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是一本由沈奇岚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一):那个姐姐教我的事
姐姐说了好多事,印象最深的是这几天反复听到的:
勇气 选择 担当
脚踏实地 我还是讲讲一些她跟我以前的认识有偏差的吧 书中说独立意味着
自己读书,自己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人面对所有的
孤独,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选择。我觉得这样的独立好
伟大,根本不是那么
潇洒的独立,是有担当的独立,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这样的独立。我是否只能做一个庸碌的人?我的弱点就在这里?
懦弱。。。
我喜欢在还没有尝试之前,就先找个借口把自己的想法否定掉,我一直都只是在“想”,想的越来越
迷茫。。。
自由很贵很重,他是肩负起应该担当的
责任,勇于
放弃现成的好处,敢于去
追求梦想,而且还是先了梦想 独立·自由·梦想原来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我的生活要有追求必定要面对
困难,负起责任。。。记住姐姐的话:要学会
生活,学会不因为困难就
失去生活。可以
脆弱一下,但每一步都要自己
微笑地走过来。还有一句不
理解的是:
成长就是渐渐
温柔,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
安静中渐渐体会
生命盛大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二):这个姐姐告诉我们怎么成长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在杂志中综合内容整理成的书,之前看过一本《闺蜜》作者也是某杂志社的一个专栏编辑,这两本书都让我感受到,原来,有些报刊,有些杂志专栏是有那么精彩的内容。
感谢这些热爱文字的人,给我们带来了这样
温暖的文字。
这本书,我下载了很久,但是一直因为懒散都没有去看,但是最近因为复习和考试周,复习很累,不经意的就想起了这本书,于是一看,便爱上了。
很喜欢奇岚的文字,每一封信,都让我真的很有感触,仿佛自己也有这么一位姐姐,跟自己诉说学习,
人生,
爱情,
亲情,
友情等方面的事。
这本书,让我本浮躁的
心情平静下来,获得了重新前进的力量。在今年的九月,我决定开始
改变自己,
坚持了3个月,每日把自己的行程都安排的慢慢的,虽然很累,但是确实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然后,最近却又进入了
迷失自我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改怎么样去复习,不知道该怎么去制定自己2014年新的计划。我有很多的问题都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这本书让我的心平复下来,让我想清楚了不少事情。
书中有这么
一句话“当你进入创作的时候,记住你是一个人,一个人耕耘,一个人默默低头
做事。时不时看人家耕耘到哪里的人,肯定是种田种得最慢的那个。”我想如果我是在高考前或则更早之前就知道这个道理,或许,我对考试,对许多的事情,就会看到更淡吧。曾记得,我高考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在看别人的进度,甚至是现在参加大考也一样。彷佛这是我考试必须要
经历的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呢?复习好了,做好自己,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身上?
书中有很多富有力量的
语句。
相信这些话语,也激励了那个心中充满疑惑的你。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三):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中经典句子(转)
1.人生就是
吃喝玩乐勤劳
勇敢 2.独立意味着,自己读书,自己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孤独,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选择。
3.L说“人一生里面肯定要吃很多苦,我想我不如先吃一些。这样以后再有困难,都不会显得那么难。”我无法说得比她更好,我只能转述。现在的L让我又
感动又尊敬。
4.你是否和我一样,有时候会想,如果过去的人生的某个环节发生一点点变化,是否现在的自己是另外一个模样。我常常会在想象中回到那时那刻,让那个变化发生,然后想象其后的人生,和现在会有多么不同。
如果当初无意间学了法语而不是德语,那么我现在是否还会在德国?如果当初不是有直升的机会,那么我必然直奔向往已久的新闻系而去。那么我现在是不是在某个电视台或者某个报社做记者?如果当初遇到的
男孩子不是他,那么现在亲吻我的是谁?
于你,是否常常想,如果中考的时候,那一道题看清楚答
对了,可以过分数线进重点高中,现在是否
快乐许多?如果那天没有去篮球场看到他打球的样子,现在是否还是
无忧无虑地心中没有
牵挂?如果那句伤人的话没有说出口,那么现在最亲密的她是不是不会生气?
