在于书里,这源于作者的智慧,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便利店促销的吆喝与裴多菲的诗同样来自生命的呼喊。
这本书有“工作和金钱”“恋爱”“婚姻”“生儿育女”这样平凡的章节,作者金子在每一章里仔细地介绍了她所经历过的感悟,尤其喜欢其中那篇《怎么生孩子》的结尾部分。同样作为女性,读这本书的时候似乎看到作者把自己生命仓库里的宝石一块一块擦干净包装好再交由我手上一样,暖心极了。这也许是一种回归故里的写作,不必斟酌辞藻或思想的深刻,只是同读者分享生命的收获就足矣。
真正地用释怀的态度,写了一本讲述释怀的小书呢。
书名是: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生活中我们会被理想束缚,那么理想就不是我们。我想起了曾经读朋友圈的心灵鸡汤,然后百度百科出来的“本我、自我与超我”词条。那么书名也可以理解成自我在本我与超我间的协调了。超我和本我是永久对立的,当内心的小孩想要享乐的时候,超我会训斥:“不可以这样!”因为本我永远只是个小婴儿,超我却是完美至高的准则。
“我们这一辈子,重复着无数次选择,为的是有朝一日能攀上心目中理想的顶峰。可是有一天,我们猛然发觉,自己与理想的距离丝毫没有拉近,甚至是越来越远……随着自以为正确的选择一一落空,理想好像也跟着渐行渐远……又或者理想没有越走越远,自己的路却始终与通向理想的路平行,断无相交的可能……遗憾的是,这恐怕才是现实。”
看来理想确实不是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却要成为理想,成为不是自己的那个人,那么原来的我们要由谁来代替着继续活下去呢?事实竟然是这样残酷,逼迫自己追逐着理想,剥夺了自己呼吸的空气的人是自己。没有人能剥夺我们的幸福,只有我们自己,是自己不允许自己幸福,不允许自己得到爱,为了理想不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当我们不被理想束缚,就放下痛苦的执念。
书中有一篇小文《“幸福”是种选择》给我带来好大的启发。所以下面边摘录边感悟一下。
原文:“幸福”这种东西,如果没有人认可,那么自己也很难明白。我想,这一定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好像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存在,但如果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的真实模样一样。
体会:在幸福面前,人们感到迷惘吧。所以让自己幸福这看起来很困难,人们也有些手足无措。到底做些什么会让自己幸福呢?然而我们又无法从别人的生活中借鉴幸福的经验,因为不同的价值观让我们因为不同的事物感到幸福。所以我们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摸索,无从学习模仿。
原文:我们到底是想要“变得幸福”,还是“看起来幸福”呢?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幸福能被别人正确的解读,但只要自己和对方的价值观不同,这个愿望就无法实现。
体会:只看到我身边的事物,不要因为不喜欢这些事物就说我不幸福。那只是我们的价值观不同,可是我们的幸福相同,请看到我可爱的脸上的温暖笑容吧。获得了别人喜欢认可的事物,听到了别人口中的幸福,他只是赞叹你身边的事物,你脸颊上的笑容,心里洋溢着的温暖才是幸福真正的面目。
原文:我们可以变得更坚强些,即使这世上的人都认为我们可怜,我们也能默默地对世人说:“其实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我的幸福,你不会懂!”
