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告而别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告而别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告而别》是一本由[中]蒋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告而别》读后感(一):人生从来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人生来孤独
 
生下就走向死亡的无情命运,以结果来定论,人生从来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尽管蒋瞰在《不告而别》中引用海明威的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我相信,这句话描述的仅是人作为社交动物的无可奈何,其覆盖的有效范围并不包括所有冠名堂皇以及衣冠楚楚下的那颗心。
也正是如此,男人女人,从诞生那一刻开始,都在追寻另一个可以贴近的灵魂。这大概也是蒋瞰在书中最后一页所谓的“要相爱不要做爱。”
 
当然,做爱也是要的。就像《不告而别》中提及的十二个市集之一——越南会安市场——中的那些随处可见的”香茅、南姜、紫苏、青柠叶、罗勒、芫荽”,滚床单这回事儿,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调料,却并非能够寄由打开他人的身体而一并获得灵魂的钥匙。
——————————————
 
所以,《不告而别》里没有艳遇只有相遇,虽然蒋瞰这个女子通篇不提“疗伤”二字,但实际上,在南北两个半球的走走停停间,文中颇多笔墨的或精致或独特的食物只是成为药引,反倒是那些注定不再重逢的只言片语成为舔舐她内心伤口的抚慰。
 
于是,我半开玩笑地点开微信“嘲笑”她的“挂羊头卖狗肉”:原以为《不告而别》是本温柔的旅行手册,没想到扑面而来的却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失恋指南。
 
对于女人而言,最不可忍受的世界痛苦,并非撕心裂肺的分娩,而是男人无缘无故的失声。
 
她想逛街的时候,你不能对她手中哪怕看起来别无二致的衣服选择置若罔闻
 
她想煲电话粥的时候,你不能让你手机屏幕上的未接来电提示超过两次(含两次);
 
以过来人的经验,即便站在一个男性的视角去揣度《不告而别》中蒋瞰的经历——通过一条微信即宣告从此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男人——对于任何一个正陶醉于爱河沐浴的人来说,其痛苦程度,无疑于夏夜断电,又或者洗头停水。
 
但更可怕的是,电和水都会有抢修电话负责,但爱情没有24小时热线来拯救你心底里遥遥无期恐惧
——————————————
 
我欣赏的是,蒋瞰,这个我见过多次,印象中嘻嘻哈哈的女人,敢于用文字的手术刀,一遍流泪一遍在芸芸大众前“解剖”了自己。正如她承认的那样,“赤诚和现实永恒的战争,哪怕知道后果也学不会游戏人间,就像明知会输还是认真。”
 
因为,在这个人人都在朋友圈里扮演另一个人的从而迷失自我的自恋世界里,敢于说出“我恨透了去年一年里那个爱情至上、丧失自我的人……”的岂是不多,简直近乎绝迹。
 
这本真诚的小书里,相比蒋瞰上一本《晚上好,亲爱的陌生人》,后者是她天生作为观察者的故事集,而《不告而别》则勇敢的撕下帷幕,下定决心把自己推向向读者。
 
在我和她聊天记录里的原话是,“他人事和己身事,还是后者更情真意切感谢你那个消失的爱人。”
 