关于过去的如果那么神秘,那里是关闭的可能性。就像坐船一样,我在这个码头上了岸,那条叫做过去的小船就继续向前开去,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远去,它还能看见什么
风景,还能经历什么奇遇,都和已经上岸的我,毫无关联了。
可是我总觉得,那条小船上,有
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她还在那里,经历着或许我本该经历的一切。或许她比我先看到我一直在寻觅的胜景,或许她比我先遇到王子,或许她寻到了传说中的宝藏。可是我在我的码头,必须徒步走下去,因为决定那时那刻上岸的是我自己。
5.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你
曾经最想要的东西,却被别人轻易得了去,而她或他还说,那其实不是他们本来要的。那是真的。可是,不要
嫉妒他们,因为你有
你的人生,你为你自己写史,每一天都可以是
美丽篇章。
上了岸的你,不要在码头徘徊不前,否则你只能看着千帆驶过,白白叹息。
不管你是自己决定在这个码头上岸,还是不当心被
命运扔在了这个码头,你只能向前走,看看是不是有意外的惊喜等着你,或者意外的荆棘。否则你一无所得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四):当妹妹也变成姐姐,幸好这些事还知道的不晚。
最近,开始改变一贯的
阅读路线,从不费脑只说爱情的古代言情穿越一下子转变为
心理生活
散文类。
有人问我最近好吗?我说很好,正在寻找自己的路上。
记得陶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一个人的
伴侣,我们更了解一个人。当然,
年轻时谁不错爱几个人,那些过去,也正好见证了或许轻狂,或许荒唐,或者
彷徨无知,或者向往失控的一段
岁月。 爱的记录,record of love,便因着不同
爱人,记录着我们不同年纪的
情绪需求和判断选择。”
不同的时期,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连接关系。
青春快过去了,似乎真的该花些
时间让自己成长,去丰富自己的涵养和见识。
有人说过,读什么书变什么人。当你的生活开始找不到更好的上升方向的时候,不如去读一些过来人的话,他们的阅历经验造就了不同于你这个年纪的修为。虽然读书和亲身经历还是
有所不同,但起码,那些话能让你对这些
现实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免日后
遇见,来不及。
说到这本书,一直有听说,却没读,现在真的是
后悔了,如果
大学的时候看见这本书,或许会有更大的帮助吧。
到现在这个年纪,曾经的妹妹也成了姐姐,幸好这些事,现在知道了也不算太晚。
摘了些语句,说一些小体会。真的只是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逻辑关系╮( ╯ 3 ╰ )╭
“
成熟是理解、
宽容、接受、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全世界都要为了自己去做什么。”
“成熟的人们做事情那么
从容有把握,是因为他们在以前已经把这些经历过了。”
没有人生来就是成熟的,遇到任何的事情都能像我们看见的那样
泰然处之,只是因为曾经经历过,才会懂得再次遇到这种境况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
所以,不要有人家比自己成熟什么的
抱怨,他们只是比你早一步
经历了而已。你该学会的是吸取前人的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办法。
“心底里开出一朵花来的
开心,你觉得世界有他已经足够。”
“爱有很多种,我知道你真的是
喜欢他。可是,如果代价是自毁,是自弃自欺,是自哀自伤,那么这份爱就到了尽头了。别爱
自私的
男人。”
“喜欢一个人的
感觉那样
美好,想对他好,想让他开心,想自己变得更好。你的世界里只有他,你的标准也是他。”
“你
性格火暴,为人
善良又粗心,有些懒,但是也有着小
聪明。你适合一个
沉稳的,可以包容你的,在你把世界玩得
乱七八糟之后,还可以帮你物归原位的人。”
“我欣赏的你,应该是大大方方地对菜说:你长得很好看,炒得很香,我曾经很想吃你,但是你很辣,不适合我,我已经有了最适合我的点心啦。”
恋爱自然有恋爱的好,你爱的那个人不管是因为什么让你爱上他的,起码你现在爱的就是眼前这个人。至于之后你会不会后悔那是后话。