体会:其实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认为我们幸福,都很容易坚强面对。但是当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价值观不同的时候,我们的幸福成了他们不幸的负担。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当我们真正得到自己的幸福的时候,父母的不理解却打扰了我们的幸福,也许父母的价值观会左右我们的选择,控制我们的行为。所以真正要变得坚强,是要接受有他们价值观的父母,也能继续为自己的幸福而活下去,而不是追求父母心中的幸福。真正要坚强起来,独自幸福着,真的是一个挑战。
所以单单这篇小文,就击中了我,让我充满读下去的动力。读这本书像是与作者对话,仿佛看到金子如何指出生活中的执念与痛苦,如何示范着放下与告别。
不再让至高的完美的标准纠缠自己,不再逼迫自己。原谅自己的过失,不再为过去的错误而自责惭愧,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假如能回到过去,我们当然可以做得完美,那是因为从出错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成长了不少,不如庆祝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吧。当时的自己以当时的知识与能力已经做到最好了。
自责与犯错感是阻碍我们去爱与追求幸福的一个障碍,在生命中遇到问题,自己因为过去的过失面临困难,或者他人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负面情绪,自责、指责与怨恨妨碍我们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感。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生命的责任感确实不等同于指责。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听听自己心里的痛苦和忧伤,不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需要没有满足,当他人痛苦时不了解他人的心理状况和需要,不为世界献上爱,却自己躲起来指责自己、怨恨自己或别人,这是在逃避着的,是在隐藏着自我。
生活也是可以痛苦可以快乐的,幸福不只是快乐与喜悦,幸福的人可以流泪,可以受伤。执着完美无缺的自己、他人与生活,被束缚的是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告别执念,对自己说“尽管如此也没关系”。理想本来就不存在于生活中,它在远方,在我们的梦里,在诗意与歌者的歌声里。告别对不存在我们身边的理想的执念,松开被我们抓得太紧,快要窒息的理想吧,这样我们才可以同样喘一口气。我们才可以在生活中睁开眼睛,不再做平凡生活中的盲人。生活与生命本是平凡的,需要我们来接纳,我们自己与他人都需要爱与接纳。接纳与告别执念,大抵就是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了。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三):在路上,永远有最美的风景——译者手记

大一的时候,日语老师教我们“想做xxx”的句型,让每个同学造个句子,说自己今后想做什么。
我说:今后想做翻译,笔译,翻译书那种。
那时候,翻译在我心里是件特别神圣的事,译者在我心里是种浑身放光的理想职业。
当时我们背的课文里有一句是“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那会儿我觉得,抛开外交官那类听上去就离自己太远的称谓,译者是我能想到的最棒的桥梁了。
有不少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其中只有少数人把那个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好看的中文,让每个人都能读到那些经典,了解更丰富的文化,感受到更多美好。而且,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印在书上,也许是和某个大文豪并列,那是一件多么帅气的事情。
到了大三,一个学姐开了翻译公司,找了几个有闲的学妹帮忙做一套科普书的翻译,其中有我。
想到即将翻译一本真正的书,有实实在在内容的书,我其实激动到恨不得连合同都不要签,但还是装出十足的中二病般的沉着冷静,把合同签好后,抱着那本极为普通的原版书爱不释手
我永远记得那年六月,我带着书到姥姥家去,告诉并不识字的姥姥:我要翻译这本书啦。
姥姥笑得很开心,她说哟呵,我就知道家里这些孩子就你最有出息,写着你名字的书姥姥就是看不懂也要收藏起来。
八月八号,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全北京燃起灿烂的烟火,我和妈妈在这一天把确诊晚期癌症的姥姥送去医院。我在月底译完了书稿,但是当然来不及了,姥姥九月撤手西去的时候,书还没有付印。
告别的时候我没有哭,只是有些矫情地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有出息,真有出息怎么没有早点让她乐开了花。尽管知道生老病死是没办法的事,我还是很遗憾,遗憾在她有生之年,没办法看她眉开眼笑地收藏一本写着我名字的书。
从那之后,我就一本本翻了下来。起初是接学姐公司的活、去做出版的同学的活,后来自己也在网上找机会试译,再之后是之前合作过或没合作过的出版社、图书公司的活。每一次我都很珍惜
在日本留学那年,我翻译到一本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小说。很难形容找到一本和自己的感情如此契合的书的感觉,就像与久违的灵魂伴侣重逢,似乎作者的一字一句都是自己心中所想。我拼命地想把自己的全部感动以最完善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越是字斟句酌,便越掉入作者张开的那张情绪大网里,于是更加咬文嚼字,如此这般循环往复
我在日本的宿舍正好是一栋公寓朝里凹的一间,酷热的七月末八月初,开着92年生产的老空调,窝在超过三十度的屋子里,我只顾翻稿子,根本无心应付学校的九门考试。因为太热流着汗,因为太入戏流着眼泪,各种水分打在手臂上,又迅速被吸干。非常辛苦,但是甘之如饴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发现,译者这个职业,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样美好。