是的。茫茫人海,生死都已成为常事,每天都会有人消失。
 
不同的是。读完《不告而别》,你会发现,与其沉沦熟悉的消失,不如期待陌生的相逢。
 
也许,你失去的是投奔某人胸膛的温暖,而获得的却是走向更好明天的勇气

  《不告而别》读后感(二):遇见分别,路过成长

读完《不告而别》这本书,有点出乎意料,本以为“不告而别”会是一个关于爱人离开悲伤爱情故事,但却是一本关于市集、关于旅行、关于生活感悟的书。
爱人的不告而别是一个引子,让“我”想离开那个和他有关的熟悉的环境,不给自己机会缠绵在回忆里,因而有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首先回到了澳洲,回到我读书时候的熟悉的城市。在寄宿家庭女主人Helen的带领下,我去了昆士兰北街周日有机市场,偶遇有趣的红衣太太,她与两位吉他手合作弗拉明戈伦巴,西班牙语天然的张扬和奔放的语调带来了活力与热情,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美食。市集这样一个有人、有美食、有“温度”的地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决定去逛逛各种市集。在不同城市的市集,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感受不一样的当地原生态生活,散落在市集的物件经过双手的温度和时间的洗礼,沉淀了更多的纪念、回忆和真实
于是有了布里斯班市政广场上忧郁的人和粉红色非洲菊、博格路市集里的女巫、墨尔本“失物招领”复古市集、阿德莱德中央市场美味的葡萄酒、巴厘岛乌布传统市集的小城事故、越南会安市场上吃得到一起的人才能相爱、首尔风物市场、威尼斯里亚托市场、杭州EX遗物市集……市集里的人最真诚,市集里的食物最新鲜,各地市集呈现了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分享原汁原味的“别处生活”。
“许多人选择穿越无人区,我选择穿过人海。”在热闹的环境中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这场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我终于能够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自由。在各式各样市集、市场中,有那么多活色生香的果蔬、手工艺品,以及有趣的人、事、物,他们的热闹慢慢改变心情及想法,从开始的敏感、冷漠、心塞,到想要改变、想要成长,再到最后学会爱、学会感恩。我终于明白已经离去的人不必这么念念不忘,有那么的美好等这你去发现、去享受,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些人来了又走,有时候相遇比相爱更合适。期待在某一天的某一处,会遇到同样喜欢我的人。。。

  《不告而别》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生活与人的际遇一样,分毫不能差 ——读《不告而别》

                                           生活与人的际遇一样,分毫不能差
                                                           ——读《不告而别》
      “人和人的际遇,真是一分一厘都不能差。”——P105
      有人说过:世界那么大,总能遇见你;世界那么小,总能丢失你。两个陌生的人可以通过一个眼神的交流就能变得熟识,侃侃交谈。而两个熟识的人哪怕手握得再紧,心不在了,也是枉然。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有太多的喜怒哀乐,我们总是没办法去把握住那些情绪,唯有对自己洒脱一点。

  《不告而别》读后感(四):我不想出名,我只想做自己。——《不告而别》编辑手记

      初夏伊始,不告终于见。
      我是个挺拧巴的人,但蒋瞰的可爱之处是不拧巴、也不让身边的人拧巴。曾经以为是史上(我的历史篇章)出版速度最快的书,但到最后还是东拧西拧地延后了半年才上市,成为我第二慢却最喜欢的一本书。接着,我又开始折腾做这本书一系列的营销计划,蒋美女又说:我不想出名,只要做好我自己。好吧,瞬间被这么牛的话击中.......
“旅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自由感?”上个世纪30年代,葡萄牙作家佩索阿问自己。独自上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逃开现实生活,我们从来不能从自己体内抽身而去。在向外旅行的过程中,不断回到自己的内心,或许,这才是旅行的意义。玩久了经典景点,吃厌了经典餐厅,换个角度看世界,我们发现了“市集”的存在。最早接触到“市集”是因为韩良忆老师那本《在欧洲,逛市集》,而机缘巧合的是蒋美女邀约到了韩老师的序,一切仿佛都是天意自然成。再加上和蒋美女的相遇、出来了这本书,我们俩都顺着顺着,走向市集。
记忆中,市集就是菜市场,可蒋童鞋说当你走访过世界各个缤纷多彩的菜场后,你就会体会那里才是自由、舒缓的艺术之旅。
书中千奇百怪的市集上,即使语言不通、地处不同,还是会有陌生人的搭讪、颔首、微笑,要是偶遇一两个惊喜、故事、美食,缓缓安抚你的怯意、不安、饥肠,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美意,这段旅程多了更多期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这些伤害以存储的方式默默被我们的身体一一记住,以不同的速度侵蚀着我们的生命。没有人能真正治疗别人,没有人能真正被别人治愈。如若作品中开启旅行是为了忘记,但穿越市集后希望你是找到自己。
PS:顺带提一句,之前取过一备用书名《穿越市集找到我》,新书面试时竟然与网红新书《穿越人海拥抱你》雷同。。。。。错过的网红潜质,看来就是奔着不出名去的。