你必须明白在恋爱的时候,拒绝另外异性对你抛出的好感,你必须懂得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当然这不是一开始对你的要求,毕竟我们都还年轻,没有经历多少风雨没有爱过
各色各样的男人。)
不要恨自己爱了这么多次怎么都是
失败的,不要恨自己恋爱次数太多。因为爱过,才懂得适合不适合。(当然,这意思并不是让你一味地更换各色的对象,这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对
女生而言。)
最后,你定会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不用
完美,只要合适就足够了。
你必须明白在恋爱的时候,
永远不要让自己为了适应那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从一开始他爱上的就是现在的这个你,你变了变成他心中的女神了,那
女友自然也就神化了,谁会要一个神化了的
女人来
过日子,当然,偶尔亲吻下女神还是可以的,过日子?就免了吧。
你必须明白在恋爱的时候,不要让他成为你的一切,你的世界生活都是他,万一哪天他出差了去了个完全联络不到的地方而且一呆就是大半年,我敢保证,这半年里,你会
没日没夜的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他们可
受不了没日没夜的被你绕着。相比什么都被看透的女人,男人或许会对那些神秘的行踪不定有自己生活的女人感兴趣吧。不对,我是指
成功的男人,当然也有例外的,例如那些长不大只想着要
妈妈喂奶的
孩子。
“当初真心的爱现在看来如同一场笑话,原来为了这么不值得的一个人。你未必还在
伤心,可你心里有些怨恨。你很想要他的好看,你甚至常常想象他很惨的样子。 ”
“直到受了伤,终于明白世界不是童话般美好,男
孩子们不是王子,他们会花心他们会不负责任他们会辜负你。心中的女妖于是苏醒,
火眼金睛,手持利器,心怀警惕,为的是不让身旁的这个
天使继续受伤。你也一样吧,终于知道并非每个人都可信。 ”
“如果他真的不值得爱,那么他也不值得你怨恨,再多一秒的怨恨都是浪费你的时间。”
“我很
难过如果你因为他开始变得像个怨妇,和人
喋喋不休说上十遍以上你们
感情的
来龙去脉。这固然使你得到发泄得到道义支持,可是也让你脸上开始有怨气。不要让感情的
伤害弄皱了自己的额头,弄浊了你的
眼神,藏在心里就好。”
“
女孩子一旦伤心,就会把所有过去的事情联系起来,让自己加倍伤心才会甘心。那是一种自虐的痛快,所以你也快些停止想象吧。”
“打开门,往事蝴蝶般
扑面而来。我在美好的心酸里,
手忙脚乱。”
不久前听一个男性
朋友说过这样的话。同样是
失恋,大多数的
男生会
破口大骂前女友,“这种女人我还不要了!看没了我谁还要她!”然后找一帮子
兄弟出来买醉K歌,浑浑噩噩几个晚上,然后开始为下一个女友睁大双眼看
花花世界。
而大多数的女生会在当晚找一个知心的闺蜜,放声大哭,细细碎碎地诉说
回忆诉说着过去他对自己多么多么好他是
爱自己的他会回来的,
反反复复直到跟所有闺蜜说完这些
一模一样的恶俗
幻想。当然也有女生则相反,完完全全成了罪恶的制裁者,大声宣扬前
男友的丑事贱事有多极品,但这样做的结果,让讨厌你的人看了笑话让关心你的人为你心疼。
“伤心和
委屈的时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脸,拍拍自己的脸,挤出
一个微笑给自己看。不要揉,否则第二天早上会眼睛肿。”
“那些该记下的,我们都知道在心底的哪里,但是因为
珍贵,不能常常去翻开看。”
“我知道我还不够成熟,会跌会痛,但不会麻木。”
亲爱的,这恶俗老套的剧情,未免降低了你的水平。何必呢?为了一个已经在你的剧目里死去的配角,浪费你仅剩不多的青春。
“虽然很难,请爱
母亲有时候的喋喋不休。我们把她变成了这样,我们应该对此负责。她当年给我们的
耐心,十倍于现在的我们给他们的。你要知道,现在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虽然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如果我有魔法,我希望把你变得很幸福很幸福。”
这辈子,大多数人,除了对不起自己,应该最愧对的是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为我们操了心白了发,过去的时光如何弥补?
马上就是母亲节了,不知从何时起,除了三八节、妈妈生日,又多了一个要送爱心的节日了。准备好为妈妈送上些什么了吗?