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我花费两三个月的自由时间字斟句酌地译出一本稿子(白天上班上学,晚上或周末翻译),拿到的稿费通常赶不上单位一个月发下来的工资。这并不是说我运气差,每次都碰到黑心东家,几乎我遇到的每个编辑人都很好,养活不了自己只因为整个行业都是这样不景气的状态。
我的确是没有想到,这个大一时候在心里闪闪发光的职业,自己努力了几年依然无法指望靠它养活自己。但这不影响它在我心里继续闪闪发光,因为每次在书店看到译界老前辈的作品,买回家来细细品读,我都要感叹一番:自己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如果真要继续,就有更远的路要走,更高的山要爬。
总之,理想太丰满,生活太骨感。毕业的时候,我只能将“理想”这个被我捧到天上的词,先转换成“爱好”。我得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才能把我的翻译梦可持续性地做下去。
于是,我成了一名小编,换一种身份去认识整个图书行业,也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理想。我忽然觉得这样也挺好。
上个月在一位同行的推荐下看了今敏的《千年女优》,也许我下面的比喻不尽恰当:如果译者是需要对剧本全身心投入的演员,编辑大概就像个导演,重在对整部电影理念的挖掘与包装。干这一行需要用不完的创意和热情,而且永远可以从前辈身上学到真材实料的东西。每天忙碌而琐碎,但也因此充实并快乐着。
至少我现在觉得,这也是一件我愿意做下去的事情。
而在翻译这件事上,我已经有了太多的固执和太多的回忆,我想这辈子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吧。七年下来,热恋的时候在翻译,找工作的时候在翻译,分手的时候在翻译,生病的时候在翻译……能译到自己喜欢的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虽然累,也有波折,但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坚持还是有力量的,时间也是有力量的。
这次翻译的书稿是金子由纪子老师的《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这位"不持有的生活"的践行者开篇就写道:正确答案往往不止有一个。
她说,人生是持续不断的判断和选择,谁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攀上心目中理想的顶峰,可是我们无法保证每个选择都能切实地将自己拉近理想,但关键的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自己选择的人生在某处跌倒,也要爬起来,努力笑到最后。
她说,正确答案并不唯一,一条路走不通就试着换另一条路走走看。为理想奋斗是件很棒的事,只要肯坚持,说不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幸运在未来等着你。
这种追求理想,却不为理想束缚的生活方式,说不定会为你带来最简单也最深刻的幸福。
这样的人生建议,很暖心,也很有意义。
这就像现在我结束白天忙碌的工作后回到家,摁亮电脑,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时候感受到的那样。
把理想放在心里,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努力地、一点点地向着它前进。
就算绕过很多弯路,淋过很多大雨。
但是在路上,永远有最美的风景。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四):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好友在Q上问:没有激情的生活该如何是好?有一个朝着奋斗的目标,恰巧那个目标还有奋斗的空间这样算不算是有激情的生活?有一瞬间的微微怔住了,想起自己似乎也在过着这种没有激情的生活,有理想有目标,但是却很遥远。每每提及无不是累心累力。最终还是跟好友错开了这个话题,生活于我们而言太艰难,很多时候不去想这些沉重的问题,大概还能活的更开心
  日本自由作家、编辑金子由纪子的所著的《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一书,就生活、恋爱、婚姻、工作中所产生的大小问题来探讨幸福的含义,在她看来顺其自然,接受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生,不被理想所束缚更能够获得幸福。读罢全文,感觉作者就像是经历丰富的大姐姐,用平易近人的语气来给迷茫的你以建议,虽然不一定能够指引你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是总觉得你的任督六脉被她打通了至少两脉。犹是想起好友的问题时又没有那么纠结了。坦然面对平庸的生活吧,那就。
金子由纪子这本书从“何为幸福“开篇,到”一生的幸福“结束,以前言里跟朋友相约爬山作为引子,最后又在后记里以爬山的后续作为结尾,将整本书串联起来。讲得都不是什么佶屈聱牙的大道理,她下笔简单明了,读来爽利。就像是她提倡的”不持有的生活“:拥有少量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过简洁而快乐的生活。的确,文字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状态,在字里行间便可以一窥作者的生活片段。她不铺垫、不啰嗦,直奔主题,在生活中也对物质的要求不太高,从《有了钱,就需要花钱》文末引用卓别林的台词:人生所必须得东西是勇气和想象力,还有一点点钱”大概就可以看出她所提倡的简洁快乐的生活一丝痕迹了。
哪有那么多盖世英雄,没有完成理想的人千千万万,与其纠结所谓的意义,把自己囿于理想这样飘渺的词语里,还不如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恋爱的时候用尽力气去爱,想明白要不要结婚,想要结婚的话找一个靠谱的人结婚然后用心经营婚姻生活,考虑清楚要不要孩子,怎么生孩子怎么养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注意技巧,最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相处。人生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你选择了就好好经营,那么幸福自然就能收获。