  《不告而别》读后感(五):正儿八经的读书笔记

蒋老师的近作《不告而别》收到了,从书名猜不出书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我就把这类书归到“文艺”类了)。打开一看非常兴奋,讲的是世界各地的“市集”(主要集中在澳洲)。
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但凡看到有作家细细描写某个具体的建筑类型里面的人物活动,总是格外的注意,这相当于一份用户调研中非常详细的“人物角色”(Persona)了。蒋老师文笔仔细,芸芸众生在“市集”里的千姿百态被放大后看的清清楚楚:原来这里可以谈恋爱,溜孩子,还可以听音乐,吃甜品。
我想所有出国旅行的朋友们都会在脑海中有一两个难忘的“Market”的瞬间。也没错,除了异乡的气氛总是让人着迷之外,在我们现行的开发实践和城市管理下,这种充满人情味的Market越来越难出现了。
一来咱们的城市发展主要靠地产开发。那么像万达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就是政府的最爱,不仅提升周边地价,而且一次性开发面积大改变城市面貌明显。可羊毛出在羊身上,万达这样的企业做商场,目标瞄准的是收益的稳定而不是体验的多元最大化(这事真的不怪万达),所以市集的体验你就别想了。地下两层地上3层,阳光和空间都是被过滤哪来的蒋老师笔下的“Market”。
其实在我小学时候,老家那边也有类似的“赶集”活动,全国各地叫法不同。到了约定的时候,马路两边熙熙攘攘什么把式都有。可惜到了今天,我们要市容整洁要隔绝噪音,这些活动早就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取消了。最近上海武康路改造就是一个例子。没说咱们城管都是坏人,真没有。但也真的遗憾,体验丰富性和城市管理并非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台北的那个调调是不是挺好?
书生只能晚上做做键盘侠确实无奈。好在这两年盘到一亩三分地,书生的意淫白天也有一个寄托的天地。谢谢蒋老师,给我的建筑类型词典里多添加了一个“Market”。

  《不告而别》读后感(六):中国的原生态市集呢?

    十二个活色生香的市集故事,从澳州的昆士兰北街周日有机市场开始,到杭州EX遗物市集结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感觉华而不实,香艳的表外包裹的只是一些图片,试图进入的故事也都是肤浅的表层。中国本土有丰富的市集,作者没有把他们排在第一位,而是最后一个。我想说,本土那么多原生态的市集,比如落后山村里逢双赶集的喧闹真实,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特色的市集,作者都不曾了解。
    我从山里来,所以我有从小到大见识过的最朴实最真实也最丰富的市集体验。
    农民们组成的市集,才有最难忘的生活滋味。那些土里讨食的脸谱,你若去看一看,你会喜欢那么天然的笑脸。他们在市集里的交谈,那些真实的货物交换,以及家长里短的嘻笑,十里八乡的打招呼 ,新鲜的菜品和粮食,蛇皮袋和竹筐里的生活打捞,清晨的光亮青色里的身影,日高三尺里的满心归来………记忆里的市集仍在梦里,那真是梦一样的存在。
    还有,小时候的“赶会”。城里人不会懂得吧,每年的农历三、四月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民俗,就是“赶会”——这是扩大版的市集,不在是本地小范围内的市集了,而是整个地区十里八乡更大范围的大集合,各种低价商品,各种人物汇集,那种壮阔场面……只能说,仍然是梦一样的存在。
   市集在我脑海里,有一幅又一幅的画。
   比书中那些外国人的市集,都好看。可能这是我的偏见,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偏见。
   许多人会误解,作者在《不告而别》中在带领我们去欣赏世界各地的、奇特存在的特色市集。其实她只是一个匆匆游客,她眼里是一个游客的感慨,一个因自由而向往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她在市集里捡拾的故事,属于一个流落异乡时短暂的空想,她觉得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加的自由些,所以她在意那些自由流淌的时间,只是自由流淌而已,并不完全真实。
   真实的还是中国本土的最天然的市集里才有的空气。
    她说:“但是每一天,我都鼓励自己要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中间,好好过。”说这样的话,不须逃离到国外,在自家的炕上自言自语的时候,才最动听。
    她说:“手里捧着花的人,并不是奔着买花的念头特意前来的,也许只是路过,和我一样。”这只是一种远观的风景,还有一种风景,在静美的田野里,一路采摘了野花狗尾巴草的孩子的眼神,比那些臭男子的买花美过一万倍。
     她说:“留在阿德莱德吧!在树影斑驳里,一手挖出欧洲味道,一手挖出澳洲阳光,不想挖了也可以,那就坐着吃草莓喝酒吧。”
    那就留下吧。
    中国的阳光和味道,没有这种洋味儿,但最亲。
   而你,有点不像是亲生的。