我想我那极端幼稚的母亲,应该会在那天等我编辑的长篇短信等到零点才肯睡觉吧。尽管当时,我一定就在她边上,陪她看着当下最流行的相亲节目。
“德国人对朋友有三种分类:Bekannte,Freunde,gute Freunde。Bekennte就是可以吃吃喝喝的朋友,有共同爱好可以说说话聊聊天的人,这样的朋友每个人都有一堆。Freunde就是可以信赖的朋友,你倒霉的时候她会在那里帮助你,你对她也是一样,这样的朋友不多。gute Freund是亲人一样的朋友,是无论你在任何境地都会站在你这一边的人,也是你可以无条件地站在她一边的人,这样的好朋友叫做死党。”
或许,我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在于,当很多人说着自己的朋友时,我说的是闺蜜死党朋友同学同事,从高中开始,我会把友情分门别类归档清楚。
我生活里的吃喝朋友不多,或许还没有在网络里认识的朋友多,我总不喜欢跟太多的人来往,要重复向不熟悉的人介绍自己,不是我喜欢的。
第二种朋友有不少,可以说很多事情,但是不会全部说出来,可能是自我保护意识太过强大,会害怕受到伤害被出卖,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不说,不远不近的距离是最好的。当然只要他们有事,我一定会听能帮一定会帮,但是很多时候,重感情不一定是件好事。
第三种人,是在人生最低谷遇见认出的光。他们让你真正明白真心总会与真心相遇,你们掏心掏肺无话不说,也会因为对方有了比自己更好的朋友感到伤感,但这绝对不会影响你们铁一样的关系。这样的朋友是最值得珍惜的,甚至于哪怕因为误会失散了,也值得找回来。
题外话,刚刚把以上三种朋友发给一个死党看,他回了我一句,“太深奥,看不懂。你啊,记住一点,我是唯一的。不会超你男朋友,但是比你一般朋友高级,这样说你懂吗?”
这就是死党。
“不要因为还没有发生的想象中的困难,就放弃了当下的美好。”
“原来有些事情,真的没有以后。”
不要因为受过伤就害怕付出,不要因为被背叛过就害怕真心以对,要记得,无论何时,对待何人,都是将心比心,你对他怎样人家自然怎样对你,当然大多数的时候。
“人一生里面肯定要吃很多苦,我想我不如先吃一些。这样以后再有困难,都不会显得那么难。”
如果你发现中途出了意外,不要怨天怨地骂自己笨,停止就好,学了教训,以后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了。
请相信,世界这么大,好人这么多,不会总遇上坏人的。
“有梦想,有人爱,有事情可做,有期待,现在、将来有影响力的人。”
“愿你在现时的迷雾中虽然迷茫但是可以安心耐心,愿你以后回眸现在的时光可以微笑也可以遗忘。 ”
以上。仅属于个人观点,不负任何责任,不喜欢的勿喷就好。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五):成长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书,作者虽是以姐姐的口吻给妹妹写信,不过如作者所说,她并不是要给出什么忠告,而是以朋友的角度分享自己的人生感受。这是她写给妹妹们的,也是写给她自己的。那个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妹妹,那个正在恋爱的妹妹,那个追求梦想的妹妹,那个还在读书的妹妹,那个珍视爱和友情的妹妹,那个爱美时尚的妹妹,还有,世界上另一个和我一样的妹妹,从她们的身上我可以看到我自己。读到中间的时候,我想如果我大一的时候能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也许就不会荒废了这四年光阴。再想想,如果没有失去过,也许我也就不会珍惜,看这本书也就不会感同身受。
还是想说说“成长”,成长是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有所要求;成长不是寻找新的环境,而是面对当下的困境;成长也包含着认识自己的过程。听起来很虚无,但是人生有那么一刻自己会明白,即使而后的另一个经历会告诉自己“这才叫成长”。
第二点是“平衡”,一个人想做什么,不应该受年龄地域或者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意志足够坚定的话。就像读书与谈恋爱不是冲突的,工作与业余爱好也不是冲突的,平衡生活的能力也是成熟的表现。拖延的时候,就有一种偏见,好像除了这一件事(比如写论文)其他事情都不能做,不能听歌不能看书不能出去玩玩,就应该把自己关房子里写上一个星期,然后事实上是闷在房子里玩这玩那然后带着愧疚感亚历山大地在deadline的前晚急急忙忙赶完,工作没有做好,娱乐也没有享受到乐趣,这其实就是“失衡”。平衡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工作娱乐两不误,像作者说的“Work hard, play hard”, 和寒假作业本上那句“学就要学得踏踏实实,玩就要玩得痛痛快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更喜欢“吃喝玩乐,勤劳勇敢”,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充实,勇敢无畏。
作者在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早起方法,那就是起床记下自己昨晚的梦,因为醒了之后很容易忘记,所以得赶紧起床去记下来,既好玩又实用。不过对我不太适用,我不知道自己晚上有没有做梦,做了基本在醒来一分钟后也就不记得了,还是把手机放桌上管用些,早上闹钟一响就赶紧爬下去关掉,然后洗漱洗漱就清醒了。“和自己玩游戏”是处理较难或枯燥任务的好方法。有时候肩负责任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既然不得不做,为何不努力从中发掘出点兴趣呢!适时的奖励也很有效,我完成一百番就奖励自己看本小说,寒假的时候我每三番奖励自己看集美剧。虽然还是不能把每件无聊的事都变得有趣,但我知道自己会越来越有经验去“变”的~
摘抄少许:
1、Work hard, play hard! 吃喝玩乐,勤劳勇敢!