全书通过6个方面33篇小文来探讨人生在世的各种大小问题,大到婚姻大事生儿育女,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金子由纪子在讲别人的故事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故事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她的“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让她变得更轻松更快乐的,我们也许完全可以一试呢。
接受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事实,认真地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吧,人生并无对错可言,有能力实现理想固然好,没有能力实现的话,那还是活在当下吧。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五):换一种思维幸福生活——《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

    是人就会有烦恼,而有很大一部分烦恼来自心理的落差:为什么别人如此成功,我却很失败;为什么以往信誓旦旦会实现的理想,现在却好像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为什么这么多事跟我想像的都不同?自己与他人的落差,现在与过去的落差,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生活充满疑惑。有时候明明很努力,一心想向前,却又陷入迷茫,感觉与自己的心背离,与当初的梦渐行渐远。
    很多鸡汤文会给我们讲许多励志的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别人可以成就的你也可以成就,告诉我们只要打着鸡血拧紧发条往前冲,一切皆有可能。但当我们被鸡汤灌得瞬间充满斗志,却又在不久以后被现实打击得如泄了气的皮球时,困惑与无助之时,看看这本书,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丝光亮,会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如果能仔细思考,听从心的声音,也许可以不会活得那么纠结。
    本书的作者"不持有的生活"的践行者金子由纪子,主张“拥有少量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 过简洁而快乐的生活”。 即使现在已育有二子,仍快乐地奉行这样的生活态度。本书的译者烨伊,爱做白日梦,也爱简单生活。他们二人都奉行,简单生活,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而这本书无疑是把他们的人生态度完美融合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以何为幸福的人生大方向开始,与读者共同探讨幸福的定义。在常人看来,事业的成功,物质的富足或许称为幸福。但作者从实际出发,由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压力着手,指出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人与人的不同,提出幸福没有固定模式,而是个人选择的观点。为读者提出了“放低标准,提高水准”的人生建议。
    而后,从工作和金钱,恋爱,婚姻,生儿育女,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这5个每个人的人生必经阶段来叙述,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来进行解读,提出了一些不同与追逐理想的口号式的观点。
    能够生活得更好,也许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在还没有生活得很好的时候,工作就是为了生存,只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有能够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机会。认清现状,不要一味空想,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生活短暂的困境相处,正视困境并接受,才能实现真正的心的自由。
    对待恋爱和婚姻,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抓住眼前的幸福,并认真维护,好好经营,才会赢来想要的长久。最重要的是不要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对待,唯有爱,才是恋爱婚姻幸福的前提。
    而生儿育女,即使会让你失去很多,特别是对女性而言,但是却又会给你带来很多,甚至是会给自己的人生开启一扇新的大门。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养儿防老,是因为那是爱的结晶。而教育子女,也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取别人的精华,却要去掉糟粕,那些经验方可用之。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以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拥有获得自己幸福的能力为目标。
    而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相处,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不要抱着怕孤独的态度所以才与人相处,能与孤独相处也是一种能力,学会给自己安排规划时间,学会享受独处,学会欣赏他人,学会正视自己的小小欲望,并正确引导控制,心静了心态正确了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不是教你放弃理想,随心所欲,而是让你听从心的声音,不要一味的为了达到理想的目标而做出明知错误的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决定,要知道人生有无限种可能,通往幸福的路也不止一条。给自己的心灵松松绑,换种思维生活,也许人生会有另一种幸福的可能。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六):你还在头破血流的活着?