  《不告而别》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相遇和别离

拿到书的第二周的周一,我终于过来写书评。
我想是书里慢悠悠的轻快时光感染了我,使我并不着急那么快去把它读完。
《不告而别》是书名,也说出了我一直以来的渴望,很想去旅行,说走就走的那种,却一直苦于没有金钱没有时间,世间最俗的人莫过于此。因为总有一些人,他们可以说走就走,任性洒脱。
我是羡慕这些人的。正如我在书里看到与我所处的纷攘嘈杂的菜市场不同的那些集市,那些弥漫着异域风情的人和物,我是羡慕的。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小区附近就有一个菜市场,每天早上很早开始营业,具体多早我不知道,只是每天早上七点多当我坐公交车路过的时候,每个摊位前都已经挤满了出来买菜的老太太。
每当我觉得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有了一点点孤独和伤感,我就会在某一个周末起个大早,去菜市场转一转。熙熙攘攘的人群,给了我些许力量,因为生活本就如此,平庸却又充满意义。
在《不告而别》里,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她的旅行,是与个人的感情生活有着许多的关系。因为当下的情感生活不尽如人意,于是选择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情,体验其他国家或热闹或恬淡的生活氛围。于是在这一次又一次遇到不同的人,听到一个又一个不同故事的旅途中,得到了自己意料之外的心理感悟。
也许是作者的文笔太好,我沉浸在那些她走过的集市里,不能自拔。那些与她善意交谈的人,或者与她匆匆而过的人,都让我想去见一见。
想来自己的旅行计划也要提上日程,办了两年的护照不能在角落积尘了。
突然又想到一句话“旅行,就是从自己待厌的地方,去到别人待烦的地方。”我有一个刚从西藏回来的朋友说,“那里的人,做梦都想去大都市,去北京、上海看一看。”
或许是别人待烦的地方,那又怎么样呢?我又没去过,我没有见过那个地方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也没有和那里的人聊一聊天……还是要去体验一番的。
星期一坐在办公桌前写这个,总觉得有点跑题。
还是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活着。去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不告而别》读后感(八):【书评人俱乐部】生活由你去添加色彩——评《不告而别》