2、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强有力的自律和自省。自由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直面自己和生活!
3、心里有一个真正的世界的人,才可能绘出一个真正的世界,不断成长和吸收的创作者,才拥有真正的生活。
4、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才华,可是人所有的成就,都要抵抗懦弱和懒惰的侵蚀。
5、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一定是你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时候。
6、得不到回报就放弃,那是投机,不是理想。
7、生活的强者,和成绩或者成功无关,只关乎心灵,还有意志。
8、当别人对你不做要求的时候,我们自己对自己应该有所要求。
9、If you have a will, you'll find a way.
10、早早开始学习和观察人,是对心灵和人生都有益的事情。
11、Win or win more. 和自己玩游戏。
12、You are what you read. 你的阅读造就了你。
13、了解和体会他人的立场是我们走向成人世界的必经之地。
14、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15、If you ask for nothing, you lose nothing.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六):听过很多道理,当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2009年出版的书,尽管市面已经没有销售,图书馆依旧会有它们的身影。
之所以想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在网上看到其中一段关于阅读的章节,怎么说呢?尽管知道主题肯定是励志,但是我还是去找来看。
我曾经有段时间很依赖励志的书籍文字,后来很排斥励志的书籍和文字。因为我发现,那些文字虽说让人热血反省,当只在当下那一刻,效果不会长久。同时,千篇一律的讲道理讲辛苦讲努力讲成功,当中确实有激励人心的金句,当我发现,这些励志的书籍看的越多,人似乎也变得愈加浮躁,因为你对自己不满意对生活不满意对周遭的所有一切都不满意,你会因为这些书这些文字变得愤世嫉俗。所有那段时间,我几乎是排斥掉励志的书籍,我厌倦了这些稍微有点成绩就可以出书教育人的所谓作者,自己重新去找一些我们都知道的经典来看,我需要把心安下来。
当然,我前面将的这些东西并不是我对这本书《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的评价,只是想阐述一些励志书泛滥带来的弊端。对于这本书,我个人很推荐一些在校学生去看。里面的很多章节诉说的对象都是学生,当然,好的内容不分对象,上班族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收获。
只是现在的学生不知道还会不会耐心地看完一本书,在她们完成功课追完娱乐之后。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语气温柔而坚定,从常识的角度对你的建议。不是翻开书本就赤裸裸告诉你你有多懒你要多努力,的确是以一个长辈温暖地告诉你作为学生,她的建议,进入社会,她的建议,浮躁时候,她的分析。
韩寒的电影有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电影上映期间微博热传。文艺无奈矫情,是我的感觉,尽管在理解电影文字宣传的角度。听过很多道理,怎么可能过好这一生,第一个字就是听,请问单听,你怎么可能过好自己的人生?我们想要好好的工作生活,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性。
这是我对那句台词的个人感觉,同时也是这本书带来的反省,听这个姐姐教给你的,然后去做。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七):除了一个姐姐,我们还需要什么?