—————为自己而活,自己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读完这本书,我坐在回家的火车上,刚去学校又参加了一次毕业典礼。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想要去闯出一片天的我,被成功学和鸡汤浇灌的这些年,我慢慢迷失自我,鸡汤给了我无尽的动力他让我有能量,但是过了头,每次喝完鸡汤之后脑海里总会有很多美妙的幻觉,然而仅仅是幻觉而已。在这一年里慢慢冷静下来,发现其实许多事情并不是非A即B的选择题,就像是书里一开始提到的自己跟朋友策划的富士山之旅,由于天气的原因,使得这样旅行跟之前的计划大相径庭,而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Ending。
      我们一生都在做选择题。现在想来大部分都没有对错,就像书里说的,它只不过是一个选择。即便较真去评判一件事情,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孰是孰非谁知道呢,这些选择构成了你我的生活轨迹,不论是平坦还是曲折最终走还是走向死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作出决定,就要承担责任!
      做错了事,要把它改对为止!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书里倡导的就是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生活。生活是你自己的,管别人什么事情,他喜欢吃西红柿,你不喜欢吃,你就去吃你爱吃的土豆,抛开别人的加重在你生活上的包袱,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自己的价值观,选择合适的朋友在一起,对待每件事情都是泰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换个角度去思考,调整心态。书中从如何定义幸福,到生活中各个方面——事业、爱情等等。其实说是反鸡汤,我觉得更像是萃取了鸡汤中的精华,撇去了太多的矫揉造作。它仍旧会给予我生活的动力,一种现实的力量——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书里也写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降低标准,提高水准,不要重视非必需的东西,关键是一步步去做,虽然说如何做也很重要,但是不去做何谈如何去做呢。
  
          合上书,我庆幸的我仍然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并正在行动中,最后能不能行我不知道,反正我很享受自己每个选择,我说我爱说的话,跟我喜欢的人一起,做我喜欢做的事情,通过工作生存,享受生活给我的惊喜。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七):如何在“下流社会”尽可能快乐地生活?

随着战后经济腾飞,“一亿总中流”的国民意识于1960年代开始在日本出现,到1970~80年代已非常凸显,从国家到社会,普遍有一种乐观、向上、昂扬甚至浮躁的情绪。日本财团大肆收购美国的企业、房地产,被媒体口气狂妄地称为“收购美国”;日本收藏家热衷凡高、高更等的名画,直接抬高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水准。在那个凯歌高奏的年代,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去推崇什么“不持有的生活”。
但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初,明仁天皇即位不久,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进入长期的“平成不况”(“平成”是明仁的年号,“不况”是经济衰退的意思)。到2002年1月,日本经济达到谷底,此后至今,虽然景气有在波折中恢复,却一直未能回复当年盛况。“一亿总中流神话”不消说已然破灭,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人、著名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所著的《下流社会》2006年在日本出版,并一路畅销,给日本社会做出了“下流化”的基本判断。《POST周刊》为了检测读者的“下流度”,还开出了“下流社会分子”的十二个条件,符合其中6个以上的,就可能是下流社会的一员:
1.年收入未达年龄的十倍以上(以1万日元为单位计算);
2.不要想得太多,要及时行乐;
3.觉得活出自己没什么不好;
4.只想“随心所欲”;
5.嫌麻烦、懒得出门、不修边幅;
6.喜欢独处;
7.生性朴实、不显眼、不出众;
8.觉得流行就是展现自我风格;
9.觉得吃东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0.常吃零食与快餐;
11.可以待在家中玩电脑游戏或上网一整天都不厌倦;
12.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