当“物”变成了“信物”又变回简单的“物”,由一个人的手传递到另外一个人手中,这是一个被赋予意义的过程。
一个物品、一座城市、某个地点,会因为故事而有不同情感,离开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忘记彼此之间所创造的回忆。
作者:蒋瞰,知名媒体人,豆瓣红人,杭州24小时书房“悦览树”的主理人,NGO组织“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理事,浙江传媒学院客座讲师,乡村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杭州知名KOL,曾为MINI+UBER代言,豪华精选酒店米其林餐厅嘉宾;著有《晚上好,亲爱的陌生人》、《宁波有意思》,合著《地球旅馆•市集》、《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信息来着百度)
《不告而别》这本书蒋瞰的男朋友给她留了一条微信后从此消失在她的生活中,成为一名EX(前任)。这一年里,借着“散心”的名义,从澳洲到欧洲再回到亚洲,体验了不同地区的市集,即使有一些地方的名字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可是每一个市集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因为蒋瞰从中经历的故事赋予了这些文字与图片它们背后的无限魅力。
看着书中发生的情节,搭配蒋瞰摄影的照片,那明媚的风景,过往行人脸上的笑容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抵达内心,令人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坐在书桌前仿佛随着蒋瞰游行于同一片土地上,与陌生人偶遇,留下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小故事。
特别羡慕可以边旅行边赚钱的人儿,原以为我最喜欢的会是第八到第十一部分,因为里边有无数的美食情节。
本书分为十二个活色生香的市集加十二个相遇又告别的故事,相信看过简介的读者都晓得。
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祈祷、美食和恋爱》,只是祈祷变成了市集,从热热闹闹的市集中看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想到书中所说,想自杀的人一定不会到市集,因为看到这充满活力与生活气息的氛围,只会打消这念头,它将赋予你生存下去的希望。
美食,如上面所说,第八章开始就加入了对美食更为详细的描述,因为蒋瞰参加了烹饪学习班,太棒了!又可以游玩又可以品尝美食,这绝对是梦想中的生活。这内容又激发了我学习烹饪的心,至少外出游玩时还增加了话题,而在这吃货布满天的时代,会做香喷喷的饭菜绝对很受欢迎吧!当然,最中之重的还是先学习好外语。嗯!加油了!
恋爱,在这里应该是“放下”了,最后一章,蒋瞰回到了杭州,举办“杭州EX(前任)遗物市集”的活动,在她之前兼职的咖啡馆里——分手的姿态,告别艺术。说实在的,我很佩服蒋瞰,她轻描淡写的描画了这一年的风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接触并把自己的收获带回家乡。以另外一种方式让这些人相聚,再次收获了无数个朋友与数不清的故事。
最后一章,意外的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章,我喜欢蒋瞰的行动力,不被过去约束,还能享受过去,并与他人分享,从商业上讲,给这些小伙伴一个平台,咖啡馆也变相宣传了一番。岂止是一箭双雕呀,当然,这也得有本领。
《不告而别》从旅游上又多了一个主题,热衷于收藏这些书籍为自己以后的旅途增添色彩。再也不想体验那种“失去了爱的地方只剩下风景”的感受了,太苦逼了!
路途曲折,但总能找到那个让你手一指的人。
曼笔。
2016.7.22