这个姐姐很耐心,循循善诱。她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因此她的专栏看起来包治百病。
可是,正如杂文集的形式,锦囊妙计终究是碎片,并不完整。世界的道理终究是世界的道理,之所以肤浅而不深刻,是因为他们虽好,可是缺乏让我们有做到的动力。因此在读过之后大约能起效24小时;可供消遣,可是,它们不长久。(这和这本书没有关系,更不是作者的错误)事实上,作者与我多么相像,我也曾给那么多位仰视着我的妹妹,提供着碎片的建议和帮助。
明辨是非是什么?在我看来,既要有宽广的心胸去包容各样没有违背“是”的原则的偏见,也要有对“非”有嗤之以鼻的坚定勇气。谁是绝对的标准?谁划定黑白的界限?
很好,我们终于认识到,有个耐心的姐姐不错,但我们更需要信任一个绝对的权威。
当然,仍然钟爱当中很多篇,比如《当文科遇到理科,当傲慢遇上偏见》。“早早开始学习和观察人,是对心灵和人生都有益的事情,不管你学文科还是理科。人生给我们的考验繁多,人生才不会像高考,因为谁选择了文科就给了“文科卷”,理科的人一样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人际,比如工作。”这是我听过关于抛开分科偏见的最令人信服的话。所以我一直很欣赏和儿子探讨时间简史或斐波那契数列的某文科生,以及工作后仍然记得iPad里下载古诗词集的某理科生。
读完有三句话想说:
第一,我感恩在我成长的生命中,有一个人扮演了这样一个好姐姐的角色,她教会我如何成长为一个
女孩子。
第二,我想成为一个会倾听好姐姐,也想把那个值得信任的权威带进你的生命里。
第三,等我有女儿的时候,我会愿意再为她耐心读读这本书。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八):行文更像是一封封回信,击中心底的疑问。
艺术无法改变现状,从来如此。艺术的作用最多记录,对于人的现实生活,最多是创作一个梦幻别问应该选谁? 那我告诉你,你性格火暴,为人善良又粗心,有些懒,但是也有着小聪明。你适合一个沉稳的,可以包容你的,在你把世界玩得乱七八糟之后,还可以帮你物归原位的人。你现在的这个男友,正是这样的人。多走一段弯路,就多看一段风景 有时候,多走一段弯路,是让你多看一段风景。当然你要热爱眼下的生活,否则一点风景都看不到。这是那些进入名牌大学的孩子们永远体会不到的,他们天真地以为成绩好生活就会露出笑脸,这没什么不好。但是你不一样,你已经知道生活的真相。 生活的强者,和成绩或者成功无关,只关乎心灵,还有意志。一个对人群和生命热情有所追求的人,不会太享受安逸的生活条件的。我看《华人纵横天下》这书,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有梦想,有人爱,有事情可做,有期待,现在、将来有影响力的人。”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才华 - 多事情能不能做好,和天赋无关,只看是否诚心诚意。也就是,心灵的纯度。所以,你别怨了,画画去吧。能够全力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幸福的。你了解的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并不能帮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你的时间精力都分散在了这些被煽动的追求上没法去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你,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星轨道,然后坚持自己的定力。如果想要报复,请你自己,活得光彩动人对自己要够狠,别放过自己。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庸庸碌碌地过活,那是因为你从没想过去飞身一跃,只是为了成全自己。我喜欢成熟而且有趣的人。他们理性,从容,可是永远保留着爆发的能量。他们保持着对是世界好奇心,永远在学习。他们不轻易动摇,但是永远准备着倾听不同的意见,理解不同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也许抱怨,但是抱怨之后一定有真正的行动。他们一直在练习宽容,他们懂得欣赏不同的美和生活方式。他们懂得享受,也能够克制。他们在世界这片汪洋大海里游泳,偶尔也被人生选择和人际关系之类的波浪呛到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个路数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琐碎,无病呻吟。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不要流于小感伤和小感动。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献给单身好女孩的话 千万不要认同那些伪装的酷和另类。他们是无事可做的人找出来放任自己无事可做的借口。 真正的酷是在内心。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不是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好好去爱,去生活。 青春如此短暂,不要叹老。 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是别蹲下来张望。 走了一条路的时候,记得别回头看。时不时问问自己,自己在干吗。任何时候,任何人问你,有过多少次恋爱,答案是两次。