这不就是“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吗?对照观之,近年流行的、兴起于日本的“宅”、“不持有”、“断舍离”乃至“侘寂”等玩法,其中都有“下流”的影子。不是日本的城里人太会玩,他们也是......被逼的。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一书的作者、“不持有的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金子由纪子出生于1965年,出社会正赶上“平成不况”,所以她之持有“不持有”的生活态度,也是很自然的。正如书中《幸福指数居高不下的日本》一篇所说,“我们父母的青春留在了昭和中后期的日本,那是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年代”,他们眼中“平凡的小幸福”是“普通的工作”(大公司正式员工、享受终身雇佣制度)、“普普通通的结婚”(女性嫁给有“普通工作”的异性、单凭对方工作收入即可满足二人生活)、“小幸福”(带院子的独栋小楼和小轿车、供子女读完大学、老了有养老金和退休金)——“而事实上,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自己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样的标准人家家境有多难达到”。
因此,上面说到的“宅”、“不持有”、“断舍离”乃至“侘寂”等流行玩法,与其说是体现了某种境界,还不如说是体现了各种无奈,是应对“不况”和“下流化”的策略。正好前天看到朋友推荐豆瓣上一位“阿思琅”写的《“断舍离”跟“买买买”可以友好相处吗?》,就很好地写出了个中况味: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讨论“极简主义”和“断舍离”但又克制不住买买买的时代。而根本原因是,买房子“一点希望都没有”,“银行里的钱闲着也是闲着”。因此甚至当文中女主角刘梅迷上了“断舍离”并誓言要把租住的小房子里过剩和“不符合标准”的东西都淘汰或送人,她却随即就买了五本《断舍离》并声称这是网站促销、买五本免运费还买100送30、多买的几本可以送人......其实,刘梅所过的,不也就是不被(“断舍离”)理想束缚的(“买买买”)生活吗?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书中许多篇名,与其说是“生活主张”,毋宁说是“自我解嘲”:《别再幻想“光辉的自我”》、《工作是为了生存》(所以“在谈论‘意义’和‘自我’之前,还是先为了糊口和养活自己而默默耕耘吧”)、《少了钱,多了自由》(也就是想办法少花钱、用更便宜的办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恋爱就不行吗?》、《与嫉妒共处》(呃,“把嫉妒的心情换成憧憬”)......但是总之,要《把自己摆在最优先的位置》。
本书简介说“这本小书,写给所有被生活所困、觉得事事都不如意的人”。作者开出的并不是一服励志、打鸡血的苦药,而是一帖甜滋滋的安慰剂。要言之,就如作者所说,“如果能简单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或许会简单许多”。如果有更简单的说法,那就是《狮子王》中最有名的那句:Hakuna Matata
Hakuna Matata,据说是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It means no worries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而德国波茨坦的无忧宫,由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仿照凡尔赛宫而建,它的正门门楣上镶着一行铭文,也是宫名,“SANS SOUCI”(无忧),和Hakuna Matata差不多意思。
“理想很棒,但说白了也不过是小小的自己狭窄内心里的东西。所谓顺利的人生,不过是完全在自己预期范围内的人生。”我不敢如作者金子由纪子一样断言,这样活着是“活得太小”。但是中国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准还远不到“中流”,直接就是个“下流社会”。如何在“下流社会”尽可能快乐地生活,是一个颇具现实感的问题。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操蛋的人生,从不缺乏自嘲的勇气,他们当然也不会被理想所束缚,不会被“自我捆绑”,正如我的朋友卢十四一篇日记的标题,《可我不想有出息》。“断舍离”的高阶是与理想(比如“我想写文章发表在《读者》”)断舍离,不想有出息;“不持有”的极致是不持有理想,反正也不一定实现得了。(顺便说一下,卢十四这篇日记,后来发表在《读者》上了。)
读这本书,会心一笑,或者念几遍“Hakuna Matata”,因为在这个不让人如意的下流社会,不是想要有出息就能够有出息的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快乐地生活下去的呀~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八):想过的生活,无畏风雨

  拿到书一阵后,才真正打开好好看。或许过的生活就是家长所谓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很喜欢书中的笔触和论调,大多数时候其实被束缚的只是我们自己,不敢走出那步,所害怕拒绝的也是那个未知的自己。最近一直在做很多有关公益的事情,周围大多数朋友不理解,觉得奇怪,而这或许是目前的我想做的,和理想生活说再见的第一步吧。