  《不告而别》读后感(九):【书评人俱乐部】重遇最好的自己——书评《不告而别》

并不是很厚的一本书,短时间内就可读完。而且书的制作很精美,彩色的页面搭配上适宜的图片和文字,读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我们常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啊,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真想去看看、走走、逛逛,看看除家之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有时,囿于时间和金钱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一时间哪儿都去不了,一切只能在想象和哀叹中度过,此时不如拾起一本书,跟随作者的脚步来一场心之旅
本书共12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全新的市集,而每一个市集都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妙之旅
市集,起初在我的眼中是与杂乱的菜市场或人山人海的集市等同的,觉得无外乎就是换了个环境而已,有什么好逛的呢?
而追随作者的脚步一路从澳洲的布里斯班到南澳阿德莱德再到西澳的珀斯——印尼的巴厘岛——越南会安——清迈——首尔风物市场——威尼斯里亚托市集,一个又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市集逛下来,你会对市集有新的改观和认识,吸引你的不仅仅是异域的瓜果蔬菜、美食与物件,更有吸引你的故事与风土民情,你会看到同样的事情,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的处理方式甚至是理念都是不同的,原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还可以这样过、人生可以这样精彩。它会让你的视野开阔,也会让你在面临很多困惑时能够心胸更开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跟着作者一个市集一个市集的走下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此刻自己正置身于那一个一个鲜活富有生趣的场所,与作者一同看、一同寻觅、也一同品尝各色美食、一起聆听市集中的各色故事,这场心之旅程,丰美而充实,也让我从此喜欢上这样富有生机和生活味道的市集,来一场这样的旅程,要比走马观花的大都市甚至购物之旅畅快得多、也有意义的多
起初作者的游走,是为了逃离伤心之地,也是想通过时间和旅行疗伤,一路走、一路看,有时会触景生情、有时不经意间还会触碰到自己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但就这么一路走下来,心理的那点伤和痛,那些难以割舍的情和难以启齿的话,就在行走中一点点变淡,自己也越来越释怀,开始接受曾经不敢面对的这一现实,不再困于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勇敢的走出来,因为接受才能放下,放下才能前行,前行才能遇见更多的美好
而作者也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逃离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和距离也不能,真正治愈我们的是内心真正的成熟与成长。
也许遇见不全是美好的,但依然每一次都用尽全力、全心投入,拥抱每次的遇见,即便最后会错失、会转身,依然感恩、依然相信并充满期待。因为不想错过每一个美好的相遇、也不想放弃每一个成为更好自己的机会,而你也会在时间和经历的洗礼下,发现每一次全新更新变化成长的自己有多光彩照人,自己有多喜欢那样充满生命力的自己

  《不告而别》读后感(十):市集里的幸福――评《不告而别》


听广播就是带着耳朵旅行,而看蒋瞰的《不告而别》则是心灵在随着那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跨越到世界不同区域的市集,体验那各地不同的人情风貌,感受那平凡人生活聚集的市集产生的温度与安宁。
“也许有一天,人们失去了牧歌的同时破碎了梦想,那时候,就会深深地怀恋古老的露天市场。”在市集这个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的地方,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发现市集独一无二的美,才会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蒋瞰恰恰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她的书里有句话是“人真是种矛盾的动物,明明挣扎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却又本能的抗拒陌生。”当她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望着那些陌生的人,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去逛当地的市集,在那些市集可以找到心灵的慰籍。
在我看来幸福好似一座城的开始和结束,空空的,城市会消失在永不停歇的时间里,什么都看不见了,最后会只剩一个孤零零的梦的回忆,而市集则是产生幸福的那座城的伊始。因为路的长度要靠双脚去丈量,她热爱市集热爱生活。试想一下对于一个爱生活的人,菜市场亲切温馨,食物新鲜,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菜品分门别类,清洁干净,逛起来会非常舒适。
当一个人行走在旅途上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孤独的脚步走在异国的街头,夜晚远处的街灯亮了,照亮的是回家的路吗?远离了繁华就是静逸悠远吗?在找寻着什么?迷失在现实还是故去的感情?每天走在阳光下,身后会有一个淡淡的影子!抬起头感受风吹过的痕迹!在有月亮的晚上晚上抬头看那一轮皓月跟漫天繁星!
当一切过去回归生活时,你会发现平凡就是幸福。就像蒋瞰笔下生动描绘出的那些其他国家的市集,十二个活色生香的市集,十二个相遇又告别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代表一种不同的心境,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和结束,要想了解她的心境和故事!我,不能告知你完美的答案。对于那份心境和与众不同的故事在《不告而别》里有她最诚挚的答复,相信不让你失望,有的是满载而归!
“在超市里,没人会附送你一把葱,在市集里却很常见。在闹市区的咖啡馆里人人都忙着敲字,谈事,没人会给你即兴来一曲;在市集,请你放空脑子享用现场音乐,和刚刚买到的新鲜食物。”
活在当下,Enjoy your life!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告而别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