一次是我爱他,他不爱我。:别轻易说出“爱”。 相信你的直觉。 不要招惹别人的男人,除非你非常非常爱他,并且,他非常非常值得爱。看看一个男人的朋友们是什么样的,注意他的朋友们对待女人的态度。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寻找一种深刻的幸福感 不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欲望的人,就只能任凭这种欲望支配着自己。他们乐此不疲,他们甚至上瘾,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处境、自己真正的需求。我喜爱的一个建筑学家林缨说:“我做一些事情,因为它们对我是重要的。”不存功利心地做那些对你重要的事,它们给你的回报远远胜过功利。25岁的你经历得也已经很多,有趣的事物无穷无尽,好奇心之外,你要培养定力和判断力。我相信真正的交流和真正的创造让人获得深刻的幸福感。接下来的岁月里,保持好奇心,不要放弃享受美好的事物,但是要集中精力和能量在富有创造性的事情上。总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 第一份工作会很难选择。一开始不用太计较国企还是私企,或者工资多少。关键是工作后的两年怎样的积累?或者金钱上,或者经验上,或者人脉上,或者眼界上。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就用那个东西来衡量。一个人很难在30岁之前得到一切,所以你也要耐心你其实明白,艺术和文字,本来都是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没有强烈的喜欢,那么最好不要碰。于是你也明白了,艺术无法改变现状,从来如此。艺术的作用最多是记录,对于人的现实生活,最多是创作一个梦幻真正的艺术是疗伤,是表达。却从来,不是干涉,也无力干涉。如果我有魔法,愿爱与你同在 或许他们就把你当作了他们的人生。你不是实际的养老。而是要努力完成他们心目中你的理想人生。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九):柔和的文字
在萧姐姐的干货指导下,我想开始写书评。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其实原来不想翻这本书,因为已经不适合读某些心灵鸡汤了,唉,老了。但是因为是中信出版社出的书,那句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让我信奉了N多年,翻翻目录,感觉也还不错。
这本书,分了七章,简而言之,生活、爱情、梦想、读书、友情、时尚、自己。有很多东西自己早就理解,但是通过她的文字,又会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所以还是有很多感触。
一、荣誉当然是好的,华服人人都爱。可是你穿上,又脱得下来?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创作的快乐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是我怕以后你会为了某些并非初衷的目的,去迎合着做某些事情。你必须明白和牢记,最初打动你让你做这件事的原因,否则到最后会迷失而不知归路。
这本书,我理解得很大一部分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需,按着自己的心走,足够真诚。这简单的道理,却涉及认识你自己这么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当读到这里是,我脑海中想到的人却是陈光标,我对他不了解。只是淡淡地觉得他做好多事情是不是也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毕竟他的初衷是好的。而我自己也应该感慨,好在自己不出名,不那么容易被舆论导向,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有重量的人的看法。
二、学习能力、平衡能力。其实平衡能力更难做到,或许到工作的时候更容易体会到吧。工作狂是相对容易的,而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游刃有余反而是难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像毕淑敏那样,把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写下来,一一排序,在忙的时候也时刻提醒自己。
三、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有才华,可是所有人的成就,都要抵抗懦弱和懒惰的侵蚀。很多事情能不能做好,和天赋无关,只看是否真心诚意。也就是,心灵的纯度。
我不记得是10000小时那个理论怎么说的了,只是很清楚记得要想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足够的时间。所以,我愿意认真去挑选自己喜爱的职业,以心灵的纯度,一直在那个位子谋其政。Never
say never。永远都不晚去发现。
四、爱情:“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一定是你不认识自己的时候。你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能知道自己与怎样的人适合。爱情其实是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镜子。”其实在一起以后,对方也都是自己的镜子。我的不好与好都能被放大,让自己看到。