    前一阵旅行,认识很多有趣的人,大家放弃的理想生活,过着自己想要的一切,可反过来想想他们过的,不也正是我们理想的生活,所以看来“理想”生活是因人而异,关键是过的你是否开心,愉悦,不后悔。
    看这本书的过程,很慢。因为总有一些章节,想让我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我想这或许就是阅读的真正的意义吧,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慢慢体会书里想表达的含义,以及对自己的作用。“实践出真知” 即使作为伪文艺少女我不喜欢这么功利的阅读目的,却也不得不感谢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收获。
     还要谢谢送书给我的你,那个为了过想过生活,无畏风雨的姑娘。认识你很幸运。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九):好的书未必是字字珠玑句句名段

    选择八月书单的时候,偶然翻到了由纪子这本《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单靠名字,我就决定买来读一读,书很薄,内容也不多,放在包里,利用工作的间隙,很快就读完了。
    非常喜欢前言的一句话“怀抱理想的生活让自己更优秀、美丽,但若在理想破灭时陷入自责,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原本的理想则会化成仇怨。”
    人的社会角色扮演其实就是从期待和认知开始的,了解你的社会角色对你的期待,了解你对你的社会角色的期待,制定符合实际的理想,做一个能够触手可得的梦,真是印证了那句话:越简单,越幸福。
    好的书,并不是字字珠玑,句句名段,哪怕有一句渗入到内心中,就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了。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读后感(十):最好的理想在自我选择中兑现

 “人生是持续不断的一个选择的过程,正确答案并不唯一,重要的是如何把选择变成正确的”这是这本书中的一句话。最近阅读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故事。
五年前,我遵循我父母给我安排的“理想“,选择了就读医学院。等到稀里糊涂的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最基础的课程就是需要大量熟练的认识和辨别各种中药材。但偏巧我小的时候鼻子受过伤,嗅觉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老师让蒙住眼睛闻味道辨药的时候我只能撒谎自己重感冒。整个大学,因为无法通过气味区分,我都只能靠通过彩色插图记忆所有药材的长相。
就这样我踉踉跄跄的读完了大学的课程。
两年前我毕业,知道无法实现我父母当初为我立下的“理想“规划,在毕业前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身边所有的同学都在考研,都在医学专业的红宝书里寻找自己的未来。只有我躲在操场背悄悄的背着教育学理论。三个月之后我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从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转变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因为这次选择,让曾经努力“辩药“的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文字。我开始阅读好的中篇小说,短文。遇到好的故事结构,就试着分析。看完故事就把“起承转合”的情节点记在本子上。开始试着扩充自己的词汇量。遇到表达准确,得体的词语分门别类的列好。边写边学一篇两篇,很多篇……积攒了一年。
就在身边的朋友羡慕我教师的工作日渐稳妥的时候,我辞职了。因为我在自己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真心想要实现的“理想”。我想要与文字相伴一生。
于是我又重新回到了北京,进了出版社,正式的成为了一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
我没有实现我父亲为我安排的“理想”成为一位医生。也没有就职身边朋友羡慕的稳妥的职业,成为一名老师。但是我却一步步靠近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了自己想要自己成为的样子。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的生活,本就不该被自己以外的人设想的“理想”所束缚和绑定。
这不就是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吗?
人生这个东西哪有什么对错可言呢。在朝着幸福狂奔的路上,也许我们没有实现最初为自己圈定的那些“高大上”的理想,但是我们却可以找到正真适合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正努力的前进在实现理想路上,又面对着各种选择的人,你们会在这本书中为自己的理想找到出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