“暧昧是很容易诱惑的,可暧昧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与他共谋的虚荣。 ” 这一句,好根源。
“大多数的伤心都是自己叠加起来的,因为女孩子一旦伤心,就会把所有过去的事情联系起来,让自己倍加伤心才会甘心,那是一种自虐的痛快。但是也让自己更加自怨自艾。” 我回想起自己伤心的时候,确实会想起很多以前所有和此相关的委屈,因为这样自己才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把心中的压抑全都发泄出去。但是也不见得会自怨自艾,因为总是一个人在想,一个人在哭。没有打扰到其他人。我们总需要发泄的途径。只是,自己该明白,自己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惨。
五、成长就是:渐渐温柔、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宁静中渐渐体会生命的盛大,无非是渐渐了解自己。那些该记下的我都知道在心底的哪里,但是因为珍贵,不能常常去翻看。
记得豆瓣上,前几天有篇
文章——我偶尔会忘记,我有多爱你这件事。看完之后忍不住哭了好久。是啊,每当栀子花开得时候,就感觉外婆一直守候着我,每年都会想念一次,每当吃到藕片的时候,也会想起妈妈那天说的话,每当身边那些亲人用严厉的语言批评我,眼神里却满是关爱的时候,我常常想起那些逝去的爷爷。因为一直要向前,所以我不能常常去翻看,但是你们一直在我心底里。
成长还是,不再为理想或者现实忧伤或者愤怒,而是成功地进行人格分裂。分裂的两边彼此清醒地看着对方的迷恋、狂欢和追求。这分裂的两边离得越远,也就越接近。
六、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存在着信息极度不对称。一旦身处网络,有许多链接等着你去打开。你了解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和朋友也有丰富的谈资。可是这并不帮助你了解这个世界,你始终在消化这些无限涌起的新资讯。你的追求也是被引导的,你的需求也是被制造的。你可能看到别人休学辞职去旅游然后也开始这样,别人励志减肥你也跟着减肥去了。可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听听自己身体的声音。
最有感触的是,前几天在微博上把所有的关注更新了一次,感觉生活也刷新了一次。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去真正关注自己爱的东西吧。
七、一念之间,海阔天空。谈到时尚谈到追星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我实在不明白那些太过疯狂的粉丝,今天你见到你的粉了明天你和他握手了后天呢再再后天呢?这所有的要求满足之后,又剩下了什么。
在这里,感谢王力宏。你被公认优质偶像有才华。可是我更喜欢的是你可以那么全心全意地对音乐,你可以一个人宅着几个月为自己喜爱的事情,你对他人的尊敬,你90度的鞠躬,你处处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对感情的认真,你为白小姐写的forever love,你用一个又一个五年去忘记,还有你的二,那些微博里说的关乎自己和对社会百态的小二..........原谅我粉丝状了,只是他教会了我认真、真诚、小二真得有这么感动。
最后的最后留给我可爱的家人。我没有遇到过爸妈对学习、成绩、恋爱等等各种事情的干预。她们给我足够的自由去选择,他们又一直都在。康说,这辈子,有家人和那些朋友,已经很幸福很幸福了。
我想我真得够幸福。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读后感(十):温暖的故事温暖的人
其实是挺希望早几年看到这本书的。虽然现在才看到也不算太晚。但是如果早几年看的话,至少可以在大学后两年里对我有所指导。不至于那么的浑浑噩噩虚掷时光。至少可以让我更早的明白,我应该怎么做才会更好,至少不会让我在大学里错失那么多的学习机会。然而,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年的精力,或许我读这本书就只觉得它是一本温暖的心灵鸡汤,如此而已。
第一次知道沈奇岚是因为听有声阅读《致世界上的另一个我》。阅读的姑娘声音悦耳清脆,文字温暖动人,以至于会时不时的将那篇文章翻出来反复的听。听到后来,基本都会背这篇文字了。由字及人,所以一直很喜欢沈奇岚这位姑娘。因为她的文字。尽管当时的我并没有看过多少。
这次将这本书看完,她的文字和我之前预想的一样
。温暖质朴。将那些话语娓娓道来。就像一位姐姐。对于一些妹妹的困惑,也会很耐心的进行疏导。如果妹妹们有一些很明显的待人错误。也会温柔指出。而不是一味的严厉指责。我想,文字温暖的人,大抵这个人也是温暖的吧。
她会分享一些她认为有用的东西给我们。告诉我们哪些是对那些是错的。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爱相信梦想相信未来。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奋斗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好。
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封面上的那几句话:
吃喝玩乐,勤奋勇敢。
人山人海,边走边爱。
成长路上我们都需要温暖和勇气。